外套真空短篇小說
㈠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遵父願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後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過往甚密。 1846年發表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里《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系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態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向,「幻想情調」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 他流放回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向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窮人》里偶爾還能發出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了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記》(1861~1862)記載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發展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出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了小說的揭露力量。 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沒有被侮辱與損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了。 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認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價值,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類社會等說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 長篇小說 罪與罰 中短篇小說 前言 九封信的故事 普羅哈爾欽先生 波爾祖科夫 脆弱的心 誠實的小偷 聖誕晚會與婚禮 別人家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 白夜 小英雄 聖誕晚會上基督身旁的小男孩 拙劣的笑話 農夫馬列伊 百歲老大娘 性格溫和的女人 荒唐人的夢
㈡ 《別爾金故事集》所包括的5個短篇中最優秀的一篇小說是
《驛站長》是《別爾金故事集》(1830)所包括的5個短篇中最優秀的一篇小說。寫一個地位低微的驛站長維林常受各種達官貴人的侮辱,他唯一心愛的是他的美麗的女兒。但一天,忽然一個旅客把他女兒拐騙走了。過了幾年,女兒就被折磨而死,驛站長過著孤獨無依的晚年。這篇小說對下層人物驛站長的不幸滿懷同情,通過他的遭遇暴露了社會的不平。《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1部描寫「小人物」的短篇,它不僅標志著俄國文學的進一步民主化,而且對於從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到契訶夫的《苦惱》的整個19世紀俄國文學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傳統有深遠的影響。
㈢ 有那些著名的寫諷刺小說的作家
★世界幾大諷刺小說家:
1 歐亨利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父親是醫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歲便開始在葯房當學徒,20歲時由於健康原因去得克薩斯州的一個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了,積累了對西部生活的親身經驗。此後,他在得克薩斯做過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奧斯汀銀行當出納員。他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的幽默周刊,並在休斯敦一家日報上發表幽默小說和趣聞逸事。1887年,亨利結婚並生了一個女兒。 正當他的生活頗為安定之時,卻發生了一件改變他命運的事情。1896年,奧斯汀銀行指控他在任職期間盜用資金。他為了躲避受審,逃往宏都拉斯。1897年,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判處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他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寫作短篇小說,於《麥克呂爾》雜志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
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與贊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傢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2 巴爾扎克
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3 莫泊桑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4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友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士、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於1910年去世,年七十五,安葬於紐約州艾瑪拉。
寫作風格:熔幽默與諷刺一體,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小的傑作,又是悲天憫人的嚴肅!
5 果戈里
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在十二月黨人革命運動的影響下到了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墮落。1831年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31~183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問世,書中贊揚烏克蘭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義和金錢勢力的罪惡。1835年,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米爾戈羅德》收入四篇小說,其中《塔拉斯·布爾巴》是歷史題材,塑造了哥薩克英雄布爾巴的形象,歌頌了民族解放斗爭和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當時現實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劇,尤以《狂人日記》、《鼻子》和《外套》最為突出。《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躪,最後被逼發瘋。《外套》寫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樂趣是渴望攢一點錢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剛上身便被人劫走。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後含恨死去。
★中國四大諷刺小說:《儒林外事》、《聊齋志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行記》。
★世界四大吝嗇鬼其中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劇《慳吝人》里的阿巴公,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說《死魂靈》里的潑潑留希金,堪稱為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
★「諷刺小說」這種小說類型比較適合並且也多見於短篇小說,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契訶夫的《套中人》與《變色龍》等。而像《聊齋志異》、《歐也妮·葛朗台》等等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諷刺小說,其中兼有悲、喜、正劇的成分。而且要說諷刺小說中國的魯迅、錢鍾書、王小波也寫得很好,按較寬的標准還有卡夫卡、米蘭昆德拉、索爾貝婁、貝克特,以及加西亞馬爾克斯等慣於以南美政治、歷史為題材寫的小說也算。大凡現代文學大師多斗都具有冷嘲的智慧,因而也都會寫諷刺小說。
★
㈣ 果戈里的三部作品集是什麼
《狄康卡近鄉夜話》、《小品文集》、《密爾格拉得》。
《狄康卡近鄉夜話》是果戈理奠定他在俄國文學史上卓越地位的第一部小說集。這里所收集的幾篇小說大部分都取材於小俄羅斯的民間傳說,充滿著說神道怪的怪異的色彩。
《密爾格拉得》是俄國現實主義作家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集,包括四篇小說:《舊式地主》、《塔拉斯·布爾巴》、《維》和《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烏拉爾河邊一座叫「密爾格拉得」的小城。
(4)外套真空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835年春季,果戈理出版了喜劇劇本《三等弗拉基米爾勛章》和《婚事》,並開始迷戀喜劇創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劇的代表作,宣揚了婚戀自由。同年,他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 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爾格拉得》。
《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記》、《馬車》、《羅馬》構成。《密爾格拉得》裡面有《舊式地主》、《塔拉斯·布爾巴》、《兩個伊凡吵架故事》等中短篇小說。
同年,他根據普希金啟發出來的素材,開始構思長篇小說《死魂靈》,並從聖彼得堡大學離職,專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