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短篇小說外衣
⑴ 誰有小說《紅煤》
鏈接:
《紅煤》是2009年8月1日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慶邦。
⑵ 劉慶邦:小說創作的實與虛
劉慶邦:小說創作的實與虛
按:11月15日上午,被譽為中國當代「短篇小說之王」的著名作家劉慶邦在魯迅文學院為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為學員們深情講述關於小說創作的一些技巧,就如何去把握文字中的實與虛相互變幻等問題進行了層層地剖析,深入地挖掘出小說創作的靈魂。
劉慶邦簡介: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北京市政協委員。代表著作有《斷層》、《遠方詩意》、《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等。
■我所說的虛,不是虛無,不是虛假,不是虛幻,虛是空靈、飄逸、詩意,是籠罩在小說世界裡的精神性、靈魂性和神性。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夠把虛構的東西作實呢?很簡單,就是寫我們所熟悉的生活。
■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題材,結構什麼樣的故事,包括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一經落筆,對生活的看法就隱含在作品裡面了。
小說創作中的虛實問題
我為什麼選擇講這個題目呢?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國作家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帶有根本性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你只要有志於小說創作,只要跨進小說創作的門檻,很可能一輩子都會為這個問題所困擾,一輩子都像解謎一樣在解決這個問題。常聽一些文學刊物的主編說起,他們不缺稿子,只是缺好稿子,往往為挑不出可以打頭的稿子犯愁。挑不出好稿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小說普遍寫得太實了,想像能力不強,抽象能力缺乏,沒有實現從實到虛的轉化和升華。他們舉例,昨天有人在酒桌上講了一個段子,今天就有人把段子寫到小說里去了。報紙上剛報道了一些新奇的事,這些事像長了兔子腿,很快就跑到小說里去了。更有甚者,某地發生了一樁案子,不少作者竟一哄而上,都以這樁案子為素材,改頭換面,把案子寫進了小說。這些現發現賣的同質化的小說,沒有和現實拉開距離,甚至沒有和新聞拉開距離,只不過是現實生活的翻版或照相,已失去了小說應有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
不想承認也不行,在初開始寫小說時,我的小說寫得也很實。在出第一本中短篇小說集時,沒有請人為集子
⑶ 尋根之旅的作者簡介
劉慶邦,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陽光》雜志主編。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
短篇小說《鞋》獲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
劉慶邦,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 閻連科,河南嵩縣人。1985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系,1991年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8年應征入伍。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情感獄》、《最後一名女知青》、《生死晶黃》、《日光流年》、《受活》,散文集《回望鄉土》,中短篇小說《天宮圖》、《年月日》等。《耙耬山脈》獲上海市1994-1995年中篇小說大獎,《黃金洞》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其作品曾獲軍內外獎20餘次。 史鐵生,著名小說家。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多篇散文被選入中小學生教材。 方方, 1955年生於南京。祖籍江西。,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 現為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1976年開始發表詩歌。1982年始發小說。現已出版小說、散文集約六十餘部。不少小說被譯為英、法、日、意、葡、韓等文字在國外出版。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隨筆集《到廬山看老別墅》、《漢口的滄桑往事》,中篇短小說集《方方文集》五本。中篇小說代表作有《風景》、《桃花燦爛》、《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等。
⑷ 劉慶邦短篇小說選怎麼樣
劉慶邦的短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看。既然「好看」,那就說明他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劉慶邦的短篇可以說是呈現兩種不同的面貌。一種如《走窯漢》《血勁》,寫的是地下,煤窖的黑暗世界,風格冷冽乾脆;一種如《鞋》《外衣》,寫的是地上,鄉土的人情世界,風格溫潤美麗。 《走窯漢》發表於1985年,可說是劉慶邦的成名作。我覺得,這個小說把短篇小說的能量發揮到了極大的限度。 這是一個復仇的故事。 馬海州的妻子小蛾被礦工隊長張清玷污了,馬海州用刀子刺傷張清的胸膛,獲罪入獄,在獄中救人立功,提前釋放,回到礦場。 這是小說敘述過程中的回憶交代,是這個復仇故事的原因。小說的開始是,已經出獄後的馬海州同張清一起下井。看他是怎樣復仇的。 在下礦井勞作時,馬海州時時跟著張清,也不說話,甩都甩不掉。他身上總是帶著一把刀子,不時拿出來把玩。他的復仇,不動聲色,卻光明正大,用這種持久的威脅來摧垮張清。下了班也是,馬海州和小蛾一起跟著張清。每天都在張清的樓下喊:「張書記。」他喊一句,她喊一句。在一次下礦井工作時,張清的場子塌了,他被活埋,在他附近的馬海州卻是奮力地把他救出來。張清以為有和解的希望,就拿酒到馬海州家酬謝,馬海州不讓進門,又叫小蛾過來,小蛾把張清帶過來的酒直接從門里扔到門外,酒瓶全碎。那天晚上,馬海州和小蛾來到張清家,馬海州拿一個薄鐵片在張清臉前,張清就是趁馬海州不在家用那種鐵片開了他家門玷污了小蛾。 在這個,沒有任何肢體沖突的復仇過程中,馬海州施加在張清身上的都是精神的重壓,張清終於在這個晚上,瘋掉了,也可以說是,被逼瘋了。幾天後張清跳窖自殺。也是在同一天,小蛾跳樓自殺。 人物有豐厚的可解讀性。 首先來看小蛾。她被張清玷污後,決意要自殺的,但是丈夫馬海州刺傷張清被抓走時說:「田小蛾,不許你死!」然後,小蛾經受了諸多的羞辱,比如被人扔瓦塊,門上被掛破鞋。她都忍下來。丈夫馬海州在獄中時,她辛苦種地,收獲比別人多的糧食。「這個女人身上的補丁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瘦了。」——清苦的生活。原來她都把錢積攢起來,馬海州出獄,她給他一個磚頭似的布包,裡面是大大小小的票子。馬海州並不稀罕這錢,冷冷地說:「我以為你早不在人世了呢。」從此,馬海州對小蛾,是一種愛恨交加的態度。愛,就是最開始那種濃烈的愛情,揮不走的愛;恨,因她是被玷污之人,這是他心頭抹不去的陰影。於是,小蛾就成了他,愛愈深恨愈濃的心結。而小蛾,就這樣承受著,那熾熱的愛,和濃烈的恨。這些扭曲了的愛和恨。他幫著丈夫馬海州復仇。張清跳窖自殺,小蛾隨即也跳樓自殺。——如此豐滿的人物形象,她身上的人性能量,也只有小說可以字字珠璣地刻畫,一旦用具體詞彙來形容,就毫無分量了。 小說的結尾,也就是最後一段,馬海州聽到小蛾跳樓自殺的消息時,是這樣的: 「馬海州呼地站起來……可是,他又坐下了。」 ——無疑是經典有力的結尾。故事講完,戛然而止,冷靜乾脆。人物性格心理得到照應和超越。 來看怎樣的照應。小說里寫了幾筆馬海州從前的狀態:那些天,不到臨下井的前一刻,馬海州絕不離開妻子,匆匆離去,往往半道上又匆匆返回。那時候,「他們幸福得差不多每天都要落淚」。說明馬海州從前是柔腸百轉的一個漢子。妻子小蛾遭玷污,他入獄。出來之後,必定不再是從前的他。他一心想的,就是復仇。他的復仇,不是對敵人肉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在這復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冷靜、耐心、執著、果斷都讓人欽佩到感動。小說還寫了一個細節,一個工友家裡失火,什麼都燒沒了。馬海州二話沒說,一把甩給工友兩百塊錢。他的慷慨,仗義,又是讓人欽佩的。於是,在這樣一個可以稱得上是俠骨柔腸的漢子身上,他要做的事情卻是復仇,是把一個人逼死。他心裡裝著的,是再也無法找回的愛情,是滿滿的恨。這個人物,也讓人心生同情和心疼了。 再來看結尾,小蛾死了,「馬海州呼地站起來……可是,他又坐下了。」——再多的闡釋,都不及這幾個字的力量。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走窯漢》,選自《劉慶邦短篇小說選》,作家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⑸ 第2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997-2000年)獲獎作品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鞋》劉慶邦
《清水裡的刀子》石舒清
《吹牛》紅柯
《廚房》徐坤
《清水洗塵》遲子建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夢也何曾到謝橋》葉廣芩
《被雨淋濕的河》鬼子
《永遠有多遠》鐵凝
《吹滿風的山谷》衣向東
《年月日》閻連科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落淚是金》何建明
《遠東朝鮮戰爭》王樹增
《西部的傾訴》梅潔
《中國863》李鳴生
《生死一線》楊黎光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羞澀》楊曉民
《曲有源白話詩選》曲有源
《地球是一隻淚眼》朱增泉
《西川的詩》西川
《純粹陽光》曹宇翔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獲獎作品
《大雅村言》李國文
《山居筆記》余秋雨
《精神的歸宿》朱鐵志
《昨夜西風凋碧樹》徐光耀
《張抗抗散文》張抗抗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評價》陳涌
《一九O三:前夜的涌動》程文超
《12個:1998年的孩子》何向陽
《西部: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韓子勇
《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錢中文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濟慈詩選》屠岸 譯
《堂吉訶德》董燕生 譯
《奧德賽》王煥生 譯
《秧歌》董純 譯
《聖殿》陶潔 譯
⑹ 《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鄉愁文叢》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鄉愁文叢》( 劉慶邦)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enw02WnaiGr15lb2ZD3rrg
書名 :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鄉愁文叢
豆瓣評分:
作者:劉慶邦
出版社:大象
出版年:2017-05-01
頁數:230
內容簡介 :
劉慶邦著,王劍冰主編的《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鄉愁文叢》行文大氣,情感充實。因其作者成熟內斂的性格,行文中沒有過多的抒情,簡單著墨更讓人回味無窮。文稿寫作上並沒有拘泥於簡單地寫景、單純地抒發思鄉情感。而是採用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
文稿的文學性、思想性較高。作者用一篇篇情感真摯的回憶,為讀者展現了他家鄉的鄉情鄉貌,並且通過記憶中的人、事、物表達了作者個人對時間流逝的緬懷及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作者簡介 :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級作家,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紅煤》《遍地月光》等七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黃花綉》等三十餘種,並出版有四卷本劉慶邦系列小說。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中篇小說《到城裡去》和長篇小說《紅煤》分別獲第四屆、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獲《北京文學》獎六度,《小說選刊》獎三度《小說月報》百花獎三度,《十月》文學獎二度,《人民文學》獎二度,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四度等。根據其小說《神術》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曾獲北京市首界德藝雙馨獎。
⑺ 劉慶邦小說的作者簡介
- 劉慶邦小說
劉慶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等五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等二十餘種。短篇小說《鞋》獲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曾獲北京市首屆德藝雙馨獎。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義大利等外國文字。
⑻ 聽說劉慶邦有200多篇短篇小說,請哪位網友幫我列一名單。今天我看了他的短篇小說《鞋》,很喜歡。
長篇小說 《斷層》 《高高的河堤》 《落英》
中短篇小說 《在深處》 《家道》 《胡辣湯》
《屠婦老塘》 《鞋》
中短篇小說集 《走窯漢》 《心疼初戀》 《劉慶邦自選集》
《梅妞放羊》 《不定嫁給誰》
影視作品 《盲井》 《卧底》 《鞋》
獲獎作品 《斷層》 《在深入》 《東家》
《誰家的小姑忍受》 《神木》 《小小的船》
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被譯成英、法、日等外國文字的作品10多篇。短篇小說《鞋》被製成了日本電視漢語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