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短篇小說選1962
1. 老舍文集的個人作品
《老張》(小說) 1928年1月,上海,商務出版社
《趙子龍》(小說) 1928年4月,上海,商務出版社
《馬》(長篇小說) 1931年4月,上海,商務出版社
《文學》(理論) 1931年。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小說) 1934年7月,上海,生活書店
《貓》(小說) 1933年8月,上海,現代書店
《王偉燦我愛你,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長篇小說) 1933年8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老舍》 1934年4月,上海,時代圖書公司
《趕集》(短篇小說集) 1934年9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印刷公司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 1936年8月,上海,人間書屋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 1936年11月,上海,開明書店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 1937年4月,上海,人間書屋
《3+4=x+y方程式》(曲藝集) 1938年11月,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 1939年3月,上海,人間書屋;修改本,1955年1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 1939年8月,上海,上海雜志公司
《殘霧》(話劇) 1940年4月,重慶,商務印書館
《文博士》(長篇小說) 又名《選民》,1940年11月,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 (話劇) 1941年1月,漢口,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 (話劇) 1941年11月,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 1942年5月,重慶,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 1943年2月,重慶,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 與宋之的合著,1943年7月,桂林,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 1943年2月,重慶,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 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1943年12月,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 1944年3月,重慶,文聿出版社
《我死在火葬》 (長篇小說) 1944年5月,重慶,晨光出版公司
《惶惑》 (長篇小說) 又名《四世同堂》第一部,1946年1月,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偷化石》(長篇小說) 又名《四世同堂》第二部,1946年11朋,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東海巴》(短篇小說集) 1946年2月,上海新豐出版社
《微神》(短篇小說集) 1947年4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1948年9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方珍珠》(話劇) 1950年10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龍須溝》(話劇) 1951年1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老舍選集》 1951年8月,北京,開明書店
《過新年》(曲藝集) 1951年2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柳樹井》(戲劇) 1952年2月,北京,寶文堂
《消滅病菌》(戲劇) 1952年5月,遼寧人民出版社
《春華秋實》(話劇) 1953年8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大家評理》(戲劇) 1953年5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和工人同志談寫作》(理論) 1954年11月,北京,工人出版社
《青年突擊隊》(話劇) 1959年9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西望長安》(話劇) 1955年9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十五貫》(戲劇)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福星集》(散文集) 1958年5月,北京出版社
《茶館》(話劇) 1958年6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紅大院》(話劇) 1959年5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女店員》(話劇) 1959年6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青霞丹雪》(戲劇) 1959年7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劇作選》 1959年9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全家福》(話劇) 1959年8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寶船》(話劇) 1961年12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荷珠配》(話劇) 1962年4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小花朵集》(評論、創作經驗合集) 1964年2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神拳》(話劇) 1963年5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口成章》(理論、經作經驗合集) 1964年2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我愛新北京》(散文集) 1979年4月,北京出版社
《老捨生活與創作自述》(散文、創作經驗合集) 1980年10月,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 1980年6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鼓書藝人》(長篇小說) 馬小彌由英文轉譯,1980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文集》1——16卷,1980年11月----1991年5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詩選》(舊體詩選) 1980年12月,九龍獅子會
《老舍寫作生涯》(散文集) 1981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論劇》(理念、創作經驗合集) 1981年12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年3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年6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曲藝文集》 1982年12月,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老舍戲劇全集》 1--4卷,1982年9月--1985年8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老舍新詩選》 1983年8月,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 1983年12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散文選》 1984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序跋集》 1984年10月,廣州,花城出版社
《老舍兒童文學作品選》 1986年7月,天津,新蕾出版社
《正紅旗下、小人物自述》(長篇小說集) 1987年6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無名高地有了名》(長篇小說) 1955年5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老舍書信集》 1992年6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小人物自述》(長篇小說) 1992年5月,香港,勤+緣出版社
《老舍文選》 英文版,1--3卷,1992年1月,南京,譯林出版社
《老舍英文書信集》 1993年3月,天津,勤+緣出版社
《老舍散文選》 1992年5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老舍小說全集》 1--11卷,1994年11月,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老舍舊體詩輯注》 1994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養花》(散文)
2. 鑰佽垗鐨勪釜浜鴻祫鏂
鑱屼笟錛氬皬璇村躲佹枃瀛﹀躲佹垙鍓у
鐢熷崚錛1899騫2鏈3鏃-1966騫8鏈24鏃
浠h〃浣滃搧錛銆婇獑椹肩ゥ瀛愩銆婂洓涓栧悓鍫傘嬨婅尪棣嗐
綆浠嬶細鑰佽垗錛屽師鍚鑸掑簡鏄錛屽彟鏈夌瑪鍚嶇禍闈掋侀縛鏉ャ侀潪鎴戠瓑錛屽瓧鑸嶄簣銆傚洜涓鴻佽垗鐢熶簬闃村巻絝嬫槬錛岀埗姣嶄負浠栧彇鍚嶁滃簡鏄モ濓紝澶ф傚惈鏈夊簡璐烘槬鏉ャ佸墠鏅緹庡ソ涔嬫剰銆備笂瀛﹀悗錛岃嚜宸辨洿鍚嶄負鑸掕垗浜錛屽惈鏈夆滆垗寮冭嚜鎴戔濓紝浜﹀嵆鈥滃繕鎴戔濈殑鎰忔濄
鎵╁睍璧勬枡
鑰佽垗鐨勪綔鍝佸ぇ澶氬彇鏉愪簬甯傛皯鐢熸椿銆備粬鍠勪簬鎻忕粯鍩庡競璐姘戠殑鐢熸椿鍜屽懡榪愶紝灝ゅ叾鎿呴暱鍒葷敾嫻擱忎簡灝佸緩瀹楁硶瑙傚康鐨勪繚瀹堣惤鍚庣殑涓涓嬪眰甯傛皯錛屽湪姘戞棌鐭涚浘鍜岄樁綰ф悘鏂椾腑錛屽湪鏂扮殑鍘嗗彶娼嫻佸啿鍑諱笅銆傛兌鎯戙佺姽璞銆佸瘋瀵炵殑鐭涚浘蹇冪悊錛屽拰榪涢緇磋胺銆佷笉鐭ユ墍鎺鐨勫彲絎戣屽緞銆
浠栧枩嬈㈤氳繃鏃ュ父騫沖嚒鐨勫満鏅鍙嶆槧鏅閬嶇殑紺句細鍐茬獊錛岀瑪瑙﹀線寰寤朵幾鍒姘戞棌綺劇鐨勬寲鎺樻垨鑰呮皯鏃忓懡榪愮殑鎬濊冿紝璁╀漢浠庤交蹇璇欒皭涔嬩腑鍝佸懗鍑虹敓媧葷殑涓ュ郴鍜屾矇閲嶃傚叧浜庤嚜鐒墮庡厜鐨勮壊褰╅矞鑹崇殑娓叉煋鍜屽叧浜庝範淇椾漢鎯呯殑緇嗚嚧鍏ュ井鐨勬弿鎽癸紝澧炴坊浜嗕綔鍝佺殑鐢熸椿姘旀伅鍜屾儏瓚c
鍦ㄧ幇浠f枃瀛﹀彶涓婏紝鑰佽垗鐨勫悕瀛楁繪槸涓庡競姘戦樻潗銆佸寳浜棰樻潗瀵嗗垏鑱旂郴鍦ㄤ竴璧風殑銆備粬鏄鐜頒唬涓鍥芥枃鍧涗笂鏉板嚭鐨勯庝織銆佷笘鎬侊紙灝ゅ叾鏄鍖椾含鐨勯庡湡浜烘儏錛夌敾瀹躲傝繖鏄鑰佽垗鍦ㄧ幇浠f枃瀛﹀彶涓婁綔鍑虹殑鐗規畩璐$尞銆 鑰佽垗鐨勪綔鍝佺殑鍙︿竴涓鐗圭偣錛屾槸琛ㄧ幇鍑洪矞鏄庣殑鍙嶅笣鐖卞浗鐨勯樻棬銆
鍙傝冭祫鏂欙細鐧懼害鐧劇-鑰佽垗
3.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出生於1920年3月5日。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貢」(略高於「秀才」)。 汪曾祺的父親汪菊生(1897——1959)多才多藝,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學過很多樂器,也喜歡養鳥。汪曾祺的審美意識的形成,與他從小看父親作畫有關;父親的隨和、富於同情心,對汪曾祺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1939年——1943年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曾先後在昆明、上海的私立中學任教。後又到北京歷史博物館任職。北平和平解放後隨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到廣州、武漢,最後又回到北京市文聯工作。1954年,調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自1950年到1958年,一直任文藝刊物編輯。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張家口地區的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當農業工人,勞動四年。1962年初,調到北京京劇團當編輯。
汪曾祺20歲開始發表作品。年輕時受西方現代派的影響較深。晚年作品漸趨平實。提倡「回到民族傳統、回到現實主義」。但又主張現實主義要容納各種流派,民族傳統要能吸收一切外來影響。汪曾祺的小說乍看似乎不講究章法結構,然而那是「苦心經營的隨便」,因而他的小說被稱為「散文化」小說。在語言上,他卻非常重視。汪曾祺的語言干凈自然,他要求自己「能不說的話就不說」。
4.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趙子曰》、《蛻》、《火葬》、《老張的哲學》、《正紅旗下》、《二馬》、《無名高地有了名》、《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鼓書藝人》、《小坡的生日》、《駱駝祥子》、《牛天賜傳》、《文博士》、《四世同堂》。
1、《趙子曰》是作家老舍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27年發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學生為描寫對象,展示了學生運動「嚴重而混刮的場面」,對之進行了諷刺和批評,並描寫了這群學生由沉迷、胡鬧到覺醒的歷程。
2、《老張的哲學》描寫了20年代前後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張,是舊北京一個無惡不作的無賴惡棍。他身兼兵、學、商三種職業,信仰回、耶、佛三種宗教;他信奉的是「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人生哲學,「老張哲學」的內涵和實質是赤裸裸的市儈哲學。
3、《正紅旗下》是老舍自傳體長篇小說。著於1961年至1962年。遺憾的是,因當時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老舍並未完成,就被迫停筆。老舍在這部作品中以自傳為線索,表現社會風習與歷史的變遷,與他過去的寫作不同的是,他在這部作品中對本民族的歷史——清末旗人的生活習氣作了出色的表現。對這一目的來說,自傳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進入歷史與審視民族風習的視角。
4、《二馬》是老舍創作的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二馬爺倆兒和溫都母女之間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懶惰、不思進取等,譴責了英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偏見。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5、《無名高地有了名》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說集,文匯出版社出版發行。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隨同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去到朝鮮。《無名高地有了名》描寫抗美援朝時期「老禿山」戰斗的過程,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偉大的祖國軍人保衛祖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斗的光輝歷程。
5. 老舍的短篇小說
6. 巴金的作品有哪些
《滅亡》《家》《春》《秋》《霧》《雨》《電》《火》《憩園》《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陽》《海底夢》《春天裡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
短篇小說集
《復仇》《光明》《電椅》《抹布》《將軍》《沉默》《神·鬼·人》《淪落》《發的故事》《長生塔》《小人小事》《還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與玉姬》《李大海》
散文集
《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摘》《生之懺愧》《憶》《短簡》《控訴》《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無題》《廢園外》《旅途雜記》《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友誼集》《贊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巴金蕭珊書信集》《再思錄》《隨想錄》
文學譯著
《薇娜》《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骷髏的跳舞》《丹東之死》《草原故事》《秋天裡的春天》《過客之花》《門檻》《叛逆者之歇》《夜未央》《遲開的薔薇》《父與子》《處女地》《快樂王子》《笑》《六人》《紅花》《癩蛤蟆與玫瑰花》《木木》《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