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宗璞是短篇小說
『壹』 我想問一下宗璞的《紅豆》創作背景,越詳細越好
創作背景:作家宗璞從大學開始創作小說,1950年後以她感到文學的范圍越來越窄,只能寫工農,而且有模式。她認為與其寫一些公式化的東西,不如不寫。
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後,她覺得可以依個人意願寫東西了,於是,結合平素的所見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識分子和校園生活為題材,創作小說來表現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的十字路口的內心搏鬥。在當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說《紅豆》。
《紅豆》送到《人民文學》編輯部後,編輯們無異議通過這篇小說,將其作為「雙百」方針的創作體現,發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學》「革新特大號」上。
(1)紅豆宗璞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紅豆》簡介
《紅豆》是宗璞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小說以倒敘的筆法,講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學生江玫與戀人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從而展現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全篇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和濃郁含蓄的人情味,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唯美的風格。
『貳』 宗璞《紅豆》:熱愛與憐憫之間
《紅豆》是宗璞的短篇小說。
江玫是一個如玫瑰般熱烈單純的女孩子,齊虹是一個看似文采富澤,人生多彩卻憎恨世界的男生。他們生活在抗日戰爭期間,江玫的父親冤屈而死,齊虹的父親卻是風生水起的銀行家。但這些沒有阻擋他們相愛,他們在詩文,在音樂,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鳴。然而隨著江玫的成長和局勢的變遷,她不再是那個一心想著風花雪月的單純的女學生了,受到室友肖素的感染,她決心投身革命事業,而齊虹卻要隨著家人移居國外。最後讓江玫痛徹心扉的離別到來之時,她卻只說:我不後悔。
下面摘抄作品原文,以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兩人對於自由的理解不同,有一種人活著為了自己的價值,有一種人活著為了別人的價值,誰也不能說誰不好,誰也不能說誰不對。至今也一直有這樣的兩大類人存在,也許集兩家之長者最多,他們審時度勢,有時可以顧全大局,見縫插針之處維護小我。
江玫和齊虹兩人本質的差異在這里初見端倪,讀來讓人心尖一顫。
兩個人最初的吸引,最純的喜歡,哪裡顧得了這樣多的事情呢?可往往,好多悲劇,都是從此時開始醞釀的。
齊虹從來沒有變過,他對世界的憎恨,厭惡,只是包裹在對江玫的熱愛裡面,或者說是他對於極度渴求的理想的愛情的熾熱滾燙的情感,這是熱愛,是一瞬間生發的,像火苗一般剎那高漲的情感,可是焰心卻偏是最冷的。
而江玫卻不同,她不缺乏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善良和憐憫,她看到衰弱的母親會心疼,得知父親冤死會難過,在美扶日時會憤怒,最重要的是,她願意投身革命去挽救「大家」。「大家」這是從不會出現在齊虹生命里的字眼。江玫的愛是憐憫,是人類出離自私自利的本能外的另一種博大的情感,就像潺潺江水,涓涓細流,劃過時間每個角落,消除乾涸與龜裂。
這愛情像鴉片煙一樣,使人不幸,而又斷絕不了。
紅豆代表思念,是情誼的傳遞。
王維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倒敘,從紅豆開始,又終於紅豆。
愛情,始於思念,又終結與思念。
齊虹的監視般的佔有欲和肖素傾盡全力的付出,兩相比較之下,輕易地把江玫推離了齊虹。
『叄』 《紅豆》作者是誰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華、任小哲等。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
(3)紅豆宗璞是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宗璞短篇小說《紅豆》。
《北歸記》的前五章率先發表於《人民文學》。宗璞與《人民文學》有緣。一九五七年,她的短篇小說《紅豆》發表於此;一九七八年她的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發表於此;一九八七年,她的《南渡記》前半部分也發表於此——這一次,她開始長篇小說的創作。
三十年後,最後一部《北歸記》再次亮相於此。雄心勃勃的宗璞,終於完成一個夙願:以四部長篇小說,精彩地敘述西南聯大的故事,敘述硝煙彌漫的八年抗戰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宗璞一九二八年生於北京(民國期間更名為「北平」),在這個古城生活了十年。抗戰爆發,全家人離開北平,南渡前往雲南昆明,在那裡,宗璞進入西南聯大的附中學習,在昆明,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諸多往事都在她心中,走進半百之後,「野葫蘆引」的四部長篇小說,一直留存心中。曾經以寫短篇小說為主的宗璞,此時開始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的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六十歲寫到九十歲,三十年的歲月,眼睛漸漸失明狀態之下,她還是以頑強的毅力,以最後這本《北歸記》完美收官。
讀發表於《人民文學》的《北歸記》前五章,總能感受到宗璞回到北平的那種激動。小說中的主人公,其實都有她自己的影子。第一章第一節,宗璞以雄渾而蒼涼的筆調,書寫萬里長江承載中華民族的歷史前行。讀這段文字,可以想像在她心中沉甸甸的歷史厚重:
嘉陵江浩盪奔流。夏天的江水改去了春天的清澈,濁浪捲起一層層白色的浪花。奔流到重慶朝天門碼頭和金沙江相會,合成了萬里長江,載著中華民族奮斗的歷史,穿山越嶺,晝夜不息,奔向大海。太陽正在下山,映紅了遠處的江面。沿著江岸搭起的凌亂的棚戶,在遠山、江水和斜陽的圖景中,有幾分不和諧,卻給雄壯的景色添了幾分蒼涼。棚戶里有人出出進進,岸邊小路上有推車的、挑擔的慢慢移動,好像江水也載著他們。
不知從哪裡飄來的歌聲,隨著江波歡騰起伏。「我必須回去,從敵人的槍彈底下回去!我必須回去,從敵人的刺刀叢里回去!把我打勝仗的刀槍,放在我生長的地方!」歌曲的最後一句旋律高亢,直入雲天。
『肆』 宗璞代表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有《東藏記》、《紅豆》、《丁香結》、《紫藤蘿瀑布》、《野葫蘆引》等。
1、《東藏記》是當代女作家宗璞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小說《南渡記》的續篇,首次出版於2000年。
該小說人物以明侖大學歷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呂碧初和女兒孟離己、孟靈己等一家人為軸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親朋好友同事周圍近百人,寫出從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識分子,在抗日戰爭中的個人遭遇、情感經歷,以及心靈成長的歷史。該小說用溫情的筆調,來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和博大胸襟。
2、《紅豆》是宗璞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學》雜志 。
小說以倒敘的筆法,講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學生江玫與戀人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從而展現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全篇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和濃郁含蓄的人情味,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唯美的風格。
3、《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最初發表百花文藝出版社同名《丁香結》散文集;文章寫於1985年。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表明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
4、《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選自《鐵簫人語》,登上《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文章寫於1982年5月6日,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5、《野葫蘆引》是當代作家宗璞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計劃撰寫四卷《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和《北歸記》,已全部完成。
故事以20世紀抗日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北平明侖大學被迫南遷雲南辦學的艱苦歷程,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而且也較為難得的記錄了被人們遺忘已久的抗戰時期修建滇緬公路的事跡。
『伍』 宗璞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
《紅豆》是宗璞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小說以倒敘的筆法,講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學生江玫與戀人齊虹由於生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分歧而導致的愛情悲劇,從而展現了在時代巨變面前,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全篇充滿溫馨浪漫的情調和濃郁含蓄的人情味,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唯美的風格。
馮宗璞的這部《紅豆》可是跟以往的愛情小說不一樣,甚至「紅豆」所代表的含義都是與眾不同的。「紅豆」在這部作品中也確實充當了串聯作品的作品,但是這部作品的中「紅豆」絕對不僅僅指的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