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需要多少人物
『壹』 短篇小說一般多少字
短篇小說一般在5萬至20萬字 。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五萬到二十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二十萬字到五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五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當代短篇小說:
當代短篇小說以劉心武《班主任》開反思先河為發端,成為當代文學極其重要的一種創作體裁,而阿城的《棋王》、李國文的《月蝕》則使短篇小說的思想內涵大幅提升,一時間短篇小說的影響里甚至超過長篇,王蒙、鐵凝、張賢亮、張承志、池莉、方方、等一批小說名家涉足短篇創作,誕生了大量精品。
九十年代的短篇小說繁花似錦,其中以王阿成、陳村為代表的新寫實主義、新結構主義等作家,成為短篇創作主流,世紀之交短篇小說作為主流文學滲入網路時代的輕騎兵,最先得到網路讀者群的接受。
在傳統期刊發表的優秀短篇如賈平凹《廢都》(短篇,與其長篇小說《廢都》同名)、徐坤《狗日的足球》、唐偉《我腦有病》、王安憶《月色撩人》等被網路版《建國後小說999篇》以及《當代優秀小說選》等網友自編集收錄、傳播,並獲得超過傳統期刊效應的廣泛影響。
這使得以前對網路不屑一顧的純文學隊伍認識到網路的巨大傳播和影響能力,眾多傳統媒介作家開始進入了期刊、網路的雙軌創作並因此獲得成功。
『貳』 短篇小說項鏈一共寫了多少個人物
瑪蒂爾德
瑪蒂爾德既沒有華貴的衣服,也沒有閃閃發光的首飾,但是卻熱衷於參加上流晚會,熱切渴望體會貴族婦女的日常生活,為此不惜大力投資。結果卻意外的遺失項鏈,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還債生涯。玫瑰色的手指甲被磨壞了,她也變成了窮苦家庭里的敢作敢當的婦人,又堅強,又粗暴,以至於她和福雷斯蒂埃太太打招呼卻沒有被認出來。最具諷刺意味的情節在於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哎喲!我的可憐的瑪蒂爾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頂多也就值上五百法郎!」瑪蒂爾德辛苦還債十年,卻被告知她當年借的是串假項鏈,想必自己很難接受那樣的事實,但卻真實的發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莫泊桑藉此諷刺那些愛慕虛榮的婦人,同時賜予她們愛慕虛榮所導致的惡果。
羅瓦賽爾
羅瓦賽爾身為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他會在吃飯時揭開盆蓋,心滿意地表示:「啊!多麼好吃的燉肉!世上哪有比這更好的東西。」他的這句話是當時大部分小職員都會感慨的,他們也許有博大的野心,但同時卻滿足自身的生活狀況,會努力的喜歡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當擁有一張上流社會人士的晚會邀請帖時,他會存在一些虛榮心,認為能夠得到請帖是一個十分光榮,值得自豪的事情,同時這種心情又急需得到別人的肯定。這又是小職員群體狹隘心理的一種體現。當項鏈丟失需要重新買一條時,羅瓦賽爾簽了不少借約,應承了不少足以敗家的條件,而且和高利貸者以及種種放債圖利的人打交道。他葬送了他整個下半輩子的生活,不管能否償還,他就冒險亂簽借據。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大部分人的行為,當人們走投無路時,面前擺了什麼路,他就會胡走一通。羅瓦賽爾亂簽借據,是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先度過眼前的這一難關,至於這些借據會帶來的後果,就暫時不再他的考慮范圍內了。他的做法如實的反映了大部分人會有的行為,是典型人物的典型代表。
『叄』 小說按篇幅的長短和人物的多少分為
按照篇幅長短劃分
1.微型小說(數百至幾千字)
比短篇更短的小
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例如極短篇、精短小說、超短篇小說、微信息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袖珍小說、焦點小說、瞳孔小說、拇指小說、迷你小說等,族繁不及備載,連專門的文學研究者也很難如數家珍分敘其定義,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總論之。一般認為小小說的篇幅應在兩千字以下。
2.短篇小說(幾千至三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幾千到兩萬多字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
3.中篇小說(三萬至六萬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六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歸於長篇,這取決於文章內容的豐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長短、人物多寡、情節繁簡等均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個時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故事情節完整。
4.長篇小說(六萬字或十萬字以上)
一般認為,字數在六萬或十萬以上的
為長篇小說,還可細分為小長篇(一般六萬到十萬字),中長篇(一般十幾萬到三五十萬字),超長篇(一般超過百萬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肆』 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伍』 短篇小說字數限制是多少
短篇小說一般一萬字左右。
經典短篇小說有亮廳培三四千字的。但現在通常發表的,三四千的很少,除非你是名家,新人一般作品字數在七八千至兩萬,超過兩萬的,有的就會認為是中篇小說。有的則認為中篇小說起點是兩萬五。七八千至一萬七八千字的范圍,基本都是短篇小說了。
短篇小說經典介紹:
短篇小說,屬於小說敬唯中的一種。他的特點是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短篇小說往往選取和描伏晌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
寫短篇小說比較出名的是契科夫,他被稱為短篇小說藝術家,他的作品大多帶有諷刺意義,他的代表作有《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陸』 寫小說的一些基本要領是什麼
一篇小說,大概是一些人物,他們的對話、動作、行為,會造成高低起伏的情節,加上場景輔助,最後有個合理的結局。當然,全篇所寓含的思想意識,就是作者企圖表現的主題塑造鮮活的人物:人物是小說的靈魂,像舞台上的演員,主導著情節的進行。任何小說,都在表現人物的言行風格,或人與人間感情、利益的糾葛;沒有人物,哪有小說?然而,小說人物的選擇或塑造,一定要有特殊性,普通的人是不適合當主角的,就像戲劇中的角色,很少是安分守己的尋常百姓:不是大奸大惡的壞蛋,就是大慈大悲的善士;不是努力奮斗的殘障者,就是游手好閑的富家子……
人物刻劃,最忌說明或形容:「他是天下的善士,經常幫忙別人。」、「她長得像仙女般美麗」,這樣的句子很抽象、無趣。必須具體化,把「幫忙別人」的過程、「美麗」都具體描寫出來。
編造麯折精彩的情節:情節是小說的內容,也是人物演出的「戲」,一般認識不清的人,會誤認「情節」就是「故事」;其實,它們是有點區別的。故事是平面的、單一的,靠敘述即可完成;情節除了故事外,可能需要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對話,以及事件和事件的背景(場景),共同構成,所以它顯得立體又復雜。小說是紙上的戲劇,如果一出戲演的是平凡夫妻的平凡事,誰會去觀賞?所以小說裏的愛情都很畸型、變態;很激情、誇張;很不像人間找得到的。由此可見:小說的題材要特殊的,情節要精彩、曲折、懸疑;結局最好出人意外,才能緊緊扣住讀者的心。
我們周遭每天都有許多事件發生,這些事件如果很特殊,我們即可拿來當一篇小說的骨幹,把過去相關的經驗(記憶裏的事件)相連結,然後加上想像再「繪聲繪影」一番,說不定就能「編造」出動人心弦的小說。
敘事觀點要統一:所謂敘事觀點也叫做「視點」,是指一篇小說中,作者是以「誰」的角度去敘述的,作者自己?小說中的主角?或配角?一篇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通常只採用一種敘事觀點。因為敘事觀點不能錯亂,是小說寫作上要特別注意的技巧,所以把它的種類簡介於下:
第一人稱觀點(我):小說情節的推展,是透過小說中的人物進行的;由「我」的眼睛來看全篇小說的世界,由「我」的語言來描述整個情節。這個「我」可能是小說中的主角,也可能是次要的配角。這個觀點是主觀的、也是有限制的;必須「我」看到的情景才能寫,「我」也不能真正了解其他人物內心的想法。
「我」是主角,主角是小說的關鍵人物,小說中的重要情節多與他有關,他又可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觀點寫的小說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適合用來寫短篇小說。
「我」是配角,這個敘述者,通常是作者安排的替身,透過他來揭開主要人物的行為動作,以這樣的觀點寫小說,比較有新鮮神秘的色彩。
第三人稱觀點(他):這個敘述者通常是作者自己,他是冷靜的旁觀者,卻像無所不知的神一樣,他知道小說中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也知道每個人物的思想言行、外貌特徵、內心想法。以這樣的觀點寫小說很痛快,但它比較適合中、長篇採用。
關於對話、場景、主題……
小說中的人物難免會對話,對話必須遵守「什麼樣的人講什麼樣的話」的原則,畢竟屠夫和教授講話的語詞是不一樣的。從對話中,可了解說話人的修養、水準和當時的心理狀況。「渾蛋!做錯事還狡辯!你給我跪著!」這是一個憤怒的父親正在教訓他的兒子;「哎喲—,我說王董呀,怎麼那麼久沒來了。可真讓人家想死你了。」這大概是個歡場女子正在向顧客撒嬌。創作者必須揣摩小說人物,寫出符合他身分的話,切忌寫的都是自身的想法。
場景是什麼呢?就是如同演戲舞台上的布景,場景描寫有助於氣氛的感染;也能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送葬的行列,以滿天烏雲或大雨滂沱為場景,會讓人覺得更哀凄;所以,有了場景描寫,小說才會產生立體感,才不致只有「故事」而已。
任何文章都在表達作者的思想觀念,小說並不是僅供消遣而已。【紅樓夢】不只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作者至少也藉著賈府的興衰起落表達「物極必反」的宇宙哲理吧!有一陣子,體罰與否,各方爭論不休,我寫了一篇小說【荒謬的兒戲】,藉文中的人物情節,表達我對體罰的看法,這就是主題。我也寫過一篇【結局】的小說,表達賭的結局是家破人亡的凄慘,以提醒世人遠離賭場,這也是主題。有了主題,小說才會有它的價值,也才不致淪為文字游戲而已。
小說寫作的要訣,如同上面所說的;小說不難寫吧?但是,小說若要寫得好,對於人性、人心要深入了解,對人的表情、動作要仔細觀察,對於各行各業的人都要有深刻的認識,所以當小說家的先決條件是:對什麼事、什麼人都有濃厚的興趣,並時時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