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倒閉
Ⅰ 林家鋪子適合小學生看嗎
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茅盾的代表作品,原名《倒閉》,作於1932年7月,載入《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作品描述「一·二八」事變前後上海附近的一個小市鎮林家百貨小商店由掙扎到倒閉的故事。抵制日貨的風潮波及小鎮後,林老闆為了度過年關,用錢買通國民黨鎮黨部要員,以東洋貨冒充「國貨」,並不顧血本「大放盤」,還以「一元貨」向難民們推銷滯存的小百貨。這樣雖然換回了一些現鈔,但經不住錢庄的逼債,鎮黨部的拘押勒索,連唯一的女兒也要被卜局長逼去做小老婆。最後林老闆走投無路,只好偷偷地帶著女兒外逃。那些把自己僅有的積蓄存在他手中的貧民只有發出絕望的呼叫。
作品反映了在帝國主義侵略、封建主義剝削和國民黨壓榨下,30年代初期舊中國小商業衰敗的情景,表現了人民抗日反蔣的情緒。主題深刻,內容豐富,人物典型,技巧圓熟。經夏衍改編,195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同名電影。
Ⅱ 林家鋪子作品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小說講述了林老闆這樣一個謹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但在外受日帝國主義的軍事壓迫,內受國民黨官吏的敲詐,還受地主高利貸的剝削,這三座大山的壓迫為大勢所趨,先是當局以愛國為由,出台「封存東洋貨」的政策,使林先生不得不去請商會會長出面,從中斡旋,「齋齋那些閑神野鬼」。
(2)短篇小說倒閉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林家鋪子》是茅盾於1932年6月發表的,當時的中國正值多事之秋。《林家鋪子》和《春蠶》描寫的都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戰爭前後的動亂生活。「一二八」後,茅盾曾經回到故鄉小住。在那裡,他親眼看到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魔爪,已經將農村經濟推入破產的境地,帝國主義軍事侵略的炮火更加速了它的崩潰。
原先曾經是相當富庶的江南農村及小市鎮,呈現出一片蕭條的凄慘景象。這些都給茅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由此創作小說了《林家鋪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家鋪子
Ⅲ 矛盾的文學作品有什麼
《子夜》、《霜葉紅似二月花》、《蝕》、《白楊禮贊》、《林家鋪子》等。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是茅盾繼《蝕》之後寫的又一部力作。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勾心鬥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
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布局嚴謹,場面宏大,情節復雜,語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風格的佳作。
3、《蝕》
《蝕》三部曲,包括三個略帶連續性的中篇:《幻滅》(發表於1927年)、《動搖》《追求》(1928年先後完成)。通過對革命分子心靈世界細膩的描寫,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革命營壘中存在的矛盾與分化。
《蝕》從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歷程的獨特角度來反映大革命,絲毫不迴避歷史教訓,顯示了茅盾對中國革命及中國社會的認識、把握以及清醒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4、《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
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5、《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盾
Ⅳ 電影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江南小鎮的是什麼小說
電影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江南小鎮的是《林家鋪子》。
《林家鋪子》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水華執導、夏衍編劇、謝添主演的劇情片,於1959年上映。該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以1931年的中國江南某小鎮為背景,通過小工商業者的掙扎生存、最終倒閉,和林老闆一家的命運,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黑暗現實。
該劇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民國江南小鎮。卜滄海利用其養子胡國輔的身世之謎,說服了胡為父報仇,蠶食林家產業。林子清是林家二少爺,他無意間救了金老虎和妹妹金曉蘭,曉蘭自此痴情一生。
卜家和胡國輔合謀侵吞了林家財產,林家敗落,正清入獄。金曉蘭嫁給吳崇達,生下一女明秀,是林子清的骨肉。林子清跳河未遂被鄉民所救,二年後返回鎮里重震雄風,重樹林家商鋪的名號。其後與卜、胡,吳等人幾經商戰,你來我往,不分輸贏。
胡終於知道自己錯報父仇,含恨自殺。戰爭頻仍,林家鋪子救亡圖存,卻連遭挫折,無奈中林子清捨命求存,生死關頭,一生守護著他的金曉蘭再一次勇敢的站了出來。
Ⅳ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鋪子》
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2、《野薔薇》
簡介:
《野薔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說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初版印行,內收茅盾寫於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說,分別為《創造》、《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曇》,書前有《寫在前面》序文。
3、《農村三部曲》
簡介:
《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作者茅盾。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茅盾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簡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孩子的角度描繪了民國時期貧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艱辛等有關內容。
5、《水藻行》
簡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節,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唯一一部在國外發表的短篇小說。
Ⅵ 茅盾的代表作是什麼
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蠶》《林家鋪子》《霜葉紅似二月花》《夜讀偶記》等。
1、《子夜》
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春蠶》
《春蠶》是茅盾寫於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通過描寫老通寶一家人的悲劇命運,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3、《林家鋪子》
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4、《霜葉紅似二月花》
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鉤心斗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5、《夜讀偶記》
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Ⅶ 矛盾的林家鋪子反映的中國近代重大歷史現象
《林家鋪子》原名《倒閉》,是茅盾於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該小說載於《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以一九三二年前後的江浙農村為背景,透過林家鋪子的倒閉,反映了民族商業破產的厄運。小說描寫「一·二八」前後江南小鎮上一家小商鋪的掙扎和破產經歷,主人公林老闆擅長做生意,但苦心經營,還是以破產告終。小說以主人公林老闆與社會各階層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為主線,從廣闊的時代背景和復雜的階級關系中,發掘林家鋪子倒閉的社會根源,揭示了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民族工商業的共同命運。
Ⅷ 《林家鋪子》主要講了什麼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一二八」後,茅盾曾經回到故鄉小住。在那裡,他親眼看到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魔爪,已經將農村經濟推入破產的境地,帝國主義軍事侵略的炮火更加速了它的崩潰。
原先曾經是相當富庶的江南農村及小市鎮,呈現出一片蕭條的凄慘景象。這些都給茅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由此創作小說了《林家鋪子》。
人物介紹
1、林老闆
林老闆,他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個很有個性的小商人,他熟諳生意經,刻苦耐勞,雖然身處困難,但仍苦苦掙扎把生意做下去,可以說是為了營生才不得不去巴結權貴。
他是林家貨鋪的主人是當時民族工商業者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林老闆是一個生命頑強的人,他在三座大山壓迫里找出裂縫,狹縫里重生。
2、林太太
林太太,是這個貨鋪的老闆娘,她是一個非常疼愛女兒的慈母形象,他捨不得林小姐受半點委屈,而對朴局長的「求婚」,她將女兒許配給壽生,表現了舊社會婦女「寧願粗食布衣為人妻,不願錦衣玉食為人妾」的高貴的傳統心理。
Ⅸ 茅盾的代表作是什麼
1、代表作品
茅盾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2、人物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3、人物影響
茅盾創造了現代小說大容量社會信息的傳遞和辨析的創作模式。茅盾小說注重創作題材和主題的深入挖掘,創造了現代小說與現代社會同步共進的全景化史詩性品格。社會科學家氣質的茅盾,由社會活動和文學理論的熱情活躍於文壇,這使得他進入創作便達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涵,他小說的創作題材所涉及的社會生活內容,涵蓋了20世紀中國上半葉的歷史全貌,時代的線索排列構成了社會的編年史。如從社會的政治、經濟斗爭和階級矛盾以及社會各階層人物看,茅盾小說反映出軍閥混戰、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等社會重大問題,規模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國現代社會小說前所未有的。
Ⅹ 《林家鋪子》中的林家鋪子倒閉的主要原因是
《林家鋪子》是茅盾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在多重壓迫下的倒閉的全過程。
林家鋪子是一家雜貨鋪,店鋪老闆林老闆是個勤勞本分的人。林老闆從祖上繼承了這間店鋪後就一直盡心經營,在店鋪遭遇嚴重的經濟問題時,也想出各種辦法解決危機,無奈最終還是只能帶著女兒跑路,留下妻子與伙計壽生來處理店鋪倒閉後的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錢貨兩空的局面,林家鋪子只能倒閉。面對剩餘的債務,林老闆實在無能為力,而另一方面,年近四十的卜局長竟看上了自己才十七歲的獨女。林大娘時刻擔心自己的女兒會被人搶了去,於是決定把女兒許給壽生,並讓林老闆先帶著女兒跑,自己和壽生留下來處理問題。
就這樣,林老闆跑路了,林家鋪子徹底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