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短篇小說
A. 推薦幾部戰爭故事
8. 姓 名 馬本齋 性 別 男
民 族 回族 籍 貫 河北獻縣
出生年月 1903年1月1日
犧牲日期 1944年2月7日
1941年1月,奉命率部北上,挺進大清河北,粉碎了敵人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分割,蠶食政策.同年夏,率部轉戰子牙河畔,先後作戰27次,殲敵5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的正面作戰.因此,引起敵人極大仇視.日敵山本隊長寫信威脅:"有你馬本齋就沒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沒有你馬本齋…".他針鋒相對地回敬道:"有你山本就沒有我馬本齋,有我馬本齋就沒有你山本……".後其家房屋被燒,母親被捕.但他仍堅定抗日決心,毫不動搖.母親犧性後,他奮筆疾書:"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
1942年4月,率部參加了陳庄殲滅戰.後奉命率部轉戰魯西北抗日根據地.1943年秋,又奉命調到范縣,觀城一帶,組織了新的第三分區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掃盪.同年11月,率部參加了八公橋戰斗,被冀魯豫區黨委書記黃敬盛贊"後起的天下軍事家".1944年2月7日,身患重病.彌留之際,仍不忘抗日.叮囑身邊同志:"讓部隊等著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屬送到延安去,告訴三弟抗戰到底!"後病逝於山東省莘縣張魯鎮.
同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他贈送了輓聯.吳玉章在悼詞中稱贊他是優秀的共產黨員,模範軍人和民族英雄.後張魯鎮人民獻出10畝土地為他修建了祠堂.1956年,他的家鄉東辛庄被命名為"本齋回族自治鄉".
7.姓 名 冷雲 性 別 女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黑龍江樺川
出生年月 1915年 犧牲日期 1938
1935年在樺川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以教師身份做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6年參加抗日聯軍,任五軍和四軍女同志合並後的婦女團指導員.1938年8月,五軍西征部隊到達五常縣境內,多次遭到敵人圍攻,戰斗異常激烈,隊伍損失很大.婦女團隨一師部隊突圍後擬返牡丹江休整.10月上旬的一天,部隊正准備渡過烏斯渾河時,遭敵人突然襲擊.立刻組織其他7名女同志主動向敵人開火,吸引敵人,掩護大部隊突圍.大部隊沖出包圍之後,幾次回槍救援.為保存部隊實力,她們多次向部隊喊話:"同志們,沖出去,保住手中槍,抗戰到底!"因敵人眾多,武器精良,我方多次救援都沒有成功.帶領全體女戰士決心和敵人決一死戰,在彈盡糧絕,敵人步步緊逼的情況下,大義凜然,背起受傷的戰友,手挽著手,昂首挺胸,毅然跳入河中,壯烈犧牲.這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
6姓 名 王二小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淶源
出生年月 1929年 犧牲日期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5 左 權
曾多次親臨前線部署作戰方案,而且常通宵達旦工作,幾次因勞累過度而暈倒在指揮室.在關家堖最後決戰中,親臨前沿陣地,調集八路三個旅,一個縱隊和一個團,一舉圍殲日軍片山旅團約8000人.為解決八路軍嚴重缺乏槍械彈葯的困難,還曾於1939年在太行山區的黃崖洞建了一座兵工廠,朱德稱它是八路軍的"掌上明珠".1942年2月,指揮八路軍總部警衛團,一舉粉碎矛頭直指八路軍總部的日軍"二月掃盪".同年5月25日,在遼縣前沿陣地指揮作戰時,不幸被一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為永遠紀念這位抗日陣亡的八路軍最高將領,經當時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將遼縣改稱"左權縣".現河北省邯鄲市晉魯豫烈士陵園建有"左權墓"和"左權紀念館".
4 張 自 忠
1939年5月,敵酋岡村寧次調集10餘萬日軍進犯隨縣,棗陽.他率三十三集團軍從外線夾擊敵人,並率領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出敵不意,冒險東渡襄河(漢水的一段),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取得了襄東戰役的勝利.1940年5月,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他率部從右翼打擊向棗陽地區進犯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召集軍事會議,鼓舞士氣,全軍士氣高昂,與敵激戰,連連告捷.5月7日,率總部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從宜城東渡襄河,給敵人以極大威脅.日軍調集主力,折回反撲.經過七,八天的苦戰,部隊減員甚重,糧彈兩缺.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兒山,缸子口.從早晨到中午,他奮勇督戰,不肯退避.在戰斗中,肩部中彈,仍指揮若定.18日,日軍沖上杏兒山,他身中七彈,仍呼喊"殺敵報仇",為國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祭文中給以高度評價.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幾次撥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張公祠,衣冠冢,殉國處紀念碑.在重慶北碚梅花山,還建立了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
3 姓 名 趙一曼 性 別 女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宜賓
出生年月 1905年 犧牲日期 1936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調到東北,在沈陽工廠中領導工人斗爭.1933年,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同年4月,參加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反日罷工斗爭.1934年春,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鐵北區區委書記,發動群眾,建立農民游擊隊,配合抗日部隊作戰.後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率部活動於哈爾濱以東地區,給日偽以沉重的打擊.
1935年11月,與敵作戰中,為掩護部隊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獄中,敵人動用酷刑,她堅貞不屈.敵人為獲得我軍情報,送她去醫院治傷.她卻乘機曉以民族大義,教育爭取了看守的偽警察和治傷的護士.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離哈爾濱奔往抗日游擊區.第三天清晨,在距離游擊區不到10公里處,被偽騎警追上逮捕.敵人用盡各種酷刑,她嚴守機密,挫敗了敵人的圖謀.
1936年8月1日,敵人將她押往珠河縣.在火車上,她給兒子寫下遺言:"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第二天,敵人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面對敵人的屠刀,她大義凜然,毫無懼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壯烈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四川宜賓為她建立了紀念
2 姓 名 趙尚志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遼寧朝陽
出生年月 1908年 犧牲日期 1942年
1936年8月間,他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下轄七個師,全軍約六千多人,活躍在松花江兩岸二十多個縣境內.1939年後,由於日偽軍連續派重兵"討伐",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時期,敵人曾懸賞一萬元,通緝趙尚志,叫囂"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一兩銀."敵人還多次派遣特務奸細混入抗日軍內部,企圖暗殺他,均未得逞.他一貫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在黨內針鋒相對的和王明,康生等人"左"傾路線做斗爭,因而曾兩次被錯誤的開除出黨,撤銷黨內軍內職務,但他絲毫沒有消沉,依然對黨赤膽忠心,繼續堅持抗日武裝斗爭.1942年1月,他帶領小分隊從蘇聯回到東北,在梧桐河一帶活動.2月2日在襲擊梧桐河警察分所時,被喬裝成老百姓的特務擊傷腹部,昏迷中被俘.他傷勢十分嚴重,敵人決定對他進行突擊審訊,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與敵人進行頑強斗爭.他對審訊他的偽警察說:"你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你們出賣了祖國,……還有什麼可問的呢."說完了他狠狠地瞪著審訊他的敵人,閉口不語.他英勇犧牲了.全國解放後,黑龍江省珠河縣第一屆工農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把珠河縣改為尚志縣
1 姓 名 楊靖宇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確山
出生年月 1905年02月13日 犧牲日期 1940年02月23日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自此,率部轉戰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麓,繼創建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之後,又建立了?江(今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河裡,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嶺山區和遼寧老禿頂子山等抗日游擊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加強黨的建設.同時,指揮所部主動出擊,陸續進行了殲滅偽軍邵本良部,襲擊通輯鐵路隊道工程,伏擊敵騎兵教導旅,蚊子溝設伏,長崗殲敵,岔溝突圍,大蒲柴河奔襲等許多有名的戰斗,均重創敵軍.為了打通和關內紅軍的聯系,1936年6月,11月,還兩次揮師西征,把抗日聯軍的活動區域擴大到清原,鐵嶺,撫順一帶,有力地牽制了敵人,配合了全國抗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聯的斗爭,致電贊譽為"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准備委員會委員.1938年下半年以後,敵人調集重兵"圍剿"抗聯部隊,並以萬元巨金懸賞其頭顱,斗爭進入異常艱難的時期.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就率部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又無糧食彈葯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飢,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敵人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他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1940年2月18日,隨身的兩名警衛員犧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飢寒交迫,多處傷凍,身體已極度虛弱.2月23日下午,來到?江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遇到4名打柴的農民,遂上前講述抗日道理,拿錢要他們幫助買糧食,衣服和棉鞋.農民中1人勸他投降,回答說:"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那幾個人走後不久,敵人的"討伐隊"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他沉著地掏出雙槍,擊倒幾名敵人.20分鍾後,敵人包圍了他,雙方只有50米距離.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毀文件,又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知道活捉已不可能,便集中火力射擊.他先是左腕中彈,左手中的槍掉在地上.但他繼續用右手猛射.這時候,他的全身又數處中彈,壯烈犧牲.敵人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他的胃裡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其犧牲地?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2月23日,其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為他專門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送了花圈,並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斗一生.
B. 描寫戰爭的文學作品
戰爭作品:
《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
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描寫美國南北戰爭的小說《飄》;
還有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一個人的遭遇》、《解放》和《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描寫中國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
馮德英的《苦菜花》、
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
吳強的《紅日》、
馮志的《敵後武工隊》
1.孫犁的《蘆花盪》、《荷花澱》
《蘆花盪》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隻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荷花澱》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 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的船...
作家簡介:
孫犁(1913~2002年7月11日),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 ,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後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淀一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後任教於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後,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從40年代起,孫犁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盪》、《荷花澱》、《采蒲台》、《囑咐》,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長篇小說《風雲初記》,敘事詩集《白洋淀之曲》,通訊報告集《農村速寫》,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書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澤集》、《曲終集》,論文集《文學短論》,還出版了《孫犁小說選》、《孫犁詩選》、《孫犁散文選》、《孫犁文論集》以及《孫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孫犁紀念館在河北省安新縣白洋淀荷花大觀園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餘萬字的《孫犁全集》。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斗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2.列夫·托爾斯泰 的《戰爭與和平》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事件繁雜,結構嚴重,具有恢弘的氣勢。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與氛圍中加以描寫,時而是豪華優雅的貴族沙龍,時而又是硝煙彌漫的戰場;既有青年男女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又有慘不忍睹的戰斗場面。托爾斯泰注重描寫人物的復雜性,並從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發展。所以書中幾百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獨具神韻,富有感染力。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鴻篇巨制,全書共四冊,近一百二十萬字。現根據原著,並參照同名電影,將原書業華提練出來,濃縮為十萬字,供青少年學生閱讀。相信廣大讀者從這濃縮的少年版《戰爭與和平》中,也能體味到這部偉大作品的些許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一級 8-28 21:09
《戰爭與和平》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長達130 多萬字,歷經7 年艱辛創作,受到列寧很高稱贊。
小說以1805年開始的爭奪歐洲戰爭和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主線,揭露俄國首都彼得堡的宮廷顯貴和官僚貴族伐西里為代表的貪婪與卑劣。作品描寫的年代跨度長達十多年,人物500 多個,歌頌了民族的英雄品質和堅強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國一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各階級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卻行為不端的女兒美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彼爾,他戴著眼鏡,剪短發,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彼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竺豪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里,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包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瑪麗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裡,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彼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竺豪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伐西里早就窺視別竺豪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彼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美倫嫁給彼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彼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的曖昧關系,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斗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戰爭與和平故事梗概(簡介)
這是一部製作精緻、構思嚴謹的巨片。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影片方面的傳統,完美地融托爾斯泰原著精神於其中,再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影片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 根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改編拍攝的美國版,論藝術成就雖不及蘇聯版,但燦燦巨星和好萊塢式敘事手法則更能讓本地觀眾接受這部通俗劇化的208分鍾長片。氣質高雅的奧黛麗.赫本飾演娜塔莎和文質彬彬的亨利.方達飾演皮埃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劇情的焦點。但其他有如八國聯軍的演員組合卻難以忠實地重現拿破崙揮軍進攻俄國時的大時代動盪故事,導演金.維多顯然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節和內涵,但戰爭大場面還是拍得相當認真可觀
作家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
C. 以戰爭為題材寫一篇短篇小說
摘要:鍾晶晶是近十年來1996-2006活躍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一名滿族女作家在當代作家中,鍾晶晶十年的創作生涯並不算很長,她也不是位高產作家,但從整體上看,她的創作一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平,並始終堅持著遠離消費主義的敘述方式和審美取向,用凄美清秀的文字來書寫命運的沉重和苦難,表達著深厚的人文關懷鍾晶晶中短篇小說中流露的對生活的態度,對歷史的感覺,以及她奔放流動的思維,豐厚靈動的文字底蘊和對小說出色的駕馭能力,使她的作品在十年如一日的寫作中,面貌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而這種不刻意迎合時代與大眾口味的寫作態度,也迎來了更多人的敬重本論文分三章對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進行論述與研究 第一章主要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壇的現狀,以及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對鍾晶晶的影響這兩個方面來論述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背景在這一章中,主要運用了比較研究的方法,將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創作放到廣闊的世界背景之中,分析阿根廷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創作的影響第二章著重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題材與主題展開論述該章運用主題分析的研究方法,剖析了鍾晶晶中短篇小說與戰爭題材結下的不解之緣,對人類情感困境的揭示,以及小說中表述的苦難意識和人文關懷主題論文的第三章主要論述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本章就鍾晶晶中短篇小說中對夢幻的營造、獨特的敘述風格、語言特色和細節描寫加以具體地分析與論述,從而使其中短篇小說讓人反復閱讀的誘人品質得到解讀總的來看,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題材和主題,以及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為鍾晶晶在當代文壇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與鍾晶晶在中短篇小說創作上取得的成就相比,鍾晶晶作品的相關研究工作稍顯薄弱本論文選取鍾晶晶的中短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希望能夠對鍾晶晶中短篇小說的獨特內容與藝術特色加以系統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為其他作家的創作提供可以借鑒的理論與方法
D. 戰爭邁爾尼有後文嗎
戰爭邁爾尼沒有後文。《戰爭》是美國作家邁爾尼所作的短篇小說,這篇文章是沒有後續的。
平均篇幅在萬言左右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在現代甚為流行。所有小說基礎,其發展初期並無長短之分,隨時代而區分。今短篇小說多要求文筆洗練,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時一地一物觀念影響,使其更生動詳實但也限制其發展。
短篇小說,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短小、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它往往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
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五萬到二十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二十萬字到五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五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段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E. 名家的短篇小說關於戰爭
美國
上帝保佑美國
空中騎士
奇卡莫加入
英國
沒有被征服的女人
法國
羊脂球
蠻子大媽
最後一課
復仇
十字勛章
德國
我發瘋的弟弟
義大利
游擊隊的婚禮
俄蘇
俄羅斯性格
公社社員的煙斗
山中的故事
和平,驚嘆號
跟兒子會面
匈牙利
兩位未婚妻
南斯拉夫
孩子與老人
命運攸關的一匹馬
韋萊托沃人
捷克
六個孩子的故事
無名英雄
更高原則
一公升水
羅馬尼亞
夜行列車
日本
盤旋的鴉群
焚火
臉上的紅月亮
阿根廷
一隻黑手套
委內瑞拉
鼓的舞蹈
厄瓜多
軍紀
我的俘虜
獅子山
賓黛的禮物
瓜地馬拉
老牛
F. 急求反映一戰和二戰的短篇小說5篇
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出生於德國科隆市,誕生在一戰期間,二戰爆發,伯爾被征入法西斯軍隊服役,先後在法國、前蘇聯、羅馬尼亞作戰,1945年被俘,同年12月獲釋,返回科隆。1947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開始成為專業作家,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於1949的中篇小說《火車正點》,伯爾認為「戰爭是無聊的」,不管什麼樣的戰爭,它只能給人們帶來死亡,因此他把戰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年),長篇小說《亞當,你到哪裡去了?》等。它們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戰爭,以被迫充當炮灰的普遍德國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國人民的苦難。這些作品的基調灰暗、抑鬱,把戰爭渲染成一場抽象的人與命運的搏鬥,結果是人的毀滅。20世紀70年代,伯爾的創作出現了新的高峰,1972年因「他對時代的廣闊視野、結合典型的靈敏技巧和對復興德國文學作出了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中篇小說《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1974年)為其贏得了世界聲譽。
G. 求一部以前鐵血的短篇戰爭小說
《有緣千年來相會》剛剛看完的
劇情非常有意思,而且不俗套,輕松搞笑,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感情真實熱情而且執著,是個大團圓結局哦!而且男二是超級大帥哥一枚,嘖嘖,看得人噴鼻血。女主角聰明,有主見,理智,而且非常可愛。推薦~~
以下的都是我覺得很搞笑的,不過樓主也知道,看小說看多了容易混淆(……),就不一一介紹劇情了,不過我覺得真的很不錯才推薦滴~~嘿嘿~~
《有女芙蓉初長成》
《蔓蔓青蘿》
《薄荷荼靡梨花白》
《滿朝文武愛上我》(絕對不要被這個俗名蒙蔽!)
《歌盡桃花》(PS:強推!我看了很多很多遍啊~~越看越覺得有味道!作為一個帝王,後宮不是一份感情,而是一份責任。在家國面前,在自己心愛的女人面前,男主執著地選擇了感情,甚至因為女豬的離開決定拋開自己得來的成果和她私奔,嘖嘖~~兩個人的感情也很真實。好看啊好看~~~)
《除了我你還能愛誰》(很喜歡女扮男裝那段,和四個大男人組成個美男團體,挺招搖挺逗~)
《瀟然夢》(大名鼎鼎的無游組~喜歡的人很多啊~~)
《黯鄉魂》(強推文!!!三個性格不同的女人同時穿越,三人一起生活一起面對。一個心懷城府,一個天真爛漫,一個淡薄沉靜,三個女人在同一個世界的不同遭遇。很有意思啊~~~)
《芙殤》(男女主角實在太別扭了……哎……不過還是挺有意思)
《和親公主》(一個狗腿女的宮廷和江湖故事)
《清空萬里》(PS:清穿,但是覺得很搞笑。所以也加進來了。)
《三世緣》(PS:清穿。樓主表打我,又是清穿。這篇文怎麼說捏~~很溫馨~~有點小H ~~)
《笑傾三國》(這部我也非常喜歡,強推。輕松搞笑,講曹操的愛情故事。這部小說出彩的地方不光光是主角之間的愛情,連配角都讓人看得欲罷不能!在郭嘉、曹沖、周不疑死的時候,那叫一個虐啊……不過,絲毫不影響全文!非常非常好看滴小說!)
《春秋大夢》(和笑傾三國同一個作者。這一部是講西施的故事滴~~還是很不錯啊~~說西施和吳王夫差其實是相愛滴~~~)
《後宮傳奇之失寵皇後》(話說,這部小說是我剛剛開始踏進穿越大流的時候開始看的,這兩天翻出來看,嘖嘖。不算輕松搞笑,特點是疑竇叢生,陰謀和利用交織,跟看柯南或者福爾摩斯似的……但是裡面的男主們都很不錯。看作者喜不喜歡吧)
《滿城盡是穿越女》(這部也不錯,挺逗的~)
《多多益善》(女主角為了保證自己在古代不會淪落成其他女子的下場,特地找一個自己滿意的對象「配種」……非常強大……)
《穿越不是電視劇》(這部小說,毫無疑問是非常搞笑的。問題就在於看了三分之二左右才會看出點男主角是誰……但是確實非常搞笑!調侃啊調侃~~PS:我倒是比較推薦樓主看這個作者的現代作品,非常不錯哦!而且男主角也比較鮮明……汗。比如說《拔毛鳳凰不如雞》《船到橋頭自然直》《一物降一物》《BL女的BG愛情》都非常搞笑滴~~》
《我的靈魂在古代》(很早之前看的了~~這個~~~還不錯吧~~~H寫得不錯……汗……)
其實最近看了幾部現代的也覺得不錯。推薦兩部個人覺得很搞笑的給你~~
《我的鄰居很腹黑》
《我靠,被潛了》
然後就是我上面介紹的《穿越不是電視劇》的作者寫的現代文了。
俺已經傾囊相授了,樓主大大,我打了這么多字,字字珠璣啊~~~
選我~~選我~~~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H. 求一篇解放戰爭時期的短篇小說。
楊沫發表於1937年的四個短篇小說都是這一時期的創作。
《怒濤》寫的是女知識青年美真割捨小家庭的愛,為大眾的幸福,犧牲個人感情投身火熱斗爭的故事。
。《某家庭》、《死與逃》寫了一個工人、一個農民兩個普通家庭的悲劇,揭露日本侵略者傾銷毒品、奴役勞苦大眾的罪惡。前篇炳兒的爸被白面癮纏身,日益墮落,喪失了人性;後篇小保媽被壞人勾引,抽起
白面兒,不能自拔,結果家毀人亡。
《浮屍》描寫於老婆子的兒子上了漢奸的當,受他們招工的欺騙,喪失了生命,而於老婆子還在家裡苦苦地盼著兒子歸來,做著兒子發財、帶回白花花的銀元、花洋布還有幾匣子點心的夢。這一個個辛酸的故事,有力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摧殘勞苦大眾的罪行。
I. 關於戰爭的長篇詩歌或短篇小說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J. 描寫戰爭的文學作品
《幼獅》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歐文·肖的成名 作,1948年出版後,受到批評家和讀者的廣 泛關注,與《永別了,武器》、《西線無戰 事》一起,被公認為是西方描繪第二次世界大 戰最好的三部長篇小說。 本書以兩個美國士兵諾亞·艾克曼和邁克爾·惠 特克和一個奧籍德軍士兵克里斯琴·里斯特爾 的遭際為主要線索,從1937年除夕寫到1945 年法西斯德國覆亡的前夜。小說通過一系列的 事件的描述,揭露了戰爭對正常的人性的解 構。 內容簡介: 《幼獅》將戰爭機器碾碎人間美麗的悲涼現 實,恢弘而細密地展示出來,將小人物在硝煙 殺伐下的悲哀與裂變展示得淋漓盡致:美籍猶 太人諾亞,還未走上戰場就已在軍隊里備受凌 辱;導演邁克爾離開好萊塢,寧願做一名小兵 去戰爭泥濘里跋涉;奧地利籍德國士兵克里斯 汀,一個正常的滑雪教練,卻逐漸變成了一個 嗜血如狂的納粹……三條線索交叉行進,從 1937年年末到1945年法西斯覆亡,從美國東 西海岸到非洲荒漠、歐洲大陸,隨著最後一聲 槍響,絕望地交匯於克里斯汀的故鄉…… 作者簡介: 歐文·肖(1913-1984),美國著名作家,生於 紐約,俄裔猶太移民。其行文簡潔,敘事利 落,評論界將他與海明威相提並論。作品關注 社會現實,充滿激烈沖突,題材涉及政治、種 族、戰爭等人類重大問題,主要作品有《幼 獅》、《富人,窮人》、《埋葬死者》、《乞 丐,竊賊》等。 補充:28種文字震撼全球3000萬讀者。永遠的 良知與眼淚! 《幼獅》與《永別了,武器》《西線無戰事》 並稱「戰爭小說」三大經典。 將戰爭寫得如此深沉悲情,歐文·肖可謂古今 第一人。 ——《紐約時報》 《幼獅》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歐文·肖的成名 作,1948年出版後,受到批評家和讀者的廣 泛注意,成為當時最暢銷的戰爭小說之一,被 公認為是西方描繪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好的三部 長篇小說之一。小說以兩個美國士兵諾亞·艾 克曼和邁克爾·惠特克和一個奧籍德軍士兵克 里斯琴·里斯特爾的遭際為主要線索,從1937 年除夕寫到1945年法西斯德國覆亡的前夜。 小說通過一系列的事件的描述,揭露了戰爭對 正常的人性的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