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金玉滿堂小說短篇散文

金玉滿堂小說短篇散文

發布時間: 2023-04-04 00:25:08

㈠ 老子與函谷關的故事散文

了解一個國家猜咐就要先了解它的歷史,歷史故事是讓我們最容易了解中國歷史、外國歷史、世界歷史、清朝歷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歷史最快捷方法。經典歷史故事等你來品味。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老子與函谷關的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我一直有一個心願,去函谷關看一看,了解當年的老聃在這里發生了什麼故事,從而橫空出世一部千古著作《道德經》。

到了函谷關,才發現,它並沒有想像中的雄偉,但地理位派兆旁置很重要: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周朝春秋時期,時任柱下史的老子看到周王室日漸衰敗,決定西渡隱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關令尹喜,清早從家裡出門,站在一個土台上,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忙令關吏清掃街道,恭候異人,果然,見一老翁銀發飄逸,氣宇軒昂,並且倒騎青牛向關門走來。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後,誠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接受邀約,於是,在尹喜的照顧和優待下,在此著寫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經》。

我有時在想,如果不是關令尹喜博學多才,善於識人,熱情接待了老聃,並邀請他小住,也許這部恢弘巨著就不會產生,這真是千古奇緣。

而《道德經》雖然篇幅並不多,但卻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千古奇書。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是一部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書,倡導「內聖外王」,「道」:是指事物發展的本原和實質,原理、真理、規律等,「德者,『道』之用也」,「德」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規律(道),比如,事物本身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是陰陽的統一體。方法(德)來源於事物的規律(道)。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只要遵循了「道」,「無為」也可以轉化為「有為」。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虛無的概念,而是萬物皆有規律(道),由自然來運轉,即是「道法自然」。人何必為刻意達到某一種目的而痛苦不堪,根據自身的情況,設定合理的目標,量力而為,才能心平氣和,才能長久和持續。

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有一次,請教完之後,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想想社會上很多沖突和奇怪事情的發生,都跟「譏人之非」、「揚人之惡」、「以己為高」、「以己為上」有很大的關系,老子言論,可謂振聾發聵。

在為人處世方面,老子還講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用自身的修養和行為來去感化對方,而不是以牙還牙,否則,冤冤相報何時了?

其實,在修身方面,老子稱得上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孔子說:「其身正塵橡,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這些觀點,在歐美國家得到體現,比如,「小政府,大社會」,寬松的社會環境,給人以自由、充分的發揮空間等等,在規則即「道」的驅使下,人人自然安居樂業,政府當然也自得其樂。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雞鳴狗盜」台下老子的這一段話,讓人深思。可現實當中,還是有很多人貪戀權勢、富貴,最後跌入深淵,身敗名裂。所以,他又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學會知足,乃可以保全自己。

凡事要講究節持,不可過度,如此,方可長久。這體現在他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觀點里。

他還認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底下,沒有太容易的事情,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如此,才能會有所成就。

他還說:「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這與諸葛孔明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有同工異曲之妙,只有沉下心來,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少犯錯,才能讓自己堅守,而不為外部的誘惑所迷失。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是講一個人的預見性,這種預見,應該跟一個人的學習、洞察或悟性有很大的關系吧,「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但這位秀才一定是博覽群書,讀書,尤其是讀史,可以知未來。

在治國方面,老子的話,更是直入骨髓。「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統治階級或管理者,不以百姓幸福指數為執政理念,無論你的口號有多響,最後都會被時代的洪流無情拋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守正出奇,無為而治,但治理天下,需要「無為」、「好靜」、「無事」、「無欲」,如此,才能「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老聃太有前瞻性了,能夠預知到未來這么多年,可贊可嘆!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施行寬厚、仁愛的政治,就會形成淳樸、真誠的民風;施行苛察、重刑的政治,百姓就會千方百計地躲避、對抗,從而人心險惡、世道日下。他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此言甚是。

老子,以他的遠見,影響著當世,也彰顯著未來,可歷史,還是一幕幕重演,可喜,還是可悲?

㈡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散文必背篇目

先秦諸子散文,中哪些名句必背?
1.天下皆鉛喊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槐嫌野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者迅。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㈢ 致一千年過後的你散文

一千年的長度相當於一條河流的長度,起始兩端之間,我們只能眺望而不能相遇。命定在此時,命定在此地,我寫下這篇文章,想像一千年過後,你將在溫暖的南窗下偶然讀到它,細細咀嚼文中的每詞每字,也認定你是與我從無一面之雅,卻心予魂授的隔世知音。讀它吧,用你湛亮如斧的眼光,更要用你變化如虹的靈智,但願你不會將它視為一篇寫於二十世紀末某個風雪之夜的「古文」,你將感知到捧於手掌的這顆心,已搏跳千載,猶然鮮活。

我從未奢望過你是異代的紅顏知己。前蘇聯女詩人瑪麗娜·茨維塔耶娃有一首名作,題為《致一百年過後的你》,她明知「我夠不著吻你!只能隔著忘川/伸過去我的雙臂」,卻依然在詩中大膽地想像,會有一位「明眸宛若兩一團一篝火」的英俊男子去尋謁她的芳塋,而且堅信「你會拒絕所有情一人的天姿國色──/為了伊人的玉骨冰肌」。那絕對是太凄美太浪漫的念頭,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女詩人的念頭。

我手中的玫瑰瓣瓣零落,紛紛凋謝了,但內心的情意並未枯竭。真正的思慕如同逢春而放的山花,豈是望秋而隕的木葉?我奢侈的願望僅表現在:這篇文字能夠化作窖底的芳醇,雖逾千歲,漱齒猶香。

我在高山之巔,萬年的積雪之上,巍巍然,蒼蒼然,皚皚然,如同一棵孑遺的古樹,枝柯上掛著朝雲的白手絹,晚霞的.金絲帶,空闊遼遠的天地間,只有星星的寶殿和日月的行宮。誰說「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那長柄的杓就在我手中,我醉,天人同醉,報曉的錦雞也忘了鳴喔。可嘆人生苦短,奄忽如白駒過隙,能猛陸有多少歡樂?一入爛柯山,世上已千年,仔細看來,哪是滄海?哪是桑田?只見白發三千丈,紅顏一瞬間。在這絕世離塵之處,李太白的《悲歌行》依稀可聞──

「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杜甫滴淚情何限?李白斗酒詩百篇。詩人,你要御風而去,入廣漠之野,尋烏有之鄉,然而既乏天梯,又無羽翼,難得消息。多少掛礙,多少牽絆,不得已啊,讓人世留住了骸骨,留住了墳墓,留住了詩歌,又豈能留住那無以羈縻的一縷詩魄?

我並非吟風弄月的詩家,置身於歷史的大定式或大變式中,也絕不是那種獨具手眼,別有懷抱的頂尖角色。重重簾幕密遮燈的政治賭局永無收場的那天,我若即若離,充當微笑的看客──只在幻念中充當冷麵的刺客──看他們得志時贏得佛祖生天,失意時輸得人頭落地!一撥又一撥「政治家」張狂或沮喪一陣之後,統統銷聲匿跡了。我若指稱那些孤墳荒冢中的累累白骨為王侯將相,沒人會認同,也沒人肯相信,可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不賭,不賭的看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在高山之巔,萬年的積雪之上,橫笛一吹,吹落五千年的血色梅花,我是邁絕古今的劍客,視人間丑類為蛇鼠螻蟻,不值一哂,不堪一擊。

這柄龍吟之劍,采自一萬年的鐵石,煉於一萬年的洪爐,經過一萬年的鍛造,淬於一萬年的雪水而成,誰敢引頸以試其刃?

在歷史的大劇院里,正上演最揪心的一幕又一幕──

是我,圖窮匕首見,血濺秦廷;

仍是我,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一擊不中,再擊不中,並非我真的疏於技藝,或失於一念之仁,實為天命難逆。對此,我無話可說。

我在高山之巔,心中的積雪更厚。我是大孤獨者,如這柄曠世無儔的寶劍,不再飢一渴,不再憤怒,只沉靜地懷想昔日的榮光。它不願重返人世,就讓這萬年的寒雪悄寂無聲地埋葬它,也埋葬我吧,死於無人知曉的時刻是最快意的時刻。

積雪粹白,誰能痛書半紙?

西風狂悲,我要強求一醉。

我在逝川之上,裁芙蓉以為衣,制芰荷以為裳。至情至性的一江春水呵,你將我帶回枝孝頃三千年前《詩經》的首篇,開宗明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莫非我就是那位輾轉反側的多情公子?也是,也不是。說是,我的確來自水之湄,水之垤,三千年前,我曾涉江采芙蓉,那位淑女微微頷首,就有了千古如斯的風一流;說不是,我出生在離風雅頌很遠的時代和完全不相鄰的地方,那窈窕淑女嫁給了誰?早已不得而知。

我為情而生,生於三千年前,或三千年後,生於北地,或南方,又有什麼兩樣?我渴飲黃河水,飢食江南蕨,僅在一首國風里活著,就是幸福而且幸運的,更何況我枕息在一百六十篇國風的「乳峰」之上!我有千千萬萬之身,有千千萬萬之心,身外有心慎彎,心外有身,體驗了人間至純至美的情愛,春朝夏午秋暮冬夕,沸響的血液使我復一活,一次又一次,無止無休,無休無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唱著這支古歌,我順流而下,溯流而上,不畏三千年九萬里的道阻且長。

我在逝川之上,范蠡也在逝川之上,桂棹兮蘭槳,那擊水聲談笑聲泠然在耳。我們曾在某時某刻擦舷而過,我忘了問他:西子浣紗時溫柔,著錦時更溫柔?入吳宮前已解風情,出吳宮後更解風情?他會如何作答?范蠡乃是舉世無雙的大智者,明知越王勾踐「長頸鳥喙,蜂目豺聲」,最是天底下第一等刻薄寡恩的忍人,竟然還捨得將自家如花美眷作其大釣的香餌,投於吞舟之鯨的口腹?這等大勇之後的「大智慧」,別說你我無法透解,想必西施也難以漸悟。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逝川之上,或許我就是范蠡,是那解不開的千古之謎。煙波浩淼,漂舟不系,裊娜的西子畫上心頭。天際雁字橫斜,聲聲嘹嚦,彷彿告訴世人,那是不足採信的越傳越奇的傳奇。

「若有得選擇,你最喜歡生活在哪個朝代?」

「我不曾仔細掂量過,也許……」

「若想少年封侯,你最好生於西漢。漢武帝好大喜功,鞭笞匈奴,開疆拓土。霍去病十八歲即勇冠三軍,榮封為冠軍侯,去病固然少年果毅,肝膽絕人,但也頗頗得益於一位大將軍舅舅──衛青。衛青功烈蓋世,也頗頗得益於一位好姐姐──衛子夫,她是漢武帝一寵一幸的夫人。衛青早年牧羊,受盡薄待和欺侮,然而時勢造就了他,七擊匈奴而為萬戶侯。」

「歷史不盡如此。飛將軍李廣可謂勞苦功高,大小七十餘戰,未有封爵,暮年自剄而死。李陵敗降,終絕南歸之路。太史公直言取禍,受辱於蠶室,慘遭腐刑。如此結算,漢武帝何等冷血寒心,薄情寡義!」

「身為文人,做大唐的士子,可謂至幸。」

「有道是,『秀句出寒餓,詩人例窮蹇』,『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李白、杜甫二人,一為詩仙,一為詩聖,尚且終身怫怫不樂,餘子可想而知。」

「那麼,宋朝如何?」

「只要看看蘇東坡的遭遇,就明白了,真情至性的文人並沒有什麼好的出路。」

「其餘元、明、清……」

「每況愈下。」

五千年間,何曾有過什麼光明自一由的黃金時代?我始終游弋在歷史的血河淚海之中,別無選擇。我行走在每個日子的刀尖之上,是歌,是舞;是笑,是哭;是和平,是戰爭;是創造,是毀滅;是上升,是沉一淪;是生而又死,是死而又生。

我是一,是二,硬幣正正反反,在空中翻飛,墜地的金聲可以期待。

「歷史的大潮漲了又退,退了又漲,將那些空空如也的貝殼信手扔滿灘頭。」

是啊,所有血肉被一吮一吸而去,盪然無存,索然無味。

我早已預料到,你將惆悵於千秋之下。不知今日的風,能否吹動你異日的衣襟?想必你在荒漠的午夜,等待禪悅來臨,可是頓悟往往不在今世,更不在此時。

孤獨使人裸露,完全的裸露,彷彿不畏豺狼虎豹的赤子裸露在荒原,我的心靈裸露在時間的刀俎側畔!

雪落心丘,何其安詳。你能相信嗎?這紛紛飄撒的玉屑正體現了生命輕若無物的質量,誰因而妄自菲薄,誰就會完全失重,被捲入陰陰的冷風。你說:「真白啊,真干凈啊!」這就對了,從一朵晶瑩的雪花,你認出我的魂魄,也認出我是你前生的前生,是你往世的往世,是你的宿命之影。這些文字又何嘗不是翔舞的雪花呢?落在你手心,飄逸是其超然的舞姿,凈潔則是其澹然的氣韻。

就這樣吧,我在此端大聲疾呼,你在彼端回應如響。

千年的日子逐頁翻過,你闔上這部大「書」,一切重又混沌如初。

㈣ 一得必有一失散文

有得必有失,先失後得。這是亘古不變的規律,只是人們不曾留意或是未曾意識到而已。按照五經之首:《易經》之理:得失合一、得失轉化、得失平衡、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同時存在的自然規律,得失是公平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得失的真諦。

何謂得與失?有時看上去是得了,其實有可能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失去,有的失去或許還可以得,而有的失去就是永遠的失去了。取捨之間更是有得有失,取此而失彼,就象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樣。

有個富家之女,總想著嫁一位高大帥氣、金玉滿堂的如意郎君。可他的父親偏偏看上了才華橫溢、個小貌平、出身低微、一貧如洗的才男。面對父親的執拗,女兒和母親及其親戚的反對,似乎微不足道。不久就談婚論嫁,成為夫妻。婚後,無論才男怎麼無微不至、悉心照顧,低聲下氣、委曲求全,也會遭到妻子的百般刁難、惡語相加。其母更是對女婿挾細拿粗、傲慢不遜。面對如此家境,才男一忍再忍。不久,因妻拍銷瑣事,才男被妻弟、妻母及其妻舅毒打,一場婚姻曲終人散。

離婚不久,才男在三十而立之時,被單位領導賞識,一躍而起,成為領導幾千人,某國企的一把手。如今才男已過四十而不惑,擔任了某市。

才男的前妻,婚後總算找到了「如意」郎君:高大帥氣,家境殷實。可惜這個郎君不思進取、胸無點墨、揮金如土、對妻子也是冷若冰霜、拈花惹草。婚後不久,家境便貧困潦倒,資不抵債。這個女的哀嘆道:我在拚命追求自己的「得」。卻不知道「得失」如何取捨!

其實,人都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度過一生的。得到了太陽的光芒,就會失去月亮的皎潔;得到了城市的繁華喧鬧,就會失去鄉村的靜謐自然;得到了歷練的成熟穩健,就會失去活潑浪漫的青春;得到了汽車的快捷方便,就會失去走路鍛煉的機會。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得之伴隨著失之,失之連接著得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從念書、升學、所學專一到選擇職業、選擇配偶等等,都要進行一種利弊的權衡,得失的選擇。但人世間沒有完美的利,也沒有純粹的蔽。所以我們為了生存得更好一些,總是在權衡中選擇利大弊少的事去做。但有時恰恰相反,求「利」者深受其害,得「弊」著因禍得福,就是因為不明白「得失」的變化之理。

你要想得到一般人不能得到的,你就必須失去一般人不願失去的。你什麼都想抓住,什麼也抓不住;你什麼都想得到,什麼也得不到。

你很想得到的,也可能是你最不該得到的;你很想失去的,也可能是你最不該失去的。當你很想得到時,一定要多想一想你必須同時失去什麼;當你很想失去時,一定要多想一想你必須同時得到什麼。千萬不能得不償失!得不償失時,無論得有多麼多大的誘惑力,你千萬不敢去得。

聰明之人得大失小,小聰明之人得小失大。這就是遲喊是智者與愚者的根本區分襲旦游。

不怕失去就怕失得不值。該失之失為得,不該之得為失。不該之得,得到的只能是沉重的負擔和不盡的懊悔。易得不一定易失。不該之得,有時會變成纏著你的幽靈和魔鬼。

有言道:當一道幸福之們關閉時,另一扇就會打開,但很多人太多太多地盯著關閉的門,而對開啟的門熟視無睹。

生活有很多無奈,有時它會強迫我們改變自己的喜好,有時它會強迫我們不得不放棄機遇。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棄,懂得今天的放棄就是為了明天的獲得。大凡幹事業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那是因為他們懂得為什麼要放棄,如何放棄才能贏得更大的獲得。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得與失總是平衡的,面對失去,我們應該心如止水,面對獲得,我們應該泰然處之。生活中,我們既要享受「得」的喜悅,也要品味「失」的感覺。得與失是形影不離、彼此交替。樂往必悲生,泰來猶否極。一切事情都在得失之間,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得後可以失去,失去後可以復得。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期待自己獲得;更不要怕失去,人生之路本來就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如果一味的沉浸在失去中的傷感,那麼你將會一無所有。只有善於去享受和總結「失去」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真正的人生。與其用淚水悔恨今天的失去,不如用汗水拼搏明天的獲得。

失有失的痛苦,得有得的憂愁。有許多得失,其哀其樂只有在得失後才能知曉。勝敗不在一時,得失不在一事。一時之得失要服從一生得失,一事之得失要服從事業、家庭之得失,自己之得失要服父母、家庭、親朋好友之得失。

人最怕失去的是德,失去的是信;人最應該得到的是責任心、義務心、孝敬心、善良心、助人心,人最應該失去的是個人自私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只要我們擁有一顆上進和善良的心,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再大的得失也會成為生活的希冀。

雨,有急,有緩;路,有平,有坎。世上的事,有順,有逆;人生的情,有喜,有悲。順境,不要得意,狂妄傲慢,喜悅能夠持續;逆境,不要氣餒,絕望悲戚,事情還有轉機。人生路上,無論怎樣,我們都要走下去。榮也好,辱也罷,坦然面對,心平氣靜,安然於得失,淡然於成敗,依舊向前,依舊拼搏。

回頭看看,一路走來,我們經歷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總有值得回憶的幸福與激動,也有太多的隱痛與傷痕。我們在得失中生存,在得失中穿越。原來是那些不堪的往人往事,才鑄就了我們心靈的優雅、人格的魅力、精神的頑強,是那些往事才沉澱了我們最後的堅強。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葉落,去留無意,望碧空風卷雲舒」 。只要我們對得失真正看淡、看開,我們就不會因得失所累、所悔。我們才能重整旗鼓、一往無前、百折不撓,實現心中所得。

㈤ 類似於典心《金玉滿堂》的古代言情小說

我看過的給你發一些,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午後熏衣茶》、《享盡寵溺》、《我的監護人老公》、《二樓總裁》、《三樓大亨》、《六樓富豪》、《代嫁新娘》、《鬼面夫君》、《和親公主》、《我的靈魂在古代》、《天鵝姑娘《妻奴》、《愛我不必太痴心》、《兩小無嫌猜》、《調皮小王妃》、《妹妹新娘》、《天價前妻》、《住在山頂上的相公》、《俏皮王妃酷五爺》、《調皮王妃》、《天上來的野王妃》、《我的野蠻王妃》、《出嫁難從夫》、《出嫁該從夫》、《出嫁必從夫》、《焰皇寵妻》、《奉子成婚》、《新妻不受寵》、《我們離婚吧》、《晚叫老公》、《霸王硬上弓》、《花龍戲鳳》、〈交錯時光的愛戀〉、〈惡霸九王爺〉、〈惡魔的小心肝〉、〈老公不卸任〉、〈火爆少東的新娘〉、〈冷酷皇族大少〉、〈魅皇的小淘氣〉、〈我的黑幫老公〉、〈天使街23號〉、〈酷老公的甜心〉、〈大牌老公〉、〈我老公很有錢〉、〈我老公很帥〉

㈥ 項脊軒志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什麼,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來

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從「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譯文:然而我住在這里,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作者在第一段主要描寫了項脊軒經過修葺幽雅怡人,而自己的親人卻都不在了,突出作者思念親人的感傷心情!
《項脊軒志》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祥指。回憶老屋的變遷,回憶與祖母母親妻子的感情。照理,寫的內容可以有很多。但歸有光只選了一二件極細小的事或是極平常的幾句話來寫。全文一共才五百多字,但它卻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產生這種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想就在於歸有光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空白」藝術。清袁枚說過:「凡詩文妙處,全在於空,譬如一室之內……若窒而塞之,雖金玉滿堂,而無安放此身處,又安見富貴之樂耶。」文章中的空白,就好象音樂中的休止,電影中的空鏡頭,能給人不盡的想像。
全文的主要內容:《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腔坦項脊軒為經,以謹圓配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㈦ 台灣女作家有哪些

簡媜、席娟、三毛、席慕容、瓊瑤。

1、席娟

台灣言情小說作家,其作品被稱為「冰淇淋」文學。90年代初,以穿越小說《交錯時光的愛戀》出道,風靡兩岸,開創了言情小說的新篇章,從而成為言情界領軍人物。

熱點內容
毀童話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01 14:51:17 瀏覽:973
言情完吉小說 發布:2025-07-01 14:50:22 瀏覽:802
是無心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01 14:49:00 瀏覽:265
易容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1 14:06:11 瀏覽:154
網游妖尾小說 發布:2025-07-01 13:58:24 瀏覽:423
經典末世完本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13:56:29 瀏覽:572
番茄小說里的跳舞游戲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13:49:13 瀏覽:701
靈異言情刑警小說 發布:2025-07-01 13:37:24 瀏覽:25
天策林北主角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1 13:22:07 瀏覽:140
游戲系統是天命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2:50:23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