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白話小說沉淪的作者
⑴ 《沉淪》作者是誰
《沉淪》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郁達夫的代表作。郁達夫是中國新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說家,他的小說既真實大膽,又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獨特藝術魅力,是我國現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他早期小說《沉淪》的藝術手法更具有作家突出的個性特徵,更能體現其創作的藝術成就,更能使讀者情有獨鍾。
郁達夫文學主張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
郁達夫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的悲號。
郁達夫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於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⑵ 《沉淪》作者是誰呢
《沉淪》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於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它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沉淪》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
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⑶ 《沉淪》的作者是誰啊
《沉淪》的作者是郁達夫。
「他近來覺得孤冷得可憐。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擠到與世人絕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與他的中間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築愈高了。」這是郁達夫短篇小說《沉淪》的開篇。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此時郁達夫正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距離他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已過去八年的時間。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本就孤單,卻又因弱國子民的身份處處受人侮辱、鄙視。回望八年陷入黑暗般的生活,《沉淪》彷彿就是郁達夫自敘傳。
內容簡介
《沉淪》集是自敘傳抒情小說的潮流之始。小說內容常常取材於作者本人的經歷,遭遇,心情。
作者郁達夫的文學活貫穿了從五四運動和抗日戰爭的幾個重要時期,從最初表現表面的苦悶,逐漸擴大到反映勞動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他的小說雖以抒情為主、情節為次,但在濃烈的抒情氣氛中,人們還是能夠觸摸到人物的脈搏和靈魂,就是說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同樣塑造出了真實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⑷ 《沉淪》是誰寫的呢
《沉淪》是郁達夫寫的。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⑸ 沉淪的作者是誰
《沉淪》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其原本的名字叫做郁文,他不僅是我國現代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備受世人尊敬的革命烈士,郁達夫是一位因為參加抗日救國運動,而慘遭日本帝國主義軍隊殺害的愛國主義作家。
郁達夫從小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當中,他與徐志摩、厲麟似兩人為中學同學。進入中學之後,郁達夫就開始積極地向各個報刊投稿自己創作的舊體詩作品。而後與兄長郁華一同赴日本留學,進入名古屋大學先後進修醫學與法學政治專業,在名古屋大學畢業之後,又進入東京大學研修。
正是在日本留學期間,郁達夫和同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創立了「創造社」這個新文學團體,同年他創作的《沉淪》這部短篇小說集正是出版,作品頓時就震驚了國內文壇。除了《沉淪》之外,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小說論》、《空虛》、《迷羊》等。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⑹ 沉淪的作者
《沉淪》的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1921年郁達夫創作的短篇小說,1921年10月15日首次出版。講述一個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遭到其他人的歧視和壓迫。他軟弱的靈魂被極度的憂郁和痛苦折磨著,而青春期的性苦悶又無法解脫。
他幻想著女性的挑逗,耽沉於手淫、偷看姑娘洗澡、竊聽草叢中男女偷情,此後又開始自責恐懼。但是他不甘沉淪,卻又無力自拔,最後跳海自殺。該小說雖有一定的意義,但充溢著抑鬱頹喪氣氛。描寫大膽率真,心理刻畫淋漓盡致,抒情色彩濃重。
《沉淪》主題思想
首先青春躁動的激情無所寄託,浪漫的情懷敵不過現實的壓則稿抑。主人公敏感自尊,而又自卑多疑,內心情感波濤洶涌無法平息,長時間的壓抑造成了他憂郁而又哀怨自憐的個性。小說用多重筆墨,渲染了一個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愛慕少女的情感波瀾。青春的涌動,愛的渴求,身體的躁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萬千情思。
其次歧視和人世冷漠帶來的自卑心理,也加重了主人公的苦悶心理。作為留學生,小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是雙重的。一方面他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有個性解放的呼求和張揚自我的本能。另一方面,作為弱慶盯旦國子民,身在海外,受盡了歧視譽擾和冷眼,心中的苦楚無處訴說,因而發出復仇的呼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沉淪》
⑺ 《沉淪》作者是誰
《沉淪》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愛國者御芹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宣傳活首畢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拆納。
評價:
《沉淪》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描寫的,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⑻ 沉淪是誰寫的
《沉淪》是1921年郁達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沉淪》講述一個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並遭到日本人的歧視和壓迫。他軟弱的靈魂被極度的憂郁和痛苦折磨著,而青春期的性苦悶又無法解脫。
他不甘沉淪,卻又無力自拔,最後跳海自殺。該小說雖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意義,但充溢著抑鬱頹喪氣氛。描寫大膽率真,心理刻畫淋漓盡致,抒情色彩濃重。
郁達夫通過大膽率直的描寫,呼喊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內心需要,進而痛訴了受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雙重壓迫的罪惡社會,因此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引起了許多知識青年的共鳴。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
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沉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郁達夫
⑼ 《沉淪》的作者是誰
《沉淪》的作者是郁達夫。
《沉淪》是郁達夫早期的短篇小說,於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懦弱的悲哀。它把年輕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評價
描寫不同,和追求感官刺激的淫穢之作更有天壤之別,《沉淪》的作者是把年青人正當的、合理的性愛要求,與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緊緊交織在一起描寫的,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藝術感染力量。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一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志著)人性的豐富性。
⑽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的作者是
1、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2、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