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朝鮮短篇小說精選

朝鮮短篇小說精選

發布時間: 2023-03-31 17:50:21

㈠ 建國初期有什麼優秀的中短篇小說

1.詩歌

歌頌新中國,歌頌新生活,是建國初期詩歌的共同主題。在頌歌詩潮中,老一輩詩人更感到連綿戰火之後自由與獨立的可貴,他們的頌歌流露出激越的感激之情。郭沫若的《新華頌》,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節日》,馮至的《我的感謝》,以及艾青、臧克家等的不少詩作都是其中的代表。在《新華頌》中,老詩人寫道:"人民中國,屹立亞東。/光芒萬道,輻射寰空。/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詩句雖然流於浮泛,但作為當代詩歌的開篇之作,無論從表達內容還是形式的散文化上,都具有先行的意義。此外,艾青的"禮炮震動著整個地殼,全世界都慶賀新中國的誕生",石方禹的"祖國,我因你的名字滿身光彩"等詩句,都生動地展示了建國之初人們普遍的感受和心情。

對舊時代苦難與斗爭的回憶,對祖國和平與幸福的捍衛,也成為本時期詩歌表現的重要內容。李季的長詩《報信姑娘》寫了一位為救游擊隊偵察員而犧牲自己的女英雄。李冰的《劉胡蘭》也有一定影響。喬林的《白蘭花》和馮至的《韓波砍柴》,在描寫舊時代苦難生活的作品中,顯示出較為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抗美援朝題材的詩作中,未央的《槍給我吧》、《祖國,我回來了》,是廣為傳誦的名作。李瑛的《在朝鮮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人》,田間的《給一位女郎》,張永枚的《新春》,都熱情歌頌了中華兒女的獻身精神和中朝人民的戰斗友誼。

此時的詩歌還全面反映並歌頌了和平建設時期的新生活。李季的《玉門詩抄》、《生活之歌》,表現了石油戰線的勞動者們忘我的精神,作者也因此有了"石油詩人"的美譽。在表現新生活的作品中,"生活抒情詩"尤其引人注目。聞捷的《吐魯番情歌》、《果子溝山謠》是這類作品的最成功代表。李瑛的《戈壁日出》,邵燕祥的《到遠方去》,嚴陣的《江南曲》,樑上泉的《高原牧笛》,公劉的《西盟的早晨》,也都頗具特色、

老詩人艾青把目光投向世界,創作了一組國際題材的詩歌組詩《南美洲的旅行》和《大西洋》,在熾烈的感情下蘊含深邃的哲理,傳達出詩人對世界和人類命運的關注。

2.散文像新生活帶來詩歌創作的繁榮一樣,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也涌現出來。"朝鮮通迅"是建國後散文的第一批成果。影響最大的是魏巍的作品,他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感情真摯,格調高昂,一時間舉國傳頌。其他如巴金的《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楊朔的《鴨綠江南北》,劉白羽的《朝鮮在戰火中前進》,老舍的《無名高地有了名》等,都從不同角度謳歌了志願軍英雄和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此類題材的作品結集有《朝鮮通訊報告選》、《志願軍一日》、《志願軍英雄傳》等。

反映工農業建設蓬勃發展的報告文學也很突出,如艾蕪的《屋裡的春天》,柳青的《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靳以的《到佛子嶺去》,秦兆陽的《王永淮》,李若冰的《在柴達木盆地》等,並結集有《祖國在前進》、《經濟建設通訊報告選》。

抒情散文也獲得了很大發展。冰心的《小桔燈》,楊朔的《香山紅葉》,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劉白羽的《日出》,秦牧的《社稷壇抒情》,碧野的《天山景物記》等作品,或歌頌理想、情操,或描繪河山、景物,均以新的時代精神、優美的文筆和灑脫的風格成為當代散文中的精品

眾多質量上乘的作品的出現,使當代散文創作呈現出第一次高潮,為60年代初期散文創作的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3.小說

建國初,小說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各類題材中佔比重最大的是描寫民主革命斗爭的,如杜鵬程的《保衛延安》,柳青的《銅牆鐵壁》,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馬加的《開不敗的花朵》,高雲覽的《小城春秋》,孫犁的《風雲初紀》,徐光耀的《小兵張嘎》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有:趙樹理的《三里灣》,孫犁的《鐵木前傳》,康濯的《水滴石穿》,劉澍德的《橋》等。表現工業題材的有: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周立波的《鐵水奔流》,草明的《火車頭》等。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和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則顯示了建國後少數民族文學的最初成果。

《保衛延安》和《三里灣》代表了50年代初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保衛延安》首次成功地以長篇形式表現軍事題材,為當代小說創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小說描繪了解放戰爭中保衛延安的幾次戰役,氣勢恢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懷的形象,這是解放軍高級將領第一次出現在當代文學作品裡。趙樹理的《三里灣》第一次描寫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小說顯示了作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以大故事套小故事,寫人們的日常生活事件,真實地反映出合作化運動初期各類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觀念,揭示了合作化運動引起的農村生產關系、家庭關系、婚戀觀和道德觀的變化,同時也表明實現農村變革的艱巨性、復雜性。"糊塗塗"、"常有理"、"惹不起"、"能不夠"等人物形象,因為來源於生活,使人倍覺親切。這在建國初的小說創作中是很難得的。

杜鵬程的《在和平的日子裡》是"十七年"表現工業題材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以寶成鐵路建設為背景,寫了一對經歷過硝煙戰火的老戰友,在和平建設時期面對新問題所產生的不同心態。作者把對人物心靈的探幽置於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大環境中去觀照,既使人物思想沖突有現實依據,又展示了廣闊的時代風貌。作品情緒昂揚,以抒情筆調為主,同時又蘊含深刻的哲理,其現實針對性也是很明顯的。

孫犁的《鐵木前傳》寫的是鐵匠傅老剛和木匠黎老東及其兒女兩代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農村各階層人民的思想情感。小說以其獨特的風格被譽為"一部詩的小說或小說的詩"。

總體來看,建國初的小說創作處於發展的醞釀期,中、短篇創作更活躍一些。原因是中、短篇樣式用來反映現實生活更易於把握,更靈活。這一時期的小說取得的成就是應該肯定的,但受時代大背景影響,創作過分追求政治功能的弊端已初露端倪。譬如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創作,單方面追求崇高,對歷史厚度和內蘊的深度挖掘不夠。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因緊跟形勢而在藝術錘煉上顯得欠缺。這為日後小說發展出現"左"的傾向埋下了根芽。

㈡ 朝鮮作家趙明熙主要作品和影響有哪些

朝鮮作家趙明熙是「卡普」文學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他20世紀20年代初寫的抒情詩,有著較多的感傷和神秘主義色彩。從日本歸國後所寫的劇本《婆娑》(1923)、詩《在春天的草地上》(1924)等,表明他創作思想的進步。1925年他積極參與賣消組織「卡普」,此時創作的作品主要描寫朝鮮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之下所遭受的苦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如短篇小說《到地下去》(1925)、《低氣壓》(1926)、《洛東江》(1927)、《春善》(1928)、《兒子的心》(1928)、《美妮和龍兒》(1928)等。其中《洛東江》是他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帆配模公朴成雲是洛東江畔漁民的兒子,他苦苦探索反日獨立之路,最終由一個民族主義者轉變成為社會主義者。這篇小說是態緩20世紀20年代朝鮮人民革命運動和反日斗爭的一個縮影。

㈢ 有關朝鮮作家崔曙海的簡介有哪些

朝鮮作家崔曙海是新傾向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自幼家境貧寒,16歲時即四處漂泊,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經歷,使他親身體驗了勞動人民的痛苦與不幸。因此,他的作品主要描寫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和強烈的反抗情緒。他的幾十篇短篇小說分螞虧喚別結集《血痕》(1926)和《紅焰》(1931)出版。著名的《朴石之死》(1925)寫因無錢求醫而死了獨生子的老婦對金錢社會的詛咒。《飢餓與空返殺戮》(1925)的主人公京洙因找不到工作而被逼發瘋,並發出要「砸爛這個鬼世界」的怒吼。代表作《出走記》(1925)中的主人公朴君善良、勤勞,曾懷著「開辟新生活」的美好願望棄家出走,但結果仍難以悶凱生存。經過5年痛苦掙扎與求索,終於認識到「對於這種只能維護和縱容那些虛偽、姦邪、殘暴和懶惰者的制度」,「不能置之不理」,他最終走上了覺醒並反抗之路。朴君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因此這篇小說也成為新傾向派文學的典型之作。

㈣ 依據歷史背景,朝鮮解放前後主要有哪些文學創作

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朝鮮各方面的統治,進步作家已難以公開活動。只有在金日成領導的抗日武裝斗爭中產生、發展的革命文藝,如詩歌、小說、戲劇以及政論等,為朝鮮現代文學史留下光輝的一頁。其中《血海》(1936)和《賣花姑娘》(1930)等,都是著名的戲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朝鮮人民也迎來了自己的解放。但是幾年之後,朝鮮北部和朝鮮南部分別成立了兩個國家,於是朝鮮現代文學實際就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的現代文學。朝鮮解放後40餘年來,無論是在反美侵略的解放戰爭,還是在戰後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老作家一同創作,將現代文學不斷推向繁榮發展的新階段。朝鮮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描寫抗日武裝斗爭的趙基天(1913—1951)的長篇敘事詩《白頭山》(1947)、朴世永(1902—)的長篇敘事詩《密林的歷史》(1962—)等;描寫土地改革的有李箕永的長篇小說《土地》(1—2卷,1948—1960)、千世峰(1915—)的長篇小說《大河奔流》(1964)等;描寫祖國解放戰爭的有黃健的短篇小說《燃燒的島》(1952)、千世峰的中篇小說《戰斗的村民》(1953)、石潤基的長篇小說《時代的誕生》(1964)等;描寫社會主義建設和千里馬運動的有李北鳴(1908—)的中篇小說《勞動的一家》(1947)、權正雄(1925—)的短篇小說《百日紅》、趙白嶺(1913—)的劇本《紅色宣傳員》(1961)、尹世重的長篇小說《在考驗中》(1963)、李根榮(1909)的中篇小說《第一次收獲》(1957)等。這些作品都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現實的理解和感受。

㈤ 高分懸賞!關於中韓及中國朝鮮族的文學的知識!!

中國朝鮮族的文學,是該民族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的總稱。朝鮮族的民間文學,包括民謠、傳說、故事、"板說理"等種類。民謠中,以"勞動歌謠"起源最早,也流傳較廣,其中"漁歌"、"農歌"、"紡織歌"等都有數量很多的作品;"世態謠"和"時政謠",也對朝鮮族的歷史生活有著真切的反映。朝鮮族的民謠不僅有分節的短歌,也有不分節的長歌,多保留有本民族古代歌謠的創作形式及韻律。在朝鮮族民間傳說中最突出的是風物傳說和動植物傳說,《三胎星》、《金達萊》、《百日紅》等作品,是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在朝鮮族中間被稱為"民譚",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有《年輕的大力士》、《紅松和人參》等。"板說理"是一種朝鮮族獨特的民間說唱藝術形式,由一人表演,夾唱夾敘地表現故事,流傳至今的"板說理"傳統演出本,有《春香歌》、《沈清歌》、《裴姬咒語》等多種。中國朝鮮族的作家文學,是從19世紀後半期開始出現的。早期作家有金澤榮、申采浩等。在抗日救亡時期,金昌傑、李旭等人的作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當代朝鮮族的主要作家,有李根全、金哲、任曉遠、金成輝、林元春等多人。(一)異彩紛呈的民間文學�遷入初期的朝鮮族文學不僅繼承和移植了朝鮮的文化遺產,並在新的生產、生活條件下,創造出反映現實社會並具民族特色的異彩紛呈的民間文學作品,以生動的語言形式,通過神話、故事、傳說、民謠等,記錄下朝鮮族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並反映出他們的智慧、才能、思想感情和民族風俗、及理想和願望。�傳統民謠歷史悠久、數量最多,反映了朝鮮族早期的勞動、生活風貌。《越江曲》和《盼君調》唱的是遷入初期「昌禁潛耕」,骨肉天倫親情的《搖籃曲》、《太福悲歌》、《月亮,月亮》,妻淚送郎君的《阿里郎》在朝鮮族中廣泛流傳。《插秧歌》、《農夫歌》描繪出朝鮮族的勤勞風貌和樂觀天性。也有諷刺貪官污吏的《墨冊謠》和《阿也歌》、《牛大吼》等以及描寫青年純貞愛情的歌謠等。�民間故事歌頌真善美,抨擊邪惡丑,其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代表作品有《金達萊》《海蘭江》《紅松與人參》《年輕的大力士》《燒炭的小夥子》《沈清的故事》《春香與李道令》等。�(二)作家文學:時代精神的強音�隨著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作家文學也發展起來,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朝鮮族文人和作品,他們或用朝文,或用漢文,執筆為戈,劃出了時代的強音。�(1)詩歌的發展最為迅速,碩果累累。�早在清代,朝鮮族詩人李鍇(1680—1755)就以其詩文造詣而名。他才學淵博,著有《睫巢詩文集》各10卷、《原易》3卷、《春秋通義》18卷、《含中集》5卷等,作品甚豐,僅《含中集》就收有450首詩歌。�申檉(1879—1922),朝鮮族詩人、教學家。原名申圭植,1911年自朝鮮到上海後加入同盟會,1912年加入「南社」,擅長五言、七言律詩,詩調慷慨激昂,很有魏晉風骨。遺著有《兒目淚》詩集收錄140餘首,表達了熾熱的愛國之情。�李旭(1907—1984),朝鮮族詩人,1924年發表第一中詩篇《生命的禮物》;1942年在《在滿朝鮮人詩集》中發表詩作;1949年後出版詩集《北斗星》和《北陸的抒情》;之後詩集《故鄉的人們》、《延邊之歌》、《長白山下》、《李旭詩集》和長篇敘事詩《風雲記》陸續出版問世,其創作一直到1984年逝世才終止。�尹東柱(1917—1945),朝鮮族詩人,18歲即發表《一支蠟燭》、《沒有明天》、《生與死》等現代詩歌。其詩大部分收錄在詩集《天、星、風與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等待黎明》、《可怕的時刻》、《十字街》、《路》、《出口成章》等,表現出對黑暗統治的憤恨之情,被人稱為「閃爍在黑暗夜空里的一顆星」。�金成輝(1933—1987),朝鮮族著名詩人,先後出版過抒情短詩集《百合花》、《野菊花》、《草坪》以及長篇敘事詩《說吧,長白山》、《一棵青松》、《在樹蔭下》、《愛情屬於祖國》等,在朝鮮族讀者中很受歡迎。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感情真摯,頗具民族、時代氣息。�較有影響的詩集,有金朝奎編輯的《在滿朝鮮人詩集》,1942年藝文堂出版,漢文版,收錄李鶴誠、金朝奎等朝鮮族詩人的53首現代詩,是建國前出版的第一部朝鮮族詩人詩集,標志著朝鮮族現代詩歌創作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朝鮮文抒情詩集《颶風》由延邊文化出版社出版,收錄李旭、蔡澤龍等解放前從事創作的老詩人和解放後步入詩壇的15位青年詩人的23首詩歌,是解放後出版的第一步朝鮮族詩集,在朝鮮族現代詩歌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金哲(1932- )中國當代的朝鮮族詩人。原名金龍燮,生於日本下關。幼年時曾隨父飄流於台灣及南洋一帶。1945年中學畢業後,做過小學教師。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某文工團任編導,創作了《血紅的日記》等詩作。1953年轉業到《東北朝鮮人民報》工作,發表了《拔界石》等作品。1962年起,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延邊分會主席、延邊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雜志主編等職務。金哲的主要作品,多收入《邊疆的心》、《東風萬里》、《黎明》、《山鄉之路》、《晨星傳》和《金哲詩選》等作品集中。任曉遠(1926-)中國當代朝鮮族詩人。原名任鎬,筆名百川、光芒、采玉,生於朝鮮咸鏡南道,幼年隨父母飄泊,到中國黑龍江省定居。青年時代起,做過小學教師、土改工作隊員、編輯和記者。1956年到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學習。後歷任文學期刊《阿里郎》主編、延邊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延邊分會主席等職務。194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代表性作品,有詩集《金達萊》、《啊,母親的懷抱》、《心靈的地平線》、《長白拾翠》、《人生在世》、《海蘭江的杜鵑 》和《遙遠的情思》等。�(2)小說的創作內容豐富,緊扣時代脈膊。�歷史學家兼文學家申采浩(1880—1936)一生論著豐碩並發表了不少詩歌、小說和散文,其中短篇小說有《夢天》、《百歲老僧話滄桑》、《龍與龍的鏖戰》等。此外,發表過抒情詩《思韓》、《你的》、《晨星》、漢詩《秋夜述懷》、《故國》、《北就偶今》及隨筆《大黑虎一夕談》等。這些作品反映了中國20世紀20年代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和憂國思想。朝鮮族第一部小說集是1941年11月用朝文出版的《出芽的大地》,收錄有當時活躍在東北地區的朝鮮族作家全昌傑等人的短篇小說七篇。大部分作品以反映朝鮮族人民在黑暗社會中的悲慘命運和不屈的斗爭為內容,深刻烙上了時代的印記。�1954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朝鮮族第一部長篇小說《說吧,海蘭江》(朝鮮族作家金學鐵著)。這篇小說對後來朝鮮族小說創作的發展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它把許多壯烈動人的情節和社會背景聯結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歷史整體畫卷,為朝鮮族小說創作提供了優秀典範。�1983年經裴永鎮翻譯整理、上海文藝出版社用漢文出版了朝鮮女故事家金德順(1900—1988)講的民間故事《金德順故事集》,收錄的故事優美動人,富於感染力,語言藝術風格獨特,有濃厚的朝鮮族民俗特色。這本故事集是中國首次出版的民間故事家本人的專集,已翻譯介紹到幾十個國家。李根全(1929-)中國當代的朝鮮族作家。原名李根赫,吉林舒蘭人。小學畢業後即開始做工,1945年起做過武工隊員和土改工作隊員,1948年到《吉林日報》工作,其後擔任過《延邊日報》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延邊分會主席等職務。1951年開始文學活動,以寫小說為主要創作體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貨車》、短篇小說集《果樹開花的時候》和長篇小說《老虎崖》、《苦難的年代》等。林元春(1937-)中國當代朝鮮族作家。吉林延吉人。1960年畢業於延邊大學語文系。1958年起發表文學作品。歷任延邊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主任、延邊文聯創作員、中國作家協會延邊分會副主席等職務。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親戚之間》、《彩霞》和長篇小說《波濤上的愛情》等。你還可以在各大網站搜索有關知識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很多的.無法一一列舉

㈥ 隨著朝鮮的解放,黃鍵發表了哪些短篇小說

1945年朝鮮解放,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先後創作了《旗幟》,《礦脈》、《牧畜記》等短篇小說,在文壇引起轟動。朝鮮解放戰爭期間,他隨軍到前線,發表了朝鮮人民軍保衛祖國英勇事跡的短篇小說《燃燒的島》,被評為描寫戰爭題材的優秀短篇小說。

㈦ 作品精選算短篇小說集嗎

作品精選是指集合了一個或者幾個作者寫的作品裡最好的內容集結成書,並不限定小說的篇幅長短,可能是短篇,也可能是中篇或者長篇,而短篇小說集則完全是由短片小說組成的。

熱點內容
建立游戲平台的小說 發布:2025-07-02 02:06:05 瀏覽:28
小說女主叫白小棠重生 發布:2025-07-02 01:57:31 瀏覽:154
免費小說亂世佳人 發布:2025-07-02 01:40:49 瀏覽:409
總裁爹地寵妻上天小說 發布:2025-07-02 01:32:47 瀏覽:134
讓愛灰燼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2 01:23:34 瀏覽:560
有關總裁童養媳的小說 發布:2025-07-02 00:59:26 瀏覽:269
王爺護妻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2 00:51:59 瀏覽:27
文明提升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02 00:47:40 瀏覽:491
被網劇毀了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02 00:43:31 瀏覽:130
豪門言情小說大全女主坐過牢 發布:2025-07-02 00:43:16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