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二馬是短篇小說嗎

二馬是短篇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3-03-30 05:36:47

① 老舍的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月牙兒》《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② 二馬是魯迅作品嗎

不是。
《二馬》是老舍孫笑擾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929年5月至12月的《小說月報》,首次出版於1931年。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則旦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升並域具有重大貢獻。

③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1.《茶館》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茶館》結構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展示了從清末到北洋軍閥時期再到抗戰勝利以後的近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和各階層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變遷。

每一幕寫一個時代,北京各階層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於這家大茶館,全劇展示出來的是一幅幅氣勢龐大的歷史畫卷,形象地說明了舊中國的必然滅亡和新中國誕生的必然性。

2.《龍須溝》

《龍須溝》是一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頌歌,它以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解放後又從「瘋子」變為藝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前後的不同命運以及他們對黨對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3.《櫻海集》

老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劇本、散文、詩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詞、古詞和舊體詩等),幾乎什麼形式都涉及了。《櫻海集》裡面絕大部分作品都可稱得上「人物素描」,小說的主旨基本以刻畫人物為中心。

4.《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5.《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四世同堂》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④ 老舍的二馬的簡介

《二馬》的簡介:

二馬父子兩人同時對和他們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溫都母子兩個人產生了愛情,老馬的老婆已經去世了好幾個年頭,自己又在海外漂泊,內心寂寞孤獨,於是在不自覺當中老馬慢慢的喜歡上了溫都太太。

溫都太太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於老馬還是有著很強的戒備心理,但是隨著日後的相處,慢慢的溫都太太覺得老馬這個人也有殷勤客人的地方,最終因為自己安耐不住內心的孤獨,選擇下嫁給了老馬。

臨到買結婚戒指了,手飾鋪伙計的態度卻突然使溫都太太看明白,她和老馬之間,還橫著一道種族和文化偏見的鴻溝,她要是跨不過這道溝去,她和老馬就成不了。

她沒法跨過去,老馬的婚事吹了燈,這邊兒小馬更慘,盡管他愛瑪力愛得發狂,書沒法讀,鋪子里的生意顧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喪膽遊魂似的,可瑪力小姐那邊楞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敢情不是人家沒瞧上他,而是人家壓根兒就沒正眼瞧他。因為在人家那兒,喜歡上一個中國人,好比天狗吃月亮那麼荒唐可笑。

可憐的小馬,只是在瑪力喝醉了的時候,才得以親了親她,人家還把他當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傷心絕望之下,小馬悄然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溫都太太一家。

(4)二馬是短篇小說嗎擴展閱讀:

《二馬》是老舍在英國留學時的一部短篇小說。這部小說里,老舍借鑒了英國當代作家的寫作方法,運用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

《二馬》寫的是馬家父子為了繼承兄弟的遺產,漂洋過海來到英國,經伊牧師介紹住在溫都太太的家裡。

帶著對中國人的偏見,溫都太太強烈反對,但最終由於馬家父子多給房租,同意了他們的入住。慢慢的馬家父子對溫都太太和她的女兒分別產生了愛情,但由於種族和文化偏見、

最終他們並沒有走到一起。而馬威最終悄然離開了倫敦。老馬代表老一派的中國人,老馬的描寫有相當的成功雖然他只代表了一種中國人、

可是到底他是我所最熟識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輩的中國人,但我最熟識的老人確是他那個樣子。他不好,也不怎麼壞;他對過去的文化負責,所以自尊自傲,對將來他茫然、

所以無從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與有所依靠;若沒有自己的子孫,世界是非常孤寂冷酷的。

他背後有幾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個兒子。他不大愛思想,因為事事已有了准則。這使他很可愛,也很可恨;很安詳,也很無聊、

他依舊帶著老市民的官本位思想,非常小聲告訴別人去古董店裡因為覺得經商是不體面的事情。還有他經常做一些賠本買賣,將古董店的東西送人或者聊得來就可以少花一些錢、

有力的批判了是從滿清到現在一直沿習下來的這種腐朽且妄自尊大的思想。老舍用平實的白話及人物的日常生活狀態,寫出了中國人的愚昧、好面子、因循守舊等特點,是他對中國人國民性的很好的揭示。

⑤ 老舍借鑒還是抄襲

抄襲和中漏改編是兩碼事,你可以抄襲老舍的橋段,但是不要嘗試去改編《四世同堂》等作品,因為作者去世五十年作品成為公版,只是代表你可以免費使用(比如你把《茶館》列印出來賣給戲文系的學生,不游首需要給老舍的子女版權費),但你依然要保證作品的完整性。比如我改編了《駱駝祥子》,賣磨爛把祥子改為滴滴司機,那麼我就很有可能上被告席。

⑥ 二馬的作者簡介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老派和扮北京(滿族正紅棚激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義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倖免於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於1918年畢業。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侍奉老母,規規矩矩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塵灶「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中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並且,老舍的作品均已進入小學、初中的課文。

⑦ 老舍寫過的短篇小說

1、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 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駱駝祥子》、《 趙子曰》、《離婚》、《鼓書藝人》、《二馬》、《火葬》、《牛天賜傳》、《我這一輩子》、《貓城記》、《文博士》、《小坡的生日》等。
2、中篇小說:《月牙兒》、《陽光》等。
3、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等。
4、劇本:《龍須溝》、《殘霧》、《茶館》、《桃李春風》、《神拳》、《 大地龍蛇》等。
5、其他合集:《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集》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7)二馬是短篇小說嗎擴展閱讀
老舍名言:
1、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銹。
2、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4、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捨生平:
1、1899年生於北京。正紅旗人,滿族。家境貧寒,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
2、1913年進北京師范學校學習,1918年畢業。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學任國文教員。「五四」時期開始新文學創作。
3、1924年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先後創作《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等長篇小說。
4、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5、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創作《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等長短篇小說。
6、1937年《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從事抗戰文學運動。此間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7、1946年赴美講學。
8、1949年底回國。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創作了話劇《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小說《正紅旗下》等。

⑧ 淺聊《二馬》

《二馬》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

《二馬》所講述的故事,是一對馬姓父子,在洋人看不起中國人的年代,在倫敦的生活。

被施以偏見,渴望證明,試圖改變以及求而不得。

不去贅述故事情節,只是就幾個方面,一起聊聊。

(一)歧視 偏見

隨著最近哪吒的刷屏,成見,已經被不少的思考了。二馬中洋人對國人的歧視,也是一種成見。

他們認為中國人就像書中描寫的,邪惡陰險,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是會用毒葯殺人,吃人不吐骨頭的存在。

而那些作者明知道中國人也是文明人,卻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為了迎合市場,故意刻畫了那樣的形象。

成見顯然是荒唐的,無知的。但並不能對偏見者一味地怪罪。

因為事出必有因。

哪吒雖被誤解,但他也的確有他的頑劣。而國人被瞧不起,也是因為國力的衰微,思想的愚昧,以及人性的丑惡。

書中的洋人也有丑惡的一面,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但是國力的光輝掩蓋著這一切。

以上所述,為書中內容,而今中國與昔日相比,可謂翻天覆地,挺起了腰桿,堂堂正正,不再多提。

且以人代國,再談自己的感受。

人與人的交往,難免存在著偏見。只是隨著整體素質的提高,人們不會輕易當面表達對一個人的不屑。

而要得到一個人的認同,絕不是博取同情,而是切實的拿出哪怕只一點能夠被他人瞧得起的事實。需得在某一方面上與你要得到認可的人,不相上下,旗鼓相當,這樣才有的聊,聊得來。

才能避免一味地阿諛奉承,虛情假意。

文中一大陸頃句話: 國與國的關系是肩膀齊為兄弟,小老鼠是不用和老虎講交情的。

人也一樣。

二馬中有兩個年輕的中國男子,一個便是小馬——馬威,一個是李子榮。一個理想的像一頭小馬駒,浪漫卻迷茫;一個現實的像一元錢硬幣,硬實而圓潤。

兩個人聊得滾陸來,思想上卻是極大差異。

馬威愛上了房東太太的女兒悉伏瑪力,因為求而不得而朝思暮想,寢食難安。李子榮勸慰他,告訴他,他們之間絕無可能。他應當將心思放在學習,放在生意。

而一個浪漫的,理想的青年,對愛情的嚮往,可以壓倒一切。

馬威也不理解,李子榮為何作為一個新青年而能欣然接受家中為他包辦的婚姻。

兩個人的矛盾,也許也是一個時代的矛盾。

而兩個人的對抗,也是實干與理想的對抗。

李子榮,沒有任何的理想,也不談報負,就只是做眼前事,幹活掙錢,別人對他的瞧不起,他不在乎,就只是挺著胸膛做自己的事。用著舊時代的思想,就只是踏實的活著。

馬威,渴望愛情,希望能夠改變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也曾因賭氣而終日忙忙碌碌,迸發出些年輕人的熱情活力。而求而不得,到底還是影響著他的情緒,也決定著他的作為。可到底顯著些年輕人的氣質。

沒辦法評定哪個的好壞。

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需要有一個平衡。

一個能讓我們走出困境,而另一個才能幫我們實現飛躍。

老舍先生是絕對站在腳踏實地的一邊,話說的也很直接:

不論是偉人,是小人,自要有極強的意志往前干,他便可以做出點事業來。事業的大小雖然不同,可是那股堅強的心力與成功是一樣的,全是可佩服的。最可恥的事是光搖旗吶喊,不幹真事。只有意志不堅強的人,只有沒主張而喜虛榮的人,才去做搖旗吶喊的事。這種事不但沒有成功的可能,不但不足以使人們佩服,簡直的連叫人一笑的價值都沒有。

最後要聊的是愛情,是我至今都仍在憧憬著,追求著的東西。

二馬在倫敦租住在溫都太太家中,溫都太太是個寡婦,而馬老先生是個光棍。朝夕相處,一來二去,加上馬老先生的討好,兩個人起了些情愫。馬老先生因為有著哥哥給留下的財產,所以並不是窮人的行列。

在決定在一起之後,馬老先生帶著溫都太太去買戒指,然而,店員卻瞧不起馬老先生,把地攤貨拿給馬老先生。馬老先生不斷的要求把好的東西拿來,最後店員意識到馬老先生是個有錢人,於是補了一句,抱歉,原來您是個日本人,我以為您是個中國人。

溫都太太說,他就是個中國人,然後轉身而去。

她受不了那樣的屈辱,自從二馬住進家裡,有親戚甚至與自己慢慢斷了來往。她也清楚了,今後需要面對的是什麼,馬老先生也明白,他也不知道怎麼去解決。

而馬威也是屢敗屢戰,始終得不到瑪力姑娘的歡心。

這就是現實,有錢有心都擺平不了的現實。

兩個人的思想認知,文化素養,道德觀念等等都需要去做一個匹配,全部匹配完了,還有生活,還要有錢。

腦闊疼。

也許正是因為愛情這玩意兒想修成正果挺難的,所以才更被嚮往吧。

老舍在文章中如是評價愛情:

愛情是何等厲害的東西:性命,財產,都可以犧牲了,為一個女人犧牲了。然而,就是愛情也可以用堅強的意志勝過去。生命是復雜的,是多方面的:除了愛情,還有志願,責任,事業……。有福氣的人可以由愛情的滿足而達到他的志願,履行他的責任,成全他的事業。沒福氣的人只好承認自己的惡運,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志願,責任,事業。愛情是神聖的,不錯,志願,責任,事業也都是神聖的!因為不能親一個櫻桃小口,而把神聖的志願,責任,事業全拋棄了,把金子做的生命虛擲了,這個人是小說中的英雄,而是社會上的罪人。實在的社會和小說是兩件事。

我們都在爭取著成為那個有福氣的人。

愛情遠沒那麼不堪,愛情也是神聖的。只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去行動。真心實意的愛情,會為責任、事業做一個正向的加持。

愛情絕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或者成為一種苟且。

和平安定,繁榮昌盛的時代,允許我們更坦然的面對兒女情長,而文明也更包容愛情所帶來的情緒以及創造力。

故事最後馬威走了,不知去向何方,不知未來如何。

固執愚昧的馬老先生,誠懇卻守舊的李子榮,漂亮而無知的瑪力,都不足以留下他。

道不同的人,終究還是得分道揚鑣的吧。

只是不知道未來是誰的。

⑨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老舍的小說代表作:《趙子曰》、《蛻》、《火葬》、《老張的哲學》、《正紅旗下》、《二馬》、《無名高地有了名》、《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鼓書藝人》、《小坡的生日》、《駱駝祥子》、《牛天賜傳》、《文博士》、《四世同堂》。

1、《趙子曰》是作家老舍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27年發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學生為描寫對象,展示了學生運動「嚴重而混刮的場面」,對之進行了諷刺和批評,並描寫了這群學生由沉迷、胡鬧到覺醒的歷程。

2、《老張的哲學》描寫了20年代前後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張,是舊北京一個無惡不作的無賴惡棍。他身兼兵、學、商三種職業,信仰回、耶、佛三種宗教;他信奉的是「錢本位而三位一體」的人生哲學,「老張哲學」的內涵和實質是赤裸裸的市儈哲學。

3、《正紅旗下》是老舍自傳體長篇小說。著於1961年至1962年。遺憾的是,因當時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老舍並未完成,就被迫停筆。老舍在這部作品中以自傳為線索,表現社會風習與歷史的變遷,與他過去的寫作不同的是,他在這部作品中對本民族的歷史——清末旗人的生活習氣作了出色的表現。對這一目的來說,自傳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進入歷史與審視民族風習的視角。

4、《二馬》是老舍創作的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二馬爺倆兒和溫都母女之間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懶惰、不思進取等,譴責了英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偏見。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5、《無名高地有了名》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說集,文匯出版社出版發行。一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隨同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去到朝鮮。《無名高地有了名》描寫抗美援朝時期「老禿山」戰斗的過程,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偉大的祖國軍人保衛祖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斗的光輝歷程。

⑩ 老舍小說《二馬》講的是什麼

《二馬》講述了二馬爺倆兒和溫都母女之間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懶惰、不思進取等,譴責了英國社會的民族文化偏見。

老馬先生為繼承哥哥的遺產,一家小古玩鋪子,帶著兒子小馬,飄洋過海到了倫敦。經在中國傳教的伊牧師介紹,寄居在溫都太太家裡。溫都太太是個寡婦,就和閨女瑪力一起生活,起先是一百二十個不願意招倆中國人來家住中國人多可怕呀!



殺人放火帶吸毒,天底下的壞事沒他們不幹的!可架不住伊牧師的死說活磨打保票,另外他們的塌睜房租也出的高啊,一年能有不少錢進帳,貼補她們孤兒寡母的家用,勉強算答應了。

老婆死了有幾年,自己又漂泊海外,寂寞孤零,老馬迷迷糊糊地喜歡上了溫都太太。溫都太太對這個中國小老頭兒開始是滿心戒備,漸漸地,覺得他也有殷勤可人的地方,耐不住多年寡居的內心孤苦,終於決定下嫁給他。

臨到買結婚戒指了,手飾鋪伙計的態度卻突然使溫都太太看明白,她和老馬之間,還橫著一道種族和文化偏見的鴻溝,她要是跨不過這道溝去,她和老馬就成不了。她沒法跨過去,老馬的 "婚事"吹了帶山燈。

這邊兒小馬更慘,盡管他愛瑪力愛得發狂,書沒法讀,鋪子里的生意顧不上做,整天失魂落魄,喪膽遊魂似的!可瑪力小姐那邊楞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敢情不是人家沒瞧上他,而是人家壓根兒就沒正眼瞧他。因為在人家那兒,喜歡上一個中國人,好比天狗吃月亮那麼荒唐可笑。

可憐的小馬,只是在瑪力喝醉了的時候,才得以親了親她,人家還把他當成了自己跟人跑了的未婚夫。傷心絕望之下,小馬悄然離開了倫敦,離開了溫都太太一家。

(10)二馬是短篇小說嗎擴展閱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團行歲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8月24日,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熱點內容
愛情游戲小說院曦 發布:2025-07-02 08:07:26 瀏覽:576
網路小說版權怎麼辦 發布:2025-07-02 07:58:28 瀏覽:524
總裁的替身的虐心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2 07:56:14 瀏覽:347
這本輕小說真厲害2013年 發布:2025-07-02 07:55:35 瀏覽:684
嚴沁言情小說全集 發布:2025-07-02 07:51:24 瀏覽:384
十大不看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02 07:51:17 瀏覽:750
哪本小說女主角叫鳳輕舞 發布:2025-07-02 07:49:52 瀏覽:990
近代以來長篇小說經典 發布:2025-07-02 07:45:36 瀏覽:543
萬般皆苦唯你可讀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02 07:43:32 瀏覽:117
重生周芷若小說 發布:2025-07-02 07:37:22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