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短篇小說醫院
⑴ 梁曉聲最好三部作品
梁曉聲最好三部作品如下:
1、《雪城》
《雪城》述說的是二十餘萬知青返城後的故事,主人公姚玉慧的父親是市長,母親是旅遊局局長,她有舒適的家卻不貪安逸,要以自己的能力找工作;頂替未婚夫王志松病退返城的徐淑芳。
父親去世後被母親趕出家門,剛要和困難中相助的郭立強結婚,王志松又抬來花圈「賀喜」。
本書真實、動人地展現了當年北大荒知青的痛苦與歡樂、求索與理想,充滿激情地禮贊了他們在逆境中所表現的美好心靈與情操。
人物評價:
作家梁曉聲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他開了知青文學創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學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體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夢想,真誠地禮贊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知青一代樹立起不屈的精神豐碑。(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和世界的變化讓人們改變得很多,但梁曉聲式的慷慨陳詞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人們仍然可以從梁曉聲這里得到一種真正的滿足,梁曉聲仍然能夠給他的讀者想要的東西,是一位關愛學生的教凱正帆授。(文學評論家張頤武)
作為中國文壇的作家。梁曉聲一直被當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過他的作品人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及幻滅,他們的執著與無奈,他們的默默無聞所孕育的憤怒和反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梁曉聲
⑵ 《出格》——詮釋家與溫暖,魔幻又質朴的平凡人生
前些天由於工作關系,凌晨5點起床,看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原來凌晨五點的大街上也已經是車水馬龍,可以見到路邊的環衛工人,早餐店的煙火氣。
想到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出格》, 裡面有著12篇不同的短篇小說,描繪了12種看似不完美卻值得擁抱的生活。
此時此刻我才發現,原來小說真的可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幾位作家筆下的人生百態,也是百態人生。
《出格》是由著名作家、資深編審楊曉升先生主編的一本短篇小說集,書中收錄了梁曉聲、蔣子龍、喬葉等12位榮獲各種文學獎項的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說集。
正如前面所說,書中的每一篇小說都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每一篇故事都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平凡。
高於生活是因為小說裡面的文字和故事, 看起來溫暖又質朴、浪漫又世俗、魔幻又日常 。每當讀完一個故事後,可能覺得文字簡單,但又無形的會讓自己有一些別的感觸。
這部名家聯手提供的小說集,整部讀下來非常感人,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三篇。
有梁曉聲的《哥倆好》,這是一篇主旋律的作品,這個4歲小孩的眼睛看到了武漢封城期間普通人的努力。
喬葉的《給母親洗澡》,一個女兒給兩次中風的母親洗澡,貼身貼心的觀察,彷彿更加明白了母親。
常曉琥的《穿心蓮》,一個外貌有缺陷的女孩子找工作的故事,這篇我自己覺得不錯,心理描寫特別細膩。
書中關於親情的描述居多, 比如說第一篇故事《哥倆好》,在封城期間哥哥為了照顧弟弟,從來不做家務的他開始操持起整個家庭,閑暇時間陪弟弟玩也成為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記憶猶新的是弟弟發燒的情節,哥哥想方設法將弟弟帶到醫院,開葯、接送和照顧,可能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了作為哥哥的義務,身上扛起了責任與擔當。
通過封城一事,弟弟變得更加喜歡、愛戴自己的哥哥,徹底信任他,在這期間,他也成長了許多,從一個小孩子變成了懂事的小孩子。
在這則故事中,我看到了成千上萬個這樣的家庭,兄弟倆的故事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但這樣的兄弟、姐妹、兄妹等卻有著很多。
正如同人生一般,在不經歷某些事情,不共同建立信任,也許永遠也無法明白自己處於家庭中是什麼位置,不明白身上肩負的責任,更無法明白此生有著兄弟姐妹是一種怎樣的幸運。 而親情,就是讓人慢慢學會並看明白這些事情的最好鏈接方式。
在《出格》這本書中,可能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有著相對美好的結局,也不是每一篇內容都波瀾起伏,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著璀璨耀眼的人生,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平凡。
但這種平凡不正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嗎?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
接受自己的平凡,然後依然熱愛,砥礪前行, 這才叫人生。
⑶ 梁曉聲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梁曉聲的主要作品是《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雪神》、《慈母情深》和《看自行車的女人》。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於鎮溫泉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3)梁曉聲短篇小說醫院擴展閱讀:
梁曉聲的創作風格歸納為現實主義的英雄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平民化風格,現實主義的寓言化風格。
當中國走上現代化建設之路,社會開始轉型的時候,精英文學逐漸走向邊緣,世俗化的文學日益興起,梁曉聲的作品在關注知青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態的同時,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生活。
與其他作家尋找平民身上的劣根性不同,梁曉聲更多的是從平民立場出發,去描寫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現他們在艱苦的社會環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和善良本性,將人們心靈光輝的一面展現出來。在《人間煙火》、《父親》中,表現出的是梁曉聲平和的平民化創作風格。
⑷ 梁曉聲稱妻子為貴人,她卻默默無聞,背後的付出讓人感動
梁賀雀漏曉聲稱妻子為貴人,她卻默默無聞,背後的付出讓人感動
快樂有趣
人常說,成禪爛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位辛苦付出的女人。
梁曉聲的愛人焦丹,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無聞,在背後默默無聞付出的賢妻。
談戀愛時,梁曉聲身體有病,家庭負擔重,而焦丹卻喜歡梁曉聲的善良、朴實和才華,全盤接受了梁曉聲和他的家庭,全力支持梁曉聲歲賀的文學創作。
婚後,焦丹張羅著一日三餐。她考慮到梁曉聲病弱的身體,總是想方設法為丈夫調制色香味俱全的飯菜。
在妻子可口飯菜的滋養下,梁曉聲寫出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並獲全國優勢短篇小說獎。
不久,遠在哈爾濱的公公得病了,在北京尋醫問葯。焦丹乾脆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她蹬著三輪車送公公去醫院看病。要知道,焦丹從小家境優越,哪裡吃過這般苦?為了丈夫無後顧之憂,她拼盡全力。
梁曉聲的弟弟妹妹下崗了,他和妻子不遺餘力地接濟弟弟妹妹。
在父母去世後,梁曉聲夫婦把患精神病的大哥接到北京照顧。
梁曉聲的弟弟妹妹下崗了,他和妻子不遺餘力地接濟弟弟妹妹。在父母去世後,梁曉聲夫婦把患精神病的大哥接到北京照顧。從中可以感受到焦丹對家庭的責任感和付出。
對此,焦丹很坦然:「愛丈夫,就要愛他的家人,就這么簡單。」
一個作家的生活經歷或多或少都要反映到作品中。梁曉聲早年在復旦大學畢業,放棄了留校的機會,要求回家。因為他父母年紀大了,哥哥生病在家,還有弟弟妹妹。
他要回家承擔起實際長子的責任。後來分配沒有哈爾濱的名額,他來到北京,仍然去問能調到哈爾濱。
梁曉聲的作品,始終如一地關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文字富有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尖銳地批判主義激情,不啻是一劑清醒劑,時時提醒著人們:在蠅營狗苟的生活之外,還存在著一種真誠、純潔、互助的美麗的文明理想。
梁曉聲曾坦言:「在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是妻子真誠的愛使我內心常常產生無限感動,以致影響著我的寫作、我的人生及一切。」
焦丹全力支持梁曉聲文學創作的事跡,也喚醒了一大批夫妻互相支持的回憶。
⑸ 梁曉聲有那些文學作品以及他的簡介
梁曉聲(1949--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父親》,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小說集《天若有情》、《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煙火》、《白樺樹皮燈罩》、《黑紐扣》,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 梁曉聲作品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知青小說」,表現一代知識青年在那場荒謬的歷史運動中所顯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熱情謳歌了在動亂年代和艱苦環境中的英雄主義精神。《今夜有暴風雪》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這部作品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個作品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這也是梁曉聲「知青小說」的整體藝術風格。他的另一類作品則相對平實,作品取材於城鎮、農村、學院、家庭等領域生活,表現了他開拓生活視野的意向,體現出鮮明的紀實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