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辣味短篇小說

辣味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3-01 23:50:16

⑴ 求 第二書包高辣網文 百度雲資源,謝謝

你好,我是ck6agm,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https://pan..com/s/1BwpfS0ty5ExxCG-ccPkEOg

提取碼:a536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功能鏈接:https://pan..com/disk/main#/transfer/list微信小程序、網路網盤app、web端都已上線

⑵ 汪曾祺寫過哪些文章最著名的是

汪曾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
中文名: 汪曾祺
別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江蘇高郵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職業: 小說家,散文家
畢業院校: 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主要成就: 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
《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
《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代表作
姓名:汪曾祺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20—1997 籍貫:中國江蘇高郵 汪曾祺從小受傳統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家學習寫作。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後一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他與人合作改編、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他的短篇散文《端午的鴨蛋》入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課本。
編輯本段汪曾祺格言式名詩

1989年在上海從《新民晚報》上讀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知趣,特引用如下,供博友們一讀: 我自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鑽研文學,讀書很雜。偶寫詩文,幸蒙刊載。 百無一用,乃成作家。弄筆半紀,今已華發。 成就甚少,無可矜誇。有何思想?實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華。有何風格?兼容並納。 不今不古,文俗則雅。 與世無爭,性情通達。 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汪曾祺在書房
小時候受過正規的傳統教育的汪曾祺,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39年秋,汪曾祺進入心儀已久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師從沈從文等名師。眾所周知,該校師生的教與學,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經常晚上看書,白天睡覺,或泡在茶館里。但該校的制度是剛性的,沒有一點通融的餘地。汪曾祺本應在1943年畢業,因體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補學一年。對此,豁達的汪曾祺後來曾感慨地說:「我覺得不會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隻能算是半個作家。這對我說起來是一個慘痛的、無可挽回的教訓。我已經72歲了,再從頭學英文,來不及了。我誠懇地奉勸中青年作家,學好英文。」經過一年的學習,兩門功課過關。但這年畢業生要到陳納德的飛虎隊做英文翻譯。他未報名,根據學校規定,只能算肄業。因之,他雖在該校學習了五年,並未獲得畢業證書。以後,在填各種表格時,他只是寫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習.汪曾祺雖未獲得畢業證書,但在校期間,他讀書之博之雜,讓後人稱道,加上受名師熏染,使其打下了豐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學生活,在其一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開始寫小說,受到當時為中文系教授的沈從文的指導。1943年畢業後在昆明、上海執教於中學,出版了小說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職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行至武漢被留下接管文教單位,1950年調回北京,在文藝團體、文藝刊物工作。 他是跨越幾個時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說、散文、戲劇文學與藝術研究上都有建樹的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詩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個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發表小說《騎兵列傳》,1980年發表小說《受戒》,受到普遍贊譽,隨後一發不可收。現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汪曾祺自選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幾個作品集。他的小說被視為詩化小說,其中《大淖記事》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他還寫散文、評論和劇本。他與人合作改編、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觀眾的喜愛。 1956年發表京劇劇本《范進中舉》。 1958年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的農業研究所。 1962年調北京市京劇團任編劇。1963年出版兒童小說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參與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 80年代以後寫了許多描寫民國時代風俗人情的小說,受到很高的贊譽。出版了小說集《晚飯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論文集《晚翠文談》等。所作《大淖記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比較有影響的作品還有《受戒》《異秉》等。所作小說多寫童年、故鄉,寫記憶里的人和事,在渾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和諧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脫離外界的喧嘩和干擾,精心營構自己的藝術世界。自覺吸收傳統文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在小說散文化方面,開風氣之先。 [1] 汪曾祺同別人不一樣之處,在於他接受過西南聯大正規的高等教育,當屬科班出身。他雖也喜歡做學問,但同那些大學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於辭章考辨之類的「小學」,做的是闡幽發微的工作。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繼承明清散文傳統和五四散文傳統,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張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也息息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去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美學價值。他長於江南,定居於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斗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於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汪曾祺,資深文化界名人。汪曾祺同別人不一樣之處,在於他接受過西南聯大正規的高等教育,當屬科班出身。他雖也喜歡做學問,但同那些大學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於辭章考辨之類的「小學」,做的是闡幽發微的工作。他喜愛《世說新語》和宋人筆記,繼承明清散文傳統和五四散文傳統,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張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也息息相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深厚、從事過京劇編劇的汪曾祺,深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東方古訓和布萊希特標榜的「間離效果」的西方現代理論,加上個人身世浮沉的滄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時代精神的最強音,而是以含蓄、空靈、淡遠的風格,去努力建構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恆美學價值。他長於江南,定居於京城。翻閱他的作品,不乏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極少見到雷霆怒吼、闊大無比的壯觀場景。汪曾祺憑著對事物的獨到穎悟和審美發現,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的經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他一生所經歷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可謂多矣,例如啟蒙救亡、奪取政權、反右斗爭、「文革」、改革開放等等。但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形成了嚮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狂瀉喧騰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魚游蝦戲,聽流水潺潺,不是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嗎?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於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適應了中國讀者文化心態和期待視野的調整。 當今社會,由於復制技術造成的那種虛擬幻化的「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因為它們的虛幻和刻板,已經不再具備可體驗的審美特徵。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徵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汪曾祺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貢獻,就在於他對「大文化」「大話語」「大敘事」的解構,在於他對個體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喚,在於他幫助人們發現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之所以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見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須指出,汪曾祺寫「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蘊著他獨特的人生體驗,但其效用並不只是自娛一己的性情,他強調自己的作品還應於世道人心有補,於社會人生有益,決不是要把個人與社會隔離開來,對立起來。他的作品間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張的隨緣自適、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斷然有別於魏晉文人的清談和頹廢,在本質上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描繪是樂觀向上的,相信「人類是有希望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現代藝術,太多的誇飾,太多的刺激,太多的藉助聲光電氣。汪曾祺則是要從內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身邊的「凡人小事」還沒來得及完全呈現自己的意義就被拋到記憶的背後。由此看來,人們除了被「忙」包裹、擠壓之外,似乎根本體驗不到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樂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們發出這樣的吁請:慢點走,欣賞你自己啊!
作品一覽
短篇小說:《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異秉》 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茱萸集》《初訪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橋集》《孤蒲深處》《人間草木》《旅食小品》《矮紙集》《汪曾祺小品》 藝術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
:《汪曾祺:文與畫》 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 劇本京劇:《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 京劇:《范進中舉》 文集:《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說卷》《散文卷》《文論卷》《戲曲劇本卷》1993年,江蘇文藝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說卷》《散文卷》《戲劇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說戲》《五味》《談師友》《文與畫》《人間草木》,山東畫報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說選》,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飯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寂寞和溫暖》,1987年9月,台灣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10月,灕江出版社。 《晚翠文談》,1988年3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灣聯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蒲橋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飯後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國文學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廣東旅遊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隨筆選集》,1993年6月,沈陽出版社。 《菰蒲深處》,1993年6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榆樹村雜記》,1993年9月,中國華僑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冊),1993年9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塔上隨筆》,1993年11月,群眾出版社。 《老學閑抄》,1993年11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異秉——汪曾祺人生小說選》,1994年9月,甘肅文藝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矮紙集》,1996年3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選集》,1996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獨坐小品》,1996年11月,寧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屬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國當代才子書·汪曾祺》,199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汪曾祺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因此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作品集
汪曾祺的散文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蟲》中,他向讀者介紹了蟈蟈、蟬、蜻蜓、螳螂的品種、習性和孩童捕捉昆蟲的情形。如他說:「叫蛐子(蟈蟈的俗稱)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樹枝火中,一會兒就熟了。味極似蝦」。說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塗上黏膠捉蟬。作者小時候用蜘蛛網捉蟬"選一根結實的長蘆葦,一頭撅成三角形,用線縛住,看見有大蜘蛛網就一絞,三角里絡滿了蜘蛛網,很黏。瞅准了一隻蟬,輕輕一捂,蟬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讀到此處,不覺會心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朴,不事雕琢,緣於他心境的淡泊和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裡,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學》和《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小說的特色
汪曾祺的小說充溢著「中國味兒」。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必然會接受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影響」。儒、道、佛三家,「比較起來,我還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過,「我不是從道理上,而是從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的摯愛,因而在創作上追求回到現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中去。在語言上則強調著力運用中國味兒的語言。這是他藝術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說的靈魂。 曾祺小說中流溢出的美質,首先在於對我們民族心靈和性靈的發現,以近乎虔敬的態度來抒寫民族的傳統美德。他說:「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與健康的人性,不論在多麼古老的民族傳統中,永遠是清新得如同荷風露珠一般。為此他寫成了膾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記事》。《受戒》中一對活潑可愛的小兒女之間萌發的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這種內在的歡樂情緒同古代樂府和民間情歌相同。《大淖記事》的愛情故事略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雲和年輕風流的錫匠十一子純真赤誠的愛情遭到野蠻的蹂躪,然而無比堅貞的愛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這是令作家「嚮往」和「驚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間,深藏在我們民族的傳統中。 然而,它在展示美與健康的人性的同時,也常常對人性的丑惡發出深沉的嘆喟。 《釣人的孩子》反映的是貨幣使人變魔鬼,《珠子燈》揭示的是封建貞操觀念的零落,《職業》寫的是失去童年的「童年」和人世多辛苦,《陳小手》更揭示了封建主義、男權專制的殘暴。當然,作者也無意掩飾我們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弱質。《異秉》中對市井平民沿襲為常的僵硬刻板生活,於生無望而求助於「異秉」的猥瑣心理,也進行了不無調侃的諷刺:《八千歲》中米店老闆的心理自我調節也頗似阿Q。 對於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狀態,作者都有所針砭,但畢竟同情與悲憫要多於批判。因為在作者看來,今天寫過去的事,需要經過反復沉澱,除凈火氣,特別是除凈感傷主義。所以即使在《八月驕陽》中寫老舍之死時,也只是將一腔憤懣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除凈火氣、感傷,達到恬靜、淡泊,可說是汪曾祺小說的主要風格,也是他自己饒有特色的「抒情現實主義的心理基礎」。但也誠如林斤瀾所說:「『除凈火氣』,也可能除凈了『血氣』。除凈了『感傷』,也可能除凈了『創傷』。」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汪曾祺與美食
從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為數也不少。明末張岱、清袁枚;今人陸文夫。喜美食又善於動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無所不能。有幾個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數篇文章中提到:「台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卜。我做的燒小蘿卜確實好吃,因為是用干貝燒的。」這道菜主料不罕見――蘿卜而已。蘿卜是蘿卜,但是汪先生要的蘿卜難得。「北京的小水蘿卜一年裡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卜沒長好,少水分,發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也吃過汪先生的佳餚:干絲 「吃得非常開心,最後來湯汁都端起來喝了。」 茄子還是那個茄子,蘿卜也還是那個蘿卜,但進了大觀園的茄子與到了汪先生家的蘿卜,就不是那個茄子、蘿卜了。
平靜淡泊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夫人是施松卿女士。施松卿出身名門,是西南聯大的高材生,現就讀於物理系,同楊振寧同班,後由於身體原因改讀英文,當年施松卿風華正茂,有人問她為何選擇當時外貌背景都不出眾的汪曾祺時,她說她看中的是汪曾祺的才華。 文革時期,汪老受到迫害,舉家被安置在北京一個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當時有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處緊鄰當時北京一有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訴汪老要小心一點。後來入住後,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畫,汪老就在窗前用廢棄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時日一久,藤蔓漸漸爬滿了隔壁的窗戶,遮住了所有的光線。那裡住的恰恰是那個地痞。汪老過意不去,後來拿一袋豆角送給那個地痞。出人意料的是,滿面刀疤的地痞態度謙和,還問汪老,可否送一幅畫與他。可見,汪老的處世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汪老年老之際,一家人仍住在狹小的房子里,汪老的書房在小小的陽台上,有一個外國作家讀了汪老的著作,專程來拜訪他時,看到汪老簡陋的住處很是感慨。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請房子,但一輩子著書頗多的一代大家竟苦惱如何寫申請(其實是討厭復雜的程序~~),最後作罷。後來還是按照兒子的職務分了一套房子。 汪老處世淡泊,不計名利。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人物自述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的。」「我喜歡疏朗清淡的風格,不喜歡繁復濃重的風格,對畫,對文學,都如此。」「我曾戲稱自己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大致差不離。」「我非常重視語言,也許我把語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極致。我認為語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內容。」「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汪曾祺[2] 汪曾祺《我為什麼寫作》,全詩如下: 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學不佳。 考入大學,成天泡茶。讀中文系、看書很雜。 偶寫詩文,幸蒙刊發。百無一用,乃成作家。 弄筆半紀,今已華發。成就甚少,無可矜誇。 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華。 有何風格?兼容並納。不今不古,文俗則雅。 與人無爭,性情通達。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編輯本段《受戒》
絕美的比喻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為人們未經壓抑自由生長的天性作了一個絕美的 汪曾祺
比喻。《受戒》中蘆葦的清香輕襯的那塊忘俗的天地,幽靜寺廟中小和尚明子青澀拘謹少年的影子,農家女小英子水鄉里養出來的率性天真,《受戒》是鄉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許一粒灰塵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說話的故事的淳樸人們的美揭發出來,帶著不留餘地的罪惡,讓讀者徒然心羨悵然嚮往那種原始的自由和恣意。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對那種迥然不同的美的遙不可及的遺憾,深沉到傷及人的自信。作為狹隘空間中的文明人,我們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稱為沖動和錯誤,或是蒙上了不真實的色彩,所以猛然間停住腳面對一片夢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時,才發現有種天賦很早就被遺棄了。這是來自《受戒》的暗示。
迷惑人的高手
汪曾祺是個迷惑人的高手,他盡由自己不緊不慢地繭中抽絲,便讓讀者適應了遙遠的故事。作者力求的不僅是內在的美的本質,他還把這種意思組織得和諧生動,輕松靈動的整體,征服的就不僅是人的思想,還有感覺了。他選擇的是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加清新活潑的語言效果。關於高郵水鄉,作者顯然是傾注了熱情,帶著最親切的回憶和最深刻的理解來描繪她的一切。我們看到的就是生靈活現的人和人們,只不過沒有爾虞我詐的心計,沒有追名逐利的慾望,沒有太多的瑣碎和市儈,怎樣是最透明的它就是怎樣。這種全新的意境已經足夠讓人心馳神往了,那男女主人公更是集中了這種"朴實"的菁華,他們是簡單自由的,卻更尊重天性。我們不妨這樣看待《受戒》:它雖然是霧里盛開的花,但它畢竟宣告了另一種花開的樣子,既使不可企及,霧里觀花也是安慰。作者在全文營造的一種輕松活潑、讓人賞心悅目的情感基調,是和他選用的幽默清麗的語言風格分不開的。他慣用一些不以為然的筆調來敘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給人的心理和視覺都是一種全新的不大不小的沖突,讓這篇皈依美的文字從頭到腳都充滿了吸引人的氣質,它有存在不可多得也並非完全脫離現實,像沒有沾煙塵的野外的風,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這樣一股不合時宜的空氣,它告訴我們:生活還可以是這樣一種樣子。
宣揚著復甦的人性
人性中,有最原始的慾望和索取,但同時更有最簡單的付出和給予。為什麼要用看不見的東西,即所謂的論理道德來捆住它呢?人與人的交往中,人的生存中,若沒有人性的自由來參與,則再自由的物質世界也無法填補這種心靈世界的虛空。人的臉上始終是面具,看不見下面真實的表情:人的生活像被囚禁在籠子里的野獸,即使給它最鮮最美的肉,也無法比擬自由給它的無上的快樂。 或許世界 汪曾祺
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被束縛的,但人性卻是永遠無法被束縛的,它會用盡所有力量沖破一切阻礙,尋找到心靈的歸宿。這是它的天職,是它歷盡困頓辛苦仍不懈的追求和目標。有時,情感會戰勝理智,或許這就是人性蘇醒的時候。人最初的善良和勇氣,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性,這種人性下的追求,才是美好的追求;這種人性下的勝利,才是正義的勝利。人性之善,是世間生命的精髓;人性之善,是社會靈魂的樑柱。宣揚著復甦的人性,引領著人性的復甦,這正是《受戒》的偉大之處。
曾受業於沈從文
汪曾祺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曾受業於沈從文,他在創作上很受沈從文的影響。短篇小說《受戒》與沈從文的《邊城》有點相似,都是有意識地表達一種生活態度與理想境界。《受戒》剛發表的時候,受到很多贊揚,也引起不小的爭議,因為其寫法確實與50-70年代人們所習慣的小說寫法大相徑庭。它不但沒有集中的故事情節,其敘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馬由韁。表現在小說文本中,就是敘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別多,如果按照傳統小說"情節"集中的原則,很可能會被認為是跑題。例如,小說的題目是《受戒》,但"受戒"的場面一直到小說即將結尾時才出現,而且是通過小英子的眼睛側寫的,作者並不將它當成情節的中心或者樞紐。小說一開始,就不斷地出現插入成分,敘述當地"當和尚"的習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與英子一家的關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說的插入成分中還不斷地出現其它的插入成分,例如講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連帶插入敘述庵中幾個和尚的特點,而在介紹三師傅的聰明時又連帶講到他"飛鐃"的絕技、放焰口時出盡風頭、當地和尚與婦女私奔的風俗、三師傅的山歌小調等等。雖然有這么多的枝節,小說的敘述卻曲盡自然,彷彿水的流動,既是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汪曾祺自己也說:"《受戒》寫水雖不多,但充滿了水的感覺","水不但於不自覺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說的背景,並且也影響了我的小說的風格。水有時是洶涌澎湃的,但我們那裡的水平常總是柔軟的,平和的,靜靜地流著。"

⑶ 魯迅:唯文字與美食不可辜負

2021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作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在人們心中,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怒向刀叢覓小詩」的嚴肅模樣。板正的寸頭,倔強的胡須,如匕首、投槍一樣的文章,充滿了戰斗氣息。

然而,又一次翻開先生的書,重新閱讀回味,從點點滴滴文字中發覺,這是一個在生活中極有趣味的人,一個十足的美食家。

魯迅先生並沒有特意寫過介紹美食的書,但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尋覓到食物的蹤跡。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先生獨特的品味。對於美食,他絲毫不含糊。

家鄉的味道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台門周家。在家鄉紹興,度過了他的童年與少年時光。

11歲那年,魯迅進入三味書屋讀書,師從壽鏡吾。可是第二年,祖父周介孚就因為犯了事,被投入監獄。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父親周伯宜又重病不起,從此家道中落,全家人只好到鄉下避難。

為了給父親治病,孝子魯迅每天都要出入於當鋪和葯店之間,受盡了冷眼。1896年,父親周伯宜去世,家境更加艱難。

這是一段歡樂與悲傷交織的人生歲月,即便後來離開了這里,紹興仍然是他心頭無法繞開的一座城。這里的飲食印記,深深刻在了魯迅的創作中。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有何首烏根,吃了便可以成仙。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遠甚於桑椹。不僅吸引了兒時的魯迅,也開啟了他的美食味蕾。童真,趣味,引得人會心一笑。

《朝花夕拾》中,冬天吃水缸里的薄冰,正月初一吃福橘,那位說:「好,再吃一塊」的衍太太,被魯迅稱之為「和藹」。還有菱角、茭白、香瓜,等等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

在江浙鄉里釣蝦,收獲的戰利品放姜煮熟,加醬油吃。《社戲》中的社戲,精不精彩,已經不重要了,孩子們惦記的,是晚上偷來煮食的羅漢豆。用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一起煮,那味道,真香。

《故鄉》中月下的少年閏土、猹和西瓜,惟妙惟肖,彷彿就在眼前。閏土給魯迅送來了自家曬的青豆,雖不貴重,但方便又耐吃。

《風波》裡面,人們端出了梅乾菜、糙米飯和炒豆子。梅乾菜,是魯迅鍾愛的一味,他借文中趙七爺之口,贊嘆乾菜的味美,他還在《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中驕傲的提出建議:如果紹興人帶了乾菜去北極探險,恐怕不會生壞血病,可以走得更遠一點。

《祝福》中提到,福興樓有道菜叫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在酒樓上》的油豆腐,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醬太淡薄。

人們最熟悉的,是茴香豆。《孔乙已》中,窮困潦倒的孔乙己,時常到店裡要一碟茴香豆做下酒菜。本是普普通通的蠶豆,饞的無數小讀者,在課堂上對著課本流了一桌子口水。後來,「茴」的四種寫法,人盡皆知。

一道道熟悉的美味,勾起魯迅無限的鄉愁。紹興的飲食文化,是他小說里的鄉土情懷。

尋味京城

從日本回國後,1912年,受蔡元培邀請,魯迅到教育部任職,開始了「北漂」生活。前七年,住在位於南半截胡同的紹興會館里。後來又搬遷至八道灣11號、磚塔胡同61號、宮門口西三條21號。

雖然在教育部工作,魯迅的公務員生活卻十分無聊。1920年起,他先後在北京大學等八所大中學兼課,成為了廣大革命青年敬仰的導師。

魯迅在北京待了近15年的時間,除了工作、教書、寫作、交友外,最熱衷的就是尋覓美食。在《魯迅日記》流水賬式的記錄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吃有關,裡面提到的北京飯館酒樓達到了65家,而且他下飯店時,幾乎從不選素菜館。

魯迅在1912年5月7日,到北京的第三天,日記里就提到了「廣和居」。這是他常去的一個館子,北京「八大居」之首。四合院布局,房間眾多,很適合魯迅帶著三五好友組團前去。

剛到北京時,魯迅的一部分薪水要寄回老家,還有平時的生活花銷,因此幾乎不點這家老字型大小的名貴菜,而是普通炒菜。其中,炒腰花和「三不沾」,是魯迅的最愛。遇到有人來家裡做客,魯迅會直接讓廣和居把飯菜送上門,類似於現在的「外賣」。

緊接著,其他飯館陸續進入了魯迅的視野里。同和居經營山東菜,魯迅最喜歡這里的炸蝦球和混糖大饅頭。東興樓的醬爆雞丁,值得細細品嘗。致美樓的廚師手藝高超,抓炒雞片、糟溜魚片、油爆肚絲,很考驗技術。

除了「八大居」和「八大樓」,魯迅同樣不會錯過平民小館。午間工作餐時間,他常常拉著陳師曾、齊壽山去「龍海軒」,這是一家小飯館,招牌菜是軟炸肝尖、鍋燒肚塊,特別合魯迅的口味。

另一家小切面鋪「和記」,價格實惠,以牛羊肉出名,幾個人來到這里,魯迅總要點一碗清湯大塊牛肉麵。

如果逛完琉璃廠,魯迅會馬上奔赴大柵欄西街,這是京味小吃一條街,日記中屢次出現的「青雲閣」,是街上品茗會友的好去處。在玉壺春茶樓里,點上一份春卷和蝦仁面,就能度過一下午的閑暇時光。厚德福以燒魚聞名,蘿卜魚、糖醋瓦塊堪稱一絕。

家鄉菜一樣難以割捨,南味齋是著名的江蘇館子,糖醋黃魚、蝦子蹄筋,最為拿手。杏花村是專門做紹興菜的山陰館子,最擅長熘鱔片,雖然離住處比較遠,魯迅依然經常光顧。

在北京,魯迅還收到了家鄉親友寄來的土特產,他在日記里一一記錄了下來:干魚、風雞、醬鴨,還有糟貨。特別是一種被稱為「糟鴨卵」的食物,其實就是用酒糟腌制的咸鴨蛋,蛋黃流油,酒香撲鼻,思鄉味在屋內彌漫。

江南人特別喜歡螃蟹,魯迅曾經感嘆道:「第一次吃大閘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他愛螃蟹,大的用水煮熟,小的燒成小菜。魯迅認為吃蟹既可以享受好友相聚的「眾樂樂」,也可以體味一人食用的「獨樂樂」。

1915年9月10日的那一篇,魯迅用「大飲啖,劇譚」五個字,寫出了「眾樂樂」的酣暢淋漓之感。而1918年9月13日,他描繪的則是一人食「獨樂樂」的情景了。

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中,魯迅把螃蟹揭開背殼,吃完了蟹黃蟹膏,露出圓錐形的薄膜,小心的切下,取出,變成一個羅漢模樣的東西。在這位美食家眼裡,此時的螃蟹有頭有臉,身子是坐著的,於是他把它形容為「蟹和尚」,就是躲在裡面避難的法海。

螃蟹的用處遠不止這些,在《瑣記》中,魯迅用這種食物打比喻,說霸道行徑就像螃蟹,他尖銳地予以抨擊,話有些凶,格外生動。

滬上佳餚

1927年至1936年,魯迅人生最後的九年是在上海度過的。在這里,他創作了大量的雜文和散文,翻譯、介紹了很多國外進步書籍。由於受聘為政府特約撰述員,再加上作品版稅,他的月收入達到了724元,約合今人民幣2萬多元,顯然屬於中產階級水平。

然而,他的日常生活十分接地氣。上海是一個美食之都,魯迅到達上海的當晚,就在一家叫「陶樂春」的川菜館就餐。這里的名菜有粉蒸鮰魚、大魚頭和貴妃雞。

魯迅身為文壇巨匠,朋友更多了,飯局自然不能少。當然,擔任請客角色的,多半是收入高的魯迅本人。據《魯迅日記》1932年7月3日記載,魯迅在知味觀設宴款待了賓客十餘人。

知味觀經營杭州風味菜,是魯迅去得最多的地方。它的拿手菜里有一個叫化雞。1933年10月23日記載,魯迅在知味觀宴請日本好友,席間向客人推薦了叫化雞的來歷和做法。這引起了在座嘉賓的極大興趣,他們回日本後就開始宣傳,使知味觀和叫化雞在當地出了名。

上海有一家梁園致美樓,以河南菜為主,1936年8月25日記載,魯迅收到了好友曹靖華寄來的猴頭菇四枚。而扒猴頭,正是梁園最出名的菜,魯迅平時很喜歡吃。為了投其所好,所以曹靖華經常送猴頭菇給魯迅。

魯迅曾經在書信中說:如果自己是植物學家,或者農學家,也許可以親自研究培養出猴頭菇。

1934年12月9日記載,魯迅邀請蕭軍夫婦和一眾友人在梁園就餐。同月30日,日本朋友來魯迅家裡做客,他乾脆邀請梁園的名廚上門,到他家中烹飪美味。

後來蕭紅回憶:去魯迅家吃飯,「菜食很豐富,魚,肉都是用大碗裝著,起碼四五碗,多則七八碗」,力所能及而不奢華,這是魯迅家的待客之道。

日記在1933年9月11日記錄,魯迅去曹聚仁家裡吃晚飯,這次聚餐,魯迅對主人家做的「小麥鈴」情有獨鍾,這是一種浦江麵食。

其實早在這一年的1月,魯迅就用筆名「羅憮」,為曹聚仁的《濤聲》寫了一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寄〈濤聲〉編輯的一封信》,後來收入了《南腔北調集》中,改名為《論「赴難」和「逃難」》。

功德林是素食館,愛葷的魯迅,並不喜歡這里用豆製品為原料、以假亂真的「肉食」。他把這些素肉、素雞、素魚,定義為吃素人的虛偽,其實心中念念不忘吃葷。所以即使一道素菜,也逃不過魯迅的文字剖析。

零食的魅力

1912年中秋節,魯迅在日記中提到,在稻香村買了食物三品。稻香村是北京著名的糕點鋪,魯迅兩年之內在此買了幾十次點心,因為他是一個標準的零食控。

魯迅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零食》,他認為上海的居民,和零食是拆不開的。對於零食的功效,他也有自己的理解,覺得這是一種養生食品。他家裡的零食從來沒有斷過,為了避免無食物可吃,魯迅每次外出回來的路上,都會順帶買一些小零食。

在1913年5月2日的日記中,魯迅收到了日本友人寄來的羊羹,這是他留學日本時喜歡的糕點,回國後還念念不忘。可是這個下午吃得太多,魯迅開始牙痛。第二天當他看完牙醫,仍舊義無反顧地去稻香村買了餅干。吃糖導致牙齒變差的痛,抵不過對甜味的執念。

1913年5月10日記載,魯迅再次看完牙齒,歸途路過臨記洋行,又忍不住買了餅餌。餅餌的魅力在另一篇日記中更加明顯,這次魯迅散步,不小心踩到破磚摔傷了膝蓋,仍然忍著痛買完餅餌,才回家給傷口塗上碘酒。

魯迅經常工作到很晚,零食可以抵禦飢餓,緩解緊張疲勞。魯迅喜歡一邊寫,一邊吃,除了各式糕點,還有花生、核桃、杏仁之類的乾果,抽屜里也常常放著蜜餞、糖果和餅干。

在《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中,魯迅在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一邊吃還一邊安慰自己:「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就吃掉了一大半,一個零食控的形象躍然紙上。

在《弄堂生意古今談》中,魯迅提到過一種糕點:玫瑰白糖倫教糕,是他的最愛之一。另一種受寵的糕點,是沙琪瑪。

有一次,兒子周海嬰到書房玩,看見了沙琪瑪,問魯迅是否可以吃。結果魯迅說:按理說是可以的,但是只有一塊了,所以還是不要吃的好。可見他對沙琪瑪的熱愛程度之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

這種護食行為,不僅針對兒子周海嬰,也包括來家的訪客。由於零食除了自己吃,還要用來招待客人,但是有些男性來客食量太大,經常把魯迅准備的零食吃個精光,他得重新去外面買,十分的煩惱。

魯迅便機智地發明了一種「花生政策」,他在日記里寫道:以花生代替原本的點心,男客們就吃得不多了。看到對方吃得不多,他又開始敦勸,有時能把不喜歡吃花生的客人勸跑。後來,魯迅驕傲地表示,這一種花生政策效果很好,會持續施行。

一個愛吃零食的成年人,內心應該是非常浪漫的。

辣味與酒味

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被胡適稱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為表感謝,魯迅邀請胡適到紹興會館吃飯,第一道菜是梅乾菜扣肉。與傳統做法不同的是,這道菜里放了辣椒。

辣菜非常對胡適胃口,但是他不解的是,這明明是一道江浙菜,那邊的人嗜甜不喜辣,魯迅為何要放辣椒呢?

面對疑問,魯迅答道:「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時看書,放嘴裡咀嚼,睡意頓消,先生可以一試。」聽罷,胡適大笑。

事實上,浙江人魯迅少年時,已經表現出了對辣椒的熱愛。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由於成績優異,學校獎勵了一枚金質獎章,魯迅卻立刻賣掉,換來了幾本書,還在菜市場買了一串紅辣椒。

「無辣不歡」的作者,筆鋒自然犀利潑辣,嬉笑怒罵不經意之間,深刻的思想內容就誕生了。

在《吶喊》和《彷徨》中,「酒」字出現次數達到了93次。除了《孤獨者》中,「我」在街上買了一瓶燒酒以外,其他地方的都是紹興黃酒。比如《孔乙己》中的魯鎮人,大多愛喝酒。《明天》中的咸亨酒店,人們興高采烈的吃喝。《在酒樓上》,呂緯甫更是不怎麼吃菜,只是不停地喝酒。

魯迅愛紹興菜,更愛紹興黃酒。酒量不大,但每頓必喝,卻沒有酒癮,只半小碗或一碗。他用玫瑰花浸酒,友人們都直呼從來沒有見過。

酒逢知己千杯少,郁達夫是他的酒友,因為兩人酒量都不是很好,所以次次喝得酩酊大醉。郁達夫在1933年作詩贈與魯迅,其中有這樣兩句:「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

酒能激起人的鬥志,振奮人的精神。骨頭最硬的魯迅,是在靠酒解悶,是在借酒言事。

他在《野草》里講道:「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為度,遞給人間,使飲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

在那個紛爭混亂的年代,百萬國人麻木如傀儡。寂靜濃到如酒,細細一品,或馨香或蒼涼,含著五味雜陳的人生。

愛國愛民的魯迅先生,靠著一支辛辣的筆桿,叫醒了裝睡的世人。針砭時事,不忘美食。食物,既是一種滿足,也是一種治癒。

⑷ 哪些辣小說好看

《挪威的森林》

⑸ 有沒有新的台言短篇辣小說

去看水叮當的吧

⑹ 尋求短篇小說(辣書)一本

《分手後才愛你》作者:蜜見
男主角:允成浩
女主角:庄善雲
內容簡介:
他是「全球航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機長
頂著「木村拓哉」式的帥勁臉龐和迷人笑臉
不知電死多少空姐──當然,也包括了她
平時她只能遠遠地看著他,碰了面也只是點頭微笑
然而,當機組一飛到國外
只要他一通電話,她就會偷偷摸摸地來到他的房間
爬上他的床,成為他排遣異國寂寞的伴侶……
他們從來不是一對兩情相悅的戀人
她卻貪戀著與他溫存的短暫時光
讓這段見不得人的關系與無法開口的愛戀藏在心中
她能做的只有等待,等他給自己一個交代
但她沒料到,這一等就是三年……
當她終於決定放手,也默許身邊出現「追求者」時
這男人竟然像戴綠帽的丈夫,跟「假想敵」爭風吃醋!
是怎樣啦?!莫非就算不要她,他也不許她幸福……

⑺ 辣味小說是什麼意思

1、辣味小說就是那種震撼的、口味比較重的小說。
2、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人物性格和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文學體裁基本形式之一。 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

熱點內容
描寫天使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9 04:46:23 瀏覽:356
女主重生被總裁寵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04:44:29 瀏覽:312
人人都愛她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09 04:44:24 瀏覽:911
小說總裁你家寶貝我偷了 發布:2025-07-09 04:43:01 瀏覽:663
番茄小說免費版怎麼解封 發布:2025-07-09 04:36:45 瀏覽:494
極品都市太子爺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9 04:29:51 瀏覽:45
鳳凰無雙小說簡介結局 發布:2025-07-09 04:27:09 瀏覽:185
網路小說髙官 發布:2025-07-09 04:21:57 瀏覽:161
總裁小說北冥夜 發布:2025-07-09 04:09:38 瀏覽:538
女主叫白淽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09 03:08:19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