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作品
❶ 海明威都寫過那些小說作品
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在我們的時代里》,In Our Time
《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勝者無所得》,WINNER TAKE NOTHING (1933).
《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喪鍾為誰而嗚》,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死在午後》,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2),
《非洲的青山》,THE GREEN HILL OF AFRICA (1935),
《有的和沒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 (1937)
《過河入林》,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0).
補充和歸納起來有:
小說
(1925)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7) Fiesta (Fiesta is the Spanish title for The Sun Also Rises)
(1929)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1937) 雖有猶無(To Have and Have Not)
(1940)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50) 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2)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70) 島之戀(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6) 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1999) 初見即真(True At First Light)
(2005) Under Kilimanjaro
非小說
(1932) 午後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5) 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2) 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1964) 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
(1967) 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70) 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81) 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1985) 危險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1985) Dateline: Toronto
短篇小說集
(1923) 三個故事和十首詩(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1925) 雨中的貓(Cat in the Rain)
(1925) 在我們的時代里(In Our Time)
(1927) 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32) 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33) 勝者一無所獲(Winner Take Nothing)
(1938) 第五縱隊(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72)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1987) 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1995) 海明威故事選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搬上螢幕的作品
(1932)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Gary Cooper)
(1943)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starring Gary Cooper and Ingrid Bergman)
(1944) 雖有猶無(To Have and Have Not) (starring Humphrey Bogart and Lauren Bacall)
(1946) 殺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Burt Lancaster)
(1952)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starring Gregory Peck)
(1957)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Rock Hudson)
(1957)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starring Tyrone Power) (又譯:妾似朝陽又照君)
(1958)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Spencer Tracy)
(1962) 一個年輕人的冒險(Adventures of a Young Man)
(1964) 殺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Lee Marvin)
(1965) 戰地鍾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77) 河流中群島(Islands in the Stream) (starring George C. Scott)
(1984) 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90)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Anthony Quinn)
(1996) 愛情與戰爭(In Love and War) (starring Chris O'Donnnell)
❷ 經典短篇小說閱讀-海明威
你是否遇見一個人,在機緣巧合之下,和他/她的交往改變了你一生的軌跡,甚至造就了你的人生?
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則很短的故事》(A Very Short Story)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當時才二十幾歲,用簡潔到極致的語言,寫下了一戰期間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
據說,故事來自於海明威的真實經歷。除了他本人並沒有染病之外。
A Very Short Story
By:Ernest Miller Hemingway
Paa 帕多瓦,義大利地名
chimney swift [ˈtʃɪmni] [swɪft]煙囪刺尾雨燕,常見於北美洲
searchlight [ˈsɜːtʃlaɪt] n.[C] a large powerful light that can be turned to shine a long way in any direction 探照燈,探照燈光
[1]原文為enema(灌腸劑),同敵人(enemy)僅差末一個字母。
on night ty 值夜班
operate [ˈɒpəreɪt] v. perform surgery on; direct or control; projects, businesses, etc.; handle and cause to function 動手術;運用;運行(機器)
anaesthetic [ˌænəsˈθetɪk] n. [C] a drug that causes temporary loss of bodily sensations 麻醉劑
blab [blæb] v. divulg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r secrets 泄露
talky [ˈtɔːki] adj. containing too much dialogue or inconsequential talk 愛講話的,對話過多的
crutch [krʌtʃ] n.[C] 拐杖
front [frʌnt] n. [C] the line along which opposing armies face each other 前線
Duomo [ˈdwɔːmɔː] n. 大教堂
dim [dɪm] adj. not bright; lacking clarity or distinctness 昏暗的;朦朧的,模糊的
bann n. [C] (教堂里的)結婚預告
certificate [səˈtɪfɪkət] n. [C] an official document stating that particular facts are true 證明書
[2]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1918年11月11日。
armistice [ˈɑːmɪstɪs] n. [C] an agreement between countries who are at war with one another to stop fighting and to discuss ways of making peace 停戰協議;停火協議
bunch [bʌntʃ] n. [C] a grouping of a number of similar things 串,束,伙
G eona 熱那亞, 義大利西北部港口城市
Pordonone 波爾德諾內,義大利東北部城市
battalion [bəˈtæliən] n. [C] an army unit usually consisting of a headquarters and three or more companies (軍)營
quarter [ˈkwɔːtə(r)] v. to provide ab with a place to eat and sleep 駐扎;留宿
major [ˈmeɪdʒə(r)] n. [C] 少校
gonorrhea n. 淋病 eg. Survey and Analysis on 126 female cases of chronic gonorrhea. 126例女性慢性淋病調查分析
- The End -
思考題
1.
單從字面來看,敘述者不偏不倚,沒有摻雜任何個人的觀點與評價,呈現給讀者的就是一個簡單而清晰的脈絡。你認為在整個故事的敘述中,作者真的做到了公正、客觀嗎?
2.
一向以樸素、簡潔、情感含蓄的寫作風格著稱的海明威為什麼會在最後一段寫下這樣一個一反常態的長句?She was sorry, and she knew he would probabl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but might some day forgive her, and be grateful to her, and she expected, absolutely unexpectedly, to be married in the spring.
3.
文中,He可以說是海明威作品中典型的男人形象,請你用幾個詞來形容他。
❸ 海明威成功的採用意識流手法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是什麼
作品是《乞力馬扎羅的雪》,作品簡介】
1933年秋天,海明威隨一隊狩獵的旅行隊到了非洲,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於1935年出版了《乞力馬扎羅的雪》。這篇小說主要講述一個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獵,途中汽車拋錨,皮膚被刺劃破,染上壞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飛機來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在等待期間哈里回憶了很多往事,但最終哈里沒能及時得救而死去。本文節選了小說的最後一小部分,這一部分描述了哈里臨死時的心理活動。
❹ 想了解海明威,別錯過這六篇短篇小說
當你對雞湯干貨感到厭倦疲憊時,請讀讀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也沒有強烈的感情沖擊,使得你能踏踏實實地閱讀平實干凈的文字,讓你從那些言辭華麗,情緒泛濫的文章中抽離。
海明威不是一位安靜隱世的作家。他經歷豐富,當過戰士、記者、作家,三歲開始釣魚,十歲開始打獵,愛好鬥牛、賽馬、拳擊。多姿多彩的生活為他的短篇小說提供豐富的題材,涉及自然、戰爭、城市,反映社會、生活、愛情和個人經歷。
無論你想細細品味文字,還是初識海明威的文風,請別錯過以下六篇短篇小說。
這是短篇小說集中我最喜愛的一篇。
它講述了一個不服輸的鬥牛士曼努埃爾。曼努埃爾曾經是鬥牛場上的英雄,在受傷出院後被新人輩出的鬥牛場忘記。憑著對鬥牛的熱愛,他積極地爭取重新上場的機會,哪怕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夜場表演。在喧囂的夜晚中,看台上坐滿了興奮的看客,曼努埃爾毫無畏懼地面對可能的死亡,在勇猛的鬥牛面前冷靜地展現自己的技術和勇敢。而這些驚險激烈的鬥牛場面,為尊嚴和榮譽而拼搏的老鬥牛士的堅強形象通過簡潔的文字呈現面前。我們經常看到用華麗文字渲染場面以避免枯燥和單調,《沒有被斗敗的人》會讓人見識並且感嘆樸素文字的魅力。
海明威自小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他熱愛旅行,旅行也給予他源源不斷的靈感。《乞力馬扎羅的雪》是海明威完成非洲旅行之後的作品。他描述作家哈利與妻子在非洲打獵期間膝蓋受傷,得了壞疽,在等待救援期間,瀕臨死亡時對人生的回顧。這篇小說的特別之處是它採用意識流的手法,一條線是小說主人公哈利和妻子正等待救援,另一條線是哈利的回憶。哈利的現實和他的夢幻互相交替,既反映出戰爭對人的影響,也反映出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追求過程中的掙扎和反思。
我們生活在城市叢林里,大多隻能通過屏幕看見狩獵的場景。而讀完這篇小說,我卻發現文字「畫像」的精彩之處——與視頻體驗相比,由文字導向大腦而產生的視覺效果絲毫不遜色,文字傳遞出更為深刻的細節。小說中伴隨著生動的狩獵描寫,刻畫出弗朗西斯-麥康、妻子和獵手三人面對猛獸,面對草原,面對不曾經歷過的場面時的行為和心理變化,也通過三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寫出空虛富人們的社會現狀,簡練的筆觸下蘊含豐富的情節。
小說的名字來自於一對情侶間的對話。這些對話很簡單,僅僅關於男子試圖勸說姑娘去做一件她不願意做的事情。但整篇小說的節奏卻是被這簡單對話推動的。小說沒有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直白地讓人物通過說話表現男子解決問題的初衷和猶豫,姑娘的糾結、害怕直至最後勇於承擔的情緒轉變。整個對話的緊湊節奏體現出主人公的壓抑感,讓讀者體會到主人公心理的走向,自然地形成對小說的認識和理解。
與《白象似的群山》相似,《殺人者》也採用對話手法來寫。初看時覺得平鋪直敘,「殺人」如此驚心的題材在毫無驚悚的場景下用一些波瀾不驚的文字描述完成。其實這是一篇需要仔細品味的小說,字里行間隱藏玄機。小說從殺手走進飯店的那一刻就開始鋪設,殺手和飯店人員的對話體現出殺手的冷峻老辣,將精心布局隱藏在平淡簡單的話語里。毫無疑問,這些乾脆利落的對話符合殺手的果斷風格,襯托速戰速決的行動原則,並把死亡的氣氛在紙面上悄悄蔓延。殺人者的目標——拳手,在小說結尾出現。他躺在床上,背對人說話。小說的三言兩語已經告訴讀者,拳手垮掉了,他無處可逃也無力遠逃,只能無助地等待生命被終結。這樣的結尾及其強化殺手的震懾力。
之所以提到這篇小說,主要是因為它對死亡的原因和處理非常的讓人意外。海明威的父親是醫生,他童年時常跟隨父親幫印第安人看病。小說描述的是叫尼克的小男孩跟著爸爸去幫一個印第安婦人接生。婦人的丈夫因不能忍受她生孩子的叫聲而自殺。丈夫也許對於婦人的痛苦感到無助,難於承受如此的煎熬,於是選擇死亡來逃離困境。有著豐富生活的海明威,晚年不堪忍受病痛而選擇自殺作為生命的終點,難道尼克幼年目睹死亡的經歷就是他的真實體驗嗎?海明威的很多作品裡表現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抗爭,蔑視死亡,如鬥牛士、患病的哈利、出海捕魚的老人等,全是鐵骨錚錚的形象。但這篇早期小說透露出他對死亡的認識——死亡是一種選擇,它可以被理解為逃避,也可以被理解為與痛苦抗爭的結果。
海明威說:「小說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編造出來的角色,他們必須出自作者自己經過消化了的經驗,出自他的知識,出自他的頭腦,出自他的內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東西。 」海明威實踐了自己的寫作原則,將自己融入作品中,以簡潔平實的文字直接打通作家和讀者之間的通路。
❺ 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海明威的著名作品:《老人與海》、《乞力馬扎羅的雪》、《永別了,武器》、《太陽照樣升起》、《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人物影響
二十世紀的最後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聲世界文壇的美國現代小說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寫下了《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一部融信念、意志、頑強、勇氣和力量於一體的書,它讓人徹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個什麼樣。
它、它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❻ 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海明威主要作品:
《印第安人營地》(In Our Time)
《非洲的青山》(Africas castle peak)
《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縱隊·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Spain the earth)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聖節》(A Moveable Feast)
《過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喪鍾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危險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後》(Death in the afternoon)
《島在灣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有錢人和沒錢人》(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一條好漢》(A Man of the World)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里》、《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為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後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後一群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傑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一個美國作家羅伯特·柯恩——一個對生活頗多虛妄與浪漫幻想的人也愛上了勃瑞特,但她並不喜歡他。這一群歷經滄桑的青年,戰後浪跡歐洲大陸,整日無所事事,聚飲、爭吵或毆斗。戰爭奪取了他們的親人,給他們留下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他們對戰爭極度厭惡,對公理、傳統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對人生感到厭倦、迷惘和懊喪。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譴責了戰爭,具有反戰色彩。小說因寫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永別了,武器》(又譯《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們的心靈,並使千百萬無辜生因此塗炭。這篇作品顯露了海明威散文風格的基本特色和「現代敘事藝術」。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而意境純一,語言朴實無華,句子短小凝練,環境描寫達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 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 這是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品。它寫了國際縱隊的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為配合一支游擊隊的一次炸橋行動而犧牲的感人故事,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二戰後,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並蓄中獲得了新的光采!
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於1925年出版。40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描寫戰後一批流落歐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滅感,小說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勝者無所得》(193)塑造了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硬漢性格」,確立了他短篇小說大師的地位。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1929),以他在義大利戰場的經歷為背景,描寫一對戀人的幸福被戰爭摧毀的悲劇;《喪鍾為誰而嗚》(1940)以反法西斯主義為主題,描寫一名美國志願兵在西班牙內戰中的英勇犧牲精神。這兩部反戰小說被譽為現代世界文學名著。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2)描寫一個古巴漁民面對失敗時的頑強拼搏精神,此書獲得普利策獎。其他作品還有《死在午後》(1932)《非洲的青山》(1935)、《有的和沒有的》(1937)《過河入林》(1950)……
❼ 海明威作品有哪些呢
1、《乞力馬扎羅的雪》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一個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獵,途中汽車拋錨,皮膚被刺劃破,染上壞疽病。他和他的情人在等待一架飛機來把他送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