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鴨綠江

短篇小說鴨綠江

發布時間: 2023-02-26 04:43:03

⑴ 如何給《鴨綠江》雜志投稿

給《鴨綠江》雜志投稿發往雜志投稿郵箱即可。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小北關街31號 鴨綠江雜志社
郵編:110041
電話:024-88501314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鴨綠江》雜志簡介:
《鴨綠江》雜志是遼寧省作家協會主辦的純文學期刊,自1946年創刊伊始,一直遵循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倡導現實主義風格,努力推舉老、中、青作家高水準的藝術精品,刊登各種體裁的文學新作。刊社努力培養文學新人,並挖掘出大量優秀作品。
1946年12月,《東北文藝》,即《鴨綠江》的前身誕生。刊物的宗旨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的指引下,努力反映工農兵的火熱斗爭生活。
《東北文藝》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作者,這些作者中的很多人都出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如周立波、趙樹理、羅烽、公木、肖軍、塞克、舒群、白朗、嚴文井、劉白羽、西虹、周潔夫、范政、史松北、張東川、宋之的、戈寶權、金人、馬加、雷加、謝挺宇等。
新中國成立後,《東北文藝》先後更名為《文學叢刊》、《文學月刊》、《處女地》、《文藝紅旗》。許多50年代成長起來的著名作家、詩人都是從這里起步的。比如楊大群、浩然、胡昭、劉真、木青、厲風、劉文玉、陳玙、鄧友梅、楊麥、阿紅、李雲德、李惠文、李敬信、胡景芳、崔德志等。
受文革沖擊,剛剛改名為《鴨綠江》的刊物停辦。後來又更名為《遼寧文藝》。文革結束後,刊物重新命名為《鴨綠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作家,如金河、熙高、李宏林、胡小胡、胡世宗、徐光榮、達理、鄧剛、王中才、劉兆林、李松濤、李占恆、謝友鄞、馬秋芬、於德才、林和平、孫慧芬、劉元舉、田永元、張濤、邊玲玲、呂永岩、柳沄等。為了鼓勵文學創作,刊物從1980年開始設置了鴨綠江文學獎項。2005年的鴨綠江詩歌獎和小說獎的評選受到了作者和讀者的廣泛關注。
在過去六十年的歷史里,《鴨綠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曾經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而創新是《鴨綠江》一貫的精神,刊物不斷適時改版,向更有益於文學發展的方向邁進。2007年,《鴨綠江》經過全新改擴版後,除原有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外,增添了「創作之履」、「文化遼寧」等欄目,推出後廣受好評。同時,為了適應文學性期刊發展的需要,《鴨綠江》雜志社創辦了下半月版,使《鴨綠江》雜志展現出新的精神面貌,進而步入了一個新的探索發展時期。
《鴨綠江》下半月版在保持大部分上半月版的欄目的同時,更突出了通俗性和貼近生活性,所刊登的小說、散文等作品強調了故事性、可讀性,並與中央振興東北的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刊登一些反映社會經濟生活的報告文學作品,對各種經濟熱點、各種經濟團體的發展進行廣泛深入的分析探索和文學性宣傳,以提高全社會的文化意識,達到以文化力助推經濟發展的目的。
本刊多次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小說選刊》獎,《小說月報》優秀中,短篇小說百花獎,《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報告文學評獎,遼寧省期刊優秀作品獎,遼寧省文藝創作獎等各類評獎中獲獎。

⑵ 1981年《人民文學》評出的優秀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內當家 王潤滋 《人民文學》第3期
賣驢 趙本夫 《鍾山》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 《民族文學》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6期
女炊事班長 簡嘉 《青春》第8期
路障 達理 《海燕》第10期
黑箭 劉厚明 《人民文學》第5期
普通老百姓 遲松年 《鴨綠江》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8期
少年chen (女)舒群 《人民文學》第4期
大淖記事 汪曾棋 《北京文學》第4期
頭像 林斤瀾 《北京文學》第7期
娥眉 劉紹棠 《長春》第1期
黑娃照相 張一弓 《上海文學》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 古華 《十月》第2期
飛過藍天 韓少功 《中國青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 王安憶 《上海文學》第10期
全鹿兒 航鷹 《新港》第4期
拜年 魯南 《山東文學》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 王振武 《芳草》第3期

⑶ 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十五篇是

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 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

《我們的軍長》 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

《足跡》 王願堅 《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

《頂凌下種》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 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匯報》1978年8月11期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墓場與鮮花》 蕭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姻緣》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7期

《「不稱心」的姐夫》 關庚寅 《鴨綠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廣東文藝》1978年第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1977~1980)

一等獎

人到中年 湛容 《收獲》1980年第1期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雲山傳奇 魯彥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張一弓《收獲》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獎

土壤 汪浙成、溫小任《收獲》1980年第6期

迫趕隊伍的女兵們鄧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馮驥才 《收獲》1979年第6期

大牆下的紅玉蘭 從維熙 《收獲》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劉紹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霧 張抗抗 《收獲》1980年第3期

開拓者 蔣子龍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孫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 路遙 《當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喬廠長上任記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7期

小鎮上的將軍 陳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輯錯了的故事 茹志鵑(女) 《人民文學》第2期

彩雲歸 李棟、王雲高 《人民文學》第5期

我們家的炊事員 母國政 《北京文藝》第6期

岡扎與哈利 樊天勝 《人民文學》第4期

記憶 張弦 《人民文學》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學》第9期

誰生活得更美好 張潔(女) 《工人日報》7月15日

戰士通過雷區 張天民 《人民文學》第7期

信任 陳忠實 《陝西日報》6月3日

藍藍的木蘭溪 葉蔚林 《人民文學》第6期

話說陶然亭 鄧友梅 《北京文藝》第2期

內奸 方之 《北京文藝》第3期

李順大造屋 高曉聲 《雨花》第7期

因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學》第10期

我愛每一片綠葉 劉心武 《人民文學》第6期

我應該怎麼辦? 陳國凱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學》第4期

羅浮山血淚祭 申傑英 《十月》第2期

辦婚事的年輕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學》第7期

空谷蘭 (白族)張長 《解放軍文藝》第12期

雕花煙斗 馮驥才 《當代》第2期

獨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學》第2期

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哈薩克族)艾克拜爾 米吉提 《新疆文藝》第3期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西線軼事 徐懷中 《人民文學》第1期

鄉場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8期

月食 李國文 《人民文學》第3期

三千萬 柯雲路 《人民文學》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錦雲、王毅 《北京文學》第7期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 蔣子龍 《新港》第5期

陳奐生上城 高曉聲 《人民文學》第2期

靈與肉 張賢亮 《朔方》第9期

夏 張抗抗(女) 《人民文學》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韓少功 《人民文學》第10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弦 《上海文學》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瑪拉沁夫 《人民日報》7月12日

钁柄韓寶山 張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葉文玲(女) 《當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4期

南湖月 劉富道 《人民文學》第7期

天山深處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軍文藝》第9期

你是共產黨員嗎? 張林 《當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學》第3期

春之聲 王蒙 《人民文學》第5期

結婚現場會 馬烽 《人民文學》第1期

丹鳳眼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8期

紅線記 羅旋 《人民文學》第8期

小販世家 陸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後一個軍禮 方南江、李荃 《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紅岩》第2期

美與丑 (藏族)益希卓瑪(女) 《人民文學》第6期

海風輕輕吹 呂雷 《作品》第12期

賣蟹 王潤滋 《山東文學》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賣驢》趙本夫《鍾山》1981年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1981年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長》簡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達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劉厚明《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遲松年《鴨綠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周克芹《四川文學》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

《大淖記事》汪曾祺《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頭像》林斤瀾《北京文學》1981年第1期

《蛾眉》劉紹棠《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張一弓《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十月》1981年第2期

《飛過藍天》韓少功《中國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女)《上海文學》1981年第10期

《金鹿兒》航鷹(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魯南《山東文學》1981年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高山下的花環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黃綠青藍紫 蔣子龍 《當代》1981年第4期

洗禮 韋君宜 《當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遙 《收獲》1982年第3期

黑駿馬 (回族)張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禍起蕭牆 水運憲 《收獲》1981年第1期

相見時難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鄧友梅 《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諶容 《當代》1982年第4期

燕兒窩之夜 魏繼新 《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溫小鈺 《小說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蘇進 《昆侖》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憶 《鍾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張鐵匠的羅曼史 張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駝峰上的愛 馮苓植 《收獲》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綠蔭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遠去的白帆 從維熙 《收獲》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麼 顧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彎彎 譚談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拜年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3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聲 《北方文學》第8期

八百米深處 孫少山 《北方文學》第2期

明姑娘 航鷹 《青年文學》第1期

哦,香雪 鐵凝 《青年文學》第5期

不僅僅是留戀 金河 《人民文學》第11期

種包穀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6期

敬禮!媽媽 宋學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學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軍文藝》第6期

賠你一隻金鳳凰 李叔德 《長江文藝》第1期

火紅的雲霞 呂雷 《人民文學》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第5期

第九個售貨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鮑昌 《新港》第8期

聲音 張煒 《山東文學》第5期

母親與遺像 海波 《人民文學》第4期

老霜的苦悶 矯健 《文匯月刊》第1期

遠處的代木聲 (土家族)蔡測海《民族文學》第10期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圍牆 陸文夫 《人民文學》83年第2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史鐵生 《青年文學》83年第1期

搶劫即將發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陣痛 鄧剛 《鴨綠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戀 石言 《人民文學》83年第10期

兵車行 唐棟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鄂溫克族) 《民族文學》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見明 《萌芽》83年第5期

親戚之間 林元春(朝鮮族)清玉譯 《民族文學》83年第9期

公路從門前過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條件尚未成熟 張潔(女) 《北京文學》83年第9期

樹上的鳥兒 王戈 《飛天》83年第9期

沙灶遺風 李杭育 《北京文學》83年第5期

肖爾布拉克 張賢亮 《文匯》月刊83年第2期

雪國熱鬧鎮 劉兆林 《解放軍文藝》83年第7期

遭遇之樂 陶正 《北京文學》83年第4期

除夕夜 達理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旋轉的世界 陳繼光 《人民文學》83年第11期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過青浪灘 劉艦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李存保《昆侖》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鄧剛《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陸文夫《收獲》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學》1984年第7期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遠村》鄭義《當代》1983年第4期

《拂曉前的葬禮》王兆軍《鍾山》1984年第5期

《煙壺》鄧友梅《收獲》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張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綠》張潔(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場角落的「皇帝」》韓靜霆《丑小鴨》1983年第8期

《燕趙悲歌》蔣子龍《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

《綠化樹》張賢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張一弓《鍾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蘇進《昆侖》1984年第5期

《神鞭》馮驥才《小說家》1984年第3期

《啊,索倫河的槍聲》劉兆林《解放軍文藝》1983年第4期

《臘月·正月》賈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倉》矯健《文匯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乾草》宋學武《青年文學》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7期

《小廠來了個大學生》陳沖《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麥客》邵振國《當代》1984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8期

《藍幽幽的峽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打魚的和釣魚的》金河《現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話題》鐵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馬》鄒志安《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最後的塹壕》王中才《鴨綠江》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藏族]扎西達娃《西藏文學》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學》1985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1期

《滿票》喬典運《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荊風《人民文學》1985年第5期

《窯谷》謝友鄞《上海文學》1986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7期

《遠行》何士光《人民文學》1985年第8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變我》劉西鴻《人民文學》1986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12期



《支書下台唱大戲》鄒志安《北京文學》1986年第6期

《甜苣兒》張石山《青年文學》1986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9期

《合墳》李銳《上海文學》1986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7年第2期

減去十歲 諶容 《人民文學》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貫通 《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龐澤雲 《海燕》1985年第11期

繼續操練 李曉 《上海文學》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糧食 劉恆 《中國》1986年第9期

漢家女 周大新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8期

焦大輪子 於德才(滿族) 《上海文學》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曉前死去 張廷竹 《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11期

這一片大海灘 楊顯惠 《長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名單

《甜的血腥的鐵》 楊詠鳴 《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

《牛販子山道》 雁 寧 《人民文學》1987年第3期

《葫蘆溝今昔》 馬 烽 《人民文學》1987年第4期

《小診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學》1987年第4期

《清高》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

《馬嘶·秋訴》 謝友鄞 《上海文學》1987年第5期

《陪樂》 朱春雨 《中國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鋪》 劉震雲 《人民文學》1987年第7期

《馬車》 陳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會》 柏 原 《青年文學》1988年第12期

《年關六賦》 阿 成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1985一1986)

桑樹坪紀事 朱曉平 《鍾山》1985年第4期

軍歌 周梅森 《鍾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風塵 王小鷹 《收獲》1986年第2期

小鮑庄 王安憶 《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

紅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來 達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靈旗 喬良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10期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饢神小傳 宋清海 《小說家》1986年第4期

風淚眼 從維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紅塵 霍達(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張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屆(1987—1988年,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白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煩惱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風景》

方 方

《當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劉 琦

《昆侖》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區別》

苗長水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4期

《懶得離婚》

諶 容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天橋》

李 曉

《青年文學》1988年第8期

《追月樓》

葉兆言

《鍾山》1988年第5

⑷ 路遙的全部作品

1、詩歌《車過南京橋》1970年發表於延川縣文化館主辦的油印小報《革命文化》

2、歌劇《蟠龍壩》1970年與陶正合作,未刊

3、詩歌《我老漢走著就想跑》11971年8月13日發表於《延安通訊》,後收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4、詩歌《塞上柳》1971年9月28日發表於《延安通訊》,後收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5、詩歌《燈》與曹谷溪合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6、詩歌《當年「八路」延安來》與曹谷溪合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7、詩歌《走進劉家峽》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8、詩歌《電焊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9、歌劇《第九支隊》與聞頻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國慶節在延川縣演出,1972年發表於《山花》文藝小報

10、詩歌《歌兒伴著車輪飛》《陝西文藝》1973年11月(總第3期)

11、短篇小說《優勝紅旗》《陝西文藝》1973年3月創刊號(總第1期)

12、詩歌《紅衛兵之歌》與金谷合作,《陝西文藝》1974第4期

13、散文《老漢一輩子愛唱歌》陝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增訂版

14、散文《銀花燦燦》《陝西文藝》1974年第5期

15、散文《燈光閃閃》《陝西文藝》1975年第1期

16、散文《不凍的土地》《陝西文藝》1975年第5期

17、散文《吳堡行》與李知、董墨合作,《陝西文藝》1976年第1期

18、短篇小說《父子倆》《陝西文藝》1976年第2期

19、散文《難忘的24小時——追記周總理1973年在延安》與谷溪合作,《陝西文藝》1977年第1期

20、短篇小說《不會作詩的人》《延河》1978年第1期

21、短篇小說《在新生活面前》《甘肅文藝》1979年第1期

22、短篇小說《夏》《延河》1979年第10期

23、詩歌《今日毛烏素》1979年5月23日發表於《山花》

24、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當代》1980年第3期》

25、短篇小說《匆匆過客》《山花》1980年第4期《革命文化》

26、短篇小說《青松與小紅花》《雨花》1980年第7期

27、短篇小說《賣豬》《鴨綠江》1980年第9期

28、特寫《病危中的柳青》《延河》1980年第6期

29、短篇小說《姐姐》《延河》1981年第1期

30、短篇小說《月下》《上海文學》1981年第6期

31、短篇小說《風雪臘梅》《鴨綠江》1981年第9期

32、中篇小說《人生》《收獲》1982年第6期;單行本,中國青年出版

社1982年11月出版

33、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當代》1982年第5期

34、中篇小說《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小說界》1983年中篇專輯

35、中短篇小說集《當代紀事》重慶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36、中篇小說《你怎麼也想不到》《文學家》1984年第1期

37、中篇小說《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鍾山》1984年第5期

38、短篇小說《生活詠嘆調》《長安》1984年第7期電影文學劇本《人生》1984年由吳天明導演、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39、中篇小說《人生》《收獲》1982年第6期;單行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40、短篇小說《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報》

41、中短篇小說集《路遙小說選》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42、中短篇小說集《姐姐的愛情》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43、創作隨筆《注重感情的積累》1985年12月19日《文學報》

44、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花城》1986年第6期,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45、第二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40、第三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黃河》1988年第3期,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46、散文《杜鵬程:燃燒的烈火》《延河》1992年第1期

47、散文《少年之夢》《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⑸ 湯吉夫的作品

長篇小說《朝雲暮雨》、雜文隨筆集《津門亂彈》、結集《湯吉夫短篇小說集》、《湯吉夫中篇小說選》、《湯吉夫小說選》、《遙遠的祖父》雜文、隨筆集《津門亂彈》、《湖邊記憶》、《書齋內外》、報告文學《郭樞儉印象》、長篇小說《朝雲暮雨》、《大學紀事》、其中《藍光在心頭閃耀》獲1983年鴨綠江文學獎。《希望》、《在古師傅的小店裡》、《老倫效其人》分別獲1983年、1985年、1987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龔公之死》獲1997年《芒種》文學獎。

⑹ 遲子建短篇小說有哪些

那丟失的…… 《北方文學》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學》 1985/3
舊土地 《北方文學》 1986/1
沒有月亮的抱月灣 《小說林》 1986/2
在低窪處 《小說林》 1986/4
小說三篇 《北方文學》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亞大叔和他的墓場《北方文學》 1986/11
傻子軼聞 《北大荒文學》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學》 1987/6
白雪國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北國一片蒼茫 《青年文學》 1987/8
星期天 《小說林》 1988/3
魚骨 《山西文學》 1988/3
葫蘆街頭唱晚 《北方文學》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學》 1988/3
紅罌粟小院 《鴨綠江》 1988/6
無歌的憩園 《北京文學》 1988/9
羈鳥無期 《時代文學》 1989/2
重溫草莓 《人民文學》 1989/2
愛情故事 《作家》 1989/6.
小說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節 《青年文學》 1989/10
花束 《小說林》 1990/5
關於家園發展歷史的一次浪漫追蹤 《天津文學》1990/6
荒草 《河北文學》 1990/7
擠奶員失業的日子 《人民文學》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學》 1991/1
羅索河瘟疫 《鴨綠江》 1991/3
白雪的墓園 《春風》 1991/4
煙霞生卒年表 《春風》 1991/4
小狗 《小說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鄉 《人民文學》 1991/7-8
銀飾 《青年文學》 1991/8
從山上到山下的回憶 《天津文學》 1991/8
鋪天蓋地的麻雀 《東海》 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學》 1992/8
與水同行 《天津文學》 1992/8
守靈人不說話 《作家》 1993/3
不滅的家族 《芒種》 1993/4
雞籠街的月亮 《春風》 1993/9
白牆 《春風》 1993/9
回溯七俠鎮 《大家》 1994/1
盲人報攤 《天津文學》 1994/1
跳盪的銀扣 《小說林》 1994/4
逝川 《收獲》 1994/5
廟中的長信 《山花》 1994/12
飛天 《江南》 1995/5
親親土豆 《作家》 1995/6
臘月宰豬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學》 1995/8
嶺上的風 《山花》 1995/9
霧月牛欄 《收獲》 1996/5
銀盤 《山花》 1996/6
鬧庵 《時代文學》 1996/2
駝梁 《北京文學》 1997/5
朋友們來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塵 《青年文學》 1998/8
灰街瓦雲 《天涯》 1999/5
河柳圖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聲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長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 《天涯》 2001/3
換牛記 《作家》 2001/9
花瓣飯 《青年文學》 2002/4
一匹馬兩個人 《收獲》 2003/1
門鏡後的樓道 《作家》 2003/5
雪壩下的新娘 《紅豆》 2003/9
微風入林 《上海文學》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學》 2003/10
燈祭 《紅豆》
蒲草燈 《山花》 2004/3
采漿果的人 《收獲》 2004/5
二重唱 《作家》 2005/1
雪窗簾 《山花》 2005/9
西街魂兒 《收獲》 2006/4
野炊圖 《中國作家》 2006/10
花牤子的春天 《佛山文藝》 2007/3
百雀林 《鍾山》 2007/4
一壇豬油 《西部 華語文學》2008/5
解凍 《作家》 2009/1
塔里亞風雪夜《山花》 2009/10
五羊嶺的萬花筒 《鍾山》 2010/2
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上海文學》2011年1期

⑺ 小說作者淡歌的簡介

談歌,原名譚同占。1954年出生於河北省龍煙鐵礦,祖籍河北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作家、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河北省龍煙鐵礦西二區小學、河北宣化第四中學就讀。1970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做過鍋爐工、修理工、車間主任、地質隊長、機關秘書、宣傳幹部、報社記者、政府副市長等職務。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共發表長篇小說19部,中短篇小說千餘篇,計有150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譯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紹到國外。曾獲《當代》《十月》《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獎。1984年考入河北師范大學。1986年畢業,曾在《冶金報》《冶金地質報》任記者。1996年調入河北作家協會至今。現任河北作家協會副主席。
中文名
譚同占
別名
談歌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4年3月

重要短篇小說

獲得主要獎項

作品改編

作品評價

人物影響

作品欣賞
創作年表
1978年開始業余文學創作。

著名作家談歌 劉文韜 攝
1979年曾在《工人日報》發表獨幕話劇《歡迎檢查團》等作品。至1989年十年間,在工作之餘,曾在《蓮池》、《個舊文藝》、《北京晚報》、《河北日報》、《保定文藝》、《東海》、《北京文學》、《小說林》、《四川文學》、《廣州文藝》、《作品》、《天津文學》、《工人日報》、《健康報》、《青年作家》等幾十種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300餘篇、詩歌百餘首。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總工程師與賣大碗茶的兒子》(《河北日報》責編:韓曉春)、《你有多少聚M烯我都要》(《現代作家》責編:楊泥)、《水滸知識智力競賽側記》(《廣州文藝》)、《假如你第一次扛槍打兔子》(《小說林》)、《四十歲的大學生》(《工人日報》)等。曾獲《工人日報》《河北日報》《天津文學》等一些報刊的徵文獎或年度獎。
1990年起,專注於小說創作。一些中短篇小說多次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作家文摘》等轉載。如《年底》、《大廠》、《絕品》、《天下荒年》、《野民嶺》、《單刀赴會》、《天香醬菜》等。出版並發表長篇小說《家園筆記》《票兒》《白玉堂之曲之殺》等19部。
重要文學活動:
1981年參加了河北省文聯舉辦的第二屆文學講習班(為期半年)。
1994年被河北省文學院聘為專業作家(為期兩年)。1994年參加了河北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

1996年參加了河北省作家代表大會。
199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1998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
2001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02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一屆高級研討班。
2006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2012年參加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
主要作品集或主要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集《大廠》(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中篇小說集《城市熱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城市守望》(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家園筆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短篇小說集《絕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雜文隨筆集《一吐為快》(遠方出版社2001年)
中篇小說集《天下故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篇小說集《英雄傳說》(台灣知本家出版社2005)
隨筆集《品讀水滸人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長篇小說《票兒》(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2》(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
隨筆集《燈下閑讀》(地震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曲之殺》(江蘇文藝出版2010年)
1990年以來部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存目:
《山毛櫸》(中篇)《昆侖》1990年5期
《那一陣我活得沒滋味》(中篇)《小說家》1991年6期

《空槐》(中篇)《長城》1993年5期
《狗頭金》(中篇)《荷花澱》1994年1期
《我曾讓你傻半天》(中篇)《天津文學》1994年1期
《大忙年》(中篇)《北京文學》1994年7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猴兒的故事》(中篇)《小說創作》1994年12期
《山問》(中篇)《長城》1995年1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年底》(中篇)《中國作家》1995年3期
《天下大事》(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6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野民嶺》(中篇)《小說林》1995年4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天下無忌》(中篇)《珠海》1995年4期
《天下荒年》(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10期
《黑日》(中篇)《長城》1995年5期
《高山流水》(中篇)《當代作家》1995年6期
《廁觴》(中篇)《天津文學》1995年11期
《大廠》(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1期

《天下書生》(中篇)《小說家》1996年1期
《城市警察》(中篇)《小說林》1996年2期
《天下濤濤》(中篇)《芙蓉》1996年3期
《城市行為》(中篇)《作品爭鳴》1996年12期
《城市熱風》(中篇)《北京文學》1996年7期
《雪崩》(中篇)《當代》1996年4期
《熱風》(中篇)《十月》1996年4期
《天下匆匆》(中篇)《百花洲》1996年4期
《大廠續》(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8期

《官司》(中篇)《東海》1996年10期
《車間》(中篇)《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西天路上》(中篇)《海峽》1996年5期
《警察的故事》(中篇)《啄木鳥》1997年3期
《危礦》(中篇)《春風》1997年3期
《天下憂年》(中篇)《北京文學》1997年3期

《下崗》(中篇)《百花洲》1997年4期
《長河落日圖》(中篇)《今古傳奇》1997年4期
《污染》(中篇)《芳草》1997年8期
《小廠》(中篇)《時代文學》1997年3期
《年初》(中篇)《中國作家》1997年5期
《城市》(中篇)《人民文學》1997年10期
《風波》(中篇)《作品》1997年11期

《陽光里的股東們》(中篇)《北京文學》1998年1期
《絕士》(中篇)《十月》1998年2期
《山草謠》(中篇)《東海》1998年4期
《年前秧歌》(中篇)《山花》1998年4期
《城市劇團》(中篇)《時代文學》1998年3期
《鄉關何處》(中篇)《特區文學》1998年3期
《大地無垠》(中篇)《春風》1998年10期
《的爺》(中篇)《人民文學》1998年10期
《猴事》(中篇)《小說家》1998年4期
《天絕》(中篇)《十月》1999年2期
《無處告別》(中篇)《長城)1999年2期
《家園筆記》(長篇節選)《當代》1999年5期
《逍遙樓》(長篇小說)《今古傳奇》1999年6期
《城市檢查官》(中篇)《啄木鳥》2000年第1期
《意外》(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3期
《遭遇背景》(中篇)《江南》2000年第1期
《豪氣沖天》(中篇)《十月》2000年2期
《你千萬別往心裡去》(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2期
《陽光下發生的事情》(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楊志賣刀》(中篇)《十月》2001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商敵》(中篇)《青春閱讀》2001年10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陽光下的沖突》(中篇)2001年3期
《不服氣你去試一試》(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大雨到來之前》(中篇)《長江文藝》2002年9期
《神探白玉堂》(長篇小說)《小說月報原創版創刊號》2002年
《城市傳說》(中篇)《十月》2002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城市秧歌》(中篇)《上海小說》2002年1期(作品爭鳴轉載)
《城市遷徙》(中篇)《當代》2004年3期(作品爭鳴轉載)
《火車提速》(中篇)《上海小說》2003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血色黃金》(長篇小說)《小說月報》2003年2期
《旁觀者迷》(中篇)《啄木鳥》2005期1期
《廣陵散》(長篇小說)《十月長篇小說》2005年增刊
《黑幕重重》(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6年1期
《老樂的執迷不悟》(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4期(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轉載)
《核磁共振》(中篇)《當代》2006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玄武門小說(節選)》(長篇)《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2期
《明天有暴雨》(長篇小說)《長江文藝長篇小說卷》2008年
《升國旗奏國歌》(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年3期
《人物筆記二題》(中篇)《天津文學》2008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鳳凰令》(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9年3期
《局中局》(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10年6期
《票兒》(長篇小說節選)《小說界》2009年5期
《橋》(短篇小說)《小學語文六上》2019年12課
重要短篇小說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
獲得主要獎項
1、《大廠》獲《人民文學》1996年特別獎。
2、《大廠》獲《小說選刊》1996年獎。
3、《大廠》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4、《年底》獲1995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5、《官司》獲《東海》1996年三十萬文學巨獎銅獎。
6、《筆記小說二題》獲《中國作家》1996年小說獎。
7、《天下荒年》獲《北京文學》1995年中篇小說獎。
8、《筆記三題》獲《天津文學》1994年至1995年小說獎。
9、《城市警察》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
10、《城市警察》獲《啄木鳥》獎。
11、《熱風》獲《十月》1997年文藝獎。
12、《山草謠》獲《東海》1998年銅獎。
13、《燕趙筆記》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4、《老張》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5、《當局者迷》獲公安部偵探推理大賽獎。
16、《張子和》獲《北京文學》獎。
17、《核磁共振》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18、《天香醬菜》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19、《升國旗奏國歌》獲「梁斌文學」獎。
20、《升國旗奏國歌》獲《中篇小說選刊》獎。
作品改編
中篇小說《大廠》被中央電視劇製作中心改編成8集電視連續劇。被西安電影廠改編成電影《大廠》。被改編成一些地方戲。如越劇、話劇、呂劇、廣播劇等。
中篇小說《年底》《年初》被遼寧電視台改編成25集電視連續 劇《選擇》。
獲遼寧省電視劇金獎 中篇小說《大忙年》《雪崩》《城市熱風》等九部中篇被中國電影合拍公司改編成27集電視連續劇《震盪》。
短篇小說《絕人》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夏日情懷》。
獲優秀獎 短篇小說《名流》被中央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小鎮名流》。
獲優秀獎 中篇小說《野民嶺》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成《沉默的山無言的河》。
中篇小說《山問》峨嵋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山問》。
短篇小說《城市票友》被北京電視台改編成電視電影。
作品評價
近些年來,雖有不少文學作品在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讀者群中獲得好評。但像《大廠》(載《人民文學》1996年第l期,作者談歌)這樣,反映工廠生活而能受到普遍歡迎、產生轟動效應的,還沒有過。那盛況,有點兒像17年前《喬廠長上任記》問世時的情景。《大廠》寫的是某市一家有2000職工的國有企業,因前廠長礎吞公款留下虧空,更因面臨諸多難點,陷於窘困境地:外欠的帳要不回來,來討債的賴著不走;老勞模患重病硬撐著不肯住院,小家屬做手術得藉助眾人捐錢;一些工人情緒浮躁,有的偷原材料外賣,有的砸財務科撒氣;總工程師心神不定,發明創造因無資金推不上去,想調離工廠另謀出路;就在年關逼近之時,為跑業務壯門面而留下的唯一一輛高級轎車丟失……作品把工廠方方面面的「窩心事」,像打摺扇似地一瓣瓣鋪展開來,將大大小小的矛盾沖突,如扇骨般都歸結到一廠之長呂建國身上,通過他之所歷所感,描繪了廠內外眾生相,映現了當今的浮世圖。僅從故事情節的設計與安置來看,這部中篇並沒有新奇的內容,也未見曲折的結構;且該廠不夠大,它所遭逢的那些「窩心事」,對於真正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多半可謂小小不言。但是,《大廠》......
1996年3月1日《文藝報》報道:《人民文學》今年第一期發表的反映國營大中型企業當前處境的中篇小說《大廠》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再一次證明了文學緊貼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大廠》十分真實地觸及到當前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困境,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塑造了廠長呂建國等一批在困苦中堅韌奮斗的企業幹部和工人形象。作品發表後,《人民文學》編輯部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稱贊這是一篇感人的佳作。有的讀者說,讀《大廠》就如同當年讀《喬廠長上任記》一樣,令人振奮;有的讀者反映說,載有《大廠》的《人民文學》在所在單位被爭相傳閱;有的讀者在稱道《大廠》能真正貼近工人的心的同時,也批評目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對現實生活毫不了解,把廠長寫成只會上酒樓、摟女人、偷漏稅的人物。《大廠》也在文藝界引起熱烈反響,《作家文摘》、《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報刊分別予以轉載,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正在籌備改編電視劇,有關單位還有改編電影的意向。
以下摘自《談歌文化小說論》:談歌自《大廠》、《年底》等緊貼現實的小說創作蜚聲文壇,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當代作家,受到大量讀者和批評家的熱烈贊揚,成為「現實主義沖擊波」中勢頭最猛的一股力量。但談歌也因此被批評界永遠定位於只能書寫即時性社會題材的作品。筆者認為,這類作品雖然緊貼現實、目光敏銳,具有較為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和價值,但它們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在藝術上也有失粗糙。而在文化小說中,談歌將目光拉進歷史與文化,試圖用更深沉的人文視角和傳奇性的民間話語來發掘燕趙精神乃至民族文化中的內核。這些小說文化味頗濃,以講述傳奇故事的方式回溯老保定的奇人逸事,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價值,並能代表作家小說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學界對談歌小說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上,對其文化小說的研究很少,集中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著作更是鳳毛麟角。在筆者看來,批評界對談歌整體小說創作的豐富性是認識不足的。為彌補談歌小說研究的缺失,本論文集中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本論文採用歷史美學分析、文本細讀、文化分析等方法,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互支援,各文類之間相互對比,從中突出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和藝術個性。筆者從探討談歌個人性格、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和談歌文化小說產生的關系入手,以從審美意蘊到藝術個性為線索分析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這樣就完成了對談歌文化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的系統觀照。著重解析談歌受關注較少的文化小說,既有利於論文創新,也有利於集中解決論文的中心問題。本論文從三個方面論述談歌的文化小說: 第一章追溯談歌文化小說出現的淵源:談歌個性豪爽直率,血氣方剛,燕趙文化的整體氛圍也給了他潛在的影響,使他在自己的文化小說中塑造出某些「實驗性自我」,將自己理想中俠肝義膽的生活付諸文學想像中的「實踐」。另一方面,他用文化小說追憶燕趙風骨的堅韌、奉獻、勇敢、頑強是要將這種精神與當代社會的精神現狀作對照,企盼用它再造理想的精神世界,張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深沉的道義承擔也是談歌寫作文化小說的內在動機之一。第二章論述談歌文化小說的審美意蘊:燕趙文化精神是談歌文化小說的內核,具體包括燕趙精神、燕趙文化人格、燕趙民間文化。另一方面,「新的歷史意識」是談歌文化小說的精神旨歸:這些小說以重寫歷史、還原真實歷史為創作旨歸,採用歷史辯證法重寫歷史人物,關注「被歷史記錄所遺忘了的」人的歷史和歷史事件的真相。在第三章里,筆者論述了談歌文化小說獨具的藝術個性,指出這些小說將傳奇性和寫實性相結合使作品具有了極強的藝術張力:既生動,又深邃;戲劇性是談歌文化小說的潛在結構模式,作者擅於製造戲劇沖突,運用各種戲劇性結構方式,採用戲劇的內心獨白手法,人物也具悲劇色彩。談歌文化小說將顯性的話本結構與潛在的戲劇結構相結合,形成了具有無限張力和活力的敘述方式;受古典散文和地方戲詞的影響,談歌文化小說的語言文白相間,古今雜糅,典雅凝練。談歌把口語、文言、書面語以及曲藝語言、評書話本語言神奇地結合起來,使諸多語言元素在他的文化小說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這種話語方式使這些小說的語言呈現出典雅又富有詩韻的魅力。談歌的文化小說創作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的「現實主義沖擊波」小說的不足,更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在文化小說的創作過程中,談歌在小說藝術上完成了自我超越。談歌文化小說作為研究界的一塊璞玉,應得到更多的研究和關注。此外,談歌文化小說創作民族化的精神內核和民族化的表達方式對當代文壇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以下摘自《白燁——《97小說風尚:寫實》:談歌在1997年的幾部作品,較之過去更注重直陳現實、直抒胸臆,其中尤以《天下憂年》為最。這部作品中的「我」,真是陷人了內憂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地:先是妻子所在的工廠開不出工資,想調動工作沒有門路;其次是15歲的侄女小麗因學習不好,被弟弟一巴掌打出家門不知去向;接著是67歲的老岳母不慎摔斷了腿,交不起巨額醫療費難以就醫;隨後又是「我」去山西找侄女,人未找到又遭歹人搶劫,同車的旅客竟然無人過問。寫到這里,作者遏抑不住滿心的痛楚和滿腔的義憤,先以插人社會新聞的方式羅列了道德滑坡造成的世風日下景況,又以引經據典的論說抨擊了人心不古帶來的人情冷漠和血性淡薄。這部作品可以說用一種疊床架屋式的情節結構,對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進行了集束式的掃描,人們既看到了釀就人生悲劇的客觀因素,又看到了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人為因素,從而達到了對於當下現實深刻而大膽地反映。但從閱讀的感覺上看,《天下憂年》已很難說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它的敘事如同報告,語言如同訴狀,幾乎讓人感覺不到虛構與想像的成分,徹頭徹尾的事件記述和觀感描述,使它的紀實性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如果說它是小說,那一定是紀實小說,而與其說是紀實小說,還不如說是社會特寫更為明確。
以下摘自來源:中華文學基金會 2006-4-14 11:56:00 1996年,平靜的中國文壇忽又熱鬧起來。隨著《大廠》、《天下荒年》等作品驚雷般地炸響,談歌也如同一隻沖下山林的猛虎,裹挾著一股颶風騰躍而出。這年,談歌發表長篇小說1部、中篇小說17部、短篇小說23,還有一部25集電視連續劇,總計近200萬字;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幾家文學刊物的頭條幾乎被他佔去了大半。這在當代中國文壇上簡直是個奇跡!無怪乎海內外一些評論家驚呼:文壇上的這一年是「談歌年」。
《當代》雜志主編汪兆騫說:談歌是文壇上的一個才子,多面手,他有好幾種筆法,好幾種路數,能寫各式各樣的小說,如同武術大師,精通十八般武藝。他的百餘篇「絕字頭」筆記小說便是明證。他的歷史小說《絕土》,寫的是荊柯刺秦王。這是一個幾近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幾千年來,民間的口頭演繹和渲染,已將故事和人物大致確定為一種模式。談歌卻賦故事和人物以全新的神貌:易水河畔寒風怒號萬物蕭殺,荊柯一身縞素,瘦弱得幾乎被一陣風捲去,但他毅然與太子丹絕別,為洗雪自己的名譽而踏上不歸之路。作品淋漓盡致地「潑墨描寫,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撼人魂魄的故事,使你不能不去痛苦地思索。似乎是一種規律,探索者心中沒有絕對權威,頭上沒有「緊箍咒;惟其如此,才能勇探新路,獨辟蹊徑,開一種風氣之先。談歌的長篇小說《家園筆記》,就是一部打破傳統的結構模式,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的力作。著名編輯郭小林說:「讀談歌的小說,總感到人物要跳將出來,涕淚淋漓的對你直抒胸臆,可謂此中真歌哭,情文兩俱備。」
人物影響
1996年中國文壇掀起「現實主義沖擊波」的領軍人物。談歌與關仁山、何申被稱為河北三駕馬車。因其許多小說作品在1996年被多家刊物同時刊出,1996年文壇,被一些媒體戲稱為「談歌年」。談歌的短篇小說諸如《城市票友》《穆桂英掛帥》《絕品》等被編入大學教材與中學教輔教材。小小說《橋》被編入小學六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大廠》《絕屠》等十幾篇小說被譯成日文、法文、英文介紹到國外。

⑻ 談歌的重要短篇小說: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

熱點內容
都市得門神神格的小說 發布:2025-07-10 02:49:27 瀏覽:765
免費小說重生傾世毒妃 發布:2025-07-10 02:47:48 瀏覽:635
山村小說免費下載txt下載 發布:2025-07-10 02:47:47 瀏覽:742
漫威經典小說試讀 發布:2025-07-10 02:35:31 瀏覽:653
尋找母親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02:32:27 瀏覽:147
誅仙游戲和小說沒關系 發布:2025-07-10 02:27:03 瀏覽:856
古裝言情甜寵小說有劇情 發布:2025-07-10 02:27:00 瀏覽:456
升級流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0 02:21:33 瀏覽:127
打工都市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02:21:10 瀏覽:643
古代小說經典排行 發布:2025-07-10 02:12:31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