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冰的短篇小說作品
A.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1.
茅盾代表作品:《子夜》、《春蠶》、《白楊禮贊》、《霜葉紅似二月花》。
2.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3.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4.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B. 茅盾是誰,主要作品有哪些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
【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 《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C. 著名散文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創造社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狂人日記》(1918年發表,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葯》、《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祝福》、《孤獨者》、《傷逝》等。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詩集)有:《野草》。回憶性敘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雜文集有:《熱風》、《墳》、《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過客》、《秋夜》等。
2、郁達夫(1896~1945),名文。創造社的現代浪漫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創作特別信守「自敘傳」的寫法,張揚主觀情緒的抒發,善於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內心世界,其小說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抒情色彩。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1921年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收小說三篇:《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寒灰集》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散文集《閑書》、《屐痕處》、《日記九種》等;散文名篇有《一個人在途上》,《釣台的春晝》等。
3、葉紹鈞(1894~1988),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等。散文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川集》等。他還創作了最早的現代兒童文學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4、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文學研究會代表作家。1919年起,謝婉瑩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問題小說」代表作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愛的哲學」的小說代表作《超人》、《煩悶》等。小詩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雜記》、《寄小讀者》、《關於女人》等。
5、許地山(1893~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著名現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和重要成員之一。許地山的創作既然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及時反映社會人生問題,同時又具有某種宗教色彩的傾向。他的作品從前期到後期有一個現實主義因素不斷加強的過程。作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加強的作品。此外,他還有短篇小說《在費總理的客廳里》、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危巢墜簡》和散文集《空山靈雨》。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發表《幻滅》時起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虹》、《子夜》、《腐蝕》、《霜葉紅於二月花》;短篇小說集《野薔薇》,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楊禮贊》、《風景談》等。
7、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滅亡》及續篇《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三部曲《火》、《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說集《復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隨筆》、《生之懺悔》、《點滴》、《隨想錄》等。
8、老 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飢荒》三部)、《鼓書藝人》等;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
9、柔 石(1902~1931),原名趙平福,又名平復,少雄。左翼文學的代表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舊時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為奴隸的母親》等。另有短篇小說集《瘋人》、《希望》等。
10、蕭 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獨有風格的女作家。寫作特點是小說散文化。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呼蘭河傳》、《馬伯樂》,中篇《生死場》,短篇《小城三月》等。
11、沈從文(1904~1988),原名沈岳煥。現代小說大家。尤其善於描寫湘西邊地的人情風土,被稱作鄉土小說別具一格的代表。沈從文的創作取材極廣,藝術手法靈活多樣,但他最執著追求表現的是那種純真的帶有某種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邊地苦苦地構築他的人生形態。《邊城》是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還有長篇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記》等。
供參考。
D. 中國現當代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1、矛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4)雁冰的短篇小說作品擴展閱讀:
1、《子夜》—矛盾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2、《背影》—朱自清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3、《繁星·春水》—冰心
《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冰心平時隨便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影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小詩集。
4、《邊城》—錢鍾書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5、《圍城》—沈從文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E. 初中必備文學常識(語文版)
文化部分
一、人的稱謂
謙稱: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單幼親屬,前者如塞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叫做「尊稱」。(1)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2)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3)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4)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通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特殊稱謂主要有以下三種:
(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蒼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3)年齡的稱謂。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報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寇年華」)。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歲。期頤是一百歲。
二、天文歷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范進中舉》:「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這是迷信說法。
月亮的別稱: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銀盤、玉盤。
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蟾宮。
因傳說中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宮。
因傳說中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銀河:又名銀漢、天河。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秦觀《鵲橋仙》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舊時迷信說法,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吳敬梓《范進中舉》:「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二十四節氣: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驚蟄、春分
三月 清明、穀雨 四月 立夏、小滿
五月 芒種、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處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的歌謠:「春雨驚雪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詩文中常用二十四節氣來紀日,如《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這里指冬至。」
三、古代地理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今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粱、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陸游詩雲:「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中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邦。」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王安石詩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於漢陰。」「漢陰」指漢水南面。
古地名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揚州」。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成都稱錦官城。《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四、科舉制度
分:鄉試、會試、殿試。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則「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千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五、風俗禮儀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的節日。此節乃一節之首。古人又稱元日、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歷經元後。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猜燈謎等。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
除夕:我國民間傳統合力。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左傳·曹劌論戰》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後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舉案齊眉:古代妻子為丈夫捧膳食時要舉案於眉,表示相敬。
六、音樂文娛
文房四寶: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
歲寒三友:指古詩文中經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
七、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簡稱。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東漢以後始稱《史記》,西漢司馬遷撰。全書一百三十篇,計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自黃帝至漢武帝時期共約三千年的歷史。
文學部分
(一)初中生應掌握的古代作家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名丘,字仲尼,思想核心是「仁」。教育教學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舉一反三」、「學思結合」、「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3000,賢人72。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論語〉六則》選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專集《論語》一書。名句有: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左丘明 春秋時期人。著有《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曹劌論戰》選自此書。其中有成語:一鼓作氣。
3、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稱為「亞聖」,並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名軻,字子輿,強調「民重君輕」,實行「王道」。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各子》。名句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韓非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戰國後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所著《韓非子》,集先秦法家之大成。《扁鵲見蔡桓公》節選自《韓非子·喻老》。成語有:諱疾忌醫。
5、列子 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被道家尊稱為前輩。名禦寇。著有《列子》8篇。《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成語有:愚公移山。
漢代作家
6、司馬遷 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西漢人。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後人把這部書稱為《史記》。《陳涉世家》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成語有:鴻鵠之志。名句有: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7、諸葛亮: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出師表》是千古傳誦的名篇,選自《諸葛亮集》。成語有:妄自菲薄、作 犯科、計日而待,三顧茅廬。
8、陶淵明 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名潛,字淵明、元亮,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成語有:豁然開朗、世外桃源、雞犬相聞、無人問津。
唐代作家
9、王勃 唐朝初年的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字子安。《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他的著作《王子安集》名句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0、王昌齡 唐代詩人。字少伯,擅長七言絕句,人稱「七絕聖手」。《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二首都很有名,選自《全唐詩》。名句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11、王維 唐代山水男園詩人。字摩詰,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
「味摩詰詩,詩中有畫,觀摩詰畫,畫中有詩」,乃蘇軾贊王維之語。《送元二使安西》(另題《渭城曲》、《陽關曲》、《陽關三疊》)選自《王右丞集》。名句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李白 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秋浦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選自《李太白全集》。名句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3、杜甫 唐代現實主義。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江南逢李龜年》、《春夜喜雨》、《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4、岑參 唐代邊塞詩人。代表作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選自《岑參集》。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5、韓愈 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馬說》選自《昌黎先生集》。名句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6、劉禹錫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名句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7、白居易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賣炭翁》(七古)是《新樂府》中的一首,選自《白氏慶長集》。《錢塘湖春行》(七律)也選自《白氏長慶集》。
18、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捕蛇者說》選自他的《柳河東集》。成語有::雞犬不寧。
19、杜牧 晚唐詩人。字牧之。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江南春》選自《樊川詩集》。名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宋代作家
20、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謚號文正。《岳陽樓記》選自《範文正公集》。成語有:氣象萬千,心曠神怡。名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11、歐陽修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成語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籌交錯,水落石出。
22、周敦頤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字茂叔。《愛蓮說》選自他的《周元公集》。成語有:出淤泥而不染。
23、蘇軾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洵、弟轍並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惠崇< 春江晚景>》(七絕)選自《蘇軾詩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選自《東坡樂府》。名句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4、李清照 南宋著名女詞人。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如夢令》選自她的《漱玉詞》。
25、陸游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名句有: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6、楊萬里 南宋詩人。號誠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七絕)選自《誠齋集》。名句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7、辛棄疾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西江月》、《破陣子》選自《稼軒長短句》。
元明作家
28、馬致遠 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號東籬,代表作為《天凈沙·秋思》名句有: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
29、張養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潼關懷古》名句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0、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說家。名子安,字耐庵。他的代表作《水滸傳》,是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自《水滸》(71回本)。
清代近代作家
31、蒲松齡 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他以數十年時間寫成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狼》節選自該書《狼三則》。
32、吳敬梓 清代小說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也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諷刺藝術的高峰。《范進中舉》節選自第3回。
33、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晚年創作《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後40回為高鶚所續。屬於章回體小說。《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節選自原書第4回。
先秦作家
1、屈原 我國積極主義詩歌的奠基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用楚辭形式寫下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農歷五月初五是他投舊羅江自沉的紀念日。
2、荀子 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名況,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勸學》、《天論》等。
魏晉作家
1、曹操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
唐五代作家
1、賀知章 唐代詩人,如《回鄉偶書》、《詠柳》。
2、王之渙 唐代詩人。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3、孟浩然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與王維很要好,並稱「王孟」。《過故人庄》選自《孟襄陽集》。
4、高適 唐代邊塞詩人。
5、李商隱 唐代詩人。代表作《無題》、《夜雨寄北》等。
宋代作家
1、蘇洵 北宋散文家。他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王安石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湖陰先生壁》(七絕)選自《王荊文公詩箋注》。
3、文天祥 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正氣歌》、《指南錄》。
初中生掌握的古代作品
1、《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初年(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前7世紀)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通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孔子整理過的書稱為「經」,《詩》、《書》、《禮》、《易》、《春秋》合稱「五經」。全書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運用賦(敘述描寫)、比(比喻)、興(托物起興)手法。
2、《左傳》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傳說春秋時期孔子同時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魚史《春秋》所著。
3、《論語》 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偉弟子編纂。「論」這里就讀lún。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4、《孟子》 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孟子的言論、活動,以及政治學說、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論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題目是編者加的。
5、《列子》 相傳為戰國時代鄭國人列禦寇所作,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
6、《韓非子》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著作,《扁鵲見蔡桓公》節選自《韓非子·喻老》。
7、《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太史令、司馬遷著書中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帝王傳記)11篇、世家(記諸候本系)30篇、列傳(序列入臣事跡)70篇、年表10篇、書(記經濟、天文、歷法、禮樂等方面的情況)8篇,共50餘萬字,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陳涉世家》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8、《樂府詩集》 輯錄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後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北朝民歌《木蘭詩》、《敕勒歌》,曹操的《觀滄海》和漢樂府《陌上桑》都選自此集。
9、《夢溪筆談》 用筆記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北宋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沈括著內容非常豐富,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以及政治、軍事、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這部書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
11、《聊齋志異》 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蒲松齡作。托筆幻象,寄意現實。
12、《儒林外史》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清代吳敬梓作。達到了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范進中舉》節選自本書第3回。
中國現代、當代作家作品
(一)初中生應掌握的現代、當代作家作品
1、魯迅 本周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7、茅 盾 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步曲」(《春蠶》、《秋收》、《殘冬》),《白楊禮贊》選自《見聞雜記》。
8、聞一多 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著有詩集《紅燭》、《死水》。《最後一次講演》
9、朱自清 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背影》選自《朱自清選集》
10、老 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實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950年他成為我國第一位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濟南的冬天》節選自長篇散文《一些印象》,《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駱駝祥子》。
11、冰 心 現代女作家,我國第一位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詩集有《繁星》、《春水》,兒童作品有《寄小讀者》,《小桔燈》選自散文集《小桔燈》。
12、臧克家 現代詩人,短詩《有的人》選自《臧克家詩選》,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
三、外國作家作品
(一)初中生應掌握的外國作家作品
1、伊 索 古希臘寓言作家,課文《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都出自《伊索寓言》。
2、安徒生 丹麥童話作家,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話作家之一。名著有《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
3、都 德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最後一課》就以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
4、莫泊桑 法國著名作家。著名短篇小說有《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長篇小說以《一生》、《漂亮朋友》為代表。《我的叔叔於勒》選自短篇小說《羊脂球》。
5、契訶夫 19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和著名的劇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另有法國的莫泊桑和英國的歐·亨利)。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變色龍》選自《契訶夫小說選》。
6、高爾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前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第一個偉大的代表。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代表作有《母親》,《海燕》是作者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肇律》結尾部分,原題《海燕之歌》。
7、奧斯特洛夫斯基 前蘇聯作家。全名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是1933年寫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生命的意義》節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初中生應了解的外國作家作品
1、歐·亨利 美國短篇小說家。《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2、海倫·凱勒 美國女作家、教育家。課文選有她的《我的老師》
F. 需中國古代作家 近代作家 現代作家 當代作家及他們的作品
初中生應掌握的中國現、當代作家及作品(一)
1.魯迅(1881-1936) 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三閑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代表小說有《狂人日記》(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阿Q正傳》、《孔乙己》、《故鄉》、《葯》、《祝福》等。我們學過他的雜文有《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小說有《孔乙己》、《社戲》、《故鄉》等,散文有《風箏》、《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雪》等。
2.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叫郭開貞,筆名沫若,四川樂山人,現代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21年第一本詩集《女神》面世,抗日戰爭時期創作了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另還有《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等劇本。我們學國他的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歷史劇《雷電頌》(節選自歷史劇《屈原》)。
3.顧頡剛 (1893-1980) 江蘇吳縣人(今江蘇蘇州)人。原名誦坤,字銘堅,現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著有《古史辯》《漢代學術史略》等。《懷疑與學問》選自《通俗論集》。
4.毛澤東(1893-1976) 子潤之,湖南湘潭韶山沖(今屬韶山市)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他醫生著述很多,所著科學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氣魄雄渾,意境闊大,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麗圖畫,表現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的情懷。《沁園春 雪》選自《毛澤東詩詞》。
5.葉聖陶 (1894-1988) 原名葉紹鈞,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我們學過他的說明文《蘇州園林》和童話《古代英雄的石像》。
6.鄒韜奮(1895-1944) 現代著名新聞工作者、作家。原名思潤,祖籍江西余江,生與福建永安《我的母親》選入課本。
7.茅盾 (1896-1981)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字夜》,「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我們學過他的散文《白楊禮贊》。
8.徐志摩 (1896-1931) 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集》,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9.茅以升 (1896-1989) 江蘇鎮江人。現代著名橋梁專家。1933年主持修建中國首座跨度較大的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1955年主持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武漢長江大橋,1959年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工作。他的科普作品《中國石拱橋》選入課本。
10.豐子愷 (1898-1975) 現當代著名散文家、畫家。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著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隨筆》《率真集》等。
11.鄭振擇 (1898-1958) 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堂》,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化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略史》等。有《鄭振擇文集》。我們學過他的《貓》。
12.朱自清 (1898-1948) 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有散文集《蹤跡》、《背影》、《歐游雜記》。我們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
13.老舍 (1899-1966)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龍須溝》。我們學過他的小說《在烈日和暴雨下》(選自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小麻雀》,散文《濟南的冬天》。
14.聞一多 (1899-1946) 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有詩集《紅燭》、《死水》。我們學過他的《最後一次演講》。
15.冰心 (1900-1999) 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詩集有《繁星 春水》,兒童作品有《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我們學國她的作品有《紙船》、《繁星》、《春水》、《談生命》、《小橘燈》。
16.魯彥 (1901-1944) 原名王衡,浙江鎮海人。現代作家。早期代表作有《柚子》《黃金》等小說,大革命失敗後的代表作是《憤怒的鄉村》。《聽潮》選自散文集《驢子和騾子》。
17.梁實秋 (1903-1887) 現當代著名能夠作家、理論批評家、翻譯家。原名治壺,筆名秋郎,浙江杭縣(今餘杭)人。是新月社主要成員。著作有小品評論集《罵人的藝術》《雅舍小品》《秋室雜文》,文筆幽默風趣,風格獨特。曾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37卷。
18.沈從文 (1902-1988) 現當代著名作家、歷史文學研究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苗族。創作中影響較大的是鄉土小說,主要表現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數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性美和風俗美。代表作有《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19.呂叔湘 (1904-1998) 江蘇丹陽人,中國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一生致力於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主持和參與了許多重大語文活動和語文計劃的制定,對現代漢語的規范化作出了傑出貢獻。著有《中國文法要略》《漢語語法論文集》《呂叔湘語文論集》等。
20.巴金 (1904-2005) 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 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我們學過他的《短文兩篇》(《日》《月》)。
21.藏克家 (1905-2004) 現代詩人。1933年第一本詩集《烙印》問世,次年,詩集《罪惡的黑手》問世。代表作有《老馬》、《運河》、《春鳥》、《三代》、《生命的零度》、《有的人》等。我們學過他的《有的人》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22.戴望舒 (1905-1950) 現代著名詩人。浙江杭縣(今餘杭)人。早期作品大都吟詠個人的抑鬱情懷和生活遭遇,《雨巷》、《我的記憶》等作品講究音樂性和象徵性,追求意象的朦朧;後期詩作《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表現出反抗精神,情調趨向明朗。有詩集《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G.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內容分析
在《水滸》中的人物和結構你又什麼樣的看法呢?下面是有我為你整理的《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內容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內容分析
本文從"人物"和"結構"兩方面來談《水滸》的成就,這些都是作者獨特的見解,在文學論壇上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其運用階級觀點分析人物的 方法 ,不僅對《水滸》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對一切文學作品的評價都有指導意義。
本文分析《水滸》在人物描寫上的成就主要有兩個方面:善於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立身行事;"關於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
《水滸》結構上的特色在作者看來是:從全書看,"不是有機的結構";從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 故事 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即"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為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從原著中精選了林沖、楊志、魯達這三個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作為例子,加以評述和分析,選例典型而集中,引述概要而恰當,評點中肯而精到,引述原著與作者評析緊密結合,令人信服。同時,以這一組人物又進行了多角度的比較分析,具有很好的證明效果。因此,舉例論證和比較論證的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另外,評點和批註是方便靈活的閱讀方法,學習中要加強訓練,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在轉述原著的內容,哪些地方是作者在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寫出自己對作者看法的理解和評判。
全文共7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分析《水滸》人物描寫的成就。
問:第1段的內容要點及其作用是什麼?
提示:首先,總說《水滸》的人物描寫的藝術成就,"向來就受到最高的評價"。其次,說明《水滸》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特點,"個個面目不同"。再次,說明《水滸》人物描寫成功的秘訣在於朝夕揣摩。這里通過評述一本筆記杜撰的一則故事,間接證明了《水滸》人物描寫的成就很高。
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引起讀者重視;通過指出前人對《水滸》人物描寫的評價,為自己的言論作了引言和鋪墊。
問:課文第2段是如何具體分析《水滸》人物描寫的第一個特點的?
提示: 文章 選取林沖、楊志、魯達這三個人物,通過比較的方法,運用夾敘夾議、評議結合、逐層論述的方式,進行具體的點析。
第一句總起,以下部分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從人物的不同遭遇中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先總舉這三個人物的共同之處,再分別分析三個人的不同遭遇和不同性格,敘中有析,最後得出結論。
第二個層次:從人物不同的思想意識上表示出不同遭遇的必然性,先作結論,再分別分析三個人物不同的思想意識。
第三個層次:讀者對這三個人物表現出的不同感受。這是直接寫出的。
這一段課文對於原小說的情節採用概述的方式,而不是照錄小說語言,讀起來覺得很精煉。作者的觀點在造詞 造句 中表達得十分明了。人物性格體現在不同的遭遇中,遭遇不同由於思想意識不同,思想意識不同又由於階級出身不同。這三層文字,層層深入,進而指出了《水滸》"善於從階級意識,去描寫人物"的最大特點。
問:課文第3段是如何分析《水滸》人物描寫的第二個特點的?
提示:第1句揭示本段分論點,即《水滸》人物描寫的第2個特點:關於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動去說明,作者絕不下一按語。接下來仍以林沖等三人為例,先概述三人出場的不同情狀,但都是在別人事件的中間驟然出現的,再概括說明他們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後來自己的行動中逐漸點明的,即說明人物的個性是在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顯示出來的,而不是靜止的描寫。文中使用比喻加以說明,那是一種"由遠漸近"的方法。
問:比較一下文中的這兩個特點在寫法上的異同。提示:
相同點:舉例論證
不同點:前者是逐層論述,表達觀點;後者是先提出觀點,再進行論證;前者詳細,後者概括、簡略。
第二部分(4~6段)分析《水滸》的結構特點?
問:閱讀第5段,《水滸》的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從總體看,"不是有機的結構";從每一個人物(局部)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即"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
問:課文第6段是如何具體分析《水滸》的結構特點的?
提示:首先指出這些"各自獨立,自成整體"的故事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前後勾聯、疏密相間及變化錯綜。然後以林沖的故事為例,並與楊志的故事作比較,邊敘邊析,論證"共同特點"。
問:比較林沖與楊志的故事在情節安排上有什麼區別?
提示:
林沖的故事:時松時緊,曲折有致;騰挪跌宕,逐步推進。
楊志的故事: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縱橫開合。
第三部分(第7段)小結課文。
作者指出,對於《水滸》而言,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但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應當是人物的描寫和結構,文末以《紅樓夢》作為參照進行對比,照應開頭,並強調《水滸》結構的有機性。
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課堂練習題
一、選擇題
1.施耐庵先請高手畫師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畫了像,掛在一間房內,朝夕________。()
A.揣摩 B.觀察
2.梁中書用人不當,_______了楊志的幻滅。()
A.決定 B.註定
3.《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____________,非常生動。()
A.令人神往 B.引人入勝 C.不拘一格
4.此三十六人的聲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後下筆,故能_________。()
A.躍然紙上 B.生動活潑 C.栩栩如生
5.選擇最恰當的一 組詞 語填入下面句中的空白處()。
對於楊志,我們雖_______其遭遇,卻_______其為人:對於林沖,我們既寄以滿腔_______,卻又_______其認識不夠;對於魯達,我們卻除了_________別無可言。
A.同情鄙薄同情嘆惜贊揚 B.同情蔑視關注深惜贊揚
C.可憐蔑視關注嘆惜贊嘆 D.可憐鄙薄同情深惜贊嘆
6.《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中,說明人物與結構特點時都被用作例證的人物是()
A.林沖、楊志 B.林沖、魯達 C.楊志、魯達 D.柴進、洪教頭
7.閱讀下段文字,對這段文字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因為高衙內想把林沖的老婆弄到手,於是林沖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滄州,而對這樣的壓迫陷害,林沖只是逆來順受,所以在野豬林內,魯達要殺那兩個該死的解差,反被林沖勸止;到了滄州以後,林沖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內又派人來害他性命,這他才殺人報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這段引述的文字簡潔地介紹了林沖的遭遇,具體說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這段文字主要是揭露高衙內利用權勢欺壓人民的兇狠嘴臉。
C.這段引述的文字既講明了林沖幾次遭遇的前因後果,也揭示了他逆來順受的性格。
D.這段文字主要在歌頌魯達仗義救人,敢作敢為的勇敢精神。
8.下面4個 句子 ,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我們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別編為各自獨立的短篇或中篇而無割裂之感。②在這一點上,足可以證明《水滸》當其尚為口頭文學的時候,是同一母題而各自獨立的許多故事。③但是,從一個人物的故事看來,《水滸》的結構是嚴密的,甚至也是有機的。④從全書看來,《水滸》的結構不是有機的結構。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9.下面不是復句的一項是()。
A.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B.事因難能,所以可貴。
C.諫難,納諫尤難。
10.下列各組詞語中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鱗次櫛(梳子)比淋漓盡致(完美)孜孜(勤勉)以求醍醐(智慧)灌頂
B.鮮(少)為人知長而不冗(拖沓)市廛(商店)之居永葆(保存)青春
C.琳琅(美玉)滿目寥寥(稀少)無幾雕梁(房梁)畫棟封妻蔭(庇護)子
D.捫(撫摸)心自問莫(不能)衷一是無與倫比(匹敵)門庭(院子)若市
二、判斷題
1.本文是一篇文學評論。
2.所謂文學評論,是對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評價的文章。其主要任務是分析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評價作家的創作得失, 總結 藝術 經驗 和規律,幫助讀者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
3.茅盾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學觀點和方法,分析評論了《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見解精闢深刻,有獨到之處。
4.作者在評論時:通篇以林沖、楊志、魯達三人的故事為例,顯得有些單調。
5.《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
6.茅盾,原名孫樹勛,字雁冰,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
7.四大名著指《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施耐庵)、《紅樓夢》(曹雪芹)、《西遊記》(吳承恩)。
8.文章評論的中心點是即《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9.《水滸》以單人傳記為主,中間穿插其他人物的出場,最後在梁山會聚,屬於“百川歸海式”。
10.本文通篇運用了比喻論證法,生動形象。
三、綜合訓練
1.閱讀下面文學,回答各題。
仍以林沖等三人為例,這三個人物出場的當兒,都是在別人事件的中間驟然出現的。魯達的出場在史進尋找王教頭的事件中,林沖的出場在魯達演習武藝的時候,而楊志的出場則在林沖覓取投名狀的當兒。這三個人物出現之時,除了簡短的容貌描寫而外,別無一言介紹他們的身世,自然更無一言敘述他們的品性了;所有他們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們的後來的行動中逐漸點明,直到他們的主要故事未了的時候,我們這才全部認清了他們的身世和性格。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最初我們只看到他穿的是長衣或短褂,然後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後又看清了他是方臉或圓臉,最後,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聲音笑貌:這時候,我們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滸》寫人物,用的就是這樣的由遠漸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勝,非常生動。
(1)這段文字採用的論證方法是()。
A.對照法 B.例證法 C.引證法 D.類比法
(2)“這三個人物出場的當兒……”這一句,使用的表達方式是()。
A.說明 B.議論 C.敘述 D.描寫
(3)“這就好比一人遠遠而來”一句中,“這”指代的是()。
A.這三個人物。
B.他們的身世和品行。
C.他們的身世和性格
D.這三個人物出場之時……身世和性格。
H. 《林家鋪子》作者是誰
《林家鋪子》作者是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縣烏鎮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進人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在《學生雜志》、《學燈》等刊物上發表文章。
1921年,參與發起和成立文學研究會,主編《小說月報》;介紹和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尤其是高度評價東歐、北歐被壓迫民族的文學,關注現代主義文學創作技巧。
內容簡介
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描繪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人民百姓在遭受三座大山壓迫下苦不堪言的生存狀態。小說以林氏雜貨鋪的興衰作為主線,以林大娘打呃病重和女兒林明秀的婚事告急作為副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時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林氏雜貨鋪的倒閉,既反映了民族資本家希望通過誠實和勤奮經營換取生存希望的夢想徹底幻滅,也暗示了飽受壓迫的社會底層百姓最終從覺醒走向抗爭的歷史發展必然趨勢。
I. <春蠶>是誰的作品
茅盾著。茅盾(1896-1981),文學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茅盾。在1932年前後,茅盾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他寫出了長篇巨著《子夜》和短篇小說集《春蠶》。《春蠶》是他的《農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是我國30年代反映農村生活的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通過蠶農老通寶一家蠶繭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實事,無可辯駁的說明了「豐收成災」所滲透的時代痛苦,對當時黑暗的中國進行了鞭笞
J. 沈雁冰簡介 沈雁冰的簡介
1、沈雁冰的簡介:沈德鴻(茅盾),生卒:1896 ~1981。描述:作家,政治活動家
2、籍貫:浙江桐鄉。茅盾(1896 ~1981 ),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
3、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 年畢業後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從此開始他的文學生涯。1920 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同年12 月底,與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武漢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官,《民國日報》主編。大革命失敗後,東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7 年後,到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主編《文藝陣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協會聯合會主席。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慶。後又到桂林、香港,擔任《大眾生活》編委。1946 年底,應邀赴蘇聯訪問。1949 年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文化部長,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4、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的實績。此外,還有大量文學評論、神話研究、散文、雜文、歷史故事等。文學論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雜談短篇小說》、《反映社會主義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還翻譯了幾十種外國文學著作。文化大革命後寫成的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茅盾生前為團結廣大作家,培養青年作者,促進文學理論建設,增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其作品歌頌人民、歌頌革命,鞭撻舊中國黑暗勢力,表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苦歷程,繪制了規模宏大的現實主義歷史畫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