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科幻小說集推薦
Ⅰ 科幻類小說有什麼好看的嗎有推薦的嗎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6
《雙宇》
懸疑加科幻這是雙宇給人的感覺。小說是個系列,由很多部構成。比如《尼雅之謎》、《魅影迷蹤》、《白夜流星》、《無風之城》、《靈魂脈沖》、《魔角之眼》等。整部小說的亮點是作者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科學體系,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科幻類別。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很多理論,並把它融入到整部作品裡去,很有新意。但這部小說比較慢熱,所以不讀到最後你根本看不出這些特色。
2
/6
《三體》
三體也是一個系列小說,包括《三體》、《黑暗深林》、《死神永生》。主要講述人與外星文明之間的故事。三體幾乎把宇宙寫到了盡頭,把當前科學的外延展示到很難超越。所以,這部小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因為它所有的論據都是科學系統的合理假設和幻想。其中,最好看的還是第一部,也就是《三體》,很有想像力。
3
/6
《銀河帝國》
銀河帝國是個短片集,之所以經典,是因為這部小說的寫作年代是上個世紀的50年代。在當時,它能提出那些假設完全是匪夷所思的。這部小說也影響了幾乎幾代科幻作家和科幻愛好者。即使是現在,絕大多數的科幻小說也沒有逃出基地的框架,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反正,中國絕大多數短篇科幻小說都還籠罩在它的影子里。
4
/6
《時間機器》
相比銀河帝國,這部小說就更早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穿越小說。是幾乎所有穿越小說的鼻祖級。也是第一個創造性提出四維空間這個概念的小說。雖然這個空間至今還沒有被證實,但絕大多數科學家和老百姓都認為它存在。可見在100多年前,作者的神來之筆,確實是被上帝開過光的。
5
/6
《阿努比斯之門》
這是一部堪稱光怪陸離的小說,你能想到的未解之謎它都有。什麼肉體對調、時空措置、長生不老,反正夠變態。這部小說將歷史事件與神話神話傳說完美融合,再加上作者的深入淺出,因此很有看頭。只是,小說的劇情不夠隱晦,缺少神秘感,看前面就能猜到結局,這是唯一的缺點。
6
/6
《太空漫遊》
之所以提及太空漫遊這本書,是因為它的科學內核非常硬,硬到只有科學家才能完全看懂的地步。它以事實為基礎,以故事為線索,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未來的真實情況,也就是太空之旅。這是人類的必經之路,相信沒人能反駁。但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電影,而是它深淵的內涵,發人深思欲罷不能。
Ⅱ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
我比較喜歡《三體》系列,《球狀閃電》和短篇《吞食者》
黃易的《凌渡宇系列》和《星際浪子》勉強也能看看,
還有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了
科幻里不得不提方想,他的《師士傳說》開辟了機甲時代,同樣《卡徒》讓人走進一個以卡為生的世界,《小兵傳奇》是玄幻里科幻的經典筆祖。
如果喜歡星際冒險的可以看下《星際盜墓》,《天元突破》也不錯,機動風暴也還可以,最近一本《星際屠夫》也不錯,這些都主要是太空為主題,
異能的你可以看下《八荒除魔錄》《無罪之城》《半妖之徒》《海盜》。
玄幻小說,科幻寫的好的真的不多,要麼流水賬,要麼就是游戲結構,故事情節很少有嚴謹的,文筆好的就是奢求了,畢竟這些快餐文學,不過我看了不下上千本,淘出來也就這幾本
Ⅲ 你讀過哪些腦洞其大的短篇科幻小說
關於科學家與科幻作家的腦洞之爭,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答案是「科學家的腦洞更大」,因為「科幻作家所能做的,是把科學家的想像,用一種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本期好書榜中有幾本與「科學」相關的書,一本是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觀》,一本是牛津心臟外科醫生奇遇記《打開一顆心》,還有一套科幻作家韓松的首部作品集。
如果將中國科幻分為兩極,一極是劉慈欣,另一極就是韓松,「一種是想像力意義上的應用文,另一種是作為社會預警的小說」。《時代周刊》形容韓松「白天忙於新聞工作,晚上寫著陰郁詭異的故事」,而讀者給他的標簽是「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在中國讀者中,韓松的科幻小說褒貶不一,分歧很大——愛的人愛得不得了,恨的人恨得了不得。他的作品通常帶有人文與反思的一面,站在不同維度、通過不同視角,冷靜地觀察宇宙、人間和自己,在科幻中描摹歷史、現實和未來。近日,他的經典作品首度結集出版,《韓松精選集》一網打盡其成名作、獲獎作品和未出版新作。其中包括再版的長篇小說《紅色海洋》及《火星照耀美國》,還有兩部中短篇小說集《苦難》和《冷戰與信使》,《苦難》收錄的是新作,大多還沒有正式發表過,《冷戰與信使》包含了韓松曾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再生磚》、成名作《宇宙墓碑》等中短篇小說;《我一次次活著是為了什麼》是一部首次出版的隨筆雜文集,處處體現出韓松對於現實的思考和關懷;還有一部詩選《假漂亮和蒼蠅拍手》亦是初次面世。今年是世界科幻誕生兩百周年,韓松從初中開始寫科幻到現在,三十六年一直沒有中斷,常有人問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回答:「每個人都有責任,把自己在這個片斷宇宙中的經歷,盡可能記錄下來,留給另一個宇宙中的我看。」
一直以來,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相對論的創始者愛因斯坦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只是一個符號。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根據1953年德文版著作編譯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觀》,會讓人們對愛因斯坦產生更加完整的認知。他不僅是天才和偉大的科學家,還是思想家和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不受羈絆的獨立人格,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見解獨到,在今天看來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比如他堅信科學的應用可以是集體組織的,但科學的創造卻只能是個人自由思想的成果,他從不搞什麼「創新團隊」,甚至沒有帶過博士生。他自己的教育思想是:「只教人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卻成不了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獲得切身的感受。學生必須對何為美以及何為道德上的善有敏銳的辨識力,否則只是靠那點兒專業知識,更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一個均衡發展的人。」這就是他「在提倡『人文學科』同等重要時心中所想的東西」,而「過分強調競爭體系,以及為了立竿見影的用途而過早地專門化,將會扼殺包括專業知識在內的一切文化賴以生存的那種精神」。
《打開一顆心》作者斯蒂芬·韋斯塔比醫生是英國著名的心臟外科醫生,曾經師從國際心臟外科先驅柯克林教授,經手過12000顆心臟。他所遭遇的心臟外科救助場景不是影視劇,卻時時上演著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戲,心臟外科大夫的腦洞比影視編劇要大得多,患者在苦難過山車上的跌宕程度也比好萊塢大片刺激得多:主動脈瓣嚴重畸形的馬術愛好者,後來因妊娠而凸顯危機;救治沒有脈搏、沒有血壓的機械心臟人、電子心臟人;在走廊里偶遇穿越沙漠、逃過大屠殺的阿拉伯無名啞母病孩,全力施救卻最後雙雙殞命;還有兩顆心臟並聯工作的手術方案……當醫務制度和救人沖突時,醫生該何去何從?手術風險巨大,患者和醫生該如何決定?技術通神的醫生也有做不成的手術?醫療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處?英國醫生韋斯塔比的經歷、態度和思考,也必定引發中國醫生和讀者的反思。
Ⅳ 十大神級科幻小說
十大神級科幻小說:
1、發條女孩
《發條女孩》是2012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科幻作家保羅·巴奇加盧皮。《發條女孩》一經面世,就迅速囊括了包括星雲獎、雨果獎在內的幾乎所有幻想文學大獎,並入選《時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說」,作者本人也成為美國最耀眼的科幻新星。
本書所描寫的故事發生在泰國。由於偏僻的地理環境,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得以保持其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優勢,僥幸逃過了滅國的劫難。王室和政府仍能維持統治,而且貌似強硬,以此抗衡對此地生物資源垂涎欲滴的跨國公司。
2、太空序曲
《太空序曲》是最為經典的科幻小說。國外出版後,得到科學家、科幻小說家、讀者、世界主流媒體(各平面與立體及網路媒體)的好評,推崇為很值得看的科幻小說。
小說主要繪聲繪色和准確無誤地科學幻想了人類宇宙飛船首次太空飛行的發射方式、時間、地點,飛船的外形、結構、建造,火箭推進器、燃料、升空,宇航員的選拔、訓練、心境,太空時代給人類帶來的各種可能空間,在太空探索中可能出現的災難……
3、基地
《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
本書講述了在統治銀河系達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期間,只有心理史學的一代宗師哈里·謝頓預見未來銀河將會經歷一段長達三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黑暗時期。
於是設立集合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來到銀河邊緣的一個荒涼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為未來世代人類的希望燈塔的科幻史詩故事,共由五個短篇故事組成。
4、三體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雜志上連載,第二部於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則於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5、華氏451度
《華氏451》是2005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當代科幻小說大師雷·布拉德伯里最經典代表作之一,李家同教授最愛的40本書之一,法國電影大師楚浮改編拍成影史經典之作。
《華氏451》發生在一個壓制思想自由的世界裡,這里所有的書被禁,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小說主人公已經當了十年消防隊員,但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從事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個奇特的女孩,開始對自己的工作產生疑慮,直至對這個世界發起挑戰。
6、瀕死的地球
《瀕死的地球》作者是傑克·萬斯,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11年12月正式出版。二十億年後,太陽已走到生命末期,光焰衰微,天空在粉紅與深藍之間變換;地球上文明走到盡頭,人煙稀少,魔法與神話重新浮現。
曾是萬物之靈的人類要麼在歷史長河中化為塵埃,要麼在末世情緒中墮落退化,生活在彼此隔離的中世紀村社裡,而他們中的少數魔法師則在工作室里培育生命,在花園里種植有動物血統的混血植物,在黑暗的宴會上召喚神祇……
7、傷心者
《傷心者》一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說,其中貫穿的兩條主線是母愛和超越時代的科學思想。由於主角對數學的熱愛,對微連續理論的執著,使他與社會各方面產生了強烈的沖突,包括愛情、友情、世俗等。敘事採用第三人稱,以一個看不見的「我」,講述主角的故事。
導師的不認同,相愛女友的逐漸遠去,社會各種惡俗弊端的沖擊,讓人預感到主角的悲劇結局,但偉大的母愛成為挽救一切的關鍵。當結尾講述無數傷心者的故事時,讓人為歷史上無數超前於時代卻不被時代認同,但做出了偉大貢獻的人肅然起敬。
8、入海之門
《入海之門》是2008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瓊·絲隆采烏斯基。小說不僅僅是一部富有想像力、情節生動的科幻小說,在故事的敘述中我們還看到了一個文化的哲學框架:一個充滿和平與平等共享的文化。
絲隆采烏斯基塑造了鮮活的澤洋之星眾生形象,從開始直到看完之後很久,讀者都會一直沉浸在澤洋之星文化的溫暖之中。該小說不愧為最近幾年中最為優秀的科幻作品。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軍事實力超強的石頭星球,征服了宇宙中幾乎所有的星球···
9、神經浪遊者
《神經漫遊者》一書是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菲利普·狄克獎」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著作,此紀錄至今無人能破。1984年完成的《神經漫遊者》,最大的成就就是預示了20世紀90年代的電腦網路世界。
威廉·吉布森不但在書里創造了「賽博空間」(cyberspace,也譯網路空間),同時也引發了「賽博朋克」文化——用一種迷戀高科技的目光來觀察世界,但是卻輕視用常規的方法來使用高科技。這股浪潮從此日漸洶涌,大肆沖擊主流文化。
10、雪崩
《雪崩》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它是天下第一刀客的傳奇。它是史上最酷滑板女郎的生活寫真。它是最牛電腦黑客的偉大冒險史。它是最兇悍殺手的宿命悲歌。
它既是俠客小說,也是驚險小說,還是高科技小說。最終,它是有著堅硬技術內核及超凡想像力的一流科幻小說。它展現的「超元域」(虛擬實境技術)對後來的計算機技術,尤其在游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Ⅳ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有哪些
科幻小說是比較多元化的,題材與風格流派的發展都受到了大家的喜歡,你知道有哪些好看的經典了科幻小說嗎?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介紹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1.《殺敵演算法》:作者叫作劉宇昆
[美]劉宇昆著,蕭傲然等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年3月
日本科幻界人士評論《三體》在美國取得的突破性成功時曾說:那是因為中國科幻不僅僅有劉慈欣,還有劉宇昆。劉宇昆是近年在美國科幻界崛起的華裔科幻作家之一,也是雨果獎、星雲獎雙獎桂冠作家。他不僅翻譯了《三體》,還將陳楸帆、夏笳、寶樹、糖匪等多位年輕科幻作家的作品譯介到美國。他的小說兼具東方哲學的深邃、堅硬的科幻內核以及純正的文學質感。《殺敵演算法》收錄了他多篇代表性佳作,極富借鑒價值。(推薦書單,提升閱讀技能,歡迎常到薦 書堂來看看~)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2.《死亡迷局》:典型的迪克式作品
[美]菲利普·迪克著,朱寧雁譯,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4月
菲利普·迪克生前生活拮據,去世後卻成為好萊塢的寵兒,是小說被改編成科幻電影最多的科幻作家。真實與虛幻是迪克小說的核心主題,《死亡迷局》是一部典型的迪克式作品:14位移民者被送到了一顆滿是奇異生物的星球,上面還有早在移民時代到來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神秘大樓——它誘惑著所有人進入,卻在各人眼中呈現出不同的模樣。隨著殖民者一個接一個神秘死亡,倖存者發現,他們自己可能並非是清醒的,而是處於夢境之中。讀完這部作品,你會明白,為什麼那麼多評論家認為迪克是《黑客帝國》電影中的幻想世界的先驅。
迪克的作品過去灕江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和譯林出版社都有引進。本次科幻世界雜志社與四川科技出版社聯合引進的是迪克相對早期的代表作。包括《死亡迷局》在內的這五部作品出版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科幻叢書“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也出到了第138號。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3.《爵》:《神經浪遊者》續集
[美]威廉·吉布森著,姚向輝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4月
本書是美國賽伯朋克大師威廉·吉布森的名著《神經浪遊者》的續集,描寫的依舊是一個高技術、低生活的世界,充滿預見以及對技術社會的深刻剖析。賽伯朋克類科幻在我國的發展並不充分,對這類作品的引進也很有限。本書的合作出版者上海讀客近兩年持續緊抓科幻,重名家名著,出書量可觀,渠道銷量亦可圈可點,但少有開創性的選題。《零伯爵》是他們開發的新選題之一。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4.2014中國最佳科幻作品》:中短篇科幻這一年
姚海軍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8月
2015年出版了將近50本原創科幻選集,年度性的選集也有四種。本選集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科幻計劃的一部分,其目標是盡可能客觀展現一年來中短篇科幻創作的現狀,爭取成為權威年選版本。
好看的經典科幻小說5.《最後三顆核彈》:兒童科幻的趣與暖
左煒著,大連出版社2015年1月
80後新銳兒童文學作家左煒的這部兒童科幻,獲得了大連出版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大白鯨”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獎。兒童科幻在我國有較好的傳統,出現過《小靈通漫遊未來》等經典性作品。本書兼具創造性想像與兒童世界的趣味與溫暖。大連出版社以“大白鯨”優秀幻想兒童文學閱讀與創作活動為依託,正逐步發展成為兒童科幻出版的新重鎮。
猜你喜歡:
1. 2018好看的經典書籍排行榜
2. 5本必看外國科幻小說
3. 科幻繪畫作品大全
4. 好看經典的書籍推薦
5. 四本好看的經典書籍推薦
6. 好看的勵志經典書籍閱讀推薦
Ⅵ 推薦幾部經典的科幻小說
鏈接:
《安德的影子》是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所著的科幻作品。
Ⅶ 世界經典科幻小說推薦10本 10部世界經典科幻小說介紹
1、《海底兩萬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是科幻小說的先驅,他的這部小說問世60年後,「科幻小說」這個詞才正式出現在公眾文化中。《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最具預見性的作品,其中的潛艇戰、水肺潛水甚至泰瑟槍之後都成為現實。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名字「鸚鵡螺號」就源自《海底兩萬里》。
2、《震盪波騎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發表《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還要早九年,甚至賽博朋克cyberpunk這個詞也是在這部小說發表五年後才出現。雖然,《震盪波騎士》中沒有描寫一個虛擬現實的華麗網路空間,但小說中的電腦黑客在全球計算機網路上釋放了一個可以自我復制的程序,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把這個程序叫做「蠕蟲」。1982年,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分布式計算領域所作的工作和約翰·布魯勒爾小說中的描述驚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個現實中的蠕蟲病毒在互聯網上出現並迅速擴散,感染了數千台電腦。
3、《天堂的噴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太空升降機」—從位於10000公里高處的地球軌道上,將一條纜索放到地面上。通過這條纜索,人們乘坐特殊的纜車或升降機進入宇宙空間。如果這樣的「太空升降機」有一天成為現實的話,其預見性可以和《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潛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沒有發明出太空升降機的實物,不過他進行了嚴謹的演算,證明太空升降機是可行的。他甚至預測出碳纖維將是製造升降機纜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後,這一預測成為現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將太空升降機研究付諸行動時,碳納米管成為核心材料。
4、《賽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嚴酷的星球,那裡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關系惡劣。《賽亭星》的矛盾主線是推動克隆人超越基因復製品限制的嘗試。故事中科學家通過創造類似的童年經歷,試圖塑造他們社會中最有價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過這部作品,巧妙地探討了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孰重孰輕的爭論。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對火星的殖民化開始於2026年,200年後結束,那時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類邁出了走進星際空間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著重描寫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細節,並且密切關注火星的地理環境,彷彿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會登上這個紅色星球一樣。
6、《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節是一個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間獲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進的繪本啟蒙書,這本書在各種情況下一直指導小女孩的成長。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這本啟蒙書和小女孩生活的整個世界時,借鑒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關於分子納米技術的一些觀念,那就是微型機械過特定時間就會創造新奇跡。
7、《彩虹盡頭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主要內容中遠超現實的科技讓讀者感覺作者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設定在2025年似乎過度樂觀。「隱形眼鏡」佩戴者的周圍覆蓋著網路上的數字信息—「網衣」。個人社交網路資料可能出現在他們的頭邊,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車或飛機上噴塗怪物或龍的圖案。不過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速度遠比我當時想像的迅猛。
8、《熾熱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設定為:遙遠的未來,背景:跨星系的文明—這部作品似乎無可爭議地屬於太空歌劇的范疇,不過格雷格·伊根之前還寫過一本廣義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啟蒙小說。故事情節大多發生在工業革命前詭異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盡快發現某些先進的物理學原理,否則他們就會有大災難。
9、《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爾斯H.G.Wells的這本小說有點自我剽竊的意味—那台機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從《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過來的。H·G·威爾斯的這篇短篇小說出版於1888年,比《時間機器》出版時間早七年。盡管如此,《時間機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為這部小說傳播了這樣的理念:時光旅行可以靠科學技術手段實現,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樣依賴於魔法。近幾十年中物理學家們爭先恐後進行理論上時光機器的研究,就證明《時間機器》關於四維宇宙中時光旅行的描寫極具預見性。
10、《我,機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創造了「機械人工程學robotics」這個詞。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收錄了艾薩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雖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沒有過多描述機器人的「正電子大腦」如何運作,但提出了一種思路:機器的思想運轉正常,但指令沖突使其行為怪異。之後的計算機程序員對這種思路再熟悉不過,因為指令沖突時程序就會出現bug。
Ⅷ 科幻類小說有什麼好看的嗎有推薦的嗎
1.《貓城記》,老舍: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說,可以說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先驅。這本書講述了一架飛機在飛過火星時和火星撞在了一起,結果機毀人亡,只有「我」倖存了下來,卻被一群貓人帶走,在貓城中,我開始了艱難的生活。老舍先生通過對貓城的描寫和記載,表現了由於內亂而引起的種種混亂,這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2.《三體》,劉慈欣:幾乎可以說,這本書科幻小說,是國內讀者最多,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3《機器人大師》,斯坦尼斯拉夫·萊姆:這是波蘭科幻大師斯坦尼斯拉夫·萊姆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講述了一對既是朋友,又是競爭者的機器大師,他們不斷創造出奇妙的機器,讓兩人時常陷入困境,也時常獲得榮譽,書中的兩人滑稽而又有趣,但卻探討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Ⅸ 最短的科幻小說有哪些
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寫過一篇就目前來說,堪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譯成現代漢語恰好是25個字,僅僅只有一句話: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盡管只有一句話,但它同樣具備了小說的特點。就小說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個人)、有情節(一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境(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間里)。科幻,重在科學幻想,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擅長誇張、製造懸念,給讀者設置自由而廣闊的聯想、想像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追究、探求的問題太多了。
Ⅹ 推薦一組經典的科幻小說
梳理一下近日閱讀的幾本科幻小說
《火星編年史》
【美】雷·布拉德伯里
零碎的散文詩,不太像小說。不是硬科幻,因為去坐火箭去趟火星的容易程度就如同坐飛機去了一趟不近不遠的旅行一樣。火星人究竟在不在?有沒有存在過?地球人類究竟是不是見過火星人,或者是不是被火星人打死了。其實似乎不重要,作者只是表達的是地球人蹂躪完了地球(最後讓核戰在地球打響了),繼續蹂躪完了火星。
地球人似乎不愛自己的家園,也不愛新家園。
裡面的故事與故事之間似乎都沒有什麼關聯。有一些故事純粹是幻想的恐怖片的感覺。嘻嘻哈哈的派對背後都是冷血,都是殺戮。這讓我覺得地球人類與火星人類之間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做過溝通和交流,更多的就是毀滅。
裡面有很多幻想,即在同一個地點,不同時空的火星人與地球人的相會和交流——那一次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還有一類幻想,人類可以憑借意念將某種火星人(?)幻想成自己希望見到的親人。或者是憑借技術復制出機器人。反正就是再造自己逝去的親人。這也是本書種最常見的一種手法,讓人難以區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抑或一切都只是一場幻夢——正如蘇軾當年所說「人生如夢」。
作者大概是一個很悲觀主義的人,對人類的前景很是失望。即便人類可以擺脫地球上的孤獨,去往了新的星際殖民地,可面對人類的依舊是孤獨的宿命。
《沙丘》
【美】弗蘭克·赫伯特
此書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據稱是科幻小說史的經典之作。一口氣看完了600多頁,看完後,我覺得這的確是鴻篇巨著。作者幻想了一顆環境惡劣的沙漠星球,幻想了一個宮廷斗的戲碼,皇帝聯合一個家族來消滅另外一個家族,最後讓家族中逃亡的少年成長成為宗教首領,然後又回來復仇的故事。老實說,故事的大致梗概就是這樣。
這個故事裡面其實帶有玄幻的色彩,包括聖母一族的人通過喝某種葯水延續或共享記憶之類。再包括保羅這個人因為某種基因組合的選擇從而讓他擁有了某種強大的預言能力。這些其實都充滿了玄幻色彩。
當然還有本書中關於宗教的誕生,其實描寫得很到位。在貧窮落後,資源緊張,並有著強大的壓迫的地區,人們總是願意去聽信任何一種散播的預言,從而去印證有救世主的存在。這和佛陀的誕生其實沒什麼兩樣。
沙蟲是書中一種龐然大怪,總是會吃掉人,吃掉飛機,而且會往沙子里鑽。同時卻也是人類馴服的對象。這就如同哪吒能打敗黑龍一樣。這也如同那些馴獸師,能馴服並騎上獅子老虎的哪一類人。
這本書獨特的地方就是將每一章開頭都附上一些句子,來提示讀者去讀文章,並去猜測人物之間的關系。而這些句子均表示是摘自皇帝的公主事後所寫成的一些書中,作為描述正在發生的人和事的一個參照。這種寫法很有意思,至少在某種意義上營造了一種故事架構的同時,也創建了整個幻想世界中的世界觀。
《少數派報告》
【美】菲利普·迪克
這是一個精選的短篇小說集子。其中有好幾個很棒的故事。
《第二代》這是一個機器人與人類作戰的故事,故事最後讓人覺得人類對自己所製造出來的以殺人為目的的機器人一無所知,甚至完全不知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等的存在。
《冒名頂替》
這個故事也十分精彩。因為到了故事最後才能清楚結局,一個機器人不知道自己是機器人時,可以和人有一樣的情感和思維。這是很有趣的。
《規劃小組》
這個短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種畫面感,就是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突然被重新規劃之時的恐懼感,以及事後的各種恐懼。
《少數派報告》
這個是我看過電影的。電影中的三名先知中被預設了一個能力最強者。原著中並未有這種設定。而且少數派報告其實是不存在的,最終作者想說的是,每一個對未來的預測都是基於不同事實基礎之上的,是在不同時空的預測,因此,結局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解讀。但是最重要的報告還是最後那一個。
《戰爭游戲》
這是地球人類面對星際玩具輸入之時所做的各種測試,包括排除各種入侵的想法,戰爭的可能,最後挑選了一款所謂的類似「大富翁」的游戲,但目的與「大富翁」游戲截然相反的理念,是主動讓孩子們選擇拋棄掉手中的資源才能獲勝。——這個結局究竟是好呢?還是壞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啊,當個布洛貝爾人!》
這個比較神奇,外星生物的卧底與地球人類的卧底結合之後的故事。
《死者的話》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其實是一個權力斗爭的故事,與科幻無關。
《全面回憶》
故事是連環套。是一個人的記憶的全面掀開,而且是原本想去移植所謂去火星的記憶時,卻找到了真實去火星的經歷。而由此,後來還找到更為令人震驚的故事,主人公與外星人的相會,包括為地球當「執劍人」的回憶。
《電子螞蟻》
這個故事是講述一個機器人,即電子螞蟻發現自己是電子螞蟻之後的故事。最後它選擇了自殺。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了他很想找到自我,並不想要機器的自我,他想要人之為人的理由。
《高堡奇人》
【美】菲利普·迪克
這是一個長篇小說,老實說,不算科幻故事,而是架空歷史的幻想小說。即幻想了一個社會——德國和日本在當年二戰中獲勝了,美國被德日分治了,亞洲被日本佔領了,歐非被德國佔領了。而在這樣的一種假設之下,來展現地球社會是一種多麼緊綳,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狀態。
書中是好幾個人物的故事,分別展開,而且人與人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如《雲圖》的敘事模式。每個人物都按照自己的生活在過日子,遇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
但是《蝗蟲成災》則是書中虛構的一本暢銷書,則是展現現實情況的,即德日戰敗後的設想。因此,這個小說中的真真假假混在一起。而這本書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線索,串聯了所有的人物。高堡原本說的就是此暢銷書作者的住處。那麼高堡奇人或許就是指的是作者本人。當然,也有說法說,高堡奇人說的是希特勒的——這據說後來改編的美劇中的設定。我沒有看過美劇,故事估計是被改編很多。畢竟希特勒在本書中並沒有多少故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