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中短篇小說英譯本
⑴ 野草根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野草根》是200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坤。這本書主要講了女主人公夏小禾及其母親、大姨在當時的父權社會所經歷的事情,以小見大,表達了作者對父權社會的痛恨及對女性的同情。
⑵ 徐坤的主要作品
小說集
《先鋒》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熱狗》華僑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新生代小說系列)
《女媧》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紅罌粟」叢書)
《遊行》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她們」叢書)《遭遇愛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跨世紀文叢」)
《行者嫵媚》 中國文學出版社 1998年2月出版 (「獨特文叢」)
《含情脈脈》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9年10月出版 (「金蘋果叢書」)
《小青是一條魚》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中日女作家新作大系」)
《白話》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中國小說50強」)
《廚房》華文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獲魯迅獎作家自選集」)
《一個老外在中國》 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10月出版 (「中國作家檔案書系」)
《北京以北》昆侖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回報者文叢」)
《橡樹旅館》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2004年1月出版 (「短篇王叢書」)
長篇小說
《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愛你兩周半》作家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野草根》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八月狂想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散文隨筆集
《親愛的自己,親愛的你》 明天出版社 2000年1月出版《坐看雲起時》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網上有人》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我的人生筆記》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小說自選集
《徐坤作品精華·性情男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徐坤作品精華·狗日的足球》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中國作家經典文庫·徐坤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現代文學典藏系列·徐坤小說選集》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6月出版
⑶ 遭遇愛情(徐坤)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遭遇愛情(徐坤)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遊行
關鍵詞:遊行游盪游思
廣場
神說:那麼多人鬧鬧嚷嚷都到廣場上來干什麼?
人日:遊行就是滿足廣場對旗桿的渴望。
林格覺得無論怎樣她都走不出這個廣場了。廣場很大,大到可以和天接壤。地平線就在
前方,在她視覺的盲點上,伸手可觸而又遙遙無望。她雖然是在一步一步向前挪動著,可分
明又像是逆行在自動上升的扶梯上,無論如何也到達不了她想要落下的地方。她就這樣懸浮
著,飄盪著,徒勞無益地做著向前邁步的掙扎。
黑戊和許多觀光旅遊的平頭百姓一起,擠在戒備森嚴的廣場東側的鐵柵欄外,遙遙注視
著他的情人正在穿越三月的廣場,一步一搖蹣跚地向他走來。平日里喧鬧嘈雜的偌大的廣場,
如今卻變得無比的寂寥空曠。兵丁們站得筆直把守住四角周圍每一寸地方,防暴車潛伏在隱
蔽的角落裡,隨時都准備箭一般地沖將出去。一面正紅色的旗幟很祥和地被早春微熏的風輕
輕吹拂著。大地氮包的暖氣徐徐地升騰,托起林格的……
⑷ 徐坤的人物經歷
徐坤,生於遼寧沈陽,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在遼寧省實驗中學讀書,1982年9月至1989年7月在遼寧大學中文系讀本科、研究生,獲碩士學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 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獲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6年,中國社科院亞太所,1996年至2003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2003年至今,北京作家協會。現為北京作家協會黨組成員,駐會一級作家,北京市青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3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小說散文論著等300多萬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白話》、《先鋒》、《熱狗》、《沈陽啊沈陽》、《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短篇小說《遭遇愛情》、《鳥糞》、《狗日的足球》、《廚房》、《一個老外在中國》,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愛你兩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話劇劇本《青狐》(根據王蒙長篇小說改編)、話劇《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2006年上演)。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法、俄、日語。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首屆馮牧文學獎,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首屆女性文學成就獎,三次獲得《小說月報》大眾評選「百花獎」 多次獲得《中國作家》、《人民文學》、《小說選刊》等評選的優秀小說獎。
⑸ 請問徐坤的成名作,處女作,代表作各是什麼謝謝!!!
徐坤簡介:
女,1965年3月出生於沈陽,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
1993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小說散文集十餘部,代表作有《白話》、《先鋒》、《熱狗》、《遭遇愛情》、《狗日的足球》、《廚房》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語。先後獲得《中國作家》《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評選的優秀小說獎,1998年獲首屆「女性文學成就獎」,2000年獲首屆「馮牧文學獎」,2001年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文學視界」撰寫、編輯整理】
作品目錄:小說集
《先鋒》 北嶽文藝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
《熱狗》 華僑出版社 1996年1月出版(「新生代小說系列」)
《女媧》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紅罌粟」叢書)
《遊行》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她們」叢書)
《遭遇愛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跨世紀文叢」)
《行者嫵媚》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獨特文叢」)
《含情脈脈》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金蘋果叢書」)
《小青是一條魚》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中日女作家新作大系」)散文隨筆集
《親愛的自己,親愛的你》明天出版社2000年1月
《坐看雲起時》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網上有人》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8月自選集:
《徐坤作品精華·性情男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徐坤作品精華·狗日的足球》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
代表作推薦: 長篇小說:《春天的二十二個夜晚》(2001年,第一部長篇,風格開始趨向寫實。)
⑹ 女性寫作的代表作家——徐坤
女性寫作的代表作家——徐坤
徐坤,女,1965年3月生於遼寧沈陽。徐坤1993年開始小說創作,成名作為中篇小說《白話》。此作以幽默的敘事,辛辣的語言,描寫了年輕知識分子下鄉鍛煉的事與願違,獨到的意趣與構致引起文壇的廣泛關注。此後,徐坤連續發表了中篇小說《先鋒》、《囈語》、《遭遇愛情》和《鳥類》,長篇小說《女媧》等,在文化反諷、女性命運和都市情愛等幾個方面多重探索,不同的題材卓具不同的題旨與品味,表現出女性知識分子獨有的智慧與鋒芒。進入90年代後,徐坤逐步轉向以女性姿態描寫當下女性的精神狀態,《遊行》、《 *** 足球》、《小青是一條魚》、《招安、招安、招甚鳥安》等中、短篇小說,被認為是極具「女性人文主義」色彩的代表性小說詩歌文學作品。
⑺ 生命里,總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岀於哪部作品
出自莫言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
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
作者:莫言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地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也不要在喜歡不喜歡上,分出好人和壞人來。帶著情緒傾向的眼光,難免會陷入褊狹。咬人的,你不能說它是壞狗。狗總是要咬人的,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說,在盯著別人的同時,還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當然了,極致的喜歡,更像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在光陰里的隔世重逢。願為對方毫無道理地盛開,會為對方無可救葯地投入,這都是極致的喜歡。這時候,若只說是脾氣、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過是淺喜;最深的喜歡,就是愛,就是生命內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靈魂深處的執著相守與深情對望。
這是一場詭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進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無比錯誤,也無限正確。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
如果對方不喜歡,都懶得為你裝一次天使。誰也不需要逢場作戲。盡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
所以,這個世界最冒傻氣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歡的人那裡去問為什麼。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了,沒有為什麼。就像一陣風刮過,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轉身沉靜走開。然後,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里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你為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為所有人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撲騰著。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註定要來給你上課的。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為常的。喜歡與不喜歡之間,不是死磕,便是死擰。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足夠。
(7)徐坤中短篇小說英譯本擴展閱讀
賞析
這世界上,是有太多的人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的。就像莫言在文中所寫的:「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渴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現實就是這樣子,你喜歡別人,別人未必就喜歡你。只是,當一個人真心地愛極了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放到塵埃里,就像張愛玲所說的: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原來,愛一個人的時候,在他面前,你不由自主地就變得很低很低了。
可是,即使你再低,如果對方不在意你,也只是枉然。因為「刻意去討別人喜歡,折損的只是自我的尊嚴。」所以,莫言在文中還寫到「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地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而且「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
如果對方不喜歡你,都懶得為你裝一次天使。誰都不需要逢場作戲。盡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所以,無須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作繭自縛,撕心裂肺,最好是「一轉身沉靜走開」,「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忘掉」。
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無論是別人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這都是自然存在的事情,你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你是正常的,你喜歡的人從來就不喜歡你也是正常的,面對現實,走出悲傷的泥淖,正常生活,才不枉在世上走此一遭。也才不至於對不住周圍那些愛你的人。
實際上,無論你是白天鵝還是丑小鴨,世界總會有一朵或幾多祥雲在你的頭頂為你繚繞。與其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苦苦掙扎,真「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快樂散步。」
作者資料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 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童年經歷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謨業)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平安庄。
莫言小學時便經常偷看「閑書」,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在文革期間無書可看時,他甚至看《新華字典》,尤其喜歡字典里的生字。後來,莫言靠著《中國通史簡編》這套書度過了文革歲月,接著又背著這套書走出家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里,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他也看過不少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說《春夜雨霏霏》發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成為莫言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建文學系 ,他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莫言順利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成名之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同年,馮牧在北京華僑大廈主持莫言創作研討會,汪曾祺、史鐵生、李陀、雷達、曾鎮南都高度評價了《透明的紅蘿卜》。
1986年,莫言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發表在《人民文學》雜志一、二期合刊上,由於當時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學》雜志主編劉心武遭到停職調查,這期刊物也被收回銷毀。
1988年2月,由《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
1988年4月,莫言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後來這部社會批判作品受到當時的政治風波影響,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在看到這部小說後,感到非常震撼,決定開始翻譯莫言小說,葛浩文也成為了日後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
1988年秋,莫言參加了中國作協委託北京師范大學辦的研究生班,在魯迅文學院期間,莫言創作了長篇諷刺小說《酒國》,被葛浩文譽為創作手法最有想像力、最為豐富復雜的中國小說。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聞名世界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譯。美國重量級文學評論雜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價說:「有如福克納,莫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想像力鮮活豐富、圓滿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譯的《紅高粱》英譯本在歐美出版,引起熱烈回響,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為「1993年全球最佳小說」。《紐約時報》評論說:「通過《紅高粱》這部小說,莫言把高密東北鄉安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2000年,莫言憑借《酒國》獲得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同年,《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紅高粱》成為唯一入選《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當時獲獎的呼聲很高,最後以一票之差落選,無緣獎項。《檀香刑》的落選也再次引發了文學界關於茅盾文學獎的爭議。同年,莫言獲得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評委會贊揚他的作品「語言激情澎湃,具有無限豐富的想像空間」。
2006年,莫言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成為繼巴金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
2008年,莫言憑借《生死疲勞》獲得紅樓夢獎以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2011年,莫言獲得韓國萬海文學獎,成為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並且憑借《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諾貝爾獎官網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
2014年12月,莫言獲頒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6年11月30日,莫言一幅書法作品亮相拍場,僅以起拍價5000元人民幣落槌;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莫言相關作品在拍場上最高成交價可達97.75萬元。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在北京博物館展覽,近百幅書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書寫實踐。
⑻ 求徐坤的小說《廚房》
《廚房》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廚房》是由徐坤所作。瓷器在廚房裡優雅閃亮,它們以各種彎曲的弧度和潔白的形狀,在傍晚的昏暗中閃出細膩的密紋瓷光。牆磚和地板平展無沿,一些美妙的聯想映上去之後,頃刻之間又會反射回眸子的幽深之處,濕漉漉的。細長瓶頸的紅葡萄酒和黑加侖純釀,總是不失時機地把人的嘴唇染得通紅黢紫,連呼吸也不連貫了。灶上的圓人苗在燈光下撲撲閃閃,透明瓦藍,燉肉的香氣時時撲溢到下面的鐵圇上,「哧啦」一聲,香氣醇厚飄散,升騰出。一屋子的白煙兒。離筍和水芹菜烹炒過後它們會盪漾出滿眼的淺綠,紫米粥和苞谷羹又會時時飄溢出一室的黑紫和金黃……
⑼ 《聞書香識女人》讀後感了300字左右。
《聞書香 識女人》是當代著名作家徐坤為第四屆全國「書香三八」讀書活動,奉上的一部新作。徐坤以智慧幽默、犀利深刻、侃侃而談的妙趣橫生,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平易親切,講述了自己如何從讀書到寫書、再到品書論理與識人的讀書心得與創作心得,表現出了中國當代知識女性,讀書點亮智慧人生、讀書改變生存命運的意識覺醒過程。因徐坤在這本書里傾注了太多的愛心真誠與姐妹情誼,閱讀起來更是字字入心,句句扣理,頗具啟發性。可以說,這是一部女性思想成長與精神解放的必讀教材,更是一部能夠引起女性共鳴的心靈讀本。
她開篇就現身說法,以散文來回憶讀書是自己童年的最大樂趣,用「偷著讀書」「飢餓讀書」,來描述讀書給自己內心帶來「隱秘的快樂」。並且,在和祖母、母親與自己的比較中娓娓道來,讀書如何成就自己人格的愛與善、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如何照亮自己的生活與寫作,漸漸地,讀書與寫書成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她看來,讀書是追求精神快樂的一種方式,是完善自我的必修課。這些親歷的讀書經驗,有一種帶著體溫的鮮活感,體驗感。從中可以悟出如何讀書才能讀有所獲,讀有所用,以書相伴成長。
第二、三、四章,是徐坤不同時期引起文化「風暴」的短論力作。那種嬉笑怒罵的侃侃而論,酣暢淋漓的一語破的,對女性意識的凸顯、男權文化的剖析、男性形象的重審,對女性現實困境的洞見,以及反思女性主義的論斷,表現出永不妥協的文化批判與性別關懷。甚至,她以「雙調夜行船」的儀式,「通過」靈魂黑夜,考察發現男女不平等關系的全部秘密:男權統治與男權中心文化世代相因的襲染與異化,把傾斜的情感關系內化成了亘古不變的天經地義。如當年《因為沉默的太久》發表之後,那位自詡為學術權威的丁先生再無還手之力,終止了一場性別之爭。她對女性歷史地位與現實處境成因的精闢思辨,會如精神之光注入靈魂而使之豁然開朗。
女性究竟應該讀什麼書?徐坤在第五章里提出「讀大師、吟經典」的讀書理念。大師是成就經典的大師,經典是大師筆下的經典。不僅要閱讀大師是怎樣成為大師的個人傳記,還要閱讀經過經典化過程的大師作品。因為「讀大師、吟經典」能夠與大師的「真我」相遇,更可能遇到更好或未來的自己。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一書里談道:「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從這個方面講,徐坤閱讀的英國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屋子》,法國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當年啟迪她的女性著作,莫言、庫切、門羅等等獲得諾貝爾獎的小說,可以堪稱經典,女性都可以拿來「重讀」。另一個方面是,女性讀書要有選擇的讀好書,要超越性別國界樊籬,汲取多元文化中的「人類精神」營養,才能塑造理想自我,主宰自己的命運。
徐坤的五部中短篇小說束為最後一章,即《廚房》《狗日的足球》《遭遇愛情》《橡樹旅館》《午夜廣場最後的探戈》,展現出女性遭遇的愛情、婚姻與婚外情問題。尤其是「廚房」「廣場」「廟堂」的意象,對知識女性命運是一種預言性隱喻。在我看來,既然女性經歷了從「廚房」「拎垃圾」、在「廣場」「摔跟頭」的疼痛涅槃,「新生」也就不遠了。「廟堂」雖高,在全球化時代從邊緣走向中心的智慧女性群體,正在成為一道舉世矚目的當代風景。閱讀著徐坤這些剛柔相濟、觀照深遠的文字,人類平等和諧的希望,頓時在心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