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198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198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2-13 06:57:05

1. 史鐵生在1983年發表了《----------》,一舉成名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 論文報告
解析:

《奶奶的星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982的作品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多篇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的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史鐵生的原名就叫做史鐵生,他沒有又名也沒有字,他是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

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職稱。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

和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點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享年59歲。

(2)198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史鐵生的作品簡介:

1、《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

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2、《愛情問題》:

《愛情問題》為史鐵生精選珍藏文集之散文集,收錄了史鐵生先生經典散文,包括《我與地壇》等被廣大讀者熟悉的作品。

他的散文裡面處處體現著其他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哲思色彩,不管是廣為流傳的《我與地壇》還是《好運設計》,語句中都充滿了哲學式的思考。

史鐵生的散文里還處處表達著對生活對人生的溫暖與熱情。史鐵生挖掘細小事物的光芒,對生活本身的熱愛和尊重,都無比令人欽佩。

3、《命若琴弦》:

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史鐵生曾發表文學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我與地壇》等。在這部書里,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3. 史鐵生的生平以及主要作品,我之舞的意思

1、史鐵生的生平

1951年1月4日生於北京。從小跟奶奶生活。1964年,畢業於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969年,上山下鄉運動展開,自願到陝北延安農村插隊。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產隊關照讓其擔任飼養員,放牛喂牛。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廠做工。

1981年,因患腎病回家療養。後從事寫作。1998年,被確診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維持生命,其經費主要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北京市政府負擔。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根據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12月31日凌晨6時許,其肝臟移植給天津的一位病人。

2、主要作品

1)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綠色的夢》、《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夏天的玫瑰》、《奶奶的星星》、《來到人間》、《命若琴弦》、《毒葯》、《我之舞》、《小說三篇》、《別人》、《死國幻記》、《兩個故事》等。

2)中篇小說:《山頂上的傳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

3)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

4)散文:《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文革記愧》、《好運設計》、《我與地壇》、《我二十一歲那年》、《黃土地情歌》、《相逢何必曾相識》、《散文三篇》、《隨筆十三》、《病隙碎筆》、《記憶與印象》、《扶輪問路》、《妄想電影》。

3、《我之舞》

《我之舞》是「當代中國名家名作系列」中的一本,其選定為作家的成長背景,如作家和故鄉,作家和親人,以及作家的童年經驗、受教育經歷等等。

選擇的這些作品中都有作家各自獨特的成長經歷和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射,由此讀者可以看到這個作家是怎樣成長的,或者說是怎樣一步步成為現在的樣子的,即英雄出處。這樣一套書既能體現這一批當代作家的精神源頭,又能展現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加以與文字風格相配的插圖,必將給讀者呈現一份完整而精彩的當代作家檔案。

(3)198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史鐵生獲獎記錄

1、作品獲獎

2005年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病隙碎筆》獲獎;

2002年「老舍散文獎」《病隙碎筆》獲獎;

2002年「傳媒文學傑出成就獎」《病隙碎筆》獲獎;

1998年「第一屆 魯迅文學獎」《老屋小記》獲獎;

1998年「北京市文學藝術獎」《老屋小記》獲獎);

1997年「上海市長篇小說獎」《務虛筆記》獲獎);

1988年「作家評論獎」《答自己問》獲獎);

1986年「上海文學獎」《毒葯》獲獎);

1985年「三月風金杯獎」《來到人間》獲獎);

1984年「年度作家文學獎」《奶奶的星星》獲獎);

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奶奶的星星》獲獎);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獎);

1983年「青年文學獎《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獎)。

2、個人獲獎

2009年「第一屆綻放文學藝術成就獎」獲獎;

1993年「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獲獎。

4. 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十五篇是

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 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

《我們的軍長》 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

《足跡》 王願堅 《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

《頂凌下種》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 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匯報》1978年8月11期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墓場與鮮花》 蕭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姻緣》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7期

《「不稱心」的姐夫》 關庚寅 《鴨綠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廣東文藝》1978年第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1977~1980)

一等獎

人到中年 湛容 《收獲》1980年第1期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雲山傳奇 魯彥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張一弓《收獲》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獎

土壤 汪浙成、溫小任《收獲》1980年第6期

迫趕隊伍的女兵們鄧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馮驥才 《收獲》1979年第6期

大牆下的紅玉蘭 從維熙 《收獲》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劉紹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霧 張抗抗 《收獲》1980年第3期

開拓者 蔣子龍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孫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 路遙 《當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喬廠長上任記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7期

小鎮上的將軍 陳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輯錯了的故事 茹志鵑(女) 《人民文學》第2期

彩雲歸 李棟、王雲高 《人民文學》第5期

我們家的炊事員 母國政 《北京文藝》第6期

岡扎與哈利 樊天勝 《人民文學》第4期

記憶 張弦 《人民文學》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學》第9期

誰生活得更美好 張潔(女) 《工人日報》7月15日

戰士通過雷區 張天民 《人民文學》第7期

信任 陳忠實 《陝西日報》6月3日

藍藍的木蘭溪 葉蔚林 《人民文學》第6期

話說陶然亭 鄧友梅 《北京文藝》第2期

內奸 方之 《北京文藝》第3期

李順大造屋 高曉聲 《雨花》第7期

因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學》第10期

我愛每一片綠葉 劉心武 《人民文學》第6期

我應該怎麼辦? 陳國凱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學》第4期

羅浮山血淚祭 申傑英 《十月》第2期

辦婚事的年輕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學》第7期

空谷蘭 (白族)張長 《解放軍文藝》第12期

雕花煙斗 馮驥才 《當代》第2期

獨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學》第2期

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哈薩克族)艾克拜爾 米吉提 《新疆文藝》第3期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西線軼事 徐懷中 《人民文學》第1期

鄉場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8期

月食 李國文 《人民文學》第3期

三千萬 柯雲路 《人民文學》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錦雲、王毅 《北京文學》第7期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 蔣子龍 《新港》第5期

陳奐生上城 高曉聲 《人民文學》第2期

靈與肉 張賢亮 《朔方》第9期

夏 張抗抗(女) 《人民文學》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韓少功 《人民文學》第10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弦 《上海文學》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瑪拉沁夫 《人民日報》7月12日

钁柄韓寶山 張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葉文玲(女) 《當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4期

南湖月 劉富道 《人民文學》第7期

天山深處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軍文藝》第9期

你是共產黨員嗎? 張林 《當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學》第3期

春之聲 王蒙 《人民文學》第5期

結婚現場會 馬烽 《人民文學》第1期

丹鳳眼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8期

紅線記 羅旋 《人民文學》第8期

小販世家 陸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後一個軍禮 方南江、李荃 《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紅岩》第2期

美與丑 (藏族)益希卓瑪(女) 《人民文學》第6期

海風輕輕吹 呂雷 《作品》第12期

賣蟹 王潤滋 《山東文學》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賣驢》趙本夫《鍾山》1981年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1981年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長》簡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達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劉厚明《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遲松年《鴨綠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周克芹《四川文學》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

《大淖記事》汪曾祺《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頭像》林斤瀾《北京文學》1981年第1期

《蛾眉》劉紹棠《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張一弓《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十月》1981年第2期

《飛過藍天》韓少功《中國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女)《上海文學》1981年第10期

《金鹿兒》航鷹(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魯南《山東文學》1981年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高山下的花環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黃綠青藍紫 蔣子龍 《當代》1981年第4期

洗禮 韋君宜 《當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遙 《收獲》1982年第3期

黑駿馬 (回族)張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禍起蕭牆 水運憲 《收獲》1981年第1期

相見時難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鄧友梅 《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諶容 《當代》1982年第4期

燕兒窩之夜 魏繼新 《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溫小鈺 《小說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蘇進 《昆侖》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憶 《鍾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張鐵匠的羅曼史 張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駝峰上的愛 馮苓植 《收獲》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綠蔭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遠去的白帆 從維熙 《收獲》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麼 顧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彎彎 譚談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拜年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3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聲 《北方文學》第8期

八百米深處 孫少山 《北方文學》第2期

明姑娘 航鷹 《青年文學》第1期

哦,香雪 鐵凝 《青年文學》第5期

不僅僅是留戀 金河 《人民文學》第11期

種包穀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6期

敬禮!媽媽 宋學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學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軍文藝》第6期

賠你一隻金鳳凰 李叔德 《長江文藝》第1期

火紅的雲霞 呂雷 《人民文學》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第5期

第九個售貨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鮑昌 《新港》第8期

聲音 張煒 《山東文學》第5期

母親與遺像 海波 《人民文學》第4期

老霜的苦悶 矯健 《文匯月刊》第1期

遠處的代木聲 (土家族)蔡測海《民族文學》第10期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圍牆 陸文夫 《人民文學》83年第2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史鐵生 《青年文學》83年第1期

搶劫即將發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陣痛 鄧剛 《鴨綠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戀 石言 《人民文學》83年第10期

兵車行 唐棟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鄂溫克族) 《民族文學》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見明 《萌芽》83年第5期

親戚之間 林元春(朝鮮族)清玉譯 《民族文學》83年第9期

公路從門前過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條件尚未成熟 張潔(女) 《北京文學》83年第9期

樹上的鳥兒 王戈 《飛天》83年第9期

沙灶遺風 李杭育 《北京文學》83年第5期

肖爾布拉克 張賢亮 《文匯》月刊83年第2期

雪國熱鬧鎮 劉兆林 《解放軍文藝》83年第7期

遭遇之樂 陶正 《北京文學》83年第4期

除夕夜 達理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旋轉的世界 陳繼光 《人民文學》83年第11期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過青浪灘 劉艦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李存保《昆侖》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鄧剛《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陸文夫《收獲》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學》1984年第7期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遠村》鄭義《當代》1983年第4期

《拂曉前的葬禮》王兆軍《鍾山》1984年第5期

《煙壺》鄧友梅《收獲》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張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綠》張潔(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場角落的「皇帝」》韓靜霆《丑小鴨》1983年第8期

《燕趙悲歌》蔣子龍《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

《綠化樹》張賢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張一弓《鍾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蘇進《昆侖》1984年第5期

《神鞭》馮驥才《小說家》1984年第3期

《啊,索倫河的槍聲》劉兆林《解放軍文藝》1983年第4期

《臘月·正月》賈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倉》矯健《文匯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乾草》宋學武《青年文學》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7期

《小廠來了個大學生》陳沖《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麥客》邵振國《當代》1984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8期

《藍幽幽的峽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打魚的和釣魚的》金河《現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話題》鐵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馬》鄒志安《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最後的塹壕》王中才《鴨綠江》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藏族]扎西達娃《西藏文學》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學》1985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1期

《滿票》喬典運《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荊風《人民文學》1985年第5期

《窯谷》謝友鄞《上海文學》1986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7期

《遠行》何士光《人民文學》1985年第8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變我》劉西鴻《人民文學》1986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12期



《支書下台唱大戲》鄒志安《北京文學》1986年第6期

《甜苣兒》張石山《青年文學》1986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9期

《合墳》李銳《上海文學》1986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7年第2期

減去十歲 諶容 《人民文學》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貫通 《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龐澤雲 《海燕》1985年第11期

繼續操練 李曉 《上海文學》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糧食 劉恆 《中國》1986年第9期

漢家女 周大新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8期

焦大輪子 於德才(滿族) 《上海文學》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曉前死去 張廷竹 《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11期

這一片大海灘 楊顯惠 《長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名單

《甜的血腥的鐵》 楊詠鳴 《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

《牛販子山道》 雁 寧 《人民文學》1987年第3期

《葫蘆溝今昔》 馬 烽 《人民文學》1987年第4期

《小診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學》1987年第4期

《清高》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

《馬嘶·秋訴》 謝友鄞 《上海文學》1987年第5期

《陪樂》 朱春雨 《中國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鋪》 劉震雲 《人民文學》1987年第7期

《馬車》 陳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會》 柏 原 《青年文學》1988年第12期

《年關六賦》 阿 成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1985一1986)

桑樹坪紀事 朱曉平 《鍾山》1985年第4期

軍歌 周梅森 《鍾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風塵 王小鷹 《收獲》1986年第2期

小鮑庄 王安憶 《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

紅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來 達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靈旗 喬良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10期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饢神小傳 宋清海 《小說家》1986年第4期

風淚眼 從維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紅塵 霍達(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張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屆(1987—1988年,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白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煩惱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風景》

方 方

《當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劉 琦

《昆侖》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區別》

苗長水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4期

《懶得離婚》

諶 容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天橋》

李 曉

《青年文學》1988年第8期

《追月樓》

葉兆言

《鍾山》1988年第5

5. 史鐵生的事跡

1、史鐵生的事跡一

1974年,史鐵生為了生計,在北新橋街道工廠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在這里上班既沒有公費醫療,也沒有任何勞保,所乾的活兒是在仿古傢具上畫山水和花鳥,有時還畫彩蛋。。

如出滿勤每月30元工錢,但他為了看書和嘗試寫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來只能領到15元,這活兒他一干就是7年。

可是第二年史鐵生又患上了嚴重的腎病,這次醫生只給他留下了一個受損的左腎。由於體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辭去了街道工廠的臨時工作,呆在家中一門心思地寫作。

2、史鐵生的事跡二

1979年,由於下肢麻痹、腎功能受到嚴重破壞,不得不造漏排尿。緊接著,由於肌肉萎縮,血液循環受阻,再加上每天長時間地坐壓,褥瘡發作,前景是敗血症。

1986年,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寫作整天卧床……冬天,他那毫無知覺的腿,經不起寒冷,如果凍了,就有壞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熱量只能從上身排出,額頭的痱子從來不斷……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1980年,他創作出的小說《我們的角落》被田壯壯改編成了電視劇,在當時的影視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83年,他創作的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本年度「青年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獲該年度「作家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小說《命若琴弦》還被改編成電影《邊走邊唱》,經過陳凱歌的精心導演,引起了強烈反響。

3、史鐵生的事跡三

1998年,下肢癱瘓的史鐵生,由慢性腎損傷演變為尿毒症。從那時起,史鐵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術,把腎部的動脈和靜脈引到表層。

透析時需要在三個點輪流針刺。長達9年,1000多次的針刺,使得史鐵生的動脈和靜脈點隆起成蚯蚓狀。體內滲毒的血液從隆起的動脈出來,經過透析器過濾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靜脈回到體內。

一個星期3次,在每次4個半小時的透析過程中,把全身的血液過濾幾十遍——這就是史鐵生日常的生活。

4、史鐵生的事跡四

寫作經歷,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

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後為北京作家協會駐會作家,一級作家職稱。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

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徵手法的結合。

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5、史鐵生的事跡五

史鐵生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6. 史鐵生的簡介資料100字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當代作家,電影編劇,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

史鐵生年輕時就雙腿癱瘓,後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

1979年史鐵生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根據他的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31日凌晨6時許,其肝臟已移植給天津的一位病人。

(6)1983全國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980年代,史鐵生是「知青情結」的第一個代言人,作品大受歡迎和推崇,是中國文學界的中堅人物,以真誠著稱,也被先鋒派作者奉為精神領袖199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是中國文學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說,有里程碑的意義,但此書反應零落,似乎讀者不多。

史鐵生許多小說有強烈的自傳要素,如中篇小說《宿命》就是作者的精神自傳;他有強烈的宗教情懷,甚至精深的宗教哲學,在作品中思索人的救贖需要和終極關懷,追尋上帝,反映世人以意識形態名義推翻親情滅絕愛心,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信仰。

《務虛筆記》記錄了一個尋找神性卻未能企及的痛苦心靈,並批判功利主義,也否定民間氣功風水作為一種尋求超越的可能途徑。

7. 張潔作家簡介

張潔(1937~)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生於北京,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張潔簡介,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只有一個太陽》,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義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當代女作家。 *** 黨員。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 *** 特殊津貼。現為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授予的育特殊貢獻作家。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三頂國家獎的作家,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連冠」紀錄。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無字》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兩次茅盾文學獎的作者。其代表作<沉重的翅膀>等.

原籍遼寧撫順,生於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 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 英張潔簡介,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只有一個太陽》,長篇散文《那個最愛我的人去了》,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義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 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首屆)、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無字》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北京市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小說選刊》2001—2002年優秀長篇小說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 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2005年,長篇小說《無字》獲第6屆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唯一榮獲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8. 唐棟小說《兵車行》原文

唐棟《兵車行》
——《人民文學》1983年5月
唐棟,1952年1月生,陝西省岐山縣人。197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當過邊防戰士、班長。1976年調入烏魯木齊軍區政治部話劇團任創作員。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學員。唐棟從1971年起,寫過一些小型文藝演出節目以及短詩和散文。1975年開始發表小說和劇本。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雪線》,短篇小說集《大漠草青青》(其中《山民》、《到後山去》獲新疆優秀小說獎),大型話劇《塞外將風》、《天山深處》(與人合作,獲全國1980—1981年優秀劇本獎)、《草原珍珠》(與人合作,獲新疆「慶祝建國三十周年」優秀劇本獎),以及獨幕話劇《放心》、《理直氣壯》等。《兵車行》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原文如下:
六月的夜,喀刺昆侖山依然很冷。腳下是高原的戈壁。路,很平,坡,也不甚陡。可汽車卻開得很慢。我催促司機將車開得快一點兒,但他說這車不能快開。看他的沉穩勁,催促是沒用的。我的心中想的是上官星。昨天,院長讓我去5700哨卡處理一名病員。一個多月前,我曾去過那裡,途中就敗在天神大坂上。雖然這次我有些膽怯,但還是願意去,因為那有我牽掛的一顆星。趕到前指衛生隊時,已經後半夜了。還有一半的路程,前面路途險峻。衛生隊長送來一聽罐頭,我匆匆吃了幾口,就起身向車子走去。忽然,我盯著駕駛門上的車號怔住了,這不是上官星的巡邏卡車嗎?我禁不住喊了起來。從車後走出一個年輕戰士,他告訴我,病在哨卡上的,就是上官星。記得上官星第一次見到我就叫我月亮。其實我叫秦月。他風塵僕僕,頭發像堆野草,黑乎乎的短須罩滿了臉圈。身上一股刺鼻的汽油味和汗腥味。他不是來看病的。而是從桌上拿起剪綳帶用的剪刀,對著掛在牆角的一面小方鏡,修起胡須和頭發來。我說這是門診室,他毫不在乎。我想,糟糕,又遇上個搗蛋鬼。我耐著性子請他出去,可他剪完了胡須,又變魔術似地摸出一把電梳子,將插頭往插座里一塞,又對著鏡子梳起頭發來。想不到在這個地方,還有這么個時髦人。我警告他如果再不走,就要向領導反映了。他更不在意,還主動向我介紹他的身份和姓名:邊防軍5700哨卡巡邏車司長兼勤雜班班長,上官星。他是星星,我是月亮。當我氣得把軍醫找來時,人不見了,地已掃得乾乾凈凈。看到車開得這么慢,我又想起了上官星。那天,我第一次接到去5700哨卡處理病員的命令。由於沒有適合於在高原上賓士的救護車,我只有在路上攔車。不料,當我攔拄了一輛軍車,登上駕駛樓一看,原來正是他,上官星。真倒霉,我要下來。他一把把我拉進駕駛室,隨即關上了門。他說,今天能碰上他,算我有幸。不然找不到這樣的直達快車。星星和月亮嗎,總要碰到一起。他一踩油門,車飛一樣開了出去。我怕,問他為什麼開這么快。他說,你不要救護傷員嗎?車仍舊飛速的行駛著,我的心卻提到了嗓子眼。可他呢,一副輕松自然的樣子。一邊開車,一邊還哼著小曲。不知不覺地,我靠著他的肩頭睡著了。天黑以後,汽車到達了死人溝。看見前面有一片燈火。我以為是兵站。他說兵站早就過去了,那是鬼火。說著,他讓車子在公路上拐著s形,車燈下,路兩旁,盡是一片片的白骨。我嚇壞了,他卻停下車,跑進夜幕里,我大叫著讓他回來。不一會,他回來了,遞給我一把白骨。我又尖叫起來,他掩埋了一塊骨頭後,才上了車。對那天在門診室的舉動,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說,別人在老家給他介紹了個對象,要見見他的模樣。他不想蓬頭垢面叫人恥笑,只好一氣之下,買了把電梳子,到門診室去剪頭,然後拍了一張照片。後來,乾脆剃了光頭。我忍不住笑了。這時,車子顛了一下,倆人的頭碰到一起。疼得我直流淚,他卻叫著,哎呀,我的燈泡!出死人溝不遠,是條沒有固定河床的河。河上沒有橋。司機還在慢慢地開著。我又想起了上官星。那天夜裡,水很大,車子發動不起來。他喝了幾口酒,脫了衣服要下河。我不讓他下,他說不能這樣等著,要把車凍壞的。後來,汽車發動起來了。他爬上車後,咳嗽不止。我忙拿出葯叫他吃,又拿出酒精為他擦身體。不一會兒,他緩過來了。在路上,他告訴我,他老家在蘇州。文革開始前,父親因1957年被劃為右派,被發配到塔里木監督勞動,帶著他和弟弟。母親早已改嫁了。1979年,父親被平反,帶著弟弟回了蘇州,他留下當了兵。可父親回去不久就病故了。弟弟放著父親的後事不去料理,卻和叔叔大吵著怎樣分父親的遺產。我沒想到他的生活中會有這么孤寂的遭遇。他苦笑著說,一個人的生活要是沒有挫折就太不幸了。遭遇是他的最偉大的老師,也是他最寶貴的財富。汽車來到大坂,車速更慢了。我的頭疼得很,提醒自己一定要頂住,因為上官星在等著我。那天,我和上官星在大坂遇到了大風雪。他探出身子看路,不一會兒就成了雪人。車一點一點地走,整個車輪幾乎都埋進雪裡,甚至險些掉進山谷。我沒帶皮帽子,用手一捂耳朵,一塊涼東西掉下來。我大哭耳朵凍掉了。他跑來一看,原來是一塊冰。他伸出兩只大手為我的耳朵按摩,下一會兒就恢復了知覺。他讓我留下,自己要到30公里外的哨卡找人。他為我加高了雪牆,從車上取下死人的白骨,又澆上一桶汽油,燃起了一堆大火。我這才明白他揀的白骨在這派上了用場。我讓他保重,淚水也流下來。他向我看了一眼,就消失在白色的雪霧中。一串串腳印,彷彿在時時牽動著我的心。汽車終於通過了大坂,司機又下來擦車。我催他快走,但車速還是那麼慢。那次,上官星到哨卡後,戰士們來找到了我。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到他,可他的身影卻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哨卡已在我的眼前。幾十名戰士,分兩行肅立在大門邊,看見每人胸前的小白花,我的心一顫。我急忙跳下車,連長告訴我,上官星犧牲了,遺體就在我乘坐的車上。我一陣暈眩,有人扶住了我。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車開得這么慢。連長告訴我,在上官星結識的戰友中,只有我是女性。上官星希望我為他送行,這樣,他會感到溫暖。我看到了他未來得急發出的、寫給我的信。我把他寫的詩寫在我獻給他的花圈上。我相信,不論時光過去多久,在我的心裡,永遠會有他一個位置。

9. 史鐵生的生平簡介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問題描述:

拜託啦!快一點了,十萬火急!!!!!!!!!!!!!!!!!!!!!!!!!!!!!!!!!!!!!!!!!!

解析: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1951—),北京人。初中畢業後於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

初期有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熱點內容
免費小說推薦高分 發布:2025-07-12 09:35:30 瀏覽:967
書荒求推薦古代言情完本小說 發布:2025-07-12 09:35:26 瀏覽:889
經典小說缺愛 發布:2025-07-12 09:34:31 瀏覽:627
言情小說探病 發布:2025-07-12 09:17:50 瀏覽:995
都市小說有40個女主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09:16:22 瀏覽:493
歡樂頌小說瑩瑩重生 發布:2025-07-12 09:16:11 瀏覽:860
狼群全本小說免費閱讀下載 發布:2025-07-12 09:15:35 瀏覽:550
開局收服神寵網游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09:14:48 瀏覽:685
小地精三歲半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2 09:08:47 瀏覽:360
巫女現代重生的小說 發布:2025-07-12 09:03:09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