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百度百科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百度百科

發布時間: 2023-02-09 08:55:50

㈠ 莫迫桑短篇小說每篇小說簡介

莫泊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短篇小說大師,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該篇亦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由於莫泊桑作品過多,只選擇其代表性作品來介紹:
莫泊桑講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諾曼底狡猾的農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傭、小職員、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還世俗的破落貴紳、富商、工廠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項鏈》中因愛慕虛榮而毀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愛國骨氣的妓女和軟骨頭的富商與鄉紳,在敵人面前的不同表現,《一家子》中為爭取遺產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兩個朋友》中寧死也不肯將通行口令告訴敵人一對友人,《莫蘭這只公豬》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裝店老闆……
《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敵軍士兵為了活著寧可當俘虜的厭戰情緒;《俘虜》描寫的是法國婦女機智擒敵的故事。其中內容最豐富、意義最深刻的作品,則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說的內容是一個妓女和一些有產者同乘一輛馬車離開德軍佔領區,大家對這個綽號羊脂球的妓女側目而視,但是在由於沿途耽擱而餓得發昏的時候,卻又厚著臉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籃美味食品。馬車在路過一個小鎮時被攔住了,占據該鎮的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不予放行。車上的工業家、伯爵和商人等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計地勸說羊脂球為他們作出犧牲,但事後又鄙視她,任憑她陷於孤獨和挨餓的境地。
小說里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搏鬥,然而它通過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敵人獻身的遭遇,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別是勾勒了有產者們為了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丑惡嘴臉。羊脂球自尊自強、不甘屈服,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凜然正氣,結果卻被那些偽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們為了迫使羊脂球就範,個個巧舌如簧、軟硬兼施,就連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氣。莫泊桑以真實的細節、精練的語言和爐火純青的技巧,使這篇小說構成了一幅戰爭時期法國的社會圖景。作品中的善與惡時時形成不露痕跡的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戰爭的憎恨、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所謂上等人的蔑視,因而不愧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堪稱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寫小職員生活的短篇小說很多,例如《騎馬》和《項鏈》寫他們為了出風頭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現了他們可憐兮兮的虛榮心;《我的叔叔於勒》和《傘》諷刺了這類家庭的寒酸相和勢利眼;《散步》中的小職員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最後意識到這一點時不禁悲憤地上吊自盡。這些作品揭露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實和官僚機構里腐敗昏聵的作風,諷刺了小職員的自私虛榮和爾虞我詐,同時又對他們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義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說描繪諾曼底農村的生活,它們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例如《瞎子》、《繩子》、《窮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備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羅》諷刺了地主婆的吝嗇,《流浪漢》譴責了把好人逼成盜賊的社會風氣。《真實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傭,造成了女主人公絕望地死去的悲劇。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農民的狹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婦為了不耽誤農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點去世,《圖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讓因肥胖而中風的丈夫孵雞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題材之外,莫泊桑還從愛情和情慾的角度,描繪了人們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對禁慾主義的名篇,寫一個神父在皎潔月光下理解了愛情;《橄欖園》譴責了不負責任的放盪行為,《巴蒂斯特太太》則批判了歧視受辱女子的不良風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題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里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櫥》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慘生活。

㈡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有哪些主要內容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內容概述:莫泊桑的小說描繪了各色各樣的生活場景,刻畫了各個社會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出了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法國社會生活的狀況。莫泊桑的小說題材范圍極為廣泛,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類:(1)描寫普法戰爭的。

(2)反映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方面的內容和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

(3)描寫下層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和反映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

在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小說中,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法國軍隊的腐敗,還從正面歌頌了法國人民勇敢反抗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如《羊脂球》、《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米龍老爹》、《兩個朋友》、《蠻子大媽》、《俘虜》等。在這幾篇小說中,又以《羊脂球》最為經典。

《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珍品,這也是他發表的第一篇小說。自發表以後,它一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這篇小說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里昂城被敵軍佔領後,城裡的10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逃走。這10名居民代表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主要階層,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些人除了小說的主人公——外號為「羊脂球」的妓女外,還有資本家、暴發戶、貴族地主及他們的妻子。

羊脂球因為不願忍受普魯士士兵的侮辱而逃走,而三位「上層人士」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一開始,這些「上層人士」看不起羊脂球,並悄聲辱罵她。但到羊脂球分給他們食物吃時,他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蔑視變成了親昵,辱罵變成了誇獎。

在小說的高潮時刻,幾位上層人士想出各種主意企圖說服羊脂球,迫使羊脂球屈從普魯士軍官的無恥要求。最後老修女引用《聖經》里的故事來勸她就範。

《聖經》的故事打動了羊脂球善良的心,她為了同胞,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

但是,羊脂球這種犧牲自己的舉動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小說就在羊脂球的哭泣中結束。

莫泊桑大量的描寫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小說中,有的寫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所帶來的辛酸後果,如《項鏈》、《騎馬》;有的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如《我的叔叔於勒》;有的諷刺了小職員的虛榮心,如《勛章到手了》;有的描寫了小市民的吝嗇、斤斤計較,如《傘》;有的揭露了利慾熏心的官員為了追求一筆巨額遺產而干盡無恥的勾當,如《遺產》。

在《項鏈》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的是小職員之妻瑪蒂爾德因愛慕虛榮而向朋友借了一串項鏈去參加一次豪華的舞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不慎把這串項鏈給弄丟了,由於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他們沒有將實情如實的告訴朋友,而是在珠寶店又重新買了一串,可他們的收入微薄,為此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10年之後他們知道所丟失的那串項鏈不過是假的而已。

《騎馬》這篇小說中,莫泊桑寫道,主人公格里勃蘭先生為全家組織的唯一一次郊遊,因其出風頭的渴望而草草的收了場,因為他撞到了一個老婦人,這位被撞的老婦人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樣一來,格里勃蘭先生被迫擔當起了贍養老婦人終身生活的責任。這使得他們本來就很拮據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了。

㈢ 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有:

長篇小說:《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

中短篇小說:《羊脂球》、《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於勒》、《戴麗葉春樓》、《真實的故事》、《小狗皮埃羅》、《在鄉下》、《繩子》、《老人》,《洗禮》,《窮鬼》,《小酒桶》,《歸來》,《圖瓦》等。

短篇小說:主題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

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

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3)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居易·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十九世紀末葉的重要作家,一八五0年八月五日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八八0年,由該莫泊桑團體成員合作的短篇小說集《梅塘之夜》問世,莫泊桑以其代表作《羊脂球》一舉成名,從此專門從事創作,成為法國文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人物評價

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藝術,這既是對以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它的補充與豐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較之傳統的現實主義,還有一種更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義的成分。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所奠定的。

㈣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是什麼時候創作的它主要敘說的內容是什麼呢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說作品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寫的這個作品為讀者活靈活現出了當時法國社會生活的許多畫面,它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也為後人探索法國上流社會留下了一定線索。通過閱讀這本小說讀者能感受到莫泊桑的獨特見解,以及他吸引人們的獨特魅力。莫泊桑短篇小說描繪的生活面十分廣闊,他們構成了整個法國社會的全景圖,在這本小說當中,對當時社會中各事物,各種現象形形色色之間的方面都有著形象而又深刻的描繪,社會每個階層的人物都有著鮮明的刻畫。對法國城鄉以及當時的風土人情也展現出了真實的寫照。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㈤ 莫泊桑簡介及代表作品 莫泊桑的作品有哪些

1、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2、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莫泊桑患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莫泊桑於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3、代表作品:《羊脂球》、《俊友》《項鏈》《一生》《溫泉》。

㈥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特點

莫泊桑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寫實方法是與他的現實主義典型化的藝術思想不可分的。他嚴格地把「逼真」和「真實」區分了開來,他摒棄照相式的真實,而致力於「把比現實本身更完全、更動人、更確切的圖景表現出來」。

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斷,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還有根本沒有人物的。

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並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誇張的面目、誇張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論小說》),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

(6)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百度百科擴展閱讀

總的來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藝術,這既是對以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它的補充與豐富。應該指出,莫泊桑雖然基本上恪守寫真實的原則,但也並不放棄對非現實主義的藝術效果的追求,他有時在細節上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

當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較之傳統的現實主義,還有一種更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義的成分。盡管莫泊桑否認自己是自然主義作家,但由於他處於自然主義文學思潮興盛的時代,出入自然主義文學的圈子,深受這種思潮的熏陶,他的寫實藝術自然就帶上了自然主義的特點。

這種特點表現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對人的生理本能、對人的「肉體」和「肉慾」的觀察與表現。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自然主義特點,在他的長篇小說里有更多的表現。

㈦ 急需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都有什麼

莫泊桑,全名基.德.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 「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㈧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的主要內容,作者簡介

一、作品內容介紹

1、《騎馬》

《騎馬》的主人公埃克托爾是一個小職員,因為一樁額外的工作偶然得到了一筆特別酬勞費,於是就為全家組織了唯一的一次郊遊,准備像闊人一樣享受一番。

郊遊當天,妻子和孩子們坐著馬車,但他因一時虛榮和想出風頭的渴望,故意裝作會騎馬,結果在回程的路上非常尷尬地把一個老婦人撞傷。

而那個老婦人賴在醫院里不肯出來,聲稱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這使他背上了擺脫不掉的負擔,被迫擔當起贍養老人終身的責任,弄得從此以後不得不精打細算地過更為艱苦的生活。

而這對於生活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2、《我的叔叔於勒》

年輕時於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

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錢的於勒歸來.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興,出國到哲爾賽島的旅行,他們在船上卻見到一個酷似於勒的窮苦的賣牡蠣的人。

菲利普先生在船長那裡得到了信息及驗證.不但發財的夢想化為烏有,進入上流社會的美夢成為泡影,眼下二女兒的婚事也岌岌可危。

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於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

3、《兩個朋友》

小說中,莫里索先生和索瓦什先生是最普通不過的法國人,他們曾經擁有愜意的生活,每到星期天,都要到瑪朗特島釣魚。

自從普魯士侵人以後,他們再也沒有釣魚的心情和興致,唯有憤怒、怨恨和無可奈何。

這一天,兩人聚在一起借酒澆愁。不一會兒,便都有了幾分醉意。酒壯人膽,迷濛中兩人有了釣魚去的想法。

偏巧,索瓦日認識駐守在哥隆布村的法國兵前哨團長,得到了一張通行證。於是他們進入了被放棄的哥隆布村,村子裡到處是荒涼和死寂,村對面駐扎著敵人。

面對荒廢的村莊和恐怖的環境,兩個朋友趕忙鑽進了蘆葦叢。

這時,他們的酒也醒了,這才意識到危險。可已經來了,望著身邊的湖水和水下的游魚,他們怎麼也耐不住釣欲,於是,架上魚竿釣了起來。

一條條魚釣上來了,一陣甜美的歡樂透過了他們的心田。這種被剝奪很久的歡樂,使他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突然間響起了炮聲,敵人用炮彈摧毀法國的村莊和建築。兩個朋友十分憤慨,譴責著法西斯的暴行。就在他們憤恨之極時,猛地聽到了腳步聲,回頭一看,4個敵人正端著槍走近他們。

「你們一定知道回去的口令,告訴我們就放了你們,否則,就別怪我們不客氣,聽到了沒有?」

兩個朋友臉色蒼白地站在普魯士軍官面前,他們誰也沒開口,只是一聲不響地站在那兒,望著祖國的山山水水。

敵軍官發出了命令,12名大兵托起了他們的槍。莫里索望著盛滿活魚的網袋,淚水盈眶,他結結巴巴地和自己的朋友索瓦什道別。槍聲過後,兩位朋友依偎在血泊之中。他們從容而光彩地走了。

4、《勛章到手了!》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一陣敬佩聲浪中的星斗」,揭示薩克爾芒自幼就沉迷於勛章,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獲取勛章。

第二部分,從「他沒有,真糟糕!他沒有任何名義可以接受任何勛章」,到「招惹了圖書館員們的憎恨」,寫薩克爾芒找路子、攀要人,苦心鑽營,為撈取勛章而奔走。

第三部分,從「某天晚上,他在盧昂動了回家和妻子擁抱的念頭」,到全文結束,寫薩克爾芒的妻子成了要人的情婦,薩克爾芒也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勛章。

5、《珠寶》

中產階級賢淑的朗丹太太有兩種嗜好為丈夫所不滿,一是愛看戲,二是愛假珠寶。一個冬天的晚上她看戲回來受了凍,害了肺炎,一個星期後便去世了。

拙於理財的朗丹先生捉襟見肘,陷於窘困之中,情急之餘,打定主意變賣東西,換點法朗來過日子。

他首先想的是妻子的那些叫他生氣的假首飾,決定賣掉她似乎特別喜歡的那串大項鏈,因為那假東西做工還考究,估計可以值七八個法朗。

怎知假首飾拿到珠寶店估價,竟發現是真首飾,朗丹驚得愣住了。當他把首飾拿到另一家店時,店主認出這首飾是他們店裡賣出去的。

經過詢問,查帳簿,這是件真首飾確鑿無疑。朗丹先生驚訝得簡真要發瘋,以至於回家時幾次走錯路,最後竟昏倒在地。幸有過路人把他抬進葯房裡,醒後送他回家。

傷心、疲乏似一擊擊重錘,使他昏睡至第二天。他無法再工作,權衡再三,再度走入首飾店,賣了那串大項鏈。

並將妻子留下的珠寶(幾乎全都是這店賣出的)全部賣給這家店,辭了職並告訴科長,說他繼承了一筆三十萬法郎的遺產,同時向同事宣布他未來的計劃,晚上和幾個妓女混了一夜。

半年後他再婚,繼室是個淑德女人,但臭脾氣讓他苦不堪言。

6、《小酒桶》

該小說講述:女主人公是擁有一個農庄的瑪格盧瓦爾老婆婆,男主人公是一位被公認為詭計多端的客店老闆希科大叔。

希科老闆一直以來都垂涎瑪格盧瓦爾的這份產業,但在多次被瑪格盧瓦爾婆婆拒絕之後,希科老闆想了一個貌似友善卻陰險的方法:他們做了公證:希科每個月給老婆子五十塊埃居直到她死去,當然,瑪格盧瓦爾死後農庄就是他的了。

希科不斷地請曾經滴酒不沾的瑪格盧瓦爾喝酒,直至她飲酒成癮,經常喝得爛醉,最終在一個冬天,倒在雪地里醉死了,而希科老闆也終於如願以償了。

小說的結尾有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那是希科老闆說的: 「這個鄉下佬,她要是不貪杯,總還有十年好活吧」。

二、作者簡介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莫泊桑1850年出生於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爭,此經歷成為他日後創作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他一生創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巨大的勞動強度,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莫泊桑於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騎馬

網路——我的叔叔於勒

網路——兩個朋友

網路——勛章到手了

網路——珠寶

網路——小酒桶

㈨ 莫泊桑的資料

居伊·德·莫泊桑,一生寫短篇小說將近300篇。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他的作品深受叔本華的影響,滲透了濃厚的悲觀主義。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經痛和強烈的偏頭痛, 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地折磨之後,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僅43歲。他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9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 他的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也入選了上海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第29課,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11課,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6課,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13課,還有北師大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裡面也有對莫泊桑這個人物的詳細介紹。 他的作品《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已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4課。 他的小說《項鏈》也被選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語文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第2課和山東人民出版社語文必修第二冊第四單元自讀文本。 有關他的文章《莫泊桑拜師》被選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1課和人教版、上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9課。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1850年出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 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征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 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准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崙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洛爾·勒·普阿特文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洛爾的哥哥阿爾弗萊德頗有文名,青年時期曾是福樓拜以及帕納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莫泊桑在魯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時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老友,這時,他早已是一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習作詩歌的青年,他從這兩位前輩那裡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了「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一八六九年就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里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耳聞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與有產者的卑劣以及普通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所有這些日後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形的惡習,私生活放盪,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共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使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莫泊桑是十九世紀後期自然主義文學潮流中僅次於左拉的大作家。他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又接受了左拉的影響,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他在相當短暫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長篇小說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說創作的巨匠。他數量巨大的短篇小說所達到的藝術水平,不僅在法國文學中,而且在世界文壇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種典範的意義,所以人稱「短篇小說之王」。 《羊脂球》寫於一八七九年,是莫泊桑經過長期寫作鍛煉之後達到完全成熟的標志,緊接著這個中篇,是如噴泉一樣湧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說。從一八八零年到一八九一年因病停筆,十年期間,他共創作發表了三百餘篇中短篇小說,幾乎每年都有數量可觀的精彩之作問世,特別是在前三四年,佳品更是以極大的密集程度出現,一八八一年有《一家人》、《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戴麗葉春樓》,一八八二年有《菲菲小姐》、《一個兒子》、《修軟椅的女人》、《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底佬》、《月光》、《遺囑》,一八八三年有《騎馬》、《在海上》、《兩個朋友》、《珠寶》、《米隆老爹》、《我的叔叔於勒》 (已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勛章到手了》、《繩子》,一八八四年有《燒傘記》、《項鏈》 (已被選入高中語文、英文教材)、《幸福》、《遺產》、《衣櫃》等等。一八八五年,莫泊桑短篇小說創作中名篇的數量有所下降,但仍不乏出色之作,如《隆多利姊妹》(1884)、《珍珠小姐》(1886)、《AP的DT》(1887)、《流浪漢》(1887)、《港口》(1889)、《橄欖園》(1890)等。 早在以短篇小說成名之前,莫泊桑就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作,他的第一個長篇《一生》經過幾年的耕耘,於一八八一年完成,一八八三年問世。自此,他逐漸由短篇轉向長篇,在幾年之內相繼發表與出版了幾部著名的作品,一八八五年:《漂亮朋友》;一八八六年:《溫泉》;一八八八年:《皮埃爾與讓》;一八八九年:《像死一般堅強》;一八九零年:《我們的心》。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到一八九一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去世,享年僅四十三歲。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實際上構成了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一幅全面的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題材是豐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裡,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如戰爭的潰敗、上流社會的喜慶游樂、資產者沙龍里的聚會、官僚機構里的例行公事、小資產階級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鎮上的情景、農民的勞動與生活、宗教儀式與典禮、酒館妓院里的喧鬧,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繪;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人物,從上層的貴族、官僚、企業家到中間階層的公務員、自由職業者、小業主,到下層的工人、農民、流浪漢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鮮明的勾畫;法國廣闊天地里,從巴黎鬧市到外省城鎮以及偏遠鄉村與蠻荒山野的風貌人情,也都有生動的寫照。在廣闊的藝術視野與廣闊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顯然超過了過去的梅里美與同時代的都德,而在他廣泛的描寫中,又有著三個突出的重點,即普法戰爭、巴黎的小公務員生活與諾曼底地區鄉鎮的風光與軼事。 由於莫泊桑親身參加過普法戰爭,他在當代作家中就成為這一歷史事件最有資格的描述者。他對戰爭的所見所聞是那樣豐富,而他的體驗感受又是那麼深切,因此,他在整個創作的歷程中始終執著於普法戰爭的題材,寫出了一批以戰爭為內容的短篇。毫無疑問,他是對這場戰爭描繪得最多的法國作家,可以說,這史事件由於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國文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莫泊桑關於普法戰爭的著名短篇有《羊脂球》(短篇小說集)、《菲菲小姐》、《女瘋子》、《兩個朋友》、《瓦爾特·施那夫斯奇遇記》、《米隆老爹》、《一場決斗》、《索瓦熱老婆婆》、《俘虜》等。
文學作品
在法國文學中,莫泊桑是公務員、小職員這一小資產階層最出色的表現者,甚至可以說他是這個階層在文學上的代表。他自己長期是這個階層的一員,熟悉這個階層的一切,他以一系列短篇對它的生活狀況、生存條件、思想感情、精神狀態作了多方面的描寫,這方面出色的短篇有《一個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一家人》、《騎馬》、《珠寶》、《我的叔叔於勒》、《勛章到手了》、《保護人》、《燒傘記》、《項鏈》、《遺產》、《散步》等。 在生活的描繪面上,莫泊桑對法國文學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某些作家主要以巴黎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傾向,而更多地把諾曼底地區城鎮鄉村五光十色的生活帶進了法國文學。由於有了莫泊桑,法國北部這個海濱地區的自然風光、人情世態、風俗習慣,都得到了十分精彩的描繪。莫泊桑關於諾曼底題材的短篇為數甚多,重要的有《一個農庄女工的故事》、《戴麗葉春樓》、《瞎子》、《真實的故事》、《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底佬》、《在鄉下》、《一次政變》、《繩子》、《老人》、《洗禮》、《窮鬼》、《小酒桶》、《歸來》、《圖瓦》等。 莫泊桑在自己的短篇里,總是滿足於敘述故事、呈現圖景、刻畫性格,而很少對生活進行深入的思考,很少通過形象描繪去追求作品豐富的思想性,而且,他也並不是一個以思想見長的作家。在現實生活里,他是一個思想境界並不高的公務員,對現實生活的認識並不深刻豐富,因此,他的短篇缺乏雋永的哲理或深蘊的含義,他在其中所要表現的思想往往是顯露而淺明的。 莫泊桑在短篇小說中,幾乎很少接觸歷史的、政治的問題,但他作為普法戰爭的參加者,卻對這場民族災難-有著嚴正的思考。他在短篇小說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與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和平主義思想,可算是他作品中最嚴肅、最認真的思想,是他創作中所發散出來的一束最熾熱的精神火花。 莫泊桑短篇小說在思想性上另一值得肯定的價值,是對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批判與諷刺。他揭露得較多的是資產者的道德淪喪、生活放盪;他還比較多地揭示了資產階級家庭中的冷酷,這種冷酷有時表現為漠然與隔閡的關系,有時則演化為深刻的仇恨與尖銳的矛盾。 莫泊桑短篇小說思想性的另一頗具特色的內容,是對小人物、公務員、雇員的人道主義的同情。由於莫泊桑本人就是公務員行列中的一員,他對小公務員雖不乏諷刺與嘲笑,但基本上抱憐憫的態度。在他看來,這些公務員實際上過著一種監牢的生活。他從人的正常生活的觀念出發,寫出了行政牢房在人身上造成的扭曲與異化並寄予同情,使他的短篇具有了人道主義色彩。 他的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整個說來,莫泊桑短篇小說的思想內容並不深刻,意境並不深遠,在戰爭問題上,在社會現實問題上,他的思想並沒有超過一個對普法戰爭有正常認識的愛國者的水平,一個具有常情常理的公務員的水平。當然,他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想又不可能是單純的。這也反映在他的短篇中,一方面他對勞動人民有著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描寫下層人物中的人性惡;一方面他對純潔忠貞的愛情作過贊頌,另一方面他又樂於描寫縱欲淫亂的故事;一方面他對資產階級共和派、民主黨有過辛辣的諷刺,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在字里行間對社會主義者、巴黎公社加以醜化;一方面他在小說里表現了清晰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有的小說又有神秘主義情緒與精神變態的跡象。他短篇中所有這些消極因素,反映了莫泊桑本人的另一個方面,即他作為一個世俗的、染有放盪的惡習、精神不甚健康的公務員的那個方面。此外,有些短篇,因為莫泊桑在其中只滿足於講故事,又不免有客觀主義的傾向。 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首要貢獻,在於把短篇小說藝術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水平。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他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較之十九世紀前期巴爾扎克、斯丹達與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經完全擺脫浪漫主義色彩,更拋棄了傳奇小說的一切手法。在選材上,莫泊桑的短篇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圖景為內容,平淡准確得像實際生活一樣,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煞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在描述中,莫泊桑甚至不用情節作為短篇的支架與線路,更力戒曲折離奇的效果,他總以十分纖細、十分隱蔽、幾乎看不見的線索將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聯起來,聰明而不著痕跡地利用最恰當的結構,把主要者突出出來並導向結局。以他的名篇《一家人》而言,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可言,所寫的只是一個公務員家庭里從頭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發生的事,惟一可稱為情節的僅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說卻絕妙地表現了公務員家庭生活的情景與他們的精神狀態,讀者在這里看到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生活現實,而且所有這些細節寫得生動真切,富有情趣,具有可讀性的藝術魅力。其他如《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戴麗葉春樓》、《水上》等,都屬於這一類型。莫泊桑所有這些作品實際上已形成了情節淡化與生活圖景自然化的傾向,現代小說藝術的一個特點在他這里已露端倪。 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誇張的面目、驚天動地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論小說》),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他描寫人物性格極為出色的一系列名篇如《一個諾曼底佬》、《小狗皮埃羅》、《羊脂球》等,無不具有這種特點。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現過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為的人物,如米隆老爹、索瓦熱老婆婆、莫里索先生與索瓦日先生、農婦貝蒂娜等,另外,還有一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如《西蒙的爸爸》中的鐵匠菲力普、《幸福》中為了愛情拋棄榮華富貴的蘇姍娜等,在這些正面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從不給他們加上神聖的光圈,從不賦予他們格外堂皇的形貌,而力圖把他們描繪得像普通人一樣平凡自然,有時還讓他們在形貌上比一般人更不起眼,甚至更醜陋,有時又並不迴避指出這些人物身上的可笑之處和缺點過錯,因此,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些人物既像普通的人,又是並不多見、難能可貴的普通人;既像平凡的人,又是有著非凡特點的平凡人。莫泊桑短篇小說在人物描寫上的現實主義藝術,總的來說,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這兩個特點使他不是與過去的小說藝術,而是與他之後的現代小說的寫實藝術聯系了起來。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寫實方法是與他的現實主義典型化的藝術思想不可分的。他嚴格地把「逼真」和「真實」區分了開來,他摒棄照相式的真實,而致力於「把比現實本身更完全、更動人、更確切的圖景表現出來」,他善於在那些粗糙、混雜、零散、瑣碎的日常生活現象中進行選擇,捨去所有對他的主題無用的東西,採用其中最具特徵性的細節,以「突出表現那些被遲鈍的觀察者所忽視的,然而對作品有重要意義和整體價值的一切」(《論小說》)。在這一方面,莫泊桑與自然主義的實錄性的寫作方法有所不同,從而避免了這種方法所必然帶來的繁瑣拖沓的文風。事實上,在他的短篇中,典型化的場面、圖景與細節幾乎處處可見,如在《兩個朋友》中,莫泊桑所要表現的是巴黎被圍並處於飢餓狀態、戰爭的破壞與敵人的殘暴以及普通巴黎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等一系列重大的歷史內容,如此豐富的一切,僅僅用了四個中心畫面,即兩朋友在巴黎飢餓街頭的相遇、戰前垂釣之樂的回顧、戰火下冒險的追求以及被俘後的就義,就完整而鮮明地傳達給了讀者,四個中心畫面高度集中,蘊含著豐富的含義,顯然是作者剪裁加工、進行了提煉與典型化的結果。 莫泊桑藝術描寫的逼真自然與他作品中形象的鮮明,首先來自他觀察的廣泛、深刻與獨具見地。他在長期的習藝過程里,從老師福樓拜那裡接受了這樣的教導:「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聚精會神地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見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為了要描寫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樹木,我們要面對著這堆火與這株樹,一直到我們發現了它們和其他的樹、其他的火不大相同的特點的時候」(《論小說》),莫泊桑把這稱之為「作家獲得獨創性的方法」。正因為莫泊桑所認定的獨創性「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一種獨特的方式」,並且他在福樓拜的指導下長期進行了這種鍛煉與實踐,培養了他以「一種為自己所特有而又是從他深刻慎重的觀察中綜合得出來的方式來觀察宇宙萬物、事件和人」的才能,所以,在他的短篇中,不論現實題材、形象圖景、生活場面還是人物性格,都莫不別開生面,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絕不雷同,更不落於俗套或陷於程式化,總之,如他自己所追求的那樣,是「充滿個性的人世假象」。 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斷,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還有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與事件保持了時空的距離,有時描述者則又是事件的參加者,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則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樣化與富於變化,無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說作家所未具備的。他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為後來的短篇小說創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道路。 如果說莫泊桑在技法上是不拘成法、絕對自由的話,那麼,他在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規律面前,卻是一個忠實的服從者,他深知短篇小說創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現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為此,他服從藝術規律而力求他的短篇以小見大,以一當十。要達到這個藝術境界,除了題材、圖景與人物的典型化外,最重要的就是藝術上的錘煉,這正是莫泊桑長期在福樓拜指導下刻苦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福樓拜曾向他提出過這樣嚴格的要求:「只用一句話就讓我知道馬車站有一匹馬和它前前後後五十來匹是不一樣的。」莫泊桑終於掌握了這種高超的技藝,使他的短篇成為以小見大、言簡意賅、高度精練的藝術典範。在他的小說里,以短小的篇幅、少量的文字,完整地、准確地、鮮明地表現一種現實、一個事件、一種性格、一種狀態的範例,屢見不鮮,不勝枚舉。 莫泊桑的簡練並不等於粗略,善於以白描的筆法進行勾畫是他的特長,而以豐富鮮明的色彩進行細致的描繪,亦是他才能之所在,當他需要的時候,他往往繪制出精細入微的圖景。為了揭示那些有身份的上等人的饞嘴、自私與厚顏,他把羊脂球那一籃引起他們心動的食物描寫得似乎能聞其香、能見其色、能知其味;為了給普魯士人留下一幅諷刺性的畫像,他如此細致地描寫了軍官嘴上兩撇典型的普魯士式的鬍子,甚至讓讀者看到了「鬍子尖上只剩了一根金黃色的細絲」。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中的語言大師之一,他摒棄華麗的辭藻,使用最規范的語言,追求「一個字適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學語言清晰、簡潔、准確、生動,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語言不僅與他精練的敘述方式、簡明的白描手法相得益彰,巧合天成,而且,在寫景狀物、繪聲繪色上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正是以這種優美的語言,莫泊桑對諾曼底的山川平野、小鎮情貌、田舍風光、漁家景象、巴黎街景以及朝暮晦明的自然景色,進行了卓越的描繪,留下了一幅幅構圖清爽、色彩鮮明的畫面,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如《月光》中對月色的描寫,即為膾炙人口之一例。 總的來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藝術,這既是對以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它的補充與豐富。應該指出,莫泊桑雖然基本上恪守寫真實的原則,但也並不放棄對非現實主義的藝術效果的追求,他有時在細節上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如在《珠寶》中,主人公喪妻後竟然那麼失望,以致「不到一個月的工夫頭發全都變白了」;他有時著力渲染神秘主義的氣氛,如《水上》中對人物在夜間無名恐怖心理的描寫;他有時更追求怪誕的效果,如《他是誰》中的種種不可理解的細節。當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較之傳統的現實主義,還有一種更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義的成分。盡管莫泊桑否認自己是自然主義作家,但由於他處於自然主義文學思潮興盛的時代,出入自然主義文學的圈子,深受這種思潮的熏陶,他的寫實藝術自然就帶上了自然主義的特點,這種特點表現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對人的生理本能、對人的「肉體」和「肉慾」的觀察與表現。在《一次郊遊》與《保爾的女人》里,推動人物行動的實際上是對肉慾的或隱秘或露骨的追求,作者把人物的行動與故事情節都建立在這種性的生理本能的基礎上;同樣,在《一個農庄女工的故事》中,不僅人物盲目的性本能是具體情節發生發展的原委與契機,而且構成整篇小說的基本矛盾,決定人物的情緒、感情以及人物之間關系變化的,是人對生育後代的本能渴求,女僱工與農莊主人的矛盾由此而來,矛盾的解決也系決於此。把生理的動因寫得如此明顯突出,這是自然主義給文學帶來的一個變化,也正因為莫泊桑對「肉」有了某種關注並企圖把它帶進文學,所以,在他的風景描寫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文句:「世界上有許多美麗的角落,給我們的眼睛帶來的一種肉感美,使你不由得要用肉體的愛去愛它們。」(《索瓦熱老婆婆》)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自然主義特點,在他的長篇小說里有更多的表現。

㈩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1879年的《羊脂球》震驚文壇,使莫泊桑成為法國文學界的一顆耀目的新星。

莫泊桑

《羊脂球》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之一,它以普法戰爭為背景,把各階層的典型人物「濃縮」到一輛馬車上。馬車從敵軍佔領的盧昂出發,匆匆向法軍據守的地方撤退。中途經過普軍佔領的小鎮,敵軍官蠻橫無恥地要求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全車人都要扣留。於是,戲劇場面展開了:一夥道貌岸然、自命高貴的貴族老爺、工業家、商人、政客和修女為了保全自己,用盡威逼、懇求、哄騙等手段,請「羊脂球」順從普軍官的無恥要求。「羊脂球」為了保全這些「同胞」,只好蒙受奇恥大辱。事過之後,車子又前進了。不料,這些「高貴」的旅伴突然面孔大變,對「羊脂球」倍加輕蔑和唾棄,以示自身的「高潔」。該小說通過形象對照,無情揭露了偽君子的丑惡面目,其批判力量甚至使一些長篇巨著也難以相提並論。

莫泊桑在短短10年左右的時間里,寫出350多篇中短篇小說,其中很多都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此外,他還寫了6部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漂亮的朋友》(即《俊友》)和《一生》。莫泊桑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他的優秀短篇被世界各國文學工作者奉為楷模。

熱點內容
長篇網游三國完本小說 發布:2025-07-12 21:19:36 瀏覽:777
免費小說嫡女難養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12 21:18:08 瀏覽:73
太子妃升職記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12 21:09:47 瀏覽:476
螢火蟲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2 20:58:39 瀏覽:696
蜜見小說合集免費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0:57:32 瀏覽:565
網路小說國外網友評價 發布:2025-07-12 20:50:30 瀏覽:16
橡皮免費小說閱讀器app下載 發布:2025-07-12 20:40:31 瀏覽:928
單挑帝國總裁小說630 發布:2025-07-12 20:27:34 瀏覽:969
言情肉多養成污小說 發布:2025-07-12 20:27:25 瀏覽:683
菠蘿包輕小說有圖 發布:2025-07-12 20:25:16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