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人到中年獲獎

短篇小說人到中年獲獎

發布時間: 2023-02-09 07:36:58

❶ 魯迅文學獎和矛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及其作者資料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評獎時間范圍1971~1981 評選所耗時間:一年 頒獎年份1982年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百花文藝出版社
《東方》 魏 巍 人民文學出版社
《將軍吟》 莫應豐 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中國青年出版社
《芙蓉鎮》 古 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冬天裡的春天》 李國文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1982~1984 評選所耗時間:一年 頒獎年份1985年
《黃河東流去》 李 准 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張 潔 人民文學出版社
《鍾鼓樓》 劉心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評選所耗時間:兩年半 頒獎年份1988年
《平凡的世界》 路 遙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 凌 力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都市風流》 孫力 余小惠 浙江文藝出版社
《第二個太陽》 劉白羽 人民文學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禮》 霍 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榮譽獎:
《浴血羅霄》 蕭 克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金甌缺》 徐興業 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1989~1994 評選所耗時間:三年 頒獎年份1998年
《戰爭和人》(一、二、三) 王 火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門柳》(一、二) 劉斯奮 中國青年出版社
《騷動之秋》 劉玉民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1995-1998 頒獎年份2000年
《抉擇》 張 平
《塵埃落定》 阿 來
《長恨歌》 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5年)
《張居正》 熊召政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無字》 張 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歷史的天空》 徐貴祥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英雄時代》 柳建偉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東藏記》 宗 璞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6)
1995—1996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老屋小記》 史鐵生
《霧月牛欄》 遲子建
《趙一曼女士》 阿成
《鎮長之死》 陳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畢飛宇
《心比身先老》 池莉
1995—199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父親是個兵》鄧一光
《小的兒》林希
《挑擔茶葉上北京》劉醒龍
《年前年後》何申
《涅槃》李國文
《天知地知》劉恆
《沒有語言的生活》東西
《黃金洞》閻連科
《天缺一角》李貫通
《雙魚星座》徐小斌
1995—199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作品
《錦州之戀》邢軍紀 曹岩
《靈魂何歸》(亦名:《沒有家園的靈魂》)楊黎光
《黃河大移民》冷夢
《黑臉》一合
《慟問蒼冥》金輝
《沒有掌聲的征途》江宛柳
《東方大審判》郭曉曄
《溫故戊戌年》張建偉
《淮河的警告》陳桂棣
《大國長劍》徐劍
《敦煌之戀》王家達
《共和國告急》何建明
《走出地球村》李鳴聲
《開埠》程童一等
《毛澤東和蒙哥馬利》董葆存
1995—1996年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生命是一片葉子》李瑛
《今天沒有空難》匡滿
《韓作榮自選集》韓作榮
《在瞬間逗留》沈葦
《鳥落民間》張新泉
《狂雪》王久辛
《尋覓光榮》辛茹
《拒絕末日》李松濤
1995—1996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評委會集體推薦)
《我的家在哪裡》冰心
《賦得永久的悔》季羨林
《牽牛花蔓》嚴秀
《半月隨筆二集》雷加
《郭風散文選集》郭風
《煙水江南綠》艾煊
1995—1996年全國優秀散文獎獲獎作品
《何為散文選集》何為
《春寬夢窄》王充閭
《中華散文珍藏本·周濤卷》周濤
《女人的白夜》鐵凝
《秋白茫茫》李輝
《皇天後土》周同賓
《從這里到永恆》趙玫
《羊想雲彩》劉成章
《湮沒的輝煌》夏堅勇
《兩種生活》斯妤
1995—1996年全國優秀雜文獎獲獎作品
《微言集》林祖基
《何滿子雜文自選集》何滿子
《邵燕祥隨筆》邵燕祥
《韓羽雜文自選集》韓羽
《世象雜拾》唐達成
1995—1996年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認識老舍》樊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學價值論》敏澤
《自傳統至現代——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變遷論》陳伯海
《論魯迅與林語堂的幽默觀》曾鎮南
《茅盾幾部重要作品的評價問題》邵伯周
1995—1996年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榮譽獎獲獎作品
(評委會集體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陳占元金克木黃源劉遼逸呂叔湘施蟄存孫繩武伍孟昌
朱維之陳冰夷齊香方平金堤蔣路磊然李芒
錢春綺孫家晉唐笙辛未艾袁可嘉葉水夫鄭永慧草嬰任溶溶
1995—1996年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華茲華斯抒情詩選》楊德豫譯
《艾青詩百首》燕漢生譯
《浮士德》綠原譯
《修道院紀事》范維信譯
《萊蒙托夫全集2·抒情詩Ⅱ》顧蘊璞譯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獲獎篇目(1997-2000)
1997-200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鞋》劉慶邦《北京文學》
《清水裡的刀子》石舒清《人民文學》
《吹牛》紅柯《時代文學》
《廚房》徐坤《作家》
《清水洗塵》遲子建《青年文學》
1997-200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夢也何曾到謝橋》葉廣芩《十月》
《被雨淋濕的河》鬼子《人民文學》
《永遠有多遠》鐵凝《十月》
《吹滿風的山谷》衣向東《橄欖綠》
《年月日》閻連科《收獲》
1997-2000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落淚是金》何建明《中國作家》 中國青年出版社
《遠東朝鮮戰爭》王樹增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西部的傾訴》梅潔《報告文學》
《中國863》 李鳴生《北京文學》 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線》楊黎光《深圳特區報》《報告文學》
1997-2000年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羞澀》楊曉民長江文藝出版社
《曲有源白話詩選》曲有源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隻淚眼》朱增泉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西川的詩》西川人民文學出版社
《純粹陽光》曹宇翔明天出版社
1997年-2000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獲獎作品
《大雅村言》李國文東方出版中心
《山居筆記》余秋雨文匯出版社
《精神的歸宿》朱鐵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昨夜西風凋碧樹》徐光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張抗抗解放軍出版社
1997-2000年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評價》陳涌《文藝報》
《一九O三:前夜的涌動》程文超 山東教育出版社
《12個:1998年的孩子》何向陽《青年文學》
《西部: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 韓子勇百花文藝出版社
《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錢中文《文學評論》
1995-1998年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濟慈詩選》屠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堂吉訶德》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奧德賽》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秧歌》董純譯法國「中國之藍」出版社
《聖殿》陶潔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獲獎篇目(2001-2003)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玉米》 畢飛宇 《人民文學》 2001年第4期 責編:那辛
《松鴉為什麼鳴叫》 陳應松 《鍾山》 2002年第2期 責編:賈夢瑋
《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 《當代》 2001年第5期 責編:楊新嵐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 孫惠芬(女) 《人民文學》2002年第1期 責編:程紹武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邊》 王祥夫 《花城》2002年第4期 責編:申霞艷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天涯》 2002年第3期 責編:王雁翎
《大老鄭的女人》 魏微(女) 《人民文學》 2003年第4期 責編:程紹武
《發廊情話》 王安憶(女) 《上海文學》 2003年第7期 責編;姚育明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中國有座魯西監獄》 王光明 姜良綱 《人民文學》2001年第12期 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 責編:黎雲秀
《寶山》 李春雷 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 責編:王大民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 楊黎光 《中國作家》2003年8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責編:楊柳
《西藏最後的馱隊》 加央西熱(藏)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3年10月 責編:王德領
《革命百里洲》 趙瑜、胡世全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12月 責編:金小鳳
·全國優秀詩歌獎·
《野詩全集》 老鄉 敦煌文藝出版社 2003年11月 責編:汪曉軍、宋學娟
《郁蔥抒情詩》 郁蔥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責編:袁淑萍、馬海霞
《幻河》 馬新朝 中原農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 責編:王錦
《倖存的一粟》 成幼殊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3年1月 責編:汪稼明
《娜夜詩選》 娜夜(滿、女) 甘肅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責編:蔣瀟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賈平凹,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責編:李玉皓、任銳軍
《大河遺夢》 李存葆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 責編:鄭魯南
《病隙碎筆》 史鐵生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2月 責編:周宏
《獨語東北》 素素(女) 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責編:李靜媛
《一個人的經典》 鄢烈山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 責編:秦文仲、賀凱
·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
《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吳義勤《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第4期 責編:刁斗
《〈手稿〉的美學解讀》 王向峰 遼寧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責編:董晉騫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 陳超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責編:袁鴻蕙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 朱向前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9月 責編:杜麗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神曲》(但丁·著·義大利文)田德望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責編:胡真才
《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納·著·德文)黃燎宇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責編:仝保民

❷ 一九八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十五篇是

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 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1期

《我們的軍長》 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

《足跡》 王願堅 《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

《頂凌下種》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 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匯報》1978年8月11期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 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

《墓場與鮮花》 蕭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姻緣》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7期

《「不稱心」的姐夫》 關庚寅 《鴨綠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廣東文藝》1978年第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1977~1980)

一等獎

人到中年 湛容 《收獲》1980年第1期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雲山傳奇 魯彥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張一弓《收獲》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獎

土壤 汪浙成、溫小任《收獲》1980年第6期

迫趕隊伍的女兵們鄧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馮驥才 《收獲》1979年第6期

大牆下的紅玉蘭 從維熙 《收獲》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劉紹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霧 張抗抗 《收獲》1980年第3期

開拓者 蔣子龍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孫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驚心動魄的一幕 路遙 《當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喬廠長上任記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7期

小鎮上的將軍 陳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輯錯了的故事 茹志鵑(女) 《人民文學》第2期

彩雲歸 李棟、王雲高 《人民文學》第5期

我們家的炊事員 母國政 《北京文藝》第6期

岡扎與哈利 樊天勝 《人民文學》第4期

記憶 張弦 《人民文學》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學》第9期

誰生活得更美好 張潔(女) 《工人日報》7月15日

戰士通過雷區 張天民 《人民文學》第7期

信任 陳忠實 《陝西日報》6月3日

藍藍的木蘭溪 葉蔚林 《人民文學》第6期

話說陶然亭 鄧友梅 《北京文藝》第2期

內奸 方之 《北京文藝》第3期

李順大造屋 高曉聲 《雨花》第7期

因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學》第10期

我愛每一片綠葉 劉心武 《人民文學》第6期

我應該怎麼辦? 陳國凱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學》第4期

羅浮山血淚祭 申傑英 《十月》第2期

辦婚事的年輕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學》第7期

空谷蘭 (白族)張長 《解放軍文藝》第12期

雕花煙斗 馮驥才 《當代》第2期

獨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學》第2期

努爾曼老漢和獵狗巴力斯(哈薩克族)艾克拜爾 米吉提 《新疆文藝》第3期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西線軼事 徐懷中 《人民文學》第1期

鄉場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8期

月食 李國文 《人民文學》第3期

三千萬 柯雲路 《人民文學》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錦雲、王毅 《北京文學》第7期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 蔣子龍 《新港》第5期

陳奐生上城 高曉聲 《人民文學》第2期

靈與肉 張賢亮 《朔方》第9期

夏 張抗抗(女) 《人民文學》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韓少功 《人民文學》第10期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弦 《上海文學》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瑪拉沁夫 《人民日報》7月12日

钁柄韓寶山 張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葉文玲(女) 《當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4期

南湖月 劉富道 《人民文學》第7期

天山深處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軍文藝》第9期

你是共產黨員嗎? 張林 《當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學》第3期

春之聲 王蒙 《人民文學》第5期

結婚現場會 馬烽 《人民文學》第1期

丹鳳眼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8期

紅線記 羅旋 《人民文學》第8期

小販世家 陸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後一個軍禮 方南江、李荃 《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紅岩》第2期

美與丑 (藏族)益希卓瑪(女) 《人民文學》第6期

海風輕輕吹 呂雷 《作品》第12期

賣蟹 王潤滋 《山東文學》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

《賣驢》趙本夫《鍾山》1981年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1981年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陳建功《北京文學》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長》簡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達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劉厚明《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遲松年《鴨綠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周克芹《四川文學》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學》1981年第4期

《大淖記事》汪曾祺《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頭像》林斤瀾《北京文學》1981年第1期

《蛾眉》劉紹棠《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張一弓《上海文學》1981年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十月》1981年第2期

《飛過藍天》韓少功《中國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王安憶(女)《上海文學》1981年第10期

《金鹿兒》航鷹(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魯南《山東文學》1981年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高山下的花環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黃綠青藍紫 蔣子龍 《當代》1981年第4期

洗禮 韋君宜 《當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遙 《收獲》1982年第3期

黑駿馬 (回族)張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禍起蕭牆 水運憲 《收獲》1981年第1期

相見時難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鄧友梅 《北京文學》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諶容 《當代》1982年第4期

燕兒窩之夜 魏繼新 《青年文學》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溫小鈺 《小說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蘇進 《昆侖》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憶 《鍾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說界》1982年第3期

張鐵匠的羅曼史 張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駝峰上的愛 馮苓植 《收獲》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綠蔭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遠去的白帆 從維熙 《收獲》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麼 顧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彎彎 譚談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拜年 蔣子龍 《人民文學》第3期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曉聲 《北方文學》第8期

八百米深處 孫少山 《北方文學》第2期

明姑娘 航鷹 《青年文學》第1期

哦,香雪 鐵凝 《青年文學》第5期

不僅僅是留戀 金河 《人民文學》第11期

種包穀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學》第6期

敬禮!媽媽 宋學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學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軍文藝》第6期

賠你一隻金鳳凰 李叔德 《長江文藝》第1期

火紅的雲霞 呂雷 《人民文學》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溫克族)烏熱爾圖《民族文學》第5期

第九個售貨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鮑昌 《新港》第8期

聲音 張煒 《山東文學》第5期

母親與遺像 海波 《人民文學》第4期

老霜的苦悶 矯健 《文匯月刊》第1期

遠處的代木聲 (土家族)蔡測海《民族文學》第10期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圍牆 陸文夫 《人民文學》83年第2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史鐵生 《青年文學》83年第1期

搶劫即將發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陣痛 鄧剛 《鴨綠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戀 石言 《人民文學》83年第10期

兵車行 唐棟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鄂溫克族) 《民族文學》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見明 《萌芽》83年第5期

親戚之間 林元春(朝鮮族)清玉譯 《民族文學》83年第9期

公路從門前過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條件尚未成熟 張潔(女) 《北京文學》83年第9期

樹上的鳥兒 王戈 《飛天》83年第9期

沙灶遺風 李杭育 《北京文學》83年第5期

肖爾布拉克 張賢亮 《文匯》月刊83年第2期

雪國熱鬧鎮 劉兆林 《解放軍文藝》83年第7期

遭遇之樂 陶正 《北京文學》83年第4期

除夕夜 達理 《人民文學》83年第5期

旋轉的世界 陳繼光 《人民文學》83年第11期

四個四十歲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過青浪灘 劉艦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墳塋》李存保《昆侖》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風雪》梁曉聲《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鄧剛《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陸文夫《收獲》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學》1984年第7期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遠村》鄭義《當代》1983年第4期

《拂曉前的葬禮》王兆軍《鍾山》1984年第5期

《煙壺》鄧友梅《收獲》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張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綠》張潔(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場角落的「皇帝」》韓靜霆《丑小鴨》1983年第8期

《燕趙悲歌》蔣子龍《人民文學》1984年第7期

《綠化樹》張賢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張一弓《鍾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蘇進《昆侖》1984年第5期

《神鞭》馮驥才《小說家》1984年第3期

《啊,索倫河的槍聲》劉兆林《解放軍文藝》1983年第4期

《臘月·正月》賈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倉》矯健《文匯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乾草》宋學武《青年文學》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7期

《小廠來了個大學生》陳沖《人民文學》1984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麥客》邵振國《當代》1984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8期

《藍幽幽的峽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打魚的和釣魚的》金河《現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鐵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話題》鐵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說選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馬》鄒志安《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最後的塹壕》王中才《鴨綠江》1984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經評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以得票多少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學》1985年第5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藏族]扎西達娃《西藏文學》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學》1985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11期

《滿票》喬典運《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荊風《人民文學》1985年第5期

《窯谷》謝友鄞《上海文學》1986年第4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7期

《遠行》何士光《人民文學》1985年第8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變我》劉西鴻《人民文學》1986年第9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12期



《支書下台唱大戲》鄒志安《北京文學》1986年第6期

《甜苣兒》張石山《青年文學》1986年第6期

《小說選刊》1986年第9期

《合墳》李銳《上海文學》1986年第11期

《小說選刊》1987年第2期

減去十歲 諶容 《人民文學》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貫通 《山東文學》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龐澤雲 《海燕》1985年第11期

繼續操練 李曉 《上海文學》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糧食 劉恆 《中國》1986年第9期

漢家女 周大新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8期

焦大輪子 於德才(滿族) 《上海文學》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曉前死去 張廷竹 《解放軍文藝》1985年第11期

這一片大海灘 楊顯惠 《長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名單

《甜的血腥的鐵》 楊詠鳴 《上海文學》1987年第3期

《牛販子山道》 雁 寧 《人民文學》1987年第3期

《葫蘆溝今昔》 馬 烽 《人民文學》1987年第4期

《小診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學》1987年第4期

《清高》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87年第5期

《馬嘶·秋訴》 謝友鄞 《上海文學》1987年第5期

《陪樂》 朱春雨 《中國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鋪》 劉震雲 《人民文學》1987年第7期

《馬車》 陳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會》 柏 原 《青年文學》1988年第12期

《年關六賦》 阿 成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獲獎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1985一1986)

桑樹坪紀事 朱曉平 《鍾山》1985年第4期

軍歌 周梅森 《鍾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風塵 王小鷹 《收獲》1986年第2期

小鮑庄 王安憶 《中國作家》1985年第2期

紅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來 達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靈旗 喬良 《解放軍文藝》1986年第10期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

饢神小傳 宋清海 《小說家》1986年第4期

風淚眼 從維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紅塵 霍達(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書記的白晝與夜晚 張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屆(1987—1988年,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白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煩惱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風景》

方 方

《當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劉 琦

《昆侖》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區別》

苗長水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4期

《懶得離婚》

諶 容

《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天橋》

李 曉

《青年文學》1988年第8期

《追月樓》

葉兆言

《鍾山》1988年第5

❸ 人到中年作者是誰

諶容,原名諶德容,祖籍四川巫山,1936年生於湖北漢口。1954年考入北京俄語學院,畢業後當過俄文翻譯、音樂編輯和中學教師。1975年起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第一部),小說《諶容小說選》、《太子村的秘密》和《贊歌》等。其中,《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分獲1977--1980年、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減去十歲》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中篇小說《人到中年》是諶容的代表作,問世後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為諶容帶來了巨大聲譽。
作者以嚴肅的現實主義態度和真誠的責任感對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進行反思,提示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中年知識分子問題,發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愛中年知識分子的吁請。小說既是一曲凄美的悲歌,又是一曲高昂的贊歌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陸文婷這位無私奉獻,謙抑克己的中年知識分子形象。她是一名眼科醫生,無職無權也無名無位,工作超負荷而待遇低下,一家四口擠住一間陋室,家徒四壁,生活過得十分清寒。但就是在這樣困窘的生存條件下,陸文婷仍任勞任怨地辛勤工作。她迷醉於事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報國熱忱,將自己的專業與祖國的醫學事業發展聯系在一起,志存高遠;她具有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對每一位患者都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悉心治療,使他們重見光明;她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事業犧牲了家庭和個人的利益,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際,
她仍在牽掛著自己的病人,而且職業角色未能壓倒其天賦的母性、妻性,她對孩子和丈夫深懷歉疚之情,卻唯獨忘了關心自己。小說為讀者刻畫的是一位物質極度匱乏而精神卻無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識分子形象。陸文婷這一形象涵括了一代中年知識分子的共同遭遇,具有深刻的思想價值和社會意義《人到中年》在藝術上也不乏新穎獨到之處。
作品將陸女婷病危時恍惚中的意識活動與搶救陸文婷過程中的現實活動穿插並行,運用時序顛倒、空間跳躍的意識流手法,將傳統的情節結構與意識流的心理結構有機統一,既有利於容納高密度的社會信息,又有利於挖掘人物心靈深處的情愫,從而使小說在謀篇布局上形散神聚。同時,裴多菲的愛情詩像一曲純真的交響樂貫穿始終,加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語言,營造了濃厚的抒情氣氛,使全篇猶如東方女性溫柔的嘆息,顯得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❹ 評論新時期農村小說的價值

{附件:有關當前農村題材小說研析


另:以下自己整理的。可以根據如下新時期農村作品與作家展開舉例來寫,再結合以上理論}

【知青文學】:

王安憶《本次列車終點》,孔捷生《南方的岸》均寫於1981年,被認為是最早的知青文學。

盧新華《傷痕》;陳建功《萱草的淚》;鄭義《楓》;遇羅錦《一個冬天的童話》;老鬼《血色黃昏》,梁曉聲《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今夜有暴風雨》等


【傷痕文學】:

1977年11月,劉心武的短篇《班主任》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立即引起轟動。

1978年8月,盧新華《傷痕》發表,「傷痕小說」因此得名。


【反思文學】:

1979年,茹志鵑在《人民文學》上發表《剪接錯了的故事》,是「反思小說」興起的標志。


【改革小說】:

(1)高曉聲、賈平凹等人對農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發人深省的描繪。

高曉聲《陳奐生上城》:通過農民物質追求——精神追求,說明農民在精神上如果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農村經濟改革,農村的現代化將不可能實現。

賈平凹《雞窩窪的人家》,《小月前本》等:熱情洋溢地肯定改革給農村青年思想感情,愛情婚姻所帶來的可喜變化。

柯雲路的《新星》(李向南)對現階段物質文化環境中所提供的推動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開墾與整合。


【尋根文學】:

尋根小說的作家們對自己所尋的「根」究竟是什麼?「文化」究竟是什麼?認識矛盾,大致有三種態度、意見。

(1)持肯定態度

阿城的《棋王》;鄧友梅《煙壺》、《那五》等。在他們看來,道家文化傳統是中國人應付亂世的有效工具。因此,應肯定傳統文化思想。

(2)持否定態度

韓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憶《小鮑庄》等。他們認為,我們民族常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某種荒誕而抽象的異己物,進而導致了整個民族行為常常陷入一種無理性的盲動之中。因此,應否定傳統文化。

(3)持辯證態度:

馮驥才《神鞭》,表現了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一種辯證態度,以及一種歷史樂觀主義。


【其他】:

王蒙《春之聲》

劉心武《班主任》

陸文夫

高曉聲:他在1979年發表了中篇《李順大造屋》後,又以陳奐生為主人公連續寫了《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陳奐生出國》五篇小說,人稱「陳奐生系列」,後被結集出版為《陳奐生上城出國記》。


蔣子龍: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6年《機電局長的一天》

1979年《喬廠長上任記》

1980年《一個廠長秘書的日記》

1982年的《拜年》

1980年的《開拓者》、1981年的《赤橙黃綠青藍紫》、1984年的《燕趙悲歌》,連獲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張潔: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著有《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只有一個太陽》;散文集《在那綠草地上》,《張潔集》等。


諶容:1980年因發表中篇小說《人到中年》而蜚聲中外,出版有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小說集《永遠是春天》、《贊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諶容小說選》、《諶容中篇小說集》,以及《諶容集》等。

她還發表過一些散文。


鄧友梅:他的小說創作浸潤著時代的風雨,著力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注重風俗畫的描繪,風格剛健、明朗、醇郁。他的《話說陶然亭》、《尋訪「畫兒韓」》、《那五》、《煙壺》等為人所贊賞。

其創作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在懸崖上》為代表。

第二階段:以《追趕部隊的女兵》為代表。第三階段:以《煙壺》、《那五》為代表。


林斤瀾:80年代以後寫了一系列以浙江農村為背景的短篇小說,1987年結集為《矮凳橋風情》出版,一時為人傳誦。這些作品語言凝練、含蓄,兼融溫州方言於其中。


汪曾祺:《受戒》

《大淖紀事》


馮驥才: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


張承志:代表作《黑駿馬》,《北方的河》,《金牧場》,《心靈史》等。


韓少功

1985年3月發表《文學的根》,提倡文學應植根

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在文藝界引起了廣泛的討

論。

他的小說多取材於知青生活和農村生活,以思想

蘊含的豐富性與深刻性獨樹一幟。

代表作:《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爸爸爸》、《女女女》

後期作品以強烈的尋根意識和撲朔迷離的形式來

發掘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頑不化的國民劣根性。


【先鋒文學】:

80年代中期進入文壇的青年作家:

他們具有新的探索、革新精神,尤其是詩歌和小說方面。代表作家有:莫言、劉索拉、殘雪、馬原、余華、蘇童、葉兆言等。


莫言:1981年開始創作,1985年以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轟動文壇。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先後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紅高粱家族》等,長篇小說《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豐乳肥臀》等。


殘雪:短篇:《山上的小屋》《我在那個世界裡的事情》《天堂里的對話》《天窗》;中篇:有《黃泥街》《蒼老的浮雲》。


余華:代表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活著》
《在細雨中呼喊》
《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❺ 莫言獲過哪些獎項

截止2019年2月20日,莫言獲獎的作品如下:

1、作品名稱:《蛙》

獲獎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時間:2012

作品簡介: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全書由4封長信和一部9幕話劇組成,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朴實,富有意味和張力。

2、作品名稱:《蛙》

獲獎獎項: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時間:2011

作品簡介:

《蛙》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

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全書由4封長信和一部9幕話劇組成,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朴實,富有意味和張力。

3、作品名稱:《生死疲勞》

獲獎獎項:第二屆紅樓夢獎

獲獎時間:2008

作品簡介: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4、作品名稱:《生死疲勞》

獲獎獎項: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8

作品簡介: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

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5、作品名稱:《月光斬》

獲獎獎項:第一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獲獎時間:2005

作品簡介:

《月光斬》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述了一個縣委副書記被惡作劇的「謀殺」的故事,書中同時穿插了有關「月光斬」來源和製造的兩個傳說故事。

6、作品名稱:《月光斬》

獲獎獎項: 第五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4

作品簡介:

《月光斬》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說,書中講述了一個縣委副書記被惡作劇的「謀殺」的故事,書中同時穿插了有關「月光斬」來源和製造的兩個傳說故事。

7、作品名稱:《檀香刑》

獲獎獎項: 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3

作品簡介: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2008年,曾引起文學界熱議。

小說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8、作品名稱:《酒國》

獲獎獎項: 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獲獎時間:2001

作品簡介:

《酒國》是莫言發表於1993年的長篇諷刺小說。該小說藉助「酒」這種飲品,描繪了中國的官場生態,抨擊了官場的腐敗,被美國漢學家葛浩文譽為創作手法最有想像力、最為豐富復雜的中國小說。

9、作品名稱:《牛》

獲獎獎項: 第八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獲獎時間:2000

作品簡介:

《牛》是莫言的一部中篇小說,黑色喜劇。1998年發表於《東海》雜志。

小說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調皮搗蛋的少年羅漢輟學在家,與生產隊飼養員杜大爺一起放牛。因生活貧困養不起更多的牛,生產隊長麻叔請來了公社獸醫站的老董同志為雙脊、大小魯西三頭小公牛施行閹割手術。

術後,羅漢、杜大爺與三頭牛朝夕相處,歷經煎熬,大小魯西終於康復了。但桀驁不訓的雙脊卻因術中大出血,術後感染,在經歷了數天的折磨後而不幸死去的故事。

10、作品名稱:《豐乳肥臀》

獲獎獎項: 大家·紅河文學獎

獲獎時間:1997

作品簡介:

《豐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

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彌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

11、作品名稱:《白狗鞦韆架》

獲獎獎項: 台灣聯合報文學獎

獲獎時間:1988

作品簡介:

《白狗鞦韆架》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於1985年4月發表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以倒敘手法, 敘寫一個離鄉十年的讀書人井河回鄉與昔日戀人暖重逢的故事。

12、作品名稱:《紅高粱》

獲獎獎項: 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

獲獎時間:1987

作品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作家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20世紀30、40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卻都是正義和邪惡的化身。

《紅高粱》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

(5)短篇小說人到中年獲獎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二、創作特色

1、尋根文學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納的啟示,莫言將「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莫言表示:「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

於是從1985年《白狗鞦韆架》開始,莫言高舉起了『高密東北鄉』的大旗,如同一個草莽英雄現世,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正如托馬斯·哈代筆下的英格蘭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亞·馬爾克斯所描寫的南美鄉鎮馬孔多。

通過對自己故鄉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狀況的描寫,傳達了某種帶普遍性的人性內容和人類生存狀況,將一般的鄉情描寫轉化為對人的「生存」的領悟和發現。

這樣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鄉土文學」的狹隘性和局限性,而達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2、西方現代主義

在莫言的小說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感覺印象、幻覺夢境、時空顛倒等。

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隱喻、象徵、預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誕派戲劇的誇張、變形、荒誕;還有結構主義、感覺主義、象徵主義等等。

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兩位,即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小說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斷的場景切換和時空顛倒,具有明顯的空間形式小說的特徵,與福克納的風格遙相呼應。而他引用神話傳說以及動物角度敘事則明顯帶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意識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法,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裡就已經明顯體現出來。

比如他發表於1985年的《枯河》,小說運用了意識流的蒙太奇手法將過去與現實交融在一起,並且以兒童「小虎」的感覺描寫代替敘事,令故事詩意化和夢境化。

還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狀閃電》里的慢鏡頭描寫,《歡樂》里的自由聯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識流藝術的體現,莫言在運用意識流手法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對於仿夢小說的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幻覺現實主義。

莫言對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借鑒是廣泛的,不只局限於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對於農民被收各種花樣的賦稅的誇張描寫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風格;《幽默與趣味》寫人進城市後變成猴子,則有著卡夫卡《變形記》的荒誕。

但莫言並非單純的借鑒,他對西方現代主義極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發表於1993年的《酒國》更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創新實驗性小說,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3、中國傳統說書藝術

莫言在借鑒西方現代主義的同時,很快意識到要逃離那些像福克納、馬爾克斯等西方現代派大師那樣的「灼熱的高爐」,逃離的結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學故鄉「高密東北鄉」。

他努力從齊魯文化、蒲松齡《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元雜劇,從民間故事、民間藝術(包括高密撲灰年畫、高密泥塑、高密剪紙和茂腔等)等傳統和民間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

尤其是《聊齋志異》,對莫言影響極大,莫言曾評價《聊齋志異》是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著作。

2012年莫言在瑞典發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講故事的人》時說:「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裡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生死疲勞》是最能體現《聊齋志異》對莫言影響的一部小說。

莫言從自己家鄉東夷文化遺存中大量出現的鳥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種各樣民間藝術、傳說和古代偏於神鬼演義方面的文學文本如《封神演義》中的土行孫和《聊齋志異》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獲得靈感。

又從豐富的現實生活中獲得鮮活的養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擬歷史與現實的同時,使自己的創作插上了自由想像的翅膀,進而在心理上、邏輯上達到了高度的真實性和高超的藝術創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結合。

從而在繼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納、馬爾克斯等現代派大師的基礎上,又紮根於本土文化和文學藝術的大地,實現了文學從「現代主義在中國」到「現代主義中國化」的飛躍。

4、暴力美學

莫言作品具有強悍的暴力主義,發表於1986年的《紅高粱》是一個初級文本,彷彿是一種原始的語典,收錄了通姦(野合)、縱酒、砍頭、剝皮等等基本暴力語匯。

它們是一種證詞,以驗證「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

之後莫言成為了堅定的酷語書寫者,如《酒國》里的紅燒嬰兒,《築路》中的剝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剝貓皮,《靈葯》中的對死人開膛取膽,《白棉花》里的清花機攪碎人等等,莫言以獨特的感官描寫展示暴力帶給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檀香刑》是最能代表莫言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他在小說第九章《傑作》中用了一萬四千多字描寫了對錢雄飛的凌遲過程,莫言以他深厚的語言功底和驚人的想像力向讀者呈現了一個鮮活生動、驚心動魄的酷刑場面。

每一次利刃的割戮和受刑者的呼痛,都匯聚成了一種話語的奇詭快感,流動在小說的語句之間,彷彿一種來自地獄的悲慘光輝。

這不是卡夫卡式的陰郁的刑罰,而是一種混合著極度的虐待與受虐的肉體狂歡,猶如帝國沒落前的最後的盛宴。這樣極致的暴力描寫,令讀者的評價也兩極分化,不喜歡的人立刻扔書嘔吐,喜歡的人則欲罷不能。

正如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美國漢學家葛浩文所說:「《檀香刑》非常殘忍,非常可怕,但你還是想看下去,看到最後,你會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呢?」

5、語言狂歡

縱觀莫言的創作,他是以狂歡化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貶低的邊緣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由從民間擷取的粗鄙語言與獨白式的「 高雅」語言相混雜,努力發掘出藏污納垢的鄉土民間中的狂歡精神, 使自己的小說創作具有了狂歡化風格的先鋒色彩。

莫言與生俱來的叛逆精神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使他不斷進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語言的創新。例如語言的反常修飾,這種語言的反常修飾集中體現在邏輯矛盾的修飾上。

如《紅高粱》里「 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在小說《紅蝗》里,當莫言描繪一對近親戀愛的祖先遭受家族的火刑,在熊熊大火中親吻擁抱死去時。

他這樣來評價: 「 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這件家族史上駭人聽聞的丑聞,感人的壯舉,慘無人道的獸性,偉大的里程碑,骯臟的恥辱,偉大的進步,愚蠢的倒退」。

類似的語言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這是一種褒貶並置的語言,這種語言正是莫言狂歡化思維和藝術感受的集中體現。

莫言的語言狂歡還體現在語類的大雜燴,大雜燴的語言也體現出狂歡化的平等性,顛覆性和大眾性。

此外,莫言在小說中還雜燴了俚語,俗語,咒語,順口溜,民間歌謠,官方語等等。

這些話語的碎片相互嵌入,混雜,使得卑俗與崇高的等級界面消除了 , 被淹沒在多重聲音的混響話語洪流中,這種混響的聲音形成了一種典型的狂歡化風格,它既是感官的狂歡,也是話語的狂歡。

莫言小說的狂歡色彩還體現在對狂歡節日和狂歡場面的描繪。

例如《四十一炮》里的「肉食節」、《豐乳肥臀》里的雪集、《檀香刑》里的叫花子遊街和檀香刑行刑過程中的「萬貓合唱」等等,以狂歡的方式敘述了社會現象,在狂歡性原則下建立起來虛構話語世界,與制度化的生存世界之間形成鮮明對照。

❻ 北京作家協會的歷年獎項

(截至2006年) 張潔 《沉重的翅膀》(第二屆、1982—1984年)
《無字》(第六屆、1999—2002年)
劉心武 《鍾鼓摟》(第二屆、1982—1984年)
凌力 《少年天子》(第三屆、1985—1988年)
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第三屆、1985—1988年) 王蒙 《蝴蝶》(第一屆一等獎、1977—1980年)
《相見時難》(第二屆、1981—1982年)
鄧友梅 《追趕隊伍的女兵們》(第一屆,1977—1980年)
《那五》(第二屆、1981—1982年)
《煙壺》(第三屆、1983—1984年)
從維熙 《大牆下的紅玉蘭》(第一屆,1977—1980年)
《遠去的白帆》(第二屆、1981—1982年)
《風淚眼》(第四屆、1985—1986年)
劉紹棠 《蒲柳人家》(第一屆、1977—1980年)
湛容 《人到中年》(第一屆一等獎、1977—1980年)
《太子村的秘密》(第二屆、1981—1982年)
《懶得離婚》(第五屆、1987—1988年)
張潔 《祖母綠》(第三屆、1983—1984年)
張承志 《黑駿馬》(第二屆、1981—1982年)
《北方的河》(第三屆、1983.一1984年)
劉索拉 《你別無選擇》(第四屆、1985—1986年)
霍達 《紅塵》(第四屆、1985—1986年) 王蒙 《最寶貴的》(1978年)
《悠悠寸草心》(1979年)
《春之聲》(1980年)
鄧友梅 《我們的軍長》(1978年)
《話說陶然亭》(1979年)
劉心武 《班主任》(1978年)
《我愛每一片綠葉》(1979年)
張潔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1978年)
《誰生活得更美好》(1979年)
《條件尚未成熟》(1983年)
李陀 《願你聽到這支歌》(1978年)
陳建功 《丹鳳眼》(1980年)
《飄逝的花頭巾》(1981年)
劉紹棠 《蛾眉》(1981年)
劉厚明 《黑箭》(1981年)
林斤瀾 《頭像》(1981年)
諶容 《減去十歲》(第八屆、1985—1986年)
張承志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1978年)
中傑英 《羅浮山血淚祭》(1979年)
母國政 《我們家的炊事員》(1979年)
劉錦雲 《笨人工老大》(1980年、與王毅合作)
汪曾旗 《大淖記事》(1981年)
史鐵生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1983年)
《奶奶的星星》(1984年)
陶正 《逍遙之樂》(1983年)
蘇叔陽 《生死之同》(1984年)
劉恆 《狗日的糧食》(第八屆、1985—1986年) 劉恆 《天知地知》(首屆優秀中篇小說、1995—1996年)
史鐵生 《老屋小記》(首屆優秀短篇小說、1995—1996年)
《病隙碎筆》(第三屆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1999年—2002年)
雷加 《半月隨筆二集》(首屆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1995—1996年)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第二屆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劉慶邦 《鞋》(第二屆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徐 坤 《廚房》(第二屆短篇小說獎、1997—2001年) 陳祖芬 《祖國高於一切》(第一屆、1977—1980年)
《共產黨人》(第二屆、1981—1982年)
《催人復甦的事業》(第三屆、1983—1984年)
《理論狂人》(第四屆、1985—1986年)
《孔雀西南飛》(第五屆、1990—1991年)
理由 《中年頌》(第一屆、1977—1980年)
《揚眉劍出鞘》(第一屆、1977—1980年)
《希望在人同》(第二屆、1981—1982年)
《南方大廈》(第三屆、1983—1984年)
《傾斜的足球場》(第四屆、1985—1986年)
韓少華 《勇士:歷史的新時期需要你》(第一屆、1977—1980年)
《繼母》(第二屆、1981—1982年)
肖復興 《海河邊的一閻小屋》(第二屆、1981—1982年)
《生當作人傑》(第三屆、1983—11984年)
沙青 《北京失去平衡》(第四屆、1985—1986年)
霍達 《萬家憂樂》(第四屆、1985—1986年) 張志民 《祖國,我對你說》(第一屆、1979—1982年)
《今情,往情》(第二屆、1983—1984年) (1954—1979年):
劉厚明 《小雁齊飛》(劇本、一等獎、1954—1979年)
阮章競 《金色的海螺》(童話詩、一等獎、1954—1979年)
果向真 《小胖和小松》(小說、一等獎、1954—1979年)
葛翠林 《野葡萄》(童話、一等獎、1954—1979年)
管樺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歌詞、一等獎、1954—1979年)
孫幼軍 《小布頭奇遇記》(童話、一等獎、1954—1979年)
金波 《在老師身邊》(歌詞,一等獎、1954—1979年)
鄭文光 《飛向人馬座》(科學文藝、一等獎、1954—1979年)
浩然 《大肚子蟈蟈》(小說、二籌獎、1954—1979年)
陳模 《奇花》(小說、二等獎、1954—1979年)
羅辰生 《吃拖拉機的故事》(小說、二等獎、1954—1979年)
劉心武 《看不見的朋友》(小說、三籌獎、1954—1979年)
宋泛 《永路和他的小叫驢》(小說、三籌獎、1954—1979年)
梁泊 《日歷》(小說、三等獎、1954—1979年) 劉心武 《我可不怕十三歲》(第一屆、1980—1985年)
劉厚明 《阿城的龜》(第一屆、1980—1985年)
葛翠琳 《翻跟頭的小木偶》(第一屆、1980—1985年)
《會唱歌的畫像》(第三屆、1992—1994年)
孫幼軍 《小狗的小房子》(第一屆、1980—1985年)
《怪老頭》(第二屆、1986—1991年)
《啼哩呼啥歷險記》(第四屆、1995—1997年)
張之路 《第三軍團》(第二屆、1986—1991年)
《有老鼠牌鉛筆嗎》(第三屆、1992—1994年)
《我和我的影子》(第四屆、1995—1997年)
金波 《春的消息(組詩)》(第一屆、1980—1985年)
《我和你之間》(第二屆、1986—1991年)
《林中月夜》(第三屆、1992—1994年)
《烏丟丟的奇遇》(第六屆、2001—2003年)
羅辰生 《白脖兒》(第一屆、1980—1985年)
《下世紀的公民們》(第二屆、1986—1991年)
鄭文光 《種翼》(第一屆、1980—1985年)
鄭淵潔 《開直升飛機的小老鼠》(第一屆、1980—1985年
曹文軒 《再見了,我的星星》(第一屆、1980—1985年)
《山羊不吃天堂草》(第二屆、1986—1991年)
《草房子》(第四屆、1995—1997年)
《細米》(第六屆、2001—2003年)
樊發稼 《小娃娃的歌》(第一屆、1980—1985年) 星河 《漫畫科學史探險》(1996年,第六屆,少兒圖書,與人合作)
霍達 《補天裂》(1997年,第七屆,長篇小說)
楊鵬 《地球保衛戰》(1997年,第七屆,少兒圖書)
《漫畫金頭腦》(2001年,第八屆,少兒圖書)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2001年,第八屆,電視劇編劇)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2001年,第八屆,電視劇,編劇) (國家民委和中國作協主辦,全國性獎):
張承志 《一冊山河》(第七屆、散文集,2002年)
郭雪波 《大漠狼孩》(第七屆、長篇小說,2002年) (青年文學獎):
徐坤 第九屆
邱華棟 第十屆 (中央七部委主辦,全國性獎):
畢淑敏 《紅處方》(1999年、長篇小說、一等獎)
《心靈7游戲》(2004年、第十二屆、散文組、銀獎)
王梓夫 《紅河東去》(1999年、第七屆、廣播劇)
趙凝 《大家》(2001年、中篇小說、三等獎) 楊鵬 《漫畫金頭腦》(第五屆、少兒圖書、2001年)
張潔 《無字》(第六屆、長篇小說、2003年) 劉恆 《老衛種樹》(首屆、報告文學、2003年)
郭雪波 《大漠狼孩》(首屆、長篇小說、2003年) 畢淑敏 《紅處方》(第一屆、長篇小說、1998年)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屆、中篇小說、1998年)
史鐵生 《老屋小記》(第一屆、短篇小說、1998年)
凌力 《夢斷關河》(第二屆、長篇小說、2000年)
曹文軒 《紅瓦》(第二屆、長篇小說、2000年)
衣向東 《吹滿風的山谷》(第二屆、中篇小說、2000年)
張潔 《無字》(第三屆、長篇小說、2002年)
曾哲 《一年級二年級》(第三屆、中篇小說、2002年)
劉慶邦 《到城裡去》(第四屆、中篇小說、2004年)
畢淑敏 《女工》(第四屆、中篇小說、2004年)
周大新 《湖光山色》(第五屆、長篇小說、2006年)
劉慶邦 《紅煤》(第五屆、長篇小說、2006年)
曾哲 《帕米爾案件》(第五屆、中篇小說、2006年) 凌力 《夢斷關河》(第一屆、長篇小說,2001年)
劉恆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屆、中篇小說,2001年)
張潔 《無字》(第二屆、長篇小說,2002年)
寧肯 《蒙面之城》(第二屆、長篇小說,2002年)
劉慶邦 《神木》(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曾哲 《一年級二年級》(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衣向東 《初三初四看月亮》(第二屆、中篇小說,2002年)
閻連科 《受活》(第三屆、長篇小說,2005年)
曾哲 《香歌潭》(第三屆、中篇小說,2005年)
程青 《十周歲》(第三屆、中篇小說,2005年) 毛志成 《別處死那匹馬》(首屆、2001—2003年)
謝冕 《這城市已融入我的生命》(首屆、2001—2003年)
祝勇 《舊宮殿》(首屆、2001—2003年)
韓小蕙 《光明日報》(首屆、2001—2003年)
周曉楓 《你的身體是個仙境》(首屆、2001—2003年) 葛翠林 《尋找野葡萄》(1986年慕尼黑電視節二等獎)
《野葡萄》(1988年瑞士國際兒童書籍優秀作品獎)
孫幼軍 童話(1991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金波 兒童詩歌(1992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張之路 少兒小說(1993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第三軍團》(國際青少年聯盟(ibb1)優秀作家獎) 謝冕 《論中國新詩》(第二屆、一等獎、2002年)
任洪淵 《重新發現漢語》(第四屆、一等獎、2003年)
陶東風 《審美化、生活方式與消費文化批判》(第三屆、一等獎、2003年)
孟繁華 《重新發現的鄉村歷史--世紀初長篇小說中鄉村文化的多重性》(第五屆、二等獎、2005年)
賀紹俊 《重構宏大敘事》(第五屆、三等獎、2005年) 劉厚明 《綠色錢包》(電影劇本、文化部劇本創作獎、1981年)
李陀 《李四光》(與張暖忻合作編劇、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79年)
《沙鷗》(與張暖忻合作編劇、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2年)
諶容 《人到中年》(編劇、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2年)
中傑英 《灰色王國的黎明》(文化部評全國優秀話劇劇本獎、1980—1981年)
《山河交響樂》(電影劇本、第二屆「夏衍電影文學獎」、1997—1998年)
劉恆 《本命年》(編劇、1990年電影「百花獎」、第40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編劇、廣電部建國40周年劇本徵文二等獎、1990年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1991年西班牙第35屆瓦亞多里德國際電影節金穗獎、1990年)
《秋菊打官司》(改編、首屆長春國際電影節金杯獎、1992年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2年)
《四十不惑》(改編、第45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1992年)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最佳編劇、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2000年)
《張思德》(編劇、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
劉慶邦 《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柏林電影節銀熊獎、2003年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2003年)
鄒靜之 《五月槐花香》(電視劇本第24屆中國電視飛天獎最佳編劇獎、2004年)
孫幼軍 《小貝流浪記》(最佳編劇、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1999年)

❼ 女作家諶容的諶讀什麼音

諶容讀音為[chénróng]。
諶容是一個人來的。
諶容當代女作家,漢族。原名德容。著名小說家,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巫山人,生於湖北漢口。
1957年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編輯和翻譯。後當過中學俄語教員。曾三次到農村體驗生活和勞動。任作協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1975年,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萬年青》。
1980年,發表中篇小說《人到中年》,該小說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
1982年,擔任劇情電影《人到中年》的編劇,她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小百花獎優秀編劇獎。
1983年,由其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太子村的秘密》出版,該小說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6年,由其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錯、錯、錯!》出版。
1990年,擔任劇情電影《喜劇明星》的編劇。
1994年,出版散文隨筆《中年苦短--諶容隨筆》。

❽ 梁曉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一等獎
《人到中年》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 《天雲山傳奇》
《犯人李銅鍾的故事》 《蝴蝶》 二等獎
《土壤》
《追趕隊伍的女兵們》 《大牆下的紅玉蘭》 《啊!》 《蒲柳人家》 《淡淡的晨霧》 《開拓者》 《三生石》 《甜甜的刺莓》 《驚心動魄的一幕》
汪浙成、溫小鈺(女) 鄧友梅 從維熙 馮驥才 劉紹棠 張抗抗(女) 蔣子龍 宗璞(女)
[土家族]孫健忠 路遙
《收獲》1980年第6期 《十月》1979年第1期 《收獲》1979年第6期 《收獲》1979年第2期 《十月》1980年第3期 《收獲》1980年第3期 《十月》1980年第6期 《十月》1980年第3期 《芙蓉》1980年第1期 《當代》1980年第3期
諶容(女) 葉蔚林 魯彥周 張一弓 王蒙
《收獲》1980年第1期 《芙蓉》1980年第3期 《清明》1979年第1期 《收獲》1980年第1期 《十月》1980年第4期

❾ 第1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1995-1996)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魯迅文學獎(資產新聞杯)各單項獎獲獎作品名單
(以得票多少為序)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老屋小記》史鐵生
《霧月牛欄》遲子建
《趙一曼女士》阿成
《鎮長之死》 陳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畢飛宇
《心比身先老》 池莉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父親是個兵》 鄧一光
《小的兒》林希
《挑擔茶葉上北京》劉醒龍
《年前年後》何申
《涅盤》李國文
《天知地知》劉恆
《沒有語言的生活》東西
《黃金洞》閻連科
《天缺一角》李貫通
《雙魚星座》徐小斌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作品
《錦州之戀》邢軍紀、曹岩
《靈魂何歸》(亦名:《沒有家園的靈魂》)楊黎光
《黃河大移民》冷夢
《黑臉》一合
《慟問蒼冥》 金輝
《沒有掌聲的征途》 江宛柳
《東方大審判》郭曉曄
《溫故戊戌年》張建偉
《淮河的警告》陳桂棣
《大國長劍》徐劍
《敦煌之戀》王家達
《共和國告急》何建明
《走出地球村》李鳴生
《開埠》程童一 等
《毛澤東和蒙哥馬利》董葆存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生命是一片葉子》李瑛
《今天沒有空難》匡滿
《韓作榮自選集》韓作榮
《在瞬間逗留》沈葦
《鳥落民間》張新泉
《狂雪》王久辛
《尋覓光榮》辛茹
《拒絕末日》 李松濤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
(評委會集體推薦)
《我的家在哪裡》冰心
《賦得永久的悔》季羨林
《牽牛花蔓》嚴秀
《半月隨筆二集》雷加
《郭風散文選集》郭風
《煙水江南綠》艾煊
全國優秀散文獎獲獎作品
《何為散文選集》 何為
《春寬夢窄》王充閭
《中華散文珍藏本·周濤卷》周濤
《女人的白夜》鐵凝
《秋白茫茫》李輝
《皇天後土》周同賓
《從這里到永恆》趙玫
《羊想雲彩》劉成章
《湮沒的輝煌》夏堅勇
《兩種生活》斯妤
全國優秀雜文獎獲獎作品
《微言集》林祖基
《何滿子雜文自選集》何滿子
《邵燕祥隨筆》邵燕祥
《韓羽雜文自選集》韓羽
《世象雜拾》唐達成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認識老舍》樊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學價值論》敏澤
《自傳統至現代——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變遷論》陳伯海
《論魯迅與林語堂的幽默觀》曾鎮南
《茅盾幾部重要作品的評價問題》邵伯周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榮譽獎獲獎作品
(評委會集體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陳占元 金克木 黃 源 劉遼逸 呂叔湘 施蟄存 孫繩武 伍孟昌
朱維之 陳冰夷 齊 香 方 平 金 堤 蔣 路 磊 然 李 芒
錢春綺 孫家晉 唐 笙 辛未艾 袁可嘉 葉水夫 鄭永慧 草 嬰 任溶溶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華茲華斯抒情詩選》楊德豫 譯
《艾青詩百首》燕漢生 譯
《浮士德》 綠原 譯
《修道院紀事》范維信 譯
《萊蒙托夫全集2·抒情詩Ⅱ》顧蘊璞 譯

❿ 1981年《人民文學》評出的優秀短篇小說有哪些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獲獎作品
內當家 王潤滋 《人民文學》第3期
賣驢 趙本夫 《鍾山》第2期 一個獵人的懇求(鄂溫克族)烏熱爾圖 《民族文學》第5期
飄逝的花頭巾 陳建功 《北京文學》第6期
女炊事班長 簡嘉 《青春》第8期
路障 達理 《海燕》第10期
黑箭 劉厚明 《人民文學》第5期
普通老百姓 遲松年 《鴨綠江》第2期
山月不知心裡事 周克芹 《四川文學》第8期
少年chen (女)舒群 《人民文學》第4期
大淖記事 汪曾棋 《北京文學》第4期
頭像 林斤瀾 《北京文學》第7期
娥眉 劉紹棠 《長春》第1期
黑娃照相 張一弓 《上海文學》第7期
爬滿青藤的木屋 古華 《十月》第2期
飛過藍天 韓少功 《中國青年》第13期
本次列車終點 王安憶 《上海文學》第10期
全鹿兒 航鷹 《新港》第4期
拜年 魯南 《山東文學》第8期。
最後一簍春茶 王振武 《芳草》第3期

熱點內容
網路小說關於老炮青紅 發布:2025-07-12 22:22:05 瀏覽:211
重生在大家族裡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2 22:15:59 瀏覽:338
男醫生小說短篇 發布:2025-07-12 22:13:14 瀏覽:825
美女的漂亮總裁老婆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2 21:58:43 瀏覽:284
女主不喜歡男主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2 21:51:06 瀏覽:107
完本小說好看的小說免費下載全集 發布:2025-07-12 21:50:58 瀏覽:986
免費小說閱讀嫣然一笑春風暖 發布:2025-07-12 21:50:57 瀏覽:356
輕小說迷偵探的條件在哪裡買 發布:2025-07-12 21:37:26 瀏覽:769
原配反擊戰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7-12 21:36:39 瀏覽:716
身有千千結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12 21:30:46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