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坷夫短篇小說小人物
❶ 契訶夫簡介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契訶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極濃的藝術氛圍。
他採取簡潔的寫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學手段,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這些作品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1)鍥坷夫短篇小說小人物擴展閱讀: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契訶夫原本想讓它成為一部喜劇,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將一些鬧劇元素有所保留外,將全劇變成了一部悲劇)大獲成功。
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為此,他於6月赴德國巴登魏萊爾療養,出現了心力衰竭。7月15日,契訶夫在巴登魏萊爾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於莫斯科。
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契訶夫剛開始創作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對他影響很大,他的作品裡逐漸形成了一種機智幽默,略含譏刺,平而不淡,濃而不烈的風格。
經常就是這樣:由於人物本身有著某種滑稽可笑的東西,同時他又遇著了不和諧的環境,他的行為、動作,他的思想、心理無一不顯得可笑,這便給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礎,增加了喜劇的成分。
❷ 小人物的悲慘命運-- 陪你一起讀《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契訶夫,十九世紀俄羅斯作家,在僅有的44年生命中寫下了大量詼諧和幽默的短篇小說。他的大多數文章都是刻畫了小人物的悲慘命運。
《小官吏之死》一個小官員在劇院看戲的時候不小心打了個噴嚏,正好打在了前排一個將軍的禿頂和脖子上。
第一次,他在將軍的耳旁低聲說:「對不起,大。。。大人,我的唾沫星子濺到您身上了。。我是無意的。。。。」
第二次,席間休息時,他剋制住恐懼,低聲說道:「我的唾沫濺到您身上了,大。。。大人。請原諒,我可不希望那樣。。。」
第三次,第二天他進了將軍的接待室,「昨天在阿爾卡吉亞劇場,如果您還記得的話,大人,我打了個不該打的噴嚏。。。所以無意中濺了您一身唾沫。。請原。。」
第四次,他小聲說道:「大。。。人!如果說我妨礙大人有些冒昧的話,只能說這是我發自內心的後悔!。。。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務必請您了解這一點!」
第五次,「我昨天在這里打攪了大人您,我是因為我打噴嚏時濺著您而來向您道歉的,開玩笑的事我想都沒想過。我怎麼膽敢跟您開玩笑呢?」 「」滾出去「 將軍實在是忍不住,大喝一聲。
」您說什麼?「 他驚呆了。」滾出去!「 將軍雙腳跺地,又吼了一聲。
他出了門,慢慢地向自己家裡走去,回到家裡,連制服都未脫就倒在沙發上,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變色龍》一個人在廣場上被一隻狗咬了,廣場上執勤的警督立刻趕到了。被咬的人舉著右手,伸出他那根血淋淋的手指頭給大家看。」我路過這里,忽然,被這個畜生無緣無故地咬了我的手指頭一口,我是靠手吃飯的,現在這根手指頭一個星期不能動,我要他的主人賠償。「
警官嚴厲地說:」嗯,好的。這是誰家的狗,這事我管定了。「
這狗屎將軍家的,人群中有個人說。
」它是怎麼咬到你的?難道它夠的著你的手指頭,它那麼矮小,可你這么高大!,你是讓小釘子扎破了手指頭,然後想出這個主意來敲詐的吧!「
這不是將軍家的狗,將軍家的狗不會長得這么丑,他家的狗應該是名犬!
」你,挨了咬,這事我管定了。。。應該處罰他們!是時候了。。。「
沒錯,這就是將軍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說道。
「狗是嬌弱的動物。。。而你,蠢貨,把手放下來!你伸著那根愚蠢的手指頭也沒用!那是你自找的!。。。」
瞎說,我們將軍家從來沒養過這樣的狗!
「這條流浪狗,用不著多說了。。。既然他都說了,這不是他們家的狗,那麼它就是條野狗。。。弄死它算了。」
這是將軍哥哥家的狗。
「我很榮幸。。。你把它帶走吧。。。這條小狗還不錯,挺機靈的。。。還咬了這傢伙的手指!好一條狗寶寶。。。」
《苦惱》講述的是一個馬車夫約納在寒冷的雪夜裡拉活,好不容易上來了一個軍官,他很想告訴他,他的兒子在醫院里躺了三天死了。但是軍人對他的話沒有一點興趣。後來又上來了三個年輕人,他在他們談話的間歇時,喃喃地對他們說,他的兒子這個禮拜死了。但時三個年輕人只希望他能夠快點趕車,還在他的後腦勺上打了一拳。
他很想找人講講他的兒子是如何死的。但是沒有人願意聽。到了馬店,他想跟那個年輕的馬夫說幾句關於他兒子的事,他兒子死了快一個星期了,還沒有跟任何人訴說過呢,但是年輕人已經蒙頭大睡了。
最後他來到馬廄,馬兒一邊嚼著乾草,一邊聽著,還對主人的手呼著氣。。約納像著了迷似的把一切都將給它聽。。。
《歌女》她年輕漂亮,歌喉動聽。一天,一個追求者來到她家。忽然,門鈴響了,男人就抱起自己的衣服躲了起來。
來者是一個她從不認識的女人,年輕,漂亮,衣著華麗,外表十分高貴。
貴婦首先打量房間,很久才終於問了一句「我丈夫在您這兒嗎?」 抬起她那因為長時間哭泣而變紅的大眼睛。
「我不認識這個人。」 歌女嚇得手腳冰涼的說。
「你這個卑鄙,下流,無恥的女人。。。」陌生女人以一種仇恨和厭惡的眼神,小聲的說,「是的,沒錯。。。你就是個卑鄙的女人。能當著你的面說出這句話,我覺得非常非常高興。」
「我的丈夫在哪裡?其實不管他在哪裡,我都無所謂,可我應該要告訴你的是,他因為盜用公款的事已經敗露,大家都在找他。。。都想要逮捕他。這都是你惹的!」
「他們今天就會逮捕他,把他逮捕!我知道事呢這個卑鄙,無恥的女人讓他走上了這個絕路,我拿你沒辦法。。。不過呢聽著,你這個下賤的女人!。。。我雖然軟弱,你也的確比我厲害,可是會有人出來為我和孩子打抱不平!上帝無所不知!「
」我告訴你,他盜用公款的事情已經敗露!他在單位私自挪用了別人的錢!就是為了你這樣一個女人。。。就是為了你,他才決定去犯罪的。「
「如果他判了刑,被流放了,我和孩子們就會餓死,請你明白這一點!不過,如果我今天能繳納900盧布的話,那他就會平安無事。只要九百盧布!」
」我不是來向你要900盧布的。。。你沒有現錢,而且我也不要你的錢。我要的是另外一種東西。。。像你這樣的女人,男人們通常會送你一些貴重的東西。我只要我丈夫送給你的。「
」啊,我丈夫沒有送過你,那錢去哪兒啦?算我求你了,剛才我氣昏了,對你說了一些難聽的話,我現在向你道歉,我知道,你肯定恨我,我求你,把東西退給我吧!「
歌女從小抽屜里取出一個真假難辨的金手鐲盒一枚成色不足的紅寶石戒指。
貴婦勃然大怒,」你給我的是什麼東西啊?我不是求你施捨,我看的你和我的丈夫在碼頭上,當時你別著貴重的胸針,戴著昂貴的手鐲。我這是最後一次求你,你到底給不給?「
」現在該怎麼辦?如果我沒有那900盧布,他就死定了,我和孩子也完了。是殺了這個女人還說給這個女人下跪呢?我該怎麼辦?「 貴婦人用手絹捂住臉,大哭了起來。
」我要東西,你把東西給我!我哭也哭了。。。求也求了。。。如果你願意,我就給你下跪!這下你滿意了吧!「
」好吧,我把東西給您,不過這些東西不是你丈夫給的,而是從別的客人那裡得到的,您拿走就是了。。。「
貴婦眼淚汪汪地看著歌女,說道:」你還沒全部拿出來。。。這些東西連五百盧布都不值!「
歌女從櫃子里拿出一塊金錶,一個煙盒及一些貴重的飾物,扔給貴婦後,攤開雙手說:」我再也不剩什麼東西了。。。要不呢搜搜吧!「
貴婦連頭都沒點一下就出去了。
貴婦的丈夫走了過來,臉色蒼白,神經質地搖了搖頭,眼中淚光閃閃。」我錯了!不,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的這種行為!不能原諒!你給我滾到一邊去。。。破鞋!「「 她竟然想到了下跪。。。給誰下跪啊?居然給你這樣的人下跪!噢,我的天啊!」
歌女被推到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她多麼後悔自己交出了自己所有的貴重物品,覺得委屈極了,越想哭得越傷心了。
❸ 急求契科夫短篇小說中的一個人物簡析
《套中人》
別里科夫的形象——封閉、懷舊、膽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從。與周圍一切事物敵對。是虛偽守舊的偽君子。成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詞。
1.性格、行為
①封閉: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隨身帶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又一個「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臉也「藏在豎起的衣領里」;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總之」,他「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不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視為厭事,「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布爾金)一塊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
②懷舊: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他總認為過去什麼都好,其實意味著對現實的恐懼、抗拒。所以作者說他「所教的古代語言」「雨靴」「雨傘」都是他逃避現實生活的道具。他為什麼這樣害怕現實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麼?
③膽小多疑:他膽小,恐懼得讓人發笑。「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麼事」,「深怕小賊溜進來」;他又多疑,什麼事都讓他「心慌得很,一個勁兒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從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的性格行為上看,他的所謂「性情孤僻」,其實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類生活總要向前發展,文明才能進步。他怕的就是這樣的發展、進步,所以他乾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來安慰自己,甚至歌頌「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可見他已經虛妄到何等地步!
④極力維護現行秩序:思想上自覺向反動政府看齊。「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自然是御用報紙,經過鎮壓,不可能宣傳進步思想的新聞媒體)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準的東西,他也覺得「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總擔憂「鬧出什麼亂子」。至於「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當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悶悶不樂」。
如果說他的悲劇是性格悲劇的話,那麼他樂於告密,就表現了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對自己的無恥行為總是振振有詞:「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麼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我不能不這樣做。」他從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經墮落到行為上的卑劣了。
就這樣,他在思想上行動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動專制統治聯系在一起,壓制著身邊的人們,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這個「套中人」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
2.結婚的悲喜劇
像別里科夫這樣厭惡別人、恐懼生活的人,居然要結婚,首先是一出讓人發笑的喜劇,最後必然以悲劇告終。
校長太太,也包括像布爾金這樣的同事,都「撮合」「慫恿」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結婚。於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結婚意味著他對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但是要掙脫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難的,一樁小事,就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就讓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年輕活潑的華連卡「興高采烈」地騎自行車,這在別里科夫的眼裡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學教員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迂腐、多疑、謹慎的別里科夫一本正經地找華連卡談話,卻碰上了她的哥哥,話不投機,別里科夫惱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脅,被摔到樓下,結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別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經不能讓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了。
3.別里科夫的悲劇
別里科夫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他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更多的是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助紂為虐。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也是受害者。
❹ 契柯夫的什麼短篇小說,刻畫了沙俄警官的什麼
契訶夫的《變色龍》刻畫了沙俄警官的專橫粗暴、厚顏無恥、見風使舵、奴性十足。
《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沙皇專制時代,警官奧楚蔑洛夫接到舉報,稱被野狗咬傷。一開始奧楚蔑洛夫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狗,於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隨後圍觀的人當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之後隨著圍繞著狗是否是將軍家裡的寵物,奧楚蔑洛夫借著穿上脫下外套的時間不斷發生著「變色」。最終確定這是將軍哥哥家裡的狗,奧楚蔑洛夫不但沒有懲罰狗,還把被咬的人威脅了一番。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❺ 求契訶夫短篇小說喀希坦卡的人物特點及寫作目的,跪求,謝謝各位大神了
作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中的一位,契訶夫一生共寫了700餘部短篇小說,廣泛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生活,富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其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樸素、自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如《苦惱》中寫一位馬夫姚納,在兒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幾次想跟別人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懷心事的乘客的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馬傾訴自己的不幸與悲哀。作者藉助這一平淡無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會中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訶夫從不輕易在小說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議論,而把這種主觀傾向寓含於客觀冷靜的藝術描寫之中,讓生活本身來說話,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如《瞌睡》寫13歲的小女孩瓦爾卡白天不停地為主人幹活,晚上還得整夜地給主人的小孩搖搖籃。她因極了,可小孩總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無法入睡。最後她捏死了搖籃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著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瓦爾卡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對此作者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思考。
(三)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作為與莫泊桑、歐·亨利、馬克·吐溫齊名的四大短篇小說巨匠的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是19世紀末俄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戲劇家,他的作品充滿著濃重的批判現實主義的色彩,他用自己深刻的文風贏得了聲譽。毫不遜色於俄國那些蜚聲全球的小說家前輩們。契訶夫的成功,一方面是由於他紮根於俄國文學的土壤, 他從普希金和托爾斯泰那裡借鑒樸素,從果戈理那裡學習諷刺,從屠格涅夫那裡體會抒情,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感悟到「小人物」的悲哀;而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個人的獨創,也正是他的創新也使得他開啟了俄國短篇小說的另一境界:即意蘊深刻的幽默與諷刺,簡潔質朴的描寫與敘事,戲劇化的結構與場面。
契訶夫短篇小說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他作品中細膩而善意的幽默以及毫不留情的諷刺,而這兩者又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而在否定性喜劇中,諷刺更是重要的審美范疇。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訶夫憑借自己高超的審美感知和檢索能力,從尋常平淡的生活現象中捕捉到喜劇的審美因素並用漫畫或誇張的手法加以暴露,嫻熟地加以諷刺,從而達到貶斥、否定的效果。在小說中,別里科夫的某些方面被放大並集中描寫了,如別里科夫大熱天穿雨鞋帶雨傘, 穿暖和的棉大衣等等,他異於常人的衣著打扮,精神上數不清的禁忌和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虛弱本質。「誇張的生命是真實」,由於這一系列描繪是建築在藝術真實的基礎上,符合我們的邏輯,而且「誇而有節,飾而不誣」,因而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別里科夫作為實質上的謬誤,越以正確的面目出現,其內容的謬誤也愈加明顯。而反差強烈的對比更是作為契訶夫進行諷刺的重要手段。在小說中,別里科夫轄制著全城,人們都戰戰兢兢, 但是反過來他自己又是戰戰兢兢不能入睡;他荒謬絕倫的思想同他一本正經的語言在小說中也構成了一種對比,使人忍俊不禁;而騎自行車,原本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他眼裡卻變成了極為反常的事, 他一本正經地指責「 如果教師騎自行車, 那還能希望學生做出什麼好事來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倒過來, 用腦袋走路了」。這樣,作者通過針對別里科夫的性格特徵和內心世界的「並寫兩面,使之相形」的手法,將別里科夫刻畫得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其腐朽病態的靈魂和悲哀。此外,不露痕跡的反語和豐富的潛台詞更是極其辛辣地嘲笑了別里科夫。「他躺在棺材裡, 他的神情溫和、愉快、甚至高興」,他「彷彿在暗自慶幸他終於放在一個套子里, 從此再也不必出來似的。是啊, 他實現了他的理想」 。而在《變色龍》中, 警官奧楚蔑洛夫轉瞬之間五易其臉, 顯然有誇張的成分, 但以此揭露出的媚上欺下、無恥善變的心態與性格, 卻是生活中常見的。這樣建立在刻畫滑稽怪誕的人物之上的諷刺, 運用對比、誇張等修辭手法敘述稀奇古怪的故事的同時,將諷刺的矛頭直指生活和精神的本質,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諷刺風格。
海明威曾經把文學作品比作在大海里矗立不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它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卻隱藏在海里」。這就是典型的「冰山風格」——簡潔、含蓄、樸素的創作風格。而這也是對契訶夫短篇小說特色的一個最好概況。契訶夫的大多短篇小說都是速寫式的,只寫生活的一個片段,一個側面,一件人們熟視無睹的日常小事,但是作品挖掘生活的厚度和典型的概括卻是令人驚嘆不已的。他強調作品要寫的簡練,他認為「簡潔是才力的姊妹」,所以他筆下的人物、情節、語言都十分簡潔。他極力避免在作品中引入大量的人物,所以有的作品甚至只有一個人物,如《萬卡》;而在篇幅較長的作品中,他就設置人物形象群。在這樣的形象群中突出一兩個中心人物,這樣不僅筆墨簡練,而且能把讀者一下子引入到中心內容中。契訶夫也注重情節的簡潔。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只有主要情節,而與主題思想無關的情節一概省略,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我寫慣例只有開頭和結尾的短篇小說。」契訶夫更是一個語言大家,他追求質朴自然簡潔的語言風格,反對浮誇華麗的語言和陳詞濫調。所以在創作中,他往往盡可能地壓縮沒一句話,刪掉不必要的修飾語,並選擇最准確傳神的字句表達思想、表現主題,從而達帶給讀者一種簡單自然、生動鮮明、節奏明快的閱讀感受。如《哀傷》就是一篇寫得簡短而又扣人心弦的小說,作品寫的是一個貧窮的鏇匠趕車送並重的老婆去醫院的故事。雖然情節簡單,但作者卻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及細膩的細節描寫,回顧了過去四十年生活。這樣的藝術筆法,揭示了一對貧窮夫妻苦難的一生,寫出來一個真實的令人心顫的悲劇。所以,在他的小說中「一切都很明白,所有的詞彙都很簡單,每一個詞都恰到好處」,而契訶夫簡練的創作風格由此可見一斑。
質朴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重要特徵之一。他的小說沒有驚險的事件,很少急劇的轉變和緊張的場面,甚至沒有強烈的感情沖動和復雜的心理分析。契訶夫的質朴,在於他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中發掘人生的悲劇,我們能從中體會到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沉痛。如《苦惱》中,老馬夫姚納唯一的兒子死了,他想把自己滿腹悲痛向人傾訴,但無奈無人理睬只能在夜深人靜之時向自己唯一的「伴兒」——老馬傾訴自己的悲苦,看似姚納的痛苦減輕了,但作品中透露的悲劇性卻更濃重了。所以,無論是對人、物的描述還是故事的敘事中,朴實、簡潔、真實一直縈繞著作品。這也形成了契訶夫獨特的藝術風格。
凡為藝術品,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而越是短小的作品,結構的重要性也愈發明顯。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他作品中戲劇化的結構與場面。契訶夫早期的很多小說常常用「一場小戲」作為副題, 便是暗示作品蘊含著戲劇性的結構。而在《變色龍》這篇小說中, 作者把一隻狗咬傷了一個工人這樣簡單的故事, 巧妙地演化為一個又一個充滿戲劇沖突的場面。而且圍繞「狗是將軍家的」和「狗不是將軍家的」這兩個截然相反的話題, 把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認狗」和社會上的權勢觀念聯系起來。「認狗」的過程前後變了五次, 奧楚蔑洛夫的勢利眼嘴臉也戲劇性地變了五次。俗話說:「打狗看主面」。狗的主人是誰成為故事情節發展的焦點, 也成為奧楚蔑洛夫之流執法的依據和准繩。雖然小說中完全沒有交代人物的家庭出身、成長經歷、所受教育等等,而是透過幾次戲劇性的場面,我們的想像力就已經被充分激活,而作品中人物的脾性、德性、行為動機等都大大充實了。《胖子和瘦子》描寫兩個少年時代的朋友偶然在火車站相遇, 幾十年不見, 二人親切地互相擁抱, 感到意外地高興。可是當瘦子了解到胖子已是三品文官, 而自己還是八品文官時,「瘦子突然臉色變白,呆若木雞..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紙盒也都收縮起來, 好像現出皺紋來了」。接著, 瘦子立即改變了稱呼, 稱胖子為「大人」、「您老」, 顯露出一副阿諛諂媚的奴才相。這個極富戲劇性的場面, 生動地刻劃出俄國官場的等級森嚴以及小人物習慣性的低三下四。在戲劇性的背後, 飽含著多少人生的百味!
綜上所述,契訶夫作為俄國十九世紀末重要的小說家,運用意蘊深刻的幽默與諷刺、簡潔質朴的描寫與敘事、戲劇化的結構與場面為自己樹立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❻ 契訶夫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俄羅斯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傑出的劇作家。
是俄羅斯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參考資料
契科夫名言:
1、活該男人走運,凡是在熱愛中的女人,總是被愛情迷住了眼睛,而且從來就不了解生活。
2、公眾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又聰明又愚蠢,又和善又殘酷——這要依當時的心情而定。它永遠是一群羊,需要好牧人看羊狗;牧人和狗把它領到那兒去,它就永遠跟著走。
3、大自然規定,人在生活中某一階段就要產生愛情。到了那個階段,就該加緊戀愛才對……法律上寫著,正常的人應該結婚。……不結婚就沒有幸福。那麼有利的時機一到,就趕緊結婚,用不著拖拖拉拉。要緊的是別自作聰明,要按規矩辦事!規矩是了不起的東西!
4、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徵。
5、不過高爾基的功績本來就不在於他寫的東西都使人滿意,而在於他的俄羅斯,乃至全世界,是第一個帶著輕蔑和厭惡談到小市民的人,而且他正是在社會已經為這種抗議准備成熟的時候來談的。
6、女作家應當不是寫,而是在紙上刺綉,因而工作得精細遲緩。
7、那種從早到晚,整天廝守的幸福,我受不了。我可以當一個非常好的丈夫,只是要給我一個像月亮一般的妻子,它將不是每天都在我的天空出現。
8、尋求真理的時候,人也進兩步,退一步。痛苦啦、錯誤啦、對生活的厭倦啦,把他們拋回來,可是尋求真理的熱望和固執的毅力會促使他們不斷地前進。
9、人間萬物正在日益完善。如瑞典火柴,小歌劇,火車頭,代普萊牌葡萄酒,人與人的關系等。
10、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不在金錢,不在愛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種動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不會任你一邊酗酒,一邊幸福的,它會時時刻刻猝不及防地給你打擊。
11、生活是惱人的牢籠。一個有思想的人到成年時期,對生活有了成熟的感覺,他就不能不感到他關在一個無從脫逃的牢籠裡面。
12、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13、雨和雪,兩個潮濕的弟兄,死命抽打我們的臉。盡管這是冬天,閃電仍然向四面八方劃破天空。閃電像忽閃忽閃的天藍色眼睛那樣迷人,又像思想那樣疾速,而它威嚴雄壯的旅伴,轟雷,嚇人地震撼著空氣。
14、求人幫助的時候,求窮人比求富人容易。
15、人的一生應當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參考資料:網路—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❼ 契訶夫作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什麼短片小說
序言:國外的很多小說也受中國內地的讀者們所想起契訶夫的作品,曾在我們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本中多次出現,那麼契訶夫作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擁有哪些作品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萬尼亞舅舅》
《萬尼亞舅舅》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就是萬年的舅舅。用車說主要敘寫了萬尼亞的舅舅,無意中發現自己一直崇拜的人,並不是自己心目目中的樣子,最後還被自己的偶像所欺騙的故事。因此也是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相比於契訶夫的其他作品,這部作品的情節更加的合理,並且也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
❽ 有關於契坷夫的資料
契訶夫(1860~1904)全名叫安東·巴浦洛維奇·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他們和馬克·土溫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等。
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是一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一個。」列夫·托爾斯泰也給契訶夫極高的評價,稱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而且還說:「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地說,從技巧上講,他,契訶夫,遠比我為高明!」
契訶夫簡要生平:
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一個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雜貨鋪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只有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
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小職員之死》、《苦惱》,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都曲折反映了俄國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
契訶夫於1904年7月逝世。
補充資料: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
部分譯成中文小說:
《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 《變色龍》 《我的「她」》 《撥蘿卜》(仿童話) 《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萬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小職員之死》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源:http://www.thn21.com/teach/7841.html
❾ 契珂夫短篇小說有哪些啊
變色龍 套中人 小公務員之死 農民 寶貝兒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套中人》
作品開始時光從他的日常生活著手,描繪他在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套子」:晴天帶雨傘,耳朵塞棉花,把臉也躲藏在豎起的大衣領里。如果僅僅這樣,那麼只是孤僻可笑罷了,就讓他躲在角落裡吧;然而不止如此,他還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這個「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壓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個勁地嚷著:「千萬別鬧出亂子啊!」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就讓他自言自語吧,用不著理睬他。但是問題遠不止此。他還要用「套子」去湊別人的思想。更令人詫異的是大家看見他都害怕。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猥瑣的人,就把大家壓得透不過氣來,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轄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總而言之,人們對這個神經質的、變態的套中人妥協讓步,可以說許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鑽進「套子」中去了。作者在這里向我們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別里科夫並不是達官貴人,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和權勢,而是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員,他在生活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他不是作為單個的人,而是作為知識界和社會上的一種典型,是舊制度、舊秩序、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人們害怕他,其實是被那黑暗污濁的政治空氣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的俄國,亞歷山大三世實行恐怖統治,在俄羅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誣陷之風盛行,在社會上確實有許許多多的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過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將批判鋒芒直指扼殺一切生機的沙皇專制制度。
《小公務員之死》
寫的是一個小官吏在劇院里的一個小「不慎」將唾沫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級文官身上。小文官惟恐大官人會將此舉視為自己的精野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弄得那位大官人由哭笑不得到真的大發雷霆;而執著地申訴自己毫無冒犯之心實屬清白無過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人的不耐煩與呵斥後竟一命嗚呼。一個人竟喪命於自己的噴嚏?其實,這小言語官乃喪命於他自己對達官貴人的恐懼。他一心想以道歉申訴去排遣內心恐懼,盡管那大官是「別的部門的「,小文官還是因為大官人:一句中肯的話也沒說」而喪魂失魄、怕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