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講述三峽土匪的短篇小說

講述三峽土匪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2-02 06:48:27

『壹』 求有關女土匪的GL小說,類似《鳳霸山寨》

紅娘子

紅色傳奇劇《紅娘子》是郭靖宇導演繼《鐵梨花》《將軍》之後又一部自編自導的作品,匯集了王珞丹、楊志剛、劉威、王繪春、史可等明星。該劇講述了一個精通醫術的女紅軍王小紅(王珞丹飾演),被當地人奉為「紅娘子」下凡,她給玉屏縣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王珞丹在劇中一改往日輕松都市女青年和白領形象,首次穿起年代服裝演起了頗具男子氣概的王小紅,並與楊志剛飾演的匪氣闊少梅賢祖演繹了一段亂世情緣。該劇於2012年2月23日在江蘇衛視首播。
裡面有個女土匪頭

『貳』 一個斃命於長江三峽,復仇未果的是那個小說里的哪個人物

《龍族1》,青銅與火之王諾頓/老唐。

內容簡介:

《龍族Ⅰ》講述了:他寄人籬下,他考試吊車尾,他暗戀的班花被兄弟搶先告白,沒人在乎過他的想法。廢柴、衰仔,這就是路明非。可是,誰說衰仔就不能拉風?誰說廢柴就考不上大學?誰說平凡就不能有夢想?

一個開法拉利的漂亮女生,在他最無助最難堪時接走了他。一封來自美國的錄取通知書,資助他巨額獎學金。一次真人CS演練,他RP爆發,轟掉學院兩大巨頭,成為最拉風的新生。

一所神秘的屠龍學院,一批最詭奇的人龍混血種,楚子航、愷撒、諾諾……在這里,演繹著最奇妙的青春,最熱血的人生,擊退龍族的進攻,拯救世界!《龍族Ⅰ》由顏開編繪,原作為江南,已完結。

『叄』 湘西吊腳樓閱讀答案

詩中第一句簡單地描寫吊腳樓的特點:」依山傍水 從歷史的黑影中裁取了巴掌大的空間。」其實吊腳樓是這樣的建築:當地人臨河而居,造房時往往利用山坡傾斜度較大或者瀕臨水、溝的一側,使屋的前半部分臨空懸出,一幢幢吊腳樓,高高低低參差錯落。吊腳樓的一端以河岸為支撐點,另一端則懸在水面,高高的懸柱立於水中作為撐持,充滿著一種力量的美。了解吊腳樓這種建築的特點對閱讀理解作品是很有幫助的。不過吊腳樓是一種艱難的建築,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四面西風把冬天狠狠吹來」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一切在沖擊著湘西這個獨特的世界,歷史如此,現在也如此。一種廣泛的文明總會對一種獨特的少數的文明進行沖擊,試圖改變它,消滅它。而面對沖擊和改變,後一種文明總是會做殊死的反抗,他們並不在意歷史的洪流會流向何處,那好像與他們無關,他們只在意眼前的生存。第一節就給了我這種感覺。村莊里世代勞作的男人寧願放棄家園和他們的女人,選擇野蠻的土匪生活,「他們放火燒山 用柴刀在堅硬的土地上砍出一個個醜陋的傷疤」,他們又對他們的女人和家有著不棄的感情「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又在深夜裡潛游回來跟他們的女人作愛」「 一粒種子從粗糙的手心中撒落 歡快地奔向女人的子宮」所以文明的焰火得以不息「漫山遍野的山火把武陵山架在炊煙里」。正因為這樣的獨特歷史和環境,所以這里的女人「她們在刀尖上溫柔無比」。

詩的第二節描寫了這個獨特世界裡的種種生命,生命的形式可以不一樣,但是對生命生存和延續的選擇是一樣的,不管積極昂揚的,順勢應命的,還是……你會感受到這是一個世界,這些生命和歷史曾經存在。第三節以及往後的幾節,描寫了湘西的歷史與傳統在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與外界的反抗和自身的漸變,這里已經不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一群群地紅男綠女 打著旅遊的三角旗/坐著烏鴉鳳凰飛奔過來 」可是,這不是這個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融合,這個充滿獨特神秘文明的世界,是被作為一種展覽品展示在大眾的面前,它成為人們獵奇的目標,被人用異樣的眼光審視,而不是被人用理解的眼光閱讀。所以作者自己對作品有這樣的解釋「湘西,夢幻的天堂,一塊異質的土地,一塊土家苗家兄弟殊死捍衛的神秘家園!板結的土地已經松軟,鐵幕的長城已然崩潰,邊緣對於中心的拯救,弱勢於對強勢的呼喚.吊腳樓,已經沒有了畢茲卡的姑娘們晃悠的身影.吊腳樓垂吊著歷史的黑暗.傳統性\現代性\後現代性,蠻荒\羈縻\殖民\反抗\後殖民,刻寫在吊腳樓彎曲的脊樑上.」

雖然作者在後面的部分描寫了湘西的許多歷史和民俗的東西,但是作者的基調是失望的,因為作者眼見的一切「只有死亡是真實的 」對於傳統的懷念和現實的選擇,讓作者發出了這樣的哀嘆「只有死亡不會被殖民強奸」可是,作者並不滿意這樣的選擇。夢狼並不是要人修改他的作品,他是讓人去理解並改變這樣的結尾。

所謂解讀,是一個人對別人作品的的理解,是一個人站在他的角度所做的審視。正確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樣理解和審視了。

附原作

湘西吊腳樓

作者:夢狼

吊腳樓依山傍水 從歷史的黑影中裁取了巴掌大的空間
四面西風把冬天狠狠吹來
這個村莊 我不知道曾經走出了多少個土匪
在我的眼皮子底下 又在深夜裡潛游回來跟他們的女人作愛
他們放火燒山 用柴刀在堅硬的土地上砍出一個個醜陋的傷疤
一粒種子從粗糙的手心中撒落 歡快地奔向女人的子宮
漫山遍野的山火把武陵山架在炊煙里
布穀的叫聲換上了秋天嬰兒的啼哭
女人的血流了一地 在地上蜿蜒著努力地爬上男人鋒利的鋼刀
她們在刀尖上溫柔無比

春天是殘忍的季節 慾望輕巧地填塞了千溝萬壑
陰溝里的魚群向著大海發出野貓的嚎叫
杜鵑花瘋狂地生長 吐著長長的舌信子在山風里胡亂啃噬
而現在是冬天
我聽到了銀環蛇在地底下不安份地扭動
那隻丟失了半邊皇冠的公雞發出了得意地叫囂
人們從陰溝里走了出來 圍坐在火堂旁懶洋洋地低垂著頭
烘烤著歷史的綠霉 空氣中飄浮著細菌武器奇怪的羽毛
被一聲咳嗽捶打在地上又迅疾地遊走

歷史從四面八方狠狠地刮來 把吊腳樓撞擊的生痛
在文化的四十五度山坡上
龍蝦花鴿子花麂子野豬 虎鈕鐓盂梅山獵神
向王天子匪首張平菊花蟲化石木雕的儺公三百個魂瓶
古城鳳凰張家界的奇峰 吊腳樓風雨橋全都灌注在高壓鍋里
人們揮舞著頭骨篩子一番豪賭
在畢茲卡「牛擦癢」的溜子聲的攪拌下 烹制著三下鍋

烏鴉從美利堅的彩色煙囪里起飛 掠過北京正在生長的黑煙囪
門神丟盔棄甲
在五千年的春江花月夜裡浸泡得浮腫風濕張牙舞爪呻吟不已
一群小蝦從潰亂的陽具里穿過
撩撥起他們多情的陰毛柔軟地如同康橋中的水草
烏鴉是一隻美麗的鳳凰 啄食著誘蝕的巴人柳葉劍
把飛濺的唾沫當作真理的鈔票鼓動起擺手舞的喧天鑼鼓
煙囪放出誘人的清香 農村唱響了朝陽之歌

一群群地紅男綠女 打著旅遊的三角旗
坐著烏鴉鳳凰飛奔過來 嘴角肌饕餮著放多了麻葯的三下鍋
他們容光煥發
塗脂抹粉的臉上注射著春天得體的微笑
畢茲卡的姑娘們坐在文明的砧板上
嘻笑著唱起他們奇怪的哭嫁歌
這一群文明的香客對著吊腳樓迷縫起他者的眼睛
睥睨著柴火的低級火焰
從煙囪里驕傲地噴吐出焚屍爐的煙圈 把湘西緊緊地包裹住

撒爾嗬
辣椒是湘西的鹽 合渣是過年的盛宴
西風撞擊著吊腳樓 歷史侵透冷軋了樅樹松樹公孫樹的木板
一個老人在冬夜裡死去
兩千年的沙子從屈子的頭顱頂上穿花繞棺輕盈地撒落
彎弓搭劍 《國殤》的靈歌在百鳥爭鳴中歡歌狂舞
土家人的喪舞跳了起來
在這個冬天
堅硬的土地里萌芽著蠢蠢欲動的機器
只有死亡是真實的
在令人愉悅的死亡的歌舞里
我窺見湘西畢茲卡的離騷流盼在男人女人的眉目上
只有死亡不會被殖民強奸

注:
1、 虎鈕鐓盂:戰國時期巴人歌舞軍樂器,巴人為土家族先民,多出土於土家族聚居區;
2、 梅山獵神:湘西土家族母系氏族時期女性獵神;
3、 魂瓶:又名魂罐,湘西慈利縣文物隊收藏有數百件,人死後用以盛裝亡魂;或言拾骨葬、火葬之器物;
4、 畢茲卡:土家話自稱,後以指土家族;
5、 牛擦癢:土家族溜子中的一曲牌名;
6、 柳葉劍:巴人特有的兵器,狀如柳葉而得名;
7、 三下鍋:湘西土家人一種烹飪火鍋;
8、 擺手舞:一種土家族大型舞蹈;
9、 撒爾嗬:土家語,即:跳喪舞,以樂興喪;
10、 穿花,繞棺:跳喪舞別名;
11、 國殤:屈原九歌,與土家跳喪舞同源;屈原出生於三峽奉節,而三峽與湘鄂西均為土家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有考,屈原為土家族先人。
12、 彎弓搭劍:跳喪舞中的常用動作,表現戰爭場面。 回答者: zdm888 | 十一級 | 2011-3-15 20:22

轉發到:

『肆』 犁弓作品1:鳳凰那個旮旯

鳳凰古城如今已經是很有名了。這座用紅石頭堆起的小小城池已成了「世界文化名城」,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兩個小城之一。是的,鳳凰似乎總是那樣的美麗詩意:蔥蘢的青山抱著紅城;吊腳樓、廊橋、石板街、漾動著水草的一脈清波、棒槌聲還有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擺脫冗雜事務,免卻繁文縟節,群賢竟畢,遊客蜂擁沓來。只是,那些浮凸風景中的鳳凰似乎遠遠未能滿足遊人對於榮光和古跡的遍尋。人們品味它的美麗,更扣問它的神秘。

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偏遠了——湘西,曾被毛澤東主席稱為「中國的盲腸」。可為什麼遠在六百多年前,卻在這退化無用的器官中聳立起一片巍峨的城池,還有穿山越水,橫亘千里的南方長城?稍稍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也許還知道,這座小小邊城,在 歷史 洞穿二十世紀的門檻的時候,竟然出現了一次令世人震撼的「軍政大爆炸」——清咸同之際的20年裡這里竟然連續出了幾個如今軍區司令一級的顯赫人物,及至二十世紀上半葉,小城又出了一個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還出了22位將軍。他們象絢麗的禮花,驟然迸放,瞬間熄滅,留下無數問號。這里還出沈從文、黃永玉那樣的大文豪、大畫家,出許許多多鬼才般的民間藝術家。如今許多行色匆匆的遊人,背著畫板、挎著相機出入在鑲嵌著古老花窗的狹仄巷子里穿行,驚訝它的古樸美麗,很想追問,在那繞城一匝的小小石板街上為什麼能擠得下那末多在各個領域都影響重大的人物?有一位蜚聲中外的音樂家不是鳳凰人,但他固執地把這方山水視為故土,從靈動的風影,從巫師的夢囈中獲得靈感,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神秘的天籟之音。這里到底曾有一方怎樣靈性的山水,一片怎樣遼遠的 歷史 天空?人們探尋它的 歷史 ,想打開問號。

但新一代的鳳凰人對這些全不了解,也不屑顧及,他們都在忙碌自己的生計:把臨河的吊腳樓拾貼拾貼,掛上一個客棧的號牌;卸下沿街鋪面的壁板,開起火辣辣的飯鋪……對於榮光的漠視,對於逝者已逝的漠然,或許是一種平實的生活態度,然而,這更是對 歷史 的揮霍和浪費。而老一輩的鳳凰人談起他們的祖先,卻是興致盎然,如數家珍。我有幸聽過他們滔滔不絕的講述,從而觸及到了隱藏在城牆根下厚重的 歷史 。但鳳凰的 歷史 是一團厚重的絛絲,繁復的故事、繁復的人物交叉糾纏,剪不斷,理還亂。

我大學畢業時,遵照毛主席「四個面向」的指示被分配到這里。我原本是要去洞庭湖軍墾農場的,是補一個我們班個子最高同學的缺。當分配方案初榜一出,那個高大漢子聞訊竟痛哭失聲,可見這地方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何等蠻荒恐怖!雖沒到過鳳凰,但我是在湘西長大的,知道那裡並沒有那麼可怕,所以就同他調換了,雖然我也來得有些無可奈何,充滿苦悶。因為「出身問題」,我也沒能留在縣城,與鳳凰城匆匆一瞥後便卷著包袱下了鄉,到一個叫吉信的苗族聚居地的小集鎮教書。那兒當然更偏僻落後,但同樣的風景優美,同樣的充滿神秘。學校建在一條清溪邊的絕壁上,原先叫蓮花庵。也許是心情壓抑的緣故,當黃昏的時候,我總愛在絕壁前發呆。我逐步發覺對面的高高的山頂上,隔不遠就聳立著一座黑黑的碉樓,連連綿綿——像一道沒有連綴起來的長城。我很是納悶:那些碉樓有什麼用呢?它們建在那麼高的地方,吃飯喝水怎麼辦?後來,又因為要補「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課」,還真的分配到對面山頂上的一處雕樓邊的生產隊勞動半年,有機會深入接觸了那些神秘的古堡。其實,那些神秘的碉樓都是有石板路相聯結的,以前還是正規的官路。後來,沿山澗的河溝修了馬路,那山頂的官路便漸漸廢棄了,僅用於山頭上各村寨間的往來。我深入一個廢棄的碉樓看過。它高約二丈,周圍以青石加糯米石灰砌就舉;分二層,下層夯築黃土,上層四壁留槍眼八個,立屋蓋瓦,日夜有守兵瞭望巡守。哨樓相比接的馬房、伙房、窩棚等周遭仍以青石圍子界定,稱之為營盤。這種黑色的東西越堆越多,到清末竟已達二千餘座。哨樓之間曾加築土牆,盤山繞水,像一個巨大的鐵箍,環亘千里,成為中國 歷史 上罕見的「內地長城」。如今營盤里當然已經沒有了兵士,而只有公社的社員。那裡的農民都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木納,而是十分的睿智,給我講述了許許多多關於這方山水的傳奇故事。那些驚心動魄、色彩斑斕的故事讓我對這方山水開始刮目相看,甚至肅然起敬。幾年後,我被調進了縣城,與這座城開始了零距離接觸。鳳凰美麗的景色、厚重的文化底蘊深深地吸引著我。我貪婪地收羅那裡的 歷史 點點滴滴。我多次嘗試講述蜇伏在那方山水的故事,希望把自己的感動和驚奇與大家分享,卻又象狗咬烏龜無處下手。鳳凰城依山傍水,夏夜多風,納涼人傾城而出占據著河畔山灣,棕葉大蒲扇搖弋著流螢星光,大把的陳年故事便四處流溢。鳳凰城人皆善談。話多,是因為有講頭,他們的祖先都是有聲有色,活得很滋潤的角色,如今還活蹦亂跳在他們的腦海里。他們以自己有綿長的 歷史 為榮。一個沒有 歷史 的民族最是可悲的。

湘西,貧窮偏遠,卻如此迷人。湘西之迷人,一來在於它的奇山秀水,淳樸民風,更在於它的神秘。神秘不僅僅說它有趕屍、放蠱、女子被沉潭或被投入天坑等等奇風異俗,更重要的是在那方土地曾隱藏著多少驚心動魄,卻神秘、鮮為人知的 歷史 事件和著名人物!其中的竿軍尤為值得一提。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湘軍,是中國最著名的一支近代軍隊,而在這支著名軍隊里,更有一支神秘傳奇的職業兵團,那就是出自湘西——主要是苗漢古城鎮竿的「竿軍」。被稱為「湘軍常勝威虎營」的竿軍,是湘軍中最驍勇的一支部隊。鎮竿,簡稱竿城,明嘉靖三十三年,負責彈壓湘西苗疆的鎮竿參將從麻陽移駐至此;清順治三年,鎮竿參將升為副將;康熙三十九年,沅州鎮由芷江移防竿城,改稱「鎮竿鎮」;康熙四十三年,統領湖南三府一州軍務、政務並直轄三廳的辰沅永靖兵備道亦由芷江移駐竿城。於是就在毛澤東眼裡的這個退化無用的器官中,遠在六百多年前,聳立起了一片巍峨的城池,還有穿山越水,橫亘千里的南方長城。乾嘉年間苗民起義後,這個辰沅永靖兵備道道署所在地成了是湘西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清政府在已損毀的南方長城沿線修建汛堡、屯卡、碉樓、炮台、關門一千幾百座,其中竿城境內修築了八百餘座,徵得屯田六萬畝,養屯丁四千,戰丁一千,苗兵二千,共計七千人之多,加上朝廷綠營總鎮約四千人的兵額,當時竿城十萬左右的人口,就有一萬人常年兵役在身。其後經年,不斷的移民,不斷的戰爭,逐步形成了近代的苗漢分界線,幾百年來不斷的苗漢沖突和戰爭使這里常年擁有一支軍隊。屯丁分田到戶,且耕且守,戰丁專事操練,由屯田佃租中撥糧關餉,一代又一代的竿城人就這樣被屯田捆綁在封建朝廷的戰車上,以致使當兵吃糧成了世代傳統。這座小小邊城誕生和養育的那支軍隊就是竿軍。這是一支由同鄉原籍世代習武的族裔組織的職業兵團。在 歷史 洞穿二十世紀的門檻的時候,這個職業軍團里出現了一次令世人震撼的「軍政大爆炸」——清咸同之際的20年裡小小竿軍中竟然連續出了幾個如今軍區司令一級的顯赫人物,及至二十世紀上半葉,小城又出了一個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據統計,從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間,就從「竿軍」里選拔出20位提督,其中7個成為朝延重臣封疆大吏,21個總兵,43個副將,31個參將,73個游擊等三品以上軍官。民國時期,「竿軍」又誕生了7個中將,17個少將,230個旅團以上軍官。當竿城古城還處在邊防要塞位置的時候,軍旅的粗獷氣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竿城人尚武成習,血性噴張。大大小小的戰爭在竿城這座小山城裡,製造了許多的軍人世家,製造了竿城人特殊的地方榮譽感。當然,湘西「竿軍」絕不僅僅是只是揮舞著鐵血大旗沖鋒陷陣的猛夫,古城的文脈滲透在他們血液和骨子裡。誕生於清末的竿軍,其領軍代表是被稱為「爬牆世家」的田氏家族。竿軍的第一代掌門人叫田興恕。這位「五短身材,琵琶腿」的苗人子弟,在攻打太平軍時,揮一把長刀第一個徒手攀緣登上了高高的南京大城牆。馬草客田興恕16歲參加了竿軍,作戰勇猛。22歲時當上副將、總兵。24歲任貴州提督,詔賜欽差大臣。25歲兼任貴州巡撫。軍權民政集於一身。1861年,因不滿傳教士在貴州的非法活動,田興恕先後將天主教傳教士文乃爾及教民四人凌遲處死。在法國大使館的壓力下,1865年,被革職發配新疆,「永不赦免」。到了蘭州,所幸被陝甘總督左宗棠接收。左宗棠起用田興恕帶兵征剿,屢獲全勝。左宗棠奏請光緒帝,請求將田興恕釋放回原籍。1873年,田興恕回到故鄉竿城,田的故居門口懸著對聯:人傑地靈文經武緯,物華天寶提督軍門。四十年後,田興恕的兒子田昭全盤一根假辮子從日本留學歸來,在辛亥革命擔任光復南京的敢死隊長,子繼父業,口銜鯽魚刀繼續「爬牆」,其後又在家鄉領導推翻滿清的暴動,組織義軍攻打盤踞在竿城的道台朱立俊,成為國民黨中將,湘西鎮守使。以「爬牆世家」田興恕、田昭全為代表的竿城三廳子弟經歷了辛亥反正、北伐討袁等血與火的考驗,在戰爭中逐步成熟壯大,威名遠播。1920年,經歷護法護國南北戰爭後,厭倦風雲的田昭全將軍政大權交給了從西藏歸來的竿軍年輕子弟陳渠珍。這一年,七省聯軍總司令唐繼堯在湘西委任的五總司令、大小軍閥為爭奪地盤,擴充勢力,互相殘殺、火拚。接手統帥竿軍的陳渠珍在激戰中縱橫椑闔,獨占鰲頭,取得了獨霸湘西的初步勝利;到30年代其武力達到全盛時期,陳渠珍手下的竿軍武裝部隊號稱三萬之眾,成為了一支割據一方的驍勇土著武裝部隊。湘西地處四省邊境萬山叢中,這支始於湘軍,如今卻特立獨行,尾大不掉的部隊割據一方,驍勇善戰,成了是一支令湘省主席何健、黔省主席王家烈,甚至是委員長蔣介石也又愛又恨,頭疼不已的軍隊!但這支奇特的、驍勇善戰的著名部隊,自從他們某一天舉著火把,吹著牛角號、高唱著苗族古代軍歌浩浩盪盪地開出湘西之後,竟像是突然一夜間人間蒸發——神秘驍勇的竿軍象絢麗的禮花,驟然迸放,驟然熄滅,給世人留下無數驚嘆與懸疑。當其後的某一年某一天,這支驍勇部隊曾經的最高統帥回到竿軍的誕生地時,只看見整個城市處處是剛剛堆壘起的墳塋,孤兒寡母,哀聲動地。那時正是三月,滿坡滿嶺的白色刺莓花全開了,粉嘟嘟的,像召喚亡靈的經幡。粉蝶飛舞如旋轉的紙錢。廣袤的湘西,恰如一座白色的大祭壇。聽說是「老統領」回來了,眼睛發綠的人們全部從低矮的茅屋瓦舍間奔跑出來,大聲呼號:「還我兒子啊,還我丈夫!」面對如浪濤般洶涌而來的人群,頭發花白,身材枯槁的老統領沒有逃避,只是全身抖索著一把跪下了,面對父老鄉親,跪在了黃橙橙的大太陽下。這是一個多麼震顫人心的瞬間,它逼著人去追尋 探索 ,湘西怎麼了?這支號稱天下無敵的軍隊後來到底怎麼著了?它的消亡有有什麼神秘的緣由和深刻的隱痛?好奇心逼著我深入到民間鄉野追根溯源、皓首窮經,在采訪交談中,我發現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令人扼腕慨嘆!

一位 歷史 學家曾經說過,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便進入了 歷史 的「三峽」,中華民族在 探索 救民救國的道路上,每一場巨大的變革,每一次 歷史 轉折的關頭,湘西人都積極參與,並挺立潮頭。湘西人用鮮血和生命摧毀了腐朽滿清王朝在湘省最後、最頑固的堡壘——辰沅永靖兵備道,廝殺在反袁護法、南北戰爭的交界前沿戰場。其後,賀龍紅軍威振四海,湘西健兒浴血抗日戰場。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嘉善戰役中,7000湘西健兒為國捐軀2700多人,雪峰山的湘西會戰,徹底粉碎了日本鬼子鯨吞中國的狼子野心,湘西的那支曾經強大的竿軍卻只剩下幾個馬弁和滿城白色的招魂幡。新中國成立後,10000多湘西兒郎又浴血在抗美援朝的戰場,立下過可歌可泣的戰功,在著名作家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寫到的十分慘烈的松骨峰戰斗犧牲的烈士中,就有近一半是湘西去的所謂「土匪」。然而多年以來,在我們的熒屏和其他藝術作品中卻很難見到這樣真實的湘西 歷史 和故事,以至某些人還一直對湘西產生一種 歷史 和現實的誤讀。很久以來,我的心裡就產生了把自己所了解的那些只鱗片爪轉述給大家的沖動。水平的拙劣、思想的淺薄、時代的禁忌都顧及不了,我決定撰寫「湘西三部曲」:《黑營盤》、《紅城垣》、《白祭壇》。我的「野心」可謂不小,但每每下手便感到筆頭笨拙,思想是那樣的淺薄。因為要講述這一段鮮為人知的 歷史 ,就必須追索到更加久遠的年代,它的背景,它的土壤,而湘西是那樣的博大、那樣的精深,任何人站在它的面前都會覺得自己如此渺小而由衷地感到敬畏。我在《白祭壇》的引子里有這樣一段話:「但是我不能把它們憋在肚子里,憋在肚子里它一定會發酵,會爆炸,所以,我提起了筆,雖然是戰戰兢兢的。我一定要說,不吐不快!我希望用自己的筆努力揭開湮沒近半個世紀的湘西神秘 歷史 面紗,還原她豪邁、慘烈、苦痛的真實的 歷史 面目。當鋪開稿子,思緒徜徉於那方遙遠的山水,我的眼睛就變得朦朧迷離。『為什麼我眼中常含淚水,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太深。』」2021年7月,長篇小說「湘西三部曲」最後一部《白祭壇》交由海天出版社出版。「湘西三部曲」包括《黑營盤》、《紅城垣》、《白祭壇》三部長篇小說,歷時三十五年完成,共計120餘萬字。其中《紅城垣》曾改編為四十集電視連續劇在各大電視台播出。《黑營盤》《紅城垣》一起組成的「湘西三部曲」,反響甚大,被譽為「瑰麗湘西的文學史詩。」《黑營盤》描述竿軍領袖田青樹率竿軍參加曾國藩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戰功卓著,卻因「洋人教案」被貶謫歸鄉,描述影響湘西 歷史 走向的田氏家族的興衰史。《紅城垣》描寫田氏家族的後代——由盤一根假辮子從日本留學歸來的田昭全,聯合覃飛、曹雄等,率義軍攻克清王朝的最後一個頑固堡壘——竿城軍政首腦朱道台,建立「湘西臨時軍政分府」,摹寫這些人物的恩怨情仇及其在奪權後的分化沉浮。《白祭壇》反映抗日戰爭前後階段發生在湘西水碼頭洪城和湘西政治中心竿城的以官、商、匪等不同家族兩代人的生活,以他們的坎坷身世及曲折路徑,表現竿軍代表人物在湘西地方自治中的作為,他們奮勇開赴抗日前線,英勇戰斗,拋頭顱,灑熱血,報效國家的義無反顧、勇敢獻身精神,以及商家通江達海進行商業貿易的奔忙,表達了血性湘西民族將士的彪悍驍勇,是以鮮血和生命寫成的湘西國殤祭魂樂歌,是熱情謳歌湘西熱土的英雄贊歌,充分表現了湘西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的重大犧牲和傑出貢獻。著名評論家龍長吟《白祭壇》的書寫,於烽煙之外穿插了大量的湘西幾大商家的經濟角斗和愛情糾葛。從容不迫地敘說了湘西 社會 生活的諸多神秘神奇原素。婚喪嫁娶,風土人情,生產勞作,男歡女愛,恩怨情仇,都一一道來。正是洪城商家在國民黨貪官污吏打擊下元氣傷盡的悲憫,正是愛情婚姻以及各色人等的悲慘結局,小說才寫出了湘西地方軍隊與土匪、與商家、與政治當局、與紅軍等各派力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多邊關系,才全方位,多視角,史詩性地勾勒出湘西那一段深沉,隱秘,悲愴的 歷史 。《白祭壇》是一部厚重的大湘西政治,軍事,經濟的近代 歷史 史詩,又是一幅生動鮮活的 社會 生活畫卷。文化學者胡野秋也頗有同感地說:「最近,終於在時隔近三十年後,讀到了他的長篇小說《白祭壇》,這部小說既有前兩部作品一以貫之的雄渾厚重的氣度,又具更加開闊宏大的氣象,堪稱真正意義上的湘西史詩。」我在湘西生活達40餘年,從湖南師大畢業以後,又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他回到湘西後又離開湘西,客居於大都會。客居的苦處在距離,客居的好處也在距離。因為距離,那山那水那方土地總在朦朧中散發著溫情,過往的苦楚也會如桅子花般飄溢淡淡的幽香,你會更迫切地想親近它。因為距離便有了觀照,你可以從容地研判那處角隅曾經發生的種種人事,梳爬自己的思緒,你會更深刻地了解它。時間能產生積淀,距離也能產生積淀,恰如沙裡淘金。為著物資的財富,人們紛紛往海邊跑;欲求精神的富有,我們又逆水行舟,讓靈魂重歸於寂靜的遠山。遠山不知名,卻是最實在的故園。湘西是那樣的美好,總令人魂牽夢繞。盡管客居在海邊的大都市,我願意照樣屏蔽窗外橫流慾望,繼續冷靜地記述故土上那些曾經和尚在延續的故事。

『伍』 你知道哪些有關於土匪的小說

推薦一波男主是土匪的古言小說,糙漢外表忠犬心,看他們如何花式追女主。書名:《宮學有匪》,男主是山大王,綁走了游學的宮學女學生們,要想來贖人,必須讓宮學一男學生來救回一女學生。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位看似粗魯野蠻的土匪頭子,竟然能文能武,單方面碾壓宮學學子。女主是庶出,為了保護嫡出的姐姐,挺身而出,後來女主的世兄憑著自己的能力來救女主,順便剿滅了這幫土匪。男主就這么「死了」。女主傷心欲絕。宮學開學,來了一個「麒麟魁首」,原來男主未死搖身一變來了宮學,成了女主的「小師弟」,接著開啟嬉笑怒罵,有笑有淚的校園生活,強烈推薦!

『陸』 新時期有哪些小說中有「土匪」形象急!

《走出硝煙的男人》 祖孫三代的鐵血傳奇
講述了抗日戰爭中的爺爺,解放戰爭中的父親以及和平年代中的孫子,祖孫三代的戎馬生涯,見證了一支軍隊和一個家族的歷史變遷。劇中,孫海英再飾軍人,出演高級軍官鍾玉坤;聶遠則飾演孫子鍾山,一個生長在部隊大院,有著堅毅和乖巧個性的軍人;而爺爺鍾楚國則由在《呂梁英雄傳》中有過出色表現的於震飾演。 這是一個三代鐵血軍人的傳奇故事。

『柒』 土匪攻略_by語笑闌珊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zQkgYOxVJOZu0QcoGLu-Cw

提取碼: e8im
小說名稱:土匪攻略
作者:語笑闌珊
類型:純愛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880914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溫柳年是蒼茫城內新上任的知府大人。百姓敲鑼打鼓,原以為這次的官老爺和先前一樣,會是五大三粗的鐵塔壯漢,誰曾想從馬車里出來的,竟會是一個瘦瘦弱弱的書獃子。

『捌』 艾蕪傳記敘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艾蕪是最早把西南邊疆地區下層社會的風貌和異國人民在殖民地統治下的生活,帶進現代文學創作中來的作家之一,對於開拓新文學創作的領域作出了貢獻。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艾蕪傳》記敘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艾蕪傳》記敘文閱讀原文

湯道耕(艾蕪)出生在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祖父給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夠“耕讀傳家”。

湯道耕的祖上來自湖北,遷徙的路艱辛而漫長,憑的是“人生貴自強,自強則白手可成家,他鄉可發跡。勿畏難而諉命,何患事不成耶”的豪氣,積得一份家業,這種人生貴自強,白手成家的豪氣在後輩的血液中暗暗傳承,直到湯道耕這里,光著腳,墨水瓶掛在頸子上,再次印證了祖先獨自闖盪天下的勇氣和韌勁。

1925年的暑期,湯道耕從四川省師范學校肆業。他踏上成都望江樓下有些搖晃的木船,沿著府南河順水而下,悄悄走出了親人們的視線,開始了三十年背井離鄉的生活。在路上,群山的優美與靜寂,山民的淳樸與窮困,盜馬賊的兇悍和靈巧,邊地少數民族的獨特風俗,緬甸的異域情調……他來到,看見和說出。

從四川到雲南,道耕看到太多兵匪造成的禍亂對窮苦人家正常生活的騷亂。道耕為了安全夾雜在商隊中,像那個時代和那個土地上的一隻眼睛,來到,看到,並註定了後來用自己的筆說出那些無人知曉的山裡人家的苦難與悲愴。

赤腳流浪,墨水瓶掛在脖子上,一步一步,湯道耕走成了著名作家艾蕪。

艾蕪在丁玲的介紹下加入了左聯。在“左翼作家聯盟”這個片語中,別人看中的是“左翼”,而更能吸引道耕的卻是“作家”,他希望從這個組織里的作家那裡能夠學習到文藝寫作知識,也結識一些寫作上的朋友。

真正有時間在上海的亭子間坐下來以後,艾蕪開始用筆溫習自己當年的漂泊史,這使他在這個喧囂嘈雜的大都市中找到難得的寧靜。1933年冬,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南行記》,其中《三峽中》講述的是一些典型的社會底層遊民的生活,故事中的環境就是一個典型的“江湖”。讀書流浪人的艾蕪,加上小時候熟悉的讀物,包括他的筆名,父親所入的遊民組織哥老會都對他產生潛在影響。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作者對遊民生活不由自主地有著一種同情。他的敘述已經帶有真實和幻想相混合的色彩,同時這種想像還受到左翼革命思想的制約。

艾蕪的中篇小說《春天》得到茅盾等人的好評,這篇小說從社會的政治經濟層面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飽含著艾蕪對家人、故鄉的深情。這種流行於左翼文壇的文學範式後被稱為“社會剖析小說”,影響深遠。

1961年,艾蕪被安排到雲南去體驗生活。一路的參觀給艾蕪帶來寫作的激情,他似乎再次找到了原來創作《南行記》的感覺,迫不及待的寫作“南行記續篇”。這無疑滿足了《南行記》讀者對“續”的好奇,也再次給艾蕪帶來榮譽。

1981年2月,艾蕪受邀進行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南行。雲南的一路上,回憶著自己的經歷,傾聽著別人的遭遇,震憾於死亡一樣的沉默,血的控訴,更加讓艾蕪感到人世之滄桑凄涼。9月起第三次南行的寫作陸續發表,合集叫《南行記新篇》。

(選自王毅《艾蕪傳》,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艾蕪(1904-1992),原名湯道耕,艾蕪是筆名,他開始寫作時,因受胡適“人要愛大我(社會)也要愛小我(自己)”的主張的影響,取名“愛吾”,後慢慢衍變為“艾蕪”。(選自“網路”)

②艾蕪的文章想像大膽,情調浪漫的色彩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而艾蕪的性格卻是認真刻苦、一絲不苟,他被稱為“墨水瓶掛在脖子上寫作的作家”。(選自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艾蕪和沙汀的友誼》,有刪改)

③三次南行,對於艾蕪的寫作乃於他的一生都意義重大。南行,似乎成了艾蕪一生的一條主要線索,成了艾蕪寫作的一個原點,他一次次地回到這里。(選自黃岳年《南行百年說艾蕪》,有刪改)

《艾蕪傳》記敘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三十年背井離鄉的生活讓艾蕪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樸與窮困,領略到了邊地的獨特風情以及異域情調,為他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B.艾蕪的祖父給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夠“耕讀傳家”,雖然艾蕪沒能“耕讀”,但他一生筆耕不輟,在文壇上獨樹一幟。

C.艾蕪被稱為“墨水瓶掛在脖子上寫作的作家”,是因為他雖然赤腳流浪,生活艱難貧困,但始終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進行創作。

D.艾蕪加入“左聯”看中的是“作家”這個因素,此後,他創作的《三峽中》《春天》等作品,體現了左翼革命思想對他的影響。

5.艾蕪的小說有什麼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6.艾蕪的創作以“社會剖析小說”為主,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艾蕪能夠創作出“社會剖析小說”的原因。(5分)

《艾蕪傳》記敘文閱讀答案帶解釋

4.【分析概括】(3分)

C(文中並沒提及“生活艱難貧困”,且亦非艾蕪被稱為“墨水瓶掛在脖子上寫作的作家”的原因。)

5.【篩選整合】(4分)

①內容上,多以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為主角,反映現實生活:②主題上,體現了對社會的觀察、分析和思考,傾注了對家人、故鄉、國家的深情;③創作風格上,想像大膽,情調浪漫。

[4分。答出一點1分,答出兩點3分,答出三點4分。意思答對即可。]

6.【分析練合】(5分)

①“人生貴自強”的家族精神影響了艾蕪,使他敢於闖盪天下,並堅持記錄社會。②艾蕪的讀書及流浪生活和南行的經歷,使他深入了解和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為創作奠定了基礎。

③左翼革命思想使他的創作注重從社會政治經濟層面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

[5分。第①點1分,②③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玖』 同志們幫忙說下這個小說人物是誰

《三峽中》,你去看下。
我第一個回答的,分給我。

『拾』 土匪攻略誰先動心

溫柳年。土匪攻略是由語笑闌珊所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晉江文學城。同時在該小說中,溫柳年與女主的朝夕相處,所以便先動了心。並且該小說主要講述的是蒼茫城窮,因為城外有土匪,某日百姓敲鑼打鼓,迎來了新任知府溫柳年的故事。

熱點內容
都市之寰宇主宰小說 發布:2025-07-14 23:45:25 瀏覽:413
神奇寶貝之游戲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5-07-14 23:45:17 瀏覽:181
現代言情輕虐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4 23:33:51 瀏覽:782
求文末世重生父子小說 發布:2025-07-14 23:32:41 瀏覽:521
經典古代詼諧小說 發布:2025-07-14 23:32:01 瀏覽:440
總裁小說侵權 發布:2025-07-14 23:26:08 瀏覽:153
都市痴心不改小說 發布:2025-07-14 23:21:17 瀏覽:360
經典小說包百度雲下載迅雷下載 發布:2025-07-14 23:19:55 瀏覽:190
5部虐心經典總裁小說視頻 發布:2025-07-14 23:19:00 瀏覽:164
網路小說大家都怎麼看 發布:2025-07-14 22:41:25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