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短篇小說弗皮埃爾
1. 巴爾扎克全集里有哪些篇目
本書是《巴爾扎克全集》系列小說集之《風俗研究·私人生活場景》。
《私人生活場景》著重表現人們在青少年時期因生活經驗不足或感情沖動釀成的種種錯誤與不幸,含小說32部。
書中收錄的作品有:《雙重家庭》、《家庭的和睦》、《菲爾米尼亞夫人》、《婦女研究》、《假情婦》、《夏娃的女兒》、《信使》、《石榴園》等等。
"巴爾扎克全集"的圖書目錄……
伏脫冷
基諾拉的智謀
帕梅拉·吉羅
後母
投機商
家事學堂
題解
"巴爾扎克全集"的書摘……
人物
雅克·柯冷,綽號伏脫冷
蒙索萊爾公爵
2. 巴爾扎克主要代表作品有哪些
巴爾扎克主要代表作品有
1、《朱安黨人》:是巴爾扎克於1829年完成長篇小說。這部歷史小說是巴爾扎克用真名發表的第一部作品,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3. 巴黎貴族的愛情 巴爾扎克的《蘇城舞會》(一)
Chapter 1
開篇
高貴的人似乎生下來就懂得一切似的……
這篇名為《蘇城舞會》的短篇小說是法國著名文學家巴爾扎克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此文發表於1829年。這一年,正值法國七月革命的前夕,波旁王朝在法國的地位岌岌可危,奧爾良王朝即將上位的重要歷史時期。巴爾扎克用獨到的視角,通過描繪了一位名為愛米莉的法國貴族門閥之女的愛情故事,將法國當時舊貴族沒落的歷史現實作為歷史背景,闡述了在法國大的歷史環境下,法國衰落的門閥貴族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劇結局。
《蘇城舞會》的開篇多用了輕快、調侃,幽默的語句,優先述說了德·封丹納伯爵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的動亂之後,隨波逐流,無法安定生活的現狀。為了改變生活和命運,德·封丹納伯爵聽從了妻子的勸告,身懷著十年來所得的「功勛」,來到了巴黎,只為像很多在拿破崙時期拿過榮譽勛章的貴族一般,謀求一個職位,亦或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德·封丹納的如意算盤打的很精,事實的發展似乎看起來似乎也如他所願。因為,當他來到了巴黎之後,立刻受到了應有的禮遇,並且,獲得了他應得的功勛與榮譽勛章。
然而,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因為,當伯爵與他昔日的同僚互相見面時,他們對伯爵都相當冷淡。於是,伯爵的不滿溢於言表,他知道自己受到了這樣的待遇,那麼,與他身份相符的貴族們,自然也會因此受到一樣的冷遇。伯爵突然明了自己過去為旺代黨的付出早已付諸東流,他覺得自己理應獲得自己應有的賞賜與恩惠。
然而,當伯爵進謁於王上之後,其結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他進謁的請求並沒有被授予。他只能對著自己妻子抱怨此時的法國已經時過境遷,他本打算回到自己的采邑去。不想,沒過多久,拿破崙北上復辟,巴黎又因此遭難。此時,伯爵護佑了王上,逃離了巴黎,也因此通過這一次看起來不期而遇的機會,改變了伯爵當下未知的命運。因為,王上記住了他,那位護佑自己的伯爵大人……
德·封丹納伯爵的優異品質,讓王上感到很受用。王上知道伯爵的存在,會讓他處理起事情來,而因此得心應手,所以,德·封丹納家族得以沐浴王恩,似乎也不是一件讓旁人感到奇怪的事了。
不過,德·封丹納並非在安穩地度日,他知道自己除了日常的公務,還有自己的家庭需要去管轄。因為,他有三個女兒,長女和次女已經門當戶對般地結婚了,而自己最疼愛的三女兒愛米莉·德·封丹納依舊沒有結婚的意向與心思。此外,在面對婚姻時,愛米莉依舊心思縝密般地以純潔自居。換句話說,那就是我不嫁,或者現在不嫁,而另一種說辭,哪就是愛米莉認為自己還沒有遇到對的人,自然,她不會因此出嫁的。
不過,事情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因為,王上希望德·封丹納的三女兒可以考慮婚姻了,但是,愛米莉的心依舊未動絲毫……
王上惱怒了……
4. 巴爾扎克主要代表作品
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 他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
5. 巴爾扎克的簡介及作品
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法國小說家,被稱為法國小說之父,他創作的文學作品也非常多。下面由我為大家提供關於巴爾扎克的簡介及作品,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巴爾扎克的簡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爾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但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巴爾扎克的生平
人物檔案
早年
出生 1799.5.20
寄養 1803-1807 效區列蓋公寓
小學 1807-1813 旺多姆教會學校
中學 1814-181 5 黎畢德拉學校
大學 1815-1819 巴黎法律專科學校
青年
初試文學 1819-1825 流行小說寫作
從事實業 1825-1828 從事實業,負債累累
文壇新秀 1828-1835 日漸成熟,形成自己風格
晚年
文壇宿將 1835-1850 創作高潮
文學家協會委員時期 1839-1850[1]
生平概述
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巴爾扎克法科學校畢業後,拒絕家庭為他選擇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職業,而立志當文學家。為了獲得獨立生活和從事創作的物質保障,他曾試筆並插足商業,從事出版印刷業,但都以破產告終。這一切都為他認識社會、描寫社會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極為廣博的知識。
1829年,巴爾扎克完成長篇小說《朱安黨人》,巴爾扎克將《朱安黨人》和計劃要寫的136部小說總命名為《人間喜劇》,並為之寫了《前言》,闡述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
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巴爾扎克以自己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早年生涯
巴爾扎克的父親是個農民,為人善變,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巧妙鑽營,當上了圖爾師的軍需官,最後混跡銀行界,家庭逐漸興旺起來。
1797年年近50歲的老巴爾扎克娶了年方18歲的銀行家的女兒,這就是巴爾扎克的母親--薩朗比埃。
巴爾扎克雖然是長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溫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圖爾近郊,由一個憲兵的妻子撫養,幾乎被家人遺忘。稍大一些便被送到旺多姆教會學校寄讀,過著極其嚴格的幽禁生活,學習的制度古板而嚴肅,教師冷漠而殘酷,回到家以後得不到父母的寵愛,有的是接連不斷的白眼和呵斥。巴爾扎克對母親先是害怕,後是冷淡,最後發展到憎恨,他說:"我從來沒有母親,她實在太可怕了。"巴爾扎克決意到書籍的王國里去尋找他的樂趣。他說:"只有讀書才能維持我的頭腦活著。"1813年巴爾扎克帶著狂歡後的倦怠離開這所學校,於1814年隨父母遷往巴黎。在巴黎,巴爾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了學業,並順利進入大學學習法律。在校期間,去律師事務所當文書。這使他認識到巴黎是可怕的魔窟,了解到很多為法律治不了的萬惡之事,也看到了資本主義法律的虛偽,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他選擇寫作道路,父母是強烈反對的,認為這是一個沒有永遠保障的手藝,一個無法保證穩定收入的“無用”之物。在巴爾扎克的固執堅持下,父親讓步,卻與巴爾扎克簽訂合約,每月提供120法郎供其生活,兩年之內如果沒有寫出成功的作品,便要求他必須做律師這份穩定的職業。
巴爾扎克故居
在巴黎的聖安東郊區,萊特居耶爾街9號五層樓的一間閣樓是巴爾扎克獻身文學的起點。1820年《克倫威爾》創作的失敗,使他的生計受到了影響,父母也向他發出最後的通牒。為了生存,他決定與"魔鬼"訂立契約,"賣文"為生,發表了許多"日常消費"的浪漫小說,這些小說光怪陸離,雜亂無章,粗製濫造,平庸無奇,但發表時用了筆名。
巴爾扎克夢想成為一個悲劇作家,但他創作的關於奧利弗•克倫威爾的戲劇,和克倫威爾本人給英國人民的印象一樣,並不怎麼樣。一個大學教授在讀了此劇後,建議巴爾扎克的母親讓兒子學什麼都好,只是千萬別做作家夢。可巴爾扎克沒有氣餒,他繼續努力。他開始嘗試寫通俗小說,1822 年他炮製出了五部小說。這些小說並不怎麼樣,而他用於這些小說的筆名更不怎麼樣。其中的一個“羅納勛爵”,只是他名字字母變位組合成的新詞而已。
1825年他又異想天開,與一位出版商合作,出版古典作品,謀求利益,結果欠債達萬余法郎。為了還債,相繼經營刷廠、鑄字廠,結果是債台高築,沉重的債務另他年輕的夢幻成為永遠,但是商人丟失的無非是錢財,作為文學家,獲得了無比豐厚的創作素材。
巴爾扎克的藝術生涯
歷史小說《朱安黨人》(1829)是巴爾扎克用真名發表的第一部作品,描 述1800年法國布列塔尼在保皇黨煽動下發生的反對共和國政府的暴動。作者賦予英勇的共和國軍人以應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黨首領孟多蘭侯爵,表現出他當時對貴族的同情。為了寫這部小說,他曾細心研究有關暴動的歷史文獻,親自去布列塔尼調查山川形勢和農民生活,訪問暴動的目擊者和參加者,還從友人柏爾里公爵夫人那裡收集許多關於朱安黨人的掌故。從寫神怪小說過渡到寫歷史小說,是巴爾扎克走向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個重要步驟。他在《朱安黨人》中描寫的不是古代歷史,而是屬於當代社會生活范疇的重要事件。著重反映當代社會生活,正是巴爾扎克日後所寫的《人間喜劇》的一個特點。
1831年,巴爾扎克加入保皇黨。但是他的政治態度和極端保皇黨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黨內的自由派,在黨員中間不大受歡迎,他甚至公開批評保皇黨,說“這個政黨令人厭惡”,“這是一個失敗的政黨。”
從1829年寫《朱安黨人》起,巴爾扎克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時期,即《人間喜劇》時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於文藝創作以外,還出入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為幾種報刊撰稿,他接觸的生活面非常廣泛。
巴爾扎克從這時期起,就在現實主義理論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他認為小說家必須面向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又認為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在於摹寫社會現象,還須闡明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慾念和事件背後的意義。在塑造人物的問題上,他強調特性,也強調共性;他說詩人的使命在創造典型,使典型個性化,個性典型化;又說典型人物應該把那些多少和他類似的人的性格特點集於一身。他還強調藝術必須為社會服務;認為藝術家不僅描寫罪惡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義;藝術家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巴爾扎克的作品介紹
農民
日益得勢的資本主義侵入農村後所產生的變化,在《農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農民》描寫的是貴族大庄園土地所有制和資產階級小土地所有制的沖突,而農民處在這兩種社會力量中間,就像“蟲子夾在錘子和鐵砧之間一樣”。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高利貸商人高貝丹和里谷戰勝了代表貴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將軍,但是被高利貸商人和富農吸引到這場殘酷斗爭中來的農民卻毫無所得,他們只不過陷入一種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爾扎克在這里描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後農村在地主和資產階級雙重剝削下的貧困狀況、農民對剝削者的強烈憎恨,以及農民由當時的經濟地位所決定的對高利貸商人的依賴關系。
高老頭
1834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高老頭》,在《人間喜劇》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間喜劇》的許多重要角色,在《高老頭》里已經出現,從人物體系來看,《高老頭》可以說是《人間喜劇》的序幕。這部小說敘述復辟王朝時期一個青年大學生在巴黎資產階級社會影響下,逐步走向腐化墮落的故事,作者抨擊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和建築在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上面的人與人的關系,同時又在超階級的“父愛”的名義下,轉而肯定資產階級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則。
故事發生在頹敗、粗俗和寒磣的伏蓋公寓。公寓中有三個房客特別惹人注目:懷著尋找個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形跡可疑的議論家伏脫冷以及年邁力衰、神情沮喪的高老頭。高老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當了伯爵夫人,二女兒嫁給銀行家紐沁根。由於表姐鮑賽昂子爵夫人的介紹,拉斯蒂涅認識了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並且特別屬意於二女兒紐沁根夫人,企圖利用她來作為個人飛黃騰達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沒有錢,無法博得巴黎貴族婦女的青睞。伏脫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揚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臟手的謬論,並為他策劃謀財害命的陰謀。伏脫冷原來是一個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終於案破被捕;不久,鮑賽昂夫人又因為情場失意而遁世。但這兩個引路人的遭遇,對拉斯蒂涅來說,都是新的人生一課,他決心接受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和金錢至上的法則。同時,高老頭的命運也對拉斯蒂涅發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頭一生疼愛他的兩個女兒。為了滿足她們的虛榮心和金錢欲,他犧牲了全部家私,結果卻被她們遺棄,在貧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頭這種悲慘的結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終地決定他的道路:決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資產階級世界裡當一名“英雄好漢”。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頭腦冷靜;在邪惡的誘惑面前,他並不是毫無顧慮的,有時甚至也為自己的荒.唐行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內心斗爭的結果,總是邪惡占上風。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寫信給母親和妹妹告急;回信來了,他感動得流淚,責備自己不該這樣狠心利用至親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這筆錢,但是轉眼之間,想到能夠穿上新衣出入交際場中,他又得意非凡,覺得整個世界已經是他的了。
伏脫冷向他建議謀害維多利小姐的哥哥,使她成為唯一繼承人,如果他和她結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萬陪嫁。他雖說拒絕了這個罪惡的計劃,但並沒有停止對維多利小姐談情說愛的勾當:只要罪惡的行為不是出於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惡的果實。
他在覺察到高老頭的悲劇以後,便成為伏蓋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頭的人,他護理高老頭的疾病,央求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來給父親送終,他典當自己的表來給高老頭辦理後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參加高老頭的葬儀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還是在他身上佔了上風,他在安葬高老頭以後,就上紐沁根夫人家裡吃晚飯去了。
拉斯蒂涅從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逐步腐化墮落。後來當他在《紐沁根銀行》中重新出現時,他是個搞銀行假倒閉的幫手;在《不自知的喜劇演員》中,他已經獲得爵位,當上部長了。
伏脫冷是資產階級世界一名兇殘的掠奪者,因為遭到追捕,他對社會進行猛烈的反抗。從巴爾扎克後來的小說中,我們知道他當時在巴黎給一批犯人管理一筆暫時不能公開的財產。在伏蓋公寓的房客中,他看準了初出茅廬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計地對他加以誘惑,私下和他暢談為人處世的秘訣。
他罵盡了巴黎上流社會的卑鄙齷齪,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卻是要撈一筆資本到美洲去販賣黑奴。他把自己置於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來反對不道德,用無法紀來反對無法紀。他和其他掠奪者作斗爭,採用了毒蛇猛獸互相咬嚙對方咽喉的方法,誰是強者,誰就獲得勝利。伏脫冷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抨擊是由於掠奪失敗的個人仇恨而產生的,只要個人野心得到滿足,他就可以不再抨擊。後來,在《娼妓榮辱記》中,伏脫冷已搖身一變而為巴黎秘密警察廳長。
高老頭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靠投機倒把大發橫財的面條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勢力統治日益強大的情況下,他的幻想不能實現,因而他在妻子死後,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兩個女兒十五歲時便有自備馬車,生活非常奢華,像一個有錢的老爵爺所養的情婦,只要一開口,最荒.唐的慾望也會得到滿足。
後來高老頭為了給這兩個嫁給名門貴族的女兒掙面子,結束了他的面條生意。當他知道兩個女婿不願意公開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樣,從旁門偷偷地去探望女兒,或者守候在馬路旁,窺伺女兒乘坐華麗的馬車走過去。他是伏蓋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對象,能夠從拉斯蒂涅那裡打聽到兩個女兒尋歡作樂的情況,是他的無上的快樂,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
至於他的兩個女兒,她們只有在被債主逼得無路可走的時候才跑來找他,而他總是千方百計地滿足她們的需要,為的是有機會看她們一眼。他病重垂危時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兒,可是她們都不肯為了給父親送終而犧牲一次參加舞會的機會。高老頭臨終時,在他的嚎叫和詛咒中,夾雜著對兩個女兒的凄慘的呼號。他甚至曾經發狠要再去做麵食生意,賺它幾百萬回來,因為錢可以買到一切,也可以買到女兒。
當他看出自己已經完全被女兒拋棄時,他不由得叫喊起來,他要去抗議:如果做父親的給踩在腳底下,國家不就要亡了嗎?高老頭的殯葬,僅僅由於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醫科學生皮安訓四處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兩個女兒和女婿都沒有參加送葬,卻派了他們有爵徽的空車,跟著靈車一直送到公墓。
6. 巴爾扎克的作品有哪些
《人間喜劇》,包括91部小說。
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於法國中部的圖爾城。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7歲入法科學校就讀,課余曾先後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人事務所當差,同時旁聽巴黎大學的文學講座,獲文學學士銜。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筆名發表過許多不成功的劇本和小說。為維持生計,1825-1828年期間先後從事出版業和印刷業,皆告失敗,負債累累。經過探索和磨煉,巴爾扎克走上現實主義文學創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並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認為社會環境陶冶人,因此應著力於「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要求作傢具有「透視力」和「想像力」;注重對地理環境和人物形體的確切描寫。從1829-1849年,巴爾扎克為《人間喜劇》寫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頭》(1834)、《幻滅》(1837-1843)、《農民》(1845)、《貝姨》(1846)等。
7. 巴爾扎克的代表作
1、《人間喜劇》
《人間喜劇》(法語:laComédieHumaine),法國小說,作者為奧諾雷·德·巴爾扎克,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樣的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人間喜劇》的命名是受但丁長詩《神聖喜劇》,也就是《神曲》的啟發。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2、《歐也妮·葛朗台》
《歐也妮·葛朗台》(EugénieGrandet),創作於1833年,作者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是巨著《人間喜劇》小說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獲譽為「最出色的人物描寫之一」。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像《歐葉妮·格朗台》這樣結構簡潔、主題完整的作品,並不多見。
內容
小說描寫守財奴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借著葛朗台的貪婪與吝嗇,揭露了金錢所造成的人性毀滅、家庭破裂等悲劇。
法國大革命期間致富的守財奴葛朗台自私冷酷,他為了省錢,家裡整年不買蔬菜和肉,樓梯壞了也不修理,為斂財把女兒當成誘餌,引誘那些向女兒求婚的男子,以便從中牟利,毫不理會獨生女兒歐也妮·葛朗台的幸福。
歐也妮溫柔善良,為了愛情而反抗父親的苛刻控制,葛朗台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破產落魄的堂弟查理,大發雷霆,氣得把她監禁起來,冬天沒有火取暖,只給冷水和劣質麵包。嚇得賢淑的母親從此一病不起。
1827年吝嗇鬼葛朗台在金錢追逐的狂欲中死去,留下1800萬法郎的遺產,歐也妮成了當地首富,人人向她求婚,卻痴心等待查理,然而卻被她的堂弟查理拋棄,只因為查理要去攀附豪門姻親。
歐也妮得到查理負心的消息之後,一氣之下答應蓬風先生的求婚,她很慷慨,不僅幫查理的父親還了負債,還捐贈了許多錢給教會和學校,查理知道歐也妮有如此多金錢時追悔莫及。歐也妮在33歲上就成了寡婦,城裡人又開始追求這位有錢寡婦。
3、《驢皮記》
《驢皮記》(LaPeaudechagrin),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巨著《人間喜劇》系列作品,1831年發表,是「哲理研究」中最有世界影響的一篇,甫出版就引起了德國文豪歌德的強烈興趣,他說「生命里有二種悲劇,一是得不到任何的悲劇;一是得到一切後的悲劇。」並斷言「這是一部新型的小說」。
小說敘述一名貴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產後投身到社交場所,落得窮途未路,准備投水自殺時,一個古董商給了他一張印有天竺文字的驢皮,這張驢皮能為主人實現任何願望,但願望一經實現,驢皮會立刻縮小,自己的壽命也隨之縮短。
瓦朗坦開始從擄獲金錢的快感,去填壑無盡的慾望,另一方面象徵他生命的驢皮也逐步的縮小,將他帶往死亡,瓦朗坦猛然驚覺,死神已臨近身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末日來臨。
4、《高老頭》
《高老頭》(法語:LePèreGoriot)是法國小說家、編劇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於1835年所著的小說,收錄於《人間喜劇》系列小說中的《私人生活場景》章節。故事背景設於1819年的巴黎。這本書是巴爾札克對拜金主義最深刻的描述及抨擊,亦為《人間喜劇》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高老頭》最初是以連載的方式刊登,時間在1834年冬至1835年,被廣泛認為是巴爾扎克最重要的作品。[2]巴爾扎克使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段,即將另一部小說中的角色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小說也因它現實主義的風格而著名,使用微小的細節來進行人物或潛台詞的描述。
小說的背景是波旁王朝復辟,復辟對法國社會影響深遠;個人在社會上取得更高的地位時小說的主題。巴黎城也有自己的特色_特別是年輕的拉斯蒂涅,他來自法國南部省份。巴爾扎克用過高老頭和其他人來對家庭和婚姻進行了分析,並對此表現出了悲觀的態度。小說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的評論家對作者刻畫人物和細節做出了褒獎;另一些作家則對腐敗和貪婪的描述反唇相譏。不管怎樣,巴爾扎克的小說被大眾接受,常常被改編為戲劇或電影。它創造出了一個法語詞「Rastignac」(拉斯蒂涅),即巴結權貴、不擇手段地攀高枝的傢伙。
5、《夏倍上校》
《夏倍上校》(LeColonelChabert)是巴爾扎克的一部小說,現在的版本完成於1844年,初版寫成於1832年(以《和解》為題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1847年在《立憲主義者報》文學增刊再度連載。
後來該小說被列入《人間喜劇》的「巴黎生活場景」之中,再版時列入「私人生活場景」。它是對拿破崙時代老兵的一曲頌歌。
夏倍上校在《人間喜劇》的其他小說中未出場,只是在《攪水女人》中PhilippeBridau提到上校在埃洛戰役中的光榮事跡。其他的人物在之前和之後的小說中均有出現,尤其是包括但維爾先生在內的律師們。
8. 巴爾扎克中短篇小說集的內容簡介
巴爾扎克的中短篇小說已經包含了他的長篇小說的基本內容,可以說這是他的創作的一個縮影。正如他的長篇給法國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那樣,他的中短篇小說也給法國的這一文學樣式注入了新內容。
首先,巴爾扎克在中短篇小說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社會的黑暗面。反映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在以往的短篇故事中已經屢見不鮮,可是,像巴爾扎克那樣入木三分地暴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在短篇小說史上則是由他肇始。令人驚嘆的是,巴爾扎克在1830年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巨大作用。在他的中短篇小說中,金錢的作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描繪。《戈布塞克》的主人公說:「金錢是你們當今社會的決定因素,金錢代表人間的一切力量。」這是一針見血的斷語。戈布塞克宣稱:「我毫不費力就控制了社會,而社會卻絲毫不能左右我。」資產者主宰了復辟王朝的經濟命脈,進而控制了復辟王朝的權力機構,這是當時歷史發展的本質現象,巴爾扎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出來。此外,這個短篇描寫的雷斯托伯爵夫婦在財產上引起的齟齬,也是日益頻繁出現的社會現象。《長壽葯水》描寫堂璜為了爭奪財產,不惜扼死父親,這一幕令人驚心動魄。《紅房子旅館》描寫銀行家靠謀財害命發家;資產階級的每個毛孔本來就充滿了血腥氣,他們的財富是建立在殘酷榨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的基礎之上的,無異於謀財害命。這篇小說被認為是《人間喜劇》中「安置得最好的基石之一。《法西諾·卡訥》描繪的是對金錢的追逐,小說主人公在人生的搏鬥中敗北。但他的失敗是由於對金錢的貪婪追求造成的,因為黃金的光彩久而久之損害了他的視力,終於導致他失明,他被情婦騙走了錢財。《皮埃爾·格拉蘇》則犀利地諷刺了大腹便便的資產者的愚蠢無知,他們對繪畫一竅不通,卻附庸風雅,以致被狡猾的畫商欺騙,把贗品當做真跡,白白耗費了數以十萬計的金錢。主人公格拉蘇由於艷羨資產者的財產,甘願去娶一個醜陋的姑娘做妻子,他的選擇暴露了靈魂的丑惡卑劣。這是一出金錢婚姻的小小鬧劇。《家族復仇》描寫了科西嘉島民固有的一種陋習:一旦兩家結仇,便世代沿襲下去,斗個你死我活。梅里美的著名中篇《高龍巴》就寫的是家族復仇,他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疾惡如仇、潑辣倔強的女性。似乎是同樣的題材,到了巴爾扎克筆下,卻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巴爾扎克看到,家族復仇乃是封建制度的殘余,它是殘忍的,同資產階級法律相抵觸,人們有理由反對這種封建意識。然而,作為這種意識的維護者的巴爾托洛梅奧並非一個可惡的人物。在某種意義上,他也是受害者。他的女兒接受了資產階級思想的熏陶,堅決對這種意識進行了挑戰。巴爾托洛梅奧沒想到,他的愛女會與他家的仇人之子戀愛結婚,離家出走。他更沒有料想到,她會因生活無著,貧病交加而死。對她的死,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更大的罪惡在社會方面:一對年輕人即使有反抗封建意識的勇氣,可是沒有金錢做後盾,最後仍然以悲劇告終。巴爾扎克的觀察極為深刻:金錢的力量早已超過了舊傳統的作用,它更能置人於死地。法國文學中只有巴爾扎克從這個角度去處理這個題材,從而寫出了一幕動人的悲劇。如此執著於描寫金錢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又如此力透紙背地寫出了人與人的金錢關系,不能不說,這些中短篇確實不同凡響,顯示出巴爾扎克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見解,使他凌駕於一般的小說家之上,成為中短篇小說大師。
同樣,巴爾扎克也毫不留情地批判貴族。《大望樓》中的梅雷伯爵為了懲罰妻子,砌起一道牆,把她禁閉起來,活活餓死她,這個情節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殘酷無情的貴族形象。《薩拉金》暴露了18世紀摧殘人性的義大利風俗:閹割少年,讓他日後男扮女裝出現在舞台上,而一手製造這種現象的紅衣主教卻依仗權力,把內心痛苦不堪的藏比內拉當作私有財產來霸佔,他的保護是一種極為自私的佔有欲。《長壽葯水》里的堂璜保留了傳說中荒淫無恥的大貴族特點。《戈布塞克》中的伯爵夫人為了情人而揮霍掉自己的財產,轉而覬覦丈夫那一份,她千方百計把丈夫與世人隔絕開來,根本不考慮丈夫的死活。這是一個墮落的貴婦形象。在巴爾扎克筆下,貴族已不再是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人物了,而是垂死、沒落的階級,他們的地位正日益為發出銅臭味的資產者所取代。巴爾扎克描寫貴族的角度已不同於以往的小說家,他是以高屋建瓴的姿態來刻畫貴族不可逆轉的滅亡命運的。不過,巴爾扎克對法國大革命仍然抱有偏見和錯誤看法,從《恐怖時期的一段插曲》可以看到他對處決路易十六的反對態度。
巴爾扎克並非只有揭露和批判,而沒有贊美和褒獎。在他贊頌的人物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下層人民。《無神論者望彌撒》著意刻畫了一個挑水夫,他為了支持一個窮苦的醫科大學生學習,不惜把自己存了一輩子、為了買一匹--5和一隻水桶的積蓄慷慨地拿出來,而且像一個忠僕那樣照顧這個年輕人的起居。他的犧牲精神顯示了勞動者的優秀品格。《海濱慘劇》描寫了一個疾惡如仇的漁民,他為了家族的尊嚴,不願意讓墮落的兒子在街頭示眾而親手處決了這個不肖之子。這篇小說酷似梅里美的~<--5特奧·法爾戈納》。不過,《海濱慘劇》中的漁民似乎更有理由處死兒子:他的兒子偷盜成性,是個孬種,處死他是為民除害;而《馬特奧·法爾戈納》中的山民只因兒子出賣了一個強盜便處死他,未免過於嚴厲。巴爾扎克還描寫了這個漁民處死兒子以後的瘋癲狀態,寫出了這個人物仍然有親子之愛,進一步描繪了他的純潔心靈,頗有獨到之處。在文學史上,迄今為止,對下層人物的歌頌在短篇小說中並不多見。狄德羅的《兩個朋友》歌頌了兩個平民的友情,是一篇力作,但這樣的作品幾乎是鳳毛麟角。因此,巴爾扎克能在下層人物身上看到優異品質,加以謳歌,確實難能可貴。另外,《劊子手》歌頌了西班牙人民抗擊拿破崙入侵的英勇斗爭事跡。《澤·瑪爾卡斯》寫的是復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時期懷才不遇的一代青年,澤·馬爾卡斯是他們的代表。他一再被人利用,最後窮困潦倒,郁悶而死。利用他做工具的政客有著梯也爾的影子,狡猾卑鄙,言而無信,並沒有什麼才幹,卻飛黃騰達,歷經社會變遷而立於不敗之地。這個庸才同-5爾卡斯相比照,更襯托出後者的悲劇命運。這是一篇政治小說,它抨擊了復辟王朝時期小資產階級青年前途渺茫、無所作為的狀況。它寫於巴爾扎克試圖涉足政界、遭到失敗之後,反映了巴爾扎克對七月王朝政治局面的失望態度。《費拉居斯》在巴爾扎克的中篇小說里是題材頗為特殊的一個。在這篇描寫幫工會領袖的小說中,可以看到巴爾扎克對當時的下層社會的關注程度。他對秘密團體藐視當時社會的法律表示了贊賞,他對下層人物因貧窮而犯下過失,便受到社會嚴厲懲罰,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的狀況,表示了同情;他對這些外貌粗鄙、言語俚俗的人物內心充滿深厚柔和的情感,對能為自己所愛的對象獻身的高尚情操,表示了贊美。
9. 巴爾扎克代表作
巴爾扎克代表作有以下幾個:
1、《人間喜劇》。《人間喜劇》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樣的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人間喜劇》的命名是受但丁長詩《神聖喜劇》,也就是《神曲》的啟發。
2、《歐也妮·葛朗台》。《歐也妮·葛朗台》創作於1833年,作者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是巨著《人間喜劇》小說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獲譽為「最出色的人物描寫之一」。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像《歐葉妮·格朗台》這樣結構簡潔、主題完整的作品,並不多見。
3、《驢皮記》。《驢皮記》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巨著《人間喜劇》系列作品,1831年發表,是「哲理研究」中最有世界影響的一篇,出版就引起了德國文豪歌德的強烈興趣。
巴爾扎克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國小說一直未能完全擺脫故事的格局,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力都有一定局限。巴爾扎克拓展了小說的藝術空間,幾乎無限度擴大了文學的題材,讓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彷彿與文學的詩情畫意格格不入的東西都能得以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