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世界獲諾貝爾短篇小說獎集

世界獲諾貝爾短篇小說獎集

發布時間: 2022-12-30 17:50:27

A.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這13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

文學是對生活的虛假呈現,但這種虛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在這里出生、穿梭、死去,文學幫助我們在迷宮中找到方向。

它可以安慰我們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打擊和挫傷。依靠文學我們也得以——至少是部分地——破譯現實那令人費解的象形文字,因為現實對大多數人而言都像是復雜的謎語,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更喜歡提問、而不是確定的答案的人。通過文學,我們也可以表達我們對很多主題的疑惑:超驗世界,個人和集體的命運,靈魂,歷史的意義和無意義,以及關於理性知識的各種問題。

我們要繼續做夢、閱讀、寫作,因為這是緩解我們的必死命運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她們,我們戰勝時間的侵蝕,變不可能為可能。

——略薩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

01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技術悲劇之一。上萬平民因放射性物質長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數萬畝土地被污染,切爾諾貝利一夜之間化為廢城。

02

03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於不寫詩的荒謬。——辛波斯卡

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斯卡,是當代最為迷人的詩人之一,享有「詩界莫扎特」的美譽。她的詩別具一格,常從日常生活汲取喜悅,以簡單的語言傳遞深刻的思想,以小隱喻開啟廣大想像空間,寓嚴肅於幽默、機智。她是舉重若輕的語言大師,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著廣大的粉絲。2012年平裝本出版,《萬物靜默如謎》便成為國內讀者的至愛詩集,相繼入選了「新浪中國」「深圳讀書月」等年度十大好書,暢銷一時。它的出版間接推動了國內詩集出版的熱潮。此次《萬物靜默如謎》精裝版,譯者根據波蘭原文,對內文做了全新修訂,還新增了《紀念》《火車站》等五首譯作。內文全彩印刷,並收錄了10幅精美插畫。

04

《大地:三部曲》是首部因書寫中國而獲諾貝爾獎的命運史詩,一部反映中國農民生活的作品。該書講述的是關於中國大地上一些平凡生命的熱愛、苦難和救贖的故事。

它同《活著》一般表現了人與命運的對抗與掙扎。

同《白鹿原》一般描寫了祖孫三代人的命運浮沉。

同《平凡的世界》一般展露了時代背景下生命的燦爛生長。

05

「這個世界太糟糕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為我們越來越不願睜眼去看世界」薩拉馬戈從一個巨大的荒誕念頭出發,將他筆下的人物放置在極端的環境中,讓他們落入人性的深淵。閱讀《失明症漫記》將為讀者帶來永生難忘的震撼,本書用驚人的細節講述了令人不安的原始和真實,在細碎中展現人的丑惡,成倍的盲目讓現實愈加冷酷殘忍,然而在這場大恐怖之中,依然有溫情感動的部分,醫生的妻子就是我們的眼睛,是我們的良心,讓我們看到了無可掩蓋的光華與美麗。本書入選諾貝爾學院「所有時代百部文學佳作」,是薩拉馬戈重要的經典作品。

06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講述了一個邊境小鎮的故事,從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與丈夫遷居這片鄉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間不同的歷史瞬間、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種傳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場:長出鬍子的聖女、性別倒錯的修士、身體里住著一隻鳥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鎮教師、會冬眠的做假發的老太太、靠網路收集夢境的女人……千年之間人世滄桑變換、起起落落,但對於土地而言,人的悲歡離合、人的世代更迭,不過是土地的瞬息一夢。

07

《我曾這樣寂寞生活》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辛波斯卡繼《萬物靜默如謎》之後又一經典詩集。在這本詩集中,詩人用機智、迷人的聲音與語調,訴說了對家人的懷念與贊美、對世間種種生活的愛、對消逝的時間與國度的迷戀、對日常和萬物的詩意描摹,隱隱折射出詩人內心的豐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

書中收錄《告別風景》《事件的版本》《從無饋贈》《我致力於創造一個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的河中》《時代之子》等80多首詩作,同時重譯了《萬物靜默如謎》中廣為流傳的《一見鍾情》《種種可能》《在一顆小星星下》等10餘首作品,可以在不同的譯文中窺見經典的韻味。

08

我不知道那裡是天堂還是地獄,但那裡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而我們一定要活下去……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沙塵暴毀了喬德一家的土地,迫使他們離開家鄉。他們用破銅爛鐵拼裝出一輛拖車,堆上所有家當,沿著六十六號公路,一路向西,前往傳說中葡萄漫山遍野的天堂——加州。在這趟三千公里的漫長旅程里,他們經歷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些事情很殘酷、很痛苦,但也有些際遇是如此感動他們,令他們重燃活下去的信心。

09

10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的長篇小說,是這位法國存在主義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紀世界范圍內流行度最廣的文學作品之一。

《局外人》通過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位尋常的年輕職員,終日麻木地生活在漫無目的慣性中,某日去海邊度假,卷進一宗沖突,犯下殺人案,最後因「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一滴淚」的理由,被法庭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判處死刑的故事。闡述了存在主義的一個重要命題:現代生活中人類社會的荒誕和陌生感導致個體的絕望與虛無。並通過平靜地記述一個小人物被司法機關「妖魔化」的整個過程,深刻地諷刺了現代法律的虛偽和愚弄的實質。

11

黑塞的童話並非以很久很久以前開頭,並不全然以人或動物作為主角。年邁的高山、固執的藤椅、驕傲的少年、醜陋的矮人,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場雜沓著無法擺脫的困難中活著尋找各自的結局。

本書收錄了黑塞的20篇童話作品,從十歲時寫下的第一篇童話《兩兄弟》,到獻給愛妻的《鳶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對人生目的的思考,對戰爭的批判,以及永恆不變的對自我的探尋。

12

本書收錄了特朗斯特羅姆自1954年以來出版的十三部詩集,囊括創作生涯的全部詩作,同時收錄了自傳作品《記憶看見我》及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特朗斯特羅姆擅長運用各種意象,在通常互不關聯的事物間建立起微妙的聯系,創造相遇的機會。其作品多短小、精煉,用隱喻來塑造個人的內心世界,表達詩人對日常生活與自然體驗的非凡反思。

13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法朗士的文學評論精選集,涉及19世紀的浪漫主義、帕爾納斯派、象徵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等重要流派,以及歐里庇德斯、莎士比亞、拉伯雷、巴爾扎克、梅里美、左拉、都德等17位經典作家。這些文章充分反映了法朗士不抱成見和注重審美的批評思想,表現了一位作家、一位法蘭西學院院士的批評才能和淵博學識,以及從創作視角出發的文學觀,對研究外國文學史特別是法國文學史大有裨益。吳岳添先生優美典雅的譯文,能夠引領讀者進入沉靜深思的文學世界。

B.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他們的代表作

1、亨利克·顯克維支

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

顯克維支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任《波蘭報》記者。

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

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的覆滅和早期基督教興起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00多年來,顯克維支的作品再版次數和印數均居波蘭作家之首,並且被譯成40餘種外國文字,譯本達2000多種。英法等國曾掀起過「顯克維支熱」。

2、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國小說家、詩人。代表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

1907年吉卜林憑借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3、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並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代表作品有《名人傳》、《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4、蕭伯納

蕭伯納,全名喬治·伯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愛爾蘭劇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

同時他還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他支持婦女的權利,呼籲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倡導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

代表作品有《聖女貞德》、《傷心之家》、《華倫夫人的職業》等。

5、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代表作品有《老人與海》、《乞力馬扎羅的雪》、《永別了,武器》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蕭伯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曼·羅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亨利克·顯克維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C. 所有諾貝爾文學獎全部獲獎作品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個個都是大咖:加繆、海明威、馬爾克斯、川端康成、莫言、石黑一雄……他們是知識分子、文藝青年「一生必讀清單」的頭號人選。我整理了所有諾貝爾文學獎全部獲獎作品,歡迎借鑒參考。

↓↓↓點擊獲取「諾貝爾獎」相關內容↓↓↓

★ 2020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

★ 2021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

★ 諾貝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

★★ 諾貝爾獎有哪些獎項 ★★

1901-2021諾貝爾文學獎全部獲獎作品:

2004年-2021年

2021年

得主:坦尚尼亞作家Ablrazak Gurnah(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獲)

代表作:《天堂》、《在海邊》、《來世》

獲獎理由:因為他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對難民在 文化 和大陸之間的鴻溝中的命運毫不妥協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2020年

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

代表作:《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

獲獎理由:以帶有樸素美感、准確無疑的詩歌語言將個人的存在普遍化。

2019年

2019年瑞典文學院頒發了兩屆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獲獎者分別為:波蘭女作家Olga Tokarczuk(奧爾嘉·朵卡萩)、奧地利作者Peter Handke(彼得·漢德克)。

奧爾嘉·朵卡萩

代表作:《鏡子里的城市》、《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彼得·漢德克

代表作:《卡斯帕》、劇本《罵觀眾》、小說《痛苦的中國人》《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和維姆·文德斯電影《歧路》、《柏林蒼穹下》

2018年

瑞典文學院因捲入性丑聞等事件陷入信任危機,取消頒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

得主:石黑一雄

代表作:《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

獲獎理由:他的小說帶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我們與世界連接的虛幻的深淵。

2016年

得主:鮑勃·迪倫

代表作:《隨風飄盪》

獲獎理由: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2015年

得主: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女)

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獲獎理由:多樣聲音的作品,一座記錄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碑。

2014年

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代表作:《暗店街》《星形廣場》《青春咖啡館》

獲獎理由: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2013年

得主:艾麗斯·芒羅(女)

代表作:《快樂影子舞》《逃離》

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2012年

得主:莫言

代表作:《紅高粱》《豐乳肥臀》《蛙》

獲獎理由:用幻覺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將 民間 故事 、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1年

得主: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

代表作:《十七首詩》《途中的秘密》

獲獎理由:通過凝煉、透徹的意象,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

2010年

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代表作:《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

獲獎理由: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2009年

得主:赫塔·米勒(女)

代表作:《呼吸鍾擺》《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

獲獎理由:兼具詩歌的凝練和 散文 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託者的境況。

2008年

得主:勒·克萊齊奧

代表作:《戰爭》

獲獎理由:展現了新的起點、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狂喜;作為探險者,發掘了隱藏於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2007年

得主:多麗絲·萊辛(女)

代表作:《金色筆記》

獲獎理由: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 經驗 的史詩。

2006年

得主:奧爾罕·帕慕克

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

獲獎理由:在尋找故鄉的憂郁靈魂時,發現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徵。

下一頁「 1983-2005年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 」>>>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D. 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有哪些

1921年
法國作家法郎士因小說《現代史話》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2年
西班牙作家貝納文特·馬丁內斯因劇本《利害關系》、《星期六晚上》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3年
愛爾蘭作家葉芝因詩劇《胡里痕的凱瑟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
波蘭作家萊蒙特因小說《農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
愛爾蘭作家肖伯納因劇本《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6年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7年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因哲學著作《創造進化論》諾貝爾文學獎。

1928年
挪威女作家溫塞特因小說《克里斯門·拉夫朗的女兒》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0年
美國作家劉易斯因小說《大街》、《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
瑞典作家卡爾費爾特因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2年
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
蘇聯作家蒲寧因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4年
義大利作家皮蘭德婁因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5年

1936年
美國作家奧尼爾因劇本《天邊外》、《在榆樹下的慾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7年
法國作家馬丁·杜加爾因小說《若望·巴魯瓦》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8年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因小說《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9年
芬蘭作家西倫佩因小說《夏夜的人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0年~1942年的諾貝爾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而中斷。

1943年

1944年
丹麥作家延森因歷史小說《漫長的旅程》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5年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西班牙語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6年
瑞士作家海塞因小說《玻璃球游戲》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7年
法國作家紀德因小說《蔑視道德的人》、《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8年
英國作家艾略特因長詩《四支四重奏》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
美國科學家福克納因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的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

1950年
英國作家羅素因「捍衛人道主義理想」的作品獲諾貝爾文學獎。

熱點內容
總裁強上的小說片段 發布:2025-07-24 09:35:49 瀏覽:641
小說啫血總裁de契約新娘 發布:2025-07-24 09:34:21 瀏覽:935
重生古代小說大全 發布:2025-07-24 09:32:32 瀏覽:787
朱元璋朱元青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7-24 09:12:23 瀏覽:253
小說我要我們在一起結局 發布:2025-07-24 08:35:42 瀏覽:364
三觀正的言情小說作者 發布:2025-07-24 08:15:56 瀏覽:642
有生小說免費版 發布:2025-07-24 08:15:16 瀏覽:420
網路小說讀書心得1500 發布:2025-07-24 08:13:53 瀏覽:504
都市官途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4 08:13:07 瀏覽:418
趙京隆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24 08:03:17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