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癬短篇小說

癬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19 14:52:33

Ⅰ 黃春明鄉土小說在哪有下

個人來說,更喜歡黃春明早期的作品,包括《青番公的故事》 、《溺死一隻老貓》、《癬》、《兒子的大玩偶》、《鑼》、《看海的日子》等,裡面濃厚、淳樸的民風,和城市工業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無情的擴張,造成的張力,使小說具有一種淡淡的哀愁之美。最棒的是結尾的處理,為本來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增添了一份文學的意境和心情,就像一記鑼聲,敲在讀者的心頭,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在讀到的黃春明筆下的這些人物中,印象格外深刻的是《看海的日子》里妓女白梅的形象。

一個自小就被生父母賣了、後又被養母賣到窯子的白梅,十四年間以出賣身體、被男人蹂躪為生。要一個屬於自己孩子的慾望,是悲苦絕望中的她,堅持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她在妓院的顧客中,選中了一個老實的男人,作為利用來生子的對象。當她發現自己有了受孕跡象後,便離開了妓院,回來了生父母的村子。

小說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來寫白梅生產的艱難,甚至危及生命。這段生動、扣人心弦的描寫,將白梅從一個個人的形象,上升到了一種象徵的符號,代表了女人強韌的生命力,和生的希望,刻畫得非常動人。

黃春明後期的作品,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寫作時的社會意識更強,比如《莎喲娜啦·再見》,和集子《放生》中關注老人問題的各篇,雖然在敘事的技巧上,更為豐富完善,並有新的嘗試探索,從內容上,也更具社會責任感,可是總覺得不如他早期的作品來得自然動人,缺少了某些原始、直覺的感性沖動。

另外還讀了一本黃春明的《毛毛有話》,借用日文書《我是嬰兒》的構想,通過一個從初生到周歲的嬰兒的眼睛,來訴說他對這個社會、對成人世界的觀察和感想。這個idea非常有意思,但是在語言和行文上,某些地方過於刻意,幾乎變成了作者的聲音,讀起來就有點奇怪了。
另一本聯合文學出版的《放生》,收集的是黃春明最近期的創作,均圍繞老人題材,反映了當代社會里,子女離家創業、老人孤伶留鄉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真實的鄉土作家——黃春明及其作品

這里所說的「真實」,包含著兩個意涵。

首先,黃春明是真正的「鄉土小說家」。本來,所謂的鄉土文學,並不等同於「鄉村文學」,像陳映真〈面攤〉中的小人物,是在城市的一角擺攤。所謂鄉土,就是本土,就是我們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真實表現這塊土地上的生活面貌,便是「鄉土文學」,陳映真被列入「鄉土文學作家」的原因在此。然而,畢竟「鄉土文學」所高舉的「鄉土」二字,使人自然有「鄉下、土地」的聯想,而鄉村也才是真正能夠與土地貼近的地方,因此一般人心目中正統的「鄉土文學」,會是接近鄉村文學的概念。黃春明便是以寫鄉下小人物成名的小說家,所以說他是「真實的」鄉土作家。

其次,從創作心靈來分析,黃春明也是以「真實的」態度來處理他的小說的。這一點,把他和陳映真做一個比較最能看出來。如前一節所言,陳映真往往以理論、理想或意識形態來指導他的創作,黃春明則只是以其悲憫之情,如實的表現小說人物的喜怒哀樂。林瑞明說得好:「對他而言,『鄉土』並非刻意標榜或建構出來的文學虛像,反倒是真真實實的生活實存。」 [30]黃春明對於生活於鄉下或小鎮中的小人物有「真實」的了解,能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他只是把他所看見的,所意識到的「真實」表現出來,所以何欣說:「黃春明的文章是噴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31]

黃春明的寫作歷程也和陳映真一樣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其中又以第二個時期的寫作成績最受稱道。

黃春明是宜蘭羅東人,1939年生。父親開設百貨行,母親過逝時他才八歲,以後便由祖母照顧長大。讀中學時因打架而退學,加上不堪繼母的虐待,偷偷的搭上一班貨車離家出走。到台北後在一家電器行當學徒,一面自修苦讀,以同等學歷考上台北師范。但他仍因不馴的性格屢次闖禍,被迫先轉學至台南師范,最後畢業於屏東師范。步入社會後他當過小學教員、廣播電台主持人兼製作人、廣告公司企劃,後來又從事電影事業、兒童藝術工作。豐富的生活閱歷,積極的人生態度,都影響了黃春明的小說創作。

(一)第一期

同於陳映真,黃春明的第一期作品也是處在「現代文學時期」而無法超越。對於這一時期的作品,黃春明並不滿意,所以在較早的皇冠版《黃春明小說集》均未收錄,只在《莎喲娜拉.再見》的自序中把其中的一篇〈男人與小刀〉放進去,並且自嘲說:「〈男人與小刀〉就是在這么幼稚的心理年齡寫出來的,那時候還以為自己寫了一篇世界名著哪!真慚愧。現在我把它呈現在讀者諸君的面前,看它有多蒼白就多蒼白,有多孤絕就多孤絕。」這篇〈男人與小刀〉正好可以做為他第一時期作品風格的代表,有論者說:「作者運用象徵手法,表現了男主角陽育顧影自憐、逃避社會的心理現象,最後終用小刀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結果似乎與存在主義所宣揚的『人生來就是痛苦的,唯有死才能擺脫痛苦』的生死觀相吻合,也代表了作者早期的創作傾向。」 [32]這里所說的早期,即我們所歸類的第一期,時間從1962年三月黃春明在聯副發表〈城仔落車〉開始,到1967年四月在《台灣文藝》發表〈他媽的,悲哀!〉為止。此期作品除上述的兩篇外,還有:〈北門街〉、〈玩火〉、〈胖姑姑〉、〈兩萬年的歷史〉、〈把瓶子升上去〉、〈請勿與司機談話〉、〈麗的結婚消息〉、〈借個火〉、〈男人與小刀〉、〈照鏡子〉、〈跟著腳走〉、〈沒有頭的胡蜂〉。 [33]

(二)第二期

1967年四月,就在〈他媽的,悲哀!〉發表的同時,黃春明也發表了進入第二期風格的〈青番公的故事〉。第二期可以稱作黃春明的「蘭陽經驗時期」,此期發表的小說多半取材於他在故鄉宜蘭的所見所聞,而他被稱許為「最純粹的鄉土小說家」 [34],應該也是針對此一時期作品而言的。此一時期為時不長,大約僅有兩三年的時間,但作品的質與量卻甚有可觀。除了〈青番公的故事〉之外,此期作品尚有〈溺死一隻老貓〉、〈看海的日子〉、〈癬〉、〈阿屘與警察〉、〈魚〉、〈兒子的大玩偶〉、〈鑼〉,總共八篇。

這八篇小說寫作手法都很純熟,幾乎每篇都寫得相當的成功。〈青番公的故事〉歌頌了台灣農民堅強的毅力,以及對土地的深情。青番公是當年洪水後,全家唯一的倖存者,但他親手重建了自己的田園,何欣說:青番公「傲然地望著他的土地和他的後代,並且要把他的經驗和智能教給他的後人。」 [35]不過何欣沒有看到的是,青番公的智能其實只有七歲大的孫子願意領受,其它的家人已經不太認同,而小說最後描寫濁水溪橋上兩輛貨車互不相讓,「幾乎要動武」,象徵著另外一種人生態度隨著工商業的腳步入侵,而青番公卻只沉浸在橋下水鬼故事的世界中。這篇小說是黃春明鄉土小說的初步嘗試,在寫實中帶有很重的抒情成分,遼寧大學出版的《現代台灣文學史》說:「這是一篇詩一般的小說。」 [36]這種「詩一般」的風格,在後來的鄉土小說中偶爾也會出現。

〈溺死一隻老貓〉似乎順著〈青番公的故事〉的結尾,接寫資本主義經濟入侵後,農村中的保守派所展開的一場無力的掙扎。在這篇小說中,詩的意味淡化了,嘲弄的意味增強了,如果說黃春明對於擁抱土地,尚未深切感受新文明入侵的青番公仍有一分禮贊,那麼對於正式抗拒社會變遷的阿盛伯則只有無奈與同情了。小說中阿盛伯對於興建游泳池的抗爭是失敗了,他以殉道者的精神投入池中自盡,但這殉道並未給他帶來任何的榮耀。黃春明以戲劇性的手法,描寫當他出殯的棺木經過泳池的門口,雖然泳池答應暫停開放,然而「四周的鐵絲網還是關不住清泉村的小孩偷進去戲水的那份愉快的如銀鈴的笑聲,不斷地從牆里傳出來....。」顯然黃春明雖然在感情上同情阿盛伯的處境,但理智上對於他的作法是不認同的,但也不至於像古繼堂所說的:「作品的名字〈溺死一隻老貓〉就帶有輕蔑、鄙視之意。」 [37]其實黃春明對於這個人物是充滿了悲憫之情的。

〈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都曾經拍成電影,得到廣大的回響。〈看海的日子〉寫妓女白梅從十四歲被賣到娼寮,十四年來靠她的肉體,改善了家人的生活,但她的靈魂並沒有因此而沉淪,她仍嚮往清白的、有尊嚴的人生,並且付諸行動,她離開了娼寮,並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新生的孩子身上,許下對自己的承諾說:「不,我不相信我這樣的母親,這孩子將來就沒有希望。」這篇小說相當感人,也得到過極高的贊譽 [38],但浪漫的色彩實在太濃,大大減低了小說的實感,呂正惠就說:「〈看海的日子〉就完全是黃春明式的純幻想的解決辦法了..黃春明在他幻想的王國里,建立了一個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溫情的烏托邦』。」 [39]王德威也有類似的看法,甚至更尖刻的說:「正因為黃春明有系統的將白梅的故事堆砌到一匪夷所思的浪漫情境,反倒使多數讀者忽略絕大部分妓女的境遇『不是』像白梅這樣的幸運。」 [40]呂正惠和王德威的看法是合理的,〈看海的日子〉的確還帶有黃春明早期的抒情風格。至於〈兒子的大玩偶〉,就比較沒有爭議了,文評家對這篇小說的肯定是較為一致的。小說中靠背著廣告牌遊街過活的小人物坤樹,像白梅一樣,也在追求著生命中最基本的一樣東西——「尊嚴」。然而諷刺的是,當他自認為找回自尊,不用再妝扮成小丑遊街時,兒子阿龍卻認不得他了,他只好再次粉墨登場,以博取兒子的歡心,然而當他恢復「本來面目」時,兒子卻早已進入夢鄉了。評論家凌雪分析說:「扭曲的生活,也扭曲了父親的形象,可憐小兒不識父,原是怪不得阿龍的呀!」 [41]然而,坤樹在沉默中,必然也更堅定了他身為父親的責任,只要下一代有希望,他的委屈是值得的。

〈癬〉這一篇,生動的表現了一個工人家庭的困窘生活。阿發一家七口擠在一張床上,連夫妻之間的親蜜空間都沒有,作者用「癬」來象徵夫妻之間的「性事」,不想、不摸、不碰就沒事,一想一碰就會有事(懷孕),如果要碰又想沒事,只有裝「樂普」來避孕,但男人不肯,因為不想讓熟識的人碰他的妻子。黃春明總是用一種半玩笑的筆法,既同情又嘲弄的道出中下階層因為知識不足造成的窘況,對阿發如此,對於阿盛伯也是如此。

〈阿屘與警察〉、〈魚〉是兩個小短篇,其中〈魚〉曾經選入國中課本,並引起過爭議。 [42]這兩篇小說有很多類似之處,情節都是由兩個相應人物的對話構成的,一篇是非法擺菜擔的阿屘和執法不阿的警察,另一篇是有愛心但脾氣火爆的阿公和有孝心但個性忸怩的孫子,他們全都以相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警察同情小販卻一付很兇的樣子,祖父愛孫子卻拿扁擔打他,還不準他再踏進門,只因為孝順的孫子好不容易幫他買了魚,卻因為懊惱魚掉了而在使性子。這些生動的對話和簡單的動作描寫,活畫了鄉野小民的草根性格,他們一點也不溫柔、不浪漫,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有著敦厚的、質朴的真情。

最後談到〈鑼〉,這一篇是黃春明小說由第二期轉入第三期具有關鍵地位的一篇,也是倍受肯定的一篇。尉天驄說:「〈鑼〉是黃春明創作的一個高峰,也是他即將面臨轉變、即將進入沉思的階段。...(後來的小說)把他寫作的領域,由原來的小市鎮擴大到幾個,特別是台北那樣的大都市。」 [43]事實上,〈鑼〉的寫作方向是從〈青番公的故事〉到〈溺死一隻老貓〉到〈兒子的大玩偶〉的延續,都在寫資本主義經濟對於農村或小鎮帶來的沖擊。只是〈鑼〉的處理方式更為圓熟、人物形象更為突出、具體細節的描寫更為細膩傳神,而小說人物的悲劇色彩更為濃烈,從而使這篇小說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整篇小說的故事內容其實非常簡單,不過是一個被大時代的洪流淹沒的小人物的悲劇——擴音器取代了打鑼這種在過去稱得上高尚的行業,失業的打鑼人在肚皮和人性尊嚴之間掙扎的過程。然而簡單的故事卻承載了沉重的生命價值的追求,主角憨欽仔阿Q式的自我安慰,及以誇大的言語來掩飾自卑,都只不過想要維持一個起碼的自尊罷了。然而對於住在防空洞,三餐以偷來的地瓜果腹的憨欽仔來說,這一點點的自尊維持起來卻是如此的困難。這么一個卑微的人物,在黃春明筆下卻有這么多的內心掙扎,對於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有這么多的自省或懊喪,黃春明冷漠而嘲謔的筆法,讓讀者想要笑又不忍笑,想要同情又無處可同情。雖然比較嚴苛的批評家,如呂正惠對這篇仍有微詞 [44],然而我們可以相信,像憨欽仔這樣一個既自卑又自尊、既渺小又神聖的典型人物,必然會在文學史上成為不朽形象的。

(三)第三期

黃春明的第三期小說以描寫都市生活為多,依發表年代先後有:〈兩個油漆匠〉、〈蘋果的滋味〉、〈莎喲娜拉.再見〉、〈小寡婦〉、〈小琪的那一頂帽子〉、〈我愛瑪莉〉等。但仍有延續第二期風格的鄉村小說,如〈甘庚伯的黃昏〉。這一期小說的寫作成績評論界看法不一,大體而言,站在社會批判的角度來看,這批小說受到較多的贊美,但站在創作藝術的角度看,負面的評價就比較多了。何欣比較說:「黃春明是土生土長的作家,他認識也了解生活在鄉村中的這些小人物,所以寫來頗不費力使他們活生生地表現在讀者面前。...脫離開這些人物,黃春明似乎就失掉了他的力量。」 [45]有人說:「我不愛瑪莉。」 [46]也有人「懷念那聲鑼」 [47]。林瑞明則說:「這類反映『買辦經濟』、『跨國公司』的小說如〈小寡婦〉、〈我愛瑪莉〉,由於太過急切表達理念,反而沒有先前作品的自在,而充滿了鑿枘之跡。」 [48]如果要就這些同一時期的作品中做比較,則〈蘋果的滋味〉、〈莎喲娜拉.再見〉的評價似乎要比〈小寡婦〉、〈我愛瑪莉〉高一點。 [49]

〈莎喲娜拉.再見〉曾引起過廣泛的回響,當然,也不免毀譽參半。這篇小說如同一把雙面利刃,一面斬向日本帝國主義,一面斬向台灣人的媚日心態。敘述者黃君為了民族自尊心,用阿Q式的手法,在言詞上狠狠修理了來台灣嫖妓的日本人,同時也批判了崇日的台大學生,因為他一心想到日本去研究中國文學,卻沒有到過台北的「故宮」。這篇小說由於批判色彩濃烈,獲得不少掌聲,但也遭來不少非議,何欣說:「那股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占據了他整個的心靈,... 這股強烈感情控制了一位做為藝術家之手,使手服從了感情激流,因此整篇故事的結構,就相當凌亂;尤其是黃君在很多很多地方做了很多的解釋,穿插在敘述中,也構成了這篇故事中的缺點。」 [50]彭瑞金在〈我不愛瑪莉〉一文中也認為文學的本質不適合做這么激情的演出。關於這一點,黃春明本人曾如此表示:「七O年代台灣面臨了退出聯合國與釣魚台事件等沖擊,國人的民族主義因這些國際事件而高漲,甚至顯得激動,這是很自然的的事情,絕對是對的。所以我寫那樣子的作品也是很自然的事,慷慨激昂並沒有錯,文章里不是都只有冷冷的描寫,應該什麼都有。」 [51]的確,文學中有浪漫派,有寫實派,浪漫派直抒胸臆,寫實派的感情表現則比較含蓄。一個作家何嘗不可以有時浪漫,有時寫實?一篇作品能夠激勵人心,就已經算是成功之作了。評論家用寫實主義的精神去對浪漫作品求全責備,是有欠公平的。

呂正惠認為〈蘋果的滋味〉比〈莎喲娜拉.再見〉好,因為「阿發阿桂的悲喜劇以相當令人信服的方式加以展開,而〈莎喲娜拉.再見〉里那個公司職員的尷尬處境卻以阿Q式的自我膨脹加以解決。」 [52]但何欣卻說他「不太喜歡(〈蘋果的滋味〉)這個故事」 [53],可見文學作品的評價其實難有客觀的標准。〈蘋果的滋味〉寫工人阿發被美國上校撞傷後,送到高級醫院治療,雖然犧牲了一條腿,卻因此而解決了家庭的困境。這篇小說的主題說法很多,有人說是「揭露了所謂『外援』的虛假」 [54],有人說是「對民族的軟骨病患者進行無情的批判,辛辣的諷刺。」 [55]其實這篇小說著墨最多的是工人家庭的悲哀,孩子交不出學費被罰站因而不想再上學的描寫,以及女兒沈浸在「一定會賣給人家做養女」的感傷,是最令人鼻酸的情節。美援也好,社會的進步也好,最重要的是基本生存權的維持。阿發一家人吃著美國人送的蘋果,雖然「覺得沒有想像那麼甜美」,但卻是他們平時再怎麼辛苦工作,也無法享受到的美味。如果一個工人家庭的幸福,需要靠讓美國人撞斷一條腿才能獲得,試想,這樣的社會如何能不讓人患上「軟骨病」?沒有人有資格指責阿發一家人對美國人的感恩的心情,要讓民族信心重新建立,唯有經濟富足、民生無虞才能達到。我想,被譽為「小市民代言人」的黃春明,對於阿發一家應該是不忍苛責的吧?

1977年在時報副刊發表的〈我愛瑪莉〉,是黃春明此一時期所寫的最後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引來了「我不愛瑪莉」的評語已如前述,主要是因為「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 [56],其性質已接近於「譴責小說」。其主題在於對崇洋媚外的嘲諷,例如寫崇洋者只對別人喊他洋名子有反應,為了巴結洋老闆而「奉養」他留下來的洋狗瑪莉,並且讓這只洋狗凌駕於他的家人之上等,採用的是漫畫式的筆法,讓人物做各種丑態的演出,從而達到嘲諷的效果。這篇小說雖然稍嫌露骨,不過卻不能不承認其成功的戲劇效果。

(四)第四期

在發表過〈我愛瑪莉〉之後,黃春明投入電影事業,將近十年的時間停筆未寫小說。直到1986年在聯副一口氣發表〈現此時先生〉、〈瞎子阿木〉、〈打蒼蠅〉等三篇有關老人的小說,從此,黃春明斷斷續續以關懷老人為題材,正式進入其小說寫作的第四期。

此期作品以1987年發表的〈放生〉最受重視,入選為當年爾雅出版社的年度小說選 [57],公元兩千年這批老人系列的作品結集,也以《放生》為書名。〈放生〉雖然從老人的視角切入,但倒不是寫老人問題,而是寫可貴的親情(老夫妻之間、老父母與兒子之間),兼及對政、經惡勢力的批判。書中的另外一篇力作為〈最後一隻鳳鳥〉,篇中刻劃了一位受繼父虐待、被一群忘恩負義的同母異父弟孤立,甚至於三、四十年未能與親生母親見面的,善良又孝順的吳老先生的動人形象。這篇小說可以說是一篇親情小說,吳老先生雖然倍受凌虐,他的繼父甚至在他離家多年,成家立業之後還時常到他家來打他,連鄰居都看不過去來打抱不平,但他仍然善待異父的弟弟,而對母親的思念也始終不渝。不過,吳老先生的子孫都很孝順,對他來說,也並沒有一般所謂的「老人問題」。

真正觸及老人問題的,是〈打蒼蠅〉、〈死去活來〉、〈銀須上的春天〉、〈售票口〉這幾篇。〈打蒼蠅〉中的老夫婦把地契房契讓兒子拿去還債,每個月在等候郵差送來掛號信的焦慮中度日,老先生無所事事只能打蒼蠅,比他年輕將近二十歲的老妻每天賭博,一句「你不叫她賭博,你叫她做什麼?」道盡了老來生活無所寄託的無奈和悲哀。〈死去活來〉寫兩次迴光返照的老太婆,對於子孫兩次趕回來奔喪,而自己卻沒死成,感到十分抱歉,一再聲明:「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對於平時少來探視,只有送終才會出現的子孫多所嘲諷。〈銀須上的春天〉寫老人的寂寞,裝睡忍受頑童玩弄他的胡須,只為了享有片刻的天倫之趣。〈售票口〉寫老年人為了希望子女多回家,每周固定清早四點多便起來,排隊幫他們買回程的車票,在一個大寒的早晨,有一對老夫婦因此而送醫急救,老里長覺得亡妻一直再拉他,一家飯店的老闆因此而猝死在車站。

黃春明雖然一直強調他這個時期寫小說,「較具中心,比較有社會意識」 [58],但可貴的是,這些小說並沒有讓「意識」牽著「藝術」走。故事中的人情味、鄉土味,生命中的普泛價值、生存智能,很自然的在這些小說中流轉。沒有刻意塑造的悲情,沒有為了突顯問題而製造悲劇,黃春明此一時期的小說風格可以用「平淡而真實,高貴而不失俚俗」這十二個字來概括。

Ⅱ 黃春明的作家年表

1935年,生於宜蘭羅東「浮侖仔」,排行家中老大,下有4個弟妹。8歲那年,母親突染霍亂而遽逝
1950年,於羅東中學初中期間,黃春明遇到了文學上的啟蒙老師-王賢春,王老師教授國文,亦是他的級任導師,她除了鼓勵黃春明多為文練習,亦介紹契訶夫短篇小說集、沈從文與巴金的小說等書,給黃春明閱讀。(1998年,黃春明榮獲第2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黃春明特別寫下《王老師,我得獎了》[5]一文,作為得獎感言,以感謝啟蒙恩師王賢春。)黃春明的求學路頗為曲折,他天生反骨、個性沖動、好打報不平,中學時期,先後被羅東中學、頭城中學退學,而後曾到台北當過1年的電器行學徒,後來憑著自學考上台北師范學校,又被退學;轉學至台南師范學校,再遭退學;最後終於順利自屏東師范學校畢業。
黃春明做過多種的工作,諸如電器行學徒、小學教師、廣播主持人/記者、廣告企劃、賣過便當、拍過記錄片、做過電影及兒童劇的導演/編劇,各式各樣的工作經驗成為了他小說創作的豐富素材。
1956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清道夫的孩子》於救國團幼獅通訊第63期
1957年,發表《小巴哈》於新生報南部版
1958年,屏東師范畢業,分發到宜蘭的廣興國小,當了3年的國小老師
1962年,在宜蘭通訊兵學校役期間發表《城仔落車》於聯合報副刊,隨後還有《北門街》、《玩火》等小說,受聯副主編林海音女士大力提攜
1963年,發表《胖姑姑》、《兩萬年的歷史》、《把瓶子升上去》、《請勿與司機談話》、《麗的結婚消息》、《借個火》於聯合報。退伍後,至中國廣播公司宜蘭台擔任記者、編輯,及「街頭巷尾」、「雞鳴早看天」節目的主持人,開風氣之先把廣播現場帶到棚外,現場采訪收音
1966年,與中廣的同事林美音結婚,婚後遷居台北,進入聯通廣告公司。加入《文學季刊》。發表《男人與小刀》於《幼獅文藝》、《照鏡子》於《台灣文藝》,《跟著腳走》於《文學季刊》
1967年,進正豐廣告公司,歷任國華廣告公司、清華廣告公司。發表《沒有頭的胡蜂》於《文學季刊》第2期,《他媽的,悲哀!》於台灣文藝第15期、《齊桓公的故事》、《神、人、鬼》於《文學季刊》第3期,《溺死一隻老貓》於《文學季刊》第4期、《看海的日子》、《相像》於《文學季刊》第5期
1968年,發表《癬》於草原雜志第2期,《兒子的大玩偶》於《文學季刊》第6期,《魚》於中國時報,《阿屘與警察》於仙人掌雜志
1969年,發表中篇小說《鑼》於《文學季刊》第9期。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兒子的大玩偶》仙人掌出版
1971年,發表《甘庚伯的黃昏》於現代文學45期,《兩個油漆匠》於文學雙月刊第1期
1972年,發表《蘋果的滋味》於中國時報。策劃中視「貝貝劇場-哈哈樂園」90集,並擔任編劇,首次引進日本杖頭木偶,創造了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戲偶「小瓜呆」
1973年,發表《莎喲娜拉.再見》於中國時報。拍攝中視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開創紀錄片與報道文學的新紀元。小說《魚》入選國民中學的國文課文。
1974年,發表《下消樂仔》、《小琪的那一頂帽子》於中外文學,《往事只能回味》、《屋頂上的蕃茄樹》於中國時報。出版《鑼》、《莎喲娜啦,再見》小說集,遠景出版
1975年,出版《小寡婦》小說集,遠景出版
1976年,出版《鄉土組曲》-台灣民謠記事,遠流出版,並於中國時報連載
1977年,發表《我愛瑪莉》於中國時報
1978~1982年間任職愛迪達公司,統籌商品行銷企劃
1980年,獲吳三連文藝獎
1983年,發表《大餅》於文季文學雙月刊第1期。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改編為《兒子的大玩偶》三段式電影,中影公司出品,吳念真編劇,分別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導演。《看海的日子》改編為同名電影,由黃春明編劇,王童導演。
1984年,小說《莎喲娜拉.再見》、《兩個油漆匠》改編成電影,《莎喲娜拉.再見》由黃春明編劇,葉金勝導演;《兩個油漆匠》由吳念真編劇,虞戡平導演
1985年,發表《愕然的瞬間》於皇冠雜志。出版【黃春明小說集】:《齊桓公的故事》、《鑼》、《莎喲娜啦,再見》皇冠出版
1986年,發表《現此時先生》、《瞎子阿木》、《打蒼蠅》於聯合報,《從「子曰」到「報紙說」》於皇冠雜志
1987年,發表《放生》、《琉球印象》、《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於聯合報
1988年,發表《我愛你》、《小三字經,老三字經》、《戰士.乾杯!》於中國時報。出版「瞎子阿木-黃春明選集」,葛浩文編,香港九龍文藝風出版
1989年,發表散文《夜市》、《地震》於中國時報。任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特聘講師。出版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皇冠出版 。出版「黃春明電影小說集」皇冠出版
1990年,出版《王善壽與牛進》文學漫畫集,皇冠出版。發表散文《一票》、《解嚴》、《地震》、《恆春一號》於中國時報。發表「毛毛有話」系列於皇冠雜志
1991年,推行本土語言復育,擔任宜蘭縣推行本土語言教學召集人。
1992年,主編語言教材「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河洛語教學手冊、錄音帶」、「本土語言-河洛語系注音符號簡介」宜蘭縣政府出版
1993年,出版【黃春明童話】,包含《我是貓也》、《短鼻象》、《小駝背》、《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共5本撕畫童話,皇冠出版。出版「毛毛有話」,由皇冠出版。為搶救日漸流失的本土文化,在家鄉宜蘭創立吉祥巷工作室;著手進行「宜蘭縣通俗博物志圖鑒」田野采訪記錄。擔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藝術教師。編導《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演出,於國立藝術館
1994年,發表散文《羅東來的文學青年》,童詩《停電》、《我是風》於中國時報,劇本《戰士,乾杯》於聯合文學。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推出「周末劇場」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演出《土龍愛吃餅》創團戲;《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全台巡迴,由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演出;指導《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林老師說故事兒童劇團演出,於台北市圖書館
1995年,發表《SOS,請救救小孩子吧》、《先做一個好讀者》、《不感動的不寫》、《那一股沖動還在》於中國時報。發表散文《羅東味》於中國時報、《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於仰山會訊、及《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劇本。出版繪本《兒子的大玩偶》格林文化出版,楊翠玉繪圖。編導《掛鈴當》兒童劇由人和布偶同場表演,北台灣巡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編導《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大型兒童歌舞劇,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演出,於國家戲劇院
1996年,發表詩作《菅芒花》於中國時報。編寫《共享豐收喜悅》-水稻文化活動,北投農會出版。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新桃花源記》兒童劇,全台巡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承辦「宜蘭縣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宣導」,參與宜蘭縣梅花社區、天送埤社區總體營造的規劃,推辦「1996茅仔厝研習營」。
1997年,承辦宜蘭縣「讓舊地名重見天日」立碑與立傳系列活動。協助梅花社區推動「憨猴總動員」系列活動及第2屆「1997茅仔厝研習營」。策劃第1屆羅東嘉年華「萌芽、茁壯、向未來」活動,以太平山伐木史為主題。創作《來去宜蘭》撕畫、《宜蘭有禮系列-金棗有晴、日日有魚、鴨子呱呱叫》撕畫
1998年,發表散文《王老師,我得獎了》及「老人系列」短篇小說《九根手指頭的故事》、《死去活來》、《銀須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於聯合報。出版繪本《兒子的大玩偶》韓文版,格林文化出版,楊翠玉繪圖。獲第2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於北京舉辦【黃春明作品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台聯及中國人民大學華人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主持超級電視台的社教節目「生命.告白」。編寫《粒粒皆辛苦-台灣舊農業的背影》羅東鎮農會出版,策劃出版「十個舊地名的故事」,李賴主編,宜蘭縣政府出版;製作宜蘭縣《桃花源在那裡?》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宣導錄像帶
1999年,以《鑼》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小說類。發表小說《最後一隻鳳鳥》於聯合文學、《售票口》於聯合報;散文《用腳讀地理》、《老人寫真集》於聯合報,《 陶淵明先生,請坐》於中國時報,《和蕭蕭一起玩現代詩》於自由時報;詩作《一位在加護病房的老人》、《一個老人的中秋記憶》於自由時報;發表《愛吃糖的皇帝》兒童劇劇本。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愛吃糖的皇帝》兒童劇,台灣省第7屆音樂藝術季系列,演出6場,全台巡迴,黃大魚兒童劇團宜蘭分團演出。3度推出《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演出9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於國家戲劇院。出版《放生》小說集,聯合文學出版。《放生》小說集獲聯合報【讀書人1999年最佳書獎文學類】及【1999年台灣本土十大好書】。小說《兒子的大玩偶》獲香港亞洲周刊入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創作《龜山朝日》撕畫
2000年,發表《文化生活不等於藝術活動》於民生報、《大便老師》於聯合報、《大地上的三炷香》於聯合報、世界日報、《寫作有時也不那麼寂寞》於中國時報;詩作《有兩種宜蘭人》、《悵然大物》、《相約武昌街》、《一則無聊得要死的故事》、《記得昨日》、《想呻吟》、《我好寂寞》、《清風無罪》、《吃齋念佛的老奶奶》、《那一個小孩站在那裡唱歌》、《黑夜》於聯合報,《詩人把詩寫在大地上》於台灣日報。發表散文《路邊拾珍》、《 蘇桐 先生.您好》、《菜園》、《學習》、《菅芒花》、《新娘的花冠》於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樂覽雜志。出版【黃春明典藏作品集】:《莎喲娜啦.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皇冠出版。《放生》小說集獲2000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及第23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出版小說集德譯本「Huang Chunming.Sayonara - Auf Wiedersehen」由文建會與德國衛禮賢翻譯研究中心合作.Arcus Chinatexte。與大愛電視台「希望工程」合作演出說書版《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義演4場,巡迴921南投及嘉義災區,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 。3度推出《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演出3場,於羅東鎮展演廳,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指導《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演出2場,於宜蘭演藝廳,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承辦「新桃花源運動」社區綠化營造示範區乙案,參與宜蘭縣天送埤社區、三民社區綠美化規劃工作。任公共電視台形象大使,巡迴台澎各地監獄演講、三民社區;佛光大學駐校作家
2001年,於中國大陸北京召開「新世紀再讀黃春明研討會」。出版【黃春明文集】三卷本,中國大陸,九州出版、「黃春明小說集」中國大陸,解放軍文藝(昆侖)出版。任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發表首部歌仔戲劇本《杜子春》。指導《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演出5場,宜蘭縣內巡演,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
2002年,編撰《眾神的停車位》,師生聯手創作,為任教東華大學外文系創作研究所的教學成果結輯,遠流出版。發表小說《眾神,聽著》、《金絲雀的哀歌變奏曲》,最短篇《靈魂招領》於聯合報,《買觀音》、《棉花棒.紫葯水》於世界日報。發表政治詩《殺風景》。編導《杜子春》歌仔戲,演出12場,於宜蘭演藝廳,蘭陽戲劇團演出。指導《我不要當國王了》兒童劇,演出11場,於蘭陽女中、宜花東正式劇場、宜蘭縣內國小,由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改編《愛吃糖的皇帝》兒童劇為歌仔戲劇本。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
2003年,發表詩作《向日葵》、《鳳凰花》、《玉蘭花》於聯合報。發表散文《我知道你還在家裡》。編導《愛吃糖的皇帝》歌仔戲,演出3場,於宜蘭演藝廳,蘭陽戲劇團演出。編導歌仔戲《新白蛇傳I—恩情、愛情》,演出4場,於宜蘭演藝廳,蘭陽戲劇團演出。編導《掛鈴當》兒童劇,演出2場,於宜蘭文化局,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指導閩南語版《稻草人與小麻雀》兒童劇,演出7場,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指導台東師范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演出《掛鈴當》兒童劇。發表劇本《外科整型》於中國時報
2004年,發表詩作《夜幕》、《冷氣團》、《臭頭香》、《酢醬草》、《白花婆婆針》、《含羞草》於中國時報,《天回天》、《國峻不回家吃飯》於聯合報。與日本HITOMIZA人形劇團技術合作,推出大型現代人偶劇《外科整型》,由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宜蘭演藝廳演出2場後,受邀至日本飯田市國際偶節演出。 歌仔戲《杜子春》、《愛吃糖的皇帝》、《新白蛇傳I—恩情、愛情》,全台演出十餘場,由蘭陽戲劇團演出。指導《愛吃糖的皇帝》兒童劇,演出5場,於宜蘭演藝廳,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編導讀劇版《戰士乾杯》舞台劇,應邀於第2屆國際讀劇節,演出1場,於台北紅樓,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後受邀至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演出。
2005年,發表詩作《戰士乾杯!》、《一把老剪刀》、《飄飄而落》、《圓與直的對話》於自由時報。發表散文《龍目井》於自由時報。於自由時報,開辟《九彎十八拐》雜文專欄,發表《打一個比方》。創辦宜蘭人的文學雜志《九彎十八拐》雙月刊。編導歌仔戲《新白蛇傳II—人情、世情》,演出4場,於宜蘭演藝廳,蘭陽戲劇團演出。編導讀劇版《杜子春》歌仔戲,應邀至歌仔戲讀劇節演出,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蘭陽戲劇團演出。編導《小駝背》兒童劇,巡演11場,於宜蘭演藝廳、宜蘭縣內偏遠校園、金瓜石社區,並受邀至南投縣演藝廳為原住民小朋友演出兩場,回程至內政部中區兒童之家義演1場,由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
2006年,獲第13屆「東元獎」人文類-社會服務;獲第7屆「噶瑪蘭獎」。第6度推出《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演出4場,於宜蘭演藝廳,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校園巡演版《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於宜蘭縣內校園巡迴演出12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並受邀赴花蓮東華大學、台南國家文學館演出。指導《小駝背》兒童劇,演出3場,於蘭陽女中,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演出
2007年,擔任佛光大學兼任教授,台灣藝術大學駐校作家。《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演出2場,於羅東鎮公所展演廳.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並受邀赴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小學演出。指導《稻草人和小麻雀》兒童劇,礁溪國小兒童劇團演出,於礁溪國小
2008年,遠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參加「重返現代:白先勇、「現代文學」與現代主義國際研討會」。 參加於中正大學,所舉辦的「黃春明國際研討會」,當中有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加拿大、美國的世界各地學者與會,並於研討會期間,演出《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 佛光大學頒授黃春明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9年,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參與「思沙龍」活動,演講「清貧,卑微,掙扎著長大──台灣的城鄉成長」。《掛鈴當》兒童劇,於宜蘭、羅東演出。《我不要當國王了》兒童劇,於新竹巡迴演出。由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黃春明作品集」,共8冊。參與「九彎十八拐」文學雜志的2009悅聽文學活動,親自朗讀自己的文學作品。
2010年1月,書畫家張光賓、文學家黃春明及版畫家廖修平榮獲第29屆行政院文化獎。6月,黃春明透過羅東聖母醫院的聯系,拜訪了正在住院的資深書迷-官義福,官義福現年56歲,罹患食道癌,30幾年前就開始閱讀黃春明的作品。在現場黃春明表示,這是對作家最大的鼓勵,比得大獎更榮幸,強調「一個人到了生命末期還想見我,是身為作家的光榮!」黃春明說,是官點醒他要繼續寫文章,准備寫新書,感動其他人,新作品寫好就會拿到病房,鼓勵官勇敢活下去。[6] 8月中,趨勢教育基金會於台北市中山堂舉辦「向大師致敬-黃春明 來一碗拾錦黃春面」活動,活動期間除了邀請黃春明演講、座談,還有黃春明的撕畫作品展及放映由黃春明小說改編的電影-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並由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我不要當國王了》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兒童劇。
2011年5月24日,黃春明因文訊等單位舉辦「百年小說研討會」的邀請,前往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進行專題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論點是反對全台語文寫作及閱讀(不管是漢字或羅馬字)。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以預先准備的標語諷刺黃春明:「台灣作家不用台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黃春明當眾脫掉上衣,並朝蔣為文出穢言、比中指,場面一度難以控制。最後在工作人員搶下標語後收場,沒有爆發肢體沖突。

Ⅲ 黃世連的簡介

故鄉的榕樹

1.課文解讀

⑴作者簡介

黃河浪,原名黃世連,曾用筆名洪荒等,1941年生於福建省長樂縣。中學時代就酷愛文藝,善繪畫,他的許多畫被選送參加在國外舉辦的國際少年兒童畫展,並獲獎。1960年考入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後,便從詩歌起步,走上了文學道路,先後在《福建文藝》、《人民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作品,獲好評,其中詩歌《兩代人》等被譯成英文和法文。1975年赴香港定居,從事繪畫並堅持業余寫作,先後在香港的《海洋文藝》、《文匯報》、《新晚報》、《七十年代》和內地的《當代》、《作品》、《花城》、《海峽》等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歌和散文;還同妻子合作以「連雲」的筆名發表了一些反映香港現實生活的短篇小說。福建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他的詩集《海外浪花》、《大地詩情》。《故鄉的榕樹》獲香港第一屆(1979年)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獎之後,曾被海內外十多家報刊轉載。

⑵基本解讀

文章開頭,作者由住所左邊的兩棵榕樹想起了「故鄉熟悉的大榕樹」。這是全文的引子。文章第3段起過渡作用。其中,「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我彷彿又看到……看到……」這些詞句,像一座橋,把眼前景物與思鄉情懷聯系了起來,過渡得巧妙自然。

文章接著寫作者對故鄉榕樹及與榕樹有關的人和事的回憶。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體。

先寫故鄉榕樹周圍的景色。小溪、鵝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這濃濃的閩東農村景色,既初步展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又為刻畫榕樹抹上了一層底色。末句,由上段渲染榕樹周圍景色,回到榕樹本身,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對榕樹的具體描寫。

兩棵榕樹,著重描寫的是「駝背」榕樹。不但刻畫了榕樹的頑強形象,而且通過寫小夥伴們「劃船」去表現出兒時的歡樂及與榕樹的感情。又寫有關「駝背」的傳說,賦予榕樹神秘的色彩,為下一段將要回憶的內容作了准備。在榕樹下發生的事:母親用榕樹的液汁為孩子治癬;老祖母讓「我」折榕樹枝祭祀祖先,都表現了老榕樹在人們的心目中的神聖的。

接著,文章還通過回憶夏日裡農人們在榕樹下避暑納涼、擋風遮雨去歌頌老榕樹給勞苦而淳樸的人們帶來福蔭,又一次抒發了對榕樹也就是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作者兒時在榕樹下度過了許多個愉快的夏夜。這些描寫富有生活情趣,文筆細膩,語言優美,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無限眷戀。其中,「仰望頭上黑黝黝的榕樹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靜的氣氛中,用心靈與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在睡意朦朧中,有嫦娥駕一片白雲悄悄飛過」,這兩處想像的運用,給美麗的夏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表現了兒童富於幻想的心理特徵。

最後,回憶結束,回到現實中來,直接抒發蓄積在心頭的思鄉之情。 「那樣的日子不會回來了」一句,總結了上文,表明回憶結束,也表現出嚮往和眷戀的感情。「我彷彿剛剛從一場夢中醒轉,身上還留有榕樹葉隙漏下的清涼」一句,運用想像,和上面關於夏夜的描寫承接,接得自然、巧妙。再以葉笛的哨音和文章的開頭呼應,又以幾個設問句把思鄉之情推向高峰。文末深情呼喚故鄉的榕樹,也就是呼喚故鄉。省略號,表示言有盡,而思鄉情意無窮。

福州又名「榕」,南方一些村落,常在村口種上榕樹,作為「風水樹」,以作庇蔭鄉人。本文選取「榕樹」作為載體,圍繞著榕樹下發生的許多事情,升起濃濃的思鄉之情。這樣寫,把故鄉的風貌人情濃縮在榕樹下,使文章更加精煉。文章中寫到的拜祭、治癬等事情,看似迷信活動,但正是這些帶有風俗的事情,才是故鄉的最好再現。

本文聯想豐富,感情真摯。文章由住所左邊的兩棵榕樹,聯想到故鄉的榕樹,由故鄉的榕樹聯想到可愛的故鄉和淳樸的故鄉人。老榕樹蒼虯多筋的樹干,使作者想到了兒時的繽紛之夢;老榕樹那世世代代講不完的傳說,勾起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老榕樹那「溫柔的翅膀」投下的「一地陰涼」,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索和無限的情思。讀著它,我們彷彿看到了老祖母那慈祥的身影,聽到了農人們那充滿著原野風味的粗獷小曲,感受到了濃蔚的綠陰里颼颼的涼意……故鄉的榕樹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故鄉的人們,遠離故鄉的遊子怎不懷念故鄉的榕樹?作者以榕樹為憑借,把故鄉這些平凡的生活貫穿起來,聯想豐富,感情真摯。

本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於一體。敘述明快流暢,描寫繪聲繪色,議論點到即止,抒情充滿激情。

本文的語言很有詩味,細細品讀,會覺得自己是在讀著一首優美的詩。例如:

「而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飛過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我彷彿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軀干,鬈曲飄拂的長須和濃得化不開的團團綠雲;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

「 蒼蒼的榕樹啊,用怎樣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動聽的言語,也不是誘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張開溫柔的翅膀,在風雨中為他們遮擋,在炎熱中給他們蔭涼,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純朴的人們。」

「故鄉的親切的榕樹啊,我是在你綠陰的懷抱中長大的,如果你有知覺,會知道我在這遙遠的異鄉懷念著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會像慈母一樣,思念我這漂泊天涯的遊子么?」

⑶精華鑒賞

本文過渡巧妙自然。例如第3段中,「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我彷彿又看到……看到……」這些詞句,像一座橋,把眼前景與思鄉情聯系了起來,過渡得巧妙自然。

2.習題解說

⑴第一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本題的命題意圖是為了訓練學生梳理文章的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課文引伸開去,關注學生個體的感受。

參考答案:

小時候在「駝背」之船上做「水手」夢;有關「駝背」的古老傳說;女人們對榕樹之神的祈求及祖母的疼愛;農人們酷熱時在榕樹下的納陰乘涼;兒時在榕樹下度過的夏夜生活。這些都使「我」記憶深刻。

差別就在於「我」有著濃濃的思鄉之情,眼前的榕樹和悠揚的哨音,勾起了「我」對故鄉的回憶,激發起「我」內心已有的體驗。而兒子沒有這樣的負擔他只覺得好玩。這就是鄉土情結在起作用。

⑵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本題的命題意圖是使學生認識幾個設問句連用對表達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並學著自己去運用。

在這里,作者連用幾個問句,不斷追問,同時答案就在語句之中,使思鄉的感情表達更加連貫,更加強烈。

學生練習寫這樣的句子時,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設問,也可以遞進地設幾個問題。

⑶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本題的命題意圖是讓學生感受文章如何才能寫得有文采。

參考答案:

①而我的心卻像一隻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飛過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我彷彿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軀干,鬈曲飄拂的長須和濃得化不開的團團綠雲;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

②我懷念從故鄉的後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鵝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歡笑的鴨子;我懷念榕樹下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橋欄桿上被人撫摸光滑了的小石獅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我深深的記憶,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

③蒼蒼的榕樹啊,用怎樣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動聽的言語,也不是誘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張開溫柔的翅膀,在風雨中為他們遮擋,在炎熱中給他們蔭涼,以無限的愛心庇護著勞苦而純朴的人們。

④故鄉的親切的榕樹啊,我是在你綠陰的懷抱中長大的,如果你有知覺,會知道我在這遙遠的異鄉懷念著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會像慈母一樣,思念我這漂泊天涯的遊子么?

要使文章寫得有文采,要善於運用修辭手法,要有豐富的想像,要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要注意句式的選用和變化,要運用華麗的詞語。

3.相關資料

談《故鄉的榕樹》修辭與標點的運用藝術(徐祖明)

一、多樣的修辭手法

《故鄉的榕樹》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1、形象的比喻句

①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

該句表現出春天新長的嫩葉的可愛至極:其一,色澤鮮亮,是沭浴在金黃的陽光里,且在喻體「碧玉」前加修飾語「片片」以狀其嫩葉繁多、純一;其二,形狀優美,是搖擺在裊裊的風中。句中把嫩葉比作碧玉、耳墜,不僅表現其美麗,而且表現其親切可人。

②使人留戀的還有鋪在榕樹下的長長的石板條,夏日裡,那是農人們的「寶座」和「涼床」。

這句運用暗喻的方式,從側面烘託了榕樹在夏日裡為農人們庇蔭送涼的特異功效,在那炎炎的夏日,酷熱難耐,辛勤勞作的農人們,暫息在榕樹下的石板條上,如同躺在「寶座」和「涼床」上,那種舒逸,那份快感,其樂悠悠,讓人留戀無盡。

2、傳神的擬人化

①唯有這兩棵高大的榕樹撐開遮天巨傘

這里是把兩棵枝深葉茂的榕樹比擬作人撐巨傘,寓動於靜,變物為人,既表現了兩棵榕樹的超凡形態,又顯示出卓著的功能。

②故鄉的親切的榕樹啊,我是在你綠陰的懷抱中長大的,如果你有知覺……

這一段文字將擬人句與假設句結合在一起,直接地把榕樹當作人來抒寫,形成物我溶化、主客一體的意境,達到人與物的語言交流,情感互移的效果。

3、貼切的比較句

①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

這是將人事與物事進行比較的用法,起到變抽象為形象的作用。

②你會像慈母一樣,思念我這飄泊天涯的遊子么?

這是將未知與已知進行比較的用例,起到由此言彼、以近襯遠的表達效果。

文中的比較句都帶有修辭詞語「一樣」,表明是一種等量齊觀(即對等)的比較,是以具體的、熟知的事物來反映抽象的、陌生的事物,給人以直觀明晰可感可知的印象。

4、深情的呼告語

呼告語共有四句(例句從略),它們都是作者內心深入的感情迸發,前三句分別是為其下文抒情描述而張本,猶如戲曲表演里每段唱詞前的叫板一樣;最後一句是對前文表達的情感作高度的濃縮與外化。

二、著意的標點

文中有兩種標點的用法較為突出

1、省略號 文章有八處用了省略號,分為五種情況。

(1)表動作的重復,例句見第2自然段。

(2)表數量的繁多,例句見第4自然段。

(3)表內容的豐富與銜接,例句有二:①見第6自然段,②見第8自然段。這兩例是在句子與句子之間用上省略,具有雙重作用:其一、是對前文所述內容的延伸,讓讀者根據各自的體驗來補充,來豐富;其二,是將省略號前後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例①省略號後的文字是對省略號前故事的出處來源進行補充性交待,以表明其真實可信,同時也表明故事發生時間的久長,使故事的神奇色彩更加濃厚。例②省略號前後的內容有一定的變化,由一般情形轉到典型趣境,用上省略號就使過渡自然、對接和諧。

(4)表竟境的深邃,有兩例,①見第5自然段,②見第10自然段。這兩段文字,描繪的都是優美的畫面、悠長的意境,例①中的省略和例②中的第一個省略號,都是接在對夢境的描寫語句之後,例②中的第二個省略號,是接在對實境的描述語句之後。不管是對夢境還是對實境的省略,都使間境的描繪更為深厚,

這樣使用省略號,可啟迪讀者展開豐富的聯想,擴展語句畫面的底蘊,且讓人細細的品嘗,慢慢的回味。

(5)表情感的凝重,如文末段的句子,這是作者在全文對榕樹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描寫,思念家鄉親人,眷戀往事故土的情懷已升騰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又不得不盡力抑制,所以用上省略號,就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這種深似海,重如山的依戀情結。

總之,文中的省略號,從分布來看,出現在兩種位置,一是在一段文字之中,一是在段末;從功能來看,它們都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段中的省略號還有結構上的過渡、轉接作用。

2、問號 根據問號所處的位置分為三種:

(1)用在段首的設問句,例句、分析從略。

(2)用在段中的委婉問,例見第11自然段。

這一語句表面上是問句,里層含意卻為肯定,它較之直接的正面肯定顯得含蓄而韻味深遠。

(3)用在段末的抒情問句,例句集中在文章的第11、12兩段,共有五個問號句,它們與通常用的問句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們是種抒發強烈情感的特別問句,表達的是作者熱烈的關切之心、無限的眷戀之情,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可稱之為抒情問句。正是通過這種特定的問句,作者那股對榕樹,對家鄉的戀情才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從而引發強烈的共鳴。以上舉例所言的省略與問號,雖然是一種形式方面的東西,但這種形式上的標點符號的精當選用,對文章內容出神入化的表達,無疑起到了錦上添花的奇妙效果

Ⅳ 開心寒假(泉州篇)八年級

只有P1-P48的 P49後面貌似失傳了
p1
廣集糧: 多管閑事 不知好人心 全憑一張嘴 狂妄 投其所好 該收場了 邊打邊走 亂咬人 一個比一個凶 有去無回
思維打擂台: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歷史回眸: 錯誤:清政府官員決定收取英商20%的稅款 理由:在1842年中英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規定: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所以中國不能自己規定收取英商20%的稅款。
p2
數學演兵場: 東 3 3 4 C D C
物理與生活: B D
P3
主觀閱讀題: Last Sunday rained heavily Millie fell off a policeman paid the medicine and sent her back home
生物知識整理箱:四肢 奔跑行走 草原 四肢 奔跑行走 草原 鰭 爬行 游泳 海灘海洋 翅膀 飛行 靠近湖泊 翅膀 飛行游泳 湖泊 翼 飛行 陰暗的山洞 胸足 爬行 海灘 江河 偽足 爬行 陰暗的森林 運動方式 適應 生存
P4
閱讀天地: 1.不好 用了「如你所想」,使讀者陷入沉思,身臨其境 2.不是 是為了表達對童年,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P5
歷史園地:A
解決問題小高手:1.(20-3-3)平方=196平方厘米 2.(1)6 135° (2)因為 將三角形OAB繞點O逆時針方向旋轉90°得到三角形OA1B1,角OAB=90° AB=B1A1 所以∠BOA1=90°∠B1A1O=90° 因為B1A1平行OA 所以AB=OA 所以OA=B1A1 所以四邊形OAA1B1是平行四邊形
P6
標點符號的妙用:1.湯姆說老師是個愚蠢的驢 湯姆,老師說是個愚蠢的驢 2.他有沒有復習功課呢? 他復習功課了嗎? 3.什麼女孩! 什麼?一個女孩? 4.你知道他的父親嗎? 父親,你知道他嗎?5.他是一個短篇小說家 他是一篇短篇故事的作者 6.有許多小孩了 有太多小孩了
用所給的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easy hings without find spend
驚奇大發現:D
P7
閱讀長廊:1.想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天生的不足,令人感到可悲,凄涼的環境中生存起來又令人可敬 2.如果過於追求高處的陽關,最後只能自食其果,飛蛾撲火
暢想天地:想到了當初英法聯軍殺進圓明園的那一切,他們的殺掃虐強歷歷在目 不要修復圓明園 讓後人謹記:落後就要挨打
P8
想一想,做一做:1.(2) 6π*4/4=6π 2.(1)AB//D'c 因為∠D』CA=∠E'CD=∠CDE=∠A' 所以∠BAC=∠ACD』 (2)無解
唐詩中的物理現象: 氣體 液體
P9
英語聊天室:CGDAE
火眼金睛:1.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伸肘 屈肘 關節 2.收縮 收縮 舒張 動力 支點
P10略 自己查電腦!
P11
歷史園地:A
數學演兵場:4,4,6,6 12 16 A A
地域風情: 回族 寧夏 維吾爾族 新疆 壯族 廣西 藏族 西藏
P12
你認識他們嗎?:推 安全第一 禁止拍照 從此處開啟 求救 保持安靜 禁止通行 自行車停車場 遠離火
研究樂園:1.殺去牛奶中的其他細菌 2.乳酸菌比較適合生活在30℃的環境中.防止其他細菌進入 4.調整到失意溫度 5.有益細菌生長 6.說明乳酸菌已經發酵
P13
巧配對:香港 澳門 台灣 福建
思維大擂台:略
廣集糧:自己查
歷史回眸:錯誤:日本在廈門開辦了紡織,造船等工廠 理由: 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工廠是在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才規定的,在這之前日本不能這么做 錯誤:在北京東交民巷駐軍 理由:允許各國在東交民巷駐軍是在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中規定的 而1875年 日本不能在東交民巷駐軍
P14
探索頻道:0.68 原行駛速O度
P15
根據提供信息,編寫一段對話,最少5句:Today is July 5th.At 7:30pm.Smith』s birthday paty begin.Many people go to Simith』s house Now Sreet.Smith is too happy.
研究樂園:後天學習行為 慣性 對面的生活條件更好
P16
開心閱讀:1.不敢反抗,卻又愛打抱不平 2.見義勇為 打抱不平 粗暴 3.同樣的是愛打抱不平見義勇為 但是魯智深更加豪爽敢做而林沖卻寧願忍讓
想一想:流行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們要學會辨認 擇善而從,不能盲目地從眾
P17
歷史園地:D
動腦筋:1.是 ∠ADC=90+30=120° ∠DAB=180-60=120° 所以 ∠ADC=∠DAB 所以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要畫圖所以嘛....
3.∵DB⊥AC ∴∠AOB=∠DOC=90° ∵E1F是對稱軸 ∴∠FG1A=90° ∠AOE1=45°∴∠OAE1=45°=∠AE1 ∴ OE1=AE 同理 OE1=E1B1 OF=DF OF=FC ∴E1F=1/2(AB+DC)=1/2a+1/2b
地理知識整理箱:1.沒有 你查了查不到 2.森林較少且泥沙居多,地面起伏大 3.滑坡,崩塌 泉州山區內 更靠近內陸的地帶
P18
我來連一連:這都不會?弔死吧.
趣味填空: four three eight
nine five one
two seven six
十二生肖用英語怎麼說: I was born in+自己出生年份 Mine is the +自己屬相
P19
閱讀園地:1.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用粗糙 2. 因為它自生有可以修復細胞的酶 3.荷花能自生加熱,不受污染,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家之言: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P20
數學演兵場: 4 2 -2 1 B A
火眼金睛:1.鏡面反射能成像 漫反射不能成像 平面鏡中 像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2.D

P21
四季的聯想:Spring : warm, green,fly kites In spring,it gets warm and trees turn green,I can fly kites with my friend.
Summer: hot,flourish,swimming In summer,it becomes hot,plants are flourishing,I like going swimming.
Autumn:cool,yellow,mountain In autumn,the weather is cool and everything turn yellow and I an fond of clambing mountain.
Winter:cold,interesting,snowman In winter,the weather is cold,but it is very interesting,I am glad to make snowman with my friend. ti is funny.
生物知識整理箱: 1.有性繁殖 卵生 2.變態發育,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體內受精,正常發育 3.鳥類
P22
閱讀園地:1(1)煮熟的 (2)雪白的水花 2.溫泉 瀑布 佛跡 3.比喻 清澈的水 碧玉 借景抒情
閱讀暢想:1.良知就是知恥。2.應當改過自新,不在做賊,然後做一個奮發自強,自尊自愛的人
P23
探究樂園:1.已知:s=384000km v=800km/h 求:t 解:t =s/v=384000km/800km/h=480h 2.解:在Rt△ABC中 AB=5 BC=3 ∴AC=根號AB²-CE²=根號5²-3²=4 ∴CE=3 在Rt△EFC中EF=AB=5 CE=3 ∴ CF=根號CF²-CE²=根號5²-3²=4 ∴ BF=1cm
乘火車去旅遊: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錢塘江
P24
單詞分家: music noodles museum( ) book
eat visit see listen sound
exciting popular delicious crowded interesting
驚奇大發現: 生活經驗 學習思考 經驗 越強 越強

P25

思維打擂台:相互就是:花開了一起聞香,相互就是:花謝了一起悲傷

廣集糧: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歷史回眸:錯誤:小東參加了清政府的科舉考試,中了狀元 理由:科舉考試廢於1905年而辛亥革命前兩年即1909年,不可能有科舉考試,所以小東也不可能中狀元。 錯誤:他穿著漂亮的中山裝 理由:中山裝出現於辛亥革命之後,而辛亥革命前兩年不可能有中山裝 錯誤:買了一本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理由: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而辛亥革命前兩年即1909年不可能買到這本書。

P26

想一想,算一算: 100×7×(7+1)+25 100×8×(8+1)+25 100n(n+1)+25

20×100×(20+1)+25=4020025

天下奇聞:D

P27

讀圖說史: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

變變變: what』s or I my name How How many

腦筋轉轉轉:錯錯對錯對對對錯錯

P28

心閱讀:不好, 因為他不懂的看時機說話,只是一味的說「好」可以說是傻! 目的是為了勸住魏王伐趙,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地發揮我們的有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活動角:懶得寫

P29

數學演兵場:96 +1和-1 10 D B B

下筆如有神:長江蜿蜒入東海,黃河奔騰聳地上

P30

單句改錯:a little tonight give a concert today is both move often healthy was pick it up there die hurt in

請你幫忙:真菌,使毛發乾燥,容易折斷,皮膚顏色改變,形成膿包,白斑,並且會傳染,影響美觀。 寄生 注意個人衛生,不用癬者的用具,一旦發現有癬,要根治

P31

閱讀天地:1.懷民也還沒有睡覺,與我一同步行在庭院中 2.略 3.把月光比做地上的積水,突出月光的明亮 4.同樣的月亮皎潔,寂靜無人

一家之言:指的是「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對,其實孔子的思想當中還是有一些正確的觀點,同樣也表達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不能一口否定,應當取其精華,去之粗糙

P32

觀察與思考:1.4ar-r²π 2. 2(xy)²π+4xyπ(3xy³+5x)=8x²y²π+12x²y四次方π+20x²yπ 3.a²+b²=(a+b)(a-b)

P33

歷史園地:C

P34自己查 太多了

P35

歷史園地:D

實踐與探索:1.(1)能 (2)常熟組1和3的乘積 等於 (3) 1 3 1 3 (4)1 3 1 3 1 3 (5) 關鍵步驟是分解6x與5 2. (x+2)(x+3) (x-4)(x-3) (x-1)(x+2)

m(m-9)(m+2)

世界風光:B 剩下不寫

P36

開心閱讀:FTFFT

找朋友:DCDD

探究樂園:3 卵白 4 卵黃 5胚盤 6 氣室 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雞蛋放入水中,會有氣泡 用針頭把蛋黃抽出來,再往蛋殼里注入水,再用空注射器打進空氣,會有小水珠冒出來

P37

廣集糧:汗牛充棟 才高八斗 懸梁刺股 開卷有益 一目十行

思維大擂台:我和他 和別人 去圖書館 去別的地方

名著閱讀:智救星期五 大鬧野豬林

歷史回眸:抗戰時期 前生是中國工農紅軍 公公元1941

P40

數學演兵場:5 1 64cm² C C

古詩中的物理知識: 大地 振動

P41

補充對話:into like than and for have better but old fact

探究頻道:大 強 快速

P42

開心閱讀: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慾熏心,不顧一切。這節經文是教訓我們,只是單方面消極地不做不法的勾當是不夠的,而是應該積極去做對人有益的事。齊人偷金的出處 因為船動了,而劍不動,所以找不到劍,告訴我們不能靜止地對待已經發生變化的事物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問題探討跳過

P43

數學演兵場:A 3(n-1)+1 ∵AO=16×1.5=24 BO=12×1.5=18

AB=根號AO² +BO²=根號24²+18²=30 海里

P44

精挑細選:BCBCACCB(9題找不到)B

單詞變變變:to care Canadians fourth excited exciting ours forgeting

驚奇大發現:社群行為 後天學習行為 觀察

P45手冷都懶得打了

P46

做一做,議一議:1.(1)a²+b²=c² (2),(3)貌似涉及到三角函數不會啊

2自己想辦法了 太多數字了

生活與物理:增長 壓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B B

P45

訓練場:Xiao Dong is a good boy He studies in the NO.11 middle school

One day,he sees on the way home an old woman fall too the ground He take her to her home He doesn』t go home until six o』clock

探索樂園:第三種環境的橘子更容易腐爛,為了防止其他細菌入侵,屬於真菌,來自青黴的包囊中,要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P46

閱讀園地: 城春草木深 顯示了詩人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

讀讀想一想: 親社會行為,志願者精神 從身邊做起,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等等

P47

選擇:D

小調查: 北方地區,風大多沙 西北地區,適合移動 南方地區,地面潮濕 南方地區,多雨

P48

訓練場:查個英語翻譯器,中文打進去,英文出來

生物知識:生產 腐生 分解 寄生 消費

Ⅳ 葉海燕的相關事件

越罵,我越貼。
反正我自己貼著玩,貼不死你,有本事你罵死我。」這一次,流氓燕將其「流氓」風格發揚到了極致。這與其在半年前為讓版主刪圖以平息風波而「以死相逼」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就在這兩天,她多了一個頭銜———從良的女權主義者。
天涯雜談上,流氓燕以一帖《爺,男人我肯定要,牌坊我也拿走了!》正式扛起「新女權主義大旗」。開篇明義———「男人們常愛罵女人,『別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 我說,婊子我當,牌坊我也要!您的意思怎麼樣?您又能怎麼樣?最多罵我不要臉,那我告訴您,臉我也要!這就是女權。」接著,她進一步解釋她提出的女權「是面對女性內部的改造,是女性在做一種自我批評與反省。」具體包括:反對激進女權主義,主張協調地與男權和平共處;反對性交易;提倡女性自主、獨立、發揚女性自我意識與女性社會責任意識;重塑東方女德;發揮女性的母愛力量,愛護、鼓勵並監督男性社會力量。
7日,就在她發了露點自拍照後,《中國女權的最大阻力是女人》立即火熱出爐,語言尖利:「真正的自由是女人有一天,不必再以男人為核心生存,不必靠青春與性來交換愛,是女人可以獨立驕傲審視男權世界的一切,是女性也擁有百分之百的話語權和二分之一的決定權。」她認為中國女權最大的阻力就是兩種女人,「一是傳統哈巴狗,二是現代辣子雞。」———「傳統哈巴狗」指「中國男權的貼身寵物。得了一個男人的愛慕便認為天下自己最美。為了討好男人,把禁慾當成最大的美德送給男人。所有女性在她眼裡都成了婊子,不正經,不要臉。」「現代辣子雞」則是指那些經濟條件不錯,但把自信建立在青春與相貌上,把性變成一種資本的女人,是「女權世界精英層的淪陷」。她說女權的最大阻力和最大動力都是女人。
女權,這一敏感且無定論的話題,由流氓燕這樣充滿爭議的女人提出,自然是激起「哇」聲一片。其中不乏火葯味極濃的唇槍舌戰。
「潭牛鎮的老榕樹」認為流氓燕語氣的狂妄,而「要提倡女權,首先就不要隨意輕視侮辱其他的女性」,這種「叫囂」不見得是獲取權利與地位的途徑,流氓燕則回復說她的文字是「謙虛,善意的」,「沉默從來都不是一種力量」。
「輕聲傾訴」則說流氓燕「渾然不覺自己的社會地位如何,可悲;渾然不知
自己的孩子在她手裡受到多大的傷害,可憐;依然不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喊出女權這兩個字,可嘆。」明言流氓燕沒有資格談女權,而流氓燕則反擊「最可悲的恰恰是『輕聲傾訴』這種女人,如果你是女人的話。」她說:「誰在分等級,誰有地位?就算你是國家主席,你在我眼裡,跟我的地位是一樣的。……什麼叫對孩子的傷害,這是我的個人生活。……為什麼我不能喊出女權兩個字,請你學會尊重別人。」
反對她的人中,一種是對其觀點表示異議的,一種是對其本人非常不滿的。但也有網友對流氓燕表示贊同,「路過春夏秋冬」說「感覺很多都有道理。一個人的確不能代表他人,但至少可以表達自己。」 流氓燕,原名葉海燕,1975年出生,祖籍湖北,自由撰稿人、網站站長、女性維權人士,民間組織負責人,妓權領袖。曾任小學教師,文秘,及客家文化時空網站主管。
九十年代末客居廣西,2000年觸網,在網上發表個人隨筆,散文,短篇小說近五十萬字。
2005年混跡於天涯社區,因人體藝術照片風波走紅於網路,同年出版個人隨筆集《夏花禁果》。
2006年,流氓燕創建了紅塵網並成立草根組織「中國民間女權工作室」,致力於民間女性維權與防艾宣傳工作。設立了紅塵熱線,面向底層性工作者提供健康與法律援助。 2006年接受海外阿拉伯電視台女權專題采訪。
2008年與政府合作艾滋病項目,面向武漢市地區的性工作者提供健康咨詢及檢測服務。
2009年成立女性健康活動中心,為女性性工作者提供體檢,及HIV檢測咨詢。
2009年接受武漢電視台采訪。
2010年接受法國電視台《半邊天》節目采訪。
2009年8月3日創建並舉辦第一屆性工作者節。
2009年12月17日帶領志願者舉行第一次為性工作者聲援的紅雨傘行動,並接受當地媒體采訪。
2013年5月27日,在海南省萬寧市第二小學門口舉牌抗議:「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瞬間走紅網路。
2013年5月30日因涉嫌持刀故意傷害3名婦女,被玉林市博白縣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3日。
2013年6月22日,公開發布捍衛食品安全的《決不宣言》。
2014年11月1日,因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裸照,被武漢警方逮捕。通告稱葉海燕因「在公共場合故意發布裸照」將被拘留10日,2014年10月31日早上,數名警察在葉海燕家中將其逮捕並沒收其電腦和手機。 愛,施之於親朋好友,是一件很尋常的事,一般人也都做得到。愛,施之於素不相識者,甚至施之於那些被歧視、被唾棄的人,則是一件不尋常的事了,倘不具備博愛情懷,委實做不到。
葉海燕——中國民間女權工作室、中國民間女權網、女性健康和促進中心創始人,就是一位具有博愛情懷的當代武漢女性。在武漢,在中國,以她為代表的一小群人在從事著一項並不光輝卻真正具備博愛情懷的事業:關懷從事性工作的女性。
打開葉海燕的博客,看到她這樣介紹:「我是一個離異女人,是一個單身的母親,曾經遭遇過家庭暴力與性騷擾。」「1975年生。從小在農村長大,保留著農村人的質朴與善良,18歲以後,一直生活在城市。喜歡上網,喜歡了解所有新知、新銳。喜歡自由、民主的思想。」「我是一個思想較為獨立的人。」
女性性工作者,通常稱之為「小姐」,千百年來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於我們的社會與生活當中。改革開放以來,這個一度在中國消失的職業又死灰復燃,成為當今中國一個揮之不去、蔽之不及的「癬」,其從業者也備受歧視。
武昌雄楚大街上一個85平方米的小套間,5名工作人員,兩台電腦,在這簡單的工作室里,葉海燕在防艾路上頂著非議走過5個春夏秋冬。在這個「灰色地帶」里,葉海燕和她為數不多的同事們深入女性性工作者群體,舉辦免費體檢和培訓,發放安全套,進行艾滋病知識普及和心理輔導。
開始,那些「小姐」並不信任她,為了贏得她們的信任,葉海燕甚至親自去「站街」,打入她們的「陣地」,最終贏得了她們的信任。如今,很多「小姐」已經與葉海燕成了無話不說的網友。
「請一定記得做好安全防範措施。這是為了您自己,您的家庭,也是為了她和她的將來著想……」打開葉海燕創辦的網站,以上的提示語出現在醒目的位置。網站致力於為性工作者提供心靈傾訴的平台和防艾宣傳,訪問量很高,圈內名氣不小。
葉海燕稱,自己是「最需要女權思想來指引的那個階層的一個代表人物」,也就是身處所謂「灰色地帶」、被徹底邊緣化了的弱勢群體的代表。值得欣慰的是,在葉海燕的努力和社會的關注下,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大力支持下,葉海燕的工作室影響力不斷增加。
當記者聯系葉海燕時,才知道此時她正在印度接受相關國際組織的培訓,衷心祝願她和她的事業能夠健康順利地發展!
愛,不分階層,不分等級,不分種群。這樣的愛,是大愛,是博愛。百年來,具有博愛氣質的女性格外讓人敬重。除了政治家、宗教人士,還有一些平凡人,以博愛精神,默默關注著窮人弱者,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也為通往社會正義與和平,開辟一條新路。葉海燕,就是這樣的女性之一(據長江日報報道)。 網名「流氓燕」的葉海燕曾經在微博上提出「免費為農民工提供性服務」並全程轉播,因此「招致多方不滿」,更有人認為她是公開宣淫。她成立的草根組織「中國民間女權工作室」在廣西的工作室被砸。
2012年5月25日凌晨,「葉海燕老師」發微博說明工作室被砸的事:「當時我正在接電話,沒有注意到有人沖進來了。當時有8個人左右,我沒看到背後發生的事情,他們就七手八腳把櫃子弄倒,我被擠到桌角,我丟掉電話問是怎麼回事,戴帽子那個就過來打我。」
她和志願者又租了一間工作室,被砸的工作室還會繼續使用。 事件概述
廣西玉林市警方2013年5月31日向中新網通報,5月30日因持刀故意傷害3名婦女,葉海燕被玉林市博白縣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3日(5月31日起執行),並處罰款500元。6月1日,葉海燕代理律師王宇向廣西博白縣公安局提交了申請暫緩執行行政拘留的申請。王宇稱,葉海燕在事發時錄制的幾段視頻能證明,11名闖入者涉嫌非法入侵、尋釁滋事,律師將向博白縣警方申請立案偵查;並將對博白縣公安機關給葉海燕作出的行政拘留處罰提出行政訴訟。
警方通報
通報稱,2013年5月30日11時33分,博白縣公安局接報警,稱在博白鎮飲馬江二路46號出租屋有人被砍傷,請出警處置。博白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民警快速趕到現場,發現現場有3名婦女受傷,衣服被劃破,傷口外露。經現場詢問,3 名婦女系被一名叫葉海燕的婦女持刀砍傷,並指認葉海燕仍在室內。處警民警向葉海燕出示證件,將其傳喚回派出所,並在現場收繳用於砍傷他人的菜刀1把。受傷的3名婦女被送到醫院治療。
經警方調查,5月30日上午11時許,博白縣婦女張某(61歲)、梁某(57歲)、覃某(61歲)等人認為2012年葉海燕在網路上污衊她們所開的旅社為「性交易10元店」,並將她們親人的照片傳到網路上,造成家庭矛盾、名譽受損,為此找葉海燕討說法,要求賠償損失。葉海燕用手機拍照,受害人上前阻止,雙方發生爭執。葉海燕持菜刀將張某、梁某、覃某3人砍傷。其中覃某背部被砍4刀,張某左上臂被砍2刀,梁某左手虎口被砍1刀。經法醫鑒定,張某、梁某、覃某3人為輕微傷。
本人回應
微博信息
2013年5月30日上午葉海燕在微博上發信息稱,房東告訴她有人不讓租房子給她,11點41分其發布微博:「現在有四五個女人來我家打我」,隨後又發微博稱:「麻煩大家幫忙報警,只有我和女兒在家。」12點左右,她又發2條微博,稱一共有11個人左右堵在其家門口的樓梯。隨後,有人在微博上稱葉海燕被警方拘留,引發各種猜測與議論。
錄制 視頻
王宇轉述葉海燕的話稱,這些闖入者對母女兩人進行言語侮辱和推搡,「把葉海燕逼到廚房裡,同時也有人進入她女兒的房間。此時母女倆的生命安全及家中財產安全正在受到威脅,葉海燕隨手拿起一把很久沒用過的刀揮舞進行自衛,想要將這些入侵者趕走。這個過程中刀可能接觸到了對方的身體,但是葉海燕說對方的衣服都沒破,怎麼會被砍傷呢?」
王宇稱,葉海燕當時錄制的幾段視頻能證明這些闖入者涉嫌非法入侵、尋釁滋事,她和王全平律師將向博白縣警方申請立案偵查。王宇表示將對博白縣公安機關給葉海燕作出的行政拘留處罰提出行政訴訟。 11人擅自非法闖入私人住宅
2013年6月1日,葉海燕的代理律師王宇對記者表示,她與另外一名代理律師王全平於昨天上午在博白縣拘留所會見了葉海燕。王宇介紹,2013年5月30日上午,葉海燕剛從海南回到廣西博白縣的家裡。中午,葉海燕的女兒放學回家忘記鎖門,致使博白縣婦女張某、梁某、覃某等11人未經房主葉海燕的允許,擅自非法闖入葉海燕的私人住宅。
申請暫緩執行拘留
葉海燕被行政拘留後,其13周歲的女兒暫由葉海燕的朋友照看。昨天,王宇律師向博白縣公安局遞交了一份《暫緩執行申請書》。申請書稱,博白警方沒有查明11名闖入者未經房主允許就擅自非法闖入葉海燕私人住宅的事實,沒有考慮行政拘留葉海燕導致其13周歲的女兒無監護人照看,可能對其女兒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王宇及王全平律師向博白縣公安局提出申請,請求對葉海燕女士的行政拘留暫緩執行,待查清以上事實,並為其女兒找好合適的監護人時,再合法地令其承擔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2013年5月30日,葉海燕因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被處13日行政拘留,引發熱議。當地警方向記者出示了照片和筆錄,警方表示處罰只針對葉海燕故意傷害他人一事,與其網路行為無關;葉海燕未受傷;三名被害人不屬非法進入葉海燕住宅。

Ⅵ 誰能給一篇600字了讀書筆記,不要高爾基了

這本早已泛黃的《魯迅小說全集》被放在裝書的箱子,上周回家找出來看的,模糊地記得高中的時候買的吧,在那位冷若冰霜、死氣沉沉讓人根本活潑起來的語文女老師的號令下買的,因為課本的教材喜歡引用《魯迅小說全集》中的經典短篇小說,大概記得老師教過的有《孔乙己》《一件小事》、《葯》、《故鄉》(少年閏土)、《阿Q正傳》的節癬《社戲》、《祝福》等等吧,學的過程,老師逐句逐段地念,遇到一些段落,便教我們分析此句子是比喻句或是比擬句或是擬人句,此處與前文又是前呼後應,動不動便抬出三座大山、民-國的白色恐怖、麻木不仁的民眾等來說明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臨到考試前,大家便背書中的所劃的經典名言應付考試:「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等等一大堆。通過學習和考試,記住了名人名言,也記住了小說中的人物:孔乙己、華老栓、紅眼睛阿義、閏土、阿Q、祥林嫂。這本書自從買過以來,好像也看過幾次,但似乎從來沒有從頭到尾完整看一遍過,光《狂人日記》就讓我看得一頭霧水,失去繼續往下看的耐心,挑著語文書出現過較熟識的小說來看,《故事新編》更是看得完全不解其意。 
自從前段時間看了電影《阿Q正傳》後,便真的有了興趣去看《魯迅小說全集》,回家翻出這本書,抱著重新看,希望自己能看懂些,看了足有一個禮拜,在炎熱的周末躲在家裡,總算第一次將此書完整地看了一遍下來,缺乏對清末民初近現代歷史正確清晰的了解,重重的歷史濃霧總是使離我們最近的歷史那麼不真實可靠、那麼模糊,缺失了歷史背景,小說看起來自然要吃力、晦澀、難懂了。對於個人而言,語文課成績從小到大都是拖累總成績的,上學時的作文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雷鋒日記」的盜版,本身閱讀障礙確實不小,因此看此書成了類似馬拉松運動,不斷跟自己說,能堅持看完就好,完全不懂也沒有關系,既然有興趣一定要堅持下去,總會有些好處的。閱讀完,多多少少卻從小說中了解了些魯迅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真實生存狀態、那個時代黑暗丑惡的現實社會、那個時代醜陋吃人的世俗禮教,那個時代的歷史。 
如下記此時個人的印象或是此刻讀後的感覺與疑問(讀書筆記):
《狂人日記》看後還是看不懂,缺乏歷史背景,人吃人的社會,「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既然它是開篇,或許便是整個小說集《吶喊》的序。
《孔乙己》鎮里的咸亨酒店,唯一站著喝酒的長衫主顧無法進學的老文童孔乙己,虛偽封建腐儒的代言人。
《葯》革命烈士的血蘸的血饅頭成了華老栓解救肺癆病兒子的靈丹妙葯,告狀得賞錢的夏三爺、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消息靈通的滿臉橫肉的康大叔。
《明天》守寡「粗笨」的單四嫂子帶生病的寶兒給昏庸欺世、故弄玄虛的中醫何小仙看,吃了葯呼吸由平穩變到沒有。
《一件小事》國家大事增長了壞脾氣,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車夫的一件小事「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風波》撐船的七斤被城裡的革命黨割去了辮子,卻又在咸亨酒店(消息靈通所在)聽得皇帝又坐龍庭了,按趙七爺的說法,這次保駕的是張大帥,張大帥就是燕人張翼德的後代,最後虛驚一常九斤老太口中不斷說著的:「一代不如一代。」九斤、八一嫂、七斤、六斤就是伊的依據。
《故鄉》圓規式魯鎮名人「豆腐西施」,聰明充滿靈氣的胸前掛著銀項圈的少年閏土與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成為一個木偶人的中年閏土對著昔日的玩伴

Ⅶ 中國現代文學愛好者請進

據李芒先生所言,遠在三四百年前,我國就開始翻譯日本文學作品,中華書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書的「歌謠」部分,刊載了日本短歌39首,為明代李言恭、鄭傑編纂。但這樣的翻譯活動顯然並不具有自覺的意義。而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翻譯則有著極為鮮明的自覺意義。提起這一時期的翻譯活動,他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他於1898年翻譯了東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說《佳人奇遇》,該小說發表於1858年,主要表現的是爭取祖國獨立解放的情緒,強烈反對專制政治。 《佳人奇遇》發表於《清議報》上,梁啟超為此寫了《政治小說〈佳人奇遇〉序》,後來改題為《譯印政治小說》。這篇序言重點闡述了翻譯小說的重要意義,並認為政治小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說和序言發表後,翻譯小說之風大為盛行,評論小說的文章也紛紛問世。據記載,「當時翻譯壓倒了創作,影響了創作,翻譯與創作的比例為二比一」。而評論小說的文章則涉及到了小說與社會、社會改良、小說在文學上的位置、小說的影響等方面。這一現象可謂作品與理論同行。此外,梁啟超翻譯的《經國美談》也曾引領潮流一時。這也是篇政治小說,它敘述了古希臘的愛國歷史故事,因為與國內的自由民權運動相配合,所以很受當時青年的歡迎。梁啟超身體力行,於1902年在日本主編《新小說》,這是我國最早專門刊裁小說的刊物。要評價梁啟超在近代文學史、翻譯文學史上的功勞,可引當時吳趼人的話為證:「吾感夫飲冰子《小說與群治之關系》說出,提倡改良小說,不數年而吾國之新著新譯之小說,幾於萬牛充萬棟,猶復日出不已而未有窮期也」。因此,若論日本文學翻譯在中國的近代歷程,梁啟超當為第一人。在早期的日本文學翻譯活動中,東海覺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說林》第七輯上刊載的《丁未年(1907)小說界發行節目調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該年出版的日本小說有八種,這也應該算是日本文學翻譯活動在近代的源頭。這一時期,除政治小說外,家庭小說、教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也紛紛登台亮相,作品數量多,參加翻譯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林紓、魏易合譯的德富蘆花的長篇小說《不如歸》頗有影響,被稱為「家庭小說」的代表。小說批判了歧視婦女的封建觀念,也觸及當時社會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因而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短期內曾數次再版。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翻譯活動是喜人的。大量的翻譯作品給死氣沉沉的中國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雖然這股風一開始吹進來時便夾雜著強烈的政治氣息,但這並不妨礙翻譯文學前進的腳步。它開拓了國人的眼界,也開拓了國人的思維,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打了一場漂亮的「准備戰」。
二、五四時期——新中國建立之前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的空谷絕音,這既是一場反帝愛國的政治運動,又是一場深刻的文化啟蒙運動,對我國的文學史乃至整個現代史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大批負有使命感的作家開始了新文學的耕耘。此時期的新文學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來文化,特別是日本文學的翻譯和通過日語轉譯的歐美文學,這些作品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動了新文學的發展。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進入了第一個高峰期。以下分三點對這一時期日本文學的翻譯活動作大致的介紹與闡述。
(一)五四時期日本文學翻譯活動的繁榮概述
這一時期日本文學翻譯活動的繁榮狀況大致體現為三個方面:一、譯作大量出現。廚川白村、武者小路實篤、秋田雨雀、芥川龍之介、有島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佐藤春夫、菊池寬、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泉八雲、林房雄、本間久違、宮島新三郎共15位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譯的作品達五種以上。這其中又以廚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實篤為最多。與此同時,還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學作品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二、文學理論翻譯繁榮。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魯迅翻譯的《苦悶的象徵》(豐子愷也譯過此書)、《出了象牙塔之後》,仲雲翻譯的廚川白村的《文藝與性慾》、《病的性慾與文學》,周作人翻譯的《日本的新村》、《思想革命》,張嫻翻譯的《與謝野晶子論文集》,謝六逸翻譯的松村武雄的《文藝與性愛》等。這些理論既作為中國的借鑒,也用以指導現實。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在這一時期的受重視與魯迅不無關系。盡管《苦悶的象徵》是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帕格森的生命哲學寫成的,但魯迅仍從「為人生」的角度著眼翻譯了此書。文學與性的關系被眾多作家關注,這既與文學理論的譯介有關,也與社會現實有關,「性解放」在當時曾經廣泛流行。三、眾多中國作家參與翻譯活動,譯者人數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他們甚至組成文學社團,以文學陣營的形式轟轟烈烈地開展譯介活動。新青年社、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和未名社是較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社團。這些文學社團的代表人物魯迅、周作人、郁達夫等均積極參與翻譯,也熟諳日本文學,為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開辟了堅實的陣地。除了翻譯日本文學,他們還通過日語轉譯俄國文學、歐美文學作品。
(二)五四時期周氏兄弟及其他作家的翻譯活動
五四前後,大批中國知識分子留學日本。因此這一時期蜚聲文壇的名家多少都與日本有著聯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氏兄弟二人。魯迅1902年前往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周作人1906年留學日本,1911年回國。他倆均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頂峰位置無庸贅言。他的創作帶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明確的目的性。就是在譯介外國文學作品時,他對翻譯的最終意義——為人生、為社會——亦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他在選擇被翻譯作品時,往往不受當時文壇流行的流派所左右,注重引進弱小的被壓迫民族的文學,正如他自己所說:「在翻譯,而尤其注意於短篇,特別是被壓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魯迅總共翻譯過十四個國家近百位作家兩百多種作品,其中數俄國和日本最多。五四運動之前,魯迅較多的是翻譯俄國、北歐、波蘭等國反映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疾苦的作品。五四運動爆發後,魯迅則譯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劇作、小說和文藝理論。廚川白村、鶴見佑輔的理論翻譯得最多。作品則有武者小路實篤的《一個青年的夢》,芥川龍之介的《鼻子》和《羅生門》,夏目漱石的《掛幅》和《克萊喀先生》,有島武郎的《與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寬的《三浦右衛門的最後》和《復仇的話》等。魯迅在翻譯這些作品時是以挑剔的眼光進行選擇的。對此日本的竹內好先生給予了客觀而明確的評價。竹內好先生認為魯迅從日本文學吸收了許多東西,不過「魯迅先生對於日本文學是具有相當嚴肅的批判的眼光的(雖然愛好不同,但是周作人也是如此)」。因此魯迅在引進日本文學時,不引進當時日本文壇流行的自然主義,而是只引進他認為重要的流派。這也可以說是魯迅在翻譯上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色。要評價魯迅對翻譯文學的貢獻,茅盾的一句話頗具權威性:「從嚴格的思想與藝術的評價出發,對外國文學作了嚴肅與認真介紹的,則開始於我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和導師——魯迅」。誠然,魯迅的思想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1927年之後,魯迅的翻譯重點轉向譯介蘇聯革命文學作品和無產階級文學理論。但就日本文學在中國的譯介而言,魯迅是繼梁啟超之後的第二個領路人。周作人與魯迅同為譯介日本文學的先鋒人物。他同樣也注重翻譯弱小民族的文學作品,他與魯迅合譯的《域外小說集》,開了翻譯弱小民族文學之先河。五四時期周作人翻譯的日本文學亦包含小說、戲劇、文藝理論等不同形式的文學著作。在文藝理論方面,他除了翻譯與謝野晶子的《貞操論》外,重點是翻譯「白樺派」的理論。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舊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與實際》為代表。周作人是最先在中國介紹日本新村的人,「他的人道主義思想與白樺的人道主義在結構形態上明顯地存在著一脈相承的聯系」。所以,周作人在1918年《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的演講里,認為白樺派幾乎成了文壇的中心,對以武者小路實篤為首的白樺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與這種文藝理論指導相適應,周作人大量譯介了白樺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賀直哉的《到網走去》、《清兵衛與壺盧》,武者小路實篤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婦》、《嬰兒屠殺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實篤集》等。另外他還翻譯了江馬修的《小小的一個人》,國木田獨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兩條四痕》。他與魯迅合譯了《現代日本小說集》(內收國木田獨步、夏目漱石、有島武郎、武者小路實篤、志賀直哉、芥川龍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周作人與魯迅在翻譯日本文學時既存在相同點也存在不同之處。相同點存在於早期,他們的文學觀亦較相近,所以在翻譯弱小民族文學作品這一點上,他們表現了高度的一致。後期的魯迅由革命民主主義立場不斷向共產主義轉化,而周作人則熱衷於白樺派的人道主義思想,以至兄弟二人最終成了不同陣營的對壘人物。當然,這一現象的最終產生存在著多方面的主客觀因素,並非單純由某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盡管周作人後期的為人處世頗受世人的指責,但就日本文學在中國的譯介而言,他與魯迅是當之無愧的兩面大旗。�2. 其他作家的翻譯活動�除去周氏兄弟之外,中國亦有大批的學界人士以極高的熱忱投入到日本文學的譯介之中。文學理論方面有:羅迪先譯《近代文學十講》(廚川白村),李達發譯《日本文壇之現狀》(宮島新三),樊仲雲譯《文藝思潮論》(廚川白村),徐祖正譯《愛與認識的出路——失了戀的人的道路》(倉田百三)。�文學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譯《女難》、《夫婦》(國木田獨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龍之介);田漢譯《菊池寬劇選》、《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寬)、《桃花源》(武者小路實篤);張資平譯《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實篤)、短篇小說集《別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賀直哉)、樊仲雲譯《桃色女郎》、《劇本》(武者小說實篤);孫百剛譯《出家及其弟子》(倉田百三)、《新村》(武者小路實篤);張定璜譯《死及其前後》(有島武郎)、《殉情詩抄:海邊的戀愛,斷章》(佐滕春夫)等。此外,陳嘏發、徐傅霖、陳箸、方光燾、周白棣、章克標、湯鶴逸、許幸之、徐祖、鄭伯奇、劉大傑、謝六逸等均有譯作面世。
(三)「左聯」時期日本文學翻譯活動
「左聯」時期是指從1930年「左聯」成立到1937年的抗戰開始。這一時期翻譯文學最顯著的特色是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高度繁榮。這一風潮既和國際形勢相呼應,也符合國內文藝事業的需要。特別是這一時期的文藝理論,更是明顯地帶有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色彩。代表作品有:山田房吉《日本無產文學史的概況》(錢芝君譯)、佐藤清《文學及社會及時代精神》(張資平譯)、西三郎《俄國文學的現實主義的發達》(高紛譯)等。還有關於各種流派的藝術表現方式的理論譯作。例如本田喜代治《寫實主義與文學》(侍書行譯)、兆村喜八《表現主義的藝術》(張資平譯)、荻原蒴太郎的《象徵》(孫亻良工譯)、寧岡良一《日本之個人主義文學及其淵源》(張資平譯)等。�文學作品的翻譯內容多樣,各種流派的作品均得到譯介。其中主要有唯美主義作家永井荷風的《舊恨》(方光燾譯),谷崎潤一郎的《惡魔》(查士元譯)、《春琴抄》(陸少懿譯),白樺派作家正宗白鳥的《向那裡去》(方光燾譯),新現實主義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杜子春》(程鼎鑫譯),新感覺派作家橫光利一的《拿破崙與新癬》(黃源譯),無產階級文藝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假期》(聶紺駑譯)和現實主義作家夏目漱石的《哥兒》(章克標譯)等。這一時期作品的翻譯與日本進入其近代文學之後流派紛呈有很大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文學作品其時在中國的翻譯是開放式的。�這里還有兩個作家的翻譯活動值得一提,他們是郭沫若和夏衍。郭沫若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他於1928年流亡日本後開始譯介日本文學。在這之前,他主要譯介的是德國等其它國家的文藝作品,尤其是詩歌。他於1935年翻譯了《日本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豐島與志雄的《工人之子》,小林多喜二的《替市民》,德永直的《「抹殺」不了的情景》,芥川龍之介的《南京之基督》、《密柑》,志賀直哉的《真鶴》、《正義派》等15位作家的19篇小說。這一時期的郭沫若很注重馬克思主義學說,所以他選擇翻譯的作品中,屬無產階級文學作品的佔大多數。夏衍是現代文學戲劇界的泰斗之一。他從事文學活動則是從翻譯外國文學開始的。他於1902年留學日本,1927年因參加日本工人左翼文藝運動而被驅逐回國。譯作高爾基的《母親》代表著他翻譯活動的最高成就。這一社會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是夏衍使用兩種日文譯本翻譯出來的。另外,他還翻譯了日本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廚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記》,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芥川龍之介的《敗北》,金子洋文的《地獄》,藤森成吉的《犧牲》,石川達三的《未死的兵》。郭沫若曾經說過:「中國文壇大半是日本留學生建築成的」。這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從另一側面揭示了日本文學翻譯在中國繁榮的原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五四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這一期間,大約翻譯出版了日本文藝理論、小說、劇本等三百餘種,大大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壇,也極大地影響和推進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
三、新中國成立之後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活動從50年代開始繼續進行。對於新中國成立以後日本文學的翻譯情況,本文擬分三階段進行闡述。這三個階段是:建國十七年的日本文學翻譯、文革十年的日本文學翻譯和新時期的日本文學翻譯。
(一)建國十七年的日本文學翻譯
從1949年到1966年間,據《中國日本學年鑒1949—1990》記載,共44位日本作家的75種文學作品得以翻譯,內有小說、小說集、詩歌集、民間故事集、文學普及讀物等。大量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得以翻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個作家:小林多喜二、德永直和宮本百合子。
(二)文革十年
1967年至1970年間,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可以說是等於零。直到197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才出版了三島由紀夫的《憂國》。作為被定性為反動作家的三島由紀夫,此時他的作品在中國的出現並不作為文學上的研究,而是被定位在軍國主義的政治位置上供批判用。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小林多喜二的《沼尾村》、《在外地主》和《蟹工船》。
(三)新時期日本文學翻譯
1977年文革結束,一切百廢待興。看膩了幾出樣板戲的文藝界、文學界渴望著精神世界的再度重建。中國文壇上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現象的出現即是人們這種渴望的表現。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從1978年開始又恢復了生機,迎來了日本文學翻譯在中國繼五四時期之後的第二個高峰期。下面分兩個階段進行闡述:
1.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這一時期的翻譯可謂是全方位的翻譯。嚴肅文學作品、日本文學史、作家傳記、兒童文學、偵探小說均得到翻譯,作品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據不完全統計,此時期共有529種文學作品、44種兒童文學作品得到譯介。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改革開放的政策,日本文學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重視。全國各地日本問題、日本文化或日本文學研究機構紛紛建立。例如,1979年9月「日本文學研究會成立」1985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與原國家教委合作在原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了「日本學研究中心」(現為「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等等。這些機構的建立無疑大大促進了日本文學在中國的翻譯活動。第二個原因是翻譯出版的某種程度的系統性。這一時期的許多譯作均由不同的出版社結集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率先出版了眾多日本名作,如豐子愷譯《源氏物語》,周作人、王以鑄譯《枕草子·徒然草》、申非譯《平家物語》、《日本謠曲狂言選》。另外,還有日本古典詩歌集《萬葉集》、《古今和歌集》等。而以系列的形式系統地翻譯日本文學的叢書系列當推1986年出版的《日本文學流派代表叢書》的面世。該叢書由李芒、李德純、高慧勤主編,於1985年—1988年間由十家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內有浪漫主義作家森鷗外的《舞姬》;自然主義作家島崎藤村的《家》,山田花袋的《棉被》,德田秋聲和正宗白鳥的合集《戰爭受害者的悲哀》、《新婚家庭》;現實主義作家夏目漱石的《哥兒·草枕》,石川達三的《愛的終結》,山崎豐子的《女系家族》;唯美主義作家永井荷風的《舞女》,佐藤春夫的《更生記》,舟橋聖一的《意中人的胸飾》等十一部。另外一套集子《日本文學當代叢書》由劉和民主編,共五卷。第一卷《夕霧樓》,是水上勉等的中篇小說選;第二卷《冰點》,是三浦綾子等女作家作品選;第三卷《磋跌情》,是石川達三等的長篇小說選;第四卷《砂女》,是安部公房等的中長篇小說選;第五卷《仙惑》,是電影和話劇劇本、詩歌選。這種以系列形式大規模地譯介日本文學的活動在90年代成為主要特點。原因之三,此時中國文壇歷經十年的荒蕪之後,急需注入新鮮的血液。但中國文壇的重新建構並不是一夜之間便可以完成得了的。因此譯介外來文學,引進外國文學以充實中國文壇便成為一時之需。這時的引進和五四時期的引進從表面上看雖然很相似,但卻存在著質的區別。五四時期是將這種引進作為對抗舊文學的武器,意在革新思想,是新文學的奠基石。而這時的引進則更多的是填補文革之後的空白,當自我本身無法在較短時間內提供精神食糧時,翻譯外來作品是最為簡捷有效的。這也是這一時期翻譯作品不少屬通俗文學而非純文學作品的原因。
2. 90年代,90年代日本文學在中國譯介的最大特點是:翻譯文學作品系列化,熱點集中,特別是作家個人的作品集系列出版。文學上出現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與社會發展有關。90年代的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商品意識、經濟意識逐漸構成社會的主流。商業集團化使得各家出版社在發行某一作家的作品系列集之前,必須考慮其經濟效益,小打小鬧的操作在這種背景下不得不讓位於有影響的作家個人作品系列集。這也是商業集團化在文學中的反映。當然,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作家作品的系列出版也有利於研究。下面簡要介紹一下九十年代較有影響的三套作家個人作品系列。1991年日本文學研究出現了三島由紀夫熱,起因有二:1)學術研究無禁區的原因使然。2)80年代中期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才開始被介紹到中國。在這之前三島由紀夫一直被作為反動作家而被禁閉於研究的禁區之內。與1971年翻譯其《憂國》作為批判之用不同,90年代人們對三島由紀夫的研究大體有兩個主要方向。一種傾向對其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學性格、審美意識等的觀照;一種則通過對其藝術美的分析,揭示其丑惡的反動性。總而言之,這股文學研究熱在批判其反動政治態度的同時,也肯定了其作品在藝術創作上的可挖掘性。由於這一研究熱潮的推動,加之該作家在現實中因激烈的自毀行為而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不少讀者希望能夠讀一讀他的作品,至少能夠有所了解。1995年作家出版社很快出版了「三島由紀夫文學系列」。其中包括「豐饒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以及《假面自白·潮騷》、《憂國·仲夏之死——短篇小說集》、《愛的飢渴·午後曳航》、《金閣寺》、《阿波羅之杯——散文隨筆集》、《弓月奇談——近代能樂、歌舞伎舞》、《怪異鬼才三島由紀夫傳》共11本。這既滿足了研究者的需要,也適應了文化市場的需求。1994年江健三郎繼川端康成之後,成為日本第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對他作品的研究,隨之成了90年代的又一個熱點。作家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大江健三郎的作品集,其中包括:《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性的人》、《廣島札記》、《死者的奢華》等。在這之前,中國讀者對大江健三郎是很陌生的。可大江健三郎早已是日本戰後文學的重要人物。《戰後日本文學史》稱「大江健三郎塑造了獨特的形象,創造了獨特的文體,終於成為新時代文學的旗手」。他的作品因大量消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學技巧,又紮根於日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思考方式和審美情趣,因而獲此殊榮。1996年,灕江出版社出版了當代日本「都市文學」代表作家村上春樹的精品集(林少華譯),共有《挪威的森林》、《青春的舞步》、《象的失蹤》、《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五部小說。村上春樹是目前日本最受歡迎的純文學作家之一,被稱為「80年代的夏目漱石」。他的作品多以現代大都市青年男女為主人公,展示物慾橫流的大都市的異化,現代社會的孤獨和冷漠,青年人主體意識的喪失和對純真感情的真誠懷想。譯者林少華認為他的作品「善於把西方冷靜的理性分析,荒謬的夢幻意識同日本文學傳統中的精髓熔為一爐,多以刻畫大都市中小人物尷尬處境和青年知識分子失重的精神世界見長」。村上春樹的創作一反日本小說常見的細膩委婉、優美纖細,而是簡潔、明快、幽默,可讀性強。這種風格顯然打破了日本純文學文壇的沉悶氣息。四、結語日本文學翻譯在中國的歷程,經歷了兩起兩落。維新運動到五四之前的這一時期為開創期,梁啟超是引導這一開創時期的主要人物,為第一次高潮的來臨奠定了基礎。兩次高潮分別是五四至新中國建立之前和新時期。這兩個時期的共同點是譯作數量多,譯者群大,涉及面廣。不同點在於前者是一次革新舊文化的翻天覆地的質的變化,重在吸取。後者重在介紹,一方面是對中國文壇的補充,另一方面是人們用作了解、借鑒外來文化的媒介,不存在質變的問題。兩次低潮分別出現於抗戰時期和文革時期,原因不言自明。近一個世紀以來,日本文學在中國也隨著中國文壇經歷了風風雨雨,而眾多譯者對此做出的貢獻令人欽佩。中日兩國文化的交流,隨著地球的不斷變小,前景將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編,1991,《中國日本學年鑒1949—1990》。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編,1992,《中國日本學年鑒1992》。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陳玉剛編,1989,《中國翻譯文學史稿》。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何德功,1981,《中日啟蒙文學論》。東方出版社。何乃英,1997,《日本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李德純,1996,《物慾世界的異化》,見《挪威的森林·譯本序》,灕江出版社。馬祖毅,1984,《中國翻譯簡史》。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秦弓,1995,《覺醒與掙扎》。東方出版社。唐月梅,1991,〈從美的困惑到危險的美與丑——論三島由紀夫的審美意識〉,《世界文學》第1期。王成,1992,〈1991年日本文學出版研究綜述〉。見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編《中國日本學年鑒1992》。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王向選,1991,〈三島由紀夫小說中的變態心理及其根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第4期。王中忱,1995,〈邊緣意識與小說方法〉。見《大江健三郎作品集·譯序》。光明日報出版社。西鄉信綱等著,佩珊譯,1978,《日本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伊藤虎丸著,孫猛等譯,1995,《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嚴紹湯玉,1987,《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湖南文藝出版社。葉渭渠,1995,〈「三島由紀夫現象」辨析〉。見《三島由紀夫文學系列·代總序》。作家出版社

Ⅷ 幫我解答一下語文題

挖薺菜

作者:未知 來源:未知 加入時間:2006-1-19

教學目的
1.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學習本文的對比寫法。
3.學習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對比的寫法。
(2)學習邊敘邊議,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
難點:理解「我」對養菜的特殊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薺菜(ji)薔薇(qiang wei)掰手()琥珀(hupo)
綻(zhan)碼(ma)莧(xian )和煦(xu)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l)廣闊無垠:廣大寬闊,沒有邊際。垠:邊際。
(2)遷就:勉強湊合別人。遷:改變,引申為改變初衷。就:湊近,湊合。
(3)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隨便。經心:留心,在意。
(4)五味瓶:裝著甜、酸、苦、辣、鹹的瓶子,什麼滋味都有。比喻不是味道。
(5)出土文物:原指被發掘出來的,有關文化發展的有價值的古代器物。本課是「老古董、背時貨」的意思。
二、導入
l.作者簡介:
張潔,生於1931年,1960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長期在經濟管理部門工作。 1978年,發表《從森林裡來的孩子》,這篇處女作和後來的《誰生活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都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創作獎。她的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曾改編為電視劇。1981年,創作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此外,還有中篇小說《方舟》《七巧板》《祖母綠》等。
2導語:
同學們可能沒有吃過「薺菜」這種野菜,可是在舊社會,這種野菜是窮人們的美味佳餚。《抱養菜》這篇課文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回憶她童年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通過新!日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與孩子們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並希望他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三、正課
1.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本文按時間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節)回憶解放前童年時代的苦難生活,寫出「我」對薺菜有一種特殊感情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 11節到完)寫解放後「我」和孩子們對挖薺菜、吃薺菜的不同態度和心情,以及「我」的感慨和希望。
2.提問:文章開頭僅有一句「我對養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句末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這是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這一句在全文中起提綱摯領,總領全文的作用,用省略號更富有詩意,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3.提問:課文第2自然段不講養菜的事,卻從「饞」字說起,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是不是離題?
討論並歸納:課文寫「饞」到「饞丫頭」的得名,是因為「餓」,又由「餓」引出了一次危險的遭遇。再由生理上的「餓」寫出造成「餓的原因——剝削制度的罪惡。在此基礎上,再來寫「挖芥菜」,寫出了「挖」的辛酸,表現了更深刻的思想。因此,這樣寫不但不算離題,而且更有利於中心思想的表達。
4.提問:文章寫到「我」擺脫了大管家的追逐之後,因掉了一隻鞋不敢回家時有一段景物描寫,這段景物描寫與「我」當時的處境是否相稱?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這是一幅美麗、和平靜穆的「晚歸圖」,似與「我」當時的處境不相稱。這是一種反襯寫法,以樂襯悲。連羊兒、烏鴉都能回家,而「我」卻有家難回。這樣反襯,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5.提問:「一種比飢餓更可怕的東西」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指孤獨、寂寞、屈辱、黑暗、死亡……
6.提問:孩子們把挖薺菜看作是一種「有趣的游戲」,是出於對「我」的「遷就」;吃薺菜時,他們「懶洋洋」的,「漫不經心』地「挑」上幾根,帶著遷就的「微笑」。說說作者運用這些詞語的深意。
討論並歸納:「有趣的游戲」說明不能理解長輩帶他們挖養菜的用心及特殊感情。「遷就的微笑」表明因不了解長輩的苦心而又不得不保持一種尊重的禮貌。「漫不經心」表明對薺菜的感情十分淡漠。「挑」則反映了厭食薺菜的情緒。
7.提問:本文在敘事的基礎上展開議論。找出議論的語句,體會它們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議論的語句如「因為我知道」到完。議論的作用是明確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我明白……使他們的身邊全都感到愉快。」點明孩子們喜歡去挖薺菜的原因。如「他們長大一些之後……他們多半不能體會我當年挖養菜的心情!」點明年輕人陪同我去挖薺菜,也不能體會我當年挖薺菜的心情。寫出了兩代人思想感情上的隔膜。
8.提問:「我」對薺菜的這種「特殊的感情」可以從哪些方面理解?
討論並歸納:在這些感情里,有痛苦的回憶,想起薺菜,就想起當年的飢餓,想起那飽受屈辱的痛苦和災難;有深深的懷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如同懷念那與自己共過患難的朋友;有無限的感慨:身在幸福中的下一代,並不理解「我」要他們挖薺榮、吃薺菜的深意;也有真誠的希望:看到了兩代人的隔膜,想到了如何幫助青年一代健康成長。
9.本文運用對比寫法,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想想有哪些對比,表現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
(1)兩代人對「薺菜」的不同感情:媽媽對薺菜有特殊的感情;孩子們對「薺菜」的感情是淡漠的。從中可以看出兩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兩代人的隔膜。通過對比敘述把如何看待過去和現在,如何看待苦和樂,怎樣珍惜今天的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等重大人生問題提到讀者面前,讓人們思考。
(2)通過大自然景物的對比描寫,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我」童年的凄苦生活和孤獨、悲傷、恐懼的心情;寫出了新社會的美好,孩子們生活的幸福、愉快,從而找到他們思想深處的弱點。正是這樣前後對比,在「我」心中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感觸,這也正是表達中心思想的基礎。
四、總結
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夾敘夾議,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回憶她童年時代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薺菜」為線索展開廣泛而充分的聯想,希望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的隔膜,與孩子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並希望他們能珍愛生活,懂得什麼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選出書寫完全規范的一組()
A殷勤心照不宣氣餒疑聚榮華富貴 B.大病新愈素味平生廣闊無垠厭煩
C凶種惡煞晝夜隔膜微乎其微怪僻 D.漫不經心風和日麗和煦恭順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經過一個沒有什麼吃食可以尋覓、因而顯得更加飢餓的冬天,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覓、發灰萊、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著籃子,邁著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奔去。
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我再也不必擔心有誰會拿著大棒子凶神惡然似地追趕我,我甚至可以不時地抬頭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飛過去的小鳥,樹上綻開的花兒和藍天上白色的雲朵。那時,我的心裡便會不由地升起一個熱切的願望:巴不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薺菜一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
多少年來,每到春天,我總要挑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上孩子們到郊區的野地里去挖薺菜。我明白,孩子們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著、跑著,尖聲地打著唿哨,多半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有趣的游戲——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就像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似的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感到愉快。他們長大一些之後,陪同我去挖薺菜,似乎就變成了對我的一種遷就了,正像那些恭版的年輕人,遷就他們那些因為上了年紀而變得有點怪癬的長輩一樣。這時,我深感遺憾:他們多半不能體會我當年挖薺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盤用精鹽、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調配好的薺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時候(小的時候,我可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那可愛的薺菜會享受到今天這樣的「榮華富貴」),他們也還是帶著那種遷就的微笑,漫不經心地用筷子挑上幾根薺菜……看著他們那雙懶洋洋的筷子,我的心裡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因為我知道,這種賞光似的遷就,並不只是表現在對挖芥菜達一樁事情上,它還表現在對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些見解和行為上。在使們看來,我們的有些見解和行為,都像陳列在博物館里的出土文物——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不頂用了。自然,我也並不認為我們的見解和行為就完全正確。只要他們不覺得厭煩,我甚至願意跟他們談談我們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經走過的彎路,以使他們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價。我真希望我們之間不要成為隔膜很深的兩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1.「我」童年時候挖薺菜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孩子們挖芥菜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為什麼這樣?
3.「我」童年時吃薺菜覺得,孩子們吃薺菜的時候是____
4.「我」對薺菜有著的感情,孩子們對薺菜的感情是_____。這說明了______.
5「我」帶孩子們挖薺萊、吃薺菜的目的是什麼?

熱點內容
吊炸天男主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02 21:27:43 瀏覽:734
我的美女總裁老婆之類的小說 發布:2025-05-02 21:26:08 瀏覽:653
被姐姐陷害的霸道總裁小說 發布:2025-05-02 21:19:44 瀏覽:128
權術之王有聲小說免費打包下載 發布:2025-05-02 21:15:26 瀏覽:76
女主是大地之母重生的小說 發布:2025-05-02 21:14:37 瀏覽:487
特殊題材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5-02 21:01:48 瀏覽:439
上趕著不是買賣小說結局 發布:2025-05-02 21:01:37 瀏覽:563
喪屍電影遺骸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5-02 20:58:33 瀏覽:924
20萬字以下短篇虐文小說 發布:2025-05-02 20:58:28 瀏覽:284
重生到網球王子的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02 20:57:04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