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說雨傘
A. 《傘》莫泊桑原著全部內容是什麼
雨傘 莫泊桑
倭雷依太太是個節儉的婦人。她是知道一個銅子兒的價值的,並且為了累積零錢她有著
一肚子的嚴格原則。她的女傭人從那些經手采買的食品上面刮點兒油水無疑地要費著大事;
她丈夫倭雷依先生也要費盡極端的困難,才能在皮夾子里留點兒零花錢。然而他們家境卻是
很寬裕的,並且沒有兒女。不過倭雷依太太看見那些白的小銀元一個一個從她家裡走出去就
感受一種真切的痛苦。那簡直是她心上的一條傷口,所以每逢她應該花一筆略為可觀的錢,
即令是斷不可少的,她總有一兩夜睡不安穩。
倭雷依不住地向他的妻子說道:
「你手筆應該放寬大一些,既然我們永遠吃不完我們的進款。」
她答道:
「未來的意外,誰也不知道。多留幾文總比少留好些。」
那是一個四十來歲的矮婦人,愛活動,愛清潔,面上略帶皺紋,並且時常要生氣。
她丈夫因為她使他忍受的種種節約時時覺得不平。其中的某一些特別使他感到痛苦,因
為那都是傷了他的自尊心的。
他是陸軍部的一個主任科員,一徑待在部里不走開,而原因不過是服從他妻子的命令,
藉此增加家裡那些用不完的年金收入。
然而兩年以來,他永遠提著那柄打滿了補丁的雨傘使得同事們發笑。他終於被他們的輕
嘴薄舌惱昏了,只得強迫他妻子替他買一柄新的。她替他買了一柄八個半金法郎的雨傘,那
是某家大百貨商店做廣告的貨品。部里同事們看見那是成千成萬扔在巴黎市內無人過問的東
西,因此又來重新另開玩笑,倭雷依先生只好忍著一肚皮悶氣痛苦的熬著。那柄傘簡直毫不
經用。不到三個月就成了廢物,在他的部里,大家都把這件事當成笑料。有人並且把這件事
編成了一首歌,從早到晚,從那座大建築物的樓上到樓下,大家都聽見有人唱著。
倭雷依氣極了,吩咐他妻子買一柄價值二十金法郎的薄綢子的新傘,並且要她帶了發票
回來做證明。
她卻買了一柄十八個金法郎的,憤憤地紅著面孔交給她的丈夫,一面說道:
「你有了這柄,至少要用五年。」
揚揚得意的倭雷依在辦公室里真正挽回了面子。
到了他夜間回家的時候,他妻子用一種放心不下的眼光瞧著雨傘向他說道:
「你不應該把橡皮圈箍在上面,那是要勒斷絲經的。這應該由你自己留心照顧,因為我
不能夠不到幾天再買一柄新的給你。」
她拿著新傘把橡皮圈捋開,把傘衣搖散。但是她又吃驚了。在傘衣上發現了一個鵝眼大
小的圓洞,那是一個被雪茄煙燒出來的焦痕!
她喃喃地念道:
「那上頭是什麼?」
她丈夫沒有回過頭來安然答道:
「誰呀,什麼東西?你說什麼?」
現在,怒氣塞住了她的嗓子,她簡直說不出話了:
「你……你……你燒焦了……你的……你的雨傘。你……你……你真發痴了!你想把大
家弄得傾家盪產!」
他自己覺得面色發青了,轉過身子向她問:
「你說什麼?」
「我說你燒焦了你的雨傘,瞧吧!」
她如同要和他相打一般撲到他跟前,激烈地把那個圓圓的小小焦痕放在他的鼻子下面。
瞧見那個焦痕,他不免呆住了,吞吞吐吐說道:
「這……這……這是什麼?我不知道!我什麼也沒有做,我向你發誓。我不知道這柄雨
傘是怎麼搞的一回事!」
她現在嚷起來了:
「我猜著你在部里,一定拿著這柄傘玩耍,你做了變戲法的,你打開了給他們看。」
他答道:
「我只撐開了一回,教他們看看這柄傘真漂亮。就是這樣。我向你發誓。」
但是她氣得跳起來了,向他狠狠地大鬧了一場,使那些愛和平的男子覺得家庭比彈丸如
雨的戰場還可怕一些。
她量了大小,在舊雨傘上割了一塊顏色不同的舊綢子補上去;第二天倭雷依委屈地拿著
這件經過修理的雨具出門了。到了部里,他就把它擱在櫃子里,心裡把它當做可怕的回憶一
樣不大惦記它了。
但是,他在傍晚時候回到家裡,他的妻子便雙手接住雨傘撐開來看,她發現傘已損壞得
不可收拾,氣得嗓子都噎住了。雨傘上穿了無數的小孔,那明明是燒成的,彷彿有人把煙斗
里沒有熄滅的灰倒在上面一樣。東西是斷送了,斷送到不可救葯的地步。
她一言不發地檢查著,真氣得一個字也吐不出。他也一樣,他檢查著損壞的情況,他發
愣了,嚇糊塗了,狼狽不堪了。
兩人互相瞧著,他只好低著眼睛,隨後,她把那件破玩意擲到他的臉上,她的嗓子從憤
不可遏之中恢復過來,她高聲喊道:
「哈!短命鬼!短命鬼!你特意這樣做!真得讓你看看我的厲害!你將來再也得不著這
東西……」
於是一出鬧劇重新開幕了。暴風雨似地演了一個鍾頭以後,他終於能夠解釋了。他發誓
說他一點也不知道,說這件事只能是由於惡意或者報復而來。
門上鈴子一響可把他救出來了。原來那是一個到他們家裡吃夜飯的朋友。
倭雷依太太把情況告訴了那個朋友。至於再買新傘,那算是拉倒了,她的丈夫再也不會
有傘好用。
那個朋友對她講道理:
「那麼,太太,他的衣裳豈不斷送了,衣裳當然比雨傘更值錢。」
那個矮小婦人依然是氣憤憤的,她說道:
「那麼他只准用廚房裡用的雨傘,我沒有新綢傘給他。」
聽見這種意思,倭雷依生氣了,他說:
「那麼我就辭職,我!我是決不肯拿著廚子的雨傘到部里去的。」
那位朋友接著說:
「拿這個去換一塊傘面吧,那並不很貴。」
倭雷依太太依然是忿忿不平的。她喃喃地說:
「至少也要八個金法郎才能換面子。八個加從前十八個,
一共是二十六個!花二十六個金法郎買一柄雨傘,真是發痴!是胡鬧。」
那位朋友是一個可憐的小資產階級,忽然得著一種靈感,他說道:
「教您的保險公司賠償吧。只要這損害是在您家裡發生的,公司應當賠償燒了的東
西。」
聽到這種主意,矮小婦人的怒氣完全平息了,她思索了一分鍾,就向丈夫說道:
「明天,你在到部以前,先到慈愛保險公司教他們驗明這柄雨傘的情況,再要求賠
償。」
倭雷依跳起來說道:
「算什麼話,我這一輩子也不敢去!那十八個金法郎是丟定了的。沒有什麼可說。我們
不會因為這就送了命的。」
第二天,他攜著手杖出門了。幸而天氣晴朗。
倭雷依太太獨自坐在家裡,對於十八個金法郎的損失依然無法自慰。她把雨傘擱在飯廳
的桌上,自己從四面瞧了一周,卻得不到一個解決的方法。
保險賠償的念頭時時刻刻回到她的心上來,不過,保險公司那些接待顧客的先生們的嘲
笑意味的眼色,也是她不願意去領受的,因為她一到社會上總感到畏怯,所以在必須和陌生
人談話的時候,她一出場就弄得手足失措,她臉上可以毫無來由地紅起來。
然而這十八個金法郎的損失使她肉痛得像是被人割了一刀。她不想再去轉念頭了,不過
這損失卻始終沉痛地錘著她,怎樣辦呢?光陰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她簡直打不定主意。
隨後忽然如同懦夫變成了勇士似地,她得著她的解決方法了。「我一定去,去了再說!」
不過應當在雨傘上花點功夫,使它所遭的災害更為嚴重一點,那麼她所提的主張才容易
得到支持。於是她從壁爐檯子上取了一根火柴,在傘骨之間把傘面燒去手掌大小那麼幾塊;
然後仔仔細細地把剩下的綢傘面捲起再用橡皮圈箍住,自己披上圍巾,戴上帽子,提起快步
走下樓來,向著保險公司所在的黎伏力街走。
不過她越是走得和公司相近。她的腳步越發慢下來。自己怎樣去說?旁人怎樣來回答
她?
她在黎伏力街注意房屋門牌的號數了。和她相距還有二十八家。很好呀!她可以思索。
她越走越慢了,突然發起抖來。原來她走到公司門前了,門上金晃晃的幾個字標著:「慈愛
火險有限公司。」已經走到了,好快!她停了一會,又發愁又慚愧,走過去,又走回來,隨
後又走過去,走回來。她終於暗自默想:
「然而我應該進去。早到一點總比遲到一點好些。」
不過走進那棟房子里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的心正跳著。她走到了一個寬大的廳子里了,
廳子的周圍有許多窗口,每個窗口裡面只看見有一個人露著腦袋,身材以及其他部分都被一
道格子牆遮住了。
一位先生手裡拿著許多紙片在廳子里經過。她停住腳步向他羞怯怯地低聲問道:
「對不起,先生,哪兒是顧客要求賠償燒毀了物件的地方,您能夠告訴我嗎?」
他大聲回答:
「在二樓靠左首,損失科。」
損失這二字,更使她害羞了,她很想逃走,預備什麼話也不說,甘願犧牲那十八個金法
郎。但是想到這個數目,她心上的勇氣又上來了一點,她上樓了,一面喘著氣,走一步停一
下。
在二樓上,她瞧見了一張門,她叩門了。裡面有人清朗地喊著:
「請進來。」
她進去了,看見那間大的屋子中間,有三位氣概庄嚴身掛勛表的先生站著說話。
其中有一位向她問:
「您有什麼要求,太太?」
她找不著她的字眼了,吞吞吐吐地說道:
「我來……我來……為的是……一件火災的損失。」
那位先生恭恭敬敬指著一個位子請她坐下一面說道:
「請您費心坐一會兒,我立刻和您談話。」
他依然轉身向著那兩位先生繼續談話了,他說:
「先生們,超出四十萬金法郎以上的數目,本公司自信對於二位是不受約束的。我們不
能承認您二位這種追還原數的要求,使我們格外多付十萬。並且估價……」
那二人中間有一個把他止住說道:
「這就夠了,先生,法院將來會作決定。我們此時只有告辭吧。」
於是他們恭恭敬敬行了幾次禮便都出去了。
唉,倘若她敢於和他們一同出去,她便會那麼做了,什麼都放棄就此跑了!但是她能夠
那麼做嗎?那位先生走近前來鞠躬問道:
「貴干是什麼,太太?」
她困難地支支吾吾說道:
「我來是為了……為了這個。」
那位經理用一種天真的詫異神態,低頭望著她舉給他看的那件東西。
她用一隻發抖的手試著捋開橡皮圈。費了好些勁兒才達到了目的,於是連忙撐開了那副
只剩下殘破面子的雨傘殘骸。
經理惻然說道:
「我覺得這東西損壞得不輕。」
她遲疑地高聲說道:
這東西送掉我二十個金法郎。」
他吃驚了,說道:
「真的!要這么多?」
「是的,這東西以前是很好的。現在我想請您檢查它的情況。」
「很清楚,我看得到。很清楚。但是我不知道這東西和我有什麼關系。」
她不放心了,以為這公司不肯賠償這種小東西,於是說道:
「但是……這柄傘被火燒了……」
經理並不否認:
「我看得很清楚。」
她張著嘴發呆,不知道如何說下去,隨後,忽然明白自己忘了把來意說清楚,於是連忙
說道:
「我是倭雷依太太,我們在慈愛公司保了火險,現在我是為了要求賠償損失來的。」
她害怕旁人乾脆地拒絕她,又連忙添上一句:
「我只要求您為我補上一個新傘面。」
這可把經理窘了,說道:
「但是……太太,我們不是賣雨傘的商人。我們不能親自擔負這類的修理事情。」
這個矮小的婦人覺得自己的事有著落了。自然應該奮斗。她可以奮鬥了!她沒有恐懼心
了。她說道:
「我只要求修理的費用。我自己能夠去辦。」
經理先生好像有點糊塗了,說道:
「真的,太太,這真不算多。不過旁人從來不向我們要求賠償這樣輕微的災害損失。我
們現在斷不能夠照付,請您想想吧,譬如手帕、手套、掃帚,破鞋子,一切小的東西,那都
是每日逃不了火災的損失的。」
她面紅了,覺得滿身都是怒氣了,說道:
「先生,不過去年十二月,因為煙囪走火,我們至少損失五百金法郎,倭雷依先生一點
兒沒有要求賠償,今天公司賠償我的雨傘是應該的。」
經理猜到她是說謊,就帶著微笑說道:
「你可以老實說喲,太太,倭雷依先生對於五百金法郎的損失一點兒也不要求賠償,現
在為了修理雨傘的五六個法郎,倒反來要求,這是很可怪的事。」
她一點也不驚慌地答道:
「請您見諒,先生,五百金法郎的損失,是屬於倭雷依先生的錢袋裡的,至於這十八個
的損失,是屬於倭雷依太太名下的。這不是一碼事。」
經理看見他既然推不開這個婦人,並且徒然耗去時間,於是用退讓的神情問道:
「請您把怎樣成災的情形說給我聽。」
她覺得勝利在望,便開始敘述起來:
「請聽吧,先生,我有一隻擱雨傘和手棍的銅架子放在大門旁邊。某天我回家的時候就
把這柄傘擱在架子里。我應該告訴您,架子上部有一塊板子是做安置蠟燭火柴用的。我伸手
取了三四根火柴。拿一根一劃,誰知它斷了;我再劃第二根,立刻燃了,卻又立刻滅了。再
劃第三根,誰知也是一樣。」她說到這里,經理用一句俏皮話打斷了她的敘述:
「那果真都是政府製造的火柴嗎?」
她不懂這個意思,依然繼續敘述:
「那是很可能的。我每次都是劃到了第四根才劃出火去點燃蠟燭,隨後我進房預備睡
覺。但是刻把鍾以後,我覺得有點燒焦了東西的味兒。我素來是害怕火燭的。唉!倘若我們
偶然出了一個亂子,那不可能是我的過錯!尤其自從遇見我剛才告訴您的那次煙囪走火以
後,一直沒有見過它。我所以立時起床走到外面去找,我像獵犬一樣向四處嗅著,終於看見
這雨傘燒著了。那大約是因為掉了一根火柴進去的原故。現在你看見它被火燒成什麼樣子
了……」
經理已經打定了主意,問道:
「這種損失,你估計要多少錢?」
她不敢確定數目,待著沒有說話。後來她裝著大度地說道:
「請您教人修理吧。我再到您手中來取。」
他拒絕了:
「不成,太太,我不能照辦。您要求多少,請您告訴我吧。」
「但是……我覺得……這樣吧,先生,我不能賺您的錢,我們去試一下。我把這雨傘拿
到一家傘鋪子里,教他們配一個又好又結實的綢傘面,以後再拿發票向您取款。這可成?」
「很好,太太,就這么說妥了。我寫一張通知出納科付款的條子給您,那裡有人償還您的用
費。」
於是他寫了一張片子交給倭雷依太太,她伸手接了它,道了謝,害怕經理變卦就匆匆走
出來了。
她現在歡歡喜喜地在街上走著去尋一家氣象與眾不同的雨傘店。等到尋得了一家華美的
鋪子,她就走進去用一道安安穩穩的聲音說道:
「這是一柄要換綢面的雨傘,要頂好的傘面。請您拿最好的裝上去。我決不在乎價
錢。」
B. 莫泊桑的一些小說,幫忙分析一下主要思想,能說多少是多少
一.以小見大,由點及面
魯迅先生在比較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式樣時認為短篇小說的優點是「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說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說不該成為長篇小說的壓縮,它的長處在於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從部分到整體的概括,反映社會生活。在這點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堪稱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許的人物和比較單純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時代的某一側面或片段本質。他常常把確定的主題,高度凝練地集中到幾個場景和場面中去表現。
贊揚普法戰爭中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在表現這一主題時,他很少在廣闊的背景和復雜的情節中,全面地展開法國各階層人民反抗普魯士侵略軍的斗爭,他多半寫其中的一個插曲。例如《蠻子大媽》,這片短篇小說描寫一個普通法國勞動婦女,她丈夫因私獵被警察擊斃,相依為命的兒子在兩國宣戰後從軍,她一個人孤單在家。普魯士軍隊開進村子後,派四名年輕士兵住進她家,起初她跟他們相處得不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兒子被普軍炮彈炸成兩段的噩耗,就在當天夜裡點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魯士士兵燒死了。小說特別突出「蠻子大媽」臨刑前的一幕:她同時拿出兩張紙,一張是報告兒子犧牲的信件,另一張是她記下四名普國士兵姓名地址的紙單。他要求通知他們家裡,並對普軍軍官說:「您將來要寫出這件事的來由,要告訴他們的父母說是我乾的……請您不要忘了。」然後從容地等待處決。
小說截取了普法戰爭中一個很小的斷面,生動反映出法國人民對侵略軍的深仇大恨,更可貴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這場戰爭的危害。當普軍侵佔法國領土時。法國人民協同法國政府奮起反抗,是正義的愛國行為,值得歌頌,但這次戰爭歸根結底是由於兩國統治者爭奪歐洲霸權引起的,所以,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國人民,也包括普魯士人民。兩張紙就是這種實際情況的凝練而巧妙的藝術概括。
其次,在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上,莫泊桑不製造離奇情節刺激讀者的好奇心。他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為透視點來窺視大千世界,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普遍的社會真實。他從一把傘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義哲學;用一根繩子繞出一個趨炎附勢荒唐混亂的世風;不見了一串項鏈,引人尋找小資產階級丟失的淳樸(《雨傘》、《繩子》、《項鏈》)。
二.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
莫泊桑善於描寫人情世態,他的每片短篇小說都是一幅幅生動的法國生活風俗畫。他的短篇小說另一個重要特點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傾向,而是通過故事本身表達這種傾向,盡力做到客觀、冷靜。但是小說並不是完全沒有激情,它的激情隱藏在內容之中。「藝術家不該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該在自然界露面一樣。」恩師福樓拜的這句話對莫泊桑產生過較大影響。
在更多時候,莫泊桑把自己的愛憎、褒貶寄託在情節之中。譬如,他對自己所熟悉的小資產階級的態度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1881年2月15日在巴黎《新雜志》上發表的《在家裡》寫出了一樁奇特的家庭變故。工作多年,剛剛得到勛章的老科員伽辣汪90歲高齡的老母,突然在飯桌上病故。隨後,許多有關聯的人員都賣力地表演:診斷醫生不顧人家死活,自己先鬧一頓飯吃。鄰居剃頭師兩口子為了要不要去看望而吵架。兒子雖到處訴說自己的悲傷,目的不過是「去引起別人的弔慰,使自己變為若人注意」。媳婦是單打老太太主意,終於在財產競爭者——丈夫的姐姐到來之前,慫恿丈夫把老人的美女玩球掛鍾和大理石前的五斗櫥抬到自己屋裡。哪料,第二天兒子發出訃告,又開始吃飯時,老人竟「死」而復活——原來只是一種昏厥症。眾人正吃驚,老人的女兒和女婿來了,老人因為已經知道兒子、媳婦的行為,對女兒特別親熱,結果又引起媳婦和女兒、女婿的一場混戰。在上述情節和場面中,作者用辛辣的筆調勾勒出各色人物臉譜:吝嗇的老母,貪婪尖刻的兒媳,怕老婆,愛虛榮,假情義的兒子,凶神惡煞般的女婿和貪心的女兒,騙子似的庸醫,「看死人來求自己開心」的弔客……把小資產階級市民自私、狹隘、庸俗的特點揭露得淋漓盡致。從中,讀者認識到當時法蘭西社會風氣的腐敗和道德的墮落,正是作者流露的「傾向」。讀者還可以產生對這個社會制度的懷疑和否定。而這種「傾向」是通過作者冷靜的、純客觀的敘述體現出來的。
莫泊桑如此這般冷眼看人生,客觀寫世界,並沒有妨礙或減弱他的傾向性的表達。相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藝術感染力,更加打動讀者。
三.工於構思,巧做文章
構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又一大特點。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勝的情節結構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說生動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說常常像故事一樣娓娓動聽,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設計的妙筆。有時,正在緩慢進展的情節會因為一個細節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場面。人物和主題從中得到深刻的表現。有時先製造重重迷霧,故意將讀者引入歧途——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做出種種猜測,而結果卻全然相反。幾乎每篇都新穎別致又存在一個共同點:入情入理,真確可信十分自然朴實。為了實現精巧和自然相統一的藝術構思,莫泊桑出色的運用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這里選以下2點重點分析。
1.設計疑筆,使情節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當真相揭開時給讀者造成一種深刻難忘的印象。
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突出的是《珠寶》。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一卻。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珠寶」所揭示的事實和道理,本來是資本主義社會司空見慣的最尋常的生活現象和邏輯,莫泊桑的本事是化平淡為新奇,寫出了這篇真真假假,以假襯真的故事,而且剖析了人物的靈魂,所以才會令人讀了「啼笑皆非」,慨嘆不已,這就是作者運用疑筆進行構思所產生的藝術力量。
2.借力於「巧」,這種「巧」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統一。
《我的叔叔於勒》這篇小說的故事本身相當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缺乏故事性的,但讀起來並不枯燥乏味。其原因在於作者鋪砌摒棄了平鋪直敘,採取兩種巧合方法,從而更加強烈和深刻地表現小說人物的命運和主題思想。小說開始並不去寫於勒,極力渲染的倒是兄嫂家庭的困窘和全家急切盼他回來的心情。緊接著,又概括插敘於勒的歷史,他先前如何揮霍金錢成為全家的「恐怖」,而後又在外面混得不錯,變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這些描寫都為於勒在基本情節中正面出場蓄滿了氣氛,造足了條件,使讀者急於知道他能否回來,回來後會怎樣。但揣摩透了作者心理的莫泊桑並不急於回答。他故意剪斷了於勒的線索轉而寫上文交代過的另一條線索。即寫二姐的婚事。莫泊桑不露痕跡地一筆寫來,終於讓於勒在全家去哲賽島旅行所乘的海輪上突然露面,並且被兄嫂認出。但是十幾年來全家千呼萬喚,望眼欲穿的於勒,把時來運轉的希望全寄託在他的身上的於勒,此時竟敗落成一乞丐模樣的賣牡蠣的人,太出人意外。然而,這種意外含有合理成分。於勒被兄嫂趕到美洲後的興敗,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處於風雨飄搖,可上可下地位的小資產階級的共同命運的真實寫照,也完全合乎作為這個階級的「敗家子」的於勒的性格發展規律。莫泊桑忠於生活,忠於人物性格,使巧合的運用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合理性,而他在敘述中所作的渲染、鋪墊。則是保證上述情節偶然性與必然性,出人意外與合情合理,精心設計與自然平實相統一的必要的藝術處理方面的因素。
莫泊桑的藝術構思,體現了文藝創作的一般規律,一方面要使作品具有獨特性,要調動起伏、真假、巧合等藝術表現方法,造成一種偶然、一種特殊、一種意外……另一方面,還需運刀動斧不露痕跡,使精巧、奇特出於自然。這樣的藝術構思必須要求一種與之相適應的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的結構形似。他的結構,從敘述方式看,既採用由原因推向結果的順敘式,又採用由結果溯原因的倒敘式,還有插敘之中再雜倒敘。從結構手段看,許多篇章在情節的主幹以後,還在開頭設有「引子」,結尾也多有照應。這不是莫泊桑的獨創,而確實是他結構小說時最喜歡用的一種手段。
四.准確而傳神的細節描寫
莫泊桑在短篇小說的細節描寫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他的短篇小說里,細節的描寫既准確又傳神,他的短篇小說里許多人物之所以能夠站起來給人留下經久不滅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細致的細節描寫有關。
莫泊桑很善於通過特徵性的典型細節來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態度,自己的社會觀點和美學理想。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就含有許多精彩的細節描寫。在《我的叔叔於勒》中他善於選擇和提煉典型化的細節,因此他的作品裡,人物性格的刻畫往往落筆不多,卻能躍然紙上學習栩栩如生。故事的情節展開並不曲折復雜,卻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小道具派大用場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細節描寫的「特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莫泊桑在他的短篇小說中曾運用過雨傘、繩子、跳蚤、項鏈、珠寶等道具。而運用最成功的是《項鏈》中的那一串改變瑪蒂爾德命運的項鏈。《項鏈》中的這串項鏈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比《雨傘》中的那把雨傘,《繩子》中的那根繩子,顯然更重要。小說前段歸結到借項鏈,轉折段起因於丟項鏈,後段是為了賠項鏈,結果發現原來是假項鏈。在故事進程中,這串項鏈每一次出現,主人公的悲劇都有一次新的發展,在作品結構中,他又將各部分自然、緊密、有機地溝連起來,渾然一體。
最後說一說莫泊桑短篇小說的語言。他的 短篇小說的語言是准確的、明晰和生動的。曾經使托爾斯泰和法郎士贊嘆不已。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風格,如果用幾個詞簡單加以概括的話,那就是:簡練、精緻和優美。
C.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佔領的里昂城裡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後不同態度的變化,表現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徵。
2.描寫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D. 雨傘是一篇什麼體裁
《雨傘》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之一。主要講述了奧萊耶夫人買傘、修傘、索賠的一系列故事。
E. 讀莫泊桑的雨傘有感300字作文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法國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
,
、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崙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夢爾·勒·普阿特文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婦女,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夢爾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是他早已是一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裡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里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日後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放盪,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共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
》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
》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
》(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
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莫泊桑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
》
(1880)入選《梅塘晚會》
,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
: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
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F. 《雨傘》的簡介作者
《雨傘》 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之一。主要講述了奧萊耶夫人買傘、修傘、索賠的一系列故事。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准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
G. 莫泊桑 《雨傘》 講的什麼萬分感謝。
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為透視點來窺視大千世界,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反映普遍的社會真實。他從一把傘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義哲學
H.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是如何分類的各類有哪些主要作品
1、反映普法戰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裡,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米隆老爹》、《兩個朋友》等。
2、描寫資產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戴家樓》,表現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於勒》,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秀品質的,如《西蒙的爸爸》、《一個女長工的故事》等。
表現形式:
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段,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
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還有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
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與事件保持了時空的距離,有時描述者則又是事件的參與者,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則又身份不明。
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樣化與富於變化,無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說作家所未具備的。他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為後來的短篇小說創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道路。
I. 《雨傘》莫泊桑
今天,我讀了雨傘這篇文章。感受很大。
文章講到,我們最容易遺失的就是雨傘了。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能想起它,但是在下雨的時候,會把它帶在身邊。當雨停了,
它可能會被遺忘於某一個角落,可憐地等待主人認領,或者變成一把無主的孤傘。
有一次,我在學校上課,放學以後,我才看見外面像子彈一樣的雨點,這時我才感到雨傘的重要性。我看見別人都有自己的雨傘,只有我
沒有,這時我感到很難過。
還有一次,我去補課,早上還沒怎麼下,到了放學的時候,我拿出雨傘才知道壞了,我看見同學們打著自己的雨傘往家走,我很著急,後來雨
小了,我才往家跑。在回家的路上我很難過,雨傘是必須愛護。因為雨傘是擋風擋雨的能手。
其實我們應該是時刻刻的帶需要帶的東西,這樣才知道東西的好壞和作用。
J. 莫泊桑 傘的內容簡介
《傘》中的奧萊依太太好不容易下狠心給丈夫買了把新傘,他的同事惡作劇,把傘燒了許多洞,為了獲得保險賠償,她不惜編造謊話,莫伯桑把她這種從小氣到猥瑣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