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琦君獲得了第七屆什麼短篇小說獎

琦君獲得了第七屆什麼短篇小說獎

發布時間: 2022-09-08 23:18:26

㈠ 琦君簡介及代表作

琦君,生於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去世,原名潘希真,浙江溫州市甌海區人,1949年赴台灣,是當代女作家、散文家。從小在溫州、杭州兩地學習生活,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曾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

㈡ 琦君個人簡歷

琦君簡介:
(1918~ ) 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㈢ 琦君獲得了第七屆什麼獎

1949年去台灣,服務於司法界,任台灣當局高檢處記錄股長及台當局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同時在大學任教,並擠出時間寫作。

1964年獲台灣文藝協會散文獎。

1966年代表台灣婦女寫作協會訪問韓國。

1970年《紅紗燈》散文集獲中山學術基金會散文創作獎。

1972年應美國官方邀請訪問夏威夷及美國本土參觀各大學,與教授作家們交換教學、寫作意見。

1969年在台灣當局「司法部」志願退休後,在台灣的「中央大學」及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專心教課與寫作。後其夫李唐基赴美任職,她也隨任作「閑妻」而又閑不住,仍常給報刊寫稿。

1985年《琦君寄小讀者》獲「台灣新聞局」金鼎獎。

1986年《此處有仙桃》散文集獲台灣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

1986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紐約舉行的有大陸、台灣兩地作家參加的第四十八屆國際筆會學術活動。在台灣作一個暢銷作家並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2013年台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台灣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來她筆耕不輟,出版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詞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㈣ 琦君簡介及代表作

琦君出生於1918年7月24日生於溫州的甌海瞿溪鄉,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縣人。現當代台灣女作家。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後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她的名字總是與台灣散文連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她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

㈤ 琦君的生平簡介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於浙江永嘉。其父為官多年,喜歡收藏古籍、碑帖、字畫,家中藏書豐富。由於家庭熏陶,她自幼酷愛文學,六歲時,父親便為她請家庭教師講授古典文學。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學讀書時,又閱讀了大量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成為詞壇巨擘夏承燾的得意門生。琦君隨夏先生研讀古籍,詠詩填詞,深受其學識、人格的影響,並在詞學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詣。

大學畢業時,正值抗戰爆發,她輾轉於上海、永嘉等地,飽經憂患,深感國破家毀之痛。1949年到台灣,歷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和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於中央大學和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新舊文學。

(5)琦君獲得了第七屆什麼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髻》《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她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之一。

琦君名列台灣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來她筆耕不輟,出版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詞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㈥ 琦君 介紹

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縣人。1917年7月24日生於溫州的瞿溪鄉。高一那年,在《浙江青年》雜志發表其處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黃狗〉,自此立志當文學家。高中畢業時以優秀成績直升浙江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受業於浙江東大詞人夏承燾門下。

1941年大學畢業後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執教於永嘉中學(今溫州二中),1945年任教於之江大學兼浙江高等法院圖書管理員。1949年赴台後曾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1969年退休後任教於「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文系,講授新舊文學。1983年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紐約,2004年台灣定居淡水。

琦君曾獲多次文學獎。1964年獲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1970年《紅紗燈》獲中山文藝散文獎,1985年《琦君寄小讀者》獲台灣第十一文藝獎另還獲得「新聞局」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至台後第一篇發表文章為《金盒子》,刊於《新生報副刊》;195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筆耕四十年不輟,出版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詞研究等作品。作品曾多次被選入台灣中學課本,亦被譯為英、日、韓文。後期作品《橘子紅了》一文改編為電視劇,在台灣及大陸播放後,引起熱烈回響及廣泛討論,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

琦君以散文響譽文壇,內容有寫台灣生活、海外見聞、故土風情,其中寫的最出色的為回憶早年生活的懷舊文章,不論寫人、事、物,都以細膩雅緻的文筆,動人情節把讀者牽引至她所無法忘懷的故鄉,使讀者與她重回時光隧道再次感受昔日的悲喜心境。

其文筆如行雲流水,舒放自然,令人有親切真情之感。文字書寫上沒有過份渲染的華麗詞藻,也無艱澀難懂的文句組合,總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質朴之文筆細述過往記憶,營造出個人獨特風格。誠如琦君《琴心》一書後記中所言:「我只是朴實地用膚淺的文字,傳遞出我的點滴心聲,這一字一句里有我歡笑,我的眼淚,有我對過去不盡的懷念,對未來無窮的希望。」琦君溫柔敦厚、晶瑩清澈、典雅雋永的特色,實為現今功利社會不可或缺的一股清流。主要作品《琴心》、《煙愁》、《琦君小品》、《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留予他年說夢痕》、《菁姐》、《橘子紅了》、《詞人之舟》等。

(資料來源:琦君研究所)

㈦ 琦君的資料,急需!!!!!!!!!!!!!!!!!!!!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一個舊式家庭里,既
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愛之深教亦嚴,父親潘國綱雖出身農野,久歷
戎行,身為師長,卻酷愛中國古典文學,盼她成為才女,就請一位姓葉的家庭教師
教她。於是:五歲,認方塊字;六歲,學描紅;七歲,讀詩經、唐詩、習字;八歲,
讀女誡,孟子;九歲,讀論語、唐宋古文、左傳,學做古文;十歲,她就過目能涌,
揮筆成文了。十二歲,隨父母遷居杭州,入弘道女中。由於古典文學根基好,加之
父親的書房裡有許多古今名著,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
游記》等,她常偷讀。暑假中,飽看新文學作品,外國小說則偏愛《簡愛》、《約
翰克利斯多夫》、《小婦人》,等等。她從古典文學、新文學及外國文學佳作中吸
其精華,因此作文比賽,常得第一,被同學們封為「國文大將」。高一那年,她在
《浙江青年》雜志上發表了處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黃狗》,自此,她立志當文
學家。高中畢業時,她以優秀的成績直接升入之江大學,成為我國「一代詞宗」夏
承燾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詩詞造詣極高,其中又以同更獲贊賞。大學畢業後曾
在上海匯文女中及故鄉永嘉縣中教書。1949年去台灣,服務於司法界,任高檢處記
錄股長及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同時在大學任教,並擠出時間寫作。1964年獲
台灣文藝協會散文獎,1966年代表台灣婦女寫作協會訪問韓國。1970年《紅紗燈》
散文集獲中山學術基金會散文創作獎。1972年應美國官方邀請訪問夏威夷及美國本
土參觀各大學,與教授作家們交換教學、寫作意見。1969年在台灣司法部志願退休
後,在台灣的中央大學及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專心教課與寫作。後其夫李唐
基赴美任職,她也隨任作「閑妻」而又閑不住,仍常給報刊寫稿。1985年《琦君寄
小讀者》獲台灣新聞局金鼎獎,1986年《此處有仙桃》散文集獲台灣第十一屆國家
文藝獎,是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紐約舉行的有大陸、台灣兩地作家參加的第四十八
屆國際筆會學術活動。在台灣作一個暢銷作家並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作而
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台灣《中國時報》報
道,最近台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
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來她筆耕不輟,出版
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詞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
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㈧ 琦君的代表作品

1、《橘子紅了》

十六歲的女孩兒-秀娟,什麼都不懂,大媽代她寫封信給大伯,內容只說園子里橘子快紅了,請他回來嘗新。

卻沒想過,家裡就要有個姨進門了,秀芬是姨的名字,僅僅大她兩歲,雖然輩份上有所差異,但因年紀相仿,兩人相當投合,秀芬是娘養大的,爹很早就去世了,與哥哥姐姐同住一起,秀芬的哥哥姐姐什麼事情都叫秀芬做,還嫌他在家裡是個吃閑飯的。

於是將她賣給了大媽,大媽則將秀芬當成自己女兒一般疼愛,大媽毫無一句怨言,只說自己的肚子不爭氣,其實在外地的大伯早已娶了二房,生了個女兒,但二姨之後也沒有生兒子的消息,所以大媽幫大伯找了三姨,為傳宗接代准備。

秀芬與秀娟的感情很要好,秀芬進家門後與大媽一同打理家事,秀娟則學習讀書寫字,每到星期六,秀娟的六叔就會帶著新書回來教導秀娟、與秀娟分享,意外發現與秀芬是國小同學,兩人很談得來,一起回憶以前過小的生活。

沒多久秀芬與大伯相親,對於一個年僅十八歲的女孩兒,這是一個多無奈悲傷的心情,即將與一個從未謀面的大伯洞房,第一天晚上,秀芬嚇得不敢睡在床上,只在躺椅上睡了不安穩的一夜。

大伯很慈愛,呵護著秀芬,讓她漸漸安心,慢慢的秀芬也喜歡上大伯,並全心全意的伺候大伯,大伯給予秀芬一個安全感,有人依靠的安穩。

但大伯住了半個月又將離開,前往外地,在最後一夜的晚上,大家一同在圓桌上吃飯,大媽要秀芬在雞湯里放幾個湯圓,意思是團員,希望大伯能早日回來。

大伯離開後,秀芬失魂落魄的一陣子,茶不思飯不想,一心期待大伯的到來,大媽也對秀芬格外關心,大媽要秀芬到廟里求個夢,抽了簽,簽詩上寫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功名富貴等閑事,魚水恩情享不足。

沒多久好消息傳來,大媽與秀娟、秀芬格外開心,原本秀芬還擔心萬一生不出孩子該怎麼辦,還好現在一切順利。大媽要阿娟在信上畫了兩個橘子,一個小一點,一個大大胖胖的,註明一下:橘子已越來越胖了,大伯一定懂得。

秀芬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曾經懷著希望,領受過一絲虛無飄渺的愛,嘗盡了生離死別之苦,掙扎了一生一世,最後付出了微弱地生命,秀芬再也不用感受到害怕、失望,也不再悲傷,不用再期盼、不用再焦慮。

2、《永是有情人》

如果說,卡通和童話是我們童年共同的回憶,那麼琦君的散文就是我們少年時代難忘的閱讀經驗。她的文字世界,雋永有情,使少年的我們不知不覺領受一份傳統溫柔敦厚的人情,學會了體恤與包容。琦君八十高齡仍寫作不輟,她所累積的生活經驗與智慧,正是讀者寶貴的借鏡。

3、《水是故鄉甜》

琦君的名字公認應與中國散文連結在一起。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作品動人的魅力是萬物皆有情,眾生都可愛,溫柔敦厚,以有限到無限。名教授夏志清曾說她的散文「很多篇是可以傳世的」,列入「諾貝爾文學獎」毫不遜色。

《水是故鄉甜》是她凝聚人生經驗和高度智慧的精品,從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再縱觀天下事,寫盡人世滄桑、遊子情懷和心靈的感動。在古典的情懷中領會異國情調,一起走進琦君有情世界。現增補資料,重排精印,更具獨特和新穎。

4、《桂花雨》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

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盡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

桂花樹不像梅樹那麼有姿態,笨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它不與繁花斗艷。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里,曬上好幾天太陽,曬幹了,收在鐵罐子里,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壠,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

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5、《讀書與生活》

琦君是個「說童年」的魔法師,任何兒時回憶、故鄉景物經由她筆尖輕點,都變得生動奇妙了,《讀書與生活》則將讓你認識不一樣的琦君。在「讀書」中,琦君以中國文學科班的身分引領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感受文學世界中的細膩情感。

在「生活」里,琦君以溫厚的語調,娓娓道出對生活、對時事的感懷,以及對子女的愛護,不論家事、國事還是天下事,無處不可感受到她的溫柔關懷。

你想更了解琦君嗎?且隨著她一起讀書,一起生活;一起明善心,見真情。

熱點內容
女主不珍惜男主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6-29 09:43:32 瀏覽:367
現代穿越到古代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6-29 09:37:15 瀏覽:206
聽小說短篇 發布:2025-06-29 09:34:40 瀏覽:358
只有幾十章的虐心總裁小說 發布:2025-06-29 09:32:56 瀏覽:407
玄幻都市小說三分歸元氣 發布:2025-06-29 09:32:25 瀏覽:340
歐陽菁結局小說 發布:2025-06-29 09:32:20 瀏覽:749
言情小說安利小紅書 發布:2025-06-29 09:25:06 瀏覽:532
公主和護衛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6-29 09:17:07 瀏覽:375
寫總裁小說哪個網站好 發布:2025-06-29 09:04:15 瀏覽:690
葉闌珊小說總裁 發布:2025-06-29 09:02:39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