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的著名短篇小說集
1. 馮驥才的作品 馮驥才有哪些代表作
1、代表作《花臉》、《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渦里》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韓、越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餘種。
2、馮驥才,1942年生於天津,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和教授。在文學上為文革後崛起的「傷痕文學」代表作家。1985年後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深遠影響。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
2. 搜集關於《俗世奇人》的資料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作的短篇小說集。
全書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的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故事生動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躍然紙上,令人驚嘆不已。
藝術特色
馮驥才移植天津相聲語言的特點,在《俗世奇人》中運用大量的富於詼諧、嘲諷和節奏性的語言進行敘事,給小說籠罩上了一層「津味」色彩。如《死鳥》中有一段對賀道台伺候上司「心得」的描寫,堪稱經典,「摸透上司脾氣,知道嘛的時候說嘛,嘛的時候不該說嘛;挨訓時俯首帖耳,挨罵時點頭稱是……就這種不是人乾的事,賀道台卻得心應手,做得從容自然。
人說,賀道台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說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氣簍子,一條順毛驢,三腳踹不出個屁來,對嗎」這段宛如相聲開場白即「墊話」的敘事方式活生生地「畫出」了賀道台阿諛奉承、巴結上司的醜陋嘴臉。
其中「嘛」、「撒氣簍子」、「順毛驢」、「三腳踹不出個屁來」等方言俗語的使用給小說增添不少喜劇效果,減少了閱讀時由於文化差異造成的隔膜,增加了親切感。另外,馮氏小說語言「節奏性與音樂性都很強」,上述一段層次分明,第一層是伺候上司的「准則」。
第二層是賀道台伺候上司的「天性」;而且每個小句舒緩自如,不急促,不突兀。這種別致的語言風格正如相聲語言一樣,富於節奏感。而《洋相》一篇則通過「抖包袱」的語言形式來諷刺崇洋媚外的中國人。
3. 《刷子李》這篇文章選自____的_________《______》
《刷子李》這篇文章選自馮驥才的小說集《世俗奇人》。
《刷子李》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3課。講述了刷子李雖然是生活於市井裡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藝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為他刷牆的技藝高超的故事。
課文賞析:
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者寫「刷子李」的奇妙絕活時,首先極力寫他手藝之高,「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什麼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然後作者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後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緊緊抓住了讀者,起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3)馮驥才的著名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本文的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並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選編課文的目的:
1、一是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
2、二是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作的短篇小說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說,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說。書中所講之事,多以清末民國初天津衛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在津門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4. 馮驥才的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代表作有《義和拳》,《神鞭》,《俗世奇人》等。馮驥才是開創新時期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馮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1980年,憑借《雕花煙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
馮驥才的作品主題思想:
1.批判文化弊病,首先,馮驥才的市井題材小說在反思傳統民族文化弊端對人性殘害的同時,對「奇」字誤導人性的內涵進行了細致的描繪。馮驥才指出,是傳統文化的弊端導致了他對中國的陋習感興趣,並提起筆來進行創作的。馮驥才主要批判了傳統文化的劣根性、文化的自我束縛力和文化的神秘性,比如,馮驥才在《神鞭》中批判了具有民族劣根性象徵的辮子。
2.人性扭曲,人性因為時代的逼迫而變得面目可憎。在十年浩劫中許多本應奮發有為、激情四射的青年人因為形勢的壓制,不得已的變為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多餘人,人性的本能遭到殘酷的扭曲;其次,混亂的形勢不僅導致了人性的扭曲,還促使了人的慾望的膨脹,在利益的驅使下,人變得貪婪,邪惡起來。
3.人性之美,馮驥才提出了「寫人生」主張,主張描寫人生的況味,表現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對愛情的執著,是馮驥才表現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動力和源泉,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取向,更是對被壓抑、被歪曲著的人性掙扎、抗爭,用淳樸、善良的人性之美來顯示著人的正常本性。
5. 馮驥才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1942年生於天津,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和教授。在文學上為文革後崛起的「傷痕文學」代表作家。1985年後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深遠影響。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代表作《花臉》、《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渦里》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韓、越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餘種。
馮驥才兼為畫家,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並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他以其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代表作品: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
6. 泥人張 馮驥才出自哪本書
泥人張出自馮驥才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俗世奇人》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書中所講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在津門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
馮驥才
(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國務院參事。其創作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有《鋪花的歧路》《雕花煙斗》《珍珠鳥》等,同時他也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並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等國舉辦個人畫展,曾獲百花文學獎。
《俗世奇人(修訂版)》
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泥人張》
寫了天慶館里的一場小沖突:財大氣粗的鹽販子海張五,拿泥人張找樂子,說他在褲檔里捏泥人,泥人張沒有回擊,而是左手伸到桌子下邊,從鞋底摳下一塊泥巴,飛快捏弄,隨後手一停,原來是把海張五的腦袋捏了丟在桌上,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全是海張五的泥像,旁邊貼著白紙條—賤賣海張五。海張五隻得花大價錢連模子帶泥人全買走,才算平息了這場笑話。
7. 《俗世奇人》作者是誰
《俗世奇人》作者是馮驥才。
馮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1979年,發表小說《鋪花的歧路》《啊!》《雕花煙斗》。
1980年,憑借《雕花煙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書中所講之事,多以清末民國初天津的市井生活為背景。
簡介
晚清光緒年間,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居,性格迥然相區別,然而,燕趙之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鹽,風俗習慣強悍。近一百多年來,列舉所有中華大災大難,沒有一個不首當其沖,於是產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赫上層,又在市井民間。
作者聽的很多,長記在心,所以,作者隨想隨記,描繪了解放以前出現的社會風土人情;每個人一篇,各不相關,最後寫成一書,名為《俗世奇人》。
8. 馮驥才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的作品有:《雪夜來客》、《怪世奇談》、《中國的雪絨花在哪裡》、《民間藝術的當代變異》、《樂神的搖籃》、《往事如「煙」》、《黃山絕壁松》、《俗世奇人》、《我非畫家》、《俄羅斯雙城記》、《靈性》等等。
馮驥才是我國當代傑出的作家和畫家,比較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有:《戊子之春》、《民間,民間…》、《心中十二月》、《水墨詩文》等等。他的繪畫作品跳脫出了傳統國畫所帶來的的束縛,通過將筆墨高度凝練,而形成獨具一格的「現代文人畫」。
馮驥才的小說作品當中,他極其善於通過展現小人物的命運來揭示整個民族對面對的命運。他的散文作品當中往往會包含有十分深澈的哲理,文章風格細膩而有酣暢,多篇文章都被選編入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當中,例如《珍珠鳥》、《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之泥人張》等等。
(8)馮驥才的著名短篇小說集擴展閱讀:
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
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
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
1979年,發表小說《鋪花的歧路》《啊!》《雕花煙斗》。
1980年,憑借《雕花煙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
1982年,任天津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發表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984年,發表小說《雪夜來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說《神鞭》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7年,任第七屆政協委員;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鳥》。
1988年,當選為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聯主席。
1995年,當選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東亞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說《石頭說話》。
1998年,憑借小說《石頭說話》獲第六屆十月文學獎。
2000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
2003年,出版散文隨筆集《傾聽俄羅斯》、畫集《名家·名品》。
2006年,完成藝術理論專著《文人畫辯》。
2007年,出版散文集《靈魂不能下跪》《愛犬的天堂》。
2009年,出版文集《綿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說散文集《散花》、學術著作《消逝的花樣》。
2011年2月,出版《馮驥才畫集》。
2012年9月,出版文集《馮驥才課文》。
2016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足本)。
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
9. 馮驥才作品有哪些
馮驥才代表作有《義和拳》、《神鞭》、《俗世奇人》、《跛腳貓》和《木佛》等。馮驥才作品是開創新時期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馮驥才十四五歲拜師習畫,年輕時以摹制古畫為生,後又轉畫玻璃畫。用了一年零三個月,馮驥才臨成《清明上河圖》長卷,被一位說盡好話的「美籍華人」攜去紐約,欲求保留照片亦不可得。
馮驥才的文學歷程
上世紀70年代末,馮驥才暫放畫筆,直到90代初才重拾丹青。其間他由繪畫「轉戰」文學,「心中的血都化為文字」,在無數虛構的小說人物命運中奮起。《三寸金蓮》和《神鞭》是思考民族根性,闡發中國古老文明的神秘與神奇。後來馮驥才從文學界隱身,風塵僕僕地去做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