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韓石山的短篇小說

韓石山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9-02 07:40:36

『壹』 韓石山老師的創作年表

韓石山現為山西省作協副主席、《山西文學》主編。

主要作品有《別扭過臉去》(長篇小說)、《李健吾傳》、《韓石山文學評論集》等,今年又出版了《徐志摩傳》和《尋訪林徽因》。

作為文壇著名批評家,韓石山行文流暢,氣勢磅礴,文風暢快而大氣,文字通俗易懂,說理透徹深刻,在文字中凸現的那種倔強,讓人欽佩不已。他以罕見的果敢和勇氣,批評文壇的種種不良現象,拔刀相向,果敢出手,讓人拍手稱快,被譽為"文壇刀客",在率直的行文中,坦誠、不帶任何遮掩地抒發個人的好惡。在他眼中,不論你是名人還是權威,有了錯誤就應受到抨擊。

韓石山的批評並不局限於文學圈子內,他對社會生活的見解,也頗為深刻。《路上的女人你要看》、《在書店裡做學問》、《趙薇的啟示》、《中國新聞的曲棍效應》都暢快淋漓地寫出了對社會生活的各種感受。
韓石山語錄

(1)愛讀書與愛買書時不同的,買書是要花錢的。女生失去了買衣服買化妝品的錢,男生失去了一次和女朋友約會的錢。所以說,愛買書是要影響生活質量的。
的確,很多人在圖書館借書看看還可以,真要買書,的確捨不得。一直認為"書非借不能讀也",對於不捨得吃飯捨得買書的行為不是很理解。照韓先生的說法,那是愛得不夠。

(2)讀魯迅的書是長脾氣的,讀胡適的書是長學問的。
在很多報刊雜志的"言論"一欄里看到過韓先生這句話,簡潔明了地說出了兩個人的個性。但並不經得起推敲,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不也是學問?有人說他犯了雙重標準的錯誤,這未免嚴重。能在現場找出一句精闢的話來講,已經很不簡單了。

(3)民主的社會需要思想,不民主的社會需要勇氣。
這是韓先生對自己文學批評的所謂"蠻勇"提出的見解。有見識是很好,但勇氣也相當重要。對文學,對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也得說出來不是?

(4)這世上再沒有比聰明更可愛的了,一個人一輩子能說幾句聰明的話,就沒白活。
在回答同學"您更像魯迅,還是更像胡適?"的問題時,韓先生這樣回答。

(5)學問不管真學問假學問,一定是能唬住人的學問。
和錢鍾書《圍城》里那句"教書就是拿講義騙過自己的學生,寫論文就是拿文章來騙過自己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

(6)所謂史學,就是史料之學,光觀點新是無用的。
學歷史出身的他很注重史料,《徐志摩傳》最後的稿費不及他投入資金的三分之一。他買了太多書了,所以做批評家的時候,也有理有據,比較有底氣。

(7)我並不是非要你們同意(對魯迅的評價),只是要你們知道,世上還有人這么想,拓寬研究問題、看問題的方法。
這句話說得很平和,也很實在,讓人覺得他實在不是別人說的那樣尖銳霸氣的人,有學者風范。

『貳』 山西省作家協會的工作情況

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的正確領導下,省作協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靠團結增強合力,依靠改革增強活力,依靠有作為增強社會影響力,在組織創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家和精品力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我省作家共出版長篇小說100餘部,中短篇小說600多部(篇),散文、雜文集60餘本,詩歌集80多部,報告文學20多部,文學評論、專著30餘本,影視文學300多集。有不少作家和作品獲得了國家、省部級、文藝團體、文藝刊物等多種獎項。代表作家作品有:張平的《國家幹部》、成一的《白銀谷》、李銳的《銀城故事》、韓石山的《徐志摩傳》、張石山的《呂梁英雄傳》(電視文學劇本)、姚寶瑄的《立秋》(話劇劇本)、哲夫的「大生態系列報告文學」、蔣韻的《隱秘盛開》、柯雲路的《婚姻診所》、麥天樞的《大國崛起》、王祥夫的《上邊》、趙瑜的報告文學《革命百里洲》、葛水平的《喊山》、李駿虎的《前面就是麥季》、呂新的《白楊木的春天》等等。可以說,我省的文學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為把山西建設成文化強省做出了貢獻。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展壯大隊伍。每年都吸收一批有創作成績和潛力的作家為新會員,其中多數是中青年作家,為創作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保持了全省作家隊伍的旺盛活力。截至2007年,共有省作協會員1750名,其中中國作協會員167名。
(二)組織培訓骨幹。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讀書會、改稿會、研修班,全省的業余文學創作骨幹都不止一次參加過這些活動。每次活動都要邀請省內外的著名學者、專家和本會專業作家作專題講座,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業余作者的歡迎和好評,成為聯系會員的一種有效形式。
(三)表彰鼓勵創作。一是恢復了中斷20年的「趙樹理文學獎」。此獎由省委、省政府設立,省作家協會承辦,是為了鼓勵全省作家創作優秀文學作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精神食糧的獎項,是我省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2005年我們組織評選了「2001——2003年度趙樹理文學獎」。2007年「2004---2006年度趙樹理文學獎」評獎工作已經展開,預計10月將揭曉結果。二是《山西文學》、《黃河》雜志每年組織評選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新人,努力推出本土作家,促進山西文學創作。三是省作協每年都對各市文聯和企業文協予以表彰,調動各市文聯和企業文協抓創作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強會員聯絡。我會黨組、主席團成員,經常赴各市、縣看望會員,並與當地文聯負責同志一起召開省作協會員和業余作者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呼聲,了解思想和創作情況,加深了與會員的感情。由於我省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少生活在基層的業余作者的生存條件比較艱難,因此,我會力所能及地採取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創作中的困難,受到廣泛好評。
(五)培養青年作家。一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省青年作家的創作實力,培養一批能在全國文壇產生影響的青年作家,我會於2004年7月舉辦了首屆「山西省青年作家創作會」。來自全省的近百名40歲以下青年作家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作協和省委、省政府領導都應邀出席並作了重要講話。著名作家莫言、畢淑敏,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分別作了專題講座。這次會議開闊了我省青年作家的思想、文化和文學視野,激發了大家的創作激情,對全省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是創造條件讓青年作家深入基層掛職,成效顯著。2004年底,在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我會的努力,落實了五位青年作家深入基層掛職之事。這五位青年作家是:山西日報文化部的李駿虎,長治市戲劇藝術院的葛水平,介休市文聯的許建斌,呂梁市文聯的韓思忠,永濟市文聯的高菊蕊。他們分別到洪洞縣、屯留縣、介休市宋古鄉、臨縣磧口鎮、永濟市蒲洲鎮,掛職擔任縣長助理、鄉黨委副書記、副鎮長等職深入生活。這五位青年作家與當地幹部群眾廣泛接觸,充分感受到了現實生活的豐富多彩,獲取到了大量創作素材,為他們今後的創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六)開展采風活動。創造條件開展對外交流和組織作家外出采風。近些年,我省有不少作家受國外有關機構邀請訪問或講學,此外,所屬文學院先後組織本院及本院特聘作家,出訪了俄羅斯、韓國等地,廣泛接觸了所到國各界,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省作協每年都組織部分作家和編輯、機關幹部赴省內外采風,連續四年組織各市文聯負責人和作家赴兄弟省、市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學習取經。這些活動對於豐富作家生活積累,有著明顯的作用。
(七)努力扶持創作。我會從2000年起,每年都由創作基金中撥出一筆專款,幫助作家解決深入生活、獲取素材、搜集資料方面的困難,每位作家給予1000——2000元經費。此項活動實施以來,已有近百位作家獲得扶持。雖然所獲扶持經費不算多,卻讓作家們非常感動,認為這是省作協對作家創作的鼓勵,會激發他們更加全力投入到創作中,寫出優秀作品來。。
(八)改革作家制度。我會所屬山西文學院為了更好地培養青年作家,進一步促進全省的文學創作,從2005年起開展簽約作家活動。此項活動在全省各地作家中反響熱烈,踴躍報名。經過文學院和省作協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初步篩選後,由省作協駐會主席團委員和專業作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了無記名投票,確定了十位青年作家為首批簽約作家,省作協專門舉行了簽約儀式,之後,文學院又從經費、輔導等方面對簽約作家作了幫助。第二批簽約作家活動2007年也已經啟動。
(九)辦好文學刊物。我會主辦的《山西文學》創刊已50年,《黃河》創刊已20多年。兩刊堅持正確的辦刊原則,發表了許多在文學界和讀者中產生較大反響的作品,推出了一批有潛力的青年作者,促進了我省的文學創作。2005年,我會又創辦了幽默文學刊物《開心世界》,並按文化體制改革的思路進行管理探索。2006年,山西文學院又創辦了旨在反映山西文學大省面貌的《晉》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十)做好老作家工作。我會有一大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老作家,他們德高望重,有的仍埋頭創作。我們每年都要在節慶日組織慰問,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家裡,並經常走訪聽取他們對山西文學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優待,創作上支持。

『叄』 簡述中國當代史上山西文學的三次創作高潮

我們山西是文學大省,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歷史上出過許多成就卓越的大文學家,比如先秦時的荀子、韓非子,漢代的班婕妤、劉琨、郭璞,唐代的王績、王勃、王維、王之渙、王瀚、王昌齡、柳宗元、司空圖、溫庭筠,宋代的司馬光,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白樸、鄭光祖,明代的羅貫中,清代的傅山,等等。到了現代,山西仍然有一大批中外著名的作家,如石評梅、李健吾、高長虹等。特別是上世紀40年代從根據地成長起來的趙樹理、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山葯蛋派」。

目前,我省老中青作家濟濟一堂,實力雄厚,共同創造著山西文學事業的輝煌。可以用經歷「三次高潮」「五代同堂」來概括。

第一,老作家大部分已經去世,趙樹理是「文革」中含冤而死的,現在我們是要繼承他的精神,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五位,前四位也已前後辭世,只有胡正還健在。這些作家新時期以來,成就累累,比如馬烽寫的一批長、中、短篇小說,有兩篇獲得過全國優秀小說獎;跟孫謙合作的電影劇本《淚痕》《咱們的退伍兵》等,影響很大;其他幾位也都有佳作問世。同時,他們為培養中青年作家嘔心瀝血,現在活躍在文壇的許多中青年作家,都得到過他們不同形式的扶持。

第二,上世紀50年代一批作家。主要有焦祖堯、韓文洲、田東照、竇嘉緒、曹傑、李逸民、義夫、謝俊傑、劉思奇、楊茂林等人。他們是上世紀50年代走上文壇的,寫過一些不錯的作品,但很快就趕上了「文革」,停止了創作。「文革」後,他們多數擔起省、地、市文藝界領導職務,主要的貢獻是組織創作,培養文學新人。不過,他們中間的焦祖堯、田東照等,近年來還是不斷有新作問世。第三,「晉軍崛起」的一批作家。「文革」後,我省涌現出一批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沒幾年就在中國文學界打出一片天地,被稱為 「晉軍崛起」。這批作家主要有:張平、成一、周宗奇、柯雲路、鄭義、韓石山、張石山、王東滿、李銳、鍾道新、燕治國、哲夫、蔣韻、趙瑜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在讀者中產生過很大反響的優秀作品,獲得過全國性各種獎項。近年來,這批作家已經非常成熟,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風格,有的還在繼續追求純文學創作,如成一、李銳等,他們的新作《白銀谷》《銀城故事》《太平風物》《人間》等,是近年來全國文學界公認的優秀之作,《白銀谷》和《銀城故事》曾經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有些則寫作關注社會重大現實的作品,如張平的《抉擇》和《國家幹部》等;有些寫高科技領域的題材,如鍾道新的《權力的界面》《智慧風暴》等;蔣韻是山西女作家中的佼佼者,作品的藝術質量很高,去年就獲得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中篇小說 《心愛的樹》)和2004—2006趙樹理文學獎(長篇小說《隱秘盛開》)。

第四,上世紀90年代走上文壇的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呂新、王祥夫、晉原平、曹乃謙、譚文峰、常捍江、房光、張行健、曹利軍、許建斌等。他們都有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問世,比如王祥夫的短篇小說 《上邊》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呂新曾是國內「先鋒小說作家」之一,晉原平的好幾部長篇小說和曹乃謙的短篇小說,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第五,當下又有一批新銳作家出現,代表人物有葛水平、李駿虎、玄武、王保忠、楊遙、鎔暢、韓思中、曹向榮、關海山、李來兵、楊鳳喜、李燕蓉、閻文盛等。其中葛水平近年來成績突出,中篇小說《喊山》去年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其他幾位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這批作家是我們山西文學的希望。

『肆』 山葯蛋派的後起之秀

這時,除了這些老「山葯蛋」,山西又涌現出了一批小「山葯蛋」:韓文洲、李逸民、宋貴生、草章、楊茂林等,他們的創作道路和風格都比較接近老「山葯蛋」們。此後,這個流派並不是直流而下,順暢無阻地發展,常常遭到低級啦,過時啦等等的非議,這還在其次,主要是由上面來的一股極左思潮,曾經幾度對這個流派的主要作家與作品進行公開的或不公開的批判,幾經沉浮,到文化大革命,簡直遭到滅頂之災。主要的幾位作家被打成「寫中間人物的黑標兵」和所謂文藝黑線人物,遭到了長時間的折磨,而趙樹理更慘死於「四人幫」的手下。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實是:「山葯蛋」不但沒被鏟了根,絕了種,反而出觀了又一批生機勃勃的新的小「山葯蛋」。突出的有成一、張石山,韓石山、馬力、潘保安,田東照、周晶斗等人。
一九八O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得獎作品,北京的作者五人,最多;以省而論,山西三人,最多。這三人中,馬烽自不用說,青年作者張石山便也是個「山葯蛋」,他那得獎作品《钁柄韓寶山》,比馬烽還「山葯蛋」,趙樹理的味兒濃極了。饒有興味的是除了山西出「山葯蛋」,河北也出了。河北有兩位青年作者:賈大山和趙新,自稱是「山葯蛋」派,他們的作品也的確有股「醋味」,是「山葯蛋」。

『伍』 批評魯迅散文

批評魯迅,還是批評魯研?
http://culture.163.com 2005-12-29 11:31:41 來源: 網易原創
韓石山的《少不讀魯迅 老不讀胡適》一書是今年10月份出的,至今已經有兩個月了,應該說最合適寫書評的時段已經過了,然而我仍要寫一篇遲到的書評,對得起自己的閱讀,更對得起韓老師的新作。很多人說韓石山是批魯的,對此我是不以為然的。自小深受魯迅影響的韓石山沒有理由對魯迅心存怨恨,縱然日後的研究對象選擇了新月,推崇的人物換成了胡適與李健吾,但對於魯迅總該不到這種讓人感覺要徹底清算的地步。

事情的源頭還得從韓石山在2001年4月1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講座說起。講座的主題名為《骨氣與學問》,主要是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體現一些文人風古的事跡,對於他們韓石山是欽佩的,欽佩之餘提出了「讀胡適長學問,讀魯迅長脾氣」的觀點,這不是一個讓魯研或魯愛喜歡的結論。自此原先站在暗處批魯的韓石山從此登上了中國文壇批魯的舞台。魯迅可不比李健吾,此觀點一出立即受到了學界的關注,或是對自己拋出的話的負責,或是出於主辦者的需求,此後韓石山分別在山西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又做了兩次題為《我對魯迅的看法》與《少不讀魯迅 老不讀胡適》的演講。後經綜合,整理被收入《韓石山學術演講錄》一書(書海出版社,2004年,4月),從四個方面對自己此前的觀點加以論證,其語言的清楚,論據的詳實均讓筆感覺這是一篇意在說理而非意氣用事的文章,可惜日後很多批評者均忽視了這篇文章。

而真正引起大爭議,且引發韓石山寫此書的由頭卻應該是2003年12月28日時任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的陳漱渝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題為《假如魯迅活到今天----魯迅的文化遺產與當代中國》的演講。陳漱渝的文章很長,引一句話即可知道全文的主要意義:「「假如魯迅活著」,看到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輝煌業績,一定會為之歡欣鼓舞」,這是一篇贊揚當今中國大好局面的文章。或許是覺得自己是魯迅研究專家,或許是因為演講的地址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里,陳漱渝便將這一切與魯迅聯系在一起了,這就引起了韓石山的不同見解了。自此韓石山的批評開始從魯迅轉向魯研。批評魯迅雖然可以糾正舊時文壇的一些錯誤,然而批評魯研則可為今天的某些學術研究掃除不正之風,與前者相比後者更是韓石山所希望的。中國當代文學界最大爭論的高潮即將來臨。

2004年的第2期《文學自由談》便有了《魯研界里無高手》一文,陳漱渝的演講是在2003年末,效率再高也無法刊在第1期了。這是這場高潮的序曲,確定了批評的范圍,介紹了批評的背景,大量的引證和清晰的論述符合韓石山的風格。陳漱渝不會看不到,看到了就不能不寫點什麼,隨即在第3期的《文學自由談》回了一篇,言辭之嚴厲不像一位年過60的長者,開篇就惡意地偷換了個概念,將韓石山在文章中已經劃定的范圍擴大到了所有魯迅研究者。可以說這是一個惡意的誣蔑,除非陳漱渝只讀了文章的標題,但很顯然他讀了全文。通讀全文陳漱渝犯有明顯主觀臆斷的傾向,比如將曹聚仁的謙虛之詞做為反擊的論點,曲解了韓石山引張夢陽事例與論點的關系。陳漱渝在文中也談到了對張夢陽先生的佩服,那麼對張夢陽在95年中國魯迅學會上的發言又做何解呢?陳漱渝的義憤填膺文學自由談的讀者很難理解,因為僅隔一期的《文學自由談》里邵伯周的文章就比陳漱渝的客觀得多,同為「魯研界」人何以有如此的差別呢?如果考慮到此前已開辟的第二戰場就不難理解了。4月1日的《文學報》1版發表了韓石山題為《魯迅活過來會這樣嗎》的文章,如果說前一篇文章是針對「魯研界」的話,那麼此文則更具有針對性了。這是一篇不長的文章,重點在最後一段:「不,還有幾句要說的。當然得按陳先生的假設說了。按陳先生所說,假如魯迅活著,『看到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這就是,要活著,他得從出生到2003年都活著。這樣1957年也該是活著的,他看到那麼多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也會『歡欣鼓舞』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也該活著的,他看了那場浩劫也會『歡欣鼓舞』嗎?這些,陳先生也該說說吧。你不能說魯迅是個隨時可死,又隨時可活過來的人物,1957年他就死了,過了那會兒他又活過來了。十年浩劫期間又死了,一到改革開放又活過來了。你就是說魯迅是神,我都不信他有這個本事。」這是韓石山能說出來的。很多人將早年從事寫作的韓石山歸為「山葯蛋」派作家,這只能說是代表了韓石山小說的一部分,其實韓石山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創作主題,即對反右派斗爭和文革的反思,這是對他影響更深遠的影響,或許也導致了他日後選擇「新月」研究的主題。而陳漱渝恰恰越過了這兩個重要的時期,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是每一個受此二運動影響過的人不能允許的。

二人的爭論就這樣確立了。韓石山在《文學報》發表,陳漱渝就在《文學報》反擊,韓石山在《西安晚報》發表,陳漱渝就再到《西安晚報》反擊,這是韓石山可以接受的筆仗,陳漱渝的文筆如果好些,論證的過程更加理性甚至很可能被韓石山轉發在《山西文學》之上。然而大約是因為陳漱渝覺得自己的反擊並沒有擊中要害,並沒有得到預料中認同之音,該年4月12日陳漱渝寄給了韓石山一封信,不能說是信,只能說是屬著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八張白紙,上寫「韓主編:寄上拙文兩則,希望能在貴刊發表。即請編安。」。也許陳漱渝真的以為《山西文學》會有八篇空白在上面,可惜韓石山沒有如他的願,他不幹了。以他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向陝西省委宣傳部和西安市委宣傳部告了《西安晚報》一狀,說韓石山「在黨報上公開拿『三個代表』當調侃佐料,顯然違反了憲法和黨章,應予查處。」,現在我引韓石山原文看是不是像陳漱渝所說。「道理很簡單。我們在討論的是「魯迅若是活著」,這個時候魯迅肯定是不活著的。1881年生的人,到2003年是122歲,一個中國人活不下這么大,至少我沒聽說過。這樣說超出了討論的范圍。看了這樣的話,我除了說陳先生「三個代表」學得好之外,什麼話都不敢再說了。」這是全文的倒數第二段話,因為韓石山的重點在最後一段,並且前面有一大段詳細的論述,我單選上來對韓石山是不公平的,但原文過長,現在只能如此。這是評價式的陳述,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說在其他人身上,其他人可能很高興,但陳漱渝不高興,這是他的理解,但如果只單憑他的理解就給人定罪實在是荒天之大謬。既然陳漱渝已經告狀,那麼形式是一定有的;也既然事實已經很明顯,那麼結果也定然是一定的。在韓石山在2004年的《文學自由談》發表了《再不要發生這樣的事》一文後,真相大白於眾,下一期的《文學自由談》就出現了著名詩人兼雜文家邵燕祥《關於呈請「查處」韓石山的隨想》,邵燕祥將此事比作「許紹棣呈請國民黨浙江省黨部「通緝『墮落文人』魯迅」的事」,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關於整件事,討論的人很多,包括陳福康,王彬彬,葛棟玉,傅傑,閔良臣,屈超耘等人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但以狀告的方式回復則只有陳漱渝先生一人。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張頤武與王干引起的「馬橋事件」,當時的韓石山可謂站在了張王一方,但韓石山之所以加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少功將筆墨官司引到了法院,而韓石山之所以對陳漱渝告狀的立場幾年前已經立下,何況這次陳漱渝又想將純粹的筆墨官司引入政治,陳漱渝實在配不上一個文人。關於魯迅的爭論實在是一個長久的話題,《文匯讀書周報》年末將相關的文章一起發表出來,算是事情的餘波,但因為韓石山的以退為進,是的主角也就下台了。

只想寫一篇書評,因為事情實在復雜得很,所以前綴的話多了一些,但如可以對闡述本書的形成和觀點有所幫助讀者的時間也就沒有白費。現在我想再談談本書的主旨所在。這本書中的內容在此前韓石山的文章中有過部分的描述,但成書則有它的新內容。首先這本書延續了韓石山寫文學史的一貫原則,即考證極其周詳,完全可以說是對新文化史上以胡適和魯迅領導的兩大陣營的揭秘和展現兩位文化領袖的全面較量;其中將英美派與法日派的劃分則是一項學術研究,這一點上很多人會認為韓石山僅因為劉半農的留法即把法日聯在一起難免武斷,但如果你手頭有一份簡單的中國新文學時期留歐作家名單(例如南昌大學公仲教授在其論文《「萬里長城」與「馬其諾防線」之間的突圍——歐洲華文文學新態勢》,那麼你定會為韓石山的研究成果所驚訝。其次,對中國文學史上已經近乎成為公認的歷史給予重新的判斷,進行先論證,再否定,再論證,再給出結論的過程,這點較之鉤沉歷史更為重要。做這一點需有更大的懷疑精神下更大的工夫,也就是胡適先生所提倡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兩者相比,筆者以為還是後點更為重要一些,考證固然需要個人巨大的努力,但提供一種論證的思想,或原則,則是可以有益於中國新文學史的研究。陳漱渝只是一個人,即便最終取得了與其論辯的勝利也不足喜,還是批判魯研界更為直接。而這個魯研界,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總之它不是代表學術,這是韓石山喜歡說的語氣。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擒賊先擒王,只有先擒住了思想界的權威,思想才能更自由,文學研究才能更健康。說這句話之前我考慮了很久,這無異於將魯迅這位讓人敬佩的文學家放在了槍靶的位置,但相比之今天某些自認思想權威者,先生也會欣慰了。

以退為進雖然坦然,那不是韓石山的風格;以著為進,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

『陸』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bE1cwDX_B5Y4-07Pi9Nigw

提取碼:plhq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是韓石山編著的一部關於魯迅和胡適的書籍。於2005年10月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柒』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韓石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OJpU-X-VrUXjT_pG-Z9nyA

密碼:820l

書名: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
作者名:韓石山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
頁數:260
內容介紹: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主要講述了魯迅和胡適,後人對他們的議論可以說不惜筆墨,洋洋灑灑。而韓石山先生的這種比較研究,在汗牛充棟的魯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點之處。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評論文字仍絡繹不絕。當時,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
作者介紹:
韓石山,山西臨猗縣人。1947年出生。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任中學教員多年。現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西文學》主編。以小說成名,後又寫散文、文學評論,有「文壇刀客」之稱。近年來潛心於現代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韓石山文學評論集》、《李健吾傳》、《徐志摩傳》、《尋訪林徽因》等。


『捌』 在山西,大家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作家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玖』 誰紅跟誰急by韓石山電子版小說或者在線閱讀免費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i6fDtza7oGwBmRNxye70RQ

提取碼:tp2v

《誰紅跟誰急》,韓石山就是文壇如此"惡棍"一根.有人說他急得有理有據,有人說他急得斯文全無.掙來完全對立的評判,也算得韓某人一大本事了.

『拾』 名詞解釋:山葯蛋派

山葯蛋派:是中國現代小說流派之一,形成於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

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胡孫」,他們都是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有比較深厚的農村生活基礎。

山葯蛋派的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學的傳統,以敘述故事為主,將人物情景的描寫融化其中,其中描寫人物的時候,人物性格主要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展示,中間更是注重細節描寫,語言樸素、凝練,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10)韓石山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後起之秀

這時,除了這些老「山葯蛋」,山西又涌現出了一批小「山葯蛋」:韓文洲、李逸民、宋貴生、草章、楊茂林等,他們的創作道路和風格都比較接近老「山葯蛋」們。

此後,這個流派並不是直流而下,順暢無阻地發展,常常遭到低級啦,過時啦等等的非議,這還在其次,主要是由上面來的一股極左思潮,曾經幾度對這個流派的主要作家與作品進行公開的或不公開的批判,幾經沉浮,到文化大革命,簡直遭到滅頂之災。

主要的幾位作家被打成「寫中間人物的黑標兵」和所謂文藝黑線人物,遭到了長時間的折磨,而趙樹理更慘死於「四人幫」的手下。

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實是:「山葯蛋」不但沒被鏟了根,絕了種,反而出觀了又一批生機勃勃的新的小「山葯蛋」。突出的有成一、張石山,韓石山、馬力、潘保安,田東照、周晶斗等人。

一九八O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得獎作品,北京的作者五人,最多;以省而論,山西三人,最多。這三人中,馬烽自不用說,青年作者張石山便也是個「山葯蛋」,他那得獎作品《钁柄韓寶山》,比馬烽還「山葯蛋」,趙樹理的味兒濃極了。

饒有興味的是除了山西出「山葯蛋」,河北也出了。河北有兩位青年作者:賈大山和趙新,自稱是「山葯蛋」派,他們的作品也的確有股「醋味」,是「山葯蛋」。

熱點內容
2014經典都市小說完本 發布:2025-07-01 12:47:05 瀏覽:313
有關乾隆言情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2:46:53 瀏覽:464
完本小說總裁豪門小說 發布:2025-07-01 12:45:55 瀏覽:178
夏有橋雅望天堂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01 12:43:33 瀏覽:906
短篇bl小說強攻弱受 發布:2025-07-01 12:26:55 瀏覽:30
對人性精準刻畫的短篇小說集 發布:2025-07-01 11:53:17 瀏覽:1000
穿書後成了大佬們的團寵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1 11:52:39 瀏覽:268
游戲里能提現跑車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1:52:39 瀏覽:594
富二代室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1 11:47:49 瀏覽:860
辰東小說改編的游戲 發布:2025-07-01 11:46:08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