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現當代經典短篇小說受戒

現當代經典短篇小說受戒

發布時間: 2022-09-01 09:04:21

❶ 庵中的煙火 ——汪曾祺筆下的「受戒」與「破戒」

  《受戒》是汪曾祺於1980年發表與《北京文學》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用及其平淡而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描繪出情竇初開的明子和小英子之間朦朧而美好的感情以及充滿煙火氣的鄉村生活。

  小說一開頭便寫到: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緊接著便介紹了出家的好處:

當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

  這幾句看似是對出家好處的描寫,但是在輕描淡寫間,作者卻為原本宗教意義極強的「出家」和「和尚」這兩個詞賦予了煙火氣。僅將其看做一種吃飽飯、能攢錢的普通職業。而無意間一筆帶過的「還俗娶親」,確實構思精細,這短短四個字卻為之後為已經出家的小明子與小英子之間感情的萌芽創造了極好的氛圍與條件。

  順著明子出家的這條線,小英子便出現在了讀者的眼中:「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對小英子作者沒有過多的外貌描寫,但是「船頭」、「小女孩」、「蓮蓬」這三個詞語的組合,卻給人一種十分的淡雅干凈的感覺,彷彿小英子是從蓮蓬中生中的小女娃。甚至連小英子與小明子之間的對話都十分的簡短干凈,沒有一絲多餘的筆墨: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

「你叫什麼?」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但是在這尋常的對話當中,卻能刻畫出將小英子不怕生的靈動和小明子孩童時期的懵懂。而這場簡簡單單的相遇卻為這兩人之後的感情發展埋下了伏筆。

隨著明子來到荸薺庵,開始出家的生活,荸薺庵中的世俗生活便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庵里一共五個和尚,普照、仁山、仁海、仁渡還有小明子。五個和尚在庵中生活這一安排本身便十分的奇妙。原本庵里應該是尼姑而非和尚,而小說對此的解釋是:大廟稱寺,小廟稱庵。這樣的解釋看似隨意敷衍,卻使「和尚」這一身份更加的世俗化。而和尚們在庵中的生活更是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明子的舅舅不叫「方丈」、「主持」,卻叫「當家的」。和尚做法事情是為了收錢。仁海有個老婆,每年夏秋還會來庵里住上幾個月。仁渡聰明能幹,打牌贏得多,據說還有相好。他們可以吃肉,並且毫不避人……作者在小說中所寫:「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因在這樣的無處不煙火與無處不「破戒」的環境中,明子孩童的天真和懵懂沒有一絲一毫的剝奪和壓抑。

明子與小英子之間的感情的發展,作者也明了地寫道: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裡跑」。用語簡單,但背後含義卻十分深刻。一個「老」字便點出了明子心裡「想去」的主觀意願,同時也側面表現出小英子家對明子的態度:願意與之交往。盡管作者對於二者情感的表現始終是干凈而充滿詩意的,若隱若現的,但仍然有跡可循: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這里是對明子感情的萌發的第一次正面描寫。明子和小英子之間的愛情是很單純干凈的,正是如此,這里也寫得十分講究:明子對小英子的愛情是在田埂這個自然環境下萌發的。若是寫在庵里或者小英子家裡萌發這樣情感則容易顯得低俗和色情,因為這些都是封閉的環境,情慾雖易萌發,但卻會讓人有對肉慾的聯想。而在田埂這樣開闊而自然的環境里,確實十分自然干凈的。對情慾和肉慾作者並非一點都沒寫,而是寫得那樣的淡那樣的干凈。明子心中懵懂的情慾並非由女性肉體的直觀感受喚醒的,而是由生在田埂上的一串細小的腳印踩醒的,正是這串腳印踩得他癢癢的,傻傻的。他對小英子之間的愛情便生於此刻。

而在兩人感情升溫的時候,矛盾便開始顯現了:「明海到善因寺受戒」。受戒與愛情是完全矛盾沖突,並且不可調和的,這是悲劇將要發生的前兆。但是,在小說里卻沒有一點悲傷的影子,甚至直到明子受戒結束,直到小說的結尾,依舊以平和、沖淡的筆調向讀者展示著這個故事:

「你當沙彌尾嗎?」

「還不一定哪。」

「你當方丈,管善因寺?管這么大一個廟?!」

「還早吶!」

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

又劃了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花盪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麼!」

明子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

劃起來,劃進了蘆花盪。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結尾處的這段問答,便是整個小說的矛盾所在:「受戒」與「破戒」。小英子問,「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並連用兩個反問,將矛盾沖突逐漸激化。而小明子的回答,使整個沖突在表面上戛然而止,而「破戒」便從一個「要」字中蹦了出來,這既是明子的回答,也使得矛盾在最激烈的時刻終止。而此處對小英子人物的塑造也極為成功的。直接的、富有強度而不留餘地的提問與反問,老練心機或是成熟矜持的女子是問不出口的,但卻能成為純粹的、可愛的孩童的語言。而這便使小英子形象更為可愛活潑,與明子之間的感情更顯得真摯。

  至此,《受戒》這篇小說便在明子「受戒」與「破戒」之間的矛盾中結束。雖然,明子是否會取小英子當老婆沒人會知道,但這兩個人物之間美好真摯的感情,以及酷似桃花源的鄉村生活,卻時時刻刻令讀者懷念和想像。

❷ 受戒與破戒——如何讀懂汪曾祺短篇小說《受戒》中的人性與溫情

     「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樣,這里的人也不一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風俗,他們的是非標准,倫理道德觀念和街里的穿長衣念過『子曰』的人完全不同。」這一段是汪曾祺在《大淖記事》中的一段話,筆者認為可以用來形容汪曾祺小說的整體風格。汪老筆下的世界總有著擺脫世俗桎梏,接近世外桃源的氣息,這氣息令人沉醉其中,令人情不自禁嚮往著那樣的世界。;

01   那裡的和尚「六根未凈」?

         在我們尋常人的觀念里,和尚一直作為嚴肅的形象與佛教的庄嚴神聖掛鉤,但在《受戒》中,卻與世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斬不斷的情緣,揮之不去的印記。在那個江南水鄉里,和尚是與常人無異的,他的家鄉不叫「出家」,叫「當和尚」。這不是真的皈依佛門,而是一種營生。不能夠簡單憑舉止行為就將和尚們歸為好人或壞人,而這正是汪老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一個信息:他們都是普通人。他們有血有肉,會說會笑,也有著「六根未凈」的慾望,食肉,娶媳婦,皆與常人無異。

        先來看看文本最初提到的五位和尚:老和尚、仁山、仁海、仁渡,還有主角「明海」小和尚。老和尚似乎更恪守禁律一些,也更加古板,很貼合他60多歲的年齡設定,但他也會在過年時候開葷。下一輩的三個和尚中,「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當家的。」其實文中點明明海是因為家中田地只夠三個哥哥耕種,所以明海是跟著舅舅來吃「和尚」這碗飯的。舅舅儼然是「當家人」的做派,在寺廟中乾的凈是財務的活計,如文本中形容的:

        可以看得出,世俗化的和尚在江南的水鄉其實已經成了一份謀生的職業,家中地不夠了就要拖關系帶出去當和尚。畢竟,在文本的開頭就已經交代了「當和尚也要通過關系,也有幫。」當和尚也與三教九流並列為一份混飯吃的飯碗。

        文本中提到仁海時,直接來了一句「他是有老婆的」,這一句淡淡的,卻有不小力量讓人震驚,當和尚怎麼能有老婆呢?還真有,並且還有得如此自然,如此理直氣壯。這簡單的一句似在告訴讀者,這樣的事情並非罕見,而是司空見慣的。更荒謬的是,明海小和尚還大大方方的喊仁海媳婦作「師娘」,若不是徹徹底底將和尚當成了謀生的飯碗,又怎會如此自然地將這些世俗中的字眼叫的這么順口呢?

        再說仁渡,那放到現在就是個花美男,年齡不大,20出頭,有一眾女粉絲且多是年齡較小的。三師父仁渡不光打牌時候總能贏錢,而且還「經懺俱通」,會放花焰口,這就相當於在和尚界是一個職業素養頗高,專業技術很好的和尚。更奇特的是,他還能唱歌,而且歌詞大膽開放的他也會唱,放花焰口時「仁渡一個人可以唱一夜不重頭」,長相姣好,年齡不大,又會唱歌,難怪「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

        讀到這里不必驚慌,作者並非有意將「邪門歪道」「六根未凈」傳遞給讀者,有時若想要讀懂一篇文章,還需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本人持有的文學立場。師從沈從文的汪曾祺走的是「京派」的路子,這一派和「左聯」不同,京派作家很少關注「大背景,也不願過度開掘「亂世」主題的深度,他們一直密切關注著鄉村生活和鄉村中的勞動力以及平民的日常生活。就像沈從文說的,想要「建一個希臘小廟,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京派作家和張愛玲為代表的海派、劉吶鷗、穆事英為代表的新感覺派等,都與「左聯」這個主流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的政治意識比較淡薄,所以在汪曾祺的文章中,我們很少看到大時代,就算是看到了也很隱晦。在汪老的筆下寫的更多的是民間,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圖景,是一副市井百態的風俗畫。

         於是便不難理解為何和尚成為了一份職業,而消解掉了它本身帶有的嚴肅和信仰感。與劁豬(就是閹割豬的睾丸或卵巢,是一種去勢手術)的,織席子的,箍桶的,彈棉花的,畫匠並列起來。在汪老的筆下,沒有宗教的桎梏,亦無城市文明和工業文明對於人心的荼毒,在那裡一切人皆是普通人,皆是塵世行走的眾生。汪老對於異於傳統觀念中的「異己」持有包容和「允許存在」的態度,他不會對於吃肉娶親的和尚「喊打喊殺」,亦不會對於存在肉慾的普羅大眾嗤之以鼻。在他的眼裡,這些不過都是真實的生活,生活的真實,也是他最最關心的人性的體現。所以,在汪曾祺的小說里,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人性和人道主義的氣息。

02  庵趙庄與世外桃源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庵趙庄」的地方,這地方有一座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頗有一種「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的感覺。文本交代了荸薺庵的地理位置和周遭環境。

        又交代了庵里和尚的生活:

        讀到這里,不免覺得,這哪是苦修的和尚,這分明就是世外仙人才過得的悠閑日子,吃喝不愁,環境優美,事少錢多,何其美哉!也許只有在作者筆下才會出現這等景象,讓人眼前一亮,這簡直就是劉長卿筆下的「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透過文字,彷彿感受到了山寺周圍甜涼的空氣,甘洌的泉水,彷彿聽到了偶爾幾聲的鴉雀,撲騰掠過樹梢後刮下幾片葉子。如此這般,即使是個寺廟,也不覺得過分嚴肅,反而像是來自世外的蓬萊。

        更值得一提的是文本中對於小英子家的形容:

        文本中對於小英子父母趙大爺和趙大媽的形容更給人一種健康的美感:夫妻二人「精神得出奇」,身體也都健壯的很,一個是肯下苦力氣的「搖錢樹」,一個是勤快操持家務的「聚寶盆」。

        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世外桃源,自給自足,男耕女織,與世無爭。沒有那許許多多的污濁雜亂,只有日夜流淌的清澈的河水,甜涼的空氣,嫩綠的菜芽兒……其實文本中這兩處環境描寫恰如其分地配合了作者想要敘述的那種人性之美,用世外桃源一般的環境和樸拙民風共同構築了孕育溫情和人情的溫床。

03  小和尚與少女的純情無知

        這是文本最重要的部分:男女主角小和尚明海和少女英子。二者在七八歲時相識,可謂是青梅竹馬,純情天真,他們會一起牽牛「打汪」,一起看水車,晚上他們一起看場。「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樣的日子在現代都市是尋覓不到的,是城裡人靠著想像與回憶才能感知到的愜意和自在。

        等到明海和英子漸漸長大,也就有了少男少女的朦朧的情愫。

        而英子「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這種干凈純粹的感覺就是少年時情竇初開的那種感覺,也讓筆者不禁想起自己少年時,對於喜歡也不甚了解,只知道對有好感的人是會想盡辦法製造接近的機會的。現在想來,那個年齡的感情真的是稚嫩又純粹。

        那麼這萌生的情愫的男女主角應當是何種性格才不會顯得違和呢?我們來看看汪老是怎樣處理作品中英子和明海的形象的?

        首先,明海要去受戒,小英子用船將明海送到善因寺,然後自己兜兜轉轉,把這「全縣第一大廟」里外看了個新鮮,臨走時「她又到廟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個『膳堂』,坐得下八百個和尚……真稀奇,那麼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點聲音!他看見明子也坐在裡面,想跟他打個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嘩,就大聲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見明子目不斜視地微微點了點頭,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英子的性格正有著與她那個年齡相當的女娃娃的「闖勁兒」和天真勁兒,她先是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當著眾人叫明海,但隨後少女的膽大又使得英子無視了「禁止喧嘩」。此時的明海其實也多了份童年時不曾有的顧慮,注意明海的動作是「目不斜視地微微點了點頭」,身處於寺廟中的明海還是明白「不得逾矩」的。這也側面說明象徵著世俗禮法和規矩的善因寺,同荸薺庵不同,是束縛人性的地方。

        再來看明海受戒結束英子接他時的一段對話。

        此處的英子並無扭捏,羞澀,而是直接湊上前去問明海要不要娶她。少女的懵懂讓她顯得很莽撞,但不得不說莽撞中帶著可愛,如果英子說這句話時顯得太老成,不夠冒失,那反而還顯不出英子的純凈天真的心靈,而變成了一種曖昧和扭捏作態。但是值得注意,英子也是先做了鋪墊,才最終鼓起勇氣直接表白的,她很聰明地先說「你不要做方丈」,「也不要做沙彌尾」,她知道這二者是不能夠正大光明娶妻的。

        此時的明海也全然沒了在善因寺大殿里的謹小慎微,而是一抽冷子大喊了一聲「要」。少男少女對於愛、喜歡,老婆、嫁人的理解有時看起來就是這么的幼稚,卻又這么的簡單純粹。文本中的這一段是發生在無人的蘆花盪里。此處遠離所謂的「俗世」,相當於一個短暫的世外桃源,在這里可以自然地解放天性,可以任性地表白心裡話,表達自己內心最純粹天真的沖動,這種安排也只有汪曾祺這樣的大手筆才能表現得不著痕跡又恰到最好處。

        文本中的明海與英子從小相識,又一起長大,漸生情愫,這種純粹的鄉村中的男孩女孩是汪老筆下乃至京派作家筆下常見的形象,他們的出現無疑代表著人性的純粹與美好,無須遮掩的直露和純粹,大概是文本外難以找到卻令人一直渴求的東西吧。

❸ 論汪曾祺《受戒》的藝術特色

   

《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歲那年,抗戰爆發時,避難到了一個小寺廟里住了幾個月的親身經歷與感受,最早曾以《廟與僧》為題在上海《大公報》發表,1980年才重新寫成了《受戒》。經過幾十年的發酵,才釀成醇美清新的《受戒》。汪曾祺把《受戒》當成一個夢來寫,因為這是一個永遠已逝的夢,也是夢想。他肯定合理、正當、健康的世俗慾望,相信人生的意義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受戒》里所寫的場景及思想內涵幾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無法實現的,這形成了與現實相反的清新脫俗感。作品中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

一、  簡單清新的故事情節

小說沒有什麼特殊的故事情節,作者將散文筆調和詩歌的意境營造手法引入小說創作,以純朴淡雅的語言、自然灑脫的筆調,詩意的平鋪直敘了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戀被作者描繪得如詩如畫,醉人如夢,文中還插入了大量的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在小說中的人們包括和尚們看來,做和尚和種地、經商、做工一樣,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把和尚看作是一種異常的事件。菩提庵(叫訛為荸薺庵)的和尚們,也和常人一樣,娶妻生子、賭錢吃葷,率性隨意的生活。對待佛事,也只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明子當小和尚很自由自在,老往鄰居小英子家跑。兩小無猜,性格都純朴可愛、樂觀開朗。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共同勞動中萌發了朦朧的愛情。尤其是小英子,個性活潑,一天到晚嘰嘰呱呱像個喜鵲,對愛情大膽追求,她明知道明子是去做和尚的,但卻沒怎麼避諱她讓明子畫石榴花、梔子花等綉花的模板,兩人在一起裁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割稻子、打場子、捋荸薺、在蘆葦盪里劃船。要明子將來不要做方丈,「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作者對小和尚明子和英子的純真熱烈的愛情,做了細膩的詩意描繪,表達了由衷地贊美之情,充分肯定了佛門子弟一對小兒女的這種普通人的感情、慾望。可見在汪曾祺的小說里並不講究奇與險,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轉合、花頭技巧,小說不需要什麼愛恨情仇離合悲歡,讀者卻能從他那平淡簡潔、洗凈鉛華的文字中間,去領會出舊時底層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並從中感悟世態人情,和他那顆悲天憫人的樂觀情懷。

二、詩意自然的風格特色

    受戒》中的景物環境描寫表現了意境美,具有一種清新獨特的田園抒情風格,有點像「陶淵明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由於《受戒》在文體風格上,追求小說與散文、詩歌的融合,淡化情節和人物性格心理。。文中有 幾處畫面的描寫使情寓景中,情景合一。,明 子看到英子走後的一串腳印,而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 的心搞亂了。可能一串腳印留不下什麼,但當讀者處於明子 的位置,看到心愛的人拎著籃子離去的背影,步步遠走,最 後消失在遠方,從背影到模糊到一個點,到消失,能讓人想 念的僅僅是松軟泥土上的一串腳印……這似乎是一個電影的 片段,讓我們深入其中,體會到人物的情感。小說的最後「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人與自然和諧交融,透出一種率真美好的人性美與人情美。人內心的生命活力得到了完全的釋放,生命處在一種完全的自由自在中,與自然在內在上達到了完全的和諧之美。

三、風俗化的語言風格

受戒》是以汪曾祺的故鄉蘇北水鄉為背景,《受戒》中語言表現出風俗化、口語化和美文化,使小說的地方色彩更加濃厚:

  文中 描寫荸薺庵和和尚們時用了具有地方風俗化的語言。介紹荸 薺庵時,門上的對聯是「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這正是 和尚念經的佛語,而三師傅仁渡唱情歌時,還唱了安徽情 歌,具有更加濃郁的風俗化。口語化體現在人物的對話中, 例如:「要死了,兒子!」「ⅹ媽媽的,又輸了」

作者沒有任何避諱,而是真實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也是對人性「真」的體現。美文化從最後一段看得最明 顯,「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頗有宋詞的 味道。

      《受戒》中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於表現一種人性美,人性的善是世間最美的音符,是世間生命的精髓,這種美沒有國界,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男女、平凡人和佛家弟子的限制,是人就會對生活有需求,對世俗有渴望。《受戒》中的荒唐故事是美,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正如汪曾祺在文章寫成之後所說的:「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❹ 《受戒》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這是一本講述仁義道德的書籍,這本書講講述男主角和心中的惡魔做斗爭,最終理智戰勝邪惡。

❺ 受戒讀後感5篇600字

《受戒》出現於傷痕文學和 反思 文學潮湧之際,卻沒有政治話語的痕跡,沒有濃烈的悲劇意識,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受戒 讀後感 ,,希望你們喜歡

受戒讀後感1

文章 開篇就用緩慢的文筆描述了一個獨特的世外桃源,與其說獨特更不如說荒誕。庵趙庄的人們太寬容了,在他們心中,和尚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像是郎中,書生,當鋪,商人之類的職業,沒有區別。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還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賭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規還是和尚嗎?——這樣光怪陸離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澀全然無關,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再說小英子一家,趙大伯是田場上樣樣精通的好把式,不僅脾氣好,身體也結實的像一顆榆樹;趙大媽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僅家鄉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樣子也是眾家嫁閨女的稀罕物;兩個寶貝女兒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靜,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潑,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鵲。由此村莊獨特的幸福生活可見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筆描述了這樣一個地方,沒有苦澀,沒有勾心鬥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慾望的世外桃源。荸薺庵里,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後,村裡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然而卻沒有人指責,這一切的荒誕在村莊里是如此和諧。我並不贊同網路上大部分人所說,這是對人性最原始的復甦的贊美。更有甚者,說這是對人類原始的愛的贊揚。

受戒讀後感2

7歲,一個多麼美好的年齡,也正是一個對於人生、愛情有了慒懂的認識和嚮往的年齡,難怪,只在看到一個小女孩的小腳印後,便會心亂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澀卻使他不敢表白,這份朦朧的愛只好在他的心裡孕育、成熟,他的心還是純真和美好的。他雖始終只是在被動地等待和接受初戀的到來,但他堅定地相信自己對小英子的愛的小英子對自己的愛。於是,在他等到了愛狂風暴雨般來襲時,他大聲說出了心裡話,雖然,這還是小英子的鼓動下,而這一次,他的勇敢已戰勝了怯懦。復甦的人性讓他把幸福緊緊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膽。她毫無顧忌地坦露心跡,但她並不魯莽。她是在確定了明海的心後才以身相許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誠;她很大膽,但很謹慎。她深信自己的可愛靈巧一定可以打動明海,她也清楚自己早已對那個漂亮溫順的少年暗暗傾心,於是她把這種愛表達出來,釋放出來。正是這種主動的交流和呼喚,才讓她和明海走到了一起。有時候,人與人心靈的交匯就在那麼一剎那,錯過了那一剎那,恐怕兩個人的手永遠也不會牽在一起。聰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贏得了屬於自己的那份真愛,她身上蘊含著的那份至真至純的人性之善讓她獲得了生命中最珍貴、最美好的幸福。

小說雖是描寫一派純美寧靜和諧舒淡的鄉野風情,但其中也隱藏著淡淡的憂傷,如明海為什麼出家,明海與小英子之間似愛非愛的純美情感能保持多久。這些都隱含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閑適,自由靈暢,可見作者自然通脫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結尾往往蘊含著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讓人有一種隱隱的悸動。

受戒讀後感3

《受戒》的 故事 發生在一個叫做庵趙庄的地方。「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裡兩三家。「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菩提庵,而這個菩提庵在這個莊裡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地方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在這里,和尚算是一種職業。這個庵如此重要,卻被大家叫訛了,叫成了荸薺庵。這篇文章就寫了發生在荸薺庵的零碎瑣事,這些事全似信手拈來,全都平常之極。整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人生哲理;沒有轟轟烈烈、盪氣回腸的故事,沒有高大光輝的人物形象,卻處處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

這里的和尚,沒有僧人的苦行修持,也沒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著很多沫子噴出來」,「可以收租、放債」,「可以賭錢、可以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喂豬」,讓人看來有些離經叛道之感。但因為和尚在此地不過是種職業,所以這些實實在在的世俗人情與人間煙火讓讀者們看到了和尚謬的閑適的生活,看到了他們的與世無爭,率性隨意。而本文的主角——小和尚明海,是個聰明好學,悟性高而多才,純朴又老實的一個孩子。他與同樣純朴善良、聰明伶俐的農村小女孩——英子之間的絲絲情愫,似乎形成了這篇文章的線索,但都淡得讓人把握不住。

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腦子里一直在回想著一部小時候看的電影,是林志穎主演的《旋風小子》,又叫做《笑林小子》。釋小龍演的那個小和尚,和那個古靈精怪的郝邵文,他們和明海一樣純真無邪,無所謂塵世如何,自有自己的歡樂。

受戒讀後感4

庵趙庄有座荸薺庵(實為「菩提庵」,被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庵內13歲的小和尚明海因為家裡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帶來出家的。他舅舅是庵里的當家和尚仁山。庵內和尚們並不恪守戒律,一樣過著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來庵上的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薺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會描畫,這一技藝令小英子即將出嫁的姐姐著實風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畫綉出來的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 刺綉 ;一起栽秧、薅草、車水、放割稻子、打場看場。四年以後,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就能做「沙彌尾」,將來能做方丈。小英子劃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數天後,小英子又劃船把接受過戒的明海回庵趙庄。回來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當沙彌尾也不要當方丈,天真的明海一概應下。當小英子問他:「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聲說:「要!

《雞鴨名家》講的就是一位放鴨大師和一位炕房孵雞大師。陸長庚似懂鴨語,能把進入蘆葦盪的群鴨刷的召喚出來,余老五則能孵出遠近聞名的好雞。《大淖記事》說的則是居住在大淖周邊的兒女故事,美麗勤勞的挑女巧雲和英俊機靈的小錫匠十一子。《歲寒三友》則講述了三四十年代小縣城裡三個老友跌宕的生活,賣炮仗的陶虎臣,開絨線店的王瘦吾,賣畫的靳彝甫。雖有過暫時的好光景,卻很快又陷入落魄,但所幸有老友之間的相互扶持。

受戒讀後感5

《受戒》寫得極富詩意,讀時感覺就像飲一杯淡淡的清茶,使人愜意,使人心曠神怡,作者刻畫的人物簡單而又清純,發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更使讀者身臨其境。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描寫了朴實的故事,展現了人類心靈深處對最自然最本質的美的追求!

小說中明子為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去荸薺當和尚,認識了純朴的英子一家人,他與英子的 愛情故事 發生的如此自然,如此富有詩意,給人一種健康純美的享受,他們的愛情與蘆花盪聯系在一起,與漿聯系在一起,與平淡的言談聯系在一起。在此,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浪漫場景,有的只是普通人朴實的真情流露。正如汪曾祺自己所說:「我認為和尚也是一種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凡作為人的七情六慾,他們皆不缺少,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正是作者這種溫和的寫法觸動了我的心靈,當我讀到善因寺方丈石橋有一個十九歲美貌如花的小老婆時,我並不驚訝,而且潛意識認為那是人類自然性的一種流露。


受戒讀後感5篇600字相關文章:

★ 受戒讀後感高中作文5篇

★ 汪曾祺短篇小說《受戒》讀後感5篇

★ 汪曾祺受戒讀後感精選範文5篇

★ 受戒汪曾祺讀後感範文5篇

★ 汪曾祺受戒讀後感作文05篇

★ 受戒讀後感作文精選

★ 受戒讀後感優質例文五篇

★ 《受戒》讀後感高中作文

★ 受戒讀後感範文

★ 受戒讀後感範文2020

❻ 讀汪曾祺的短篇小說《受戒》

近日「毒教材」事件在網路中持續發酵,一些平時不讀書的學生家長和想要博人眼球的網路博主開始在對文字進行深入挖掘,在《新華字典》用「玩女性」舉例被曝光後,字典中「國」字的定義也受到了質疑……終於,在謾罵聲中我看到了短篇小說《受戒》。

網友們揪住了《受戒》中的三師傅仁渡唱的安徽的小調山歌:

「姐和小郎打大麥,

一轉子講得聽不得。

聽不得就聽不得,

打完了大麥打小麥。

唱完了,大家還嫌不夠,他就又唱了一個:

姐兒生得漂漂的,

兩個奶子翹翹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裡有點跳跳的。

……」

其實這下面還有一句話,「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作者要說什麼,要諷刺什麼,這句註解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這篇小說真得不適合青少年閱讀嗎?帶著疑問,我走進了這篇小說。

小說開篇從明海出家的荸薺庵的來歷說起,講述了明海出家的過程。明海是家裡的第四個兒子,家裡弟兄多,從出生開始,小明子(明海在家時的名字)的父母就有了讓他當和尚的想法。7歲那年,小明子的父母就跟他的舅舅商量了這件事,文中又寫了當和尚的種種好處,小明子本人也沒有反對。

緊接著,為了讓他當和尚,家裡又下了本錢供他讀了幾年書,從《三字經》、《百家姓》到《論語》、《孟子》等書他都學了,還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到了約定日期,給爹娘磕了頭,他就跟著舅舅出家去了。

路上經過了一個大湖,在縣城他見識了人世繁華,各種買賣店鋪,街頭小吃、雜耍看的他眼花繚亂。到了河邊,一隻小船在等著他們,在船上他認識了女孩小英子,原來小英子是荸薺庵的鄰居。他跟小英子聊了起來,他們一起坐在船上剝蓮蓬吃。

小說描繪了荸薺庵里的僧侶生活,和幾個僧人形象,枯寂無為的老和尚普照;荸薺庵里的當家人,明海的舅舅,管著賬又好賭常輸的仁山;有老婆的和尚仁海;聰明精乾的和尚仁渡。

在描寫仁渡的時候,作者講述了人們央他唱山歌小曲的事,其中就有那段「姐兒生的漂漂的……」

荸薺庵里沒有清規戒律,和尚們可以吃水煙、打牌,娶老婆,過年還能殺豬吃肉,只不過要給肥豬念一道「往生咒」。牌客裡面有收鴨毛的,有打兔偷雞的,都是「正經人」。

荸薺庵旁邊住著小英子一家,她家三面是河,只有一天小路通向荸薺庵。小英子的父母,趙大伯和趙大媽都是善於生計的人,勤勞善良,兩個女兒像母親一樣貌美如花,大英子性格文靜,話很少。小英子活潑的像個喜鵲。

大英子要出嫁了,沒有好的綉花樣子。小英子找來小和尚明海來畫,大英子喜歡的了不得。小英子的媽媽還認了明海做干兒子。

明海勤勞善良,大英子要出嫁了,明海幫助他們家乾田裡的活,他揚鞭喊起打場號子比山歌還好聽。

他跟小英子一起看場。「——荸薺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唦——』,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看著留在田埂上那串美麗的腳印,小和尚明海的心漸漸被小英子搞亂了。

故事寫得很唯美,明海要去受戒,小英子會擔心他疼不疼。故事的結尾,小英子問明海,「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故事的結尾寫道「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盪。

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這個故事寫於1980年,那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作者汪曾祺說這個故事,是他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描寫了少男少女純真懵懂的愛情。我覺得這個故事編進中小學的讀物中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是那段山歌小曲可做刪減處理。或者也可予以保留作為一種含蓄的性啟蒙的開端,這一點還是要交給教育家門斟酌。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就像大禹治水,疏導的作用絕對優於堵截。家長們的神經過於敏感未必是什麼好事,那會成為一種束縛,讓人想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事件。如果因此把孩子推入那樣的時代,就不是「矯枉過正」這個詞簡單概括的了,或許可以用另一個詞——「得不償失」。

❼ 汪曾祺的《受戒》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這本書適合學生讀嗎

融合了散文和詩歌的文體因素,主要是對現實的一種反射,呈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讓人細思極恐的陰森扭曲,都非常淡化;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是不適合學生讀的,相對而言一些細節內容是非常可怕的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學生在思想方面的觀念還存在著不足,很難讀懂這本書的真正含義。

❽ 受戒的作者是誰作者國際是哪 受戒的作者簡介

1、《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汪曾祺的國籍是中國。

2、《受戒》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蘊含著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3、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畢業於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9年後歷任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幹部,《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

❾ 汪曾祺《受戒》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文革結束後,中斷小說創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筆寫小說,這一階段他的小說基本上以早年間在故鄉高郵的生活為創作素材。汪曾祺少年時為躲戰火隨父、祖在鄉間小廟住過半年多,當時有一戶趙姓人家住在廟的附近。經過40多年的人生積累,年過六旬的他回憶起當時的那段生活經歷,感到像小英子那樣的農村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詩意的,於是產生了創作沖動,決定要把那種美好的情感和生活樣態寫出來。

❿ 汪曾祺的受誡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受戒》是一篇飽含詩情的小說,表現的是純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說描寫的內容包括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兩部分。和尚們的宗教生活是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或者說世俗性的。聰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出和尚。當和尚對當地人來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因為當和尚有很多好處,可以吃現成飯,可以攢錢,將來還可以還俗娶親。不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廟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滿了塵世的氣氛。荸薺庵的小和尚過著很清閑的日子,連早課、晚課也不做,只是敲幾聲磐,然後挑水、喂豬。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和尚中,大概只有一個老和尚最守規矩,他是吃齋的,但過年時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當家的」,掌管寺廟里里外外的俗務。二師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倆在廟里過起了逍遙自在的小日子。三師父精明能幹,風流倜儻,能玩牌,會「飛鐃」,還長於唱山歌小調。這個廟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有人提起。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他們也舉行宗教儀式,可那歡快的場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時,「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
在對和尚們的生活習俗作了充分的鋪敘後,作品又以小英子家為中心,展開了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水鄉世俗生活畫卷。這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文明社會,人與環境自然和諧。小英子一家4口人,盡管性格不同,但都稟承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小英子熱情潑辣,心靈手巧,熱愛勞動。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明海會畫花,小英子就把它們綉出來。他們共同勞動,一起薅草,車水,「扌歪」荸薺隨著歲月流逝,春去秋來,他們的心田裡漸漸長出了愛情的苗子。《受戒》這個題目是帶有反諷性的,「受戒」本來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門戒律的儀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時,兩個小主人公的愛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與小英子劃船回家時,兩人表白愛情,把船劃進了蘆葦盪。小說結尾處以寫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兩個部分的內容是相通的,具體的聯結就是明海的行動;不僅如此,兩個部分還互相印證,流貫著共通的精神--中國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著一種內在的歡樂,浸潤著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現世主義精神,令人想起《詩經》和古代樂府中那些歡快的民歌。這是一首人生的贊歌,贊頌了純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本文與 與《大淖記事》類似,《受戒》採取的是民間化的敘事方式,與民間文學常用的敘事方式如出一轍。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熱點內容
主人公叫林梵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1 18:34:43 瀏覽:597
重生在捉妖記小說 發布:2025-07-01 18:30:06 瀏覽:415
經典少兒偵探小說 發布:2025-07-01 18:27:28 瀏覽:927
類似重生游戲築夢師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7:43:20 瀏覽:623
重生女相師的小說 發布:2025-07-01 17:27:48 瀏覽:782
愛在聖彼得堡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1 17:00:26 瀏覽:734
傲氣凌神小說大結局閱讀 發布:2025-07-01 16:57:48 瀏覽:49
網路小說翻譯成英語的方法 發布:2025-07-01 16:56:57 瀏覽:981
重生之異能軍嫂小說在線看 發布:2025-07-01 16:56:51 瀏覽:966
小說半血金鵬結局 發布:2025-07-01 16:55:44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