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明朝短篇小說稱為

明朝短篇小說稱為

發布時間: 2022-08-30 18:19:38

Ⅰ 明代流行的白話短篇小說被稱為( )

擬話本
其代表為「三言」、「二拍」

Ⅱ 明清時期的短篇小說的代表有

明清時期的短篇小說的代表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Ⅲ 明代小說成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學風格

明代小說,這類小說有兩種發展傾向,形成兩種形式。一種講史小說的形式是歷史演義.。以《三國志演義》為代表。所謂「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大體上能反映出這類小說的面貌。《三國志演義》原題《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著。從現存元刊講史話本《三分事略》和《三國志平話》看,平話為《三國志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基礎。羅貫中參酌正史,又廣采民間傳說,完成了這部宏篇巨制。小說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始末,但它所概括的卻是長時期封建社會生活特別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生活,具有豐富的歷史內容。《三國志演義》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面貌和反動本質。《三國志演義》以描寫軍事斗爭為主,同時又穿插結合政治斗爭和外交斗爭,它通過鮮明生動的生活場景所概括的斗爭經驗,可供後人借鑒。《三國志演義》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這種傾向反映了較為復雜的思想內容,其中包括在長期封建社會中形成的封建正統思想,儒家「天下歸仁」的思想,以及宋元以來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意識等。《三國志演義》善於在矛盾斗爭中塑造人物,創造了像曹操、關羽、諸葛亮、張飛等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三國志演義》又長於描寫戰爭。既有宏偉壯闊的場面,又有人物活動的生動刻畫。虛實配合,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明代的歷史演義小說數量不少。差不多從遠古傳說的虞夏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者如《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但大多模仿《三國志演義》而思想藝術不高。

另一種講史小說的形式是英雄傳奇。這一形式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亦取材於史事,但與歷史演義小說不同,不拘牽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以描寫英雄人物為主,即魯迅所稱「敘一時故事而特置重於一人或數人者」,以《水滸傳》為代表。《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是一部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宋江起義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但史載不詳。《水滸傳》在宋元講史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的增飾敷演,虛構成分比《三國志演義》為多。水滸傳》描寫了一支農民起義隊伍從發生、發展到受招安、潰滅的全過程,作者以極其鮮明的愛憎,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烈地歌頌英雄的高貴品質和反抗精神,真實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是農民起義發生的重要社會根源。但是小說在描寫了梁山英雄大聚義以後,又寫了受招安,征遼,征方臘,直至最後覆亡的悲劇結局,表現出較為復雜的思想矛盾。作為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忠君觀念,對《水滸傳》有明顯的影響。它的批判矛頭雖然觸及到整個黑暗的封建統治網,但鞭撻的對象卻主要是貪官和蒙蔽皇帝的奸賊。但悲劇的結局仍然體現出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奸險殘酷罪惡本質的揭露和批判。

明代還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作品,思想藝術成就均高出於同期產生的歷史演義小說。所寫大多有一定的史實依據,但內容則主要采自民間傳說,著重於英雄事跡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畫。較有影響者為萬曆間熊大木著的《北宋志傳》,內容演述宋初楊家將抵抗契丹的故事,塑造了眾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颯爽的穆桂英為人所喜愛。熊大木還有《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描寫岳飛故事,郭勛的《皇明英烈傳》(一題《雲合奇蹤》)演明代開國史事而著意於宣揚郭氏祖宗郭英之功業,袁於令的《隋史遺文》,寫亂世英雄秦瓊等,都在一個時期內對民間有一定的影響。

還有一類就是 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顯然受到宗教的不同程度影響。尤其在明中葉以後,封建統治者一面窮奢極欲,一面求仙訪道,信奉佛教,企求長生不老。》。《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作者吳承恩從小愛好奇聞異事,創作時融進了他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與認識。《西遊記》充滿大膽奇異的幻想,情節生動驚險,引人入勝;語言詼諧,機趣橫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明中葉以後產生的神魔小說還有《封神演義》。

還有就是世俗小說,這類小說以社會現實為題材,多寫家庭生活,且「大概都敘述些風流放縱的事情,間於悲歡離合之中,寫炎涼的世態」(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作者不詳,萬曆四十五年(1617)東吳弄珠客序刊「詞話」本署蘭陵笑笑生著。小說以寫實的手法,對明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作了真實細膩的刻畫。人物眾多,反映了當時城鎮生活的廣闊畫面,不少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書中反映地主官僚階級肉慾放縱的生活,頗多穢褻描寫,不堪入目。《金瓶梅》開始擺脫歷史故事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對平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金瓶梅》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傳為與《金瓶梅》同出一手的《玉嬌麗》(已佚)及成書於明末的西周生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郎才女貌,一見傾心,私訂終身,然後經過一段曲折,以大團圓的喜劇結束。思想藝術大都極平庸低下。大約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平山冷燕》等屬於這一類。
明末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這是明後期社會腐敗、政治黑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及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傳》等,歌頌了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這類小說一般都追求情節的離奇曲折,而人物形象則大多缺少個性,藝術上比較粗糙,且多夾雜神鬼迷信描寫,並宣揚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還有比較著名的是白話短篇小說,如「三言二拍」,即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明末凌濛初仿「三言」創作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則基本上是凌氏創作的擬話本。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面。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佔有重要地位,表現了對愛情婚姻自主要求的肯定和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譴責薄倖男子也是這類小說表現的重要內容。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主題。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生活與思想的作品,顯示了明代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比如歌頌小商人的勤勞誠實、互相幫助的友情以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等。這是市民階層力量壯大和在社會上活躍的表現,是明中葉以後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產物。但「三言」、「二拍」中的擬話本,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張皇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佔了相當數量。擬話本在藝術上大體保持了話本小說的特色,如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等。但也有不同之處: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都趨於豐富細膩,篇幅也明顯增長;而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則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除「三言」、「二拍」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成就都不高。如魯迅所指出的:「明人擬作末流,乃誥誡連篇,喧而奪主,且多艷稱榮遇,回護士人,故形式僅存而精神與宋迥異矣。」(《中國小說史略》)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於人情世態的描繪中,呈現出封建社會生活大量不合情理的事物。

文中有相關的背景,一般都是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等等。。。

Ⅳ 明代是短篇小說的興盛時期,著名的短篇小說「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別是

是指明代五本著名傳奇小說集的合稱,「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二拍」則是中國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濛初。
馮夢龍編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小說集的總稱。《喻世明言》亦稱《古今小說》,但「古今小說」實為「三言」的通稱。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別刊於天啟元年(1621)前後、天啟四年(1624)、七年(1627)。這些作品有的是輯錄了宋元明以來的舊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據文言筆記、傳奇小說、戲曲、歷史故事,乃至社會傳聞再創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舊本的匯輯和新著的創作,是我國白話短篇小說在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進行獨立創作的開始。它「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總集。它的出現,標志著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整理和創作高潮的到來。
在「三言」的影響下,凌濛初編著了《初刻拍案驚奇》(刊於1628年)和《二刻拍案驚奇》(刊於1632年)各40卷,人稱「二拍」。凌蒙蒙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烏程(今浙江吳興)人。18歲補廩膳生,後科場一直不利。55歲時,以優貢授上海縣丞,後擢徐州通判並分署房村。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進逼徐州,憂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與「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個人創作,「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二刻拍案驚奇小引》)。它已經是一部個人的白話小說創作專集。「卷帙浩繁,觀覽難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故從中選取40種成《今古奇觀》。後三百年中,它就成為一部流傳最廣的白話短篇小說的選本。

Ⅳ 明代是短篇小說的興盛時期,著名的短篇小說,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別是

三言二拍》包括馮夢龍的《喻世明言》、《醒世恆言》和《警世通言》以及凌檬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每一部分都分上下冊,每一冊都有十萬字之多,整個「三言二拍」就可謂洋洋上百萬字.
《三言》原稱「古今小說」,本意就是包括了宋、元、明三代的作品.下百二十篇小說里,有宋、元、明三代的「小說家」話要屯有明代人用話本體寫的通俗小說;有說話人、書會才人的舊本,也有文人擬作的新篇.它包羅古今,融會場也間作品和文人的創作或再創作,前人統稱之為通俗小說或話本小說.

Ⅵ 明清時代著名小說以及小說主要內容

明清小說概述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小說描寫空間的拓展 小說人物畫廊的豐富 小說情節的奇譎變幻

二、明清小說的內容拓展

就題材而言,明清小說可謂是包羅萬象,空前豐富。明清小說全方位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敘事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特點,使文學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寬廣和深入。城市經濟和市民階層的凸起,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理想又給文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內涵。

1、題材內容的空前豐富

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是明清小說的突出特點。除了在民間流傳蘊育多年而經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說外,小說作者的筆觸更是切近了現實生活。直接描寫社會世態人情的世情小說的出現,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英雄傳奇 神魔小說 諷刺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現

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摹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明清小說的突出貢獻。

愛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場黑幕,社會丑態

科舉禮教,人生百態 日常生活,世情風貌

3、社會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國古代小說素有理想探索的傳統,在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和宋元話本中,往往通過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現理想。明清小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實地描摹世態,批判社會;一方面則探索社會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現理想境界。兩者相輔相成,表現出對社會現實人生的熱忱關注。

社會政治理想 愛情婚姻理想 人倫關系理想

三、明清小說的藝術成就

到了明清小說,敘事藝術已趨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種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為繁富的鴻篇巨制,其間有宏大精緻的結構,引人入勝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豐富多彩的語言,無微不至的描繪。文學的表現力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完備,《紅樓夢》的問世,更是標志著中國古典文學走到了它的巔峰。

1、完備精湛的敘事結構

作為敘事文學的典範作品,明清小說在敘述方式和情節結構上的成就不同凡響。無論是章回體的長篇小說,還是精巧綿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優長。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結構宏偉,能在尺幅之間,舒展歷史風雲,飽覽英雄人物,追尋歷史進程。世情小說則脈絡清晰,精巧細密,逼真地反映現實生活,展示生活樣貌。

從事件結構到人物命運結構 從平鋪直敘到立體交錯

從單線縱深到全方位鋪展 從主線突出到一線兩描寫

2、性格豐滿的形象塑造

從歷史傳奇中人物刻畫的類型化、平面化,到英雄傳奇的個性凸現,直至世情小說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說在人物形象刻畫上成就非凡。將情節事件發展與人物性格密切相連,細膩委曲地傳遞人物的情緒心聲,在對比映襯中凸現性格,描繪出人物的心靈成長史……明清小說中風韻獨具、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顯示了敘事文學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飛猛進。

因人設事 曲盡人情 相依相存 發展變化

3、曲描細敘的藝術刻劃

由敘事為主,轉向以描寫為主,明清小說在藝術描寫上漸趨細膩逼真,無論形象塑造、環境描寫、細節刻劃,還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圖描摹生活,筆參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見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藝術感染力。

絲絲入扣的心理描寫 逼真細致的環境描寫 豐富具體的細節描繪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明代小說 明代小說包括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又可分為文言短篇和白話短篇。長篇小說和白話短篇小說,是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三國英雄志傳》書影(清嘉慶年間刊本)

清代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黃金時代 。不僅數量空前,風格流派多樣,最重要的是它與現實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寫逝去的英雄時代和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轉向世俗的社會和平常的人們。明代《金瓶梅》開辟的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著重寫市井間世俗情態的新路,到了清代才真正得到發揚。《儒林外史》、《歧路燈》、《綠野仙蹤》、《紅樓夢》都是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充分顯示出長篇小說反映現實生活的巨大能力和容量。在清代,小說在文學領域成為主流,其成就超過了傳統詩文和其他文學樣式。
明清時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時代特徵。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導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就是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進步思想家的傑出代表。這三位思想家都有類似的經歷,早年都參加過抗清斗爭,後來都隱居著書立說。但由於治學方法和所學內容不同,他們在思想上、學術上又表現了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黃宗羲比較強烈地表現了反對君主專制的傾向,顧炎武強調學以致用的學風,王夫之把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發展到一個新水平。黃宗羲的思想,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顧炎武腳踏實地的學風,對清代學者有很大影響。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要求在學習這三位思想家的特點時,要把教材第214、215頁的引文材料看懂,可幫助記憶。
(2) 在學習明、清三位傑出的思想家後,要回憶和聯系我國古代四位唯物主義思想家:戰國時的荀況(著有《荀子》一書)、東漢時的王充(著有《論衡》一書)、南朝齊、梁間的范縝(著有《神滅論》一書)、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3) 科學巨匠和巨著請按教材第216頁表格來記,並注意第217頁插圖及引文。特別要學習三位巨匠勤奮鑽研、重視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以及他們廣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說明在科技領域,盡管此時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已有了許多新的突破,但傳統的科學技術領域,我國依然走在前列。
(4) 在學習科舉、學校、書院等內容時,要和以前學過的唐、宋時的教育聯系起來,不要割裂歷史單獨記憶明清的教育內容。
(5) 優秀古典小說,教材第220頁表格列有六部,除掌握作者、成書時間、主要內容外,重點要認識其價值:《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遊記》是一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諷刺小說;《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短篇小說集。
(6) 中國的戲劇,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元雜劇和明傳奇,標志著中國戲曲已經達到
了成熟的階段。
(7) 明代建立了皇家藝術機構——畫院。明朝畫壇山水、花鳥畫占統治地位。特別要知道的是揚州「八怪」。

Ⅶ 三言兩拍指的是明朝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都包括哪些作品

三言兩拍指的是明朝五本著名傳奇短篇小說。所謂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為馮夢龍所創作;所謂兩拍指的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乃凌濛初的作品。這五本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佔一席之地,後人評價頗高,例如:「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白話短篇小說發展歷程上由民間藝人的口頭藝術轉為文人作家的案頭文學的第一座豐碑」等等。

二拍,每集40卷,共80卷,相對其它傳奇短篇小說集,它最大的特色是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人們對財富的追求,對愛情的期待,對自由的嚮往。其中,有《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烏將軍一飯必酬》、《疊居奇程客得助》等多篇文章,主要進行商業描寫,反映出社會對錢財的強烈追逐,在以往的小說中是非常罕見的。士農工商,商人商業在古代文人眼中,一直都是最低賤的,能不寫就不寫。

Ⅷ 明代馮夢龍編撰的三言小說,具體是什麼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纂輯的三個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是明代通俗小說的代表作。這些作品主要是對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進行編輯,馮夢龍在對其進行編輯的同時,進行了一定的修訂,可以看成是馮夢龍的文本重構。另外也有作者的創作。

馮夢龍畢生所從事的通俗文學的整理與編輯工作,是與當時文藝環境分不開的,當時的主情思潮彌漫文壇,這一點對馮夢龍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但不難發現他的文藝思想及審美傾向由有著自己的特色。即是他在對通俗文藝的整理與編輯的創作中本著堅持發揚儒學的基本精神,並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馮夢龍所提倡宣揚的儒學精神是先秦的儒學精神,這里也包含了一些釋、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際提倡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

Ⅸ 明代小說繁榮的原因

1、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政權以後,吸取了元統治者覆亡的歷史教訓,在明初採取了恢復發展生產、使人民休養生息的方針。歷百年左右,出現了經濟繁榮和社會安定的局面。

中葉以後,工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要求在文學中得到反映,因而在宋元時期說話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便受到他們的歡迎而得到發展的機會。

葉盛《水東日記》卷二十一說:「今書坊相傳,射利之徒,偽為小說雜事,農工商販抄寫繪畫,家畜而人有之,痴文婦,尤所酷好。」反映了當時小說的讀者群主要在市民階層。

2、明代小說,是在宋元時期的說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代文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稱為「擬話本」,就是直接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

長篇小說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亦多由宋元說話中的講史、說經演化發展而來。嘉靖以後,文人獨立創作的反映現實的長篇小說如《金瓶梅》,亦取資於講唱文學的寫作經驗。

3、明代印刷術的進步,刻書業的發展,也為小說創作的刊行流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促進小說創作的繁榮。

經典明代小說介紹: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

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2、《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

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

《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分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熱點內容
晉江甜文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2 18:18:14 瀏覽:427
炫舞小說純游戲 發布:2025-07-02 18:18:12 瀏覽:267
言情特種兵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02 18:18:09 瀏覽:893
劍姬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2 18:16:40 瀏覽:940
桃花源生存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02 18:14:35 瀏覽:166
特別的穿越重生小說 發布:2025-07-02 18:13:03 瀏覽:947
好看的言情短篇完結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02 18:12:54 瀏覽:517
都市小說推薦經典作者 發布:2025-07-02 18:08:09 瀏覽:160
重生之玄幻小說中高歡 發布:2025-07-02 18:03:00 瀏覽:17
空間都市類全本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02 18:02:24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