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有什麼關於中西文化的短篇小說書

有什麼關於中西文化的短篇小說書

發布時間: 2022-08-28 17:54:39

❶ 推薦幾本關於中西方文化的書

你可以去找有關巴洛克方面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書。

還有關於哥特的.

文藝復興是文化方面的,至於其他兩個是十分美學的東西,是非常不枯燥的吶.

《文藝復興與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 1888)一書

這本書就不錯=v=

❷ 值得一看的中西方經典文學著作集有哪些。

荷馬史詩、聖經、莎士比亞全集、伊索寓言、神曲、十日談、一千零一夜、馬可波羅游記……

希臘神話——古希臘文明的瑰寶
伊索寓言——一部經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馬史詩——橫亘千古的文學瑰寶
俄狄浦斯王——古希臘悲劇的典範
聖 經——基督教的經典著作
源氏物語——日本古典文學的瑰寶
神曲——中世紀的偉大詩作
十日談——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列那狐的故事——法國偉大的民間長篇故事詩
巨人傳——一部荒誕不經的幽默小說
威尼斯商人——為貪婪的吝嗇者畫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堂·吉訶德——一部反騎士小說的騎士小說
偽君子——偽善者真實面目的揭露
失樂園——天使與惡魔的較量
魯濱遜漂流記——一個永不言敗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記——一部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湯姆·瓊斯——一位棄兒的成長史
少年維特之煩惱——震撼了一代青年心靈的著作
懺悔錄——「懺悔」與「控訴」
陰謀與愛情——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
雪萊詩選——理想、自由的歌頌與贊美
傲慢與偏見——一部優秀的社會風俗小說
唐 璜——反映和批判社會現實的諷刺詩
格林童話——童話城堡上的一面旗幟
葉甫蓋尼·奧涅金——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巴黎聖母院——一個展示美、丑、善、惡的大舞台
紅與黑——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愛情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一個守財奴形象的成功刻畫
高老頭——資本主義罪惡的深刻揭露
安徒生童話集——一部具有永恆的魅力的童話集
欽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騙子上演的諷刺喜劇
霧都孤兒——一位孤兒艱辛的奮斗歷程
三個火槍手——火槍手的傳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個曲折離奇的復仇故事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一部優秀的長篇諷刺詩
簡·愛——現代女性小說的經典
呼嘯山莊——慾望、恩仇與愛的交響曲
茶花女——一位高貴.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劇
紅 字——心靈的羅曼史
大衛·科波菲爾——從遺腹子到大作家的傳奇
湯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淚史
白 鯨——驚心動魄的海上搏鬥
草葉集——充滿了民主精神的詩歌佳作
包法利夫人——一部完美的長篇小說
父與子——兩代人文化沖突的反映
悲慘世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戰爭與和平——一部氣勢磅礴的文學巨著
愛麗絲漫遊奇境一篇伴隨孩子成長的經典童話
小婦人——四姐妹的成長經歷
泰戈爾詩選——一位偉大的東方詩人的吟唱
海底兩萬里——一次海底的神奇歷險
八十天環游地球——科學幻想小說的優秀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俄國社會生活的史詩性巨著
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本充滿生活情趣的兒童小說
玩偶之家——社會問題劇的代表作
昆蟲記——獻給昆蟲的頌歌
海 蒂——純真美麗的童心世界的展示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現實主義中短篇佳作
金銀島——扣人心弦的冒險故事
木偶奇遇記——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幽默風趣的少年小說
愛的教育——感人的愛的故事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一部享譽世界的偵探小說
契訶夫小說集——幽默詼諧的諷刺小說佳作
德伯家的苔絲——一位純朴女性的人生悲劇
牛 虻——一部深深影響了諸多青年的著作
綠野仙蹤——一部引人人勝的神奇童話
時代廣場的蟋蟀——一部讓人久久回味的童話
嘉莉妹妹——美麗幻夢的破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位身殘志堅的女性的自傳
名人傳——英雄的傳記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含淚的微笑」的佳作
約翰·克利斯朵夫——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我是貓——一隻貓眼中的人世
熱愛生命——生命的贊歌
母 親——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充滿神奇與幻想的童話歷險
秘密花園——讓生命變得美好的「神奇花園」
個人推薦2本:聖經,資本論(勉強算吧,但是有可讀性)

童 年——苦難童年的訴說
追憶逝水年華——意識流小說的先驅
變形記——人性異化的揭露和控訴
綠山牆的安妮——一部優美的成長小說
好兵帥克歷險記——一位聰明又傻氣的「好兵」傳記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場「美國夢」的破滅
靜靜的頓河——一部優秀的史詩性的作品
喧嘩與騷動——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之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曲壯麗的人生奮斗之歌
飄——亂世中佳人和英雄的愛情故事
雪 國——悲涼虛無的人生歌唱
小王子——一個孤獨的靈魂對愛的呼喚
麥田裡的守望者——影響了幾代美國青年的經典
老人與海——悲壯的英雄之歌
夏洛的網——一部震撼心靈的童話
日瓦戈醫生——世界第一政治禁書
苦兒流浪記——一個棄兒苦難的成長歷程
第二十二條軍規——黑色幽默的經典之作
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荊棘鳥——凄婉的生命歌唱
窗邊的小豆豆——找尋陽光燦爛的童年

❸ 請大家推薦一些講中美(西)文化差異的書,最好有現實生活中例子的。比如某些翻譯或現像什麼的

《中國結·美國夢: 中美文化差異趣談》(簡·孫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以文學的筆法,從「草根」的視角,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國與美國的文化差異,進行了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朴樸素素的大文化氛圍籠罩下的小對話。

❹ 能夠提供些中西文化差異的書籍或者資料嗎

中西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有所不同:中國人信奉儒教, 講順從孝順。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們講民族自由.個人權力。中國人民與外國人的吃飯習慣也有所不同:中國人常常圍著一大桌,同吃一盤菜,雖然熱鬧,但一點兒也不衛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這就是自助餐,既衛生又方便;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國人教育學生,大多是一種封閉教育,得遵守校規,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種開拓自由思維的空間,他們是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中西方文化在請客吃飯方面的差異 ,如:中餐通常先上菜,後上湯,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萊,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西餐主人通常不會堅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動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相關評論

微笑於2003-11-13 18:21:45
我任為yieziyun的發表太長,要歸納!!!!!!!!!!!!!!!

微笑於2003-11-13 16:57:47
我常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它讓人感到一種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與束縛,但是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志,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這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它或許有著自身的輝煌,但是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現代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yeziyun7於2003-11-13 16:57:33
泉州基督教的事業

近代基督教在泉州的傳播是與教會創辦學校、醫院同盟進進行的。這對近代泉州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創辦學校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英國長老公會在泉州城區設盲學堂(即培英女學前身)。次年,創婦女習道院(後改名聖經學校)。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養正小學和培元中學,聘劍橋大學碩士安禮遜來泉州辦學。泉州城區的三個禮拜堂都辦幼稚園或小學。民國23年(1934年)長老公會開辦的惠世醫院也辦高級護士學校。

光緒十七年(1891年),教會在晉江金井創辦義塾,後改毓英學堂、慕仁女校和毓英中學。此外,在晉江沿海各鄉鎮,教會也辦了數十所小學。在永春縣美以美教會創崇實學校,長老公會辦育聖學校。在惠安縣,光緒六年(1880年),倫敦公會在縣城辦小學,以後又在各鄉鎮辦20多所小學。

創辦醫院
光緒七年(1881年),英國長老公會傳教士兼醫生顏大辟,從廈門到泉州傳教行醫。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城區創辦惠世醫院,學制五年,半天上課,半天實習。培養出一批能獨立開業的醫生。如陳浴波開辟仁堂,黃中流置辟生醫院、杜宗景創辟安堂、蘇天賜建純仁堂、蘇年福設流生堂、陳振辰創南生醫院、陳清源開泉州葯房、何大年造永惠醫院和吳祝三開祝三醫局。惠世醫院還開辦護士學校。抗戰時醫院內遷南安,對南安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光緒十四年(1888年),英國長老公會醫師顏大辟到永春創立診所,後擴大為永春醫院,又增設永春婦女醫院。醫生馬士敦設教學班,學制五年。培養出的畢業生能獨立開業,如庄良屏、吳德福創永春診所;黃衍爵、黃漢忠在洪瀨辦漢忠醫院;陳伯濂、陳伯清在泉州城設紅十字醫院;柳國烈、吳瑞香在泉州城辦國烈醫院;何大年、蘇德安在泉州城市永惠婦科醫院。此外,安溪、德化、晉江、惠安等地,都有永春醫院的畢業生開業行醫。1929年,永春診所更名基督教醫院,屬泉州惠世醫院管轄,一直到1949年。此外,1902年,英國倫敦公會陳和禮醫生到惠安,次年,在城關創仁世醫院,培訓醫務人員,結業後回各鄉鎮建立診所、醫局行醫。

綜上所述,近代基督教在泉州傳教的同時創辦了不少的學校和醫院。辦學和辦醫院有利於傳教,但是從客觀上說,把文化教育和現代醫學帶到偏僻的鄉村、山區和沿海地區,對普及落後農村的文化教育和人民衛生保健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傳統的差異性
宋元時代,流傳於泉州的景教,因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已逐漸漢化,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不甚明顯。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喪權辱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基督教趁機而入,這時泉州人民把反對資本主義侵略,仇外。仇洋,以及夾雜著反對西方文化的思想,以反對教會的方式表現出來。在近代基督教傳入泉州的過程中,泉州城區、安海、惠安、永春、德化等地都爆發規模大小不等的地方紳士和群眾聯合反對教會的事件,稱為「教案」。這反映了泉州人民的反侵略精神,但其中也不無以中國的傳統抵制西方文化的成分。這些反教會的事件,大多數以清政府屈服帝國主義,支持教會而失敗告終。

近代,在泉州傳教的諸多教士之中,確有極少數士幹了壞事。如1896年,惠安縣塗嶺基督教會的外國牧師和天主教神父之間發生矛盾,導致了長達20多年的雙方械鬥。教會與鄉族勢力結合,牧師、神父親赴督戰,焚燒對方教堂,互相攻殺,死傷的是雙方無辜的教徒。但也不乏有虔誠的傳教士,他們忠於信仰,忠於職守,尊重當地文化傳統,施醫贈葯,捐款、捐衣、捐物支持抗日戰爭,百折不回,甚至殉教異域外邦,在泉州的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造成深遠的影響。如19世紀60年代,英國長老會駐南街禮拜堂的教士兼醫生白氏,救活中營下吳玉成,吳氏發誓獻身教會,一生任傳道,義務到永春、蓬壺、安溪、湖頭傳教。吳氏雖然一貧如洗,但是堅持信仰基督教。而且吳氏的事裔也多為基督教徒。這表明外國傳教士以醫病開路,得一人之心,帶出一片教徒的成功傳教方式。又如創辦培元中學的安禮遜,英國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出身,劍橋大學碩士。他經常以已資購買教學儀器,並新自示,且以已資引導高年級貧困學生繪地圖,利用暑假帶往福州鼓嶺外國人避暑勝地義賣,在經濟上自救。

基督教在傳入閩南的初期,為便於對廣大文盲教徒進行傳教,英國長老公會教士賓為霖與美國美以美公會進行傳教,以英文字母為基礎,略加改變,綴成23個字母,又增加一個擦音字母,共24個字母,聯綴切音。凡屬閩南方言,均可拼讀,稱「白話拼音」。只要記住24個字母,不認字的教徒,都可以讀《聖經》。又編寫白話拼音《廈門音字典》,對外國人讀漢字也起方便作用。

清末以後,泉州社會上還流行婦女纏腳的陋俗。教會反對婦婦纏腳,教徒的女孩不得纏腳,這就起著移風易俗的革新作用。泉州地區、晉江、南安等地,民間婚、喪、喜、慶多鋪張,積習難移,已成陋俗。基督教反對鋪張浪費,教徒婚喪,儀式簡約。為移風易俗,1988年泉州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泉州基督教協進會,共同制定《信徒婚事須知》、《信徒喪事須知》,信徒必需按照規定操辦,儀式簡易而且有人情味。

yeziyun7於2003-11-13 16:32:06
公司簡介| 意見反饋| 站內搜索| 廣告服務

首頁 ->生活 ->生活專題文章

中西文化橋梁
http://www.cnmaya.com

--------------------------------------------------------------------------------

澳門特殊的歷史使中西文化得以並存。每逢傳統的節日,無論是中國的或是西方的,必定要舉行有關的慶祝活動。

澳門的華人對於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如農歷春節、清明、端午、重陽及中秋節等,都會隆重慶祝。尤其是農歷春節,是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都舉行慶祝活動。農歷春節是新年的開始,也是隆冬過後,萬物欣欣向榮的開始。所有的准備活動早些天就已經連續展開,而由大年除夕晚開始,至年初一凌晨時分,澳門居民大批涌往媽閣廟還願並為來年祈求昌盛平安。廟內熱鬧非凡,人們還可在指定范圍內鳴放炮竹、煙花慶祝,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每年農歷端午節(五月初五)時,在新口岸海面、水塘角海面、西灣對開海面都有龍舟競渡。自八十年代以來,多次舉辦國際龍舟大賽,有亞、歐、美、澳洲等多個國家參與。有賽事進行時,海面龍舟飛馳,鑼鼓震憾,觀者如潮,場面十分熱鬧。

每逢一些與宗教、習俗有關的節日,如「娘媽誕」,「醉龍醒獅大會」、「聖體耶穌大出遊」、「聖母花地瑪出遊」等,也必舉行慶祝活動。如在露天搭起臨時戲台,上演粵劇;教堂內舉行宗教彌撒及聖像出遊,形式多種多樣,充分表現出澳門作為中西文化的橋梁的作用。(ctrip)

--------------------------------------------------------------------------------

--------------------------------------------------------------------------------

論中西方文化之異同及原因

時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喜歡西方的文化和事物,其熱度已形成了一股浪潮,大有愈演愈趔的趨勢。
中國的文化思想說到底,關鍵在於一句孔子的「謙、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於一個「爭」字,在處理人事方面以己為先。
中西文化上的差異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時期:
公元前221年,通過「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大地~至此,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拉開了序幕。這次統一,不僅為統一的華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礎,也標志著中華民族的開始行成。而此時的西方各國(這里主要指的是歐洲各國)還僅僅是奴隸制的邦城國家。此後的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希望有一個相對安寧的生產環境以維持農耕經濟的發展。因此,主張「非攻、尚賢」的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統治思想,因此,中國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諧」,少了些「爭斗」。而西方各國,隨著庄園經濟的發展,游牧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游牧經濟的擴張性也越來越突顯出來。在這種生產方式下,「爭」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其文化中的關鍵。至此,中西文化開始「分道揚鑣」了。
中西文化差異繼續擴大是在16、17世紀,此時的西方各國,特別是西歐各國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上的變革。
思想方面,「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西方後來的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一方面將人的思想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自我私慾過度的膨脹,更加深了西方文化的「爭」。在政治方面,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體系開始形成。資本主義的侵略性以及血腥的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得其文化中「爭」的日益突出。
回過頭來看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日益完善和加強,統治階級滿足於現狀,仍然做著「天朝」的美夢。不屑也不想去了解世界,更不用說去「爭」了。再者,由於封建思想、自然經濟的自閉性,人們也安於現狀,並不,也不敢去「思變」。
中西文化的差異還集中體現在宗教信仰上。在中國,不論是外來的佛教還是土生土長的道教,講究的是逆來順受、講究的是來生。而西方的教義,雖然也強調來生,講究受難,但不論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也都很講究個反抗異族壓迫,反抗異教徒等,如《聖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描繪尤太人的反抗和戰爭。
這種在宗教上的差異的形成也與其形成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佛教、道教的傳入和產生是在東漢時期,當時的中國,封建專制已經形成,統治者急需一種能夠安撫人心,利於安定的宗教以束縛人們思想,進而維護其統治。
而西方各國,大多是鬆散的邦城,各國的統治者都希望通過戰爭獲得土地和人口。因此,建立統一的國家成為他們迫切的希望,而宗教的信徒,為了發展本教,打擊異教,於是與統治階級相「勾結」,根據統治者的侵略慾望,對教義進行適當改動後成為了其統治工具,同時也使其教得到了發展。例如歐洲「宗教改革」。
再者,中西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在對「愛」的詮釋上,在中國文化里,對「愛」,強調的是「大愛」,是對芸芸眾生的大愛。而在西方社會里,人們更加突出自我,更加註重自我的感受,因此,在西方文化里的「愛」主要是對自己,對家人或是某個個體的「小愛」
形成這樣的差異其實與文化形成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息息相關。眾所周知,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處在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因此,華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而在封建社會中,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更好的統治人民,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向人們灌輸諸如「譜度眾生」、「因果循環 」之類的思想。因此,人們為了能夠來世「成仙」就今世行善,於是就有了對芸芸眾生的「大愛」。
而縱觀西方文化歷史,其開始形成如今的資本主義文化是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在這場文化運動中,人們宣揚「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會帶有其「人文主義」的特徵。因此,也就形成了西方社會的「小愛」。
其實,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其產生及發展的社會背景及時代的不同。任何文化都帶有其產生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文化是一定區域的人們長期融合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質,因此,文化既然已經形成,就沒有優劣之分。這也是我們在研究文化問題時必須緊記的東西。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強,血緣關系,親情倫理,在腦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終一家人。哪怕成家立業,另設門戶,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贍養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應盡的責任。

美國人卻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會離巢而飛,父母不再撫養他們;而子女一旦獨立,對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會,更休想贍養父母或幾代同堂了。

對於中西文化的這種差異,在中國城表現得尤其明顯。中國人如果一大家子來購物,父母為小孩買東西天經地義,已成年子女為父母代付錢也理所當然。常常碰到這種情形,已成年子女搶著為年邁的父母付錢,雙方搶來搶去,爭個半天。老外卻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財,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買東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們幫助父母做家事掙得的零用錢來支付。每當我伸長手臂,接過比櫃台還矮的小孩,從口袋上的錢包取出的錢幣時,心中總有一股難以名狀的難過,真想責問站在一旁的家長,為何不掏錢?而那些已成年子女,在金錢上,和年邁的父母,同樣經濟分明,年邁父母從干癟的錢囊中抖抖索索掏錢時,他們卻是心安理得,絲毫不為之動容。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級白人區,是個醫生,每次來都要買上幾千塊的東西。有一次陪紐約來的母親來買東西。老闆見是大客人,不敢怠慢,親自接待,帶他們上樓看貴重物品,好半天才下來,老闆忍不住發話了,「老太太真挑剔,什麼都看不上」。在樓下,老太太挑中3個總價為50美元的景泰藍小盒子及一個等價的粉紅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著,愛不釋手,一會說要買象,一會兒又說買盒子,再三考慮著。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歡,為何不爽快買下,真是個吝嗇鬼。這時,站在她旁邊的兒子有些不耐煩了,對母親說:「你只有50多塊,只能買一樣,等你回紐約,匯錢過來,老闆會幫你寄去。」噢,我錯怪老太太了,原來不是她挑剔、吝嗇,而是她實在沒錢。心中頓時五味雜陳:難怪美國人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沒有中國人這么高,這個揮金如土的醫生,寧願看母親失望而歸,也不願為母親盡一點孝心,付一點小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培養出了個有錢的兒子,父母卻沾不到一點光。

這就是現實的美國,兒子可以是百萬富翁,父母卻照舊窮困潦倒,和中國人的「母以子貴」,「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國傳統天差地別。

如今,家庭、親情觀念強的中國人來到了美利堅這塊土地,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及尊老愛幼的美德難免不受到美國文化的沖擊,但願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能堅持自己的優良傳統及美德,讓中華文化這朵奇葩,在美國各族裔的百花園里綻開得更鮮艷,更燦爛。

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West and East(參考:)~~

Everything is relative, cultural difference being no exception. Culture, as the total pattern of human behavior and its procts, oversteps geographical limits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many ways, an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trong penetrativeness and fusibility.

The advancement of the globalized economy and the rapidity and ea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mass media have resulted in an ever increasing exchange between cultures, unprecedented in scale, scope, and speed. Consequently, an increase in universality and a rection in difference between cultur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t is no surprise to see phenomena characteristic of one culture existing in another. As a result, some people even fear that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ll place when all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behave exactly alike.

Nevertheless, the 「cultural sediment」 formed through long-range accumulation is not to be easily removed,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hows great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nations still have their own distinctive peculiarities, and therefore significance still needs to be attach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divialiti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universality.
小議中西文化差異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強,血緣關系,親情倫理,在腦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終一家人。哪怕成家立業,另設門戶,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贍養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應盡的責任。
美國人卻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會離巢而飛,父母不再撫養他們;而子女一旦獨立,對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會,更休想贍養父母或幾代同堂了。
對於中西文化的這種差異,在中國城表現得尤其明顯。中國人如果一大家子來購物,父母為小孩買東西天經地義,已成年子女為父母代付錢也理所當然。常常碰到這種情形,已成年子女搶著為年邁的父母付錢,雙方搶來搶去,爭個半天。老外卻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財,互不搭界。甚至有些小孩買東西,也得自掏腰包,用他們幫助父母做家事掙得的零用錢來支付。每當我伸長手臂,接過比櫃台還矮的小孩,從口袋上的錢包取出的錢幣時,心中總有一股難以名狀的難過,真想責問站在一旁的家長,為何不掏錢?而那些已成年子女,在金錢上,和年邁的父母,同樣經濟分明,年邁父母從干癟的錢囊中抖抖索索掏錢時,他們卻是心安理得,絲毫不為之動容。
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級白人區,是個醫生,每次來都要買上幾千塊的東西。有一次陪紐約來的母親來買東西。老闆見是大客人,不敢怠慢,親自接待,帶他們上樓看貴重物品,好半天才下來,老闆忍不住發話了,「老太太真挑剔,什麼都看不上」。在樓下,老太太挑中3個總價為50美元的景泰藍小盒子及一個等價的粉紅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著,愛不釋手,一會說要買象,一會兒又說買盒子,再三考慮著。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歡,為何不爽快買下,真是個吝嗇鬼。這時,站在她旁邊的兒子有些不耐煩了,對母親說:「你只有50多塊,只能買一樣,等你回紐約,匯錢過來,老闆會幫你寄去。」噢,我錯怪老太太了,原來不是她挑剔、吝嗇,而是她實在沒錢。心中頓時五味雜陳:難怪美國人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沒有中國人這么高,這個揮金如土的醫生,寧願看母親失望而歸,也不願為母親盡一點孝心,付一點小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培養出了個有錢的兒子,父母卻沾不到一點光。
這就是現實的美國,兒子可以是百萬富翁,父母卻照舊窮困潦倒,和中國人的「母以子貴」,「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國傳統天差地別。
如今,家庭、親情觀念強的中國人來到了美利堅這塊土地,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及尊老愛幼的美德難免不受到美國文化的沖擊,但願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能堅持自己的優良傳統及美德,讓中華文化這朵奇葩,在美國各族裔的百花園里綻開得更鮮艷,更燦爛。

❺ 現代中外文學小說大全 求 書名

中國文學

一先秦
孔 子(名丘,字仲尼。) 《論語》孔子是我國歷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是我國歷史和第一部語錄體著作。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史官) 《曹劌論戰》
《餚之戰》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
孟 軻(名畸,字子輿。儒學大師。) 《魚我所欲也》
《庄暴見孟子》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思想及言行的書。孟子的思想主要是仁政、民貴、君輕。
庄 周(道學大師) 《庖丁解牛》 莊子有在政治和主張無為,在精神和主張自由。
屈 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 《涉江》《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長詩。《涉江》是「九章」一。
荀 子(名況) 《勸學》 《荀子》是諸子散文。
列 子(名寇,又名禦寇。) 《愚公移山》
韓 非(法家學派的代表。) 《五囊》
《扁鵲見蔡桓公》
《戰國策》(作者無法考證。現傳本經西漢劉向整理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戰國策》是國別體散文,記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略和言論。

二兩漢
賈 誼(世稱賈生,西漢文學家。) 《過秦論》
《論積貯疏》
劉 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列》
司馬遷(字子長。) 《鴻門宴》
《信陵君竊符救趙》《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歷史和第一部記傳體通史。有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孔雀東南飛》 見於南朝陳徐陵的《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古代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三魏晉南北朝
曹 操(字孟德,魏武帝。) 《觀滄海》 曹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諸葛亮(字孔明。) 《出師表》
干 寶(東晉史學家。) 《搜神記》(寫神怪靈異的故事。)
陳 壽 代表作:《三國志》
劉義慶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新書》。
范 曄(南朝宋史學家)《後漢書》,它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四史」。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靖節先生,東晉詩人。) 《歸園田居》
《飲酒》
劉 勰 《文心雕龍》是我國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

四唐代
王 勃(字子安。) 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全稱為「初唐四傑」。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 《回鄉偶書》
王之渙(字季陵。) 《涼州詞》
孟浩然
王 維 並稱「王孟」,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多描寫自然景物,詩風清新自然。
李 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風宏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暢自然)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有「詩仙」之稱。杜甫被稱為「詩聖」。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本杜工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代表了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他首創了即事成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後來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高 適(字達夫。)
岑 參邊塞詩人:以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岑參為代表,題材多反映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風格悲壯宏偉,筆勢豪健。
韓 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 《師說》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劉禹錫(字夢得。) 《陋室銘》銘:本來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歌頌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和種形式短小、文字簡潔的獨立的文體。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琵琶行(並序)》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與朱元思書》)
代表作:《長恨歌》。
新樂府:用自擬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
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又稱柳柳州。)韓柳:唐代散文家韓愈和柳宗元的合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主張摒棄六朝華而不實的駢麗文,而創作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
杜 牧(字牧之。) 《阿房宮賦》賦:講究辭藻、對偶、用韻的一種文體。但也有以散文為主,夾著少數韻語的。
李商隱(字義山。) 李杜:一是指李白和杜甫;二是指李商隱和杜牧(又稱小李杜)。

五宋代
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 《岳陽樓記》
柳 永(原名三變,世稱「柳屯田」、「柳郎中」) 《雨霖鈴》詞:詩歌的一種,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朝,盛於宋朝。又叫曲子詞、長短句、詩余。58字內稱小令;59—90字稱中調;91字稱長調。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 《伶官司傳序》 作品集《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 洵(字明允。) 《六國論》三蘇:蘇洵與兒子蘇軾、蘇轍的並稱(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此高。)
周敦頤(字茂叔,哲學家。) 《愛蓮說》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事,跟現代的雜文或雜感相近。
司馬光(字君實,史學家。) 《赤壁之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沈 括(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政治家。) 《采草葯》
《雁盪山》 《夢溪筆談》,是一部用筆記的形式寫成的科學著作。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蘇 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石鍾山記》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開創了豪放詞派。
蘇門四學士:秦少游、黃庭堅、晃補之、張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漱玉詞》。) 《如夢令》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女詩人,宋代婉約派中成就最高者。
婉約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詞風婉妁含蓄,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嚴守韻律。
陸 游(字務觀,號放翁。) 世稱「小李白」,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 《京口北固亭懷古》 蘇辛:指蘇軾和辛棄疾。兩人都是豪放派詩人。
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題材廣泛、風格恢宏昂揚,形式上敢於打破格律詩的框框。
姜 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揚州慢》他和周邦彥都精通韻律,自創新調,是格律詞派的典型代表,並稱為「周姜」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 《指南錄後序》

六元代
關漢卿(號己齋叟。) 《竇娥冤》 元曲:散曲和雜劇的合稱。前者是唱的,後者可供演出。
元曲中的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馬致遠(號東籬。) 《天凈沙 秋思》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七明代
施耐庵(元末明初)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章回體小說: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故事連接,段落整齊。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章回體的歷史小說。
演義:舊時長篇小說的一種,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
話本:話,故事。話本是宋元時說話人演講故事用的底本。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西遊記》
歸有光 《項脊軒志》 「項脊軒」是歸有光的書齋名。
湯顯祖《牡丹亭》即《還魂記》,寫杜麗娘與柳夢生的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它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
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 「三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均為馮夢龍著。「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是明人凌濛初。
張 溥(字天如。) 《五人墓碑記》復社:明人張溥和張采等人合並江南的若干文社,組成的一個組織。1652年被清政府取締。

八清代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 《柳敬亭傳》
李漁(字笠翁、謫凡,號笠翁。) 《芙蕖》(又名荷花、蓮花、芙蓉。)其寫作態度:上不取法於古。中不求肖於今,下不覬傳於後,不過自成一言,雲所欲雲而止。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促織》《聊齋志異》是我的歷史上第一部文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方 庖(字靈皋,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 《左忠毅公逸事》桐城派:由方庖開創、劉大櫆、姚鼐(三人號稱「桐城三祖」等又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文章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
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 《范進中舉》 《儒林外史》是古典長篇諷刺小說。
洪 升 《長生殿》(戲劇: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
孔尚任 《桃花扇》(戲劇:借寫侯方城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故事。)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 《林黛玉進賈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曹雪芹著、高鶚續)。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並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 《黃生借書說》
《祭妹文》 性靈說:清袁枚論詩的主張。他認為詩應抒寫胸臆,辭貴自然,強調獨創。
洪亮吉(字君直,號北江。) 《治平篇》
龔自珍(字瑟人。) 《病梅館記》 龔自珍是近代文學的開山作家。
劉 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 《明湖居聽書》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孽海花》和劉鶚《老殘游記》。
譴責小說: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出現的一批揭露社會弊病小說的總稱。

九現代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孔乙己》、《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葯》、《社戲》選自小說集《吶喊》;《祝福》選自小說集《彷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白話小說。《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石。代表作有《屈原》、《卓文君》、《虎符》、《孔雀膽》、《南冠草》、《高漸離》。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 代表作《倪煥之》。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長篇小說《子夜》、《腐蝕》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其代表作。
徐志摩 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等,著名詩作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
郁達夫 代表作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
朱自清(字佩弦。)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洗煉,文筆秀麗,愛設文眼。
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行雜記》。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話劇《茶館》、《龍須溝》。
1950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
聞一多(詩人、學者) 詩集《紅燭》、《死水》。
冰 心(原名謝婉瑩,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詩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讀者》。
巴 金(原名李芾甘)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82年,《家》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柔 石(趙平復) 代表作:《二月》、《為奴隸的母親》。
左聯五烈士:白莽、柔石、馮鏗、李偉森和胡也頻
趙樹理 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三里灣》、《李家莊的變遷》
夏 衍(原名沈端先) 劇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
丁 玲 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 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山鄉巨變》。
曹 禺(原名萬家寶) 劇作《雷雨》、《日出》、《王昭君》、《北京人》、《膽劍篇》。
艾 青(原名蔣海澄) 詩集《黎明的通知》
他的詩標志著「五四」以後自由體詩發展到了一個重要階段,對後來的新詩創作影響很大。
杜鵬程 代表作《保衛延安》
秦 牧(原名林覺夫) 《土地》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 《青紗帳—-甘蔗林》
孫 犁 課文《荷花澱》選自《白洋淀紀事》。
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有詩體小說之稱。「白洋淀派」創始人。
楊 朔(原名楊毓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著名散文《荔枝蜜》、《香山紅葉》、《茶花賦》
魏 巍 代表作:長篇小說《東方》
當代散文四大家:楊朔、秦牧、魏巍、劉白羽。
峻 青(原名孫俊卿) 短篇小說《黎明的河邊》
賀敬之 和丁毅執筆的《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
代表作還有長詩《雷峰之歌》。
附:《華威先生》(張天翼) 《林海雪原》(曲波) 《紅岩》(羅廣斌等) 《青春之歌》(楊沫)
《創業史》(柳青) 《李自成》(姚雪垠) 《圍城》(錢鍾書) 《邊城》(沈從文)
《青春萬歲》(王蒙)

二、外國文學常識大全

英 國
莎士比亞(1564–616)著名戲劇家詩人。 文藝復興:是14至16世紀歐洲發生的文化革新運動。
代表作: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悲劇《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
笛福(1660–1731) 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斯威夫特(1667—1745)) 幻想小說《格列佛游記》
拜倫(1788–1824)
浪漫主義詩人 長篇政治諷刺詩《唐璜》
雪萊(1792—1822)
浪漫主義詩人 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狄更斯(1812–1870) 英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
長篇小說《艱難時世》、《雙城記》。
薩克雷(1811–1863) 長篇小說《名利場》
夏洛蒂·勃朗特(姐)(1816–1855)
艾米麗·勃朗特(妹)(1818–1848) 長篇小說《簡·愛》
長篇小說《呼嘯山莊》
哈代(1840–1828) 長篇小說《苔絲》又名《德伯家的苔絲》
蕭伯納(1856–1950) 愛爾蘭人,1876移居英國
192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華倫夫人的職業》、《巴巴拉少校》、《蘋果車》
柯南道爾(1859—1930) 《福爾摩斯探案》

法 國
拉伯雷(1494–1553) 長篇小說《巨人傳》
莫里哀(1622–1672) 喜劇名作有《偽君子》、《吝嗇鬼》和《唐璜》
司湯達(1783–1842) 《紅與黑》
巴爾扎克(1799–1850) 九十作部作品收編為《人間戲劇》,是世界文學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創作之一。
雨果(1802–1885) 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最極出代表。
《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大仲馬(1802–1870) 《三個火槍手》(即《三劍客》)、《基度山伯爵》
福樓拜(1821–1880) 《包法利夫人》
都德(1840–1897) 代表作《伯林之圍》、《小東西》
莫泊桑(1850–1893) 短篇《羊脂球》;長篇小說《漂亮的朋友》
一生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部長篇,被稱為「短篇小說的巨匠」。
羅曼·羅蘭(1866–1944 19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約翰·克利斯朵夫》(以貝多芬為原型)

德 國
歌德(1749–1832)
詩人、劇作家 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
席勒(1759–1805)
詩人,劇作家 《陰謀與愛情》
海涅(1797–1956)
詩人、政論家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意 大 利
但丁(1265–1321) 敘事長詩《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
但丁被恩格斯稱為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薄 伽 丘(1313–1357) 短篇小說《十日談》
薄伽丘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
歌 爾 多 尼(1707-1793) 喜劇作家。一生寫有250多部劇本,代表作有:《女店主》、《一仆二主》。

俄 國 (前蘇聯)
普希金 小說《上尉的女兒》、詩體小說《歐根·奧涅金》
果 戈 里(1809–1950) 戲劇《欽差大臣》、《死魂靈》
果戈里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人。
屠格涅夫1818–1883) 長篇小說《父與子》;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20)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瓦)
《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拿坡侖入侵俄國為題材,描寫俄國人民反抗法軍的斗爭。
列寧稱它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契訶夫(1860–1904) 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櫻桃園》、短篇小說《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
契訶夫是俄羅期唯一一個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
高爾基(1868–1936) 長篇小說《母親》(主人公:巴威爾和尼洛芙娜)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列寧稱之為「無產階級藝術的傑出代表」,《母親》是人部「非常及時的書」。
法捷耶夫(1901—1956) 長篇小說《毀滅》、《青年近衛軍》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
肖洛霍夫 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
196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 國
惠特曼(1819–1892) 代表作《草葉集》他是美國最偉大的民主詩人。
馬克·吐溫(1835–1910) 短篇小說《競選州長》、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
作品特點:幽默諷刺見長,多用民間口語。
歐·亨利(1862–1910) 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
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
歐亨利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網路全書」。
海明威 《老人與海》(描寫一個老漁夫與鯊魚的斗爭。)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其 它
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
塞萬提斯(1805—1875)(西班牙作家,代表作是諷刺滅亡了的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的優秀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堂·吉訶德》
易卜生(挪威作家。著名劇作《玩偶之家》被稱為是「婦女獨立的宣言書」。主人公娜拉。)
安徒生(丹麥作家。代表作:《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川端康成(日本作家。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古者》、《雪國》、《千隻鶴》)
泰戈爾(印度作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沉船》、詩集《吉檀伽利》。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來源)

❻ 有關中西語言文化差異的書籍

鄧炎昌,劉潤清著. 語言與文化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試讀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論述在使用英語時所涉及的重要文化因素,以大量實例說明,必須掌握與這些因素有關的使用規則,才能措詞得當,言語得體,本書採用英漢兩種語言換寫。

❼ 梁實秋的偏西什麼,是一本著作。

冬夜草兒評論》(評論)與聞一多合著,1923(自費刊印)
《浪漫的與古典的》(評論集)1927,新月
《罵人的藝術》(雜文集)1927,新月
《文學的紀律》(評論集)1928,新月
《偏見集》(評論集)1934,台.正中
《約翰孫》(評論)1934,商務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北平年景》(懷鄉散文)50年代
《實秋自選集》1954,台北勝利書局
《談徐志摩》(散文)1958,遠東
《梁實秋選集》1961,台北新陸出版社
《清華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雜文》1963,文星
《文學因緣》(散文)1964,文星
《談聞一多》(散文)1967,傳記文學
《秋室雜憶》(散文)1969,傳記文學
《略談中西文化》1970,台北進學書局
《實秋雜文》1970,仙人掌
《關於魯迅》1970,台北愛眉出版社
《實秋文存》1971,藍燈
《西雅圖雜記》(散文)1972,遠東
《雅舍小品續集》 1973,台.正中
《看雲集》(散文)1974,志文
《槐園夢憶》(散文)1974,遠東
《梁實秋自選集》 1975,黎明
《梁實秋論文學》 1978,時報
《梁實秋札記》1978,時報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1988,百花文藝出版社《白貓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雅舍小品》(3、4集)1982一1986,台.正中
《雅舍雜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談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國文學史》1985,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折疊翻譯書目
《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散文集)英國密爾頓著,1928,新月
《結婚集》(短篇小說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華
《潘彼得》(小說)英國巴利著,1930,商務
《西塞羅文錄》 羅馬西塞羅著,1933,商務
《職工馬南傳》(長篇小說)英國哀里奧特著,1932,商務
《威尼斯商人》 (劇本)英國莎土比亞著,1936,商務
《奧賽羅》(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哈姆雷特》 (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暴風雨》(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 1937,商務
《吉爾菲先生之情史》1944,黃河書局
《情史》英國喬治.艾略特著,1945,重慶黃河出版社
《呼哮山莊》 (長篇小說)英國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務
《百獸圖》英國奧威爾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亞戲劇集20種》 1967,文星
《雅舍譯叢》(詩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亞全集》(戲劇37集、詩3集)1986,遠東
《沉思錄》 古羅馬 馬克斯·奧勒留
折疊編輯書目
《遠東英漢大詞典》,梁實秋主編,台灣遠東圖書公司印行,1977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梁秋實,(作文形式)

❽ 請大家推薦一本書,內容是介紹中外名著的,推薦內容比較全面的和質量好點的。(只有外國文學也可以)謝謝

《外國文學名著快讀》《外國文學名著快讀》從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中采擷菁華,內容上選取上緊扣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學語文新課標》中關於中學語文課外讀物的具體篇目,又進行了適當增補,可謂「名著」中的精品。《外國文學名著快讀》既可供文學愛好者閱讀與收藏,又對在校學生朋友更好地閱讀與欣賞名著起到積極的導讀作用。《外國文學名著快讀》所介紹的每部名著一般都分設六個小欄目,即作者簡介、作品賞析、內容精要、精彩篇章、經典名句和名家點評,從多種角度對這些名著進行導讀,集知識性、鑒賞性、指導性於一體。以簡便快捷的方式引導廣大讀者朋友登堂入室,由點及面,一窺源遠流長的文學概貌,領略每部名著的精華所在。書中盡可能地豐富讀者的閱讀視野,為每部名著都選配了一些與作者或內容相關的插圖,以便讀者對我們所收錄的名著能有更多的了解。

這個可能淺了點
《文學名著導讀》
《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高中版)》為修訂版增加了如下幾項內容:第一,從書目上,增加若干中國當代文學的佳作與中外文學的優質選本;第二,從內容上,每本增加了簡明實用的「知識鏈接」,含文學常識、要點提示和學習思考等。編者相信,修訂後的「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內容更廣泛、知識更實用,針對性蛚強。它一定能夠能為中小學朋友的良師益友,成為中小學生家庭的必備藏書。
文化經典
東方人的「聖詩」——讀《論語》
睹斯人風標 養浩然之氣——讀《孟子》
以汪洋恣肆之筆 寫驚俗駭世之論——讀《莊子》
散文
黑色調的文體——讀《魯迅雜文精選》
真和美的結合——讀《朱自清散文精選》
詩歌
「時代的精神」——讀《女神》
普希金,常讀常新——讀《普希金詩選》
哲人絕唱 詩界豐碑——讀《泰戈爾詩選》
小說
成敗興亡笑談中——讀《三國演義》
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奇書——讀《紅樓夢》
對現代中國歷史命運的洞察——讀《吶喊》
都市空間·時代性·革命現實主義——讀《子夜》
青春是美麗的《讀家》
邊地風情的長軸畫卷——讀《邊城》
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讀《圍城》
一部經典作品的生命力——讀《平凡的世界》
激情與理性地書寫歷史——讀《歷史的天空》
時代與心靈的百年協奏——讀《二十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
百年側影——讀《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精選》
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讀《堂吉訶德》
色彩絢麗的浪漫奇葩——讀《巴黎聖母院》
金錢的威力與無奈——讀《歐也妮·葛朗台》
嬉笑怒罵諷世情——讀《匹克威克外傳》
精神探索的艱難歷程——讀《復活》
一篇短小的傑作——讀《老人與海》
「短篇小說之王」 ——讀《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藝術的良知——讀《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全方位展示:表層幽默之下的苦澀內涵——讀《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劇本
天下奪魁西廂記——讀《西廂記》
《雷雨》的多種闡釋——讀《雷雨》
現代話劇史上的經典——讀《茶館》
略說中國話劇的歷史與傳統——讀《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精選》
橡樹栽在花瓶里——讀《哈姆萊特》
文學理論
美的探尋——讀《談美書簡》
窺視偉人的內心世界——讀《歌德談話錄》

《世界名著導讀》這書是適合中小學生的裡面內容覆蓋面比較大
可以當成文學名著賞析或簡介來看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封神演義》
《三言》
《二拍》
《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紅樓夢》
《官場現形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子夜》
《家》
《雷雨》
《駱駝祥子》
《荷馬史詩》
《神曲》
《堂吉訶德》
《偽君子》
《魯濱孫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少年維特之煩惱》
《傲慢與偏見》
《唐璜》
《浮士德》
《巴黎聖母院》
《紅與黑》
《歐也妮葛朗台》
《高老頭》
《基度山伯爵》
《簡愛》
《呼嘯山莊》
《茶花女》
《湯姆叔叔的小屋》
《包法利夫人》
《雙城記》
《悲慘世界》
《戰爭與和平》
《八十天環游地球》
《斯巴達克思》
《安娜,卡列尼娜》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漂亮朋友》
《德伯家的苔絲》
《牛虻》
《復活》
《嘉莉妹妹》
《母親》
《約翰克利斯朵夫》
《永別了,武器》
《喪鍾為誰而鳴》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靜靜的頓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飄》
《雪國》
《第二十二條軍規》
《百年孤獨》

熱點內容
07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4 02:37:25 瀏覽:938
霸王傳承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4 02:19:43 瀏覽:677
網游系列小說老婆多 發布:2025-07-04 02:18:38 瀏覽:851
煙水小說明珠言情 發布:2025-07-04 02:09:02 瀏覽:932
小說純情總裁別裝冷38 發布:2025-07-04 02:08:14 瀏覽:729
小說九夜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04 02:03:18 瀏覽:926
海盜鬼皮書小說結局 發布:2025-07-04 02:03:17 瀏覽:496
網路小說的發展潛力 發布:2025-07-04 01:59:01 瀏覽:252
贅婿紀寒小說最新章節列表 發布:2025-07-04 01:58:06 瀏覽:858
總裁完結契約虐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4 01:51:43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