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短篇小說小男孩出賣游擊隊員
Ⅰ 蘇聯英雄卓婭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事
主要講述了英雄卓婭小小年紀不畏強敵積極幫助游擊隊光復祖國,後來被德國人抓住之後仍寧死不屈,不泄露游擊隊的秘密,最後被殘忍殺害的英雄事跡。
卓雅簡介:
1923年,衛國戰爭女英雄卓婭·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出生在坦波夫州。經歷幼年喪父後,卓婭和弟弟舒拉隨母親輾轉來到莫斯科。1941年,卓婭從10年制學校畢業了。6月,德國對俄羅斯發動閃電戰,秋冬時節逼近莫斯科。當人們撤離莫斯科時,卓婭選擇留下並加入由優秀共青團員組成的蘇軍西部方面軍游擊隊。11月下旬,卓婭和戰友奉命前往被德軍佔領的彼得里謝沃燒掉德軍房屋。完成部分任務後,在返回村中燒掉存放有德軍器械和馬匹的馬廄的過程中被逮捕。挨過數小時拷打折磨後,卓婭於次日被德軍絞死,犧牲時年僅18歲。1942年2月16日,被蘇聯最高蘇維埃追授「蘇聯英雄」的這個崇高稱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第一位被授予英雄稱號的女兵。
Ⅱ 夜鶯之歌的閱讀 答案
《夜鶯之歌》
作者:斯特拉文斯基
蘇聯的衛國戰爭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夜鶯之歌>>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一例。
有關閱讀答案:
在中國,《夜鶯之歌》是一篇人教版中年級傳統課文,故事很有趣。寫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進游擊隊的埋伏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前蘇聯兒童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1、《夜鶯之歌》一課中小男孩在給德國兵看口哨時,有時學夜鶯叫,有時候學杜鵑叫是為了(迷惑敵人),在接近游擊隊埋伏地時,他模仿夜鶯叫告訴游擊隊員(有三十二個匪軍),模仿杜鵑告訴游擊隊員(有兩挺機關槍)。小男孩是一個(機智/沉著冷靜)、(勇敢/有勇有謀)的小游擊隊員。
2、《夜鶯之歌》一課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3、課文為什麼以「夜鶯之歌」為題?
答: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圍繞夜鶯的歌聲記敘了「歌聲誘敵」「歌聲入林」「歌聲聯絡」「歌聲殲敵」「歌聲又起」幾個主要的故事情節,歌頌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及其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這個題目既點明了中心,又有特殊的含義。「夜鶯」實際指給游擊隊報信的小男孩,「夜鶯之歌」是那樣悅耳動聽,實際上為襯托小男孩那樣美好的心靈。
4、想像敵人進入游擊隊的包圍時小夜鶯的想法和行為?
答:小夜鶯很快的鑽入密林深處,從樹葉的縫隙看到敵人一個個倒下,他心裡激動地想:「你們這些強盜,這是你們應得的下場!看你們還敢不敢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家!」他正想著,忽然一個念頭浮出來:「這伙敵人,游擊隊的叔叔們會收拾掉的,我還是回到山崗,繼續做宵夜影吧!」於是,他飛快地向樹林的另一個方向跑去。
5、《夜鶯之歌》和《小英雄雨來》都是寫人的文章,在選用材料上,兩篇課文有什麼不同之處?
答:《夜鶯之歌》是通過一件事寫人,《小英雄雨來》是通過幾件事寫人。
Ⅲ 小游擊隊員的作者和主人公
小游擊隊員的作者是王願堅,主人公是樟伢子。
主要內容
樟伢子的父母掩護紅軍傷員被白鬼子殺害了,帶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兒的他四處尋找紅軍時遇到了紅軍的偵察員。在協助偵察員去敵區偵察時不慎被敵人發現,偵察員被俘。機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敵人的工事情報圖送給了游擊隊,游擊隊殲滅了敵人,救出了偵察員。樟伢子經歷了戰火的考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游擊隊員。
作者簡介
王願堅(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國電影編劇、作家。山東諸城市相州鎮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在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52年調到新的單位,《解放軍文藝》的製作。1956年至1966年,參加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 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國作協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王願堅也是部隊的指導員。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等;1974年與陸柱國創作了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
Ⅳ 前蘇聯衛國戰爭中小英雄的故事
夜鶯的歌聲
戰斗剛剛結束,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大道兩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曠的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土兵們和軍官注意聽著,開始注視周圍的灌木叢和掛在道旁的白樺樹枝。他們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岸邊上,搭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手裡拿著一塊木頭,不知在削什麼。
「喂。你來!」軍官叫那個孩子。
孩子趕緊把小刀放到衣裳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軍官跟前。
「呶(náo),讓我看看!」軍官說。
孩子從嘴裡掏出一個小玩藝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那是個白樺樹皮做的口哨。BR>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軍官點了點頭。轉眼間,他那陰沉的臉上閃出一種冷笑的光,「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孩子學了幾聲杜鵑叫。接著又把哨子塞到嘴裡吹起來。
「村子裡就剩下你一個了嗎?」軍官繼續盤問他。
「怎麼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你這個壞傢伙!」軍官打斷孩子的話,「我是問你這里有沒有人。」
「人哪?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蠢東西!」軍官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認識往蘇蒙塔斯村去的路嗎?那個村子大概是叫這個名字吧?」
「怎麼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兒的堤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凶呢,能吃小鵝!」
「好啦,好啦,帶我們去吧。要是你帶路帶得對,我就把這個小東西送給你。」軍官說著,指了指他的打火機,「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
隊伍出發了,行軍灶打頭,跟著就是小孩和軍官,倆人並排著走。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來越密。彎彎曲曲的小路穿過密密的白樺樹林,穿過雜草叢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長滿古松的小山。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
「你說的是一種蘑(mó)菇(gū)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軍官覺得從孩子嘴裡什麼也問不出來,就不再問了。
樹林深處,有幾個游擊隊員埋伏在那裡,樹旁架著沖鋒槍。他們從樹枝縫里往外望,能夠看見曲折的小路。他們不時說幾句簡單的話,小心地撥開樹枝,聚精會神地盯著遠方。
「你們聽見了嗎?」一個游擊隊員突然說。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麼鳥的叫聲,透過樹葉的沙沙聲,模模糊糊地傳來。他側著頭,往叫聲那邊仔細聽,「夜鶯!」
「沒聽錯嗎?」另一個游擊隊員說。他緊張起來,仔細聽,可又什麼也聽不見了。他從大樹樁下邊掏出四個手榴彈,放在眼前以防萬一。
「這回你聽見了沒有?」
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
那個最先聽見夜鶯叫的凝神地站著,好像釘在那裡似的。他注意數著一聲一聲的鳥叫:「一,二,三,四……」一邊數一邊用手打著拍子。
夜鶯的叫聲停止了。「32個鬼子……」那個人說。只有游擊隊員才知道這鳥叫的意思。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兩挺機關槍。」他又補充說。
「對付得了!」一個滿臉鬍子的漢子端著沖鋒槍說。他理了理掛在腰間的子彈袋。
「應該對付得了!」聽鳥叫的那個人回答,「我和斯切潘叔叔把他們放過去,等你們開了火,我們在後邊加油。如果我們出了什麼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過了幾分鍾,德國兵在松樹林後邊出現了。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對藏在寂靜森林裡的人們來說,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
德國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時候,突然從松樹林里發出一聲口哨響,像回聲一樣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站住,轉了個身,鑽到樹林里不見了。槍聲打破了林中的寂靜。軍官還沒來得及抓起手槍,就滾到了路邊的塵埃里。被沖鋒槍打傷的德國兵一個跟一個地倒下。呻吟聲、叫喊聲、斷斷續續的口令聲充滿了樹林。
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的圍牆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麼東西,並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
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這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麼兩樣。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麼兩樣。
莫斯科保衛戰(1941~1942年)作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被永久載入史冊。重溫其中的一些真實故事,可以讓我們再次領略蘇聯軍民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機智與勇敢。
故事之一:以二當九,以少勝多
1941年12月2日,蘇聯飛行員梁贊諾夫和帕爾莫斯科保衛戰中的10個真實故事什科夫駕駛兩架殲擊機在莫斯科西區進行巡邏時,在帕夫什諾區與德軍的九架梅塞施密特BF-109戰斗機遭遇。雖然以少對多,但兩名飛行員憑借高超的駕駛技巧同敵機頑強周旋,成功地捍衛了莫斯科空中安全,並擊落敵機一架。
故事之二:騎兵PK坦克,創造戰爭神話
1941年11月29日,在解放卡什拉市郊的皮亞特尼察村時,別洛夫少將率領的紅軍第一近衛騎兵軍摧毀德軍16輛坦克,創造了騎兵PK坦克的戰爭神話。
故事之三:放水破冰,阻敵追擊
別洛勃羅夫上校率領的蘇軍第78師曾在離伊斯特拉市3~4公里處構築防線,以掩護第16軍撤離。當時,德軍已經開始踏著伊斯特拉水庫上厚厚的冰層,抄近路追趕上來。萬分危急時刻,第16軍指揮部下令打開水庫閘門。3米高的水流沿著伊斯特拉河谷奔涌而下,一瀉數百公里。水庫水位急劇下降,使上面的冰層迅速塌陷。德軍被迫停止前進的步伐,延誤了數天的戰機,而此時蘇軍已經占據了新的有利陣地。
故事之四:裝甲列車上前線
1941年11月28日夜,德軍第7坦克師佔領了亞赫羅馬以及伏爾加河上的一座橋梁,並將10輛坦克調遣至伏爾加河東岸。時任蘇軍第1突擊軍軍長的庫茲涅佐夫中將命令第73號裝甲列車出擊迎敵。結果蘇軍的這些鐵道兵也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一舉殲滅德軍10輛坦克和700多名士兵。
故事之五:43名陣亡烈士
1941年11月16日,德軍用兩個坦克軍的兵力攻打蘇軍第316步兵師的前沿陣地。在杜勃塞科沃鐵路會讓站附近,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率領28名反坦克手擊退了德軍50輛坦克的攻擊,擊毀了其中18輛。28名英勇的紅軍戰士全部戰死疆場,後來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就在同一天,在離杜勃塞科沃1.2公里處的別捷利諾區,15名戰士在消滅了德軍5輛坦克和約1個排的德軍後,全部殉難,事後只有政治指導員維赫列夫獲得英雄稱號。這些頑強的紅軍戰士以血肉之驅鑄起牢固的防線,為大部隊的撤退贏得了寶貴時間。
故事之六:拯救莫斯科的「雞毛信」
克拉斯納亞-波里揚納淪陷後,莫斯科以完全處於德軍重型火炮的打擊范圍之內。從1941年11月30日起,德軍開始向克拉斯納亞-波里揚納調遣炮兵部隊,其射程可達到20公里。當地學校的女教師葉蓮娜.戈羅霍娃偷偷給蘇軍指揮部寄送了一張便條,上面准確地標出德軍炮兵陣地的具體位置。便條送到前線部隊後,蘇聯官兵如獲至寶,迅速組織炮兵反擊,一舉端掉了德軍的一個炮兵連。
故事之七:「蘇聯版的王小二」
1941年12月11日,莫斯科謝列布里揚諾—普魯斯克區的老飼馬員伊萬.彼德羅維奇將一支由40輛汽車組成的德軍車隊帶入了大峽谷中,結果德軍被「擱淺」在谷底,進退兩難。惱羞成怒的德國鬼子殘酷地將伊萬殺害。
故事之八:奇妙的氣球之旅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為了干擾德國的轟炸機,蘇軍在莫斯科上空放置了數百個氣球。1941年12月6日,一個哨位的氣球繩索突然斷裂。負責守護的中士德米特里.維里古拉反應迅速,一把抓住繩索的斷裂處,幾分鍾後,便隨氣球一起上升至1500米的高空。當時夜裡的氣溫下降到了-38度C,但是維里古拉憑借頑強的毅力,沿繩索攀至氣囊處,擰開專用氣閥,放氣後氣球開始緩緩墜落,最終在離原哨位110公里處的地方順利著陸。為表彰維里古拉誓死捍衛軍隊貴重財產的可貴精神,上級授予他紅旗勛章。
故事之九:孤身奮戰震敵膽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在離傑多夫斯克城兩公里的涅費多沃村,發生了一場最不可思議的坦克戰。12月7日,帕維爾.古德濟中尉駕駛一輛KB-1坦克同德軍18輛坦克交火。KB坦克摧毀了敵軍10輛坦克。敵其餘坦克倉皇逃竄。帕維爾因戰績輝煌而被授予列寧勛章。
故事之十:「兩個卓婭」
卓婭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蘇聯女英雄。她是蘇軍9903特種部隊的偵察員,1941年11月29日被捕後遭德國鬼子殺害。1942年2月16日,卓婭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其實,在11月29日那一天,還有一位蘇軍女偵察員、卓婭的戰友沃洛申娜也英勇就義。但是一直到1994年,沃洛申娜才被追授英雄稱號。(來源:《環球軍事》雜志)
Ⅳ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什麼故事
《夜鶯的歌聲》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 的孩子,巧妙地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夜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 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Ⅵ 《小游擊隊員》里的孫遜軒是誰
「業主團」團長孫遜軒
小游擊隊員
基本信息·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頁碼:133 頁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39142050
·條形碼:9787539142050
·版本:第2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少年紅色經典
內容簡介 《小游擊隊員:少年紅色經典》講述樟伢子的父母掩護紅軍傷員被白鬼子殺害了,帶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兒的他四處尋找紅軍時遇到了紅軍的偵察員。在協助偵察員去敵區偵察時不慎被敵人發現,偵察員被俘。機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敵人的工事情報圖送給了游擊隊,游擊隊殲滅了敵人,救出了偵察員。樟伢子經歷了戰火的考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游擊隊員。
作者簡介 王願堅(1929—1991),作家,山東諸城人。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創作第一篇小說《黨費》即獲得成功。擅長描寫蘇區人民在白色恐怖中的艱苦鬥爭,紅軍長征的生活片斷,革命前輩在和平建設時期的精神風貌。《小游擊隊員》,《林野的火星》,《征途上》,《後代》是他的優秀的短篇小說。
編輯推薦 《小游擊隊員:少年紅色經典》:
2004年入選中室部等九部委「知識工程——中華全民讀書活動」推薦書目
2005年起入選文化部、財政部送書下鄉工程政府采購書目
2006年列入新聞出版總署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重點圖書選題
2007年列入新聞出版總署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重點圖書選題
2008年入選聯合兒童基金會賑災捐贈圖書采購書目
目錄
王願堅(1929—1991),作家,山東諸城人。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創作第一篇小說《黨費》即獲得成功。擅長描寫蘇區人民在白色恐怖中的艱苦鬥爭,紅軍長征的生活片斷,革命前輩在和平建設時期的精神風貌。《小游擊隊員》,《林野的火星》,《征途上》,《後代》是他的優秀的短篇小說。
……
序言 「少年紅色經典」叢書共二十冊,分「文學故事」和「英雄故事」兩個系列。前者為原創的文學作品,後者多為紀實的人物傳記。作品中的英雄,不管是藝術形象還是生活原型,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崇拜和追慕的偶像。英雄的壯舉影響了幾代人,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和行為典範。
叢書主要選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時期最具影響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關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革命人民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展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歷史意識得到了有力張揚。在這些作品中,人物個性鮮明,
文摘 小游擊隊員
這是一九三五年夏天的事。
紅軍主力長征以後,蔡溪的回鄉地主、民團鬧得很兇,收租,奪田,殺害革命群眾,甚至把我們的革命家屬也弄到外地支販賣,欠下了人民好大的一筆血債。特別是自從那裡駐上了白匪李玉堂第三師的一個排以後,白鬼子更加猖狂,「業主團」團長孫遜軒還揚出話來:「石頭過刀,人要換種」——要把這塊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斬盡殺絕。為了打擊敵人的氣焰,給革命群眾報仇,我們游擊隊決定來一次長途奔襲,消滅這一股匪徒。這樣,不但可以壯大紅軍游擊隊的聲勢,而且能解決一部分武器彈葯的問題。
當時,就我們的力量來說,這就算打大仗了。敵人防備得很嚴,村子四周築起了高高的圍牆,隔不遠就是一座炮樓,強攻硬打是不行的,所以先要摸清敵人的虛實,才好動手。
Ⅶ 游擊隊員的作品鑒賞
《游擊隊員》的主題思想即種族、性、暴力、政治多重主題思想。奈保爾冷峻地剖析了發生在加勒比海某島國的黑人權力運動的實質和革命領袖的真實面目,揭開了革命的幻象,讓讀者看到殘酷的真相。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新近獨立國家越來越受到新殖民主義弊病的困擾:經濟凋敝,社會混亂,政府腐敗,民不聊生。後殖民主義理論家弗朗茲·法儂曾經指出,這些殖民地國家的人民所處的現實依然是「食不果腹、目不識丁,他們被拋於水天之際, 頭腦空洞、眼神空虛」 。
吉米是英國黑人權力運動的「領袖」,因為強奸案在英國呆不下去了,逃回其出生地加勒比海島國,建立了「畫眉山莊」人民公社,進行著「土地革命」 。《游擊隊員》的背景是1970年發生在後殖民時期加勒比海島國的「黑色權力」運動,不過小說並不直接處理政治事件,而是圍繞吉米、簡和羅奇3個主要人物之間的戲劇性事件,來揭示該地區混亂的政治和復雜的現實。故事發生在一個獨立不久,類似特立尼達和牙買加的加勒比海某無名島國。
小說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殖民地爭取獨立時或獨立後暴露的種種社會問題,涉及多重後殖民文學主題:諸如流亡、模仿、身份、前殖民地與宗主國的關系、新殖民主義對獨立國家的影響等。 奈保爾善於用意象和象徵來烘託故事的氣氛,揭示小說的主題。《游擊隊員》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更是隨處可見,從而加重了小說的悲劇氛圍。
灌木叢
灌木叢在文中反復出現,低矮的、雜亂、缺乏生氣的灌木叢,獨立後的殖民地本應該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後殖民社會普遍呈現出一片荒涼、混亂的景象:由於乾旱,大平原逐漸乾涸成沼澤,而沼澤逐漸乾涸;政治上無序;經濟上蕭條;本土文化貧瘠;殖民地的人民身處於此,就像身在灌木叢中一樣,滿目瘡痍,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他們不能續寫自己的歷史,也無法想像未來。任何一個想到非洲尋找新生活的人,最後只能陷入危機、絕望,甚至面對死亡的威脅。
畫眉山莊
畫眉山莊更是一個赤裸裸的諷刺。畫眉山莊的典故來源於《呼嘯山莊》,在《呼嘯山莊》中,畫眉山莊的環境寧靜、祥和,內部也明亮輝煌,象徵著理想中的文明世界。更重要的是這是書中第二代人開始甜蜜愛情、最終化解了第一代人仇恨的地方。而在《游擊隊員》中,這個畫眉山莊佇立在荒原、雜草叢生的小路深處。山莊有個冠冕堂皇的名頭——人民公社,實際上這只是薩波利切公司的所在地。該公司最初以奴隸貿易起家,通過僱傭羅奇這樣的激進派和吉米這樣的黑人領袖來試圖維護公司的形象。
這個畫眉山莊貌似是一切美好希望的開始,人們來到畫眉山莊,這片吉米向薩波利切公司爭取來的土地,並試圖進行土地革命。畫眉公社奉行的所謂機密「一號公告」只不過是象徵性地喊喊土地革命的口號,滿紙天方夜譚,畫眉山莊內吉米的辦公室也非常簡陋,堆滿了破爛的雜物,所用的復印機也是薩波利切公司丟棄不用的二手貨;然而他住的地方卻十分豪華,家居陳設都來自於英國,這一切都暗示了所謂的人民公社實際上就是薩波利切公司的附屬品,而吉米不過是他們精心挑選的代言人。可是住在畫眉山莊的吉米還帶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自己就是《呼嘯山莊》里那個命運坎坷、卻出生高貴的希思克里夫。他在日記中幻想自己是一個王子,來到加勒比海岸的這個小島是幫助這些窮苦的黑人
性
在奈保爾的筆下,非洲本地女子的地位是最卑微的,她們醜陋瘦小,是低賤的下等女子,只能淪為男人的玩物;白人女性則往往代表著宗主國。簡,這個看起來不屬於這里的白人女子,她的性慾望始終與身份和政治有關。她的前任丈夫是一個年輕的政客,情人是一個左翼記者,羅奇也是因為政治經歷而吸引了她, 而她對於吉米的交往來自於對異域文化的興趣、對黑人領袖權利的嚮往和吉米性能力的好奇。簡對於吉米的態度是挑逗的、輕佻的。在吉米面前,簡卻承擔起某種男性的身份,在和吉米做愛之後,立刻把吉米視為陌路人。
顯然, 這樣不平等的性關系象徵了西方的政治優勢,這種強勢的態度背後正是西方國家對於殖民地國家的一種文化強勢。她對於自己外貌的在乎,表現出了強烈的自戀傾向,這也是殖民主義、歐洲中心主義文化自戀的形象化表達。而吉米對於簡的性挑逗,以及之後的性交往中表現出的性無能和性暴力,是與吉米的身份息息相關的。吉米是個混血兒,一個出生在中國雜貨店的穆斯林。吉米和奈保爾小說中的許多人物一樣, 註定是一個邊緣人物。在代表著宗主國利益的公司來說, 吉米只是個玩物,是他們挑選出來扮演黑人領袖這一角色的演員而已,小說尾聲,奈保爾暗示了吉米的領袖生涯是短暫的,他扮演的只不過是個替罪羊的角色。在那個黑人居多的小島上,因為種族血統,盡管他享有黑人領袖的名聲,卻被視為一個異類,不被當地黑人所信任,甚至被蔑視,他的命運註定是一個悲劇,這也是為什麼吉米和簡的交往過程中充斥著性暴力。奈保爾巧妙地以吉米在簡面前的性無能,表現了其政治文化的劣勢。而小說結尾,吉米強奸了簡之後,夥同布萊恩特將簡殘忍地殺害了。這種暴力的性關系背後是一種變態而無力的種族榮耀感的宣洩,也象徵了吉米內心強烈的混亂,缺乏穩定和安全感。小說中,男女之間的性關系成為了錯綜復雜的社會政治關系——支配與被支配、壓迫與被壓迫的現實寫照。女性最終還是淪為了下層的下層,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耐人尋味的還有吉米和同性戀情人布萊恩特之間的一段關系。布萊恩特是男女亂性之後的產物,也是個一出生就被拋棄的孩子。他身材矮小,相貌奇醜;他既是吉米的手下,也是吉米的同性戀情人。他們都是社會雙重邊緣人的代表,都渴望別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同處在這個邊緣的島嶼上,遠離文化中心,他們都感到了深深的絕望。正是共同擁有的「邊緣人」的身份,使他們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相互慰藉。在《游擊隊員》里,種族、暴力、性、政治緊密相連,糾葛在一起。
《游擊隊員》中, 奈保爾再次表達了對於非洲後殖民社會無序、混亂、落後、瘋狂和殺戮狀態的擔憂。通過「 灌木叢」、「性」等象徵手法的運用,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危機和悲慘命運, 暗含了深刻的蘊意和指涉。而「簡」、「畫眉山莊」的意象象徵, 顛覆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更增添了對於後殖民社會的諷刺意味和悲劇氛圍。
小說虛構結合歷史和游記筆法
《游擊隊員》作品是虛構結合歷史紀實的筆法,還有自傳的色彩,一方面表現了個人在文化認同方面的追求,以及移民的族群意識和主流文化的矛盾沖突等主題,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殖民主義給世界帶來的動盪不安和人民對於壓迫的反抗,是一種更有歷史高度的眼界。就如瑞典學院頒獎詞所說的,在讀者熟悉的歷史敘述下,還有「被壓抑的歷史」。作家感到僅憑小說虛構的手法展示歷史已經不夠得心應手,必須結合歷史筆法的精確和准確,而這種歷史觀,又要是超脫於流俗之上的,並且不受權勢影響的。這就是瑞典學院的頒獎詞所說的,「結合了感覺敏銳的敘事和不受流俗腐蝕的審察」。 空間不僅是虛構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發生地,同時也是展現人物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題旨的重要方式。奈保爾喜歡強調空間的人為性和文化建構性,其空間觀念與後現代地理學的空間觀念相契合。空間是一種語境假定物,而以社會為基礎的是社會組織和生產人造的空間……空間在其本身也許是原始賜予的,但空間的組織和意義卻是社會變化﹑社會轉型和社會經驗的產物。在《游擊隊員》敘述中,否定性空間獲得了一種凌駕於人物和事件之上的優勢地位,決定了人物出現的方式和事件發生的方式。正如韋斯利·A·科特所說那樣:「在一種非常消極的環境中,生存而不是發展與豐富成為主要的關注。人物抱有空虛的幻想並幾乎毫無選擇。這種狀況導致一切現代敘述中已經被不同的指陳的消失的英雄﹑ 賤民﹑ 流亡者和陌生人。」
「吉米總是說自己出生在一個中國雜貨店的後屋裡。在英國,這樣的出身聽上去貧寒。」如同德里克·漢弗萊和戴維·廷德爾在邁克爾的傳記中分析的那樣,邁克爾懂得如何利用英國人,特別是有錢人的歷史罪惡感、害怕和同情心為自己獲得贊助和支持。在吉米與簡的第一次性關系失利後,他沒有馬上讓克拉麗莎代替簡受罰,而是一邊等布賴恩特出現一邊再次給羅伊寫信。他的性無能轉變為一種社會暴力的幻想,他向羅伊報告斯蒂芬斯這個危險分子:「現在我看不出我如何控製革命。」接著,吉米說出了奈保爾用作《游擊隊員》引言的話:「當人人都想戰斗,也就沒有東西值得去戰斗。人人都想打自己的小戰爭,人人都是游擊隊員。」這段話後來成真了,騷亂爆發以後,哈里來到簡和羅奇的住所,談話中他說:「我覺得不能怪警察。他們不知道他們在打誰,也不知道在為誰而戰。現在人人都是頭兒。」奈保爾運用敘事空間來體現《游擊隊員》作品的豐富的意象、互文性和反諷等寫作技巧。
Ⅷ 小游擊隊員 的主要內容
《小游擊隊員》出版於2008年,主要內容:
樟伢子的父母掩護紅軍傷員撤退時被鬼子殺害了,帶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兒的他四處尋找紅軍時遇到了紅軍的偵察員。
在協助偵察員去敵區偵察時不慎被敵人發現,偵察員被俘。機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敵人的工事情報圖送給了游擊隊,游擊隊殲滅了敵人,救出了偵察員。樟伢子經歷了戰火的考驗,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游擊隊員。
(8)蘇聯短篇小說小男孩出賣游擊隊員擴展閱讀
樟伢子人物性格:
當樟伢子看到偵察員被俘時,他不是盲目的先沖上去救人,而是去找游擊隊,將情報送出去,從這里可以看出樟伢子足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游擊隊員。
從樟伢子做事冷靜、不沖動等行為可以看出,樟伢子聰明機智,不輕言放棄的優良品質。通過自己的行動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網路-小游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