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圍牆陸文夫短篇小說

圍牆陸文夫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12 13:17:06

A. 找一篇小說的名字,大概是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上的,說一個單位要修牆,單位里n多人都在提意見。

出至高中語文讀本第二冊,名字就叫做《圍牆》,作者好像叫做陸文夫

B. 陸文夫的圍牆

陸文夫-圍牆2009-12-03 14:59昨夜一場風雨,出了些許小事:建築設計所的圍牆倒塌了!

這圍牆要倒,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因為它太老了。看樣子,它的存在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已幾經倒塌,幾經修補。由於歷次的修補都不徹底,這三十多米的圍牆便高低不平,彎腰凸肚,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何況昨夜的一場風雨!

圍牆一倒,事情來了!人們覺得設計所突然變了樣:像個老人昨天剛剛拔光了門牙,張開嘴來烏洞洞地沒有關欄,眼睛鼻子都挪動了位置;像一個美麗的少婦突然變成了癟嘴老太婆,十分難看,十分別扭。僅僅是難看倒也罷了,問題是圍牆倒了以後,這安靜的辦公室突然和大馬路連成了片。馬路上數不清的行人,潮湧似的車輛,都像是朝著辦公室沖過來;好像是坐在辦公室里看立體電影,深怕那汽車會從自己的頭上輾過去!馬路上的喧囂缺少圍牆的攔阻,便徑直灌進這夏天必須敞開的窗戶。人們講話需要比平時提高三度,嚴肅的會議會被馬路上的異常景象所擾亂,學習討論也會離題萬里,去閑聊某處發生的交通事故。人們心緒不寧,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疲勞。一致要求:趕快把圍牆修好!

第二天早晨,吳所長召開每日一次的碰頭會,簡單地了解一下工作進程,交換一些事務性的意見。不用說,本次會議大家一坐下來便談論圍牆,說這圍牆倒了以後很不是個滋味,每天上班時都有一種不正常的感覺,好像那年鬧地震似的。有的說得更神,說他今天居然摸錯了大門,看到滿地磚頭便以為是隔壁的建築工地……

吳所長用圓珠筆敲敲桌面:「好啦,現在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圍牆的問題。老實說,我早就知道圍牆要倒,只是由於經費有限,才沒有拆掉重修。現在果然倒了,也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百零八條好漢都是被逼到梁山上去的。嗯,造新的……」吳所長呷了口水,「可這新的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我對建築是外行,可我總覺得原來的圍牆和我們單位的性質不協調,就等於巧裁縫披了件破大褂,而且沒有釘鈕扣。從原則上來講,新圍牆一定要新穎別致,美觀大方,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請大家踴躍發言。」

對於修圍牆來說,吳所長的開場白過分鄭重其事了,也羅唆了一點。其實只需要講一句話:「大家看看,這圍牆怎麼修呀?」不能,設計所的工作不能簡單化!一接觸土木,便會引起三派分歧:一派是「現代派」,這些人對現代的高層建築有研究,有興趣;一派是「守舊派」,這些人對古典建築難以忘懷;還有一派也說不準是什麼派,他們承認既成事實,對一切變革都反對,往往表現為取消主義。吳所長自稱對建築是外行,但是他自認對建築並不外行,他懂很多原則。比如經濟實用,美觀大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等等。如何把原則化為藍圖,這不是他的事,但他也不能放棄領導,必須發動兩派的人進行爭議,在爭議中各自拿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由吳所長根據原則取其精華,再交給取消主義者去統一。因為取消主義者有一大特點,當取消不了的時候便調和折衷,很能服眾。此種化干戈為玉帛的領導藝術很深奧,開始時總顯得拖沓猶豫,模稜兩可,說話羅唆,最後卻會使人感到是大智若愚,持重穩妥。修圍牆雖說是件小事,但它也是建築,而且是橫在大門口的建築,必須鄭重一點,免遭非議。

也許是吳所長的開場白把瓶口封緊了,應該發言的兩大派都暫時沉默,不願過早地暴露火力。

吳所長也不著急,轉向坐在角落裡的一個年輕人頷首:「後勤部長,你看呢?」

所謂後勤部長,便是行政科的馬而立。照文學的原理來講,描寫一個人不一定要寫他的臉;可這馬而立的臉卻不能不寫,因為他這些年來就吃虧在一張臉!

馬而立的臉生得並不醜怪,也不陰險,簡直稱得起是美麗的!橢圓形,很豐滿,白里透紅,一笑兩個酒渦,烏亮的大眼睛尤其顯得靈活,夠美的了吧?如果長在女人的身上,夠她一輩子受用的。可惜的是這張臉填錯了性別,竟然長在男子漢馬而立的身上,使一個三十七歲、非常干練的辦事員,卻有著一張不那麼令人放心的娃娃臉!據說他在情場中是個勝利者,在另一種事關緊要的場合中卻老是吃虧。某些領導人見到他就疑慮,怕他吃不起苦,怕他辦事不穩。這兩怕也是有根據的:

馬而立整天衣冠楚楚,即使是到郊區去植樹,他也不穿球鞋,不穿布鞋,活兒沒有少干,身上卻不見泥污。這就使人覺得形跡可疑,可能是在哪裡磨洋工的!如果他整天穿一身工作服、勞動布鞋、軍用球鞋、麻耳草鞋等等在人前走來走去,那就另有一種效果:「這人老誠持重,艱苦樸素。」即使工作平平,也會另有評語:「能力有大小,主要是看工作態度。」「態度」二字含義不明,形態和風度的因素也不能排除。

擔心馬而立辦事不穩也有根據,因為穩妥往往是緩慢的同義語。這馬而立卻顯得過分地靈活;靈活得像自行車的輪盤,一撥便能飛轉:

「小馬(人家都這樣叫他),窗戶上的玻璃打碎了兩塊,想想辦法吧。」

「好,馬上解決!」

上午剛說過,下午那新玻璃便裝上了,這使人忍不住要用手指去戳戳,看看是不是糊的玻璃紙。因為目前買人參並不困難,買窗戶玻璃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即使碰巧買到,又怎麼能馬上就請到裝玻璃的工人,釘得四平八穩,還用油灰抹了縫隙……不好,隔壁正在造大樓,這油頭粉面的傢伙是不是乘人家吃飯的時候去……

當然,一切誤解遲早總會消失的,可是需要用時間來作代價。馬而立以前在房管局當辦事員,第一年大家都對他存有戒心,深怕這個眼尖手快的人會出點什麼紕漏。第二年發現他很能幹,但是得抓得緊點,能乾的人往往會豁邊,這似乎也是規律。第三年上下一致叫好,把各式各樣的事情都壓到他的頭上去!第四年所有的領導都認為馬而立早就應該當個副科長,工資也應加一級。可惜那副科長的位置已經擠滿了,加薪的機會也過去了兩年。喏,在這種性命交關的地方馬而立便吃了大虧,都怨那張娃娃臉!

房管局的老局長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不肯虧待下級。眼看馬而立在本機關難以提拔,便忍痛割愛,向吳所長推薦,說馬而立如何如何能幹,當個行政科長決無問題。

吳所長答應了。但一見到馬而立便犯疑:這樣的人能吃苦耐勞嗎?辦事穩妥嗎?倒霉的馬而立又開始了第二道輪回……

吳所長所以要馬而立先發言,一方面是想引出大家的話來,一方面也想試試馬而立的功底,看看他知不知世事的深淺,所以對著馬而立微微頷首:「後勤部長,你看呢?」

馬而立果然不知深淺,他憑著在房管局的工作經驗和人事關系,把磚頭、石頭、人工略加考慮:「沒問題,一個星期之內保證修得好好的!」

吳所長「噢」了一聲,憑他的經驗可以看得出馬而立頭腦中的東西:「你不能光想磚頭石灰呀,要想想這圍牆的式樣對我們單位的性質有什麼意義?」

「意義」二字把人們的話匣子打開了,大家都來談論圍牆的意義,其用意卻都在圍牆以外。

果然,對古典建築頗有研究的黃達泉接茬兒了。這老頭兒有點天真,他的話是用不著猜摸的:「這個問題我早就提過多次了,可惜沒有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這次圍牆的倒塌,對我們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在我們過去的設計中,都沒有對圍牆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想到區區的一堵圍牆竟能造成動與靜的差別,造成安全感和統一的局面。現在看起來圍牆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富有裝飾的意味,它對形成建築群落特有的風格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吳所長說得對,這是內容和形式如何統一的問題!」

這番話聽起來好像是對領導意圖的領會,其實是有的放矢,他先把矢引出來,再讓別人放出去;他有自己的傾向,但又不願卷進去。他的話一出口,人們的目光便悄悄地向東一移。

東面的長沙發上,坐著屬於「現代派」的朱舟,他雙手捧著茶杯,注目凝神,正在洗耳恭聽。

黃達泉接著滔滔不絕地說:「……從傳統的建築藝術來看,我們的祖先很了解圍牆的妙用,光是那牆的名稱就有十多種。有花牆、粉牆、水磨青磚牆;高牆、短牆、百步牆;雲牆、龍牆、漏窗牆、風火牆、照壁牆……各種牆都有它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尤以漏窗牆最為奇妙,它不僅能造成動與靜的差別,而且能使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能使人身有阻而目不窮!可以這樣說,沒有圍牆就形不成建築群落。深院必有高牆,沒有高牆哪來深院?你看那個大觀園……」黃達泉講得興起,無意之中扯上了大觀園。

坐在長沙發上的朱舟把茶杯一放,立即從大觀園入手:「請注意,我們現在沒有修建大觀園的任務。如果將來要修復圓明園的話,老黃的意見也許可以考慮,但也只能考慮一小部分,因為圓明園的風格和大觀園是不相同的。我們考慮問題都要從實際出發,古典建築雖然很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還可以引起人們對我們古代文化的尊敬與懷念,但在實際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我們的當務之急是修建五層樓或六層樓,我不能理解,即使是十米高的圍牆,對六層樓來講又有什麼意義?」

「有!」誤入大觀園的黃達泉折回來了,他對現代建築也不是無知的,「即使是六層高的樓房,也應該有圍牆。因為除掉四五六之外還有一二三,圍牆的作用主要是針對一二兩層而言的。四五六的動靜差是利用空間,一二兩層的動靜差是利用圍牆來造成一種感覺上的距離。」

雙方的陣勢擺開了,接下來的爭論就沒有長篇大套,而是三言兩語,短兵相接:

「請你說明一下,圍牆和建築物的距離是多少,城市裡有沒有那麼多的地皮?」

「如果把圍牆造在靠窗口,怎麼通風採光呢?」

「造漏窗牆。」

「漏窗牆是靜中有動呀,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它在動中還有靜呢,這句話你沒有聽見!」

「慢慢,請你計算一下這漏窗牆的工本費!」說話的人立即從腰眼裡掏出電子計算機。

吳所長立即用圓珠筆敲敲桌面:「別扯得太遠了,主要是討論如何修圍牆的問題。」

朱舟不肯罷休,他認為「守舊派」已經無路可走了,必須乘勝追擊:「沒有扯得太遠,這關繫到我們應該造一堵什麼樣的圍牆,要不要造漏窗!」

吳所長掌握會議是很有經驗的,決不會讓某個人隨意地不受羈絆,他立即向朱舟提出反問:「依你看應該造一堵什麼樣的圍牆?具體點。」

「具體點說……」朱舟有點措手不及了,因為具體的意見他還沒有想過,只是為了爭論才卷進來的,「具體點說……從我們的具體情況來看,這圍牆的作用主要是兩個。一是為了和鬧市隔開,一是為了保衛工作。機關里晚上沒有人,只有個洪老頭睡在傳達室里,他的年紀……」朱舟盡量地繞圈子,他知道,意見越具體越容易遭受攻擊,而且沒有辯白和逃遁的餘地。

黃達泉知道朱舟的難處,看看錶,步步緊逼:「時間快到啦,拋磚引玉吧。」

「具體點說,這圍牆要造得高大牢固。」朱舟不得已,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了。可這意見也不太具體,多大、多高、用什麼材料,他都沒有涉及。

黃達泉太性急,見到水花便投叉:「如此說來要用鋼骨水泥造一道八米高的圍牆,上面再拉上電網,讓我們大家都嘗嘗集中營的滋味!」

「那就把我們的風格破壞無遺了,人家會望而卻步,以為我們的設計所是個軍火倉庫!」有人附和。

朱舟生氣了:「我又沒有講要造集中營式的圍牆,鋼骨水泥和電網都是你們加上去的。真是,怎麼能這樣來討論問題!」朱舟抬起了眼睛,爭取道義上的支持。接著又說:「高大牢固是對的,如果要講風格的話,我們這里本來就應該有一座高大厚實的圍牆,牆頂上還須栽著尖角玻璃或鐵刺,以防不肖之徒翻牆越戶。」

「栽尖角玻璃是土財主的愚蠢,它等於告訴小偷:你可以從圍牆上往裡爬,只是爬的時候要當心玻璃劃破手!」黃達泉反唇相譏。

一句話把大家都說得笑起來了,會場上的氣氛也輕鬆了一點。

身處兩派之外的何如錦,坐在那裡一直沒有發言。爭論激烈的時候他不參加,事態平和之後便來了:「依我看嘛,各位的爭論都是多餘的。如果這圍牆沒有倒的話,誰也不會想到要在上面安漏窗、栽玻璃,都覺得它的存在很合適,很自然。現在倒了,可那磚頭瓦片一塊也沒有少,最合理的辦法就是把塌下來的再壘上去,何必大興土木,浪費錢財!我們的行政經費也不多,節約為先,這在圍牆的歷史上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這番話如果是說在會議的開頭,肯定會引起紛爭。現在的時機正好,大家爭得頭昏腦脹,誰也拿不出可以通過的具體方案。聽何如錦這么一說,好像突然發現了真理:是呀,如果圍牆不倒的話,根本就沒有事兒。倒了便扶起來,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可爭的。兩派的人點頭而笑,好像剛剛是發生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

吳所長向何如錦白了一眼,他不同意這種取消主義。他的原則是要修一道新穎而別致的圍牆,為設計所增添光輝。會議的時間已到,再談下去也很難有具體的結果,只好先擱一擱再說:「好吧,關於圍牆今天先談這些,大家再考慮考慮。圍牆是設計所的外貌,人不可貌相,太丑了也是不行的。請大家多發揮想像力,修得別致點。散會!」

吳所長的話又使得兩派的人蘇醒過來了,覺得何如錦的話等於零,說和不說是一樣的。他們不讓何如錦輕松,追到走廊上對他抨擊:

「你老兄的話聽起來很高妙,其實是無所作為。」

「按照你的邏輯,設計所可以撤消。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還設計個屁!」

吳所長傾聽著遠去的人聲,微笑著,搖搖頭。回過頭來一看,那馬而立還坐在門角落裡!

吳所長奇怪了:「怎麼啦,還有什麼事嗎?」

「沒……沒有其它的事,我想問一下,這圍牆到底怎麼修啊!」馬而立站起來了,一雙大眼睛睜得更大了一點。

吳所長笑了。他是過來人,年輕的時候也是這么活潑鮮跳的,心裡擱著一件事,就像身上爬了個虱子,癢癢得難受,恨不得馬上就脫光膀子。其實大可不必,心急吃不了熱粥,你不讓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脫光了膀子是會傷風的,這是經驗!這種經驗不便於對馬而立講,對年輕人應該從積極的方面多加鼓勵:「到底怎麼修嘛,這就看你的了。我已經提出了原則,同志們也提供了許多很好的意見,你可以根據這些意見來確定一個方案。修圍牆是行政科的職責范圍,要以你為主呢!」吳所長拍拍馬而立的肩膀,「好好乾,你年富力強,大有作為!」

馬而立對所謂方案不大熟悉,不知道從方案到行動有多長的距離。聽到「以你為主」便歡喜不迭,覺得這是吳所長對自己的信任,一開始就沒有對他的娃娃臉產生誤會。士為知己者用,今後要更加積極點。

馬而立不積極已經夠快的了,一積極更加了不得。不過,這一次他也鄭重其事,先坐在辦公室點支煙,把自己的行動考慮一遍,一支煙還沒有抽完,便登起自行車直奔房屋修建站而去……

房屋修建站的房屋非常破舊,使人一看便覺得有許多房屋亟待修理,他們的內容和形式倒是統一的。

馬而立的速度快得可以,當他趕到的時候,修建站的碰頭會剛散,站長、技術員和幾個作業組長剛剛走到石灰池的旁邊。馬而立進門也沒有下車,老遠便舉起一隻手來大喊:「同志們,等一等!」

人們回過頭來時,馬而立已經到了身邊。

「啊,是你!」

馬而立在房管局工作過五年,和修建站的人都很熟悉。不知道是什麼原故,他的娃娃臉在基層單位很受歡迎,人們都把他當作一個活潑能乾的小兄弟。

馬而立跳下車來直喘氣,「可被我抓住了,否則又要拖一天。」

「小馬啊,聽說你高升了,恭喜恭喜。」

馬而立擼了一下額頭上的汗:「少恭喜幾句吧,有這點意思就幫我辦點兒事體。」說著便掏出煙來散,「喂喂,坐下來談談,這事情也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為了穩住大家,馬而立首先在舊磚頭上坐下,百忙之中還沒有忘記衣服的整潔,用塊手帕蒙在舊磚上面。

技術員坐下來了,站長蹲在馬而立的面前,幾個作業組長站在旁邊抽煙。

站長笑嘻嘻地看著馬而立:「什麼大事呀,把你急的!」

「事情也不大,我們設計所的圍牆倒啦!」

「就這么大的個事呀,回去吧,給你修就是了。」站長站起身來,修圍牆對他來說確實算不了一回事。

馬而立一把拉住站長的褲腿:「叫你坐下你就坐下。聽我說,修這座圍牆並不是容易的事,領導上把任務交給我,要我拿主意。我有什麼能耐呀,全靠各位撐腰呢!」接著便把圍牆之爭詳細地說了一遍。

站長搔頭了:「這事兒不好辦,我們只能負責砌磚頭。」

技術員笑笑:「是呀,設計所不能砌一般的圍牆,這是個招牌問題。」

馬而立立刻釘住技術員不放,他知道這位技術員肚子里的貨色多,很快就要提升為助理工程師:「對對,老兄,這事兒無論如何要請你幫忙。下次再有什麼跑腿的事兒,一個電話,保證十五分鍾之內便趕到你府上。」馬而立的話是有所指的,去年技術員的老婆得急病,是馬而立弄了輛車子把她送到醫院里。

技術員高興地捅了馬而立一拳:「去你的,誰叫你跑腿誰倒霉。何況這事情跟弄車子也不同,你們那裡的菩薩難敬,討論了半天也摸不著個邊兒。」

馬而立翻著眼睛:「不能這樣說,邊兒還是有的。」他的頭腦確實靈活,善於把糾纏著的東西理出個頭緒,「綜合他們的意見有幾條:一是要修得牢。」

「那當然,總不會今天修好明天倒!」技術員拿起瓦碴在地上畫線了,他是個講究實效的人,善於把各種要求落實到圖紙上面。厚度、長度、每隔五米一個牆垛,夠牢的。

「二是要造得高,但也不能高得像集中營似的。」

「圍牆的高度一般的是一人一手加一尺,再高也沒有必要了。」技術員寫了個2字,高兩米。

「三是要安上個漏窗什麼的,好看,透氣。」

技術員搖搖頭,拈著瓦碴畫不下去:「難了,兩米以上再加漏窗就太高了,頭輕腳重也不好看。砌在兩米以下又不能隔斷馬路上的噪音,還會惹得過路的人向裡面伸頭探腦的,難!」

馬而立揮揮手:「好,先把這一難放在旁邊。四是要能防止小偷爬牆頭,但又不能在牆頂上栽玻璃。」

「又難!」

「好,再放到一邊。第五個要求是節約,少花錢。」馬而立拍拍屁股底下的舊磚頭,「喏,這個難題由我來解決,把你們拆下來的舊磚頭賣給我,多多少少算幾文,除垃圾還要付搬運費哩!」

人們都笑了,堆在這里的舊磚都是好青磚,哪裡有什麼垃圾。

站長搖搖頭:「機靈鬼,便宜的事兒都少不了你!」

技術員還在那裡考慮難題:「怎麼,還有幾條?」

「總的一條是要修得新穎別致。」

「那當然……」技術員用瓦碴敲敲地皮,「最困難的是漏窗,安在哪裡……」

一個作業組長講話了:「不能安空心琉璃磚嗎?我們去年從舊房子上拆下來一大堆,一直堆在那裡。作業組長向西一指:「喏,再不處理就會全部碰碎!」

技術員把頭一拍:「妙極了,一米七五以上安空心琉璃磚,又當漏窗又不高,顏色也鮮。老王,你去搬一塊給小馬看看,中意不中意。」

老王搬過一塊來了,這是一種尺五見方的陶製品,中間是漏空的圖案,上了寶藍色的釉,可以根據需要砌成大小長短不等的漏空窗戶,在比較古老的建築中,大都是用在內院的圍牆上面。

C. 老舍的《圍牆》的內涵是

陸文夫《圍牆》
有形的「牆」與無形的「牆」
發表於《人民文學》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並在一九八三年全國短篇小說評獎中名列榜首的陸文夫的《圍牆》,盡管發表了二十餘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除它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節魅力依然感人外,更主要是作品中深邃的內涵,令人回味無窮、難以抹去。「昨夜一場風雨,出了些須小事:建築設計所的圍牆倒塌了!」如此平淡的開頭,所敘述的不過是一樁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小事。但它凡而不俗,深入淺出地向讀者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設計所三十多公尺的幾經修補變成高低不平,彎腰凸肚,隨時都有倒塌可能的圍牆終於在一場風雨中倒掉了。牆倒了自然要修,這是順理成章。

D. 圍牆是誰寫的

中國作家陸文夫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過一篇《圍牆》
陸文夫(1927-),江蘇省泰興縣人。一九四八年高中畢業後,到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一九四九年隨軍南下,任新華社蘇州分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工業組長等。一九五五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在《人民文學》、《雨花》、《萌芽》、《文藝月報》等雜志發表小說,後編為短篇集《榮譽》和《二遇周泰》。近年來發表了《獻身》、《小販世家》和《美食家》等優秀中短篇小說,受到好評。《小販世家》獲一九八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E. 陸文夫《圍牆》賞析

在城市題材改革文學的深化過程中,陸文夫的《圍牆》也是應當提到的一篇作品。某設計所舊圍牆倒塌,新牆的高度、樣式、質料成為所里上下的中心議題,人們分成了幾大派別,甚至有人在發表意見時拉扯上了「大觀園」,意見不能統一,結果大家不歡而散。不料星期一上班來時一堵新牆竟然已經樹立起來,於是心有不甘的人們開始把矛頭指向辦事麻利的行政科馬而立,一致抨擊新圍牆的樣式、功能及其他。不料在建築學年會上外地來的學者卻眾口誇贊圍牆的獨特風格,於是一時間這堵圍牆又成了所有設計所成員的合作結晶,每個人都開始盤算如何在學術總結中加入自己的一份功勞。

這是一部帶有調侃性質的中篇小說,陸文夫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一個近乎鬧劇的故事,然而這個鬧劇卻又具有可悲的真實性:在現實生活中,「穩妥」確實「往往是緩慢的同義語」,而像馬而立這樣因工作中的干練與麻利被視為毛毛燥燥、辦事不穩的人又何在少數?人們的精神被異化,人們心目中判斷事物的價值尺度已經顛倒。陸文夫說過:「我造牆的目的在於拆牆;造一堵有形的牆,拆一堵無形的牆,即拆掉那些緊緊困住我們的陳規陋習和那奧秘無窮的推拉扯皮。若干年來,我覺得到處都會碰上這堵無形的牆,弄得人一籌莫展,啼笑皆非。」在這篇小說中陸文夫就是試圖以嘲諷的方式,揭示現實生活中已經被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弊端,如臃腫機構中的慢性綜合症、誇誇其談的惡習、以貌取人的世俗偏見、無功請賞的鄙俗心理,並力圖根除它們。可以說陸文夫的改革矛頭是指向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層面的,與僅僅描寫保守阻力的改革作品相比,他的思索顯然要深入得多。

F. 《圍牆》中的「牆內的人想出來,牆外的想進去」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結婚的人懷念單身的日子,沒結婚的人想結婚。

牆指婚姻,「牆內的人」指已結婚的人,「牆外的人」指沒結婚的人。

在結構方面,小說採用「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對比結構,以兩組人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對比。由吳所長主持、各路專家參加的修牆討論,與馬而立和房屋管理站的夥伴蹲在舊磚頭堆上的「會辦」,形成了對照。

這既讓讀者看到了在生活中很有代表性的「扯皮」「空談」,也向讀者展現了馬而立式實幹家的精明能幹、生氣勃勃,從而認識到改革的迫切性。

全篇還貫穿還馬而立的客觀價值與人們的主觀評價的對照。馬而立精神力充沛、做事敏捷,卻因為一張娃娃臉而被囿於固有觀念的上級和周圍同事視為「不可靠,不穩重」。這種對照又進一步拓展了主題,引起讀者對社會心理方面問題的思考。



(6)圍牆陸文夫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圍牆》的幽默情趣是作家憑藉著對庄與諧辯證關系的有機駕馭而導致的。陸文夫無意對筆下的人物進行主觀的褒貶,而是通過真實的藝術描寫勾畫出他們的靈魂。圍牆的修造本來是小事,但在習慣於引經據典、評頭論腳的人來看,卻有著玄奧精深的學問,牽扯到種種流派風格的分歧。

因此,他們盡可以就指導思想、修造原則等泛泛而論,而具體的修造方案卻不置一詞,盡可以對造好的圍牆橫加挑剔,卻不願意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花些微的氣力。

從行文的筆調看,作家好象和顏悅色、心寬氣朗,在從容不迫地細致地描寫著他們顯得過於「認真」的討論,但遺憾的是,這討論究其實質卻是一場無休止的扯皮。形式與內容的不諧調,產生了滑稽的意味。

原來,作家是在故作莊重,啟發讀者在會心的微笑中對是非作出堅決的判斷,這種幽默所包容的力量,比之於義正辭嚴的譴責,似乎並不遜色。

G. 小說圍牆的男主角是誰

陸文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男主角
馬而立

馬而立
建築設計所行政科辦事員,三十七歲,頭腦靈活,做起事來眼尖手快,細致周到,認真負責,但因為生得一張漂亮的娃娃臉而讓某些領導不放心,怕他吃不起苦,怕他辦事不穩。因此盡管在群眾中受歡迎,卻屢次錯過升遷的機會。設計所圍牆倒塌後,他根據領導交待的「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立刻找到房屋維修站站長和技術員,群策群力,利用拆房的舊磚瓦,只用一天一夜就修建起了一面堪稱美觀大方而且節約經濟的圍牆。圍牆修好之後,實幹家馬而立的工作不但沒有收到表揚,反而受到領導和清談家們的指責。[5]
吳所長
建築設計所的所長,一個無能而無不能,無為而無不為的領導。自稱對建築是外行,但認為對建築並不外行,因為他懂得很多原則,如經濟實用、美觀大方、有利生產、生活方便。至於如何把原則化為藍圖,他認為不是他的事,但也不能放棄領導。他所謂的領導體現在發動所內的古典和現代兩派人進行爭議,然後將兩派的方案交給取消派去統一。而自己只發表了一些所謂的指導性的講話,振振有辭卻沒有一個可實施的具體方案,只不過是深奧空泛的理論而已,卻自認為這是對工作慎重的態度、是一種領導藝術。他讓馬而立將那些空洞的原則付諸實踐,而馬而立快速完成任務後,他卻又對馬的辦事效率之高感到不適應,沒有立即明確表態,當眾人揣測著他的意思批評馬而立時,他也順勢批評馬而立。當圍牆受到專家稱贊時,立刻認為這是他指導思想明確、充分發動群眾的功勞。[3]
黃達泉
建築設計所「古典派」代表人物,對古典建築頗有研究,在建圍牆的事上提不出什麼具體意見,卻醉心於大談圍牆的風格、藝術價值,一口氣從我國古代的譬如花牆、粉牆、水磨青磚牆等各種樣式的牆扯到大觀園的牆,不著邊際地誇誇其談,以顯其知識的淵博而又未牽扯到實際問題。看到馬而立建好的有漏窗的圍牆時,又嫌馬而立沒有領會他的意圖,屋脊太單調。當圍牆受到好評時,得意地認為是自己據理力爭的功勞。[7]
朱舟
建築設計所「現代派」代表人物,對現代的高層建築有研究、有興趣,專門愛和古典派唱反調,引發爭論,結果讓關於重修圍牆的會議離題萬里,最後針對圍牆本身能提出的意見也不過是要造得高大牢固,至於多大多高、用什麼材料卻沒有涉及。他害怕別人抓辮子,決不把問題落在實處。馬而立把圍牆建好後,盡管牆的高度、牢度符合他的心意,他卻諷刺圍牆中不中、西不西,沒有現代氣息。而當圍牆受到專家稱贊時,認為是自己強調實用價值的結果。[8]
何如錦
建築設計所「折衷派」代表人物,承認既成事實,對一切變革都反對,表現為取消主義,取消不了時就調和折中。對應該怎樣去修圍牆,沒有發表任何有價值的意見。圍牆修好後,卻無端質疑造價過高,引起眾人對馬而立的憤怒。圍牆被外界肯定時,雖然有一點不甘心,但很快就覺得自己也有很大貢獻。

H. 急求陸文夫的《圍牆》的讀後感

在城市題材改革文學的深化過程中,陸文夫的《圍牆》也是應當提到的一篇作品。某設計所舊圍牆倒塌,新牆的高度、樣式、質料成為所里上下的中心議題,人們分成了幾大派別,甚至有人在發表意見時拉扯上了「大觀園」,意見不能統一,結果大家不歡而散。不料星期一上班來時一堵新牆竟然已經樹立起來,於是心有不甘的人們開始把矛頭指向辦事麻利的行政科馬而立,一致抨擊新圍牆的樣式、功能及其他。不料在建築學年會上外地來的學者卻眾口誇贊圍牆的獨特風格,於是一時間這堵圍牆又成了所有設計所成員的合作結晶,每個人都開始盤算如何在學術總結中加入自己的一份功勞。

這是一部帶有調侃性質的中篇小說,陸文夫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一個近乎鬧劇的故事,然而這個鬧劇卻又具有可悲的真實性:在現實生活中,「穩妥」確實「往往是緩慢的同義語」,而像馬而立這樣因工作中的干練與麻利被視為毛毛燥燥、辦事不穩的人又何在少數?人們的精神被異化,人們心目中判斷事物的價值尺度已經顛倒。陸文夫說過:「我造牆的目的在於拆牆;造一堵有形的牆,拆一堵無形的牆,即拆掉那些緊緊困住我們的陳規陋習和那奧秘無窮的推拉扯皮。若干年來,我覺得到處都會碰上這堵無形的牆,弄得人一籌莫展,啼笑皆非。」在這篇小說中陸文夫就是試圖以嘲諷的方式,揭示現實生活中已經被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弊端,如臃腫機構中的慢性綜合症、誇誇其談的惡習、以貌取人的世俗偏見、無功請賞的鄙俗心理,並力圖根除它們。可以說陸文夫的改革矛頭是指向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層面的,與僅僅描寫保守阻力的改革作品相比,他的思索顯然要深入得多。

I. 陸文夫的個人作品

他的作品大都描寫江南市民的生活,幽默、詼諧,使人在笑中感到一種苦澀和深沉,令人深思。小說《獻生》、《小販世家》、《圍牆》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井》獲《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 陸文夫作品作品名 作品類型 出版年代 《榮譽》 短篇小說集 1956 《二遇周泰》 短篇小說集 1964 《小巷深處》 短篇小說集 1980 《有人敲門》原名《起航》 中篇小說 1980 《特別法庭》 短篇小說集 1982 《小說門外談》 理論 1982 《美食家》 中篇小說 1983 《小巷人物誌》 短篇小說 1984 《圍牆》 短篇小說集 1984 《陸文夫選集》 1—4卷,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散文、雜文 1986 《陸文夫集》 中篇小說 1986 《陸文夫代表作》 中、短篇小說集 1987 《藝海入潛記》 理論 1987 《陸文夫小說選》 小說集 1988 以上資料來源於中國現當代作家辭典

熱點內容
類似都市之談判官開始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05:22:25 瀏覽:829
飛盧小說網閱讀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9 05:22:18 瀏覽:518
女主姓楊小說男主是總裁 發布:2025-07-09 05:22:18 瀏覽:191
情陷罪海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09 05:06:10 瀏覽:825
網路小說創造方法 發布:2025-07-09 04:56:13 瀏覽:465
喬梁都市風雲官場小說 發布:2025-07-09 04:55:26 瀏覽:191
描寫天使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9 04:46:23 瀏覽:356
女主重生被總裁寵的小說 發布:2025-07-09 04:44:29 瀏覽:312
人人都愛她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09 04:44:24 瀏覽:911
小說總裁你家寶貝我偷了 發布:2025-07-09 04:43:01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