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台灣愛國短篇小說

台灣愛國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8-10 09:00:25

① 好看的台灣短篇言情小說系列

你好,因為不知你的喜好,只好選出我看過的作者,希望喜歡:古靈, 簡瓔, 黎纖,,左晴雯 ,典心,席絹,杜默雨,鏡水,凌淑芬, 凱琍, 梅貝爾 ,單飛雪, 季可薔 ,沐風 ,蕭萱, 安琪,簡瓔,艾佟,唐紫,黃苓,簡玉,默亞,芃羽,湛清,衛齊亞 ,樓雨晴 , 白慕霖,阿潼,北棠,子澄 。

② 台灣同胞愛國的故事

台灣一校長高震東在國內的演講(所有的青年朋友都應該來看看並反省著)!!!

台灣有這么一所學校,學生年齡在15-18之間,每年三千多學生中,因違反校規校紀被校方開除的二、三百人。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沒有大師傅,一切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學校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鍾。學生見到老師七米外要敬禮。學生沒有寒署假作業,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這就是台享譽30年以道德教育為本的忠信高級工商學校。在台各大報紙招聘廣告上,經常出現「只招忠信畢業生」字樣。

以下是校長高震東在國內的講演:

同學們,你們說「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什麼?(台下聲音:「匹夫有責」)──不,是「我的責任」。如果今年高考每個人都額外加10分,那不等於沒加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於大家無責。「匹夫有責」要改成「我的責任」,我是這樣教我的學生的。所以說,現在我們大陸教育辦得不好,是我高震東的責任,只因為這樣,我才回祖國專門舉辦道德方面演講。(掌聲)「以天下興亡為已任」是孟子思想。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們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呢?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唯有這個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每個學生如果人人都說:學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教育辦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我的責任……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團體?所以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把責任拉到自己身上來,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灣辦學校就是這樣,如果教室很臟,我問「怎麼回事?」假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報告老師,今天是32號同 學值日,他沒有打掃衛生」。那樣,這個學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學校,學生會這樣說:「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然後馬上去打掃。燈泡壞了,哪個學生看見了,自己就會掏錢去買個安上,窗戶玻璃壞了,學生自己馬上買一塊換上它──這才是教育,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攬過來。也許有些人說這是吃虧,我告訴你,吃虧就是佔便宜,這種教育要牢牢記在心裡,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要記住!

學校更應該訓練學生這種「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思想。校園不幹凈,就應該是大家的責任。你想,這么大的一個校園,你不破壞,我不破壞,它會臟嗎?臟了之後,人人都去弄乾凈,它會臟嗎?你只指望幾個工人做這個工作,說:「這是他們的事。我是來讀書的,不是掃地的。」──這是什麼觀念?你讀書干什麼?讀書不是為國家服務嗎?眼前的務你都不服,你還能為?水龍頭漏水,你不能堵住嗎?有人會說:「那不是我的事,那是總務處的事。」這是錯誤的。一般人最壞的毛病是這樣:打開水龍頭後,發現沒水,又去開第二個,第二個也沒有,又去開第三個──這樣的學生,在我學校是要被開除的!連舉一反三都不懂,第一個沒水,第二個會有嗎?你就沒想到水會來嗎?人無遠慮怎麼能行?作為一個幹部,作為一個人,都要想到後果,後果看得越遠的人,越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的人,不是一個好乾部,不是一個有用的人。水管不關,來了水後讓它嘩嘩嘩滿池子去流,仍不去關註:「反正是國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費國家的,就是「漢叉」!你為什麼浪費國家的水?你為什麼浪費國家的資源?我每天洗臉都為國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們學校六千多學生,每個每天節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電,就是節省國家資源。愛國可有兩種,一種是積極愛國,一種是消極愛國。積極愛國是為國家創造財富,消極愛國是為國家節省財富。國家用那麼多百姓的民脂民膏來供你讀書,你還浪費國家的財富,你良心在?你上大學都如此,怎麼能期望於中學生、小學生呢?

另一點,我們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敬業觀念。天下有大事嗎?沒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培養良好的道德,是從尊敬老師開始的,是從那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這種道德是慢慢建立起來的,而不專門找到大事才幹。今天上午下課的時候,我和師大校長一塊出來,禮堂里有很多廢紙。我說不要撿,要等下午學生自己撿──同學們,誰丟下這些紙屑就是不愛國。天下無大 事,請先把自己腳下的紙屑撿起來──這就是我的教材」。好的,同學們撿起自己腳下的廢紙,這就愛國的開始。我給大家講兩個關於漬紙的故事。

③ 關於愛國主義的小故事,要簡短

1、《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2、《魏源》魏源,湖南邵陽隆回人,是清代的一名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並著有名作「海國圖志」,並因此書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那個時候還是清朝的一名官員,官高郵知州,但是在晚年棄官歸隱,並潛心參悟佛學。魏源的核心思想是「經世致用」,倡導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前進主張,在當時的中國實屬罕見,並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思想觀念:「師夷之長技以夷制夷」。3、《鄭成功》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

④ 關於中國人愛國的短篇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⑤ 有關台灣的短篇小說

白先勇的《台北人》

⑥ 有關愛國主義的短篇小說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秦風》

登上那古老的城牆,撫摸著泛苔的柱樑,當我興奮地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地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有人跟我說,曾經有一條大魚,生活在北溟那個地方,它化作一隻巨鳥,在天地之間翱翔。巨鳥有如垂天之雲般的翅膀,雖九萬里亦可扶搖直上。聖賢賦予我們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為我們塑造一個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時候,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他臨刑前,彈奏了一曲絕響,那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他用了最優雅的姿態面對死亡。幾千年過去,依舊有餘音繞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斷絕的不是曲譜,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夢回大唐,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雲游四方,他用來下酒的是劍鋒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長風吹開他的發帶,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可是後來換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棄了武將。他的子孫最終躲進了人間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讓。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敵人都說,有岳家軍在,我們打不了勝仗。可嘆英雄遭忌,讒士高張,一縷忠魂終於消散在西湖之傍,一個民族的精神就這么無可逆轉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陽中,我依稀見到有人把它插進土壤,那是將軍用過的,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

時間的車輪悠悠盪盪,終於在甲申那裡失了方向。於是瘦西湖畔,梅花嶺上,為紀念這個悲劇建起一座祠堂。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他不願散開高束的發髻,更不能脫去祖先留給他的衣裳,於是他決定與城共存共亡,丟了性命,護了信仰。殘酷的殺戮,如山的屍骨,並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後,它依然會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發光。

就在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坐進麥當勞的廳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時裝,我隨口唱著my heart will go on,卻莫名其妙的心傷,因為我聽到一個聲音大聲的說: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記得了,一群褐發藍眼的豺狼,帶著堅船利炮,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於是百年之後的今天—— 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我們穿著西服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裡,那個禮儀之邦?在哪裡,我的華夏兒郎?

為什麼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你卻說我行為異常?為什麼我倍加珍惜的漢裝,你竟說它屬於扶桑?為什麼我真誠的告白,你總當它是笑話一場?為什麼我淌下的熱淚,絲毫都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裡,那個信義之鄉?在哪裡,我的華夏兒郎?

我不願為此痛斷肝腸,不願祖先的智慧無人嘆賞,不願我華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所以,我總有一個渴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樑。

記住吧,記住吧,曾經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經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曾經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2:站在綿延萬里的長城之上,我將直面您凝重的目光
為何不流淚的男兒,此刻卻湧起抑制不住的悲愴!
原諒我們吧,炎黃,
我知道華夏精美的服章,是您歷時千載的開創。
可為什麼服飾最為悠久的民族,此時卻沒有了自已的衣裳?
原諒我們吧,炎黃,
曾幾何時,我們有開放的胸襟、雍榮的氣象,
曾幾何時,我們令四夷來服,威振八方。
三千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世界的仰望,華彩的樂章,
可是現在你的子孫卻在漸漸懷疑,
懷疑過去的榮光只是一種假像......
我們充滿迷茫,
只是還能依稀的記得
曾經有一個錦綉的民族,他的名字叫做華夏,
曾經有一個禮儀的國度,他的名字叫做漢唐。
原諒我們吧,炎黃,
曾經我們的文明和富庶,是多少夷狄的嚮往。
尤其是現在最不屑於我們的高麗和扶桑,
幾千年來我們已習慣於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領跑,
可如今砸了宗廟,壞了禮儀,丟了衣裳
全然沒有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應有模樣。
一味的媚外求洋使我們
甚至敵不過夕日的夷族蠻荒
原諒我們吧,炎黃,
三百六十年前,是韃虜生生割斷了這燦爛的文明。
我們也曾抗爭,
削發易服時,億萬人的漢血映紅了濤濤長江。
我們中的熱血男兒不惜拋棄自已的血肉之軀
只是希望能夠留住文明留住幾千年美麗的霓裳
原諒我們吧,炎黃,
那時滿清認為,
只要同化漢人就會使我們忘記祖先,
只要愚昧了漢人就可以在宇宙中稱強。
於是以文字獄換取漢人的不再抵抗,
於是以閉關鎖國代替漢唐的自信開放。
滿人不惜扼殺燦爛的文明以換取統治的延續,
不惜使我們從世界最發達的國度,淪落為最貧窮的地方.
原諒我們吧,炎黃,
幾代人後,也許是血性男兒真的已沒有幾個
剩下的只是些發抖的皮囊和乞憐的目光
我們多了些奴性和讒媚,
卻沒有了鐵骨般血性的兒郎。
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罪人,
而那數以億計的崢崢漢血,
卻喚不起我們的一點點覺醒,
麻木的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四海的哭泣,列祖的哀傷...
原諒我們吧,炎黃,
是葉赫那拉延緩北洋艦的修造,
只為老邁的腐朽和一已的鋪張。
可笑韃虜最害怕的民族融合,最終還是在文化交融中流殤;
對漢人鐵腕的政權,竟然在對列強的乞憐中滅亡。
於是在日寇的大舉的進犯中,
英雄們用鮮血來證明,
中華民族的好男兒
並沒有死光
原諒我們吧,炎黃,
原諒我們,
五四時在列強的面前,
迫不及待的破舊崇洋。
原諒我們在一句話頂一萬句的年代,
個人崇拜的面具下面,是對文明的蔑視,是對歷史的砸搶。
我們曾拿著主義的纓槍,刺向你本已貧血的胸膛。
用一本文理不通的語錄,否定一切燦爛狂批一切輝煌!
願諒我們吧,炎黃,
原諒我們華夏的兒女們,
徹底把自已淡忘,
甚至忘了您,忘記了唐宗宋祖、漢武秦皇!
原諒我們吧,炎黃,
今天,當我們徜徉在十里洋場,住著花園洋房,
當我們樂此不疲地用著索尼三菱,看著『友邦『們不屑的目光。
為什麼麻木的回眸時總是暗藏著寸寸愁腸
原諒我們吧,炎黃,
為何您化身的長江在入海時頻頻回望
難道你覺得,
我們這些稚嫩的身影,撐不起民族的脊樑?
難道你擔心,
在紛飛的戰火中,我們挺不直自已的胸膛?
炎黃啊,我們不信,真的不信!
於是,我們把漢服做為一種符號,
我們出遊,
我們穿著自已做的不太正宗的衣裳
一次次出現在人多的地方。
我們在路人好奇的笑嫣中
暗地裡流下了九曲黃河
載不動的憂傷!
原諒我們吧,炎黃,
告訴我們,
何時能聞聽,華夏自信的號角?
何時能得見,民族復興的曙光

⑦ 台灣人士愛國故事

台灣愛國先烈翁澤生為振興中華奮斗一生。

翁澤生,1903年生於台北,祖籍福建同安。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在台灣積極參加和組織了一系列抗日愛國活動。為反抗日本殖民教育,他在父親安排下到廈門讀書,1924年畢業於廈門集美中學,同年考入廈門大學。

1925年,翁澤生轉入上海大學學習,積極參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1925年7月,翁澤生經瞿秋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翁澤生在上海被捕,後被押往台北日本監獄。長達6年的牢獄生活中,面對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黨的組織秘密。

由於長期遭受折磨,翁澤生肺結核惡化。1939年3月1日,他獲準保外就醫,但已奄奄一息,當月19日在台灣病逝,時年36歲。

(7)台灣愛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翁澤生的兒子林江雖然為了革命活動改了名,但林江一直記得,父親為他起名「翁黎光」的深意:「父親相信黎明之光就要到來,革命在我這一代一定會成功。」

「台灣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我們要把愛國傳統一代代傳下去。」林江說。

翁澤生被台灣民眾公認為是「一位有骨氣的真正的愛國者」。

他的戰友陳雲、廖承志贊嘆「他到死還堅持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

面對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黨的組織秘密。1975年,翁澤生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⑧ 台灣同胞的愛國事跡

1、台灣愛國先烈翁澤生為振興中華奮斗一生。

翁澤生,1903年生於台北,祖籍福建同安。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在台灣積極參加和組織了一系列抗日愛國活動。為反抗日本殖民教育,他在父親安排下到廈門讀書,1924年畢業於廈門集美中學,同年考入廈門大學。

1925年,翁澤生轉入上海大學學習,積極參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1925年7月,翁澤生經瞿秋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翁澤生在上海被捕,後被押往台北日本監獄。長達6年的牢獄生活中,面對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黨的組織秘密。

由於長期遭受折磨,翁澤生肺結核惡化。1939年3月1日,他獲準保外就醫,但已奄奄一息,當月19日在台灣病逝,時年36歲。

2、於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在1949年去了台灣,去了台灣後仍然念念不忘祖國。

在於右任臨終前,拖著生病的身軀,寫下臨終詩《望大陸》,詩雲:「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3、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灣*托*管」和「台*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

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的干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

他還希望留在台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斗的人們。

4、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餘光中對祖國的依戀

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2004年11月7日在海口演講時告誡,台灣應為中華文化做加法乘法而非減法除法,不要為五十年的政治拋棄中華五千年的文化。

餘光中在此間舉行的中國青年文化發展論壇演講,回答海南大學生關於台灣青年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態度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余老說,一直以來台灣比較重視中國古典文學傳承,大學研究或寫論文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古典文學。但因政治原因,台灣近年奉行「去中國化」的教育,一些學校考核中國史地時,甚至僅考評學生台灣的歷史和地理知識。這使中華文化在台灣有窄化之嫌。

余老以沉重的語氣表示,台灣應有包容的心胸,為中華文化的發揚擴大做加法乘法,而不是排斥的心態,做減法除法。

在中華大文化這個大圓中,所有圓都是同心圓,圓心可以無所不在,圓規(邊)則廣大得無跡可循!否則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自己民族的本位文化,中國文化將被歐風美雨吹得漂零不堪。

餘光中今天為來自海峽兩岸的五百餘名青年作題為《中國詩歌的天人合一》專題講座,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信心拈來,娓娓而談,讓海峽兩岸的青年們深深體驗到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好和深遠。

他笑言,今天和青年們在一起他也變得年輕了。應學子的請求,余老還現場朗誦了膾炙海峽兩岸的《鄉愁》。

⑨ 《台灣風雲(1368-1683)大航海時代的失陷與收復》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台灣風雲(1368-1683)》(張嶔)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sClaI3PBXO84ITYZ2iBjrA

提取碼:ovzl

書名:台灣風雲(1368-1683)

作者:張嶔

豆瓣評分:6.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7

頁數:263

內容簡介:

《台灣風雲(1368-1683):大航海時代的失陷與收復》講述的是從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爭,至1683年清廷收復台灣這300餘年間,在大航海時代到來的背景下,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侵略勢力走馬燈似的妄圖染指台灣,中華民族的愛國者們,在台灣島上為抗擊外來侵略做出了不懈的奮斗和巨大的犧牲,一次次成功地抗擊了侵略者,保衛了美麗而又富饒的寶島台灣。大航海時代的炎黃子孫,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里,用自己的汗水與智慧,留下了屬於中國的宏偉篇章。

作者簡介:

張嶔,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1999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做過話劇編劇、DV導演、影視編劇等多項工作,並有小說、戲劇、電視劇、歷史著作等多部作品問世。原創小說《革命姑娘》曾獲2001年榕樹下網路文學擂台賽中篇特別獎,短篇小說《綠衣紅傘》曾獲2002年黃金書屋文學獎,電影作品《我的城市》獲得2003年南京大學生DV節*原著劇本獎。累計在各類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100餘萬字。現為簽約作家、專欄作家,鳳凰網歷史專欄作家,已出版作品有《大明王朝的復興:弘治中興十八年》《不容青史盡成灰》等。

⑩ 有關台灣人士愛國的故事簡短一些

太魯閣族,莫納魯道抗日

熱點內容
漫威經典小說試讀 發布:2025-07-10 02:35:31 瀏覽:653
尋找母親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02:32:27 瀏覽:147
誅仙游戲和小說沒關系 發布:2025-07-10 02:27:03 瀏覽:856
古裝言情甜寵小說有劇情 發布:2025-07-10 02:27:00 瀏覽:456
升級流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0 02:21:33 瀏覽:127
打工都市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02:21:10 瀏覽:643
古代小說經典排行 發布:2025-07-10 02:12:31 瀏覽:32
主角父親實力逆天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0 02:12:22 瀏覽:980
泰劇熾愛游戲小說版本 發布:2025-07-10 02:06:39 瀏覽:193
高曉聲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發布:2025-07-10 02:06:02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