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螳螂完短篇小說免費閱讀
㈠ 螳螂的捕食讀後感50字
螳螂的捕食讀後感50字
今天我看了昆蟲記裡面的螳螂捕食這個故事,通過看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螳螂的一些知識,比如:螳螂是不管在白天還是夜晚,都出來活動。我還知道在那產卵,是在樹枝產卵的,螳螂在卵上弄一些泡沫,幹了以後,就可以保護卵了……
螳螂的捕食讀後感 正常長度版
暑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其中那篇《螳螂捕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螳螂捕食》這篇文章主要寫螳螂是一隻食肉昆蟲,它的雙臂有刺,從不放過任何獵物,誰一旦被它鉤到,就沒有還手之力。它還有一件「綠衣」掩護自己,不易被發現。在繁衍期間,雄螳螂還會被雌螳螂吃掉,可見螳螂是多麼的兇殘。螳螂雖然兇殘,但我佩服它的勇敢,更佩服它的堅強。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螳螂的膽量很大!無論是比螳螂還大的大灰蝗蟲,還是大鄂有力的白額螽斯;不管是有毒的巨蠍,還是力大無窮的冠冕珠,它都勇猛的撲向它們,用它的利爪將它們制服,用它的鋸齒將它們津津有味地嚼食得一干二凈。
記得在另一本書中,我看到有人將一隻小螳螂和一群大蚜蟲放在一個籠子里。小螳螂不但不畏懼,而且勇敢地與它們博斗,雖然多處受傷,但是它憑著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終於,經過21天的奮力拚搏,蚜蟲們氣絕身亡、全軍覆沒。小螳螂在困難面前如此的堅強,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像小螳螂一樣勇往直前、不畏艱難、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
㈡ 小螳螂學藝,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
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驕傲,要不然什麼事都做不成。
《小螳螂學藝》講述的是小螳螂跟猴先生學武藝,結果被猴四的猴拳打傷住進了醫院;接著,小螳螂跟熊先生學木匠,結果鋸了半天,也沒有鋸開一塊木板,熊先生認為他幹活是裝樣子;最後,他跟媽媽學捕蟲,成為一名捕蟲能手。
(2)小螳螂完短篇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不能像小螳螂那樣,做事情遇到些困難就退縮逃避,不做了。這是懦弱的表現,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克服它、戰勝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用心的做每件事情,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主動客觀地去分析、去研究,經過自己的努力,相信最終一定會成功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被其打倒。我們應該在失敗中學到經驗,總結教訓,從而在失敗中站立起來,走向成功。
小螳螂是可敬的。知錯能改,而且能專心學習適合自己的本領,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了讓媽媽為他感到自豪的捕蟲能手,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我們在工作學習中也應如此。犯錯了主動認錯、虛心學習,認真彌補自己的過失。
㈢ 故事寫了小螳螂跟誰學藝學藝的結果怎樣用「首先」「接著」「最後」等詞語把小螳螂學藝的過程寫下來。
小螳螂首先和猴先生學武,但是被猴四打傷,就放棄了,接著向熊先生拜師,但是沒有成效,也放棄了,最後回到螳螂媽媽身邊和媽媽學捕蟲,成為了捕蟲能手。
㈣ 小螳螂上岸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小螳螂上岸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任何困難都要自己去解決,面對正常的困難,不要退縮,要勇敢的鍛煉就行。
㈤ 短篇而富有哲學的小故事。300-600字適可
大學教授向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禪師南隱問禪.南隱以禮相待,卻不說禪,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杯子已滿還繼續注入。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終於不能沉默了,大聲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這杯子,」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禪?」
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特別是現代社會,人變得越來越貪,有些人都不願放棄,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有所失,才會有所得。對於高人來說,放棄不是失敗,是智慧。
禮物
一個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好長一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衊他。
最後,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只要心靈健康,別人怎麼想都影響不了我們。若我們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主權.
哲理故事 * 看了讓你終身不後悔的四個人生故事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註: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沖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㈥ 有關重生成螳螂的小說
小妖進化
帶著一樽神秘出土的棺木和一滴詭異的源血,陳林重生到異世一片莽莽叢林。
看一隻小小的螳螂,從最卑微的生靈崛起,進化,修煉成大妖.
魔獸重生
羅雷,一個偵察兵。一不小心,他光榮的穿越了。又一個不小心,他成了魔獸;再一個不小心,他成了小公主的契約魔獸;你說吧,人家穿越都是王公貴族,再不濟也是個人,怎麼輪到咱穿越就成了魔獸呢?————噬魂刀現天下亂,奪魄劍出鬼神驚!五方豪傑顯威靈,箭破繁星落雪間。
末世之螳螂
在2012那一天,一個金光閃閃的人從天而降,散發出的金光籠罩到每一個倖存者
㈦ 小螳螂學藝短文答案
小螳螂跟猴先生學武藝,跟熊先生學木匠,可結果都是失敗.最後跟媽媽學捕蟲,成為一名捕蟲能手.
首先,小螳螂跟猴先生學武藝,結果被猴四的猴拳打傷住進了醫院;接著,小螳螂跟熊先生學木匠,結果鋸了半天,也沒有鋸開一塊木板,熊先生認為他幹活是裝樣子;最後,他跟媽媽學捕蟲,成為一名捕蟲能手.
㈧ 求小螳螂
小螳螂只有站長和迪恩才有,賽爾們現在無法得到。兩只螳螂分別是光戰斗系和暗影戰斗系,現在這兩個系還沒有。
㈨ 法布爾的《螳螂》閱讀答案 1。概括出螳螂的性格特點
在南方有一種昆蟲,與蟬一樣,很能引起人的興趣,但不怎麼出名,因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種鈸,它的聲譽,應比有名的音樂家要大得多,因為它在形狀上與習慣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將是一名出色的樂手。
多年以前,在古希臘時期,這種昆蟲叫做螳螂,或先知者。農夫們看見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庄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在無知識的農夫看來,它好像是一個女尼,所以後來,就有人稱呼它為祈禱的螳螂了。
這個錯誤再大沒有了!那種貌似真誠的態度是騙人的,高舉著的似乎是在祈禱的手臂,其實是最可怕的利刃,無論什麼東西經過它的身邊,它便立刻原形畢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殺。它真是兇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它是專食活的動物的。看來,在它溫柔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嚇人的殺氣。
如果單從外表上看來,它並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當美麗,它有纖細而優雅的姿態,淡綠的體色,輕薄如紗的長翼。頸部是柔軟的,頭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轉動。只有這種昆蟲能向各個方向凝視,真可謂是眼觀六路。它甚至還有一個面孔。這一切都構成了這樣一個小動物的溫柔。
螳螂天生就有著一副嫻美而且優雅的身材。不僅如此,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具殺傷力,並且極富進攻性的沖殺、防禦的武器。而它的這種身材和它這對武器之間的差異,簡直是太大了,太明顯了,真讓人難以相信,它是一種溫存與殘忍並存的小動物。
見過螳螂的人,都會十分清楚地發現,它的纖細的腰部非常的長。不光是很長,還特別的有力呢。與它的長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長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還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的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齒,一共有三個。總之,螳螂的大腿簡直就是兩排刀口的鋸齒。當螳螂想要把腿折疊起來的時候,它就可以把兩條腿分別收放在這兩排鋸齒的中間,這樣是很安全的,不至於自己傷到自己。
如果說螳螂的大腿像是兩排刀口的鋸齒的話,那麼它的小腿可以說是兩排刀口的鋸子。生長在小腿上的鋸齒要比長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上的鋸齒和大腿上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鋸齒的末端還生長著尖而銳的很硬的鉤子,這些小鉤子就像金針一樣。除此以外,鋸齒上還長著一把有著雙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種成彎曲狀的修理各種花枝用的剪刀一樣。
對於這些小硬鉤,我有著許多不堪回首的記憶。每次想到它們,都有一種難受的感覺。記得從前曾經有過許多次這樣的經歷。在我到野外去捕捉螳螂的時候,經常遭到這個小動物的強有力的自我保護與還擊,總是捉它不成,反過來倒中了這個小東西的十分厲害的"暗器",被它抓住了手。而且,它總是抓得很牢,不輕易松開,讓我自己無法從中解脫出來,只有想其他的方法,請求別的人前來相助,幫我擺脫它的糾纏。所以,在我們這種地方,或許再也沒有什麼其它的昆蟲比這種小小的螳螂更難以對付,更難以捕捉的了。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選擇多種方法來自我保護。比如,它有如針的硬鉤,可以用鐮鉤去鉤你的手指;它長有鋸齒般的尖刺,可以用它來扎、刺你的手;它還有一對鋒利無比、而且十分健壯的大鉗子。這對大鉗子對你的手有相當的威力,當它挾住你的手時,那滋味兒可不太好受啊!綜上所述,這種種有殺傷力的方法,讓你很難對付它。要想活捉這個小動物,還真得動一番腦筋,費一番周折呢!否則,捉住它將是不可能的。這個小東西不知要比人類小多少倍,但卻能威脅住人類。
平時,在它休息、不活動的時候,這個異常勇猛的捕捉其它昆蟲的機器,只是將身體蜷縮在胸坎處,看上去,似乎特別的平和,不至於有那麼大的攻擊性,甚至會讓你覺得,這個小動物簡直是一隻熱愛祈禱的溫和的小昆蟲。但是,它可不總是這樣的,否則的話,它身上具備的那些進攻、防衛的武器也就派不上什麼用場了。只要是有其它的昆蟲從它們的身邊經過,無論是什麼樣的昆蟲,也無論它們是無意路過,還是有意地侵襲,螳螂的那副祈禱和平的相貌便會一下子煙消雲散了。這個剛才還是蜷縮著休息的小動物,立刻便伸展開它身體的三節,於是,那個可憐的路過者,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便己糊里糊塗地成了螳螂利鉤之下的俘虜了。它被重壓在螳螂的兩排鋸齒之間,移動不得。然後,螳螂很有力地把鉗子夾緊,一切戰斗就都結束了。無論是蝗蟲,還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它更加強壯的昆蟲,都無法逃脫這四排鋒利的鋸齒的宰割。於是,一旦被捉,只好束手就擒了。它可真是個了不得的殺蟲機器。
假如你想到原野裡面去詳盡地研究,觀察螳螂的習性,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得不把螳螂拿到室內來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如果把螳螂放在一個用銅絲蓋住的盆裡面,再往盆里加上一些沙子,那麼,這只螳螂將會生活得十分快樂和滿意。我所要做的,只是提供給它充足而又新鮮的食物就可以了。有了它必須的食品,它會生活得更滿意。因為我想要做一些試驗,測量一下螳螂的筋力究竟能夠有多大,所以,我不僅僅是提供一些活的蝗蟲或者是活的蚱蜢給螳螂吃,同時,還必須供給它一些最大個兒的蜘蛛,以使它的身體更加強壯。至於我的觀察、研究,以下便是在我做了上述工作以後,所觀察到的情形。
有這樣一隻不知危險、無所畏懼的灰顏色的蝗蟲,朝著那隻螳螂迎面跳了過去。後者,也就是那隻螳螂,立刻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態度,接著,反應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種讓人感到特別詫異的姿勢,使得那隻本來什麼也不怕的小蝗蟲,此時此刻也充滿了恐懼感。螳螂表現出來的這種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從來也沒有見到過。螳螂把它的翅膀極度地張開,它的翅豎了起來,並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樣。翅膀豎在它的後背上,螳螂將身體的上端彎曲起來,樣子很像一根彎曲著手柄的拐杖,並且不時地上下起落著。不光是動作奇特,與此同時,它還會發出一種聲音。那聲音特別像毒蛇噴吐氣息時發出的聲響。螳螂把自己的整個身體全都放置在後足的上面。顯然,它已經擺出了一副時刻迎接挑戰的姿態。因為,螳螂已經把身體的前半部完全都豎起來了,那對隨時准備東擋西殺的前臂也早已張了開來,露出了那種黑白相間的斑點。這樣一種姿勢,誰能說不是隨時備戰的姿勢呢?
螳螂在做出這種令誰都驚奇的姿勢之後,一動不動,眼睛瞄準它的敵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虜,准備隨時上陣,迎接激烈的戰斗。哪怕那隻蝗蟲輕輕地、稍微移動一點位置,螳螂都會馬上轉動一下它的頭,目光始終不離開蝗蟲。螳螂這種死死的盯人戰術,其目的是很明顯的,主要就是利用對方的懼怕心理,再繼續把更大的驚恐納入這個不久以後就將成為犧牲者的對手心靈深處,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給對手施加更重的壓力。螳螂希望在戰斗未打響之前,就能讓面前的敵人因恐懼心理而陷於不利地位,達到使其不戰自敗的目的。因此,螳螂現在需要虛張聲勢一番,假裝什麼兇猛的怪物的架勢,利用心理戰術,和面前的敵人進行周旋。螳螂真是個心理專家啊!
看起來,螳螂的這個精心安排設計的作戰計劃是完全成功的。那個開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蟲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計,真的是把它當成什麼兇猛的怪物了。當蝗蟲看到螳螂的這副奇怪的樣子以後,當時就有些嚇呆了,緊緊地注視著面前的這個怪里怪氣的傢伙,一動也不動,在沒有弄清來者是誰之前,它是不敢輕易地向對方發起什麼攻勢的。這樣一來,一向擅於蹦來跳去的蝗蟲,現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連馬上跳起來逃跑也想不起來了。已經慌了神兒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兒忘到腦後去了。可憐的小蝗蟲害怕極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發出半點聲響。生怕稍不留神,便會命喪黃泉,在它最害怕的時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動,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來螳螂的心理戰術是完全成功了。
當那個可憐的蝗蟲移動到螳螂剛好可以碰到它的時候,螳螂就毫不客氣,一點兒也不留情地立刻動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擊打那個可憐蟲,再用那兩條鋸子用力地把它壓緊。於是,那個小俘虜無論怎樣頑強抵抗,也無濟於事了。接下來,這個殘暴的魔鬼勝利者便開始咀嚼它的戰利品了。它肯定是會感到十分得意的。就這樣,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
在蜘蛛捕捉食物、降服敵人的時候,它通常採取的辦法是:首先,一上來便先發制人,猛烈地刺擊敵人的頸部,讓它中毒。這樣做的好處是對手中了毒,自然也就沒有了力氣,也就不能繼續抵抗防衛了。先下手為強嘛!與此相同的,螳螂在攻擊蝗蟲的時候,也是首先重重地、不留情面地擊打對方的頸部。受了一頓狂轟亂炸的痛捶之後,再加上先前萬分的恐懼,蝗蟲的運轉能力逐漸下降,動作慢慢地遲緩下來。也許是已經被打蒙了的原因吧。這種辦法既有效又非常的實用。螳螂就是利用這種辦法,屢屢取得戰斗的勝利。無論是殺傷並食用和它一樣大小的動物,還是對付比自己還要大一些的昆蟲,這種辦法都是十分有效的。不過,最讓人感到奇怪的,就是這么一隻小個兒的昆蟲,竟然是一種十分貪吃的動物,能吃掉這么多的食物。
那些愛掘地的黃蜂們,算得上是螳螂的美餐之一了,因此常常受到螳螂的光顧。螳螂經常出沒於黃蜂的地穴附近。因此,在黃蜂的窠巢近區看到螳螂的身影屢屢出現,便不足為奇了。螳螂總是埋伏在蜂窠的周圍,等待時機,特別是那種能獲得雙重報酬的好機會。為什麼說是雙重報酬呢?原來,有的時候,螳螂等待的不僅僅是黃蜂本身,因為黃蜂自己的身上常常也會攜帶一些屬於它自己的俘虜。這樣一來,對於螳螂而言,不就是雙份的俘虜,雙重報酬了嗎?不過,螳螂並不總是這么走運的,也有不太幸運的時候。有時,它也會常常什麼都等不到,竟無功而返。主要原因是,黃蜂已經有所疑慮,從而有所戒備了,方讓螳螂失望而歸。但是,也有個別掉以輕心者雖已發覺但仍不當心的,被螳螂看準時機,一舉將其抓獲。這些命運悲慘的黃蜂為什麼會遭到螳螂的毒手呢?因為,有一些剛從外面回家的黃蜂,它們振翅飛來,有一些粗心大意,對早已埋伏起來的敵人毫無戒備。當突然發覺大敵當前時,會被猛地嚇了一跳,心裡會稍稍遲疑一下,飛行速度忽然減慢下來。但是,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螳螂的行動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於是,黃蜂一瞬間便墜入那個兩排鋸齒的捕捉器中--即螳螂的前臂和上臂的鋸齒之中了。螳螂就是這樣出其不備,以快致勝的。接下來,那個不幸的犧牲者就會被勝利者一口一口地蠶食掉。又成了螳螂的一頓美餐。
記得有一次,我曾看見過這樣有趣的一幕。有一隻黃蜂,剛剛俘獲了一隻蜜蜂,並把它帶回到自己的儲藏室里,正在享用這只蜜蜂體內的蜜汁。不料,正在它吃得高興的時候,遭到了一隻兇悍的螳螂的突然襲擊。它無力還擊,便束手就擒了。這只黃蜂正在吃蜜蜂的嗉袋裡儲藏的蜜,但是螳螂的雙鋸,在不經意中,竟然有力地夾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就是在這種被俘虜的關鍵時刻,無論怎樣的驚嚇、恐怖和痛苦,竟然不能讓這只貪吃的小動物停止繼續吸食蜜蜂體內的蜜汁。它依然在甜食著那芬香誘人的蜜汁。這真是太奇異了,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
螳螂,這樣一種兇狠惡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動物,它的食物的范圍並不僅僅局限於其它種類的所有昆蟲。螳螂的氣概雖然特別神聖,但是,或許你想不到,因為這實在是讓人不可思議。事實上,螳螂還是一種自食其同類的動物呢。也就是說,螳螂是會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時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樣子,簡直和它吃蝗蟲,吃蚱蜢的時候一模一樣,彷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並且,與此同時,圍繞在食同類的螳螂旁邊圍觀的觀眾們,也沒有任何反應,沒有任何抵抗的行動。不僅如此,這些觀眾還紛紛躍躍欲試,時刻准備著,一旦有了機會,它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也同樣地毫不在乎,彷彿順理成章似的。然而在事實上,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可真讓人吃驚!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後,剩餘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真人難以置信。
螳螂真的是比狼還要狠毒十倍啊!聽說,即便是狼,也不吃它們的同類。那麼,螳螂真的是很可怕的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