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契訶短篇小說測試題

契訶短篇小說測試題

發布時間: 2022-08-09 01:19:16

❶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變色龍的梗概

1、故事梗概
《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沙皇專制時代,警官奧楚蔑洛夫接到舉報,稱被野狗咬傷。一開始奧楚蔑洛夫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狗,於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隨後圍觀的人當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之後隨著圍繞著狗是否是將軍家裡的寵物,奧楚蔑洛夫借著穿上脫下外套的時間不斷發生著「變色」。最終確定這是將軍哥哥家裡的狗,奧楚蔑洛夫不但沒有懲罰狗,還把被咬的人威脅了一番。
2、作品簡析
《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奧楚蔑洛夫的典型形象,具有廣泛的藝術概括性。小說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變色龍本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行動物,能夠根據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膚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作者在這里是只取其「變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會上的一種人。
3、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hē)夫( Аnton chekhov.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❷ 契訶夫簡介

契訶夫(1860~1904)
Chekhov,Anton Pavlovich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 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
塔甘羅格市,1904年7月15日卒於德國巴登維勒 。祖輩是農
奴,祖父時一家贖身為自由民,父親以開雜貨鋪為業,1876
年破產遷居莫斯科。

生平 契訶夫於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就讀。1884
年畢業後開始行醫,廣泛接觸社會,對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
有良好影響。
契訶夫從大學時代起為發表作品同各種不同傾向的報刊
編輯接觸,稱自己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直到80年
代後半期,仍承認「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並為此感到痛苦。
1890年4月,為探索人生和深入了解社會 ,不辭辛苦到政府
放 逐犯人的 庫頁島 , 訪問了近萬名囚徒和移民,同年12月
回到莫斯科。這次8 個月的遠東之行 ,豐富了他的生活知識,
中斷了同 反 動報刊的合作 ,認識到一個作家 不應不問政治。
不久完成長篇報告文學《庫頁島》,據實揭露俄國專制統治
的兇殘 。1890~1900年間 ,曾出國到米蘭 、威尼斯、維也
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1892年在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
購置了梅里霍沃庄園,在那裡住到1898年,後因身染嚴重的
肺結核病遷居雅爾塔。在此期間,同托爾斯泰、高爾基、布
寧、庫普林,以及畫家列維坦、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
往密切,結下深厚友誼。1900年獲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1901年與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員奧爾迦·克尼佩爾結婚。
受19世紀末俄國革命運動高漲的影響,契訶夫積極投身
於各種社會活動,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
的正義行為,1902年為伸張正義憤然放棄自己俄國科學院名
譽院士的稱號,1903年曾出資幫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
的青年學生等等,表明他的堅定的民主主義立場。
1904年6月契訶夫病重後前往德國治療,後去世 ,遺體
運回莫斯科安葬。
創作 契訶夫自19世紀80年代初步入文壇,一直堅持小
說創作。其發展大致可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80 ~1886年 ,用筆名「東沙·契洪特」
發表了大量短篇詼諧幽默故事。其中多數尚屬膚淺之作,但
也有一些針砭了時弊,給人以較深的印象,如《一個官員之
死》和《英國女子》、《變色龍》、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等。80年代中期發表的 《哀傷》 、《苦惱》和 《萬卡》 等,
用冷峻的筆觸描寫 普通勞動者 和窮 人孩子難以 訴說的苦難,
表明作者的創作轉向直面人生。
第二階段 ,1886~1892年 ,1886年他首次署真名「安
東·契訶夫」發表《好人》和《在途中》。小說體裁兼有中
短篇,題材廣泛,主題多含嚴肅的社會性,從各個角度提出
「這生活是怎樣反常」的問題 。如 《 仇敵 》 、《渴睡》、
《草原》、《命名日》和《公爵夫人》、《哥薩克》和《燈
光》、《沒有意思的故事》 、《在流放中》和《第六病房》
等,都是他這個階段的代表作。其中最後一篇,曾使列寧深
受感動。
第三階段為1892年以後。作品大多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
美統一 , 主題觸及重大而迫切的社會問題,思想豐富深刻,
藝術上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別具一格。代表作《帶閣樓的
房子》和《我的一生》對當時流行的「小事論」漸進論和托
爾斯泰的「平民化」』了否定性描寫,認為需要有「更強大、
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套中人》揭示了令人窒息
的社會環境中保守勢力的猖獗和虛弱,反映出「不能再這樣
生活下去」的新的社會情緒;《帶狗的女人》以愛情為題材,
暴露庸俗、虛偽生活的無聊和可憎可惡;《醋栗》和《姚內
奇》批判了蜷伏在個人幸福小天地里的庸俗和無聊,指出生
活的意義在於爭「更偉大更合理的東西」;《女人的王國》、
《農民》、《出診》和《在峽谷里》等篇,生動地展示出資
本主義迅速發展條件下俄國社會兩極分化、極端不公、農民
破產和富農的貪婪殘酷等可怕景象;《未婚妻》的主人公
至提出要「把生活翻一個身」,表達出奔赴新生活的強烈願
望。這個階段的作品,雖仍限於中短篇,但正如作家自己所
說,他所寫的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成果」,是「重
要的或者典型的東西」,因此具有巨大的社會作用。高爾基
說過 ,契訶夫的小說是「 內容比文字要 多得多的作品 」以
「篇幅不大的作品在做著一件意義巨大的事情:喚起人們對
渾渾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

契訶夫從 19世紀80 年代起同時進行戲劇創作 。最初寫
的都是戲劇小品或獨幕喜劇,內容接近早期幽默故事。較出
名的《伊凡諾夫》屬正劇,批判一個缺乏堅定思想信念、因
經不起艱難生活考驗而自殺的知識分子主人公。19世紀末和
20世紀初,接連完成4部多幕劇。第一部《海鷗》,通過3個
性格迥異的藝術知識分子的內心沖突及不同命運,表明只有
對艱難現實懷有信心的人才有前途和價值。第二部《萬尼亞
舅舅》,寫了中下層知識分子心靈上遭受的摧殘和他們在現
實中的悲慘處境,作者同情主人公的善良勤懇,譴責其因缺
乏理想而變得消沉的人生態度。第三部《三姊妹 》所寫3位
年輕知識分子女性都很善良 、真誠 , 渴望光明美好的未來,
卻無奈只能生活在痛苦的期待中。藉此成功地揭示了現實中
「 美的毀滅 」的主題 ;同時通過男主人公吐露的「巨大的、
健康的風雷已經臨近」的預感,給劇本整個壓抑哀愁的圖景
增添了一絲樂觀的亮光。最後一部《櫻桃園》,展示俄國貴
族庄園無可挽回的沒落及其為資本勢力代替的客觀歷史過程;
同時借青年主人公的形象使告別過去的哀傷同嚮往美好未來
的樂觀情緒交織在一起,砍伐櫻桃園的刀斧聲伴隨著「新生
活萬歲」的歡呼聲,盡管這「新生活」並不明確 。這4部劇
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作家中後期的一些小說基本一致。
都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而是通過各色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
揭示社會的重要迫切問題。劇情的開展朴質自然,同時含有
豐富的潛台詞,洋溢著濃郁的抒情,充滿詩意。
影響 契訶夫的創作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
中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在戲劇方面的成就堪與易卜生媲
美。在中國,契訶夫的作品在他逝世後不久便開始譯介過來,
現在幾乎所有他的小說和劇本都有了中文譯本。若干名劇曾
多次在中國劇院上演,擁有廣大觀眾。

你可以從中選擇需要的部分

❸ 契柯夫的什麼短篇小說,刻畫了沙俄警官的什麼

契訶夫的《變色龍》刻畫了沙俄警官的專橫粗暴、厚顏無恥、見風使舵、奴性十足。

《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講述了沙皇專制時代,警官奧楚蔑洛夫接到舉報,稱被野狗咬傷。一開始奧楚蔑洛夫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狗,於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隨後圍觀的人當中有人說這是將軍家的狗,奧楚蔑洛夫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之後隨著圍繞著狗是否是將軍家裡的寵物,奧楚蔑洛夫借著穿上脫下外套的時間不斷發生著「變色」。最終確定這是將軍哥哥家裡的狗,奧楚蔑洛夫不但沒有懲罰狗,還把被咬的人威脅了一番。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❹ 契訶夫在小說中是如何刻畫知識分子形象的

1886年開始,契訶夫將其小說創作視野投向知識分子群,早前小說中輕松歡快的基調,逐漸被憂郁深沉的情緒取代,作品基本上擺脫了追求表面笑料的滑稽情趣,而注重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善於構思精巧的藝術細節來概括生活的普遍意義。

若想理解契訶夫刻畫的知識分子群像,需要先了解契訶夫這種創作風格轉變的背景及原因。

01 契訶夫描寫知識分子的背景及原因

19世紀80年代初俄國第二次革命被鎮壓下去後,亞歷山大三世為維持搖搖欲墜的政權,加強了殘暴統治,這個時期是俄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反動的「停滯時代」。

在這個因恐怖統治而令人窒息,又因時代閃現亮點而發人思考的社會中,各階層人士都在急驟地分化。在解放運動中一直走在最前列並起過重大作用的俄國知識界,更是動盪不安,面臨巨變。

他們在時代的潮流中,有的墮落變節,投入反動勢力的懷抱;有的彷徨動搖,找不到前進的路標;有的苟且偷安,墮入小市民庸俗生活的泥潭。但是,也有的在苦苦地思考,尋求救國救民之道。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精神狀態,充分體現了俄國八十年代的時代特徵。

別里科夫性格,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產物。整個專制制度就像一個大套子,把人們禁錮得喘不過氣來。俄國專制社會的頑固、停滯、窒息,是產生別里科夫性格的土壤。

契訶夫揭示了這個人物的典型特徵之後,也鼓勵人們奮起自強,發出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了」的呼聲,這正是當時俄國人民要求變革社會制度的心聲。但是,應該怎樣生活下去呢?作家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契訶夫的局限性正在於,他始終沒能為知識分子指出一條光明自救的道路,提不出改變現實生活的具體方案。但是,契訶夫卻幫助自己時代的知識分子認清其階級本質,為接受革命思想作了准備。在這個意義上,別里科夫的形象具有積極的意義。

20世紀初,在俄國革命運動激昂情緒的鼓舞下,契訶夫看到社會中有一種新的力量在迅速成長,尤其是他看到在作家熟悉的知識分子中,有一部分人已經覺醒,走向了另一種生活道路。

契訶夫極其興奮,他的同時代人回憶道:

「從前的契訶夫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宮於信仰的人。」

這就使他晚年的作品表現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對祖國前途充滿了明朗樂觀的情緒。他歌頌勞動,歌頌新思想,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作準備。這時期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形象,也與前期作品中的人物迥然不同,表現了改變生活的願望和勇氣。

他在逝世前一年寫的《新娘》(1903)就是這種作品。《新娘》通過主人公娜嘉擺脫庸俗生活的羈絆、奔向新生活的描述,表達了作家對美好未來的熱情憧憬。

娜嘉受到大學生薩沙的影響,理解了生活,在舉行婚禮的前一天,離開古老沉滯的家鄉和俗不可耐的未婚夫,放棄了個人渺小的「幸福」,到首都去尋找真正的生活。她堅信自由自在的生活「遲早是會到來的」,「到那時候,人就可以勇敢而直率地面對自己的命運。」

盡管娜嘉追求的新生活目標仍不明確,但在1905年革命風暴的前夕,娜嘉的追求能召喚人們棄舊圖新。


總而言之,契訶夫筆下的知識分子形象,是對俄國的社會和時代特徵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他所塑造的一系列大學生、教師、作家、詩人、醫生、畫家、建築師等知識分子形象,都是從俄國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

他從知識分子庸俗猥瑣,寫到他們的軟弱動搖;從知識分子的苦悶彷徨,寫到他們的思想探索;從知識分子的精神覺醒,寫到他們的新生。

這些主人公性格的變化,反映了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向無產階級革命過渡時期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思潮的變遷,是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一部形象化的歷史,具有深刻的意義。

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發人深省,警策於心,幫助同時代人認識自己,也啟迪後人借鑒他們的思想教訓。

回答完畢。

❺ 關於契珂夫的資料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在舞台上得讓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樣復雜,同時又那樣簡單。人們吃飯,僅僅吃飯,可是在這時候他們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們的生活毀掉了。」

——契訶夫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下面是更詳細的簡介了: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

❻ 約內奇 契訶夫 內容概括

小說寫了一個真實可信、生動感人、令人惋惜、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愛情故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約內奇(斯達爾采夫大夫)剛分配到省城郊外的嘉里日鎮,就慕名去省城拜訪「最有教養和才能的」屠爾金一家人。

他一見鍾情,看上了年輕美麗的姑娘科季克。以後,姑娘的母親、即屠爾金夫人常請約內奇醫治她的偏頭痛,再以後,即使不是為了治病,他也常去屠爾金家。

他終於向姑娘表達了愛慕之情,並向她正式求婚,但先是受到姑娘「孩子氣」的戲弄,後又遭到姑娘的婉言拒絕,因為姑娘「熱愛鋼琴和音樂甚於生活中的一切」。

不久姑娘去莫斯科進了音樂學院。四年後,姑娘回心轉意,向約內奇三番兩次表白了愛情,姑娘表示愛慕他的醫生職業和高尚人品。但這時的醫生已經只對賺錢感興趣了,他冷落地處理了姑娘的要求。他們的愛情就這樣悲劇式地結束了。多少年以後,醫生更加變了,他自己都承認「墮落」了,「貪婪支配了他」。

他真的發了財,鄉下有了一所庄園,城裡也正在買第三所房屋。但他一直單身一人,行醫賺錢、業余玩樂、過著近乎醉生夢死的無聊生活。

而屠爾金一家,雖然先生照舊談笑風生,夫人照舊朗誦小說,女兒照舊彈鋼琴,僕人照舊「表演悲劇」,但時過景遷,境況寂寞凄涼。

(6)契訶短篇小說測試題擴展閱讀: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家境殷實、心地善良的普通知識分子家庭。

其實,斯達爾采夫大夫(約內奇)也是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形象。

甚至在他變壞或「墮落」以後,雖然他「貪婪成性」,喜歡賺錢,但始終是個有良心、有責任心、對婚姻負責的男人。他從前對姑娘的「求婚」和後來對姑娘的冷落,都是有良心和負責任的表現。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俄羅斯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傑出的劇作家。

是俄羅斯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羅斯社會的狀況。

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❼ 契訶夫 所寫的《玩笑》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玩笑》實際上是以政治為背景,通過主人公路德維克及其友人的愛情經歷和人生旅程,揭示出歷史的荒謬,試圖探尋什麼是「玩笑」和「忘卻」,這是「一首關於靈與肉分裂的傷感的二重奏」。

《玩笑》所包含的劫掠和毀滅遠遠超出了政治和觀念的范疇。這是一種比專制遠遠廣闊的毀滅,比人們所謂的現代「幻滅」要激進得多,因為他倒空了這些物質里的一切思想與存在,毀滅了所有的價值,扭曲了所有的標准,拆毀了所有的涵義,毀滅之後所留下的只有空白、幻影和混沌。

在毀滅的名義下,一切生存都會變得微不足道,歷史永遠只是英雄的劍鞘下卑微的塵灰,當滑稽的事實最終為世人所欣然接受,那將是世界給予人類的一個最大的「玩笑」。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地與人們開著玩笑,並且它不用為這個玩笑所帶來的結果付任何責任。

昆德拉的小說力圖展示的存在,就是用可能性去和一次性的生命相抗爭的存在。不論人們做什麼,不管多麼的清晰和謹慎,存在、事物、包括自己的真實都無可挽回地與自己錯過。當人們以為抓到它的時候,

它已經換了地點,換了面孔,走到了它的反面,只在自己手間留下了它變了形的外表,有時可怕、有時怪誕。這種存在形式不是現實的「具體存在」,而是一種尚未實現的可能性,因而顯得更加虛無、可怕。

(7)契訶短篇小說測試題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昆德拉在三十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

2、作品影響

在昆德拉創作的眾多經典小說作品中,1965年完稿的《玩笑》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該作是昆德拉小說創作的處女作,出版後隨即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也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玩笑》出版後獲得巨大成功,連出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罄。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玩笑

❽ 契科夫簡介

契科夫簡介

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



詳細信息:


生平經歷

早期

巔峰時期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


契訶(hē)夫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


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

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

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

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

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瑪克西姆·瑪克西姆·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層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人生謝幕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

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

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❾ 契科夫短篇小說的特點

1、短片小說特點
(一)樸素、自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如《苦惱》中寫一位馬夫姚納,在兒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幾次想跟別人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懷心事的乘客的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馬傾訴自己的不幸與悲哀。作者藉助這一平淡無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會中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訶夫從不輕易在小說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議論,而把這種主觀傾向寓含於客觀冷靜的藝術描寫之中,讓生活本身來說話,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如《瞌睡》寫13歲的小女孩瓦爾卡白天不停地為主人幹活,晚上還得整夜地給主人的小孩搖搖籃。她困極了,可小孩總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無法入睡。最後她捏死了搖籃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著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瓦爾卡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對此作者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思考。
(三)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2、人物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❿ 世界三大小說巨匠分別是誰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1、歐·亨利: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2、契訶夫: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於1860年1月29日出生,代表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等。

3、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10)契訶短篇小說測試題擴展閱讀

寫作手法:

1、歐·亨利: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

2、契訶夫: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

3、莫泊桑:莫泊桑從描寫司空見慣的平凡小事著手,把短篇小說的技藝運用到了盡善盡美的極致,形成了逼真、自然的寫作風格。他的敘述筆調幾近白描,生動而惜墨如金,寥寥數筆,人物的環境、氣氛躍然紙上。

參考資料

網路-歐·亨利

網路-契訶夫

網路-莫泊桑

熱點內容
寫了男女那個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10:34:03 瀏覽:625
靈異小說都市言情 發布:2025-07-10 10:28:43 瀏覽:66
女主五年前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10:26:19 瀏覽:780
都市逐美小說全集下載 發布:2025-07-10 10:25:07 瀏覽:984
以牙還牙虐渣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0 10:25:03 瀏覽:441
小說陸子昂結局 發布:2025-07-10 10:13:25 瀏覽:625
最新小說百度雲資源 發布:2025-07-10 10:07:55 瀏覽:935
歐亨利短篇小說准確的婚姻學主旨 發布:2025-07-10 10:06:29 瀏覽:201
百合言情現代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0 10:05:43 瀏覽:536
貓總裁gl所有小說 發布:2025-07-10 10:04:05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