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聊齋志異是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嗎

聊齋志異是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嗎

發布時間: 2022-08-07 08:25:21

㈠ 聊齋志異

黃九郎
何師參,字子蕭,結草廬住在苕溪之東,草廬對面就是曠野。一天傍晚,日落西山的時候,出門看風景,看到一個婦人騎驢走過,一個少年跟在後面。婦人大約五十歲左右的樣子,相貌很清雅,不象俗人;再看少年,大概十五六歲上下,豐采神秀,比女子還美麗。何子蕭素有愛男之癖,看到這個男孩子,便神為之奪不能自己,踮著腳一直望著他們走遠看不見為止。
第二天一清早便出門遠眺,希望能再看到那個少年。直到日落西山後,才看見少年從此而過。何生連忙上前搭話,問少年去哪裡,少年回答:「去外祖家」。何生請他到草廬中休息片刻,少年推辭,何生強拽著他讓他進來,少年推辭不脫只好進來。剛坐下說了幾句話,少年便急著要走,何生挽留不下,只好拉著他的手送出去,告訴他再從這里路過時一定要進來坐坐,少年唯唯答應便走了。何生從此便日思夜想,每日出廬觀望,只盼能再見那少年一面。
一天下午,那少年翩然而至,何生大喜邀入,命小僮酌酒款待。問少年的名字,少年說:「我姓黃,排行第九,年紀小還沒有大名。」何生問他為什麼經常從此路過,九郎說「家母住在外祖家,體弱多病,所以經常來探望。」酒過三巡後,黃九郎想走了,何生拉著他的胳膊挽留,九郎只好紅著臉坐下。二人燈下聊天,只覺九郎溫柔安靜得象女孩子,何生漸漸言語無忌起來,九郎羞紅著臉扭過頭去不作聲。過了一會,何生便邀他同榻而眠,九郎只推說自己睡相不好,不同意,何生再三邀請,九郎才勉強答應,只脫了上衣躺在床上。何生大喜,吹滅燭火,與九郎共蓋一床被子睡下,到半夜時,伸手擁抱九郎,苦求九郎跟他親昵。九郎大怒:「以為你是個風雅之士才與你來往,怎能做出這等行徑?不是跟禽獸相處相愛一樣嗎」天還不亮的時候,九郎便走了。
何生擔心九郎不再來了,每日在家苦候,翹首盼望,目穿北斗。過了很多天九郎才又來,歡喜無限,極力邀九郎入室,兩人促坐談心,愉快暢美,心下竊喜九郎不念舊惡。天黑後,何生又抱著九郎求懇,九郎說:「你的一片親愛之情我已經明白了,兩人知已便好,又何必非要有肌膚之親呢?」何生又求他只要一親玉肌便好,九郎同意了。到得半夜,何生趁著九郎睡著了,便達成了多日夙願,九郎被驚醒,披衣而起,不顧夜黑便走了。何生心下悒悒,若有所失。從此廢寢忘食、日漸憔悴,每日只是讓小僮守在門外,看看九郎來了沒有。
一天九郎又從門前經過,小僮拉著他進到屋裡,看到了憔悴已極的何生,九郎大驚,上前慰問。何生便把愛戀之情合盤托出,說到心痛外,淚水涔涔而下。九郎很感動,在他耳邊說:「你的情意我早知道,只是這件事對我沒有好外,對你更是有害,所以我一直不同意。你既已經用情如此之深,我還有什麼可惜的呢?」何生大喜,病一下輕了幾分,九郎走後,沒幾天病便好了。病好後九郎果然前來相會,兩人纏綿繾綣。九郎對他說:「今天勉強尊從了你的意思,但是希望以後不要經常就好了。我有件事求你,能幫忙嗎?」何生問什麼事,九郎說:「家母患有心痛病,只有太醫齊野王的先天丹可以治,你與他關系很好,幫我去求一副吧。」何生答應了,九郎走時又囑咐一遍,怕他忘了。何生馬上進城找太醫要葯,天黑時交給了九郎,九郎很高興,不停道謝,何生便又要求與他親昵。九郎說:「請不要再糾纏我了,我為你做一個媒吧,那女子比我強得千萬倍呢。」何生問他是誰,九郎說:「我有一個表妹,美麗無倫,如果你願意的話我願做媒。」何生微笑不語,九郎便拿著葯走了。
三天後九郎又來求葯,何生怪他來得太遲,說話很不樂意。九郎說:「我是不忍心給你帶來災禍,這才疏遠你,你不能理解,那以後就不要後悔了。」從此兩人每日相會,歡愛無度。因為九郎的母親每三天必要用一副葯,齊太醫覺得很奇怪,說:「吃這個葯的人從來沒有超過三副還不好的,為什麼這么久都沒有痊癒?」於是一次包了三副葯給何生。又注意看何生的氣色,說:「你的神色很不好,生病了嗎?」便伸手給他把了把脈,大驚說:「你這是鬼脈呀,病在少陰脈,如果再不留心保養是要喪命的!」
何生回來告訴了九郎,九郎嘆氣:「這是良醫呀,我其實是狐狸,與我來往時間長了對你的身體是沒有好處的。」何生不信,認為他在說謊。仍然每天把葯藏起來,一點點的給九郎,深怕葯沒了九郎就不來了。沒多久何生果然生病了,請齊太醫前來診治,太醫搖頭說:「果然如我所言,你的魂氣現在都已經散了,人力是不能治好的。」九郎前來探視,難過地說:「你不聽我的話,果然到了這個地步!」沒多久何生就病死了,九郎痛哭著離去了。
早先有個太史,少年時與何生一起讀過書,十七歲便考了翰林。當時一個姓秦的藩王很貪暴,賂賭通朝大臣,所以沒有一個人進言說他不好的。這個太史看不過,便上書彈劾他,痛陳其惡,秦藩找了個替死鬼頂罪便順利過關。現在秦藩升為該省中丞(即巡扶),每天尋找太史的把柄。太史少年時很英勇,曾經與叛王往來,於是秦藩買通他人得到了他們以前往來書信,以此來威脅太史。太史很害怕,自殺了,他的夫人也自縊而亡。切說這太史自殺的第二天忽然醒了,說:「我是何子蕭。」旁人細盤問他,他說的都是何家的事,家人這才想到原來何子蕭是借屍還魂。由於誰也留不住他,他徑自跑回到家中。巡撫懷疑是太史詐死,必要致之死地。派人來向他索要千兩黃金(贖買那些信件),何生只得違心地答應下來,心中憂悶欲死。
忽然有人通報說九郎來了,何生很高興地迎了進來,兩人相見悲喜交集,何生又故態重萌要求九郎與他親昵,九郎說:「你有三條命嗎?」何生說:「活著太艱難了,不如死了安逸。」於是訴說了心中的愁苦,九郎仔細思索了一番,便說:「咱們還能活著相聚,是很幸運的事。你現在仍然沒有妻室,前時我說的表妹美麗智慧,如果娶過來,肯定能為你分憂!」何生想先見見表妹,九郎說:「這不難,明天我要把老母接回家中,將與表妹路過此地,你假裝是我結拜義兄,請我們進來歇息,我會要求你給驢子飲水,你如果看中了,就說『驢子死了』,我就幫你做成此事。」兩人計議已定,九郎便走了。
第二天中午,九郎果然跟女郎從何生門外經過,何生出門打招呼,一邊與九郎談話,一邊偷著打量那女郎,只見她修眉秀目,體態曼麗,實在是仙人也比不上的美麗。九郎說渴了要茶喝,何生便請他二人進屋喝茶。九郎對表妹說:「三妹不要驚訝,這是我的結拜義兄,在他家稍微休息一下是不防的。」於是扶著她下驢進屋,又把驢子拴在門柱上。何生親自奉茶,看著九郎說:「你前番描訴得不詳盡,現在就是死我也願意。」女子好象悟出這話是在說自己,馬上站走來細聲說:「我要走了」。何生向外看了一眼說:「哎呀,驢子死了!」九郎火速沖了出去,何生便抱住女郎求歡,女郎羞得滿臉紫漲,想要逃走,無奈被何生抱住,便大聲喊九郎,九郎不回答。女子便說:「君自有妻,為什麼還要玷辱我的清白?」何生說並沒有妻室,她便說:「如果你能發誓不離棄我,我就可以惟命是從。」何生忙指天發誓,女郎便依從了他。兩個人事畢後,九郎笑著走了進來,女郎生氣地看著他,九郎說:「他是何子蕭,是個名士,現在是太史,跟我關系最好,是個可以依賴的人。把這件事告訴你的長輩,想來也不會責怪我的。」到得晚上,何生邀九郎留宿,九郎堅持要走,女郎恐怕姑母怪罪,便讓九郎先行去說明。過了幾天,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婦人帶著丫環來了,她的長相很象三娘,何生便叫三娘出來看一下,三娘一看,果然是母親來了。母親問她:「你怎麼在這里呢?」三娘慚愧得說不出話,何生對著母親叩拜,母親笑著說:「又是九郎胡鬧惹出的事!」三娘下廚做飯侍奉母親,她母親用完飯便走了。
何生娶得美貌妻子非常高興,但一想到秦藩的事便又憂愁起來,心下鬱郁,臉上便顯露了出來。三娘便問是怎麼回事,何生告訴了她。三娘笑道:「這事只要求九兄便可以解決,你煩惱什麼呢?」何生問為什麼,三娘說:「聽說巡撫溺於聲色犬馬,尤其喜愛男色,這些都是九兄的長項,你便投其所好,把九兄假送給他,巡撫對你的怨恨必可消除,而且九兄也會為你報仇。」何生怕九郎不願意去,三娘便說:「只要哀求他就可以。」
第二天九郎前來探望,何生伏在地上用肘走路迎接他,九郎大驚說:「我與兄台兩世之交,只要有可以效勞的地方,赴湯蹈火也不敢推辭,你為什麼行這么大的禮呢?」何生就以實相告,求九郎為他出面,九郎聽後很為難,三娘便說:「我失身給了何郎,是誰促成的?如果現在何郎因此而死,我以後要怎麼辦呢?」九郎不得以,只好同意了。
何生心下計謀好後,便修書給交情好的王太史,把九郎送到他那裡。王太史看了信,明白了何生的意思,大擺宴席款待巡撫。席中讓九郎扮成女子,跳天魔舞,美色傾城、風華絕代,簡直是比美女還要美艷,巡撫馬上被迷住了,於是極力向王太史說,想以重金買下九郎,王太史故意沉思了很久,裝做很為難的樣子,才說:「這其實是何生的人,要獻給巡撫大人,以求和解。」巡撫大喜,前隙頓消,馬上慨然應允前事不咎。自從得到了九郎,巡撫與他形影相隨,家中的十多個美貌姬妾全都拋之腦後,視如塵土。九郎每天的飲食起居豪華苑如候王,得到的賞金數以萬計。半年後,巡撫病倒,九郎知道他離死不遠了,便拿著得來的財物告假回家。沒過幾天,巡撫就死了,九郎用這些錢蓋房子置辦傢俱古玩,買僕婢,接來母親與何生夫婦一同生活。九郎出入,乘坐香車寶馬,跟隨大批的仆從,人們誰也不知道他原來是狐狸。:)
異史氏曰:上天造出男人與女人的分別,就是這樣安排。同性戀並不是正道,是件惡心的事情,而且有礙常理,希望後世的人不要學他們這樣,絕了這種風氣。

㈡ 聊齋志異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

聊齋志異是一部小說集,不是一部小說。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㈢ 《聊齋志異》更富有現實主義色彩,還是浪漫主義色彩

聊齋志異》就思想內容而言,可分三類:第一類,尖銳地暴露政治的黑暗,鞭撻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第二類,揭露和抨擊舊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罪惡;第三類,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反映當時廣大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樊籠的願望和行動。當然作品中也有的地方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或因果輪回的迷信思想。這些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和世界觀的矛盾。《聊齋志異》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傑作。作品中的角色,大多是花、妖、狐、怪,但又都有人的特徵、人的性格,個性十分鮮明。每一篇的情節奇幻復雜,《聊齋志異》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一個新的高峰 。

㈣ 《聊齋志異》屬於什麼類型小說

  1. 文言短篇小說集。

  2. 將古代小說中「志怪」「傳奇」和「人情」融為一體,吸收了古代白話小說的長處,形成了獨特的簡潔而優雅的文言風格,藝術造詣在歷代文言小說之上,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

  3.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㈤ 聊齋是現實主義還是魔幻主義

聊齋是披著魔幻主義的外衣寫著現實主義的故事,因為聊齋當中大多數故事的原型都是在現實社會中可以見到的,而且蒲松齡寫聊齋的主要用意就是為了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所以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比喻手法,為的就是不讓這些寓意可以輕易的浮在表面上,因為聊齋志異當時被設定為禁書,是不許老百姓閱讀的。

作者總是願意把自己的內心願望寄託在文字上面,希望文字可以傳承一種力量,給自己勇氣和鼓勵,所以聊齋志異的那些故事大多數都跟金榜題名或者是飛龍畫鳳有關,這就是聊齋志異的現實主義,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部怪力亂神的小說,但內在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文學。

㈥ 《聊齋志異》的風格浪漫主義還是現實主義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聊齋志異》的藝術風格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①
《聊齋志異》的藝術風格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1)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
《聊齋志異》中的大部分作品有完整的故事。作者不用平鋪直敘的方法,而是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發揮非凡的想像力,將狐鬼花妖人格化,把他們拉入到現實生活中來;作者還把人間、幽冥世界和仙界統一起來,在讀者面前展現出十分廣闊的生活場景。這樣,就使故事變幻莫測、曲折跌宕、引人入勝。
例如, 《促織》通過促織的得與失,反映成名一家的歡與悲。成名捉到的巨身修尾的促織被兒子弄死後,一家人陷於絕境。「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這又給成名以希望。但是得到的促織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這又使人為成名一家擔心。這頭促織的優劣還無法判斷,必須經過實戰考驗。這頭促織先與村中少年的「蠏殼青」斗,後又與雞斗。在縣里斗完後,又到宮中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故事情節的曲折變化,使讀者的心忽而提起來,忽而沉下去,關注著促織的勝負和成名一家的命運。
《西湖主》一開頭就寫燕人陳弼教在洞庭湖救了豬婆龍和一條小魚,為下文打下伏筆。過了一年多,陳生北歸,又經過洞庭,大風覆舟。陳生上岸後,見女郎射獵。馭卒告訴他:「宜即遠避,犯駕當死!」陳生害怕,急忙下山,卻誤入西湖主宅第。公主盪鞦韆遺落紅巾。陳生喜納袖中,並題詩:「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廣寒隊里應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一女見紅巾玷染,大驚說:「汝死無所矣!」她慌慌張張地拿著紅巾走了。「生心悸肌栗,恨無翅翎,惟延頸俟死」。過了好長時間,女又來,祝賀說: 「子有生望矣!公主看巾三四遍,囅然無怒容」。當陳生飢焰中燒時,公主派人送來酒食。生徊徨終夜,危不自安。公主不言殺,也不言放。到斜日西轉之時,女子坌息急奔而入,說:「完了!多言者泄其事於王妃;妃展巾抵地,大罵狂傖,禍不遠矣!」生大驚,面如灰土,長跪請教。忽聞人語紛挐,女搖手避去。數人持索,洶洶入戶。這時,已是「山重水復疑無路」了。然而,一婢忽然認出陳郎,遂止持索者。返身急去。一會兒又回來說:「王妃請陳郎入。」王妃設華筵招待,並讓公主與陳生成親,至此,「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原來王妃和婢女是陳生救過的豬婆龍和小魚。故事一波一折,扣人心弦。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聊齋志異》塑造的一系列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即或是同一類型,也人各一面,絕不雷同。如同是狐女,《嬰寧》中的嬰寧天真爛漫,縱情言笑;《小翠》中的小翠則與嬰寧不同。「適有婦人率少女登門,自請為婦。視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小翠與公子踢布團,誤中公公。「夫人往責女,女俛首微笑,以手刓床」。小翠以脂粉塗公子作花面如鬼。「夫人見之,怒甚,呼女詬罵。女倚幾弄帶,不懼,亦不言。」從中可以看出小翠聰慧頑皮,頗有心計。《胡四姐》中的胡三姐狠毒害人,胡四姐心地善良。
《小謝》中的陶生在姜部郎的廢宅中住。「夜將半,燭而寢。始交睫,覺人以細物穿鼻,奇癢,大嚏;但聞暗處隱隱作笑聲。生不語,假寐以俟之。俄見少女以紙條捻細股,鶴行鷺伏而至」;「既寢,又穿其耳」。少者潛於腦後,交兩手掩生目,瞥然去,遠立以哂」。通過這樣的描寫,一個活潑頑皮的小謝躍然紙上。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對花妖狐魅加以區別,使他們具有不同的特徵。例如《綠衣人》中由蜂幻化的綠衣女「綠衣長裙」,「聲細如蠅」;《阿英》中的阿英是鸚鵡精,「嬌婉善言」。《香玉》中的牡丹花妖「袖裙飄拂,香風洋溢」。《苗生》中的苗生是虎精,「言噱粗豪」。「以肩承馬腹而荷之,趨二十餘里」,表現他力量大;「遽效作龍吟,山谷響應;又起挽仰作獅子舞」。這些都為「伏地大吼,立化為虎」作了鋪墊。
(3)瑰麗多彩的環境烘托
《聊齋志異》描寫景色,不只是交代主人公所處的環境,而是為了烘託人物的性格。例如《嬰寧》寫嬰寧的居住環境。「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幾榻,罔不潔澤。」作者用這種花香鳥語的優美環境來烘托嬰寧天真活潑的性格。
《王桂庵》中孟芸娘的住所則是另一番景象。「一家柴扉南向,門內疏竹為籬」。「有夜合一株,紅絲滿樹。」「南有小舍,紅蕉蔽窗。」這樣描寫一方面是反映孟家清貧,另一方面烘托孟芸娘恬淡高潔的性格。當王桂庵戲言家有妻室之時,芸娘毅然投江。這時,「夜色昏蒙,惟有滿江星點而已。」則烘托王桂庵「悼痛終夜」的心緒。
(4)畫龍點睛的評論
《聊齋志異》是歷史傳記和傳奇的結合。書中近2/3的作品篇未綴有「異史氏」評語,類似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太史公曰」。《聊齋志異》中的「異史氏曰」,文字簡潔,含義深刻。除對本篇故事加以評論外,有時還加以引伸,更加突出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外,《聊齋志異》語言精煉,惜墨如金,既運用古代文學語言,又吸收了當代口語方言。句法多變化,使文章波瀾起伏,妙筆生花。但是,由於運用典故過多,給讀者閱讀增加了困難。從作品的語言風格來看,作者是接受了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的影響。

㈦ 為什麼說《聊齋志異》是一部充滿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特色的短篇小說集

書中大多數作品都以狐、鬼、花、木、神等異類為題材,作者以豐富的幻想把這些幽冥世界的非現實事物,寫到現實生活中來,藉以抨擊統治階級的腐朽、暴虐,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及它對人們的毒害,謳歌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在蒲松齡的筆下,不合理的事件,往往依靠神的力量能得到合理解決,除暴安良,揚善懲惡。善有善報,惡有惡果,體現了濃郁的理想主義。

㈧ 《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盤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著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旋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貼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葯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歷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象蒲松齡這樣出身的士人,進身之途唯在科舉。科場的失敗使他悲憤萬分:「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顧影自悲,可憐骯臟骨銷磨如此!……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里。」(〔大江東去〕《寄王如水》)蒲松齡未能攀緣科舉出仕,一生都在農村過著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著熱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跡不踐公門」的傲視權貴的一面。在艱難時世中,他逐漸認識到像他這樣出身的人難有出頭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於聖明」(《與韓刺史樾依書》)。他把滿腔憤氣寄託在《聊齋志異》的創作中。此書創作從他年輕時就開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齋自志》,可知那時這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已初具規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書,「集腑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自志》)這部小說集熔鑄著蒲松齡一生的心血。蒲松齡的創作,還有通俗俚曲14種,計有《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補幸雲曲》等。這些俚曲用了山東淄川地區的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它們從不同角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不平,在人生態度和創作思想上與《聊齋志異》是相通的。蒲松齡的著作,小說和俚曲之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和關於農業、醫葯的通俗讀物《農桑經》、《葯書》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痴》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聊齋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在這些故事裡,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於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沖破現實的束縛,表現自己的理想,解決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參考資料:http://www.3703.com
回答者:fzhydyzdy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1-15 20:36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聊齋志異》簡介
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蒲松齡作。蒲松齡從20歲左右開始創作,大約40歲左右初稿完成,以後不斷修補、增訂,年近50才定稿。小說題材大部源於民間故事和稗文野史。全書12卷,近500個短篇。
《聊齋志異》就思想內容而言,可分三類:第一類,尖銳地暴露政治的黑暗,鞭撻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第二類,揭露和抨擊舊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罪惡;第三類,批判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反映當時廣大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樊籠的願望和行動。當然作品中也有的地方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或因果輪回的迷信思想。這些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和世界觀的矛盾。《聊齋志異》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傑作。作品中的角色,大多是花、妖、狐、怪,但又都有人的特徵、人的性格,個性十分鮮明。每一篇的情節奇幻復雜,《聊齋志異》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一個新的高峰。

㈨ 聊齋志異的有關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譬如《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二、諷刺科舉,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與考場中營私舞弊,如《司文郎》、《考弊司》、《書痴》等篇。三、歌頌、描繪堅貞、純潔的愛情及底層婦女、窮書生,有《鴉頭》、《細侯》等。《聊齋志異》中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狐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蒲松齡(公元1640年—1715年),字留仙,號柳泉,山東淄川人。蒲松齡從小有文才,可惜年長後在科舉場中很不得意,滿腹實學,屢不中舉,在家中教書為業,到了71歲,才考得了貢生。他牢騷滿腹,便在聊齋寫他的志異,自言「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同黃州,喜人談鬼,閑則命筆,因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76歲過世,所著有《文集》4卷,《詩集》6卷,《聊齋志異》8卷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作品。它們一方面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現實事物組織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來,他的花妖狐魅大多秉具人情,和靄可親;但又行動鶻突,擅長形變,並非常人。這種因素促使作品想像豐富奇特,故事變幻莫測,境界神異迷人。

《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上。以嬰寧為例,真個是她到那裡,笑聲就跟到那裡。作者在描寫花妖狐魅所幻化的人物時,常能掌握妖魅原型的特點,也有助於人物的個性化。如《綠衣女》中寫綠衣女是「綠衣長裙」,「腰細殆不盈掬」,其聲嬌細,活畫出一個綠蜂幻化的女子形象。

故事情節倏忽變化、離奇曲折,也是《聊齋志異》的突出成就。《聊齋志異》雖基本上是傳記體,但並不是平鋪直敘地講述人物的經歷,而是注意故事構造的曲折有味,以緊緊吸引讀者。

《聊齋志異》還善於描寫景色,不只畫面鮮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種氣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聊齋志異》語言精煉,詞彙豐富,句法更多變化。作者既創造性地運用古代文學語言,又適當吸收和提煉當代口語方言。在單行奇句中,間用駢詞儷語,典雅工麗而又生動活潑,極富於形象性和表現力。《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注意個性和細節的描述;安排情節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文章的波瀾起伏,語言的搖曳多姿。

熱點內容
古代言情經典小說推薦大女主 發布:2025-07-11 11:43:03 瀏覽:954
男主是政界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1 11:42:04 瀏覽:286
都市小說推薦完本女主清冷 發布:2025-07-11 11:39:40 瀏覽:31
現代都市少將小說 發布:2025-07-11 11:37:21 瀏覽:834
快穿女總裁的小男人類似小說 發布:2025-07-11 11:33:05 瀏覽:996
霸道總裁大叔愛上小女孩的小說 發布:2025-07-11 11:33:03 瀏覽:204
女主叫若曦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1 11:28:40 瀏覽:563
言情小說大作家排行榜 發布:2025-07-11 11:21:22 瀏覽:453
很多肉的霸道總裁小說全集 發布:2025-07-11 11:21:17 瀏覽:601
女小說家的游戲 發布:2025-07-11 11:20:35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