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九月小說短篇散文

九月小說短篇散文

發布時間: 2022-08-05 18:38:47

① 當代作家關於九月的散文

自己按下面目錄單個搜索一下,有名無名的看你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大學感慨
作者:牆角、呆瓜
九月我懷著著對大學的憧憬走進這間學校,剛踏進這所學校,走在通往宿舍的小路我就想了很多很多我對於大學的態度是志氣高揚的,努力著就揣摩著大學的美好生活因為那時總想起高中時代語文老師講的,大學好比像一座大森林裡面有著許多的鳥等著你們去追逐就是懷
天門山魂(蕪湖)
作者:沫曉聖 九月流水,十月未央。秋雨綿綿,連成濛濛水霧。天門山被成翠的綠葉所化,流成青色的苔映在石牆之上。看一回凝靜的橋影,數一數江水螺細的紋理;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衣襟天陰沉沉的,似乎要被從未停息的習習江風吹的欲墜。江水一如千百年前的
煙花句
作者:吳.離
一 夏天已經走遠,秋天還沒有到來,八月在這不冷不熱,像我們生活的日子,也像曾經的那些舊時光。二 一直是個固執的女子,本打算九月離開京山去浙江,可是,人沒走,我看到茶在邊上,涼了。生命是我的,我不想讓它如此悲涼,於是,我硬是留了下來。 三 有朋
九月情
作者:碧鼠 轉眼之間又到了辭青季節,天高雲緩,氣爽秋清。滿目綠盈要染上蒼影蕭瑟,人們深深的眷戀里不免要平添幾多感慨,回味幾多豪邁。真是歲月不知人言在,錯把戀歌當風聲。單雁回望,孤聲慕榮,大火退隱,夕陽正紅,留下一婉清麗致遠憧憬夢魂。醉九月,情在嫻熟靜
女人的心是柔軟的蘆葦
作者:妖精寶寶
夜,卸下偽裝的堅強,疲憊的心緒,似乎又一次感覺到寂寥。深秋的風,從窗前拂過,調皮地透過窗隙吹到我的臉上,侵入心底,有些瑟瑟的涼。可我卻喜歡,喜歡風拂過臉龐的感覺。九月是一個離別的季節;九月是一個蕭瑟、失落的季節。在這個九月的初始,我沒有大
為了一個夢想
作者:濡文 為了一個夢想 化州市麗崗中心小學陳靜思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風送爽,在這碩果飄香的金秋時節,伴隨著新學期鍾聲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2008年的教師節。今天,能作為一名市優秀教師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里,
九月,思念在風中飄搖
作者:槐花飄香時 沒有刻意的等候,九月,如期而至。淡霧薄陽,迷濛間,難掩展不開的眉黛,曾記,彼時,一紙憂傷的文字,在九月的風中,和淚研墨,任思念的傷炫舞在筆端,狂瀉而出的是不期的無奈,一抹幽思,浸染在宣紙里,再也打撈不起。與此時的心境,竟是這等的相似!
山君鑒定宣德爐
作者:秋翁感悟 山君鑒定宣德爐不幸的宣德爐文章發表以後。對於宣德爐的真假鑒定問題,清平、清泉和 dp 給予了很好的建議,熱心的九月又幫助我聯系好鑒定專家山君。今天下午,歸子、潮汐和我攜帶上宣德爐,專程找山君進行鑒定。來到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因為大學門口沒
精神合二為一
作者:猶抱琵琶半遮面 俗語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九華山便是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之一,可謂: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在這里我們的演出隊住了半個多月,讓我大開眼界、嘆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 此時正是農歷九月十九,剛好趕在觀音誕日。按照當地
活在高三
作者:yuanhaojin
金色的九月,驕陽似火,我步入了高三。像所有曾有過這段經歷的人一樣,我興奮於終於踏上了這段征程,同時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力。時間就如一隻巨手,把我從往日的嬉戲種揪了出來,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就如它本應該就是這么過來的一樣。那緊張急切的督促聲如
忽然黃昏
作者:疏影 想念三月的綠,五月的青,七月的黃,九月的紅,十一月的灰.等待有人來把這快陳就的布幔換去 現在是四月天空忽然下起了冷雨,我是北方人.初來江南還不喜歡這樣的變動,風助雨勢,夜也充當壞人,拉起黑不遮蔽了亮星.讓人無法去追尋雨到低來自何處和來因.若退一
時光
作者:靜葉 我走在時光的隧道里,等待來年的又一個花開花落,新雨像是一朵嬌開的花,懶懶地睡意濃重。聽著琵琶人抖落一地的音符,就彷彿是在歷史的長河裡游暢。孤孑一身的影子,搖搖曳曳的,隨著無向的風,獨自一人默默彳亍著。九月的桂花雨,打落一地的香,雨後微微伴
掛滿仁愛的樹
作者:鳳凰兒 秋風拂頸,涼意滿懷。秋天的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而在這個美的季節,尤為美好的,是這個九月里有一個值得紀念的節日------教師節。 這許多年過去,記憶中最難忘的,還是初三的化學老師----張老師。張老師叫什麼,早已不記得,只記得當時的張老師最多也
九月,請還我那片寂靜的日子
作者:stone
一些凌亂的辭藻在腦海里胡亂的跳動著,翻滾著,像跌跌撞撞的音符。憧憬、迷惑、獨處、迷途、走失...想努力的一個個吐出來,它們竟然全都消失不見。難道,是被我的腳步聲驚醒,繼而躲進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如此。不斷的徘徊在思考與妄想之間,整個人近乎絕望
一半明媚一半憂傷
作者:擰 我們並沒有告別,因為我說再見的時候你聽不見
九月,在路上
作者:冬季戀雪
心總會摻雜些不安的成分,是我計較的太多,是我過於的脆弱,還是胡思亂想的結果?總希望九月的路上與你同行,邁向幸福快樂的大門!題記 九月,心亂亂的,累累的。 我是喜歡冬天的,但也迷戀秋天。 總覺得這個季節適合想念或者懷念,也許我一直就是一個懷舊
九月,冥界
作者:古木夕年 總是很小心的去想一些不該想的事。怕一不小心,觸碰到某些傷及身心的情節。把音樂開得很小聲,小到只有自己可以聽得見。 窗外,還是陰天。 灰色天空,沒有侯鳥遷徒的蹤跡,季節太早。 遠處世界,有幸福的悲鳴,孤單,有時候,挺好。 秋意漸濃,風開始轉涼。
傷的九月
作者:小武 九月,相聚的季節,我卻懷有離別的惆悵!
九月的希冀
作者:不善言辭 在八月的小巷深處,驀然回首,半黃半卷的楊樹葉兒,揚起了泛黃的記憶,於炙熱的風起舞。葉依稀的脈絡,風乾的愈加滄桑,零落成泥碾作塵。然而,有多少往事成雲煙,隨風飄逝,不知道會在那裡開一方煙雨;而又有多少往事成塵土,隨風消隱,不知道會在哪裡黯然
月光如水,思念如詩
作者:周門四少 寧靜的夜晚,圓月冷清而幽靜地懸掛在黑色的夜幕上,泛著如水的白光。有輕紗般的霧纏繞著,多了幾許朦朧和憂郁。這樣的暗夜,彷彿是一張無法穿透的網,月色上來,敲打九月的窗,落地成霜。月色,清亮,透著淡淡的安靜;音樂,很美,釋放著淺淺的浪漫。心情,
異地愁思
作者:田野浪人 想我當初離鄉的時候,正直九月秋色,暗淡的天空下著蒙蒙的細雨,四周的山上草木凋零。我獨自一人孤零零的背起沉重的行囊開始踏上漫長的旅途征程,沒有任何友人的話語,沒有親人的一聲道別,有的只是身後狹長而又彎彎曲曲的斜徑,就這樣算是離開了我久居的故
九月的疼痛
作者:崔東匯 九月的日歷像年年盛開的菊花,又被涼爽的秋風一瓣瓣吹落,多年來我都未曾著意。直到有一天兩瓣落英固執地停留在我的眼前,仔細打量,心裡暗暗稱奇。 9月9日和9月13日,這是兩個曾讓世人驚心動魄的日子
桐葉飄飛九月時
作者:落凌冰月 秋風秋月秋已去,花謝花飛飛滿天。當玉露生寒、桐葉飄飛時,已是深秋時節。深秋時節,天高雲淡,美麗的蝶兒扇動著透明的羽翼,起舞著春的洗禮夏的煎熬;熟透了的果實壓彎了三月的清翠,抹去了老樹枝頭上的翠波寒煙;不知疲倦的知了,撩動著醉人的琴弦,一聲
荏苒.時光.再見
作者:蔣蔣 這一夏的浮燥彷彿提前完成,疑惑的行人匆匆忙忙,周遭的氣息傳遞著這個時代的游戲,沒有規則的游戲。一種延續,幾度寒涼。九月將至,你的心內卻像平白落了一陣大雪,掙扎著要找尋曾經的回憶取暖,卻不過徒有虛無。 你行走在這樣一個哀而不傷的輪回,你感嘆
九月
作者:回眸守候 九月,穿過留在夏季的所有溫度。在窗欞上刻畫成一朵霧花,留下些許在心底的不舍。讓記憶在筆尖流逝。也許我是太過分的喜歡這個季節,喜歡留戀這個季節的所有記憶和畫面。 走在以前經常走過的路,腳下踩著仍然對樹抱有一絲眷戀的樹葉。就像小時那樣,圍著那
痛悼我的哥哥——人哲
作者:阿涓
天地垂淚、江河嗚咽!我尊敬、愛戴、日夜牽掛的兄長——人哲,在歷經八個月零十天的癌痛折磨,於九月五日晚十點五十分,帶著滿心地遺憾離開了我們
秋之遐思
作者:圓夢天涯 農歷九月下旬是魯西南最令人愜意的時候,即沒有凜冽的寒風,也少見春天那惱人的黃沙,天高而藍,空氣溫涼,使人倍感通體舒暢,真可謂天涼好個秋!特別是在晴朗的傍晚,如果站在河塘邊,看著清波漣漣,彩雲飄盪,會令人倍感心曠神怡!我喜歡秋天,它給我無盡
我愛你,父親
作者:青竹幽蘭
一抹陀紅,殘陽如血,滲透著漫山的墨綠,映紅了整個山澗,潤澤著山窪里的菜畦。父親肩上擔著沉重的行禮,踩著扁擔吱呀吱呀的在山路上前行著,嘿呦…嘿呦…他有節奏的哼著,似乎打破了山谷的寂靜。在這九月的夏末,還不曾暢游這美麗的山
秋去春來,花不會再開(完結篇)
作者:米羅 推開高二(四)班的門,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映入腦海。以後這就是我的同學吧。緊了緊包!走到教室那靠窗的一張空座位。。。。。。窗外矗立著一些樹,正隨著微熱的風輕輕的擺動著。四月。捲入一起斗毆事件。九月初,從縣城高中轉到小鎮的一所普通中學。
凄迷的 淡得無味
作者:詩晨rainbow 今天醒來,九月,已經揮手在互相告別著。對於秋天,一直沒有太多的回憶。九月,很傷。九月,它可以淡的完全無味。那些像水墨似的白雲藍天。想念著那印象中的法國梧桐。有陽光,清晨接到的第一個電話。

② 魯迅的資料以及代表作散文、小說

魯迅
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漢族。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
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
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
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
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
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
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國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其中《魯迅全集》中的《社戲》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

③ 關於九月的散文詩

九月的思念 今天是白露,天卻沒有下雨,風也不見蹤跡 湛藍的天空,一朵朵浮雲,秋天真正的來了 蟬鳴銷聲匿跡了,夏的激情在慢慢的冷卻 時光淡淡的走過,世界卻覆蓋著一層濃綠 大自然是美麗的,我的心卻感到一絲孤單 你...
2.
九月 立秋剛過不久,天氣漸漸轉涼,但是今年的幾個月身心交瘁,甚至每件事都讓我心力交瘁。 在家休息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還是習慣每天...
3.
九月的思念 九月秋涼,看著漸漸陰暗的天空,我的心,也隨著片片落葉,在不停地顫抖。

④ 七堇年寫過幾本書都有哪些...

單行本
《大地之燈》長篇小說(2007.1,長江文藝出版社)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小說散文集(2007.11,長江文藝出版社)
《少年殘像》中篇小說(連載於《最小說》)(2008.1,長江文藝出版社)
《瀾本嫁衣》長篇小說(2008.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書封面作品年表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
《幻聽》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島第一輯)
《遠鎮》(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連載於島第二輯和第三輯)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島第四輯)
《書信》
《花朵之藍》(2005年12月,島第六輯)
《冰是睡著的水》(2006年5月,島第七輯)
《春別》(2006年11月,最小說第一輯)
《大地之燈》(2007年1月,單行本)
《燈下夜禱》(2007年1月,最小說第三輯)
《少年殘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終連載於最小說第五-八輯)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說第八輯)
《孫悟空的迷你裙》(2007年1月 moy 第七期)
《流景閑草》(2007年7月,最小說第九輯)
《北之零年》(《少年殘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說第十輯)
《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說第十一輯)
《江河夢》
《為了忘卻的紀念》(《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說第十二輯)
《藍顏》(2007年11月,最小說第十三輯)
《城事》(2007年11月,島第九輯)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2007年11月,單行本,收錄未發表的《札記》)
《七,給世界上另外一個我》(2007年12月,最小說第十四輯)
《少年殘像》(2008年1月,單行本)
《你的名字叫紅》(2008年1月,最小說第1期)
《夜殤》(2008年2月,最小說第2期)
《月光下我記得》(2008年3月,島第十輯)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連載於最小說4-6期)
《再見敦刻爾克,再見》(2008年4月,最小說第4期)
《地震在別處》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說第7期)
《沉默如謎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說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最小說卷首詩)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說第10期)
《碧雲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說11期)
《瀾本嫁衣》(2008年12月,單行本)
《是的,是的》《雲荷》(2008年12月,最小說兩周年紀念特刊)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宇宙》(2009年4月最小說)
《大地之燈》(2009年5月再版)
《與君書》(2009年6月最映刻)
《生如夏花》(2009年8月最小說夏日特刊)

⑤ 魯迅所有散文的名字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和領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斗,撰寫了數百篇雜文。這些雜文,如匕首,似投槍,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共產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魯迅全集》是他留給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魯迅著作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魯迅年譜

一八八一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

一八八六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啦。」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一八九二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並搜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庄、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一八九八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輒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一九一零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歲
是年公餘研究佛經。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是年公餘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歲
一月女子師范大學恢復,新校長易培基就職,先生始卸卻職責。同月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輯「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葯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准風月談》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台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O•V•《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亘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魯迅用過的筆名
干凡 飛迅 直庚 樹俟 獨洛 敖隼 旁斡預 L.S. 丁璫 丁萌 士繇 E.L. 及鋒 之達 子明 豐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頭 中拉 長庚 公汗 風聲 巴人 龍剛 且介 且文 史賚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飛 飛斐 冬華 樂文 樂賁 樂雯 品音 記者 動軒 仲度 華圉 自樹 許遐 許霞 迅行 葦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銘 譯者 張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羅憮 佩韋 周樹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繼 茹蒓 樹人 候堂 獨立 姜珂 洛丈 神飛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曉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爾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於 黃棘 夢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靈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僑 越容 楮冠 魯迅 尊古 游光 遐觀 編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沖 孺牛 小孩子 豐之餘 韋士繇 鄧當世 白在宣 華約瑟 齊物論 杜德機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魯迅 張承祿 張祿如 周玉才 周動軒 周樹人 周樟壽 周豫才 宓子章 趙令儀 某生者 倪朔爾 欒廷石 唐豐瑜 唐元期 黃凱音 戛劍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編輯者 編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滬記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國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譯文社同人 鐵木藝術社 旅滬一記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良派展開大規模的論戰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的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18年至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旁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在這一時期,魯迅開始接觸馬列主義,閱讀過《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來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後,憤而辭去中山大學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徹底放棄了進化論思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認真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從1927年到1935年,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後十年的雜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種社會問題,表現出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斗精神。這些作品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介紹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國的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藝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38年出過《魯迅全集》

⑥ 急需短篇散文

我 冰心 照著鏡子,看著,究竟鏡子里的那個人,是不是我。這是一個疑問!在課室 里聽講的我,在院子里和同學們走著談著的我,從早到晚,和世界周旋的我, 眾人所公認以為是我的:究竟那是否真是我,也是一個疑問! 眾人目中口中的我,和我自己心中的我,是否同為一我,也是一個疑問! 清夜獨坐的我,曉夢初醒的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偶然有一分鍾一秒鍾 感到不能言說的境象和思想的我,與課室里上課的我,和世界周旋的我,是否同為一我,也是一個疑問。這疑問永遠是疑問!這兩個我,永遠不能分析。 既沒有希望分析他,便須希望聯合他。周旋世界的我呵!在紛擾煩慮的時候,請莫忘卻清夜獨坐的我! 清夜獨坐的我呵!在寂靜清明的時候也請莫忘卻周旋世界的我!相顧念!相牽引!拉起手來走向前途去! 一朵白薔薇 怎麼獨自站在河邊上?這朦朧的天色,是黎明還是黃昏? 何處尋問,只覺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間雜著幾條白薔薇。 她來了,她從山上下來了。靚妝著,彷彿是一身縞白,手 里抱著一大束花。 我說,「你來,給你一朵白薔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說 了一句話,只是聽不見。然而似乎我竟沒有摘,她也沒有戴, 依舊抱著花兒,向前走了。 抬頭望她去路,只見得兩旁開滿了花,垂滿了花,落滿了花。 我想白花終比紅花好;然而為何我竟沒有摘,她也竟沒有戴? 前路是什麼地方,為何不隨她走去? 都過去了,花也隱了,夢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宇宙的愛 冰心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來在這池旁坐地。 依舊是這青綠的葉,碧澄的水。依舊是水裡穿著樹影來去 的白雲。依舊是四年前的我。 這些青綠的葉,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綠的葉?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雲可是四年前的雲?——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們依舊是葉兒,水兒,雲兒,也依舊只是四年前的葉兒, 水兒,雲兒。——然而它們卻經過了幾番宇宙的愛化,從新的 生命里欣欣的長著,活活的流著,自由的停留著。 它們依舊是四年前的,只是滲透了宇宙的愛,化出了新的 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們,只覺得憨嬉活潑,現在為何換成一片的微 妙庄嚴?——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頭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樣的天光雲影,還添上樹枝 兒盪漾,圓月兒飄浮,和一個獨俯清流的我。 白線般的長牆,橫拖在青綠的山上。在這浩浩的太空里, 阻不了陽光照臨,也阻不了風兒來去,——只有自然的愛是無 限的,何用勞苦工夫,來區分這和愛的世界? 坐對著起伏的山,起立的塔,無邊的村落平原,只抱著膝 兒凝想。朝陽照到發上了,——想著東邊隱隱的城圍里,有幾 個沒來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獨自睡在 樹下的小弟弟,怎得他們也在這兒…… 《花拆》 張曉風 散文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未經破壞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花蕾是胎兒。花的美在於它的無中生有,在於它的窮通變化。有時,一夜之間,花拆了,有時,半個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於那份不可思議。我喜歡慎重其事地坐著曇花開放,其實曇花並不是太好看的一種花,它的美在於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給人的沙漠聯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帶給人的悼念,但曇花的拆放卻是一種扎實的美,像一則愛情故事,美在過程,而不在結局。有一種月黃色的大曇花,叫「一夜皇後」的,每顫開一分,便震出轟然一聲,像綉花綳子拉緊後綉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致的蕊絲,頓時也就跟著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視——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說法。 我常在花開滿前離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開始。 有一天,當我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願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為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

⑦ 七堇年的作品有哪些

發表作品
單行本: 大地之燈新版
《大地之燈》長篇小說(2007.1,長江文藝出版社)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小說散文集(2007.11,長江文藝出版社)
《少年殘像》中篇小說(pook2系列)(2008.1,長江文藝出版社)
《瀾本嫁衣》長篇小說(2008.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塵曲》小說散文集(2010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品年表2004年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
《幻聽》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島第一輯)
《遠鎮》(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連載於島第二輯和第三輯)
2005年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島第四輯)
《書信》
《花朵之藍》(2005年12月,島第六輯)
2006年
《冰是睡著的水》(2006年5月,島第七輯)
《春別》(2006年11月,最小說第一輯)
2007年
《大地之燈》(2007年1月,單行本)
《燈下夜禱》(2007年1月,最小說第三輯)
《少年殘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終連載於最小說第五-八輯)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說第八輯)
《孫悟空的迷你裙》(2007年1月 moy 第七期)
《流景閑草》(2007年7月,最小說第九輯)
《北之零年》(《少年殘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說第十輯)
《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說第十一輯)
《江河夢》
《為了忘卻的紀念》(《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說第十二輯)
《藍顏》(2007年11月,最小說第十三輯)
《城事》(2007年11月,島第九輯)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2007年11月,單行本,收錄未發表的《札記》)
《七,給世界上另外一個我》(2007年12月,最小說第十四輯)
2008年
《少年殘像》(2008年1月,單行本)
《你的名字叫紅》(2008年1月,最小說第1期)
《夜殤》(2008年2月,最小說第2期)
《月光下我記得》(2008年3月,島第十輯)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連載於最小說4-6期)
《再見敦刻爾克,再見》(2008年4月,最小說第4期)
《地震在別處》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說第7期)
《沉默如謎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說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最小說卷首詩)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說第10期)
《碧雲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說11期)
《瀾本嫁衣》(2008年12月,單行本)
《是的,是的》《雲荷》(2008年12月,最小說兩周年紀念特刊)
2009年
《雙生記》(2009年1月最小說 )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宇宙》(2009年4月最小說)
《大地之燈》(2009年5月再版)
《與君書》(2009年6月最映刻)
《生如夏花》(2009年8月最小說夏日特刊)
《賦得永久的人間》(網路七堇年吧刊《Se7en》第三期)
2010年
《塵曲》 (小說散文集 2010 年10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
2011年
《七步成篇》(2011年1月至4月《南方都市報》專欄)
《塵曲精裝版》(小說散文集 2011年4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
《七夜談》(2011年7月《鯉·偶像》小說)
音樂作品
七堇年於2011年4月 ,灌錄了一張80mmCD細碟,附贈於《塵曲(精裝版)》中。這張CD內共收錄了三首歌曲。
《靜靜的頓河》 吉他彈唱/ 作詞作曲:七堇年
《一頁愛情》 吉他彈唱/ 作詞:郭珊 作曲: 七堇年
《Love is like a river》 (暫定名)鋼琴配樂英文詩朗誦/ 作詩:郭珊 作曲:七堇年

⑧ 隨筆散文「九月」。

九月,勿念心安!
忽而今夏,不覺已至秋,此刻的思緒被輕風吹得點滴零落。好些日子沒坐下來好好的繾綣成墨。錯落在時光里的美好,隨著季節的腳步開始泛黃。善變的情緒,亦是不安份的盪漾,一直很想覓得一處靜謐的角落,整理心情,平復自己。只是說走就走的旅行,若是一切無法放下,那又何妨?
沸騰的城市,熙熙攘攘,在這個紛繁杳然的世界之中,途見倉央嘉措,卻也徒然寂寞了花火。撥開秋的凄婉,抖落遺留的浮塵,誠心相伴仍未定一路相隨。四葉草在未來唯美盛開,維納斯是否永恆屹立在我的花海?生活是五味雜談,不同的經歷釀造不同的感悟,我努力的奮斗,只為半世安寧。
或許老天是公平的,某個人欠你的,會有另一個人還給你。於是分明也發現,原來的付出是一種沉澱,它們已慢慢鋪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只是曾經以為會念念不忘的事,就在不想忘的過程里記不清了,依然習慣每天進空間,看看每個人的動態,知道你們的近況,仰望著大家的幸福,也被羨慕著。惟願此生,在來往的流年裡,都可以到白首。
淺行水墨間,日子總是無言,把所有的痛悶藏於字里行間,用文字療傷,便見證自己的成長。那些被允許任性的時光,叫青春。或許我已不夠年輕,卻也固執的不願安於現狀,有夢,有理想,有追求。紅塵歷練,期待邁向前程的步伐越發變得輕盈。
九月,長夏逝去,初秋悄然涉足。是該把心情漂白,還原成最初的顏色,看看原來它的樣子了。我本是明媚的女子,是誰偷走了這物是人非?不喜歡現在的樣子,卻也回不到過去。總是活在幻想未至歲月里,因虛幻而煩憂,明知活在當下的人才是幸福,卻無法只思慮眼前。
漂泊一路,游弋在時光的渡口,我渴望擁有落葉一樣的人生,沒有後悔,沒有遺憾,來的美麗,走的自然。雕琢的心花,該如何下筆,才可勿忘心安?

⑨ 《九月寓言》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九月寓言》(張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ypB9Hkmsd1pBbQQw2bf8Mg

提取碼:oiz5

書名:九月寓言

作者:張煒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5

頁數:326

內容簡介:

《九月寓言》是作者的巔峰之作。一群人不停地行走,不斷地尋找。他們看似漫無目的,卻又一次次地拒絕,拒絕著生命可承受的輕與不可承受的重,莫名而又固執地拒絕著一切。始終有盞燈亮在遙遠虛無得不可及的地方,他們想在茫茫的黑暗中尋到哪怕是微渺的一絲光明。生命中的激越之愛、相濡之情便是這光與亮,讓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平淡如水地走過。瞬間與永恆,凝固與流動,剎那間融為一體。 這是一部寓言化了的歷史、現實與未來,不啻為人類群體走向的最為生動與具體的詮釋、注腳。智慧的讀者可能會隱隱約約感到一種隱藏於作品深處的體系,一種類似於能為「家園」遮風擋雨的情感護罩,模糊難辨卻又分明存在,與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福克納的《八月之光》有著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一種很難用言語來傳達的深意,每個人只能獨自去面對生命中的絕望與希望,默默體味人世的滄桑與溫暖。張煒便是守護著情與愛的家園,不斷流浪著的拓荒者;恰似他筆下的人們,不斷地詢問著: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每一個真實生活著的人,又何嘗不該如此? 《九月寓言》是部撼人心魄的作品,讀著讀著,你會驚嘆得窒息。你得不時間或地擱下早已打開的書本,調整一下呼吸,佇立窗前向遠方凝望一陣。那是一段沉重與空靈相倚相存的歷史,甜蜜而辛酸,讓人不由顫栗。

作者簡介:

張煒:1956年11月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山東省棲霞縣,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

曾長期做檔案資料編研工作。1975年開始發表詩,1980年開始發表小說、散文、文論等。在海內外出版著作150餘部。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等11部,中篇小說《瀛洲思絮錄》、《秋天的憤怒》、《蘑菇七種》,短篇小說《冬景》、《海邊的雪》、《一潭清水》,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澀和溫柔》,長詩《松林》等。出版有《張煒文庫》1—10卷。

作品在海內外多次獲得文學獎,並譯為英德法日等多種文字在境外出版。

《古船》被海外評為「華文小說百年百強」、國內「華語文學百年百優」、台灣金石堂選票最具影響力圖書獎,《九月寓言》獲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大獎、20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力圖書,《外省書》獲首屆齊魯文學獎。《醜行或浪漫》獲全國暢銷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新作長篇小說《剌蝟歌》獲熱烈反響。

熱點內容
女主叫簡簡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1 21:51:58 瀏覽:563
陸晚晚厲景琛秦若雪小說短篇 發布:2025-07-11 21:45:30 瀏覽:619
古龍武俠小說中有哪些經典 發布:2025-07-11 21:35:06 瀏覽:823
女主小說完本推薦游戲 發布:2025-07-11 21:32:17 瀏覽:954
極品修真高手小說免費下載全本 發布:2025-07-11 21:30:11 瀏覽:589
沒有感情的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1 21:27:21 瀏覽:385
網路小說轉動畫 發布:2025-07-11 21:21:56 瀏覽:640
樂心言情小說txt下載 發布:2025-07-11 21:18:19 瀏覽:125
近五年都火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07-11 21:12:04 瀏覽:937
總裁先睡後婚小說 發布:2025-07-11 21:01:29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