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敘事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區別

敘事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8-05 01:03:53

❶ 散文和小說怎麼區分

1,細節不同

散文:重在結構,形散而神不散。語句優美。使人心曠神怡。

小說:重在細節,句子通俗易懂,使人的每一根神經跟著作者思路走。

2,特點不同

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小說: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1)敘事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區別擴展閱讀: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一般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小說(文學體裁)

❷ 寫作者如何理解敘事散文與小說的區別


❸ 小說與散文有何區別

1、兩者都要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但小說的故事性要強,散文的敘事情節則相對簡約。

小說和敘事散文都必須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體生動。但是,小說的情節追求曲折變化,出人意料。故事情節一般包括四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還會在「開端」前面加上一個「序幕」,在「結局」後面補充一個「尾聲」。

而敘事散文沒有這么復雜,情節相對簡單,有時情節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數個事件濃縮組合成的一篇文章;當然,散文雖然取材廣泛,但是其主題是集中的,正所謂「形散神聚」。例如,於寶月的《忙年》就是這樣的散文。

2、兩者都可以寫「我」,但是「我」的含義不同。

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稱「我」來寫作,這樣可以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增強真實感,也便於直接抒發情感。

但是,小說中的「我」不管有沒有作者的影子,這個「我」都不能當作作者本人。如魯迅小說《故鄉》中的「我」就不是魯迅,而是敘述主人公,是小說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見證者。

而散文中的「我」必須完全是作者本人,通過「我」的經歷見聞,客觀敘事,主觀抒情。

3、兩者都必須反映生活,表達主題,但是對主題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與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所以,小說和散文都以表現主題為自身的任務和目的。

但是,小說的主題一定要通過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流露出來,通過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來,讓讀者去體會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議論和抒情的語句把主題直白地表達出來。

而散文根據需要,其主題(思想感情)既可以用議論或抒情的語句直接地表達,也可以含蓄委婉地表達,還可以只客觀生動地敘事而不表達,讓讀者自己去感知。

(3)敘事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區別擴展閱讀: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散文的價值,是在它抓住時間,那些放在記憶里會被吹散熄滅的故事、情緒,被文字定格下來,從時間的河流中提取保存,脫離控制,對自己是一種滿足和交待,對他人,更是一處別樣的風景。人與人,生活與生活,相同又不相同,散文提供了這些微妙的差別,並且永無止境的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散文

網路-小說

❹ 敘事散文和小說有什麼區別

你會寫小說怎麼可能不會寫散文呢?這個問題雖奇怪,但暫且不提。

其實,你這個問題問的相當模糊,因為你根本區分不開,文章的文體,和文章的表達方式。 這兩者的區別。

敘事散文 和 小小說, 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因為他們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

文學體裁常見的是四種:散文,小說,詩歌,戲劇。

文章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一篇文章,一般看一段,大概就能知道它是什麼體裁。 也就是說,看到一篇文章,首先是判斷出的是體裁。 也就是說,以上四種。

體裁看出來之後,然後才是看文章內部語言的組織方式是用何種表達(其實就是文章的語言寫法)

也就是說,體裁是體裁,寫法是寫法,這兩者根本是兩碼事。
如果要比較的話,只能這么比:這篇文章到底是什麼體裁?是散文還是小說? 這才是在一個水平面上能比較的東西。

抑或說,按照文章內部表達方式來對比:那麼就是,這篇文章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還是議論文?
這三者才是在一個高度上比較的了的。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維度。

敘事散文,和小說 的表達方式上都是主要運用記敘和描寫(為了直觀一些,你就可以把這兩者都理解為記敘文)。

所以說,雖然文章的體裁不一樣,可是絲毫不影響文章內部語言的組織形式,即,文章表達方式。
體裁不一樣,但是表達方式又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來看文章。

敘事散文和小小說,他們的體裁不一樣。 可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基本是一樣的,主要是用記敘這種表發方式來敘述事物的發展過程。

你的問題,不是不懂區分文學體裁,而是不懂文章體裁為何物,以至於把文章體裁放到文學體裁這個層面上來對比,這當然是完全沒法比的,只會越搞越糊塗。

那,我給你列出來。你自己查查資料,區分區分,他們到底是從什麼角度來劃分文章的。

體裁分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
文章體裁三種: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這實際上是按表達手法中的幾種基本手法劃分的,說白了就是按語言組織方式劃分的)

文學體裁一般按照四分法:詩歌、小說、戲劇、散文。(這個實際上是按文章深沉結構和表達內涵劃分的)
你可以看看,這兩種體裁的劃分法。
直觀一點說,你只能把,文學體裁和文學體裁放在一起比較,只能把文章體裁和文章體裁放在一起對比。 而不能把文章體裁和文學體裁交織在一起比較。

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如果按文學體裁劃分,他就只有四種(一般都是按四分法分)。
如果按文章體裁劃分,他就只有三種。

也就是說,這就相當於一個數學中的「2乘2因素設計」你只能把因素一和因素一中的水平對比,只能把因素2和因素2中的水平對比,這兩者不存在交互對比。

舉個例子。 比如說,魯迅的《藤野先生》這篇散文。
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這篇文章的總體內容就有兩個維度。(只有兩個,不可能再多)
第一個維度,他的文學體裁是什麼? 判斷:散文。
第二個維度,他的文章體裁是什麼? 你思考之後,看一看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是用記敘方式來敘述事件的,因此,判斷:記敘文。
然後,是把這兩個維度綜合,合並之後的稱呼就是「敘事散文」 。

第二個例子。 比如,《莊子梁惠王》上 這篇散文。
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這篇文章的總體內容就有兩個維度。(只有兩個,不可能再多)
第一個維度,他的文學體裁是什麼? 判斷:散文。
第二個維度,他的文章體裁是什麼? 你思考之後,看一看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是用議論方式來說明道理的,因此,判斷:議論文。
然後,是把這兩個維度綜合,合並之後的稱呼就是「議論性散文」

所以說,判斷一個文章,所謂的,敘事散文。 其實,是分開來合並之後的稱呼。敘事,是以表達方式來劃分出的文章體裁為維度劃分出來的。 散文,是以文學體裁的維度劃分出來的。

他們如果不綜合,如果只按某一個角度來看,那麼,上面我舉的例子中《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按照維度不同,他有兩種稱呼:一是記敘文,而是散文。 合並起來,才叫敘事散文。

這么說你應該懂為什麼我說你的題目問錯了。
因為敘事散文和小小說,不是在一個維度上在對比,你弄混了。

現在,我再告訴你敘事散文,和小說。區別在哪。
這兩者之所以可以對比,是因為他們有一個維度是相同的。 即,他們都是屬於記敘文。
如果小說不簡略的話,那麼小說的「全稱」就應該是「敘事小說」 因為小說這種文體本身就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所以就可以省略了前面的敘事兩個字。
所以說,「敘事散文」和「敘事小說」這兩者是可以對比的,因為他們有一個維度是一樣的,這就相當於數學中的「A乘B > A乘C (A>0) 」 意味著 B>C 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其他同理。

敘事散文和小說,都是記敘文,那麼他們怎麼區分呢?
我們這里把,敘事這個因素當做我上面數學式子中的A,兩者一樣, 所以呢,我們只需要在一個維度上對比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敘事這個維度,是屬於文章體裁。 所以我們丟掉這個維度。
用一篇文章的另一個維度 文學體裁 來區分文章。

他們的文學體裁,一個是散文,一個是小說, 你想想小說和散文的區別是什麼? 他們的特點是什麼? 這我就不用介紹了吧,你肯定能區分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如果你不能區分,我建議找自己的語文老師好好去復習一下文學基礎)

雖然他們都是敘事事件,可是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二者的敘述角度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小說的敘述角度是以旁觀者的視角來敘述整個事件,讀者不能察覺到作者,而且往往會把自己置身於小說的場景中,甚至於把自己當做角色中的人物。 總而言之,就是讀者沒法從文章中體會出作者的「操作」,相對來說,整篇文章給人一種客觀事實的感覺,文章里的世界是「自然發展的」。

但是敘事散文就不一樣了,敘事散文所敘述的事件,並不是連貫的,而且不是「單純的敘事」往往參雜著自己的主觀感受。 典型的敘事散文類型都是,敘述某個場景或者事件一段,然後下一段寫的是自己的感受,然後再過幾段,接著敘述事件或者場景(而且,可能很多次的場景都不連貫,都不是敘述的一件事」 散文的主體在於表達觀點。

我用具體的創作思路來幫助你區分。
首先,如果你要寫一篇敘事散文。比如說,小學老師經常出的一些題目《從那些事開始我明白了XX道理》
文章開頭:XX一天,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小偷在偷別人東西。(這一段,就是敘述事件)
第二段:當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覺得好人太少,大家都說當好人沒有好報。(這是觀點,議論手法)
第三段:就在那小偷要得手的時候,突然一個青年,高抬手,猛下肘,把小偷打倒在地。(這就是敘述事件)
第四段: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英雄的樣子,那件事對我的觸動非常的大,我突然改變了以前的想法,好人好是有好報的。(這是觀點,議論手法)
第五段:從那之後,又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看到有個人在偷東西,我鼓起勇氣,大喊一聲,那人驚駭之下,伸手就想給我一巴掌,眼看著他的大手臨頭,我冷汗來不及冒,猝不及防之下感覺我的身子被人擋在了身後,當我再次扒開人群,那個小偷已經被人制服,所有人都為我鼓掌。 (這是敘事,可是,這個事件和上面的事件可以說是斷裂的,雖然小說也可以這么寫,但是小說一般都是圍繞主線來分的,這個你應該明白)
第六段: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好人,不用怕!。

這就是敘事散文的特點。 其實你不難發現,所謂散文,里邊的文章體裁都不純,純的就不是散文了,因為散文原本就是一種表達觀點為主和說理性的文學體裁,要是你在文章中除去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就不是散文了,如果把上面的議論成份除去,那麼這就只能算一篇「不完整的記敘文」因為記敘文肯定是得有三個過程:起因,過程,結果。 這才是標準的記敘文。 看到這里你不難發覺,敘事散文雖然是用記敘為主的表發方式來寫的,可是里邊的事件似乎都不需要完整,不需要小說里邊的那種要求,散文里的敘事可以超越空間,超越時間來敘述「事件片段」,所有的事件的目的都只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寫這篇散文意圖,或者說,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就是所謂的形散意不散,中心思想不能散,但是文章的成份,可以胡拼亂湊。

再說小說,還是以上面的例子。
如果你要寫一篇小說,首先,你得確定人稱, 第一人稱:我。 第二人稱:你。 第三人稱:他。
這就和散文中的敘事視角完全不同了。散文中的事件,可以是你看到的,你聽人說的,報紙上的事件,你親自經歷的等等。 可是小說的要求是要給讀者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就意味著,你敘述的時候,不能以自己的口吻來敘述,只能以小說里的人物來敘述。
比如說,以第一人稱小說寫法來敘述上面的公交車事件。
首先,開端的時候,你必須得粗略的給讀者勾勒出一個「場景」。你敘述事件之前必須得有個時間和場景,「裝」這個世界發生的地點。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說三要素:環境。其他兩個是:人物,和情節。
如下:
第一段: 臘月之初的北京,朔風卷著絨毛般的大雪,給黑黝的泊油路鋪上一層厚厚的棉被。(這就是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臘月之初這個自然時間的基礎上要加上一個社會環境事件,比如說在這個第一段的開頭加上: 這是1950年,也就是建國第二年,臘月之初……)這里的建國第二年,就是社會環境。
第二段:雪似乎已經停下,公交車里雖然擁擠,可每個人依然是被涼風吹的瑟瑟發抖。我當然也不例外,彷彿針尖般的冷空氣夾雜著猶如冰晶一樣的寒冷,不自覺的就竄入肺部。胸口都彷彿掉進了冰窟,那從心底冒起的涼意使我難以控制的咳嗽起來。(這是交代小說三要素中的另一要素,人物:我!)
第三段:我好不容易壓制住了那積壓在身體里的「冰娃娃」,終於不咳嗽了,可剛抬頭,就見到站在我右邊的中年婦女皺緊了眉頭,繼而挪動著她那肥胖而臃腫的身軀,我好不尷尬,心頭猛的悸動。這些人怎麼都對人這么冷淡?我就咳嗽了兩聲就以為我有病似的。(渲染氣氛,人情的冷淡,為下文的高潮做鋪墊)
第四段:勉強苦笑的暗嘆口氣,我用左手扶著西南角的生銹鐵護欄,瞥了眼右手袋子中好我從國外帶回來的小說,一股濃煙撲來才把我的視線逼得轉移到窗外,不用看就知道,這青煙斷然是身後的大漢的傑作,煙草嗆人的氣味陣陣的撫過鼻尖,可就算我平日的性格是什麼都敢拒絕,但是有一點也萬萬不能的,那就是空氣。不能不呼吸嗎?當然不能。耳朵中傳來街邊小販用銅鈴招攬客人搖晃發出的叮叮響,聽到這鈴聲我鬢角的神經微微顫動,猛然就警覺起來,似乎眼中有什麼閃過,順著右眼,我把左眼也擺正到右邊,那人是?……開始只是不以為然,果真像電影似的巧合被我今天都遇上了。 (這是敘述加描寫,情節的開端部分開始)
第五段:只見,兩只枯槁的手指,以特殊的方式伸進了那個紅色大口袋中,非常的巧妙也非常的緩慢,以至於我能有足夠的時間看清那雙口袋的主人是誰,恰恰是剛才對我嗤之以鼻的那個中年婦女,原來她從我身邊走開之後,竟然扭著她那水桶般的腰身朝前擠了好幾米遠。看來是真的把我當做瘟神對待了。 (情節描寫,和戲劇般的巧合,所謂無巧不成書嘛,一般來說小說里的角色都是要加以誇張和反襯才能出人物性格的鮮明性,不然就不能給人深刻印象)
第六段:很顯然,這小偷的手藝高超的很,我甚至順著他的手也沒法找到他的人,所以只能粗略的判斷他的性別,女性的手又怎麼會如此寬大,至少我見過的女性的手,都是芊芊如玉,通透似珠。倘若說真讓我相信世間有哪一個女子的手如此的話,還真不能相信的了,因為我相信女子大部分都是如水般皎潔。也許不是女子的手,而是女子的心。想到這,不禁啞然失笑,難道現在這個被偷的「異常豐滿」的婦女也算嗎? 我姑且相信她年輕時候,也美麗過,不然讓她一個人而打破我心中的美,那真是罪過罪過了。 (這些雖然是情節,但是有很多是廢話,但是廢話往往就是小說最重要的填充物,潤色)
第七段:該怎麼告訴她呢?直接叫一聲還是?想想我一介書生,掄起拳頭都打不死蚊子,怎麼能打的過這些久經沙場的高手。不行不行,頓時,正義感和理智開始天人交戰了,在腦袋裡碰撞得不亦說乎,我自然是神經緊張然而又無從下手,這情形可謂是箭在弦上,雖是不得不發,可同時「怎麼發」倒成了大問題。趕緊,趕緊……是「見死不救」還是「順其自然」?

以上,就是小說的文學體裁結構,很明顯它和敘事散文的記敘方式是有重大區別的。 因為在小說里,你如果用:別人認為XXX道理,我認為這件事XXX,所以從這件事來說,對於我影響很大。
這種關於議論的話,一般很少在小說里出現,特別是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倒是參雜一點沒關系,短篇小說要是參雜了主觀觀點,那麼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不像小說,四不像。
你不信的話,可以試試,把上面這種小說里的人物人稱改為第三人稱:他。然後再把我上面的議論加進去,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你就能區分了。 非常的別扭。
整篇小說都是用第三人稱「他」或者是具體的名字比如「小明」 然而你突然冒出一句:我認為……很多人都說……
你試著往第三稱小說里加入這類的詞試試看,那會讓你讀的想吐。
你如果用小說的敘述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只能由里邊的「人物替你說話」,比如說你想說個觀點:好人有好報。
那麼你在小說里,就不能直接說,我認為好人有好報,也不能說,很多人認為好人有好報。
而只能說:他覺得還是好人有好報。 小明以前聽過很多人說好人有好報。
在小說里,只能讓讀者看到小說里的人物。要是讓讀者看到作者的影子,那麼就證明小說是敗筆。或者是完全不成文。

我個人認為吧,你寫的那篇所謂的小小說,絕對不是小說,至少不是完整的小說結構。
因為你連小說最基本的格式也沒搞清楚,是絕對不可能能摸透小說的敘述方式的。
小說創作可以算是文學創作的集合,與代表水平。寫的好小說就代表寫其他的文體基本上都太成問題,但是寫的了其他文體與寫小說,還是有很大距離的。這個距離不是一點點。

好了。就寫到這里,我一天只答個把問題,今天的問題花費時間太長了。但大致說清楚了。你應該能區分的,能說的都說到了。
至於怎麼提高寫作水平,這個問題你就不必問了,因為不管是問誰,都會給出你同樣的結論:多讀,多想,多寫。 厚積而薄發,博覽而群觀,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大道自成,大道貴誠!

❺ 散文與短篇小說的區別

小說與其他文學體裁比較,是一種最自由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能在文中直敘作者的感情和見解,又能在文中根據情節的發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態。總之,它是可以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 —充分反映五彩繽紛生活的全方位的創作「攝影機」。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 正象巴金所說「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這就需要大膽無忌。正如魯迅所說「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力主通脫」。又如劉半農所說, 散文要「赤裸裸地表達」。還如一些人所說,「我是怎樣一個人, 就怎樣寫」,「心口相應,信口直說」, 「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散文語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而文語(包括古語和歐化語)為點綴。其次是要清新自然,優美洗練。此外,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如句式長短相間,隨物賦形,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如講音調、節奏、旋律的音樂美等。

❻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

散文和小說的區別:1、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2、小說的故事性要強,散文的敘事情節則相對簡約。3、兩者都可以 用第一人稱,指代卻不同。4、散文和小說對主題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1小說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浪漫青春、游戲競技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2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3散文和小說的區別有哪些
1、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
小說作者可以根據人生經驗和現實世界「弄假成真」,創造出一個故事來。即使是寫真人故事或歷史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學手段對故事的敘述語言進行加工。
而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後兩者與小說區別很大,不必贅述。前者(敘事散文)與小說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它們的敘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講述真人真事,抒發親身感悟。
2、小說的故事性要強,散文的敘事情節則相對簡約。
小說和敘事散文都必須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體生動。
但是,小說的情節追求曲折變化,出人意料。故事情節一般包括四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還會在「開端」前面加上一個「序幕」,在「結局」後面補充一個「尾聲」。
而敘事散文沒有這么復雜,情節相對簡單,有時情節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數個事件濃縮組合成的一篇文章;當然,散文雖然取材廣泛,但是其主題是集中的,正所謂「形散神聚」。
3、兩者都可以寫「我」,但是「我」的含義不同。
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稱「我」來寫作,這樣可以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增強真實感,也便於直接抒發情感。
但是,小說中的「我」不管有沒有作者的影子,這個「我」都不能當作作者本人。如魯迅小說《故鄉》中的「我」就不是魯迅,而是敘述主人公,是小說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見證者。
而散文中的「我」必須完全是作者本人,通過「我」的經歷見聞,客觀敘事,主觀抒情。
4、兩者對主題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與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所以,小說和散文都以表現主題為自身的任務和目的。

❼ 敘事散文和短篇小說更主要的區別

就我個人理解來看,敘事散文主要在句式華麗,語言優美,抒發情感,感情較多;
短篇小說主要是在敘述流暢,立意深遠,引起共鳴或深思,敘事較多。

❽ 敘事散文、記敘文和小小說的區別

敘事散文:散文的一大類,主要是敘事,抒情。與記敘文不同的是,敘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沒有結果,沒有 議論部分,而多一個抒情部分,讓結構更加明了,敘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歡迎。敘事性散 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個敘事部分,從頭到尾是敘事部分,沒有記敘文那種鮮明的開頭。記敘文: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的特點就是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通過描述人物、時間及狀物、寫景來表 達一定的中心。
記敘文是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的文章。古代的記、傳、序、表、志等,現代的消息、通 訊、簡報、特寫、傳記、回憶錄、游記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小小說:小小說又名微型小說或極短篇小說,是英文 Flash Fiction 的直譯,原為短篇小說的分支,是順應 現代人繁忙生活而發展成一種篇幅短小的小說。跟一般小說一樣重視場景、個人形象、人物心理、 敘事節奏。優秀的作家可寫出轉折雖少意境深遠或轉折雖多卻清析動人給人接近中篇說的作品。 小小說往往從一個畫面、一組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思 想。小小說的顯著特點是:小、新、巧。奇

熱點內容
男主和女主青梅竹馬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7-12 06:31:17 瀏覽:875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標題 發布:2025-07-12 06:28:59 瀏覽:234
輕松都市爽文小說 發布:2025-07-12 06:28:23 瀏覽:959
高評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2 06:01:37 瀏覽:351
可以搜索免費小說的app 發布:2025-07-12 05:44:38 瀏覽:293
都市言情閱讀小說家 發布:2025-07-12 05:24:02 瀏覽:39
關於網游的小說搞笑 發布:2025-07-12 05:19:08 瀏覽:315
宇飛的艱辛結局小說 發布:2025-07-12 05:18:33 瀏覽:91
這里沒有善男信女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2 05:09:19 瀏覽:830
遠古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2 05:08:37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