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告別母親參軍的短篇小說
Ⅰ 如何評價沈從文的《月下小景》這一短篇小說
月下小景這一篇小短文,從容的寫出了沈從文當時的心理,我覺得沈從文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而且我覺得沈從文是讓我感覺到中國歷史發展也未對我國家做出貢獻的現代文學家,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Ⅱ 誰有關於月亮的短篇小說或故事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王國。這個王國像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麼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裡,當他站在城堡的窗檯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一旦在他心裡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一計:要全國動員,蓋一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裡大大小小的木箱,一個迭一個像堆積木一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裡,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一層一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一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里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一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台灣原住民
原住民口傳文學中的月亮就純然是有活潑生命氣息的存在個體;在阿美族的神話中,日月是一對夫婦,他們常拜訪由天降生為人類祖先的神人。
另一則阿美族的神話,月亮教導倖存於洪水之後的兄妹如何親近,方能產下正常的子女,因為這對兄妹聽從太陽的建議,結合成為夫妻,卻生下一些怪異的生物;月亮告訴他們:「因為你們是兄妹,本不應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擺在你們之間,這樣才能生出好子嗣。」後來兄妹夫婦果然生育出四個子女,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另一故事敘述一位常受繼母虐待的女孩,為了阻止眾人替她討回公道,寧願升天,五日後,眾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見女孩的身影。
許多族群的射日神話均將月亮視為太陽被射中後所變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故事敘述昔日天上有兩個太陽,天地無日夜之分,人類生活極苦,故由三青年分別背負嬰兒踏上遙遠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嬰兒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陽,太陽淌血,遂失去光熱,成為月亮,黑影即為箭傷的痕跡。鄒族的神話與此類似而又更進一步說地上看見的紅色石頭,就是太陽流下來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變動,其內容是過去只有月亮,而月亮並非日日出現,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無法生長,人們也極感不便,於是派遣二名年輕勇士,前往射月,數十年後,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於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卑南族的故事說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倖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一處陸地;由於大地一片漆黑,於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里,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另有阿美族的傳說提及兩兄弟和妹妹因為已經完成母親要安慰父親在天之靈的交代,不覺興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著跳著,漸漸往地底陷入。他們齊聲說:「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東邊天空的太陽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是妹妹,我們永遠造福人類,媽媽再見了。」這些情節清楚呈現這些族群認為日月與星辰是人所變成的。月亮與原住民歲時農作的關聯,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尋到蛛絲馬跡,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於昔日原住民賴以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獲,秋夜的月光特別明亮,各族群形式各異的收獲祭儀或歌舞,多在皎潔的月光下進行,新谷與新酒的分享,讓部落內部的成員重新凝聚心志,情感獲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來年同樣豐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圓滿,也象徵著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嫦娥奔月v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Ⅲ 謝春生15歲參軍,母親為了能與兒子重逢苦等了多少年
對於一名士兵而言,沒什麼比國仇更動其意念的事情。但對於一個退役的老兵,親情卻幾乎是他們戎馬一生的最終歸宿。可是,當老兵走下崗位,卻找不到親人的時候,會是何等凄涼呢?今天就看一位老兵的71年回家之路。
自古以來,親情從來不會因為山高水遠而疏離。謝春生離開母親只是為了國家大義,為了父子情深。而他再用一生來尋找,來與母親重聚,亦是命運使然,因為在他心中,天下大義唯有國家與親人。這是個悲情的故事,但它有一個讓人坦然的結局,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如釋重負呢?
Ⅳ 突然想起看過的一個短篇小說,男主人公好像有所成就返回家鄉,然後曾
如果問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什麼?那莫過於純潔的母愛!對此,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對慈母的愛的贊歌——《繁星·春水》。
記得在冰心寫的《繁星·春水》中曾經有這樣的一首小詩: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懷里。
雖然這小詩只有三十來個字,但卻深深地體會出母愛是多麼的博大無邊!不是嗎?當我們煩惱、痛苦、傷心、悲哀的時候,除了能投入媽媽的懷抱中哭,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媽媽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來,讓我們去享受別人的愛護;媽媽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辛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媽媽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總是支持著我們,鼓勵著我們,當我們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們,是媽媽的心;當我們不聽話,媽媽動手打我們,最痛的同樣是媽媽,正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可是,當媽媽幫我們補衣服刺到手指,媽媽仍然會覺得開心,因為如果她的痛能夠換來我們的快樂,就算是痛不欲生,對於媽媽來說也是值得的。這使我想起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
媽媽對我們所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這是我們做子女的一生也沒辦法報答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偉大的人,而這怎麼可以用三言兩語表達出來呢?在這個地球里,每個人只有一個親媽媽,我們必須爭取在有限的時間中為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媽媽生日的時候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媽媽好》,就這么簡單,媽媽也會覺的心滿意足!
Ⅳ 《荷花澱》開頭部分寫水生代表莊上的參軍青年回家與親人告別,著意刻畫了月下編席,親人送行 、 三個場景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的船隻,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緻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好席子,白洋淀席!」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 很晚丈夫才回來了。這年輕人不過二十五六歲,頭戴一頂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潔白的小褂,黑單褲卷過了膝蓋,光著腳。他叫水生,小葦庄的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今天領著游擊組到區上開會去來。女人抬頭笑著問: 「今天怎麼回來的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水生坐在台階上說: 「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脹,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 「他們幾個哩?」 水生說: 「還在區上。爹哩?」 女人說: 「睡了。」 「小華哩?」 「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就睡了。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麼了,你?」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像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水生說: 「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就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低著頭說: 「你總是很積極的。」 水生說: 「我是村裡的游擊組長,是幹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回來,怕家裡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裡人們說一說。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一些。」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 「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 水生指著父親的小房叫她小聲一些。說: 「家裡,自然有別人照顧。可是咱的莊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裡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 「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為要考慮准備的事情還太多,他只說了兩句: 「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 說罷,他就到別人家裡去了,他說回來再和父親談。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 「你有什麼話囑咐我吧!」 「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嗯,還有什麼?」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拚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第二天,女人給他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麵包了一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那幾家也是這些東西,交水生帶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門。父親一手拉著水生,對他說: 「水生,你乾的是光榮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麼也不要惦記。」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來,水生對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集在水生家裡來,大家商量: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水生的女人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於是這幾個女人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馬庄去了。 到了馬庄,她們不敢到街上去找,來到村頭一個親戚家裡。親戚說:你們來的不巧,昨天晚上他們還在這里,半夜裡走了,誰也不知開到哪裡去。你們不用惦記他們,聽說水生一來就當了副排長,大家都是歡天喜地的…… 幾個女人羞紅著臉告辭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盪的水銀。 幾個女人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裡罵著自己的狠心賊。可是青年人,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女人們尤其容易忘記那些不痛快。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 「你看說走就走了。」 「可慌(高興的意思)哩,比什麼也慌,比過新年,娶新——也沒見他這么慌過!」 「拴馬樁也不頂事了。」 「不行了,脫了韁了!」 「一到軍隊里,他一準得忘了家裡的人。」 「那是真的,我們家裡住過一些年輕的隊伍,一天到晚仰著脖子出來唱,進去唱,我們一輩子也沒那麼樂過。等他們閑下來沒有事了,我就傻想:該低下頭了吧。你猜人家干什麼?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畫上許多圓圈圈,一個一個蹲在院子里,托著槍瞄那個,又唱起來了!」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裡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裡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裡?」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她們都抬起頭往遠處看了看。 「唉呀!那邊過來一隻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搖!」 小船拚命往前搖。她們心裡也許有些後悔,不該這么冒冒失失走來;也許有些怨恨那些走遠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麼也別想了,快搖,大船緊緊追過來了。 大船追的很緊。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的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裡去死吧! 後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並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嘩! 「往荷花澱里搖!那裡水淺,大船過不去。」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們向荷花澱里搖,最後,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聲! 整個荷花澱全震盪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裡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 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澱。 手榴彈把敵人那隻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葯氣味。戰士們就在那裡大聲歡笑著,打撈戰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支、子彈帶,然後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麵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緻紙盒裝著的餅干。 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個紙盒,一隻手高高舉起,一隻手用力拍打著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對著荷花澱吆喝: 「出來吧,你們!」 好像帶著很大的氣。 她們只好搖著船出來。忽然從她們的船底下冒出一個人來,只有水生的女人認的那是區小隊的隊長。這個人抹一把臉上的水問她們: 「你們干什麼來呀?」 水生的女人說: 「又給他們送了一些衣裳來!」 小隊長回頭對水生說: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遠的地方才鑽出來。 小隊長開了個玩笑,他說: 「你們也沒有白來,不是你們,我們的伏擊不會這么徹底。可是,任務已經完成,該回去曬曬衣裳了。情況還緊的很!」戰士們已經把打撈出來的戰利品,全裝在他們的小船上, 准備轉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葉頂在頭上,抵擋正午的太陽。幾個青年婦女把掉在水裡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戰士們的三隻小船就奔著東南方向,箭一樣飛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煙波里。 幾個青年婦女劃著她們的小船趕緊回家,一個個像落水雞似的。一路走著,因過於刺激和興奮,她們又說笑起來,坐在船頭臉朝後的一個噘著嘴說: 「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們給他們丟了什麼人似的。」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畝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似的海里。
Ⅵ 求一本軍婚小說,女主父母兄長都是軍人,因母親的死而參軍遇見男主
大雪滿弓刀之大鵬展翅
作者: 諷火
簡介:
陸飛,大悲手陸震的兒子,自幼跟隨父親習武,練就了一身的好武藝,只是這十八年來從未獨自出過遠門,終於有一天來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
Ⅶ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中,我為什麼瞞著父母去參軍
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在「湖廣填四川」時遷移四川儀隴縣馬鞍場。世代為地主耕種,家境是貧苦的,和我們來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實實的貧苦農民。
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兒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活,只留下了八個,以後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這在母親心裡是多麼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母親把八個孩子一手養大成人。可是她的時間大半被家務和耕種佔去了,沒法多照顧孩子,只好讓孩子們在地里爬著。
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
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我就悄悄把書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節里,我上午讀書,下午種地;一到農忙,便整日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知識。
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是由於母親的聰明能幹,也勉強過得下去。我們用桐子榨油來點燈,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飯里做調料。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趕上豐年,才能縫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產出來的。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布,染了顏色,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樣厚。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
勤勞的家庭是有規律有組織的。我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歲還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勞動。祖母是家庭的組織者,一切生產事務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接著聽見祖父起來的聲音,接著大家都離開床鋪,喂豬的喂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她自己是很節省的。父親有時吸點旱煙,喝點酒;母親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母親那種勤勞儉朴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Ⅷ 沈從文主要作品及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在二百字左右)
原名沈岳煥,主要筆名還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1918年在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當過上士司書。舊軍隊的黑暗與人民的淳樸、雄強,使他產生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願望和不斷思索民族命運的沉憂隱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獨身來到北京。升學未成,在郁達夫、徐志摩等人鼓勵下,於艱苦條件自學寫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載於《晨報副刊》,接著又在《現代評論》、《小說月報》上得到發表。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相繼來到上海,曾共同創辦《紅黑》雜志。1929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這時期的作品結集為《鴨子》、《旅店及其他》、《甜柑》等,所描寫的湘西鄉俗民風和鮮明的生活樣式,引起人們的注目。《蕭蕭》、《牛》、《柏子》、《阿麗思中國漫遊奇境記》顯示了他早期小說較成功的鄉土抒寫和歷史文化思考。
1930年後赴青島大學執教,創作日豐,並寫有意在探討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評論多篇。1933年9月,接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經兩年又與蕭乾合編此刊。圍繞這個當時地方文壇的重鎮,形成了以他為首的京派作家群。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月下小景》、《八駿圖》等,還有重要的選本《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於1934年問世,寫撐渡船老人與孫女翠翠的純朴生活及翠翠的戀愛悲劇,標志著他的小說的成熟。
抗戰爆發後,經武漢、長沙,取道湘西去雲南。途徑沅陵時,寫散文《湘西》、長篇小說《長河》(第1卷)。後至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後回京,在北京大學教書。同時編《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
1949年以後,長期從事文物工作 。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和物質文化史。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78年調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參加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增補為全國文聯委員。1980年曾美國講學。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寫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其文學作品近年得到大力整理出版。
他的創作構築成充滿藝術魅力的湘西世界及其相映的的都市上流社會系統,表現他特殊的文化批判精神與重造民族性格的理想。對故鄉自然美、人情美和鄉民原始生命力的禮贊,表明他站在鄉村中國立場上來看待整個中國進入現代文明的痛苦過程。他主要創造了鄉土抒情小說文體,其散文繼承古代游記、筆記的傳統,素淡而動人,都對當代文學發生著影響。
[著作書目]
鴨子(小說、戲劇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說集)1927,新月
入伍後(小說、戲劇合集)1928,北新
好管閑事的人(短篇小說集)1928,新月
老實人(短篇小說集)1928,現代
阿麗思中國游記(童話)1928,新月
篁君日記(中篇小說)1928,文化學社
山鬼(短篇小說)1928,光華
雨後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28,春潮書局
長夏(短篇小說)1928,光華
阿麗思中國游記(第2卷,童話)1928,新月
不死日記(短篇小說集)1928,人間
呆官日記(中篇小說)1929,上海遠東書店
男子須知(短篇小說集)1929,紅黑
十日夜間(小說、戲劇合集)1929,光華
神巫之愛(中篇小說)1929,光華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30,中華
鳳子(短篇小說集)1930,杭州蒼山書店
一個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說)1930,光華
沉從文甲集(短篇小說集)1930,神州
舊夢(長篇小說)1930,商務
石子船(短篇小說集)1931,中華
沈從文子集(短篇小說集)1943,新月
龍朱(短篇小說集)1931,上海尋樂軒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長篇小說)1931,上海大東書局
虎雛(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記胡也頻(散文)1932,光華
泥塗(中篇小說)1932,北平星雲堂書店
都市一婦人(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說)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說)19333,新時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說集)1933,現代
一個母親(短篇小說)1933,上海合成書局
沫沫集(評論集)1934,上海大東書局
游目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如蕤集(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從文自傳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記丁玲(散文)1934,良友
邊城(中篇小說)1934,生活
八駿圖(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從文小說集 1936,上海大光書局
湘行散記(散文集)1936,商務
從文小說習作選(上下冊)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說集)1936,復興
新與舊(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東方現代文選(論難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東方現代文選(記敘文)編選,1936,上海東方文學社
廢郵存底(書信體文論集)與蕭乾合著,1937,文生
一個婦人的日記(短篇小說)1938,晨光
記丁玲(續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長沙文史叢書編輯部
昆明冬景(論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婦集(短篇小說集)1939,商務(長沙)
紳士的太太(短篇小說)1940,上海三通書局
如蕤(短篇小說集)1941,上海藝流書店
燭虛(散文評論集)1941,文生
沈從文自轉 1943,上海中央書店
春燈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雲南看雲集(評論集)1943,重慶國民圖書出版公司
黑鳳集(短篇小說集)1943,開明(桂林)
長河(第1卷,長篇小說)1945,昆明文聚社
沈從文小說選集 1957,人文
中國絲綢圖案 與王家樹合編,1957,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唐宋銅鏡 1958,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龍鳳藝術(文集)1960,作家
沈從文短篇小說選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從文小說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從文散文選 1980,香港時代圖書有限公司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981,香港商務
沈從文散文選 1981,湖南人民
沈從文小說選(1—2))1982,人文
沈從文散文選 1982,人文
沈從文文集(1—12)1982—1984,花城、香港三聯
沈從文選集(1—5)1983,四川人民
湘西風采(散文集)沈從文等1983,湖南人民
神巫之愛(小說、散文集)1983,花城
鳳凰(小說散文集)1986,文化藝術
沈從文代表作(小說、散文集)1987,黃河文藝
Ⅸ 知乎上有什麼好看完結了的短篇小說
1、《御繁華》
講述江載初和韓維桑初遇後,由於男主是皇帝最討厭的弟弟,因此被貶,女主的父親認為嫁給男主會讓皇帝一起討厭他們家。後來,女主的哥哥世子和三萬族人參軍,全軍覆沒,女主的爹和嫂子離世後,皇帝下旨封女主為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