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中短篇小說和故事有什麼區別

中短篇小說和故事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7-29 20:13:28

A. 請問,「故事」和「小說」有何區別請詳細解釋和說明。

一般來說,小說和故事可以具體區分為:
小說講細節,故事講情節。細節,是緩慢的甚至是靜止的,它捕捉聲色光影,捕捉為日常生活所隱蔽的一剎那;情節,是流動的甚至是懸崖上跌下來的水,它是時間得出的結果,是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懸念。嚴格說,許多「經典」小說,是故事,並非真正的小說。比如歐亨利的一些短篇。
小說與故事的第二個區別是:小說可以禁得起最苛刻的讀者不斷重讀,故事只堪讀一次或幾次。若小說的理念是好看,故事第一位,那麼,小說肯定要被電影電視等由於技術手段進步不斷出現的新的藝術形式所淘汰,畢竟電影電視不僅滿足眼睛還滿足耳朵。小說裡面要講故事,故事是小說的皮,不是骨。弱化故事,其實是增加小說的寫作難度。從此意義出發,或許還可以這樣說,小說是個體弄的小灶。故事是公眾吃的大鍋飯。
小說與故事的第三個區別是:信息量。小說可以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世界,有自己的不可復制的郵局、街道、馬車、飛機。故事基本不提供信息,只是說事情,說人與人、事情與事情的關系。
小說與故事的第四個區別在於:藝術性。這體現在語言、結構、人物、立意這四方面。
小說的語言更精緻,更新鮮,更值得咀嚼。「利安頭上冒汗了」,這是故事的語言;「汗從利安光禿禿的腦門上跳起來」,這是小說的語言。小說的語言常是多重角度的敘述,對一件物,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表面到內在,而且作者本人的心理感受也常會加入其中吶喊助威,而故事的語言著眼於交代清小說的前因後果。講多了,就是廢話。
小說的結構迥環往復,是覆蓋森林的交響樂。故事要簡單,一般呈線性,順時間的河床蜿蜓,不大關心空間。
小說的人物可以上升到符號,在說明一種抽象的理念、態度的同時,它往往還是立體的,善與惡在裡面按不同比例混合著。故事裡的人物常為滿足情節而服務,扁平化、臉譜化,或者忠或者奸,很少走中間道路。
小說的立意比故事要困難,它得從大量的故事中淬取到那個「遁去的一」。
我們看小說記住的是細節或者人物或者某一個有意思的句子。我們看故事記住的是情節,且情節很快消失在一大堆雷同的情節里,除了情感的暫時被滿足,腦袋裡最後還是空空無一。
或許還可以這樣說:故事是門,還是孩子的我們跌跌撞撞地摸到門,通過它開始了解世界。而小說,是我們進「門」後長大了有了真正的智力後所得出的思考。小說是故事的高級形式——就如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高級形式?

B. 記敘文和散文區別,小說和故事的區別,有解釋通俗易懂

小說 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和矛盾。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

散文 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 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

記敘文 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6要素。

表現形式不一樣:
小說:小說是通過黃靜的描寫和人物的描寫來表達主題,在文中很少有表達自己觀念的感慨句,主要是讀者自己去體會作者的 表達情感和寄託的寓意。
散文:散文主要是通過作者寫的主觀句子和一些客觀事物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這樣的形式有很多,其主要的母的都是為了加強自己的觀點。
記敘文:記述文主要是通過敘述一些客觀的事物,感覺就是發生的一些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這些事物能讓讀者總結出作者的觀點。

C. 怎樣區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通常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D. 故事和小說有什麼區別

區別之一:小說可以對某一個人物進行心理刻畫或某一些特定事件作描述,可以是一個故事的截面,沒有結局,引發讀者的深思;而故事一定得有個結局,否則就不是故事了。
區別之二:故事沒有人物心理刻畫仍然是故事,而小說缺乏人物心理刻畫則難成小說;小說的寫作手法比較精緻,而故事寫作手法較乾脆簡潔。比如:看到別人吃東西,我也覺得肚子餓了。這是故事的寫法。看到他在吃東西,我的肚子不爭氣地響了起來,才發現自己早已餓得不行了。這是小說的寫法。
區別之三:小說可以展開大篇幅的環境描寫,而故事如果這么做,會導致情節在閱讀感上的停滯。 小說重以描述及刻畫,而故事則以情節為主,線條簡潔明了。
區別之四:故事可以不用考慮人物在想什麼,只要把過程與結局說出來,就是故事。如上述《情劫》里的一段, 小說可以寫綺文的思想活動,不用寫她是否會跟楓一起走,而故事就一定要寫明她不肯與他一起走了。
區別之五:從表現的主體來說,小說是寫人的,所有環境、心理活動、語言、動作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務的,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徵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小說的情節是由人物的思想決定而發展著,有時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結局是什麼,只能按照書中主人公的性格向下走。而故事的結局早已落定,只是其間的情節或曲折或復雜。
小說注重細節,故事講究情節。細節,是緩慢的甚至是靜止的,它捕捉人物心理一閃而過的「鏡頭」,常常影射社會或日常生活所隱蔽的另一面,並將畫面定格放大,讓讀者去思考,去體會。這就是所謂作品裡的「潛台詞」。
而故事情節,是動態的,是一種事件發展的必然過程,是組成故事中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懸念。嚴格說,一些大家的「經典」小說,並非真正的小說。
當我們看完一個故事後,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會是它的故事內容,而不是故事中的人物。我們將故事轉述給別人時,只會記住那麼一個有趣或難忘的「故事」,記得有一個男人或女人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或者憂傷的故事;而小說就相反了,它讓我們牢牢記住了故事中的那個人物,並將人物命運背後更多值得思索的東西帶給人們,引起人們的深思。

E. 短篇,中篇,長篇小說有什麼區別

短篇小說一般認為,篇幅在二萬字以下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

中篇小說一般認為,篇幅在二萬字至八萬字之間的小說,一般認為是較容易成功的小說。因為對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改成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一般認為,字數在八萬字以上的則為長篇小說。長篇小說反映的事情很多,內容很豐富,字數過少不可能是長篇,而長篇小說字數最為不定,字數差距最大。有十多萬字的,更有上百萬字甚至數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如此長篇小說還可分為小長篇(一般的在十數萬到三十萬間),中長篇(一般的在五十萬至七十萬間),大長篇(要在八十萬字以上),超長篇(一般的過一百萬字的),巨長篇(往往是數百萬字數的)。

F. 故事與小說的異同是什麼

故事與小說的異同並不是什麼深奧的學問。而今奇談怪論卻塵土飛揚。說什麼小說應該回家、回到故事。彷彿小說創作如此迷惘,以至於到了居無定所的地步。呼喚故事的吶喊聲,究竟是魂不附體還是借屍還魂,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小說家王安憶曾出過一本理論集子,詳盡而深入地探討過小說和故事的關聯性。此書書名為《故事和講故事》,出版於1991年,距今15個年頭。書中的文章大都寫於1988年,距今18個年頭。18年前幾經深入的問題,而今莫名地又回到了起點。悵惆之餘,真不堪回首。歷來小說家理論家都給小說下過很多註解,我最為看重的是多義性。略有不同的說法有多重含義、復調、隱語、反諷張力、互文等,海明威也有為大家所熟知的冰山的比喻,直接的說就是「話里有話」。楊少衡是一個長期在底層官場摸爬滾打而有著小說家眼光的敘述者。他講述的故事固然可讀,但這不是我所關心的,我所關心的是故事裡的小說。因為我相信阿萊霍·卡彭鐵爾在回答巴爾加斯·略薩采訪時反復闡述的那句名言:「小說之所以成為小說是因為它超越了故事。」

多義性來之於轉換機制,沒有轉換何來多義。在不經意中撕去人們早已習慣的官場之面紗,用酒後的鬼話,街談巷議之笑去敲打緊綳的神經,以生活「無定形」的片斷去修補結構的缺陷,而並不優美的行文則給十分干練的簡潔所遮掩,賞心悅目的背後有著居心叵測的真相,並不精彩的情節卻讓可讀性大大受益,這都構成了楊少衡作品的轉換。曾有人總結小說創作「令人十分滿意的狀態是想像力沉入作品之中,而作者心中平靜如水,波瀾不驚」。而波瀾不驚,正是楊少衡小說時空隱語最富有特徵性的轉換。

波瀾是表相,用楊少衡小說題目來說叫「疑團重重」。《藍籌股》中賀亞江憑著敢想敢為、能吃苦、敢碰硬的能力,聰明不失時機地頂撞庄猴子,冒死闖陣及時調解兩個村子的大規模械鬥,果敢地處理南大橋的爆炸事故。與此同時憑著他那套藍籌股的人生哲學,從縣文明辦副主任一路升遷至縣長。最終因製造一起兩人三命的重大交通事故從此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伴隨著講述者不時流露的同僚之傷,難以掩飾一種涼意。十年仕途一筆勾銷,買股論也隨著「自嘲」遠走高飛。斷斷續續的介紹、支離破碎的信息與敘說、不斷插入的分析、猜測與判斷,使得故事的講述猶如一幅「推理」的拼圖,疑團在重重推進中不斷地脫去外衣的同時,眼前之人物賀亞江也不斷披上影影綽綽的面紗,事件逐漸明朗與形象日益復雜且多樣在台上共舞。

如果說疑團重重是其波瀾的話,其不驚又常常地表現在對疑團的解讀。習以為常的慣性認為,故事結尾是一種結局,人物的命運等到結局時才得以擺脫、拯救與超越,深刻與不深刻的題旨才得以昭示和揭穿。此類結局的全部努力在乎於一個驚字。楊少衡恰恰相反,他的敘述遵守了很多故事的慣常路線,而偏偏在結尾處以「不驚」為落墨處。一如《祝願你幸福平安》的結尾,已不再是康鎮坤的貪污受賄如何結案。直到沉默的潰瘍終於暴露時,作為妻子許麗娜並不知情,執著而又難以擺脫心理鏡像開始顯山露水了;一如《尼古丁》中的記者,用不足千字的一篇稿子保住了南方海邊的一片樹林、相應地讓一個規模浩大的填海造地工程石破天驚,同時他也毀了主管淺沙灣工程的那位縣長。小說不讓雙方的正確與錯誤、勝利與失敗的選擇作為結局,而讓雙方從各自的認識、行為、方法、效果等方向交叉運行,以致最後得知縣長等四人死於強台風正面襲擊下的淺沙灣時,鍾路琳忍不住失聲痛哭。正是這種不似結局為結局,以不驚為驚的講述策略,才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想像與認識的空間。「有如一枝點著的香煙,燃燒著植物枝梗葉脈,煙霧中彌漫著焦油、還有尼古丁,焦油有毒,而尼古丁讓人上癮產生依賴。」厄普代克所稱贊的「小說結尾時糅合的震撼應該像兩扇對稱的翅膀在朦朧中震開時那最後的一顫」。在楊少衡的作品中,我們能略知一二。

G. 小說如何區別長篇、中篇、短篇的

主要是字數。短篇小說 ,平均篇幅在萬言左右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
中篇小說,平均字數三至四萬字的小說,一般認為是較容易成功的小說。因為對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改成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字數在六萬字以上會被劃歸長篇小說。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H. 小說和故事有什麼不同

無論是小說還是故事所構成的主體根源是相同的,都在於「敘事」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講故事。然而小說與故事之間又確有不同,所以我們只有從其相互的不同點中找出兩者的差別,盡可能的把握住小說與故事之間的區別。
首先從形式上小說與故事兩者表述的方式不同,故事講究的是敘述的方法也就是語言表達,而小說講究的是描寫的方法。基於此我們可以簡單的看到故事是一種以語言作為表達形式,以口頭語言進行敘述的一種文學,故事傳誦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口頭語言將要「敘事」的情節講給他人聽,這一講一聽也就構成了故事的傳播方式。當然在故事的寫作中,為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也不完全排除故事敘事情節的個別抒情、細節描寫和敘事點評,但在故事裡這些抒情、描寫和點評必須凝煉,它不能象小說那樣大手筆的展開。
小說是什麼? 小說是作者將感性的、人性的、切身的生活感覺經過構思與虛構寫在白紙上的文字游戲,構思與虛構過程就是故事的臆造過程。小說的概念隨著時代的不同,經過多年的演變我們必須明確小說概念的時代性已不同於亨利·詹姆斯所說「一部小說存在的惟一根據就是它試圖反映生活」,這種理解曾使小說史上一度出現過追求「表現之真實」。因為小說著重於敘事的描寫,作者在創作小說時為了使小說更純粹,更直接地進入文學的本質,小說最常用的場景、人物肖像、動作形態描寫和對話,往往會使有比較明顯的、強烈的詩性,進而使作品結構情節,具備有小說詩意的品質。為了使小說達到詩意的品質,小說「敘事」的表達方式就不能象故事那樣進行簡單的敘說,而是要求要求作者就小說的故事,人物,語言和思想,圍繞情節的需要加以描寫,讓讀者在閱讀小說時去理解小說的意境和小說所要傳達的思想。所以小說作為文字游戲的理論性、條理性比故事更為系統。
其次是從內容上小說與故事情節層面不同。小說與故事的「敘事」都是由情節作為支撐的,所以在情節內容上可能相通,但因對情節的表現方式不一樣,最終給人的感覺也不盡相同。故事應當是小說最基本的層面,小說的內容包含有故事的內容,是故事的延伸和拓展。故事注重的是情節和結果,所以求奇求變求曲折,語言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止於或等於其描述,寫故事的時候,故事大量融入了作者對素材的編排,所體現出的是對生活的拾撿和拷貝,所以要盡量把情節突現出來。小說注重的是細節和過程,所以求真求思求感人,語言所呈現出來的意義大於其描述,小說一般融入了作者對素材的藝術想像,因此體現出的是對生活的提煉和超越,所以寫小說時往往要把情節線索隱藏起來寫,更多地刻畫人物形象、心理活動,更注重側面描寫故事注重情節的曲折與跌宕、結構的完整和嚴密,更著力於人物命運的把握和內心情感的刻畫與挖掘。故事追求的是情節更為完整,不在意細節的描寫(當然我們不排除故事的精彩的細節),故事的情節完整就是故事核心情節,也就是我們稱的故事核。小說就不同了,小說為了力求的是情節更加曲折,可以有這樣的核心情節,也可以沒有,它可以通過人物的性格來引出情節,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和活動來反映情節主題,通過對環境氛圍的描寫渲染故事的情節,所以小說缺乏細節就難以成小說。
敘述的結構、敘述的節奏、敘述的語言也是區別小說與故事的方法和手段。還有小說的修辭技巧了民可以用來作為區別小說與故事方法和手段。總之,小說與故事的區別方法還有,但這些主要的區別我們一定要有所了解。在此就不面面俱到,就此罷手吧。
下面還是來談具體的。
「一個漂亮的姑娘,天天會在這個時候在這路過,路人還是象往常一樣匆匆走過。」 這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漂亮姑娘的出現並沒有引發什麼事情,所以這段文字也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連簡單的故事都算不上,是多隻是平鋪直敘了所見的一件事情。可這樣的文字我們在小說或故事中又似曾相識過。因此,象這樣的文字只是流水賬式的敘述。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漂亮的姑娘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出現在這條街上,也不知從那天起,她天天都會在這個時候在這路過,他也天天會在這街上等待著她的出現。」好了,故事開始有了,但僅有這點不夠,因為在這里還沒有我們所講的故事核——即故事的情節。「一天,天下著小雨,急匆匆的行人從他面前走過,她也急匆匆從他面前走過,也許是她走的過於匆忙,只顧注視於她的他竟一頭撞到了一個路過的女子的身上,那女的尖叫一聲,他趕忙收下手中的傘,在收傘時無意中雨傘又把那女子的裙子給掀起來了,那女子大罵「流氓!」,一聲「流氓!」羞得他禮也來不及賠掉頭就走,「吱——」雨中的小車已把他撞到在地……。
他走了,路人還是象往常一樣匆匆走過。」
怎麼樣?不過到這里還只能算是故事,如果要使這故事成為小說那就要去將故事的情節展開來寫,如他撞女子和他撞車作者可以把這撞的細節展開寫也可以把這兩個不同撞聯想起來寫,還有可以把他看見姑娘的心裡感覺和他撞到女子身上時的心裡感覺描寫出來,那這當是一篇小小說了吧?我們也可以在「那女子大罵『流氓!』」後面構思其它的結尾。
最後我們來看看作者:楊柳含煙寫的徵文《鬼非鬼》
從前,城外有一所老屋,因為年代久遠,殘垣斷壁的庭院雜草叢生,院中一棵老梧桐,茂密的枝葉蓋滿了整個空間,一絲陽光好象也無法入內,真有點梧桐深院所清秋了。而屋內更是蜘蛛網的的樂園了。人們傳說這老屋一到晚上會經常傳來近似鬼的哭聲,便認定這老屋經常出沒惡鬼,所以大家一提到老屋往往毛骨悚然,誰也不敢靠近,更不敢在裡面住宿。
一天,有一個人自稱膽大包天,「我要進這老屋住一晚上」說完真的進去了。稍後,又一個自稱膽子大的人聽說這里經常鬧鬼,也想試試自己的膽量,打算到裡面住宿。他推門准備進去,這時先進去的那個人認為推門的是鬼,就用力把門堵住,不讓鬼進入。而後來這個人也認為屋裡有鬼。於是兩個「鬼」互相爭鬥起來,也沒有分出勝負,一直搏鬥到天亮,裡面的那個人已筋疲力盡,好奇心促使他看個究竟,自言自語到:這鬼還蠻厲害的啊。於是悄悄地把門打開。而後來這個人也累的癱坐在門口,心想,天亮了,我守住門口,看你這惡鬼光天化日下逃到何處。這時門開了,等到雙方都看清楚了對方,才驚訝的目瞪口呆了。
原來,兩個都是人而不是鬼。
故事的第一段為了把讀者引向歧途,對故事的場景進行了必要的描寫,但作者把握住了寫故事的尺度沒有在這里過多的用筆,(如果作者在這里過多展開就會導致故事情節在速度感上的遲滯。)而是直指故事核心情節去揭示鬼非鬼的真相,故事也就完了。

熱點內容
香蜜沉沉燼如霜小說結局篇 發布:2025-07-14 18:41:28 瀏覽:811
武俠類型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4 18:39:53 瀏覽:107
小說次元游者最新章節 發布:2025-07-14 18:30:01 瀏覽:653
至尊王者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4 18:29:18 瀏覽:447
暗黑世界觀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14 18:17:06 瀏覽:712
有那個免費下載小說的 發布:2025-07-14 18:16:11 瀏覽:115
都市禁忌的愛欲小說全文免費 發布:2025-07-14 18:15:22 瀏覽:116
重生之純血貴族小說 發布:2025-07-14 18:14:49 瀏覽:295
主角重生參加選秀的小說 發布:2025-07-14 18:13:06 瀏覽:113
小說父母愛情結局很慘 發布:2025-07-14 17:53:42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