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英短篇小說
⑴ 請問林海音寫了什麼文章
林海音寫的文章有:
1、《曉雲》:描寫了一個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高中畢業女生曉雲當家教並與男主人相戀的故事。
2、《城南舊事》: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3、《春風》:講述女校長辦學有成,化雨無數,卻在婚姻上力不從心,致使文弱的丈夫於中部另築愛巢,且養大一個乖巧伶俐的小女兒。
4、《綠藻與鹹蛋》:一本短篇小說集,裡面選錄像了「綠藻與鹹蛋」、「伸會」等13則短篇小說,多是林海音搬到台灣後的生活小品。
5、《寫在風中》:生動的畫面,記錄了小我的生命軌跡,也反映時代轉折的歷史側面。
(1)林海英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1、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著名作家。
2、林海音,1918年3月出生於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院,1921年隨父母返回台灣,1923年又隨父母遷居北京。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病逝於台北振興醫院,享年83歲。
3、林海音的作品,顯得特別,有其特質和與眾不同的風格,她所描寫的女人皆嘗過失望,愛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
4、林海音擅長於表現「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新舊交替時代女性的愛情婚姻問題。她努力地繼承前輩的文學傳統,又勇於探索,爭取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⑵ 林海音有哪些文學作品呢
只記得一些了:
代表作:《城南舊事》《竊讀記》。
小說:《生命的風鈴》《城南舊事》《英子的心》《冬青樹》《金鯉魚的百襇裙》《蟹殼黃》
《血的故事》等
散文:《
吹簫的人》《舊時三女子》《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北平漫筆》《絹笠町憶往》《竊讀記》等。
散文集:《窗》、《兩地》、《作客美國》、《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等。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
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林海音童話集》。
⑶ 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什麼
迄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1972)、《兩地》(1966)、《作客美國》(1966)、《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書坊邊》(1987)。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1955)。
短篇小說集:《燭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舊事》(1960)、《綠藻與鹹蛋》(1957)。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1959)、《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1968)、《林海音自選集》(1975)、《林海音童話集》(1987)。
《金鯉魚的百襇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機》(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們看海去》(1996)、《驢打滾》(1996)、《林海音文集》(1997)、《城南舊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代表作:《城南舊事》。
(3)林海英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林海音擅長於表現「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新舊交替時代女性的愛情婚姻問題。她的筆,近乎固執地游戈於這一領域,不斷地挖掘、探索、思考,努力地從愛情和婚姻這一面古老的鏡子里,反映歷史的變遷與時代風雲的起落,或正面、或側面地映現出清末民初直到抗戰以後中國社會的風貌,構成了一部近代以來中國婦女的婚姻史。
在這部形象的婦女婚姻史中,她寫大家庭里妻妾的復雜關系、小妾的卑下地位;寫烈婦貞女們不可為人所道的苦惱;寫被遺棄的女人的凄清哀怨;寫包辦婚姻下的扭曲心靈;也寫從舊道德里掙扎出來的女性的甘苦。這些題材和人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並不少見,從許多前輩大師如魯迅、郭沬若、郁達夫、巴金的作品裡,我們不難尋到這類人物的姐妹。
但是,林海音有她獨具的藝術個性。她努力地繼承前輩的文學傳統,又勇於探索,爭取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文選自《韋體文:試論林海音小說的獨特性,《台灣研究集刊》1986年卷3》)
⑷ 林海音的代表作有哪些
《城南舊事》、《冬青樹》、《綠藻與鹹蛋》、《曉雲》、《婚姻的故事》、《金鯉魚的百褶裙》、《寫在風中》、《春聲已遠》、《芸窗夜讀》、《春風》、《孟珠的旅程》
一、林海音個人資料
中文名:林海音
別名:林含英
國籍:中國
籍貫:台灣苗栗
祖籍:廣東蕉嶺
出生地: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2001年12月1日
二、林海音個人背景
職業:作家、文學家
畢業院校:北京新聞專科學校
三、林海音個人貢獻
代表作品:《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
主要成就: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 、終身成就獎 、五四獎(文學貢獻獎)
1995年-《冬青樹》-台北:重光文藝
1957年-《綠藻與鹹蛋》-台北:文華
1960年-《城南舊事》-台北:光啟社
1960年-《曉雲》-台北:紅藍
1963年-《婚姻的故事》-台北:文星
1965年-《燭芯》-台北:文星
1965年-《金橋》-台北:台灣
1966年-《蔡家老屋》-台北:台灣書店
1967年-《孟珠的旅程》-台北:純文學
1967年-《春風麗日》-香港:正文
1967年-《我們都長大了》-台北:台灣書店
1967年-《不怕冷的企鵝》-台北:台灣書店
1968年-《薇薇的周記》-台北:台灣書店
⑸ 林海音的書
至今為止,已出版八十六本書。
小說:《曉雲》《英子的鄉戀》《生命的風鈴》《城南舊事》《英子的心》《冬青樹》《金鯉魚的百襇裙》《蟹殼黃》 《血的故事》 《瓊君》 《驢打滾兒》
散文:《 吹簫的人》《文華閣剪發記》《舊時三女子》《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我的童玩》《北平漫筆》《絹笠町憶往》《竊讀記》《秋遊獅頭山》《 悼鍾理和先生》《 念遠方的沉櫻》《虎坊橋》。
代表作:《城南舊事》《竊讀記》。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1972)、《兩地》(1966)、《作客美國》(1966)、《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書坊邊》(1987)。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1955)。
短篇小說集《燭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舊事》(1960)、《綠藻與鹹蛋》(1957)。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1959)、《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1968)、《林海音自選集》(1975)、《林海音童話集》(1987)。
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
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
《金鯉魚的百襇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機》(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們看海去》(1996)《驢打滾》(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舊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⑹ 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有哪些
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有《冬青樹》。
《冬青樹》是1995年由台北的重光文藝出版社所出版,林海音本人的創作豐收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
還有三本短篇小說集:《綠藻與鹹蛋》、《婚姻的故事》、《燭芯》,產量十分可觀,但是林海音的散文集作品相對來說並不多,《冬青樹》是最主要的。
作者簡介:林海音(1918-2001),女小說家。原名含英。台灣苗栗人,生於日本大阪。5歲隨父母回國,定居北京。大學畢業後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
1948年到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1967年創辦和主編《純文學》月刊。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城南舊事》,散文集《冬青樹》。她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鄉愁,具有典雅柔美的風格。
(6)林海英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林海音作品的創作特點:
林海音的作品,顯得特別,有其特質和與眾不同的風格,是由於她更固執地把題材只限囿於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細致的觀察來塑成一個世界;時代的推移,社會的蛻變,世事的滄桑,皆透過女人的心身來尋覓表現。
她筆下的女人幾乎沒有一個是善終的;這意思是說,她所描寫的女人皆嘗過失望,愛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沒有一個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雖然這些女人並不缺乏生活上的歡樂或賴以生存的愛情,但她們仍是不幸的一群。
不過,幸福是什麼?它在那兒?幸福不過是虛渺的幻覺?抑或一隻青鳥?這是頗值得思索的。
然而,以世俗的觀點來說,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帶憂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滾的女人;好似圍繞她們周圍的,命運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殘酷,顯然她們是一群被虐待者。
⑺ 林海音的代表作是
1、《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2、《曉雲》
《曉雲》是林海音所著的一篇小說集,描寫了一個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高中畢業女生曉雲當家教並與男主人相戀的故事。《曉雲》是林海音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的名篇之一,林海音描寫了一個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高中畢業女生曉雲當家教並與男主人相戀的故事。
筆下,曉雲心思細膩、敏感而又身體孱弱,卻不失對美好愛情和婚姻的嚮往與追求。但在那個雖然沒有任何愛情成分的婚姻組合面前,她那純潔的愛情仍然顯得蒼白無力,轉瞬即逝。 除
3、《綠藻與鹹蛋》
《綠藻與鹹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裡面選錄像了「綠藻與鹹蛋」、「伸會」等13則短篇小說,多是林海音搬到台灣後的生活小品。小題材孕育了林海音的大抱負,她伸展觸角、多方取材,嫻熟的挪用象徵每排情節,結構巧妙更成就了逗人進勝的戲劇性。
在《綠類與鹹蛋》中,一篇別開生面的教育小說,首開和類型先例,深切的人道關懷,通過洗鍊文筆,悲敏而不流於濫情。
(7)林海英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林海音是中國近代著名作家 ,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她在日本出生,有一個叔叔在橫濱念書。出生後不久回到台灣,但旋即又舉家遷往北京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市工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
她的父親自在她12歲時離世,只剩下她與母親一起照顧三位妹妹和兩個弟弟,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縫合報》副刊10年。
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1961年成立了純文學出版社,培育沒有數青年作家。
她的名言是「有人有趣,看背拍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晚年為糖尿病、腦中風、肺炎所苦,2001年12月1日11時46分因器官衰竭逝世。
⑻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林海音的主要作品有:
《冬青樹》
《綠藻與鹹蛋》
《城南舊事》
《曉雲》
《婚姻的故事》
《燭芯》
《金橋》
《蔡家老屋》
《孟珠的旅程》
《春風麗日》
《我們都長大了》
《不怕冷的企鵝》
《薇薇的周記》
《春風》
《狡猾的老貓》
《中國竹》
《窗》
《林海音自選集》
《請到我的家鄉來》
《猛狗唐恩》
《小兔班傑明的故事》
《一隻壞小兔的故事》
《一家之主》
《林海音散文》
《鴿子泰勒的故事》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
《靜靜的聽》
《金鯉魚的百襇裙》
《我的京味兒回憶》
《寫在風中》
《剪影話文壇》
《作客美國》
《春聲已遠》
《芸窗夜讀》
《穿過林間的海音》。
林海音(1918年-2001年),林海音,出生於日本大阪,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作家。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產量十分可觀。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最為著名。她所創立的純文學出版社(1968-1995)堪稱中國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書。
⑼ 林海音的作品有散文集,短篇小說集還有什麼
小說、散文、散文小說合集、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廣播劇集、文學評論
小說:《曉雲》《英子的鄉戀》《生命的風鈴》《城南舊事》《英子的心》《冬青樹》《金鯉魚的百襇裙》《蟹殼黃》
《血的故事》
《瓊君》
《驢打滾兒》
散文:《爸爸的花兒落了》《
吹簫的人》《文華閣剪發記》《舊時三女子》《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我的童玩》《北平漫筆》《絹笠町憶往》《竊讀記》《秋遊獅頭山》《
悼鍾理和先生》《
念遠方的沉櫻》《虎坊橋》。
代表作:《城南舊事》《竊讀記》。
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1972)、《兩地》(1966)、《作客美國》(1966)、《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書坊邊》(1987)。
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1955)。
短篇小說集《燭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舊事》(1960)、《綠藻與鹹蛋》(1957)。
長篇小說《春風》、《曉雲》(1959)、《孟珠的旅程》。
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1968)、《林海音自選集》(1975)、《林海音童話集》(1987)。
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
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
《金鯉魚的百襇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機》(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們看海去》(1996)《驢打滾》(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舊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