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短篇小說寫法特點

短篇小說寫法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7-27 04:15:42

① 契科夫短篇小說的特點

1、短片小說特點
(一)樸素、自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在平淡無奇的故事中透視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瑣事的描繪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得其作品樸素得跟現實生活一樣真實而自然。如《苦惱》中寫一位馬夫姚納,在兒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幾次想跟別人訴說一下內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懷心事的乘客的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馬傾訴自己的不幸與悲哀。作者藉助這一平淡無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會中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無告的悲慘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訶夫從不輕易在小說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傾向和主觀議論,而把這種主觀傾向寓含於客觀冷靜的藝術描寫之中,讓生活本身來說話,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如《瞌睡》寫13歲的小女孩瓦爾卡白天不停地為主人幹活,晚上還得整夜地給主人的小孩搖搖籃。她困極了,可小孩總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無法入睡。最後她捏死了搖籃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著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瓦爾卡的命運究竟將會如何?對此作者留給了讀者自己去思考。
(三)簡潔、凝練
契訶夫主張「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其小說大多是速寫式的,既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急劇變化的緊張場面;而是情節簡單、發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語言精練明快,善於運用白描式的個性化語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變色龍》中僅僅寫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斷案一個場面,四個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極其簡單,作者僅僅抓住了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審案過程中的五次「變色」加以描繪、便收到極其強烈的諷刺效果。
2、人物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② 長、中、短小說的特點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可以分為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
還能分為神話傳說類,科幻類,武俠類,玄幻類,艷情言情類,記實類……………………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

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

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③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

短篇小說是小說的一種,其特點是篇幅比較短小,情節比較簡潔,人物比較集中。它通常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極力刻畫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徵,能夠及時、迅速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某一側面或生活內容,做到了 以小見大,使讀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 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所以他在《試談短篇小說》中得出這樣的結 論,雖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范圍雖不像中篇小說那樣廣闊,但是它善於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復雜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中,自唐宋以來,短 篇小說就日趨發展、豐富。特別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說取得了長足的發 展,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就是非常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現代文學史上,短篇小說更加彭勃發展,魯迅的《狂人 日記》、《葯》、《祝福》,茅盾的《春蠶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記》,葉 紫的《豐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說。

④ 微型小說的寫作特點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勝多,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迅速輕便,充滿生活氣息,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想無窮。

(二)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

(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微型小說寫的是面上的一點,這個點是運動展開的,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一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

(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微型小說容量

作家袁炳發1984年開始創作.至今已在國內外報刊發表短篇小說、小小說300餘篇,其中多篇被各種報刊選載和收入多種選集。小小說《彎彎的月亮》被陝西一高考生在參加2000年的高考作文時抄襲,並得滿分,引起國內20多家媒體的關注和討論。

袁炳發認為小小說的「小」只是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分量。一篇好的小小說只要容量厚重。它的份量就決不低於一部長篇小說。

一篇小小說的成功與失敗取決於它本身的容量。小小說的這種獨特方式,就限制你在選材上不能選取生活中的大場景,只能在大場景中取小場景來概括敘述。小場景中的事自然小,事小容量再不大,這就很難產生以小見大,以一當十的功效,也絕對不會存在人生的哲理、教育意義等給讀者啟迪了。

所說的容量,也就是指一篇小小說的蘊含量大小。小小說容量的把握關鍵是選取生活小場景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斷。雖是一片斷,卻有其深達意蘊的內涵。再就是語言的簡約凝練,能微言大義,用最經濟的語言,來表達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動。最感人的片斷。這就要求小小說的語言要牢牢有音.字字有力度和硬度。

⑤ 簡述泰戈爾短篇小說創作藝術特點

一.復雜矛盾的心理描寫

摩訶摩耶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具有高貴出身的美麗女性,她與同村的男青年羅耆波青梅竹馬,互生情愫,按理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當心上人羅耆波向她表白並提出私奔去結婚的想法時,她腦子里卻在迴旋著這樣的念頭:「多少世代以來摩訶摩耶的家族就以名門望族而自豪,我怎麼能夠同意嫁給像羅耆波這樣出身低微的人呢?戀愛是一回事,婚姻又是另外一回事啊。」深受當時種族制度毒害的她並沒有答應羅耆波的求婚,甚至認為是自己過去輕率的行動使得他懷有這樣大膽的希望。

更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當摩訶摩耶知道自己即將被絲毫沒有人情味的哥哥嫁給一個行將就木的男人時,竟然沒有一絲兒反抗的表示,甚至在新婚後第二天就成了寡婦時,也沒有因此而過於悲傷。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此時的摩訶摩耶已經不僅僅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了,她的心靈在長久壓迫扭曲的環境中被腐蝕折磨壞了,竟也成了封建禮教的保護者了。我無法相信,腐朽落後到了極點的封建教化竟然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留下了如此難以磨滅的影響,乃至於完全扼殺了她原本應該有的青春和生命力,這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教義是扼殺人性的、極其不道德的事實。

而摩訶摩耶在經歷殉葬,大難不死後,既想立馬見到心心念念的愛人羅耆波和他一起私奔開始美好的新生活,又擔心自己在大火中已經殘缺的容貌被對方看到而遭到嫌棄和拒絕。在經歷了內心掙扎後,她終於邁出了勇敢的那一步,她去赴羅耆波的約了。老天爺的眷顧,讓她有了再活一次的機會,這也是她第一次對不公平的命運進行反抗。

而羅耆波,作為小說的男主人公,內心的掙扎也是顯然易見的。小說中摩訶摩耶在從火葬場死裡逃生與他重逢後,他內心感到十分激動和欣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面紗隔開的這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卻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自在地相處了,羅耆波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從前認識的那個摩訶摩耶,他暗自思量:「自然在人與人之間安置的柵欄已經夠多了。摩訶摩耶更像古代的英雄迦爾納,一出生就帶著避邪的護身符。她身子周圍本來就有一道無形的圍牆。現在她彷彿是再生了一次,來到我的身邊,周圍又加上了一重圍牆。她雖然總是在我身旁,可是又遙遠得使我永遠不能接近。我坐在她那不可侵犯的魔力圈外,以一種不滿足的如飢如渴的心情,企圖穿透這薄薄的而又深不可測的奧秘;恰如天上的星星一夜又一夜地消磨時光,想以永不閃動的低垂的目光看透黑夜的奧秘而終不可得。」

從這里的心理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羅耆波是十分孤獨的,他傾慕著美麗的摩訶摩耶,從前不可得,如今終於排除萬難可以在一起生活,卻不能得以親近。但盡管如此孤獨,羅耆波還是沒有選擇離開摩訶摩耶,他是真正地愛著摩訶摩耶,不願意讓她再次受傷。但與孤獨同時困擾著羅耆波的,還有那如飢似渴的不滿足,時間越久,在他心裡的疙瘩也越來越大,終於在一個靜寂的夜裡他揭開了心愛的摩訶摩耶的面紗……

小說以其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向我們展示了深受封建教義荼毒的人物內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吞噬人性的真相。同時這也更好地加強了小說所要烘托的悲劇氣氛和批判力量,讓讀者以身臨其境的角度感受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波動。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我彷彿能聽見舊時代下女性在封建男權的壓迫下不得不躡足走動和低聲抽泣的聲音,對摩訶摩耶不幸的命運感到深切的同情。

二.偶然性與必然性重疊的情節安排

在小說《摩訶摩耶》中,女主人公摩訶摩耶在其哥哥的安排下被迫與一個瀕死的老婆羅門成婚(古代的印度社會宗教盛行,而當時主管祭祀儀式的祭司就被稱為「婆羅門」,按照小說中的交代,男主人公羅耆波的身份也是婆羅門,只不過是個身份微賤的「婆羅門」),結果摩訶摩耶在舉行婚禮的第二天就成了可憐的寡婦,還要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給這個素不相識的丈夫殉葬。這看似巧合的背後,其實卻暗含著所有舊時代女性必然走向的人生結局。在那個封建婚姻制度和種姓制度盛行的時代,婦女們已經完全喪失了自主的權利,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聽從家族男性的安排,她們的身心被拴上了重重的鐵鏈,無處可逃。而等待她們的命運,除了順從就是滅亡。

但在進行殘忍的火葬時老天爺又突降大雨,使主持大典的人全逃到小屋裡去了,摩訶摩耶這才能解開繩索而倖免於難。這里又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了,摩訶摩耶居然沒有被火燒死,而救她於危難之中的,卻是陰晴不定的老天爺。有人可能會說是泰戈爾點亮了主角光環的作用,若是女主人公就這么死了,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發展下去呢?但讓我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作者沒有安排男主角(羅耆波)來救摩訶摩耶,而是找了一個最不受人類控制的角色(老天爺)來解救摩訶摩耶呢?我想是因為作者知道在當時封閉黑暗的社會背景下,沒有任何一人敢冒著大不韙來解救摩訶摩耶,即便是深愛著摩訶摩耶的羅耆波也不敢,小說中也提到他最多隻敢以自殺的方式或者幹些別的可怕的事情來救贖自己,或是期待自然的力量,而對於親身解救摩訶摩耶,卻隻字未提。

泰戈爾正是因為深刻地了解到封建社會的虛偽和黑暗,對當時女性凄慘的命運感到深切的同情和不忿,所以他才能用這樣飽蘸著深情的筆觸,去刻畫出摩訶摩耶這樣一個典型的封建女性形象。在寫作時又將情節發展的懸念性、傳奇性與當時的時代大背景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從而使這部作品產生了既撲朔迷離而又切實可信的藝術感染力。

三.留白手法的運用

當摩訶摩耶在經歷劫後餘生赴約來到羅耆波的家後,這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終於團聚在了一起。但是他們不能久留,必須得馬上遠離這個地方,逃到羅耆波的東家那裡去。於是「在那個狂風暴雨交加的日子裡,這兩人避開大路。在曠野里走著,因為恐怕路旁的大樹會倒下來壓著他們。狂風在後面趕打著他們,好像要把這一對青年趕離人間,推向毀滅。」在如此惡劣的天氣環境下,本應呈現這兩個年輕人互相陪伴、扶持的溫馨場景,但在這段文字里作者對於他們趕路的經過卻沒有敘述,只對周圍的環境作了簡單的描寫,更是用「毀滅」一詞作為結尾。而想毀滅這兩個年輕人的,正是先前解救了摩訶摩耶的老天爺。老天爺給了她重生的希望,卻想要再次剝奪她年輕的生命。在閱讀全文後再次揣摩,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毀滅」其實也預示著摩訶摩耶最後悲劇的結局。

在小說的結尾,當摩訶摩耶在大火中毀容的臉龐時最終被羅耆波揭開時,她瞬間從睡夢中驚醒了,並立刻把面幕遮上,昂然起立,離開了床,再也沒有回來,哪兒也找不到她的蹤跡。作為一個高傲的女孩,她的自尊和隱私在面幕被揭開的那一刻也被打入了最深的低谷,她無法容忍自己殘破的面容被愛人以這樣的方式看到,於是她決絕的選擇了離開。沒有人知道摩訶摩耶去了哪裡,最終結局如何,留給我們的只有長久難以平平復的「沉默的怒火」和「長長的瘢痕」……

結婚——殉葬——重生——相聚——出走,摩訶摩耶悲慘的命運和她在面對不幸時的冷靜和泰然,都在一次次地揉搓著讀者的心,讓人不忍心再看下去,但又著實對小說的結局感到好奇。泰戈爾不是一個創造美好童話的作家,他沒有為這個故事編織一個完美的結局,而是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只有當你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才能找到打開摩訶摩耶心門的鑰匙,這也正是泰戈爾的偉大所在,他不點明結局而結局卻早已註定,這更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舊時代下的女性身不由己的命運。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一面對女主人公摩訶摩耶悲慘的命運而感到同情,一面又對當時印度殘害人性的等級制度和寡婦殉葬這樣的陋習而深惡痛絕。泰戈爾不愧為世界文學巨匠,他不刻意安排什麼,卻總是能運用最平實的文字來達到直擊人心的效果。即使在短篇小說有限的篇幅當中,我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信念,想來這也是他的作品流傳於世、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了。

⑥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特點

特點:十分貼近社會小人物,幽默詼諧,前後反轉很大,具有很強的戲劇性。構思精妙。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美稱。

歐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厭,是他的作品緊貼當時的社會生活,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寫「社會小人物」故事的,例如《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青藤》這些作品讀完後沒有一個不然人凄然一笑的,反思深刻。一來我同情這些人物,但同時有敬佩他們,因為在百般困難的環境中,他們唯一沒有丟失的就是他們心中純潔善良。

假惡丑也是歐亨利小說中更多揭露的東西。如《虎口拔牙》《叢林中的孩子》這些故事無情地指出了社會中的「騙子」,對他們進行了斥責。或許社會的爾虞我詐不能因為這些斥責而停止,但他在小說中的諷刺也注意讓我們讀者對這些人報以鄙視。

歐亨利的小說不僅內容吸引人,而且他的小說結尾也常常是笑中帶刺的,這大概就是歐亨利式的幽默吧。

在《最後一片常青藤葉》中,結尾透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從而贊揚崇高的藝術家的品格;《愛的奉獻》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真相大白時,有著苦澀卻更覺情深。

《警察與贊美詩》中,流浪漢在想進監獄而不能後決定重新做人,積極生活,法律卻在這時將他送進囚籠……這些結局從各角度引導,深化主旨,使得讀者在笑中結束閱讀,但回味卻有有如百味在心中流淌。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能體會到了什麼叫藝術之樹常青,在他的作品中盡管看到了人世間黑暗的一面,但也看到他表現的底層人民精神光明一面。

(6)短篇小說寫法特點擴展閱讀: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葯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宏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⑦ 短篇小說怎麼寫

寫短篇小說,要把握好三點。

1、人物

由於短篇小說篇幅的設定,這就要求作者對人物的性格把握要精準。尤其是要塑造一個擁有鮮明性格的人物,要讓人物來傳遞故事的主題。對人物的刻畫採取對話、行為的描寫,力圖塑造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2、立意

這是短篇小說的核心,要傳遞什麼思想、講什麼故事、引起何種思考,都由「立意」來決定。星星建議如果要用短篇小說來練手的話,多去追求新穎的「立意」。

星星舉個例子,日本「微型小說鼻祖」星新一曾在《一分鍾小說選》中說過「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

他常常藉助童話、科幻、推理等,通過一些非現實的題材,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而一個新穎的立意,往往能讓讀者印象深刻,即便是長篇小說,也可能達不到其所帶來的震撼效果。

3、結尾

短篇小說很容易讓讀者有「拍案驚絕」的感覺,那是因為有一個好的結尾。但這個結尾不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結局,它可以是開放式的。

(7)短篇小說寫法特點擴展閱讀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三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⑧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特點

莫泊桑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寫實方法是與他的現實主義典型化的藝術思想不可分的。他嚴格地把「逼真」和「真實」區分了開來,他摒棄照相式的真實,而致力於「把比現實本身更完全、更動人、更確切的圖景表現出來」。

在表現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則,而是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斷,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還有根本沒有人物的。

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並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誇張的面目、誇張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論小說》),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

(8)短篇小說寫法特點擴展閱讀

總的來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藝術,這既是對以往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它的補充與豐富。應該指出,莫泊桑雖然基本上恪守寫真實的原則,但也並不放棄對非現實主義的藝術效果的追求,他有時在細節上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

當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較之傳統的現實主義,還有一種更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義的成分。盡管莫泊桑否認自己是自然主義作家,但由於他處於自然主義文學思潮興盛的時代,出入自然主義文學的圈子,深受這種思潮的熏陶,他的寫實藝術自然就帶上了自然主義的特點。

這種特點表現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對人的生理本能、對人的「肉體」和「肉慾」的觀察與表現。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自然主義特點,在他的長篇小說里有更多的表現。

⑨ 小小說的特點什麼。

小小說,又稱為微型小說。
小小說體現出「以小見大」特徵。
它「篇幅短小」、「單一性原則」、「人物單純」、「細節精簡」、「情緒簡單」、「時距簡短」、「風格單純」、「語言簡約」。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徵;選材精、結構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質特點。
①較之短篇小說篇幅更短的一種小說文體,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一般2000字左右,以簡短的篇幅寫出一個故事,一個場景或一個片斷,但與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具有同樣的文學審美價值,這是其與故事、速寫的本質區別。講究以小見大,其簡約、含蓄、雋永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當代小小說代表作家有蘆芙葒、劉國芳、王海椿、秦德龍、於德北等。
②又稱微型小說,在當代文學體裁分類中尚無完全統一的說法。《現代漢語詞典》「小說」詞條也沒有提及,網路「小說」詞條增補了「小小說」。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過去它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 後來的發展使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 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 校。」(《論文學》)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著類似超短篇小說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說 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是源於美國。」多數人推崇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 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炙人口。可以 這么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 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個 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 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因此,構思和行文時必須注意字句的 凝煉,不允許作品中有贅詞冗句。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全文只有七 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 「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 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 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 分鍾小說選》)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 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 修》。 當然,微型小說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說作品一樣,有時並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時主題並 非一個,是多元化的,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 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 聲……」就寫得十分別致而耐人尋味。
三、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微型小說的作者在結構上,應力求時間、場所、人物都盡可 能地壓縮、集中,使作品結構簡練、精巧,如同微雕工藝品那樣。因此,特別要在選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 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 人意料。

⑩ 巴金的短篇有什麼特點

巴金的短篇喜歡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不少屬於書信體或日記體。其中的「我」可能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也可能是事態發展次要的參與者或目擊者。他後來解釋自己常用這類寫法,積極的原因是可以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消極的原因是便於對「不知道的就避開」不寫。他的小說大多數較多主觀感情的抒發,較少客觀生活的刻畫。巴金還說過:「我寫文章,尤其是寫短篇小說的時候,我只感到一種熱情要發泄出來,一種悲哀要傾吐出來。我沒有時間想到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形式。我是為了申訴,為了紀念才拿筆寫小說的。」他一般地不怎麼注意結構故事、剪裁情節、節制文字等方面的推敲而是感情奔放,一瀉千里,讀來激動人心,十分流暢。

熱點內容
總裁完結小說鏈接 發布:2025-07-15 15:20:29 瀏覽:130
玄幻小說封面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5 14:33:54 瀏覽:30
古龍小說結局好點的 發布:2025-07-15 14:30:11 瀏覽:210
鳳妃天下小說全集完整版大結局 發布:2025-07-15 14:29:31 瀏覽:831
冷麵總裁太混蛋小說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7-15 14:23:09 瀏覽:14
豆瓣評分好高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5 14:20:56 瀏覽:325
彷徨是什麼長篇還是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5 14:13:57 瀏覽:556
短篇小說作者惜之 發布:2025-07-15 14:12:15 瀏覽:992
閃婚秘愛雙面總裁的小甜妻小說 發布:2025-07-15 13:56:54 瀏覽:391
忘憂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5 13:51:25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