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斯顿休斯短篇小说集
❶ 关于休斯《黑人谈河流》
黑人谈河流
兰斯顿·休斯是“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主要是诗,也有小说和评论。他写作的题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的漂亮衣裳》等。
黑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族。在现存的几类人种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的。但在近代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统治者的侵略,许多黑人沦为奴隶,并被贩卖到美洲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肉体和精神都饱受欺凌。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废除奴隶制度,黑人获得自由。
在这首诗里,“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诗中的“我”不是某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表整个黑人的种族。在这一节诗中,诗人反复地强调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并形象化地指出,这条“河流”“像世界一样古老”,比人类体内的河流——“血液”更古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第二节只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一节对河流的认识仅限于“了解”,到了这一节,“我”已经深入地用“灵魂”去感受河流。换句话说,黑人的“灵魂”因见证“河流”(历史)而深邃。下面一节,则是由此开始的历史回顾。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幼发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得解放。
以上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第四节,在句式上与第一节相仿,但是句子更短,表意更简明。“黝黑的河流”可认为是喻指黑人的历史。
最后一节,“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是第二节的重复,意在强化突出主题。黑人种族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黑人的“灵魂”里容纳着人类的文明,历史的积淀,因而显得“深邃”。
这首诗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在诗人生活的时代,种族歧视的恶习在美国还没有根除,诗人代表自己的种族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另外,从这首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源于黑人悠久的历史和深重的苦难。
❷ 兰斯顿·休斯的人物生平
1902年2月1日,休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乔普林市。从小父母离异,跟随外祖母、母亲和亲友生活。18岁在墨西哥当英文教员,他在美国中部受中等教育,1922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辍学。在一艘远洋货船上充当水手,曾到达西非海岸。后流落巴黎,当过夜总会的看门人和饭馆厨师。回国后又当过洗衣房工人和旅馆侍者。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这段期间,他勤奋写作,在《危机》、《机会》等黑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参加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在黑人文艺界显露头角。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萎靡的布鲁斯》。1929年进入林肯大学继续学习,三年后取得硕士学位。休斯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创作,受过“新黑人运动”的影响,早期创作带有民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举世闻名的诬害黑人案件“斯考茨勃罗案”提高了他的觉悟。1932年出访苏联。后来到中国,自称曾见到过鲁迅。曾以记者身份参加西班牙内战, 路过巴黎时出席了第二届国际作家大会。通过接近工人运动,他的立场逐渐转向革命一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创作一度减弱了斗争精神,但很快又转向现实,写出了歌颂工人运动、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如诗篇《新的歌》《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长篇小说《辛普尔这样主张》等。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休斯受到传讯,此后他的创作中又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这一时期他主要写作爵士诗和幽默小品,代表作《问你的妈妈──爵士十二式》(1961)探索诗歌的新形式,被认为是先锋派诗歌的一种。
他写过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而以诗歌闻名,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他的主要诗集还有《犹太人的好衣服》(1927)、《梦乡人》(1932)、《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等。他的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1930),主要描写一个黑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崎岖的道路,反映了作者早期重视教育的作用的思想。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白人的行径》(1934)、《共同的东西及其他故事》(1963);幽默小品集《辛波尔说出他的思想》(1950)、《辛波尔孤注一掷》(1957)等;自传《茫茫大海》(1940)和《我漂泊,我彷徨》(1956)。晚年编选了不少黑人作家的选集、短篇小说集和诗文集。他的优秀诗作大部分包括在他亲自选辑的《诗选》(1965)中。
休斯成名后没有离开哈莱姆黑人聚居区,他的创作始终描写黑人(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诗歌从黑人民间音乐和民歌得到借鉴,有爵士乐的韵律和节奏,格调清新,热情奔放,用以表达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歌颂黑人民族的进步,对美国与非洲黑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从总的倾向来说,休斯一生的文学活动都是同他所处的时代的美国黑人运动紧密相连,同广大黑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斯的创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社会生活,倾诉了他们的苦难与辛酸、欢乐与希望,以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与渴望。
❸ 有谁知道一些黑人作家的好作品!
1、查尔斯·切斯纳特(1858——1932),美国小说家。生于克利夫兰,在北卡罗莱纳教过书。短篇小说集《巫婆》(1899年,41岁)出版后,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品。作者对黑人生活,观察入微。尤其善于刻画黑人内部矛盾。他的第二部短篇集《青年时代的妻子》,写的全是肤色界线问题。作者认为“混血问题更复杂,更难于处理。”1900——1905的五年间,他写了三个长篇:《杉林后面的屋子》、《传统的精髓》、《上校的梦想》。深入地探讨了上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
他还写过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道格拉斯传》。
1928年(70岁),他因为“创造性地描绘美国黑人生活与斗争”,获得了斯平根金奖。
2、保罗·邓巴(1872——1906)全美国一致公认的诗人。他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当了电梯司机。1896年(24岁),他把从前的两个诗集《橡树和长春藤》、《大调和小调》中的诗,结集为《下层生活抒情诗》出版,一举成名。
后来,邓巴又陆续写了《炉边抒情诗集》(1899)、《爱与笑抒情诗集(1903)、《阳光与阴影抒情诗集》。他的方言诗,受到特别欢迎。此外,邓巴还写过4个短篇集、4部长篇小说。他的最好的方言诗,描绘了农村黑人生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他能透过抒情的表象,捕捉悲剧性的成分,比如《我们戴着面具》、《闹鬼的橡树》。他的小说接触的生活面很广,从种植园、小市镇到大城市;从恋爱到罢工;从改良主义到私刑。
他对人民怀着厚爱,所以他笔下的人物绝非丑角。
邓巴死时才34岁。
3、 詹姆斯·约翰逊(1871——1938),美国弗罗里达人。先在亚特兰大大学、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教过书,编过歌剧。
1906——1913年期间,他在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当过领事。还当过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的秘书长。1930年,他在费克尔大学做文学教授。1938年(67岁)因车祸离世。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一个改了籍的黑人自传》。是第一部描写“过关”的纽约黑人浪漫生活的小说。诗集有《五十年及其他》(1917)、《上帝的长号》(1927),都是用韵文写的讲道集。
他编的《美国黑人诗选》,极获好评。
1933年,他写了自传《这边走》。
4、兰斯顿·休斯(1902——1967),生于美国密苏里,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到过世界各地。他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自传,记录下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诗歌集有《疲乏的布鲁斯》(1926)、《好衣裳给犹太人》(1927)、《做梦的》(1932)、《新的歌》(1938)、《哈莱姆区的莎士比亚》(1941)等。他采用布鲁斯(黑人民歌)的形式,写自由体的诗。他的主题是酒吧间的欢乐,街头音乐家的悲歌,弃妇的哀怨,慈母的叮咛。有时,他简括地、象征性地抒发整个民族的感情,像他的名篇《黑人谈河流》、《歌手》。
他要用他对生活的理解,来打动黑人的心。
所以,他的诗朴素有力。
5、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1817——1895)美国马里兰人,生下来就是个奴隶,后来逃往北方。从那以后,终生从事反对奴隶制的组织宣传工作,成为黑人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不但是作家,而且是出色的演说家,出版过许多本演说集。
他的自传,最先出版于1845年。10年后,补充了材料,改名为《我的奴隶生活和自由》。1892年,又有所扩大,包括了他晚年的材料,定名为《弗瑞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活和时代》。
美国“内战时期”,他帮助组织了两个黑人团参战。
晚年,道格拉斯出任过驻海地的公使。
6、杰西·弗赛特,女作家。出生于美国费城,在彭西尔维亚大学法语学院肄业。曾经在华盛顿、纽约两地的中学教法文。她写小说,也写诗。作品有《混乱》(1924)、《梅饼》(1929)、《栎树》(1932)、《喜剧——美国风格》(1933)。
7、吉恩·杜默(1894——)华盛顿人。在威斯康辛大学读过书。他的速写、诗歌、评论、散文,见于各种杂志。他的第一部著作《甘蔗》(1923,29岁)是短篇小说与诗歌、速写的合集,其题材和创作手法很新颖,让美国文艺界感到震惊。有人将他的作品叫作“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结合,散文与诗的混合体。”
1934年(40岁)以后,就不再见他发表什么作品了。
8、克劳德·麦凯(1889——1948),诗人,小说家,生于牙买加。1911年(22岁)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牙买加之歌》。不久到美国,在堪萨斯大学学农。以后,又去了英国。1920年,在伦敦出版《新汉布什之春》。
回到美国后,任《解放者》杂志编辑,1922年出版《哈莱姆阴影》。他还去过苏联、德国,在法国也呆过多年。
他写过三部小说《回到哈莱姆》(1928)、《班卓》(1929)、《香蕉谷》(1933)。第一部的背景在哈莱姆;第二部在马赛;第三部在牙买加。他的小说,带有自然主义色彩,但他创造的人物,不加雕饰,很有生气。
9、杜波依斯(18
❹ 兰斯顿·休斯的代表作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的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的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的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修斯18岁时创作的“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算是他的成名作,并且这第一首就发表在一个大杂志,发行量10万的杂志,The Crisis。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大概这个时期重在言志,以真情打动人,而非以花哨的言辞,所以还比较好理解。象前文中的CRANE是代表美国讲话一样,修则是是代表黑人讲话。他们俩的共同点是都崇拜惠特曼。与CRANE接受惠的思想不同的是,修接受的是惠的自由体诗。
❺ 谁有关于兰斯顿休斯的中文简介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02.01—1967.05.22)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历史、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还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甚至编辑过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选,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
兰斯顿·休斯1902年2月1日,休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乔普林市。从小父母离异,跟随外祖母、母亲和亲友生活。18岁在墨西哥当英文教员,他在美国中部受中等教育,1922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辍学。在一艘远洋货船上充当水手,曾到达西非海岸。后流落巴黎,当过夜总会的看门人和饭馆厨师。回国后又当过洗衣房工人和旅馆侍者。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这段期间,他勤奋写作,在《危机》、《机会》等黑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参加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在黑人文艺界显露头角。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萎靡的布鲁斯》。1929年进入林肯大学继续学习,三年后取得硕士学位。休斯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创作,受过“新黑人运动”的影响,早期创作带有民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举世闻名的诬害黑人案件“斯考茨勃罗案”提高了他的觉悟。1932年出访苏联。后来到中国,自称曾见到过鲁迅。曾以记者身份参加西班牙内战, 路过巴黎时出席了第二届国际作家大会。通过接近工人运动,他的立场逐渐转向革命一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创作一度减弱了斗争精神,但很快又转向现实,写出了歌颂工人运动、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如诗篇《新的歌》《让美国重新成为美国》,长篇小说《辛普尔这样主张》等。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休斯受到传讯,此后他的创作中又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这一时期他主要写作爵士诗和幽默小品,代表作《问你的妈妈──爵士十二式》(1961)探索诗歌的新形式,被认为是先锋派诗歌的一种。
他写过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而以诗歌闻名,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他的主要诗集还有《犹太人的好衣服》(1927)、《梦乡人》(1932)、《哈莱姆的莎士比亚》(1942)等。他的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1930),主要描写一个黑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崎岖的道路,反映了作者早期重视教育的作用的思想。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白人的行径》(1934)、《共同的东西及其他故事》(1963);幽默小品集《辛波尔说出他的思想》(1950)、《辛波尔孤注一掷》(1957)等;自传《茫茫大海》(1940)和《我漂泊,我彷徨》(1956)。晚年编选了不少黑人作家的选集、短篇小说集和诗文集。他的优秀诗作大部分包括在他亲自选辑的《诗选》(1965)中。
休斯成名后没有离开哈莱姆黑人聚居区,他的创作始终描写黑人(尤其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诗歌从黑人民间音乐和民歌得到借鉴,有爵士乐的韵律和节奏,格调清新,热情奔放,用以表达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歌颂黑人民族的进步,对美国与非洲黑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从总的倾向来说,休斯一生的文学活动都是同他所处的时代的美国黑人运动紧密相连,同广大黑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斯的创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社会生活,倾诉了他们的苦难与辛酸、欢乐与希望,以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与渴望。
热爱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种族的文明和尊严而骄傲,这种感情最充分地体现在他早期那首著名的诗篇《黑人谈河流》中。
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诗人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从他父亲对自己同胞的那种“奇怪的厌恶感”,说到他不理解父亲的想法,因为“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接着,诗人谈到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非洲的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诗就这样产生了。读完全诗,不难看出,诗人叙说了美国黑人从“盘古开天”、非洲祖先,一直到成为美国黑人的全部文明史。黑人是一个古老的种族,他们在大地上辛勤劳动,对人类历史也作出过贡献。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黑人的苦难和斗争,但却可以激起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唤起他们争取自由的热望,可以增强他们为美好未来而斗争的信心。这首诗写得凝练、深沉,节奏徐缓,但却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力量。
休斯的诗歌从黑人的音乐和民歌中汲取营养,把爵士乐的节奏融入于自由诗中,因而他的诗开阔,舒展,节奏热情得像爵士乐那样强烈。他的诗格调清新,意境深远,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对美国现代黑人文学与非洲黑人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他也受到了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影响,沃尔特·惠特曼的《i hear American singing》使休斯创造了《I,Too,Sing America 》, 讲述了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在诗中,休斯将黑人比作白人不喜欢的兄弟,当客人来临时,他们就要去厨房吃饭,但是他们默默地变得强壮,终有一天,他们会和白人兄弟一起在饭桌上吃饭,同时也会让人们看到,他有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❻ 喜欢小说初秋的原因
平静而又波澜壮阔的感情画面,生动而细腻。
初秋是詹姆斯兰斯顿休斯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朴素而高超的写作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平静而又波澜壮阔的感情画面,呈现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读来回味无穷,生动而细腻。
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不仅在中国,任何地区都有其一部独特的文学发展史。就比如欧美等国在十九世纪产生了一个在当时小有名气的文学学派,即自然主义学派,在这个学派中就有本文要介绍的詹姆斯以及他的著作初秋。
❼ 兰斯顿·休斯 的处女作是什么
兰斯顿·休斯( 1902-1967)是公认的“哈莱姆的桂冠诗人”,美国文学史上称他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他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发挥诗人想象的处女作《黑人谈河流》发表后一举成名。
❽ 兰斯顿·休斯的介绍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02.01—1967.05.22)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历史、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还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甚至编辑过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选,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