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一篇短篇小说要多久
Ⅰ 小说要写多少字才可以发表要写多长时间
短篇的话不超过三万字
完结即可发表。长篇小说不少于三万字,签约作家两万字就可以发表。
Ⅱ 怎么写好一篇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以局部把握整体、反映整体,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的创作需要调动艺术的才能和运用技巧。本篇分别从以人物为本位、组织故事情节;结构的安排;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细节的描写和叙述视角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写作要点。小说习作者可以从中具体地掌握一些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发。
一、要善于以人物为本位,精心组织故事情节
任何小说,情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代作家王蒙曾指出:"所谓没有情节的小说,实际上是用一些小的情节代替了总的情节,绝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的"。有的评论家说他的小说"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他回答说:"那岂不是同画符差不多了?其实我没有写过什么'三无'小说,我写的都是有人物、有冲突、有情节的","所谓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的小说我是不相信的,我也从来没有那么做过。"
为什么说情节不可缺少呢?情节在小说中,至少起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①小说的各种材料,往往要通过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合适的情节能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想法,观察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知识都编织起来","它可以作为一个起组织作用的酵母"。(阿·托尔斯泰语)②人物的性格,要通过情节来表现。只有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才能获得体现和发展。③小说的情节,往往负载着一定社会历史的内容,小说的主题常常要通过情节来表现。④小说情节能引起读者共鸣性情感和评价性情感,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
19世纪以前,小说的情节,即小说叙述的故事。那时候的小说,往往依据人物经历,顺序铺述一个一个事件,其顺序铺述的事件,也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十九世纪以来,小说有了很大发展,已不同于传统的"故事体"。"故事""情节"这两个概念,便有了新的界定。"故事"一般指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而"情节"一般指依据因果关系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曾指出:"我们对故事下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叙述。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在情节中,时间顺序依然保存,但已为因果关系所掩盖"。这也就是说,故事强调的是时序性,情节强调的是因果性。按这样的界定,一个故事,它有可能构成一篇小说的情节框架,但情节已不同于故事了。以鲁迅的《风波》为例,作品围绕剪辫子的风波安排情节,始述七斤的烦恼,继写七斤夫妇的恐慌,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这是故事;小说同时又隐约始终地贯穿着九斤老太的感叹。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是很难纳剪辫子的故事之中的,但它却是小说情节有机构成部分,说明她对风波乍起与复归平复未闻未见,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这一情节与七斤夫妇的情节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揭示了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衰落,农民依然愚昧落后。
近现代小说,较多地摒弃了由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但各种技巧的运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时序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现"意识流"为主的心理小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情节在变化中依然是完整一体的。
作家们写小说,情节设置上一般呈两种倾向:"强化"或"淡化"。情节"强化"的小说,作者常常利用尖锐的、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将人物放在尖锐、严酷的矛盾斗争中加以磨炼和考验,造成紧张、激烈、大起大落的气氛和戏剧性的高潮。这类小说,其好处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点是过分强调巧合,多少丧失了一些真实感,让人一看就是"戏",太戏剧性了,往往丧失了生活的开阔感和高瞻远瞩的距离感。有时候,过分强调情节,也会使人物在情节的安排下无所作为,使人物性格难以表现。情节"淡化"的小说,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如孙犁的《荷花淀》,几个农村妇女以送衣为借口,想去淀里部队上探看丈夫,小船划到半路,遇到鬼子兵,她们躲进荷花淀,鬼子船追上来了,男人们正埋伏在淀里,把鬼子船炸沉。作者写打仗,只用一百来个字,却把注意力放在白洋淀水乡美丽自然景物和水乡妇女的美的描写上。情节淡化的小说,其好处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处理不好,极容易写得松散乏味。严格说来,所谓"强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学追求,并不决定作品本身的质量。好的情节,无论"淡化"或"强化",都应作到真实、生动、写出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虚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肤浅的,脱离人物实际、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情节,也是谁也不愿意看的。
写作短篇小说,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从特定的生活感受出发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动了,觉得这些感触,能够写成一篇短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写作中,常见的提炼情节的方法有:
(一)依据主干、充实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事件,这事件比较完整,又有一定意义。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来充实、丰富这一事件。如王蒙谈到《说客盈门》时,曾指出,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就是听来的,"为了解雇一个工人,或是为了处分一个工人,在短短几天内就有二百多人来当说客",作者写作时,只把说客的人数改为199个,故事梗概并没有作什么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这个故事情节充实,丰满,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头换面、更置关键
作者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某个故事,觉得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个具体环节还不够理想,于是把这个故事稍加改动。如果戈理《外套》的创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闲谈,听到一个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吏,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积蓄二百个卢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被芦苇挡入了水里。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枝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后来写《外套》,利用这个笑话,把猎枪改为外套这一生活必需品,将芦苇把枪挡入水中改为行劫,将小官吏的命运改为一个悲剧,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真实、更典型、更具思想意义。
(三)移花接木、揉和综合
作者将听到或见到的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物、事件,通过加工、改造,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短篇小说《卖驴》:孙三老汉误入火葬场,这不吉祥的兆头与他怕政策变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决定把毛驴卖掉,不想到市场后,遇到老兽医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给孙三老汉治好了驴的病,也给孙三老汉治好了头脑中的病,终于决定不卖驴了。据作者介绍,这个故事是两个生活素材综合而成的。一个是八、九年前,在闲聊中听到一个故事,说某地一个老汉在拉脚回来的路上,因困倦在平板车上睡着了,毛驴拉着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辆驴车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汉的毛驴也一路尾随入了火葬场。老汉惊醒后十分气恼,把毛驴暴打了一顿。当他重新收拾缰脱准备回家时,不提防被惊惧的毛驴一脚踢在前额上,当场死去,结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个生活素材,是作者蹲点时得来的。他认识了一位老兽医,这位老兽医出身富农,解放前家里养过不少骡马。牲畜病了,他喜欢细细观察,向懂行的人请教,然后自己摸索治疗,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医术。解放后,他专门行医
,以后在公社兽医站任站长,颇有名望,性格也很开朗。他的医术有许多独到之处,治牲畜脱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针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对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后压,借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复位。这两个故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将两个故事加以改造、综合,便形成了小说的情节。
(四)依据情感,连缀片断
作者在生活,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片断;但这些细节、片断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时,作者往往通过自己思想、感情的线索,将它联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这样写的。从小说的局部看,一个一个片断好像是不连贯的、分散的,但总起来看,又有着整体感。据作者介绍,他写这篇小说时,没有着意去编故事,而是依据情感,让细节一个一个从心里流出来。
(五)依据因果,环环推导
作者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断、某个场面、某个细节,觉得很有意思,又觉得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还不够丰满。于是,依据这个片断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规定性,回溯、铺垫它发展至今的过程,猜测它发展的结果。如高晓声写《陈奂生上城》,据他介绍,最初引起他创作动机的,是他本人住进了高级招待所看到高级招待所与农民暂时贫困的差别,住一晚就要花掉一个农民近十天的工资。他感到这太悬殊了,于是想让一个农民到高级招待所去住一晚,让他在沙发上、高级床上和地毯上尽情体验一番、表演一番、比较一番。于是他决定让"漏斗户主"陈奂生住进去。但是,陈奂生一般情况下是进不了城的,于是作者让他在政策开放以后进城卖油绳;卖油绳与高级招待所仍挂不起钩来,非要一个有地位的人介绍不可,于是引出了吴书记;那么吴书记为什么会介绍陈奂生住高级宾馆呢?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于是设法让陈奂生生病;而且这场病必须来势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陈奂生为什么会患重感冒呢?因为他没有买帽子。陈奂生住进了高级招待所,吴书记又急于去开会,于是,陈奂生就能够单纯在招待所并且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高级"生活了。从作者构思的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因果推导法。
(六)依据性格,推导揣测
作者心中有比较成熟的人物形象,构思中将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测猜想人物会怎么做、做什么,从而构思出作品的情节。如契诃夫的《小官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座位上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他为此胆颤心惊,一再向将军道歉,最后竟为此事被吓死。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完全依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来的。换一个人物,如果是张飞或李逵,定会把将军吓死;换了阿Q,恐怕挨了将军一顿呵斥后,他会在里暗骂"儿子打老子",而且寻解脱。可是,在19世纪充满奴性的俄罗斯社会里生长出来的小官吏,他的命运,不仅是怕,赔情,而且是死。小说情节的发展,安全是人物性格发展的结果。一般说来,依据人物性格推导,与依据因果推导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说的因果推导,指的是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比较明显、直接的因果链条,它往往是单纯的、单线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导出明确的结果,这里面并不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与变化。而人的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始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往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瞬息万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与程序,比起单纯的因果逻辑更具有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无论用何种方法提炼、编织情节,都应该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通常的教科书,把情节定义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其实又对又不对。倘若"事缘人起","事以显人",情节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倘若编置情节时,见事不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传奇性上,也就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恶障,很难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很难登大雅之堂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二、要善于安排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它在结构安排上,也应见出匠心,一丝不苟。。。
Ⅲ 作家助写短篇小说如何完结
签约作者提前一周跟主编或者责编打个招呼就可以申请完结了。未签约作者直接在设置处向客服申请完结即可。
Ⅳ 哪些作家写短篇小说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Ⅳ 怎样写短篇小说
先看一下四大短篇小说巨匠的文章吧,体会一下例如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怎样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作者 : [美]狄克森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评语 : 【实用性】基本的入门作,有不少实用技巧。
http://www.douban.com/group/167878/可以加入这里,有很多技巧性的教授及好的短篇小说写作的书
Ⅵ 一个作者将文笔练出来一般都用了多久
一个作者将文笔练出来因人而不同,说不准的事
既然是概述,一开始就要说一些比较抽象一点的东西啦。所谓的文笔,在一篇小说中占什么位置呢。
我开头有讲过皮肉,骨骼,神韵的关系。不过在《理解漫画》这本书里,有更加详细的分层。里面把作品分为六个部分。
1 概念(理念,感情,内容,三观)
2 形式(小说?长篇小说?网络小说?)
3 风格(艺术的流派,主题,作品的类型)
4 结构(故事、整体架构)
5 工艺(节奏,套路)
6 外观(文笔)
分别是概念,形式,风格,结构,工艺,外观。
最核心的是概念。其实就是你作为小说家的三观,和这本小说要传递的内涵,概念,感情,理念。这些是牵涉到作者的人生历程,思想深度,童年阴影等方方面面,属于神韵精髓部分,这个课程是教不来的。毕竟这是教写作的课程不是教做人。
第二层是形式。也就是你的作品是动画,漫画,雕塑,电视还是小说。小说的话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是网络小说还是传统小说。而这个课程的目标听众是想写网络长篇小说的作者。
第三层是风格。其实也就是类型,你想写的是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仙侠小说。言情小说,爽文,无限流,同人还是什么其他的小说类型。又或者想要自己独创一种类型。这就是风格层面的事。
第四层是结构,也就是你的故事了。我在基本要素篇讲故事线,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也会讲开头,高潮,结局这些。都是结构层面的事情。
第五层是工艺,就是你把故事线定好了,决定要讲这件事的时候,你讲得有没有趣。在这个层面上我会讲节奏和套路。节奏会在基本要素篇,套路会在套路与感染力里面。
第六层就是外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笔了。当故事怎么讲,用什么套路和什么节奏来写都已经定了的时候。不同作家写出来不同的东西,区别也就是在文笔方面了。
这就是文笔的位置,文笔是在最外面,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不是像某些编辑说的文笔是基础。它不是基础,是外观。
Ⅶ 传统文学作家写一部长篇小说要花多长时间
半年以上,一年以下。从正式写稿,到完成,润色修改,直到整本书全部定稿!
(个人经验)
Ⅷ 怎样写好一篇短篇小说
不管是写短篇还是长篇,都要有一份大纲,这样才能让你的小说剧情有更明确的进展,也有更深的感触,让读者也更深刻。
我是在汤圆创作里写的小说,感觉还不错,码字也舒服。
Ⅸ 作家是怎样写作的
五年前,我无意中开始写一篇短篇小说。这似乎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所写的文字开始随着我而消失。这个想法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一个更长的故事,在我知道之前,它已经有6万字了。这本书诞生了。
我搬到法国,这样我就可以独自生活,只有我和那本书。我做了季节性的工作,这样至少还能赚些钱。但是,书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时我觉得我迷路了。然后书提醒我,它是我所创造的最美丽的东西。我必须完成它。没有其他选择。这本书侵蚀着我的生活,而作为回报,它给我的文字使我的生活更加坚强。我困。
“故事”现在结束了。我正在进行第二次编辑,写真正的“写作”。一次一段。有时这本书会让我花一天的时间(大约五个小时)写一个段落。这本书要求很高。它希望我去爱抚、去感受、去触摸每一个该死的角落和缝隙,它希望我去抚平它的“流动”,去熨平每一个细节,去聚焦每一个字。然后这本书让我删除我写的东西,然后重写它。这本书的名字是*****。
这本书似乎需要再进行三次、四次、五次或六次编辑,才能让其他人读懂。但我不能相信这本书。它会想要更多。但我必须相信这本书。这本书把我难住了。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该怎么写?这本书让我这么做的。
我是计划好“弧”还是边走边写?两者都有。我开始“边走边写”。然后书控制了局面,要求我写出“大纲”,这样我才能继续写下去。
在我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有多少想法?一开始只是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之后,这本书诞生了,并接管了一切。最初的前提还在,这是我唯一拥有的书。但实际上,我是属于这本书的。
当我现在对这本书的主题充满激情的时候,我将告诉你更多,因为这本书想让我谈论它。这本书是自私自利和虚荣的。我对灵感、想法、创造性写作、故事、故事“弧”、对话、角色和章节等都没有异议。这本书给了我一切。
这本书一直都知道它是谁,是什么。这本书正在利用我把它变成现实。就像藏在石头里的雕塑。这本书指导我如何让它成为它必须成为的。
这本书我不喜欢,你也不喜欢,将来的读者也不喜欢。这本书不受读者的欢迎。它不关心当下的时尚。它既不关心出版商,也不关心亚马逊。它不在乎我和我的生命。它只关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