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贩卖黑奴的短篇小说

贩卖黑奴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7-01 18:19:32

❶ 请问写关于贩卖黑奴的书《根》的作者是谁啊

《根》

--------------------------------------------------------------------------------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经历。这书一出版,就成为烩炙人口的畅销书。同时,它也引起了截然相反的评价,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关于《根》的问题,是一个带有高度社会意义和学术性质的事件,值得研究和探讨。

三本畅销书,一个老问题

《根》的主题,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问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争论最烈的一个论题。

从十七世纪初第一艘载着掳自非洲的黑人的运奴船驶抵北美洲海岸以来,迄今三百多年,黑人奴隶制和黑人受压迫的现象就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严重问题。早在独立革命前,美国南部的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就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一个逆世界历史潮流的社会经济制度。到十九世纪中期,这种制度已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奴隶制的反动势力和反对奴隶制的进步势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反复较量,无穷的舌战和笔战所未能解决的,最后由真刀真枪的流血战争解决了。1861—1865年一场空前酷烈的国内战争,结束了这种“有史以来最卑鄙、最无耻的奴役人类的形式”①。然而,奴隶制的阴魂却象一团不祥的乌云,从来没有从美国大陆的上空消散。有形的枷锁不存在了,无形的枷锁——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仍然沉重地压在美国黑人的头上,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耻辱”②。奴隶制是美国老大难的种族关系问题的历史根源。因此,虽然奴隶制已被废除一百多年之久,今天它仍具有现实意义,是人们所极为关注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题目。

三百多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的争论而产生的政论和文学作品不可胜数。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奴隶制为题材的作品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它们的观点和色彩尽管千差万别,但总的可以分为揭露、谴责奴隶制的和歌颂、辩护奴隶制的两大类。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可以举出三本代表作:一本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飘》,第三本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这本《根》。这三本书,就其对各自时代的冲击来说,都是奇迹式的,它们不仅风糜了美国,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虽然这三本书有着共同的题材,但它们的态度和观点却大相径庭。《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现在美国内战前十年,它从基督教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奴隶制。虽然它的主旨并非倡导以革命方式消灭奴隶制,而是规劝奴隶主放下鞭子,但它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爱憎剖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对于北部的废奴运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无怪林肯开玩笑地恭维它的作者斯托夫人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奴隶制废除七十年后,出现了《飘》。这本名噪一时的小说从赤裸裸的反动奴隶主立场讴歌内战前南部生活,对被打倒的奴隶主寄以无限同情,成为美化奴隶制的所谓“木兰花与班卓琴流派”的顶峰与楷模,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喝采。四十年来,尽管有人不遗余力地加以哄抬,使之成为“一切时代的畅销小说”,但没有人否认,它是透过奴隶主的眼光来看奴隶制的,因而是地地道道的反动翻案文学的代表作。又过了四十年,《根》把《飘》翻过的案重新翻了过来,再次对奴隶制进行揭露控诉。这三本书所走过的“之”字形的道路,约略地勾划出了历史潮流的趋向。但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循环。《根》的时代背景,比起前两本书来,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现象。它纵贯着几百年关于奴隶制的是非的争议,横联着黑人解放运动近期的发展和前景。因而,有关《根》的讨论,超出了一本书的范围,牵涉到许多社会、学术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的课题。下面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根》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

在讨论《根》时,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根》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是历史,还是小说?是一个单独的黑人家族的故事,还是美国奴隶制度史?这个问题本来是十分清楚的。但由于《根》的出版者和宣传者们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把这本分明是文学创作的书算作非小说的历史书籍,并且把它的意义抬高到代表全体美国黑人的经历,这就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现有的一些对《根》的批评,实际上是针对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提出的。但《根》并非科学著作,它虽然部分地反映了黑人奴隶的苦难,却并不能概括二千多万美国黑人几百年经历的全貌和实质。如果从实际出发,承认《根》是小说,那就允许虚构和想象,而不必深究材料是否完全准确和立论是否绝对科学。如果承认《根》仅仅是一个单独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那就允许有特殊性,而不必要求它具有代表全体美国黑人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根》作为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从一个黑人家族的遭遇和感受来反映奴隶制,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上谴责和控诉压迫者和人压迫人的制度,把白人种族主义的历史观颠倒了过来。它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表现了被奴役者的痛苦和求解放的强烈愿望,批驳了那种广泛流传的把奴隶制描绘成田园牧歌的乐土,把奴隶表现为乐天知命、俯首帖耳的奴才的反动谰言,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从这一点上说,《根》继承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废奴文学传统,并有所创新,在美国文学史上应占一定的地位。但是,如果把这本书的意义拔高为全体美国黑人民族的历史,夸大哈利所探索的“根”的普遍意义,并且把它看成是解决美国黑人现实问题的正确出路,那就言过其实,反而起到相反的影响。

“根”在哪里?

贯穿着《根》全书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儿来的,而奴隶制最大的罪恶,是不让黑人知道这一点。哈利说,“我们因缺乏归属感而觉得身为黑人是可耻的”,因此,黑人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根”。

哈利经过十二年的苦心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十八世纪非洲的村落和祖先昆塔·肯特。显然,他是把十八世纪非洲的生活理想化、浪漫化了。作为文学作品,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哈利的意图是要打破那种把非洲人诬蔑为半人半兽低等动物的“人猿泰山”式的捏造,而还其人的尊严和价值,他的出发点和大方向是正确的。作者热情地歌颂了他的祖先——非洲劳动人民,抒写了他们如何英勇顽强地同大自然搏斗,团结一致,爱护集体,尊重传统,珍惜自由,严格地教育训练年青一代等优良品质。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少年昆塔这个朴实而饱满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他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他对生活和自由的热爱和憧憬,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全书精华所在,堪称美国文学中独具一格的珍贵篇章。

但问题还要回到“根”这个主题思想上来。非洲是否就是美国黑人所梦寐以求的“根”?找到了这个“根”,美国黑人求解放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

固然,美国黑人和非洲有着渊远流长的血缘和传统的联系,他们无疑应该知道并且尊重自己的非洲起源。但非洲只是美国黑人人种学上的“根”,而不是社会学上的“根”。几个世纪在异国土地上受异族统治的历史,在美国社会的特定环境中共同的命运和斗争,已把美国黑人组合为一个新的民族,面对着不同于非洲环境下的新的问题。欧美有些研究者认为,黑人的处境之所以比一些欧、亚少数民族后裔更差,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族传统和文化渊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美国印第安人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民族传统,他们却从北美大陆的主人沦为频临绝种的民族,遭遇尤为悲惨。可见,割断民族传统,并不是统治阶级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方式。美国黑人之横遭凌虐,不应归因于他们对自己的非洲起源缺乏知识和自豪感,而是由于美国奴隶制及其恶果——种族压迫和歧视,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这个双重负担。片面地强调非洲的心理上的“根”,会使人忽视美国的现实的“根”。

是积极反抗,还是消极反抗?

如果说昆塔在非洲的自由生活是《根》的序幕,那么他和后代在美国被奴役的经历就是戏的中心和主体。关于这个关键部分的关键性争论,是围绕着《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奴隶制的反动本质和奴隶的反抗精神。

每个奴隶的后代回顾往昔,都有一部斑斑血泪的家史。《根》既是从一个家族的遭遇和感受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自有它真实的方面。书中体贴入微地刻画了被夺去自由和人权、受人鱼肉宰割的人们的痛苦和愤怒,特别是奴隶制强行拆散黑人家庭造成骨肉分离的惨剧,是动人心魄的。昆塔和他的子孙从来不甘于被奴役的命运,渴望自由,这也表达了所有奴隶的情绪。但是,如果把哈利家族的故事看成整个奴隶制的缩影,那么这面镜子却不够全面,也不够真实。因为,它没有表现出美国种植园奴隶制最本质的方面——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的野蛮的剥削制度,只消七年就耗尽一个奴隶脂膏的极度残酷的血汗榨取。哈利的祖先不属于南部种植园中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奴隶的主体——大田奴隶。他们是奴隶中地位较为特殊的人——园丁、车夫、厨娘、家仆、驯鸡手、铁匠等。由于他们脱离奴隶生产大军而从事非生产性个体劳动,以及同奴隶主朝夕相处的密切关系,他们往往享有某些优惠待遇,比起大田奴隶来受压迫的程度较浅,因而反抗性也较差,算不上是奴隶制这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昆塔说:“白人干的最恶的事是不让黑人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让他成为完全的人。”既然这是奴隶制的主要罪孽,那么自然也就是奴隶反抗的主要目的和形式了。于是在书中,主要的反抗表现为:每一代人把家族的非洲起源的知识传给下一代,让他们不要忘本。然而这只能说是反抗的一种思想准备,还不是反抗的行动。事实上,一部奴隶制度史,满载着奴隶的无数次反抗,从最高形式的有组织的密谋起义(共二百多次),到逃亡、怠工、破坏工具财物等等。正是这些反抗,动摇了奴隶制的根基。《根》没有直接反映这些积极的反抗。书中虽然间接地提到海地奴隶起义以及震撼南部的几次大起义,但哈利的家族对待这些起义的态度或是消极的旁观,或是不以为然,唯恐起义引起的主奴关系的紧张化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历史上的奴隶逃亡,无论是通过“地下铁路”的有组织的逃亡或个别的逃亡,都是卓有成效的大宗的反抗形式。但哈利的六代祖先中,除来自非洲的昆塔试图逃跑而失败外,以后几代根本没有动过念头。第二代的吉西对抗主人的凌辱的唯一行动,只是告诫儿子不要对白人父亲抱幻想。第三代鸡公乔治则进而同主人兼父亲亲密合作。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斗鸡的情节,虽然文笔生动而引人入胜,但观点上却带有浓厚的阶级调和论色彩。它抹杀了主奴之间的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把读者的兴趣吸引到斗鸡场上的胜负上面,那里,乔治和李老爷利害相关休戚与共,而乔治一家自由的命运则仿佛系于一只鸡身上。第四代铁匠汤姆来到了内战年代。这在历史上是南部黑人空前活跃的时期。奴隶们大批逃离种植园(共计五十万人),跑到联邦军中参加战斗,或在南部同盟军后方打游击搞破坏,有效地配合了联邦军的作战,为联邦的胜利和自身的解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事实在《根》里也没有得到反映。当广大黑奴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斗争时,汤姆却在附首帖耳地替同盟军钉马掌,全家一心一意为赎买自由而拚命攒钱,直到林肯的一纸命令解放了他们。《根》所宣扬的这种以“沉默的尊严”对抗压迫的精神,只能算是消极的反抗。

写内战后经历的结尾部分,比起前面来,更有江河日下之势。内战结束后至今一百多年来,美国黑人广大群众饱受残害和欺压的苦况和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举世皆知的事实,他们的积忿,爆发为六十年代震动世界的黑人抗暴运动。象哈利的家族那样买地发家、上升为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人,只是少数例外的幸运者。他们所走过的道路不能代表广大黑人走过的道路,更不足以指明黑人解放的出路和方向。

《根》的时代意义

《根》动笔于六十年代,完成于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是美国黑人解放运动惊雷乍起的十年,黑人长期受迫害受歧视的苦况,通过他们自己的斗争,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和义愤。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和1968年两次发表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声援的强烈呼声。黑人的抗暴斗争和其他斗争,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但并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解放。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仍然处于受压制受排挤的不平等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动种族主义势力仍不甘退场,千方百计为奴隶制翻案,为继续欺压黑人制造理论根据。1975—1976年,为纪念《飘》出版四十周年重印了该书的豪华版,同时重映同名影片,大作宣传,无异是对黑人运动的示威。1975年,出版了一本名叫《时光与十字架》的伪科学著作。该书企图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来证明奴隶制是一个“高度合理和有效”的制度,说它使南部经济高度发展并使全体南部人(白人和黑人)都享有很高生活水平,公然颠倒黑白,为奴隶制叫好。相形之下,《根》揭露和谴责奴隶制,给予这些反动叫嚣一个反击,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中是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但是,如果象有些人所宣扬的那样,认为《根》把黑人解放运动引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那么这种估计却未必恰当。考虑到六十年代黑人运动已经达到的水平,考虑到黑人在有组织的抗暴斗争中所表现的阶级觉悟和民族觉醒的程度,《根》所宣扬的非暴力主义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个人奋斗道路,与时代的前进潮流相比,不能不说是一个后退。哈利从写马尔科姆·艾克斯的传记,到写《根》,也似乎是一个后退。

《根》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原因何在?这似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在六十年代急风暴雨的黑人解放运动期间,黑人问题一度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生活的中心。此后,黑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有所上升。近年来,黑人更多地参与政治和文化生活,研究黑人,写黑人,表现黑人,成为一种时尚。黑人的历史也成为重新估价的对象。广大黑人关心自己的过去,要求把反动派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黑人历史的本来面目,其他民族人民也要求获得这方面的更真实的知识。象《根》这样一本以黑人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对奴隶制的反动性有所揭露,并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感染力,自然会引起广泛的重视。

然而,《根》作为一部历史小说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和围绕着它所造成的宣传上的效果相比,则是不相符的。在这种明显的不相称的现象后面,必定存在着某种深一层的社会原因。据分析,由于黑人要求平等解放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赤裸裸的白人种族主义越来越不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不希望运动走向革命化道路的当权者,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力图把黑人问题引向带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改良主义色彩的轨道。这种分析不无道理。1978年2月话剧《保罗·罗伯逊》的上演就是一个例子。享有世界声誉的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五十年代时由于他的共产主义信仰而遭到美国反动派的严酷迫害,流亡国外。然而在他逝世以后,美国资产阶级戏剧中心百老汇却演出了歌颂他的一生的话剧。该剧抽掉了罗伯逊的革命者的灵魂,宣扬他作为足球明星、法学家、歌唱家、演员而功成名就的道路,避而不谈罗伯逊自己不断强调的一点: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艺术家,他把自己的一切成就服务于黑人同胞的解放事业。这种给黑人问题涂上一层温和色彩的倾向,近年来蔚然成风。《根》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和大规模的宣传,是否也是这种潮流的一个表现?这表明,和穷凶极恶地迫害黑人的年代相比,风向是在转,但转向何方,仍然值得研究。无论如何,这种现象本身也说明黑人通过自己的斗争获得了重要的进展,社会前进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44页。

②《列宁全集》第19卷第127页。

❷ 1829~1845年梅里美著名作品有哪些

1829~1830年,梅里美发表了几部短篇,开始显露他写作短篇小说的杰出才能。《塔曼果》(1829)文学表达贩卖黑奴的船上奴隶们起来反抗,和贩奴的白人同归于尽。《马特奥·法尔哥内》(1829)描述科西嘉岛的一个猎人杀死了贪小利而出卖朋友的独生子,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攻克堡垒》(1829)描写了一个战争场面。这几部短篇结构严谨,叙事紧凑,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富有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调。19世纪30~40年代初他到过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国。这时期的短篇小说中,《炼狱的灵魂》(1834)是根据堂磺的传说写成,《伊尔的美神》(1837)虽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写得富有艺术魅力。

与此同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双重误会》(1833)描写一个贵妇婚后的失意。《高龙巴》(1840)是梅里美的优秀作品之一,描述复辟时期科西嘉岛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富有心计的女性形象。中篇小说《嘉尔曼》(1845)是梅里美脍炙人口的杰作,吉卜赛女郎嘉尔曼酷爱自由,在爱情中也独立不羁,宁死不肯受男子的约束,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这个形象揉合了灵敏、机巧、泼辣、大胆等特点,富有浪漫情调。梅里美的艺术风格在《嘉尔曼》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1843年梅里美进入碑文和美术科学院,次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40年代末,他曾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53年6月他成为参议员。梅里美于1870年9月23日去世。

❸ 求阅读关于黑奴贩卖 或 讲述以前种植园生活的书籍。

《汤姆叔叔的小屋》哈丽叶特·比切·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 ,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1811年6月14日出生于北美一个著名的牧师家庭,1896年
去世。 南北战争,即黑奴解放战争,是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但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奴制问题就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❹ 鲁滨逊漂流记贩卖黑奴体现人物怎样时代特点

在那个时代,对西方人来说,贩卖黑奴并不是什么罪恶的事,而是一项实业。至多存在不人道的问题。这是国力强盛的体现,也是扩大生产的必要。因为黑奴最后是到美洲或澳洲等殖民地“拓荒”。这种态度(或是认知)直到20世纪才结束。由此产生了“殖民主义”这一名词。
从现在的角度上看,贩卖黑奴是赤裸裸的罪行,不可饶恕与接受。但在当时的认识则和现在相反。

❺ 梅里美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梅里美,生于1803年9月28日。父为画家,但父亲要他读法学。在大学中他对文学发生了兴趣。1822年斯丹达尔对他的艺术观点有很大影响。大学毕业后他取得律师职称。1825年托名发表《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获得成功。这部戏剧集后来共收入10部短剧,内容多半是对教会和贵族的抨击;其中以小喜剧《圣体马车》最为出色,它写西班牙驻秘鲁的总督把马车让与情妇使用而受到愚弄的故事,讽刺贵族人物的专横、愚蠢、虚伪和堕落。

1827年梅里美再次隐名发表诗歌集《居士拉》,形式模仿南斯拉夫民歌,颇受欢迎,普希金曾经把其中几首译成俄文。1828年发表历史剧《雅克团》,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14世纪法国一次农民起义,以农民的悲惨生活和贵族的暴戾残忍,批判复辟王朝。1829年发表历史小说《查理九世朝遗事》,描写16世纪宗教战争期间发生的大规模屠杀新教徒的圣巴托罗缨事件,鞭挞了反动贵族的残暴和封建社会的黑暗。这部长篇小说文笔简洁明快,是梅里美在复辟时期的代表作。

1829~1830年,梅里美发表了几部短篇,开始显露他写作短篇小说的杰出才能。《塔曼果》(1829)叙述贩卖黑奴的船上奴隶们起来反抗,和贩奴的白人同归于尽。《马特奥·法尔哥内》(1829)描述科西嘉岛的一个猎人杀死了贪小利而出卖朋友的独生子,塑造了一个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攻克堡垒》(1829)描写了一个战争场面。这几部短篇结构严谨,叙事紧凑,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富有地方色彩和浪漫情调。19世纪30~40年代初他到过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国。这时期的短篇小说中,《炼狱的灵魂》(1834)是根据堂磺的传说写成,《伊尔的美神》(1837)虽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写得富有艺术魅力。

与此同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双重误会》(1833)描写一个贵妇婚后的失意。《高龙巴》(1840)是梅里美的优秀作品之一,描述复辟时期科西嘉岛一个家族复仇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富有心计的女性形象。

中篇小说《嘉尔曼》(1845)是梅里美脍炙人口的杰作,吉卜赛女郎嘉尔曼酷爱自由,在爱情中也独立不羁,宁死不肯受男子的约束,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这个形象揉合了灵敏、机巧、泼辣、大胆等特点,富有浪漫情调。梅里美的艺术风格在《嘉尔曼》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843年梅里美进入碑文和美术科学院,次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40年代末,他曾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作品。1853年6月他成为参议员。

梅里美于1870年9月23日去世。

❻ 请推荐一下关于美国黑奴运动,殖民扩张,宪法改革的小说

小妇人,飘,汤姆叔叔的小屋,

❼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谁贩卖黑奴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来自欧洲的船主贩卖黑人,鲁滨逊也打算去贩卖黑人结果遇难了
请采纳

❽ 有哪些书描写“黑奴贸易”的历史

《罪恶的黑奴贩卖-外国历史小丛书》
作者:吴秉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万恶的黑奴贸易》
作者:袁闾琨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❾ 笛福、马克•吐温的资料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各国大陆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不过,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❿ 美国黑奴的三部著名小说是什么

《根》 《汤姆叔叔的小屋》 《宠儿》



  • 《根》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经历。

《根》的主题,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问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争论最烈的一个论题。

《根》揭露和谴责奴隶制,给予这些反动叫嚣一个反击,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中是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



  •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着力刻画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黑奴汤姆,在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遭受的悲惨命运,借此揭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本质。《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情绪,从而成为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 25年来美国最佳小说第一名,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英文书名:Beloved

    作者:(美)托妮·莫里森

  • 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令人触目惊心。

    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追踪而至。

    为了不使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

    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和塞丝、塞丝的女儿丹芙以及塞丝的情人保罗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

    她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不但加倍地向母亲索取着爱,甚至纠缠和引诱包罗,不择手段地扰乱和摧毁母亲刚刚回暖的生活。

    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全书充满苦涩的诗意和紧张的悬念,


热点内容
男主是希腊神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9-13 03:06:37 浏览:942
经典小说是哪5本 发布:2025-09-13 03:05:57 浏览:212
霸宠娇妻狼性总裁太缠人小说 发布:2025-09-13 02:57:58 浏览:466
女生是主角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9-13 02:42:04 浏览:31
看小说电脑版是免费的吗 发布:2025-09-13 02:38:18 浏览:600
于晴免费小说下载 发布:2025-09-13 02:29:49 浏览:666
转世为女小说结局 发布:2025-09-13 02:11:22 浏览:398
风逸尘小说言情 发布:2025-09-13 02:07:12 浏览:602
护卫都市小说 发布:2025-09-13 02:03:01 浏览:356
好看都市小说高分榜 发布:2025-09-13 01:52:56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