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说
❶ 黑暗故事之灰姑娘
你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吗。当然,你肯定知道。她是一种文化麻醉剂,是我们通过耳濡目染而了解的那些人物中的一个。她是一个公主。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戴着闪亮的头带,脚穿水晶鞋,手戴长手套。她克服了坏继母和异母姐妹设置的重重困难,遇到一个英俊王子并和他跳舞,在午夜钟声敲响前急匆匆赶回家,然后她的马车又变成了南瓜。但是,这不是真正的灰姑娘的故事。这只是迪斯尼版的《灰姑娘》:1950年的动画电影以及现在在影院里上映的新翻拍电影。
沃克斯网站盘点了著名的童话故事《灰姑娘》。文章称,真正的灰姑娘的故事并没那么容易界定。灰姑娘这个形象融汇了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故事,横跨多种文化。她那只被遗忘的鞋子甚至不都是水晶的。
最早的灰姑娘故事出自希腊
灰姑娘有两副面孔:欧洲民间故事的版本演变成现代一个穿着蓝色礼服的女孩的故事,还有一个版本流传了几个世纪,在各种文化之间流传。
反抗压迫、嫁到另一个社会阶层并且躲过一个既不爱你也不挺你的家庭,这个故事令人难以置信。在大多数灰姑娘故事的中都有一个主题:一个受迫害的女主角通过婚姻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一个记录灰姑娘般的人物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一只老鹰偷走了一个名叫“罗德庇司”的妓女的一只鞋,老鹰一路飞越地中海,然后把鞋丢到了埃及国王的大腿上。
把鞋从天而降当作是上天旨意的国王开始寻找鞋的主人。当他发现是罗德庇司后便娶了她,把她从社会底层解救出来,进入了皇室。
另一个最早的灰姑娘故事是九世纪中国的一个童话《叶限》。一个名叫叶限的女孩得到了神奇的鱼骨,可以满足一个愿望,于是她用鱼骨得到了一件衣服,去找丈夫。
和罗德庇司的故事一样,国王得到一只鞋,去寻找脚能穿进鞋的女子。叶限的美貌打动了国王娶她,而坏继母则被石头砸死。
灰姑娘的欧洲版本起源于17世纪
单是在欧洲,我们就发现了500多个灰姑娘的故事的版本,而我们最熟悉的灰姑娘就来自于其中(具体说是来自于法国)。
第一个与我们最熟悉的版本极其相似的灰姑娘版本出现在17世纪,当时在一本意大利短篇小说集中有一篇题为《切内伦托拉》的故事。《切内伦托拉》中含有现代故事的所有元素—邪恶的继母和异母姐妹、魔法和丢失的鞋—但这个故事更黑暗一些,更神奇。
故事中,一个名叫Zezolla的女子两次逃过一个想娶她的国王,第三次终于被国王抓住,没能离开。这不是一个回报以爱情的故事,而是一个被逼成婚的故事,里面有6个非常邪恶的异母姐姐。
60年后,意大利版的故事被法国人改编,成为了我们今天熟知的那个故事。在《桑德里永》中,创造这个童话故事的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给后400年的灰姑娘故事定了型。他加入了水晶鞋、南瓜和仙女教母(但没有那句咒语)。这是迪士尼后来改编成经典动画电影的版本。
❷ 童话故事灰姑娘的简介
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
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小姐,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玻璃)鞋给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
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派大臣至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2)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
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
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杂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的叶限,见于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故事中勤劳可爱的叶限饲养有一条金鱼,金鱼和叶限关系亲密,只在叶限每次走到池边时才浮上水面伸出头来。
后来金鱼被叶限后母所杀,叶限按天神的指引将鱼骨堀起,并因此得以最后穿着体面的衣裳偷偷参加了某个节日盛会。当匆忙回家时,叶限落下了一只鞋子。岛国“陀汗”的国王拾获了鞋子,并与叶限相爱娶她为妻。
❸ 急:求格林童话《灰姑娘》原文
《灰姑娘》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aKmrDHc-Ta4Rl7YU_6gdjA
普罗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苏俄作曲家普罗高菲夫以轻松而充满幽默感的音乐,诠释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间诗一般的爱情,细细描述了这段爱情的诞生以及过程中的曲折险阻。绘者英诺桑提以水彩作为表现媒材,摆脱了十八世纪英国《灰姑娘》的时代背景,以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赋与姑娘们摩登造型,呈现出现代版的《灰姑娘》。
普罗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苏俄作曲家普罗高菲夫以轻松而充满幽默感的音乐,诠释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间诗一般的爱情,细细描述了这段爱情的诞生以及过程中的曲折险阻。绘者英诺桑提以水彩作为表现媒材,摆脱了十八世纪英国《灰姑娘》的时代背景,以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赋与姑娘们摩登造型,呈现出现代版的《灰姑娘》。
❹ 《灰姑娘》简介
《灰姑娘》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0xwPJAKSASDl8aLaRGOvtw
普罗高菲夫《灰姑娘》-Cinderella,苏俄作曲家普罗高菲夫以轻松而充满幽默感的音乐,诠释了灰姑娘和王子之间诗一般的爱情,细细描述了这段爱情的诞生以及过程中的曲折险阻。绘者英诺桑提以水彩作为表现媒材,摆脱了十八世纪英国《灰姑娘》的时代背景,以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赋与姑娘们摩登造型,呈现出现代版的《灰姑娘》。
❺ 灰姑娘是谁写的
《灰姑娘》(法文:Cendrillon;英文:Cinderella;德文:Aschenputtel),也音译作《仙杜丽拉》或《仙杜瑞拉》,在迪士尼的经典动画长片中称为《仙履奇缘》,是一则著名的童话。灰姑娘也是这一故事的主人公。该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亦拥有许多不同版本,各版本之间有时差别很大,其中以1697年《鹅妈妈的故事》(Mother Goose)和1812年《格林童话》中的版本最为人熟知。
现在的灰姑娘的故事原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后来才由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和德国的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加以采集编写。在许多种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甚至汉语(叶限)、斯拉夫语、凯尔特语中都有不同版本的类似故事。
起源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杂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的叶限,见于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故事中勤劳可爱的叶限饲养有一条金鱼,金鱼和叶限关系亲密,只在叶限每次走到池边时才浮上水面伸出头来。后来金鱼被叶限后母所杀,叶限按天神的指引将鱼骨堀起,并因此得以最后穿着体面的衣裳偷偷参加了某个节日盛会。当匆忙回家时,叶限落下了一只鞋子。岛国“陀汗”的国王拾获了鞋子,并与叶限相爱娶她为妻。
此外,中世纪的《一千零一夜》等许多作品中都有记叙类似的故事。
在欧洲,《灰姑娘》的最早版本名为《La Gatta Cenerentola》,也称《The Hearth Cat》,见于意大利童话采集者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1635年的《五日谈》(Pentamerone)一书中。这一版本为后来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和格林兄弟的版本奠定了基础。
现今流行的版本
《灰姑娘》最为流行的一个版本出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这个版本中新增了南瓜、仙女和水晶鞋。曾有人认为,佩罗版本中的灰姑娘穿的原是松鼠毛皮做的鞋(“pantoufle en vair”),只是在故事被翻译成英文之后,鞋子被误当作是水晶做的,导致了水晶鞋的出现。
另一个著名的版本出自格林兄弟。这个版本中,帮助灰姑娘参加舞会的不是仙女而是母亲坟头的许愿树。同时,两个姐姐想要通过把脚削掉一小部分的方式让脚穿上鞋子,以期骗过王子。两只小鸟提醒了王子,在故事的最后还把两个姐姐的眼珠啄掉。
共性
虽然各个地区、各个作者的《灰姑娘》故事不完全相同,版本诸多,但这些故事归纳起来都有以下的几个共同要素:
受不公正对待的女主角
超自然力量的帮助
与男主角相遇
女主角通过某物识别身分
男女主角结合
女主角名字由来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文名字,但它其实不是此人物真正的名字,而是一个外号。Cendrillon一词由cendre和souillon这两个法文单词合成而来。构成Cendrillon的第一部份的“cendre”在法文中是“灰”的意思,这样取名是因为灰姑娘工作后躺在炭灰上休息,总是脏兮兮的;souillon是“贱人”的意思,是两位姐姐对灰姑娘的蔑称。灰姑娘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屁股”;cendron跟上述的cendre的意思一样,即“灰”),也是她俗气的姐姐所取的。而至于灰姑娘的真正名字,我们无从得知。
灰姑娘的这两个外号皆来自于一直象征着羞辱与苦修的灰(cendre)一词:《圣经》、《奥德赛》与教会父老都曾使用过。
灰姑娘的鞋子
灰姑娘在仓促间留下了一只鞋子
在各版本中,对灰姑娘最后落下的鞋子的描述不尽相同。格林兄弟的版本中,鞋子是金子做的;而夏尔·佩罗的版本中,灰姑娘穿的则是玻璃鞋。
玻璃鞋的说法存有一些争议。据若干版本,当时灰姑娘的鞋其实不是verre(玻璃)的,而是vair(松鼠毛皮)做的,但两个单词的发音却恰好完全相同。
1697年夏尔·佩罗的版本曾提到“la pantoufle de verre”(玻璃鞋),这一说法似乎有其道理,因为苏格兰的、加泰罗尼亚的与爱尔兰岛的旧俗中常常有玻璃或晶体鞋子的制成。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与李特雷(Émile Littré)曾经建议采用松鼠毛皮vair的写法而非玻璃verre,但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因为从来都没有人使用松鼠毛皮制作鞋子,况且穿松鼠毛皮的鞋去参加舞会并不妥当。在十七世纪,夏尔·佩罗的时代,对一般人而言,玻璃是个很少见和珍贵的物质。况且,若要穿玻璃鞋子的话,鞋子的大小必定要与脚完全符合,更显见其特殊性。因此,选用“玻璃鞋”而非“松鼠毛皮鞋”就显得更为合理。
是这个吗?
❻ 灰姑娘是什么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
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小姐,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玻璃)鞋给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
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派大臣至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6)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Geographica》17,1.33)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
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
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Claudius Aelianus)的《史林杂俎》(Various Historia)中。
《灰姑娘》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的叶限,见于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故事中勤劳可爱的叶限饲养有一条金鱼,金鱼和叶限关系亲密,只在叶限每次走到池边时才浮上水面伸出头来。
后来金鱼被叶限后母所杀,叶限按天神的指引将鱼骨堀起,并因此得以最后穿着体面的衣裳偷偷参加了某个节日盛会。当匆忙回家时,叶限落下了一只鞋子。岛国“陀汗”的国王拾获了鞋子,并与叶限相爱娶她为妻。
❼ 《灰姑娘》是谁写的
《灰姑娘》是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都被收录在《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中国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7)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灰姑娘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很早的时期。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洛多庇斯当时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突然一只鹰飞过将她的鞋子攫去并让鞋子掉在了身在孟斐斯城的法老的脚下。
法老随后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看看是否合脚,最后找到了洛多庇斯。法老爱上了洛多庇斯并娶她为妻。这个故事后来也见于克劳狄俄斯·埃利安的《史林杂俎》中。
灰姑娘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这么一个人生历练过程——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都要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地活着,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
此等道理是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的现象的修炼所得。但是,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从灰姑娘这一童话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守时、个人仪表、母爱、友情、自爱的重要性。
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要的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这个故事在当代却引发了一股潮流,不少当代“没女”想成为灰姑娘。
同时,这个故事毕竟是讲给孩子们的,不免太片面,灰姑娘遭受继母和继母的女儿的虐待,给孩子造成误导,以为继母都是巫女级的人物,灰姑娘也只懂得忍受,不知道反抗,缺乏现代励志精神。
❽ 灰姑娘选自格林童话吗
是选自德国《格林童话》,但其实“灰姑娘”故事类型最早的版本,是源自中国唐朝的民间故事《叶限》
段成式(约803年-863年)字柯古,是与温庭筠、李商隐齐名的晚唐著名文学家。他写出了笔记体小说《酉阳杂俎》,书中收录了各种历朝历代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考证等,其文学价值可与《搜神记》相媲美。
中国版“灰姑娘”——《叶限》就收录在《酉阳杂俎》的第二卷中。《叶限》的大致情节为:相传在秦汉之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个首领,他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个女儿名叫叶限。叶限从小聪慧非凡,很受父亲宠爱。但父亲去世后,后母开始虐待她,叫她上高山砍柴,下深潭提水,叶限日夜操劳,苦不堪言。
有一次,叶限到深潭提水时发现一条金色小鱼,她把鱼偷偷带回家,养在屋后池塘里,小鱼很通人性,只有看见叶限时才会浮出水面。后母知道这件事后起了歹心,她把叶限打发到很远的地方去提水,自己穿上叶限的衣服,到池塘边把小鱼骗出来残忍地杀死,还把鱼肉烧成菜肴,把鱼骨头埋藏在粪堆下面。
叶限回家后,发现小鱼不见了,于是跑到野外哭泣,忽然有人自天而降,劝慰叶限说:“你不要哭了,你的后母把鱼骨埋在了粪堆下面。你去把鱼骨取出来,想要什么,只要向鱼骨祈求,就能如愿。”叶限照他的话去做,果然想要的金银珠宝、衣服食物都有了。
很快,节日到了,后母带着亲生女儿去参加集会,却让叶限留在家里。等后母走远了,叶限就穿上向鱼骨祈求来的翠鸟羽毛编织的衣服和金色的鞋子,也去参加集会。不料在集会上,叶限被后母和妹妹发现,她急忙逃回家,慌乱中掉了一只金鞋。后母回到家,见叶限正在睡觉,这才消除了疑心。
叶限遗失的金鞋轻如羽毛,穿着走在石头上没有一点响声,后来被人卖给了陀汗国的年轻国王。国王让全国妇女都来试穿,竟没有人穿得上。于是,国王派人带着鞋四处寻找它的主人,最后终于找到了叶限。叶限的美貌和悲惨的遭遇感动了国王,他把叶限带回国并封为嫔妃。而虐待叶限的后母与妹妹则被飞石砸死了。
《叶限》这篇精彩的笔记小说仅624字,段成式以简练生动的笔触记叙了一个心地善良、美貌绝伦的中国版“灰姑娘”艺术形象,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
❾ 《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幸福是什么》都出自《格林童话》 对吗
这是不正确的。
《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是出自《格林童话》。
《幸福是什么》是出自埃林·彼林(1877~1949),保加利亚著名作家。他农村题材中撰写短篇小说而闻名。埃林·彼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担任农村教师多年.自1909年以来,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他为儿童写了很多书,包括童话,寓言和短篇小说。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9)灰姑娘是不是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格林童话》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
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
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社会,诸多林立的公国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民族统一的障碍,为了消除这一文化上的阻碍,德国知识界开始宣扬文化民族主义,希望借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来促成民族统一,这一时期的德国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义文化精神的同时,
亦将眼光转向民间文化传统领域,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并使之发扬光大。
就这样,德国浪漫主义在整理研究德国民间文学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发展,提升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格林童话》就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
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发表这些民间童话,并不企图逐字逐句、机械照搬原材料。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所记下来的民间童话故事的本真性特征并把它们的意义和精神表达出来。
他们一方面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谨慎对待民间口头创作,保留故事的内容、主旨,情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尽力保持童话的原始风貌,保留这些民间故事员天然质朴的一面,“我们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其中的任何一个情节既没有捏造,没有渲染,也没有改变,
因为我们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对于从不同的叙述人和记录者那里所得来的全部故事进行校订和语言修辞方面的修饰,以便保持统一的童话体裁、
语言风格以及和谐的韵味,但决不做过多的文学加工。最终,格林童话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讲述的——以一种简单朴累而又生动活泼的民间口头语言的叙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