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原创短篇小说400字
㈠ 小说短篇小说四百字
13 坏孩子
伊凡·伊凡内奇·拉普金,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和安娜·谢苗诺夫娜·扎姆布里茨卡娅,一个翘鼻子的年轻姑娘,双双走下陡峭的河岸,坐到一张长椅上。长椅临水而立,藏在密密的柳丛里。好一处绝妙的地方!您若往这儿一坐,您就与世隔绝了--能看见您的只有鱼儿,还有那水面上闪电般跑来跑去的水蜘蛛。这对年轻人随身带着鱼竿,抄网,装蚯蚓的小罐和其他鱼具。坐下后,他们立即开始垂钓。
“我真高兴,咱俩总算能单独在一块儿了,”拉普金东张西望着开始说,“我有许多话要告诉您,安娜·谢苗诺夫娜……许多许多话……当我第一次见到您的时候……鱼咬您的钩了……我立即就明白:我为什么活着,我崇拜的偶像在哪儿,我应当为谁献出我清白而勤劳的一生……咬钩的可能是一条大鱼……见着您后,我才第一次爱上一个人,爱得发狂!……等一会儿您再拉竿……让它咬死了……请告诉我,我亲爱的,我向您发誓,我能否指望--啊,我不是指望相互爱慕,不是的!--这个我不配,我连想都不敢这样想--我能否指望……您快拉竿呀!”
安娜·谢苗诺夫娜提起握着的钓竿,用力一拉,尖叫一声,一条银绿色小鱼在空中闪亮。
“天哪,一条妙鱼!嗬,嗬……快!要脱钩了!”
鲈鱼挣脱钓钩,在草地上蹦跳着,本能地朝它称心如意的老家逃去,随即……扑通一声,落到了水里!
拉普金急忙去抓鱼,没有抓着鱼,不知怎么无意中抓住了安娜·谢苗诺夫娜的手,无意中又把这手送到唇边……对方急忙抽手,但为时已晚:两人的嘴无意中贴在一起,接吻了。这事有点出乎意料。接吻之后接着还是接吻,之后山盟海誓,倾诉衷肠……好幸福的时刻!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人世间的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本身包含着毒素,或者说受到外来事物的毒害。这一次也是如此。当两个年轻人热烈拥吻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笑声,他们朝河面上一看,两人都吓呆了:水里齐腰站着一个赤身露体的男孩。他叫科利亚,一个中学生,安娜·谢苗诺夫娜的弟弟。他站在河里,瞧着两个年轻人,阴阳怪气地微笑着,
“哎呀呀!……你们亲嘴呢?”他说,“好啊!我告诉妈妈去。”
“我希望,您,作为正派人……”拉普金涨红着脸开始嘟哝,“偷看别人的行为是卑鄙的,告密更是下流,可憎,可恶……我以为,像您这样正派而高尚的人……”
“给一卢布,我就不说!”高尚的人回答,“要不然,我告诉妈妈去。”
拉普金从衣袋里掏出一卢布,把它递给科利亚。对方把卢布捏在湿淋淋的手心里,一声唿哨,游走了。接下去一对恋人再也无心接吻了。
第二天,拉普金从城里给科利亚带来了各色颜料和一个皮球。姐姐呢,先是把她所有的丸药盒都送给了他,后来又不得不送他几颗刻着小狗脸的纽扣。这个坏孩子,显然很喜欢这一套,而且为了收到更多的礼物,他开始监视他们。拉普金和安娜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一分钟也不让他们单独待在一起。
“坏蛋!”拉普金咬牙切齿地说,“年纪这么小,就已经坏透了!他长大了会成什么样的人?!”
整个六月份,科利亚不让这对可怜的恋人过上一天好日子。他扬言要去告密,不断跟梢,讨各种各样的礼物。他总觉得礼送轻了,最后便时时提起怀表来。唉,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答应送他一块。
有一回,大家吃午饭,当仆人送上维夫饼干时,科利亚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挤着一只眼,问拉普金:
“说吗?啊?”
拉普全面红耳赤,把餐巾当成维夫饼干嚼起来。安娜从桌后一跃而起,跑到另一个房间里。
在这种处境下这对年轻人一直捱到八月底,捱到拉普金终于向安娜求婚的那一天。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日子!拉普金同安娜的双亲谈过话,征得了同意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进花园去找科利亚。找到他后,拉普金快活得差点放声大哭。他一把揪住坏孩子的耳朵。安娜,谢苗诺夫娜也跑来了,也来找科利亚,揪住了他的另一只耳朵。现在轮到科利亚哭着央求他们:
“亲爱的,好人哪,亲人哪,我再也不干啦!哎哟,哎哟,饶了我吧!”
这时候,一对恋人脸上那副洋洋得意的表情真值得一看哩。
后来这对年轻人承认,在他们整个相恋期间,他们从来没有体验到在他们揪住那坏孩子的耳朵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那种令人心醉的极度快乐。
㈡ 求大师写一微小说,类别随便(但是别太涉及爱情方面,尽量是关于友情和亲情的),400字左右,高中生水平
记得那一次
我借了你的新车
撞凹了它
我以为你一定会杀了我的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
我拖你去海滩
你说天会下雨
后来果然下了
我以为你会说“我早告诉过你”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
我与所有的男子挑逗想引你嫉妒
我以为你一定会离开我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
我喝醉了
在你的新地毯上吐了满地
我以为你一定会厌恶我
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一次
我忘了告诉你
那个舞会是要穿礼服的
而你却穿了牛仔裤
我以为你一定会放弃我了
但是你没有
是的
有许多许多的事情你都没有做
你容忍我、钟爱我、保护我
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需要回报你
当你从越南回来时
但是你没有
㈢ 求适合高中生的短篇故事.如题 谢谢了
一、(德)黑塞《婚约》; 二、(美)德莱塞《小莫泊桑》; 三、(美)舍伍德.安德生《曾经沧海》; 四、(美)考德威尔《温暖的河流》; 五、(美)海明威《大双心河》; 六、(美)塞林格《献给爱斯美——为了爱和凄美》; 七、(日)森鸥外《寒山拾得》; 八、(日)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九、(俄)果戈理《鼻子》; 十、(俄)屠格涅夫《白净草原》; 十一、(俄)巴别尔《盐》; 十二、(俄)巴别尔《德.葛拉索》; 十三、(苏)普拉东诺夫《第三个儿子》; 十四、(苏)皮利尼亚克《不灭的月亮的故事》; 十五、(法)尤瑟纳尔《王福脱险记》; 十六、(法)加瓦尔达《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 十七、(瑞士)瓦尔泽《六则小故事》; 十八、(哥伦比亚)马尔克斯《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死者》; 十九、(阿根廷)科萨塔尔《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 二十、(意)卡尔维诺《做起来》。
㈣ 自创短篇小说
最后的战役 推荐MV
㈤ 高中生读的短篇小说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论语通译
孟子选注
庄子选译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厢记
呐喊
鲁迅杂文精选
子夜
家
茶馆
边城
雷雨
女神
朱自清散文精选
谈美书简
尘埃落定
哈姆莱特
堂吉诃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㈥ 求大师原创一篇短篇小说。越好分越多
朋友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四月,白粉粉的杏花已经谢了。躲藏在绿叶间的毛茸茸的青杏羞怯地望着这个陌生的中年人。
他立在这杏树下,静静地垂着两条胳膊,不言不语地看着这株粗壮的果树。故乡山野的风带头春天的温暖,轻轻扶摸他夹杂在几根白发的头,抚摸他的脸颊,抚摸他的心。
杏树,你应该认识我。尽管我们分别有许多岁月,但我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你。当我夹关讲义,站在林业学院的讲台上讲述那些杨树、柳树、松树……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你,杏村;想起了她,小萍;想起了我们小时候。不过,那时你很小,我们也很小……
是的,他那时才十一岁,在村里的小学校上三年级。她也只有十四岁,因为上学晚,念四年级。
本来他们并不相识。一家在村乐,一家在村西,庄子太大,降过正月闹红火偶尔见一面,平时谁也不见谁。虽说同住一村,可孩子们的世界总是那么小。就是上了学,两个年级不说,她比他大,还是个女生,他们从来没说过一句话。在这种年龄,男孩子和女孩的界限是很严格的,他们往往都生活在各自的天地里,互不交往,互不侵犯。
但是,我敢肯定地说,和小萍这样生疏,还不仅仅是这些原因。那时,学校也有全体一致的活动和游戏,不分年级,不分大小,不分男女……我和她的这种生疏是由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所决定的。那时我们家五六口人,就父亲一个人劳动,日子过得叮当响。不用说,我是这学校穿戴最破烂的学生。可小萍呢?虽说她母亲也在农村,可她父亲是县城里的医生,家里就她一个宝贝蛋,经常穿戴得像一位小公主。她无疑是学校最尊贵的学生。
他们是两个极端。他当时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已经懂得为自己的寒酸而害臊了。因此专意躲避那些穿戴本面的同学,尤其是躲避小萍。在他看来,她大概时刻都在笑话他。另人也躲避他,就是那些家境不怎好的同学也尽量不和他为伍,以便证明比他高一等。他常常孤孤单单一个人……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孤独,特别是孩子的孤独。孤独的大人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一个世界,以寻求安慰,而一个孤独的孩子,当外界和他隔膜的时候,心灵中就只有一片又苦又咸的硷水了。
可是,就在那天,就在这棵杏树下,发生了那样的事……
你清楚地记得,那同样是四月的一天,春风就像今天抚摸你的锁锁头,抚摸你的粗糙的小脸蛋,抚摸你忧伤的心。你靠在这棵杏树干上,看同学们在玩“找朋友”的游戏。这就算乡下学校一年一度的春游吧,老师带头全校的同学,来到山野里,尽情地玩呀,唱呀,跳呀,喊呀……找呀找呀找呀找,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同学们玩得多快乐呀,可是当时我脊背靠在这树干上动也不敢动。谁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去玩。我也无法说出我不去玩的原因。
老师走过来,惊讶地问我:“你什么不玩呢?”
“我……肚子疼。”
“疼得厉害吗?”
“不,不厉害……”
“那你现在回家去。”
“不,不,等一会再……”
我此刻不能离开。我只是脊背紧贴树干站着。这棵杏树对我来说像救命的恩人一样。
一直到大家要回学校的时候,我还就那样站着。
集拿的哨声响了,同学们都排成了二路纵队。
我仍然没动。
老师又走过来,有点生气地说:“你要不走?”
“我……”
老师发火了:“你为什么还站着?”
我无话可答。
同学们都将目光投向我,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你回不回?”老师喊叫说。
“我现在不回……”
“为什么?”
我“哇”一声哭了。
我“哇”一声笑了。
听见老师说:“王小萍,你留着,一会把他带回来……”
小萍是大学生,又很体面,也懂事,老师常派她做一些在学生看来很重要的“工作”。
老师带头同学们走了,而把小萍留下来。她的任务看来好像是收容一个掉队的伤兵。
杏树下,只剩下我和她。
“你怎啦?”她问。
我不敢看她,也不回答。
她走近我,大胆地用手在我汗淋淋的额头上摸了摸,大概是我发不发烧。
我感动额头像被烧红的烙铁烫了一下。
我扭过头,不看她,说:“我没病。”
“你不是说肚子疼?”
“不疼。”
“那怎啦?有什么你给我说,好吗?”她的口气像大姐姐一样。
我犹豫了一下说:“那你不能给别人说。”
“我肯定不说。”
“要是说了呢?”
“那就是小狗。”
“……我的裤子……破了。”
“哪儿破了?”
“在后边……”
“唉,倒说你不玩呢!让我看看。”
“不。”
“怕什么哩!我带头针线。我给你缝。”
“不”。
她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荷包,开始笨拙地往针眼里穿线。我立刻紧张得像医生要给我打针一样。
“转过来!”她命令我说。
我不动。
她过来。用手使劲把我掀转身。我一下子伏在杏树干上哭了。
小萍一句话也不说,开始给缝屁股后面破了的裤子,针时不时扎在我的屁股蛋上,我疼得喊叫起来,她却在后面咯咯地笑着,说:“快完了……”
鼓弄了很长时间,她才说她缝完了。我用在后面摸了摸,已经不露肉。
她像没事似的抬头望了望树上的青杏说:“毛杏子最好吃了,酸酸的……现在咱们回吧?”她对我说。
“我先不回去,你走……”
她冲我笑了笑,就走了。走出不远,她又回过头叮咛:
“你快回来!”
她走了,消失在山下的小土路上。
我抬起头,望了望绿叶间那颗颗毛茸茸的青杏子。
尽管我不太会上树,但我还是挣扎着往这棵杏树上爬去。
我勉强上去,刚摘了一颗杏子,由于脚没站稳,一下子从村对上摔下来了。
我跌倒在地上,听见屁股后面“嘶”的一声。天啊,刚刚缝住的裤子又一次破了!
泪水再一次盈满了我的双眼。这次使我伤心的是,我无法是手中的这颗杏子送到小萍手里了。正是为了报答她,我才冒险上树的。现在总摘了一颗杏子,但付出了裤再一次被扯破了代价……
我在地上呆呆地坐了一会,决定非把这颗杏子送给她不可。
我于是硬着头皮从山里下来,磨蹭着来到学校下边的小河边。
我看见同学们正在院子里大扫除。我不敢上去。
我突然看见小萍到院畔上来倒垃圾。她也看见了我,喊:
“你快回来!”
我没动。
她站了一会,看我这样子,就从小路上转下来了。
她站在我面前,问:“你怎不回去?”
“给!”我把那颗杏子递到她面前。尽管这杏子已被我的汗手弄得又脏又黑,小萍还是惊喜地一把夺过去,扔在自己的嘴巴里。她一边吃,一边说:“真好吃,酸酸的……咱们回……”
“我回家呀……”
“现在还没放学呢!”
“我的裤子又扯烂了……”我说完,掉转头就跑,并且没忘了用一只手过去遮住我的不幸的屁股蛋……
从那以后,我和小萍之间就渐渐产生了一种不协调的友谊——一个富足人家的女儿和一个穷人家孩子的友谊。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这一切,只是感动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多么宝贵。
她以后在学校经常找我玩,使旁的学生感到“眼红”。她甚至带我去过他们的家。我当时没学过更多的形容词,只学过一个“金碧辉辉煌”,我就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家。她母亲是个非常厚道的人,曾经给我缝过一身崭新的卡叽布衣服。
当我把这身新衣服穿回家以后,我父母都以为我是在外面偷的,一个开口就骂,一个出手就打。当我掉着眼泪说明实情后,我父母亲也大受感动,嘴里喃喃地念叼说:老王一家人真是些善人。可就是没生养下男娃。他们这样修行积德,老天你一定会让这家人添个男丁。当时我也曾祈告过老天爷,就像我父母亲说的那样,让小萍她妈再给她生个弟弟。可后来也没有生。现在想起来这有多么可笑……
一年以后,小萍突然离开了村子。不是她一个人,而是全家都搬走了。听说她父亲报名去支援西藏,到一个叫日喀则的地方去工作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她。我后来上高中二年级时,听说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在这以后,我也考上了西北农学院,专攻麻业专业,后来又留了校,当了讲师;以后又当上了副教授……
副教授立在这杏树下,望着绿叶间那毛茸茸的青杏,两颗泪珠不知不觉从眼角里滑了出来。为了那逝去的愉快和忧伤,为了那又酸又甜的回忆,他微笑着哭了。此刻,他似乎又听见了那欢乐的、稚气的歌唱:找呀找呀找呀找,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再见,小萍。实际上,我也许再也不会见到你了,但我永远记着你——我少年时期的伙伴!你知道吧?我现在就立在这棵我们曾共同喜爱的杏树下——我为我补过破裤子的地方,向你致遥远的祝福。我相信,不论我们走向何方,我们生命的根和这杏树一样,都深扎在这块亲爱的黄土地上。这里使我们懂得生活是多么美好,从而也使我们对生活抱有永不衰竭的热情,永远朝气蓬勃地迈步在人生的旅途上……
他用手绢沾了沾眼睛,然后像小时候一样,笨拙地攀上了这棵杏树。他摘了一颗青杏,又从树上溜下来。
他把这杏子扔嘴里,细细地品尝那股酸酸的滋味,然后便告别了这杏树,走下山来。四月的风轻轻抚摸他夹杂几根白发的头,抚摸他留着泪迹的脸颊,抚摸他那颗孩子一样的心……
㈦ 急!!!求超经典短篇小小说(400~500字)
一只送上门的獾
—(原载2009年3月11日《北京晚报》)—
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好不容易盼来救济,却只有高粱面和红薯干。那时我刚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吃红薯干,胃里反酸、烧心,老吃高粱面,大便干燥。三番五次折腾,我的胃病就更厉害了,每天肚子饿得难受,可就是咽不下一点东西。不过半月,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村里的医生说我营养严重不足,又患上了厌食症,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妈妈当时就哭了:“家里连一两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进了县城的大饭馆,一大锅牛肉冒着热气,厨师一手握大勺不停地搅动,一手对着锅里翻滚起伏的肉块指指点点,像音乐家指挥他的乐队。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肉!肉!”我一激灵醒了,推醒身边的母亲,撒起泼来:“妈,我要吃肉,哪怕只吃一口,我就是死了也不冤枉。”我的话让母亲一愣:“我的孩子啊,你这么小怎么想到死啊!”接着,就撩起被角不停地抹泪。突然,妈妈有些兴奋地对我说:“青子,你还记得栖霞岭上咱家自留地对面那个獾洞吗,明一大早妈带你把那只老獾熏出来,煮了给你吃好不好?”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两年前我就见过那獾。那是秋天的一天夜晚,爸妈带着我一起去护秋,刚到自留地边,就见一个动物往对面的小山包上逃,那模样有点像短腿花狗,但要肥得多。妈妈对我说:“看见了吧,那就是獾,在这一带住了好多年了。”爸爸举起猎枪就要开火,妈妈说:“它可是咱们的老邻居了,你就放过它吧,反正我们家粮食再缺也不缺它这一口。”时隔一年,父亲突患急症辞世。母亲和我护秋时,我又两次看到过那獾。或许看到只有我和母亲,手里又没拿什么家伙,那獾不慌不忙地啃完一个玉米穗,才又叼起一个玉米穗慢腾腾离开。母亲笑着对我说:“你看那獾多么可爱,它还十分的爱清洁呢,连‘解手’都要到洞外的‘便所’去。”母亲心地特别善良,一辈子连只鸡都不敢杀,可眼下,为了我这个独根苗能活下来,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手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我不抱希望地对母亲说:“现在人都找不到东西吃,那头老獾是不是已经被饿死了?”母亲说:“这有可能,但还是要试试啊,只是,逮不到獾你可别哭,就算妈妈带你出来玩儿了。”獾是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秋季积累大量皮下脂肪,每年11月就进入洞穴闭门不出了。当地人常常用烟熏的办法逼它出来,将其捕获。母亲在獾洞旁笨拙地点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妈妈身边放着一只麻袋,只等被熏得晕头转向的獾刚一出洞,就把它紧紧罩住,装进袋子。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洞里传出来。母亲兴奋极了,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运气好啊,我家小青子有肉吃了,命能保住了……”就在这时,只听唿一声,那只老獾猛地从洞口蹿出去好几米远,母亲手中的袋子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想不到的是,这只獾并没夹着尾巴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一边转一边怒吼。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母亲手拿铁锹准备把它制服,它则边吼边往远处退,毫不畏惧。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这时候,只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面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如此,谁对它们也奈何不得。“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其神态也从容镇静多了,它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而后掉转屁股盯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眼神中有惊恐,有紧张,似乎还有几分得意。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母亲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打开屋门一看,竟是从自己手下逃脱的那只老獾。当时母亲没有理睬它,只顾忙自己手头的针线活。奇怪的是,第二天、第三天,那獾还是在这个时间,照常来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么。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着。我连忙牵着母亲的衣袖说:“是不是约上邻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母亲想了一会儿,说:“现在逮住它不成问题,可它的5个孩子从此就没娘了啊!”母亲对老獾动了恻隐之心,她把蒸馍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那獾抬头望望母亲,犹豫着,往窝头处挪了几步,又盯着母亲看,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叼起窝头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母亲则根据家里的情况,有时给它一个高粱面窝头,有时给它一串红薯干。那獾看上去比一年前老了许多,一走一晃。母亲有些疼怜地说:“唉,年景不好,你连自己都顾不了,干吗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啊!”6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笑母亲和獾说那些话。
一个月后,家中依然粮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凌晨,天要亮没亮的时候,突然听到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母亲胆小,没敢去瞅,直到天大亮,母亲才去开门。刚出门,母亲险些被脚下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母亲连忙退后一步。见老獾没反应,母亲便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推了它一下,它还是一动不动。老獾死了。它的头部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母亲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正好邻居张爷爷来我家借东西,看到这情景,顿时惊讶不已,他说:“獾感觉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个干净又隐蔽的洞穴作为长眠之地,而后,悄悄离开原先栖身的洞穴,像冬眠一样死去。”张爷爷还说,他打了一辈子的猎,还没有见过老死在外边的獾,而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母亲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她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当作礼物来报恩的吗?”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为我家留出一半后,把余下的一半一锅炖了。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丰收。母亲精选了一堆子粒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因为装得太满,看上去像是一只待产的獾妈妈。母亲说:“就让我用最好的粮食安慰你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吧……”
这个故事装在我心里已经有几十年了。“与人为善,悲悯为怀”成了我的座右铭。试想,只要付出真诚和爱,连动物都能被感动,何况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㈧ 青春励志短篇小说 400字左右
95岁的老人奄奄一息,重病垂危。
他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除去已过世的老三,还剩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白发苍苍。老大68岁(女),老二65岁(男),老四60岁(男),老五51岁(女)。他儿女的孩子们都来了,谁也不想让这个在40岁时就失去妻子的男人独自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临死,他有几句话,非跟老大说不可。于是,其他人都强忍着悲伤退出了房间。
父亲断断续续地说着他与她母亲年轻时的事情,边说着,还边流着眼泪。这个长寿高达92岁的老人,在他临死前,叙说着他一辈子都没提过半点的事,诉说着他对妻子的真情。
突然,声音戛然而止。老大蓦然望去,除了老父亲脸上挂着的两行清泪,已完全感受不到他生命的波动。老大当时就晕了过去。突发性脑溢血。
房间中的人都出去了。没人会知道,老人走的时候,即将有一个生命结束。
这时,已经死了的老人突然回光返照似的,喊出了最后一句话,快来人。
老大被救了回来,被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父亲救了回来。老大泪流满面,无语。
她的父亲,到了生命的尽头,心里牵挂的,仍然是他的儿女。
㈨ 高中生小小说范文
思路:完整的故事发展写清楚,表明了死亡不是一种消失,而有另一种新生。多运用心理描写,反比等写作手法,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正文:她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白色的房间,空气里还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她才记起自己发生了什么,腹部术后的剧痛赶走了她最后一点睡意。
她侧过头看着睡在她身旁的婴儿,那是医生和她一起拼命了四个小时的成果。小家伙睡得很熟,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她的眼泪滑落,滴在枕巾上,晕开。
她曾经不想要这个孩子,在刚发现自己怀孕时一度有过流产的想法,因为她没有丈夫。是的,未婚先孕在那个偏远闭塞传统的小山村里是不被原谅的。父亲想要赶她出门,她哭着跪求父母原谅,虽然最后并没有被捧出去,但父亲自那儿以后就再也没理她。她曾经和母亲说过堕胎,母亲却打她、骂她不孝,事情也就这样搁置了。
四个月后,她的肚子也显露出来,村里人议论纷纷,说李老头那个不肖女未婚先孕,坏了李家名声,枉李老头一生耿直,却出了这种女儿。虽然母亲劝她不要胡思乱想,但流言蜚语像是能穿墙似的,总会飘进她的耳朵里,一点点咬噬她的心,再加上怀孕的生理反应,这让她生不如死。终于,某天她趁父母外出办事,拿出了藏在柜子里的农药,写好遗书放在桌上,她真的撑不下去了。
这时,她好像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她低下头看着自己隆起的腹部,那里曾是她耻辱的标志,她用手抚上腹部,心想:里面的小家伙知道我快要死了么?
然后,她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腹部的振动,传到她的手掌,然后直直地撞进她心里,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抚摸着,好像能穿透自己的身体,看到里面的孩子,蜷缩的身体,紧握着拳头,像是想抓住自己,小家伙又动了一下。她抬起头,泪眼迷离地将遗书撕得粉碎,她刚刚触摸到的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她想留住它,她悄悄将农药放回原位,以后,再也没提起过不要这个孩子。
现在,她想保护的人就在她眼前,睡得恬静惬意,她伸手想帮他掖一下襁褓,手伸到他面前,襁褓中的手突然伸出来将她的食指擒住,力度像羽毛一样轻柔,她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份悸动。
她反握住孩子的手,感受新生的柔软和脆弱,这样的悸动触碰到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然后化开,她想看着他成长,想保护他,想在他身后看他走自己的路,他或许是她后半生的快乐,他是新生,也是她的重生。
这时,母亲推门走进病房,看着床上的母子笑了,走过去放下手里的保温桶坐在床里跟她说:“孩子生下来了就好了,你也别和你爹怄气了,他很担心你的,就是拉不下面子,现在还在医院大门口晃就是不进来,以后我们一家就好好过活,一切都会好的。”
她听得哭了起来,转头抚摸还在熟睡中的婴儿,随即又笑了。是啊,他是新生,也是她的重生。